第235章
都臭了! 当聂兴率人追查到这个王三时, 他早就已经横尸家中,显然已经不知死了多久。 作为一个中间联络人,所有人都清楚王三必死无疑。 尤其是当汉王回京持圣命金牌封锁整个京师之后,那幕后黑手定然也坐不住了。 然而最可恨的是,如果朱高煦早早追查到这个王三,等待幕后黑手跳出来露出破绽,他现在就不会这么被动了。 一时间,众人都有些沉默。 因为走到了这一步,线索几乎全都断了。 不管是萧正贤,还是这个张茂恭,都是被人操控利用的棋子。 那下棋之人,很是善于算计人心,把这些暗子一颗颗地埋下。 只待时机一到,这些暗子全都发挥出了巨大作用,硬生生搅乱了整个大明朝。 偏偏幕后黑手手段极其干净,没有留下半点蛛丝马迹。 聂兴带人把王三家里查了个底朝天,又追查了一下他的人脉关系,最终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面对这个结果,朱高煦并不觉得意外。 此刻他竟有些不安,源自对未知的恐惧。 这幕后黑手的行事手法,实在是太像黑衣宰相姚广孝了。 那个祸乱天下的乱世妖僧,正是视皇权为无物,视天下百姓为猪狗,只想着亲手扶持一条真龙上位,向天下证明他姚广孝的惊世之才! 现在这个幕后黑手,与道衍妖僧何其相似。 一边设计太子,一边陷害汉王,一边怂恿太孙。 永乐一朝最有可能执掌朝政大权的三个天潢贵胄,全都沦落成了他棋盘上面的棋子。 此人对皇权君权毫无敬畏之心,一如姚广孝那般,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选择不择手段。 但问题在于,这可是在大明朝啊! 姚广孝之流毕竟是少数,偌大一个天下也才出了这么一个黑衣宰相。 寻常官员百姓对于皇室天家,都具备着发自内心深处的敬畏与尊重。 哪怕是姚广孝,依然对朱棣十分敬畏。 除非此人跟朱高煦一样,同样是个穿越者,所以才会对天潢贵胄失去敬畏之心,但这又怎么可能? 他,到底是谁? 朱高煦陷入了沉思,脑海中搜索着怀疑对象。 正当这个时候,一名小宦官匆匆赶来,传令汉王入宫。 当朱高煦来到乾清宫外,只见太孙朱瞻基正面色苍白地跪在地上,脸上还依稀可见巴掌印。 显然,这小兔崽子,被永乐皇帝揍了一顿。 “你爹情况怎么样了?” “一直昏睡不醒。” 二人简短交流了一句,便尽皆选择了沉默。 双方心中都很清楚,一旦太子朱高炽当真撒手人寰,那他们这对叔侄之间,将再无缓和的余地。 汉王朱高煦可以接受仁厚无双的太子朱高炽即位称帝,但他绝不能接受心狠手辣的太孙朱瞻基坐上龙椅。 太孙朱瞻基原本就是国之储君,永乐皇帝的嫡长孙,那张龙椅那个皇位,原本就是属于他的,所以朱瞻基也绝不会退让妥协! 大胖胖一死,他们二人,再无叔侄情谊了啊! 朱高煦暗自叹了口气,随即抬脚向前走去。 然而他还没走出几步远,身后却突然传来了朱瞻基的声音。 “二叔!” “当年你千里奔袭救了我!” “现在你可曾感到过后悔?” “呵,后悔?”朱高煦轻笑了一声,“你二叔我行事从不后悔!” “当年赶去救你是真心的,后面想要杀你也是真的!” “原本二叔想要培养你一番,奈何你这蠢货太不争气,而且远没有你爹那份仁厚性子。” “大侄儿,你最好寄希望于我大哥能够扛过去,不然你我二人势必会做过一场,二叔绝不会手下留情的!” 朱高煦可以对大胖胖留情,是因为大胖胖值得。 但是他绝不会对朱瞻基手下留情,因为这头狼崽子不配! 朱瞻基闻言一怔,随即陷入了沉默。 寝宫。 朱棣脸色蜡黄地倚靠在软榻上面。 朱高煦一见到他这脸色,一颗心顿时沉了下去。 百官伏阙案,受到打击之人,不止是大胖胖,还有这位永乐皇帝啊! 尤其是大胖胖最后状若疯魔地喊出那几句话,更是直接击中了朱棣心中的痛楚。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朱棣本就害怕自己的子孙后人会骨肉相残,却没想到他与太子之间反倒失去了血脉亲情,宛如生死仇敌。 这对于朱棣而言,未免太过讽刺了些。 “爹!” “想什么呢?” “大哥身子骨还行,说不定哪天就醒了!” 朱高煦大大咧咧地坐下,笑着宽慰了几句,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朱棣扭头看向他,直到此刻朱高煦才发现,这位戎马一生的铁血帝王,竟然露出了苍老疲态,双鬓都已是斑白。 “老二,这些事情,跟瞻基有关系吗?” “基本可以断定,跟那蠢货没关系。” 朱高煦一五一十地道出了事情原委,并没有添油加醋,他还不屑做这种事情。 朱棣听后陷入了良久的沉默,久久都没有吭声。 不知过了多久,永乐皇帝问出了一个诛心的问题。 “老二,你想要这个位置吗?” 听到他这话,朱高煦心中一凛,没有立马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 朱棣目光锐利地盯着这个爱子,试图从他脸上看出破绽。 “一开始有想法,因为这天下有一半都是我打下来的,所以难免会有想法!” “后面又没想法了,因为我突然觉得做皇帝没什么意思,太子大哥累成了狗,老爹你也没有一天清闲的日子。” “那现在呢?”朱棣下意识地追问道,整个人顿时坐直了身子。 朱高煦抬头看向朱棣,父子二人目光对视,没有丝毫退让。 “北平那边工商业改革也差不多了,现在就等把一条鞭法推行下去,给大明朝廷续一波血,儿子也可以顺利功成身退,去云南海外逍遥快活了。” “如果太子大哥身体无恙,扛过了这次劫难,我会等一条鞭法顺利推行后,带上大明水师出海远航,可能一两年也可能三五年,总之不会对太子大哥的皇位造成什么威胁。” “如果太子大哥真撒手人寰了,我绝不会让朱瞻基坐上那张龙椅,因为他肯定会宰了我,宰了我身边的所有人,太子大哥仁厚无双顾念兄弟情谊,但这头狼崽子不会,我不敢去赌他是不是会顾念什么兄弟情谊,我也赌不起!” “所以,要么太子大哥坐上皇位,给我时间准备一下安身立命的自保手段,要么我就只有奋起反抗,同这头狼崽子争一争那张龙椅,哪怕动用我所有手段也在所不惜!” 大胖胖顾念兄弟情谊,朱瞻基却不会。 朱高煦可是清楚地记得,历史上他被做成瓦罐鸡后,朱瞻基还杀了他所有的儿子,斩尽杀绝,一个不留。 大明汉王这一脉,被朱瞻基斩草除根了! 所以,他当真不敢去赌! 朱棣闻言,满脸悲戚,不受控制地大笑了起来。 这位戎马一生的铁血帝王,此刻悲哀痛苦到了极点! 第563章 君臣对话!英雄也有迟暮时! 朱高煦走了, 被朱棣一怒之下赶走了。 他走出天子寝宫,看着跪在地上的朱瞻基,最终自嘲地笑了笑。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啊! 他朱高煦自从觉醒之后,从未想过要争那个位置。 可是一路走到现在,面对大胖胖即将撒手人寰的突发情况,朱高煦却不得不选择站在宣德大帝朱瞻基的对立面。 既为了保全自己,也为了保全自己的亲故好友,更为了保全他朱高煦前面推行的各项新政! 朱瞻基感受到了目光,抬头看着朱高煦,叔侄二人相顾无言,都没有吭声。 沉默良久后,朱高煦叹气道。 “起来吧!” “你爷爷让你滚回东宫!” “大侄儿,多陪陪你爹,别瞎折腾了!” 朱瞻基听到他这话,冷哼一声后当即起身离去。 他自然听得明白,这位二叔口中的“瞎折腾”是什么意思。 无非是指责他朱瞻基过早参与皇位斗争,生出不该有的野心罢了。 可是,他朱瞻基是太孙啊,那个位置本来就该属于他的! 即便汉王朱高煦曾经救过他朱瞻基的命,可那又如何? 在皇位面前,在龙椅面前,什么血脉亲情都不过是笑话! 他朱高煦要是真坐上了那个位置,难道会容忍朱瞻基好好活着? 纵观历朝历代,没有坐上皇位的国之储君,没有一个好下场! 那些废太子不是被杀,就是离奇死亡,在史书之上留下讳莫如深的凄惨一笔! 朱瞻基绝不能接受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他是朱棣的嫡长孙! 他是一生下来就备受瞩目的好圣孙! 他是“可旺大明三代”的传世之孙! 源自内心深处的骄傲,驱使着朱瞻基不断向前。 他绝不允许,有人染指他的皇位,斩断他成为千古一帝的道路! 哪怕这个人曾经救过他的命,那也不行! 朱高煦看着朱瞻基的背影若有所思,随即大步离开了皇宫。 他要去追查幕后黑手,这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任由一个堪比姚广孝的妖人在暗中搅弄风云,朱高煦始终定不下心来。 乾清宫内。 朱棣已经停止了痛苦大笑。 这是他戎马一生留下的老病,一旦痛苦到了极点,就会不受控制的张口大笑。 但方才那笑声,要多凄凉有多凄凉,要多愁苦有多愁苦。 他朱棣啊,难道还是避免不了子孙相残的悲剧吗? 难道这就是老天爷给他的惩罚吗? 朱棣默然,涕泗横流。 不知过了多久, 永乐皇帝很想找一个人说说话。 然而一时间,他反倒不知该找何人才好。 老大病危,老二混账,老三还未回京,太孙更加混账! 自己这几个子孙后人,没一个让他省心的。 而朝中的大臣,不是太子党,就是汉王党,甚至已经形成了太孙党! 少有的那么几个不结党营私之人,又是诸如鲁穆鲁铁面之,所谓刚正不阿的纯臣直臣,朱棣也没有跟他们谈心里话的兴致。 环顾一周,朱棣有些悲哀地发现,自己好像当真成了个孤家寡人! 以前每当这个时候,他还可以找和尚说说话。 可是那和尚…… 一想起姚广孝,朱棣眼神中顿时迸射出滔天杀意。 杀了姚广孝,他并不后悔,谁让那个妖僧胡乱插手储君之争,甚至妄图操控储君争斗! 这样的臣子,无论他对大明有再多的贡献,那都该千刀万剐! 但是现在没了和尚,他朱棣又能找谁说话呢? 思索了片刻,永乐皇帝陡然想起了一人。 或许,可以找他! 小半个时辰后,杨士奇匆匆走进了乾清宫。 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杨士奇有些不太明白,皇上突然召见自己做什么。 他从南洋回到大明后,就干了一件大事,促成朝廷同意解开海禁。 然而想要解开海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还需要做足一切准备工作,所以在征得皇帝陛下开海同意后,杨士奇就受命筹备此事。 起初皇帝陛下的意思,是等到郑和携带神种返航归来,利用神种的神奇能力,一举冲破海禁枷锁。 然而令人绝望的是,郑和此次出海整整两年之久,连半点消息都没有传来。 海禁一事也因此一拖再拖,杨士奇本人也受此牵连,顶着一个翰林学士的名头,在朝堂中形如透明人。 毕竟他是南洋相国,不是大明相国。 杨士奇很明白自己如今的身份有些尴尬,所以也没有怨天尤人。 不过现在皇帝陛下突然召见,当真让杨士奇有些摸不着头脑。 一进入寝宫,杨士奇就跪倒在地。 “平身吧!” “过来这边坐下!” 朱棣有些疲惫地摆了摆手,示意杨士奇坐到自己身前。 此刻他宁愿相信杨士奇这个透明人,也信不过朝堂之上的任何人! 待杨士奇坐下,朱棣却再次陷入了沉思。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幽幽开口道。 “杨爱卿,你素有‘南洋相国’之名,朕想问问你,在朕这三子一孙中,何人可承继大统?” 此话一出,杨士奇脸色大变,吓得直接跪倒在地。 何人能够承继大统? 这是他杨士奇敢说的吗? 古往今来,插手皇位争斗之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但如果不说的话,只怕今日也没有那么轻易糊弄过去! “陛下,大统自应由储君承继,这是惯例!” 思来想去,杨士奇给出了最稳妥的回答。 皇帝百年之后,皇位本来就应该由太子由储君继承! 他这个回答,说了等于没说。 但唯一不同的是,大明朝现在有太子! 朱棣闻言摇了摇头,说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事实。 “太子已经病危了。” “哪怕他真能挺过去,只怕也会是个活死人!” “朕百年之后,龙椅上坐着一个活死人,不能做事不能理政,朕怎么跟祖宗交代啊?” “皇上!”杨士奇有些惊讶,急忙追问道:“太子殿下身子骨出了什么问题吗?为何会突然病危……” “说这些没用,事情已经发生了!”朱棣有些疲惫地摆了摆手。 “朕现在是在问你,太孙能否当国?” 太孙,当国? 杨士奇陷入了沉思。 太孙朱瞻基如今尚未及冠,且汉王羽翼早已丰满,如果太子殿下撒手人寰,太孙当国的话,那大明天下势必大乱! “皇上,太孙殿下……有待磨炼!” “皇上可效仿太祖高皇帝,亲自培养太孙殿下!” 这个回答,也是无懈可击。 毕竟太祖朱元璋也是在太子朱标死后,亲自培养太孙朱允炆,然后把皇位留给了他。 然而听到杨士奇这个回答,朱棣却是嗤笑了一声。 “朕还有几年可活?” “培养出瞻基那孩子,最后把皇位交给他,他就真能压的住老二和老三?” “老三去了南洋暂且不提,但是老二这个人你是知道的,他认准的事情,一定会做,哪怕是天王老子都阻止不了!” “如果朕当真效仿太祖高皇帝,等到朕百年之后,瞻基定会死在老二手中,哪怕这孩子有着一些小聪明,但小聪明难登大雅之堂,他是斗不过老二的!” “除非……” 第564章 心境变化!焕然一新的杨士奇! 除非…… 杨士奇听到这两个字,心中顿时一凛。 皇帝陛下把话说到这儿,其实已经很明白了。 如果他真想扶持太孙朱瞻基上位,效仿当年太祖高皇帝,那么必须现在就开始做一件事情。 那就是打压汉王与汉王党羽,效仿太祖高皇帝那般大肆铲除靖难功臣,为太孙朱瞻基上位铺平道路! 当年懿文太子朱标突然暴毙而亡,太祖高皇帝倾尽心血培养的接班人没了,整个大明朝瞬间风起云涌,动荡不安。 外有太祖高皇帝为抵御北元构建的九大塞王防线,个个都是手握重兵实力强悍的实权亲王! 内有开国功臣骄横不法,仗着自己助大明开国的功绩肆意妄为,鱼肉百姓。 还有李善长等文臣官吏结党营私,上下勾结沆瀣一气,把持朝政大权,试图架空老朱皇室。 当懿文太子朱标暴毙,一切矛盾瞬间就被点燃了。 太祖高皇帝的应对措施很是简单粗暴,就是一个字,杀! 洪武晚期,太祖老爷子任用锦衣卫那帮酷吏,大肆血洗屠戮开国功臣勋贵,杀了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最终太孙朱允炆成功上位,即位为建文皇帝,开启了大明崭新的篇章! 现在永乐朝廷面临的困境,与当年洪武朝廷何其相似。 太子身体不行命不久矣,太孙聪慧早熟,外有强权汉王窥伺大位,内有汉王党羽蠢蠢欲动! 如果皇帝陛下当真想要扶持太孙朱瞻基上位,那他现在就不得不打压汉王,铲除汉王党羽,留给太孙朱瞻基一个干干净净的朝堂! 可是,皇帝陛下愿意吗? 或者说,太孙朱瞻基上位,对大明朝而言,当真是一件好事吗? 杨士奇可是没有忘记,当年这位太孙殿下随皇上北伐瓦剌,结果一意孤行贪功冒进,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倘若不是汉王千里奔袭紧急驰援,朱瞻基早在那场战役中命丧当场了。 说到底,这位太孙殿下还是个没有加冠的孩子,聪慧是有,武略不足,跟汉王朱高煦比起来,那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皇上!” “若效仿太祖高皇帝故事,大明可保一时安宁。” 杨士奇犹豫了片刻,还是硬着头皮说出了这句话。 “呵,可保一时安宁?”朱棣闻言轻笑了一声,有些诧异地看着杨士奇。 “杨士奇,这么说你也不同意太孙朱瞻基上位,反而支持老二那个混账东西?”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这个杨士奇,先前可一直是太子朱高炽的坚定拥趸,甚至在朝堂之上多次出言弹劾抨击汉王。 这怎么去了南洋一趟回来之后,就转变风向仰慕汉王了? 那个反骨逆子,真有这么大的魅力? 面对皇帝陛下的质问,杨士奇以头触地,问出了一个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敢问皇上巡幸北平之时,可曾注意到北直隶百姓的生活面貌?” “嗯。”朱棣点了点头,“不得不承认,老二这混账,是个治国的好手!” 朱棣此次前往北平,当然注意到了繁华喧闹的北平新都。 当时他还感到十分惊奇,毕竟他曾多次巡幸北平,每次北伐也都是从北平出兵,从未见过这样焕然一新的北平新都。 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店铺林立,商贾如云。 这些大明子民脸上都写满了笑容,每个人浑身上下都充斥着难以表述的朝气与动力。 这等表现,哪怕是金陵帝都的子民,都不曾具备。 毕竟金陵帝都里面,活得潇洒快活的只有达官显贵,底层老百姓还是过着节衣缩食的艰苦日子。 杨士奇点了点头,再次发问。 “那皇上可曾去看过那一座座简陋寒酸却充满欢声笑语的学堂?” “学堂?”朱棣摇了摇头,下意识地发问。 “这学堂是乡学社学吗?还是说……” “都不是!”杨士奇豁然抬头,眼中绽放出了明亮光芒,“这是汉王殿下自掏腰包创建的免费学堂,所有适龄孩子都必须入学接受教育,学费全免不说,成绩优异的孩子还可以从学堂中得到补助……” “呵!”朱棣嗤笑一声,“那混账东西不是多此一举吗?朝廷早就在乡野创办了乡学社学,他办这免费学堂有什么用?还不是为了收买人心……” “陛下错了!”杨士奇罕见地当场驳斥朱棣,“陛下当真以为乡学社学有用吗?其实从洪武朝至今,天下乡野间的乡学社学大多都荒废了,哪怕是有艰难维持的,也拿不到朝廷下发的经费。” “朝廷财政紧张,经费一再减少,再经过官员层层剥削,最后落到乡学社学手上的,甚至都不足够支付教员的俸禄薪资,他们同样也要养家糊口,谁还愿意去无偿给孩子启蒙呢?” “当然,也有这样的先生,不过他们也不是无偿,而是向学子收取拜师礼,银子肉食一样不可少,不然你家孩子就别想走进社学,老老实实地去挖田种地,当一辈子的农夫!” 杨士奇早年穷困潦倒,就是靠着讲学四方赚取微薄利润奉养老母,整整二十年之久,所以他对朝廷制定的这一套教育制度十分了解,比之任何人都清楚这表面开明的教育制度,背后是多么腐朽肮脏! 听到他这话,朱棣顿时脸色一变,逐渐阴沉了下来。 贪官污吏,遍布各处,连教育也同样不能避免。 “汉王殿下创办免费学堂,主要以教授新学为主,但同时也教授孩子们工匠、数算、经商等技艺……” 朱棣闻言再次惊了,有些茫然不解。 “学堂为何要教孩子们学这些东西?” “为了让他们日后有养家糊口的本事,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书习字,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步入仕途!” 杨士奇满脸钦佩之色,叹服道:“陛下可知,此举会对我大明产生何等深远影响?” “当做官与务农不再是孩子们的唯一出路,他们日后的选择就会更多了
相关推荐: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总统(H)
吃檸 (1v1)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突然暧昧到太后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