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结果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之前,爪哇国出兵灭掉了三佛齐古国,直接引起了当地的混乱。 而且因为苏门答腊这地方土地肥沃,所以不少下南洋的汉人就在那里安了家,从事水稻等生产,导致此地的汉人也不在少数。 当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海外华商施进卿就在此地协助郑和舰队航行。 在此期间郑和用计除掉海盗头子陈祖义,施进卿也参与平定陈祖义的海盗军团,之后施进卿派遣自己女婿来到大明朝见皇上。 皇上这一高兴,就册封施进卿为封旧港宣慰史,自此旧港这块地方也就成了中原王朝有史以来,第一块远在南洋的海外飞地。 一想起这旧港宣慰司,杨士奇就觉得窝心得很,破天荒地生出了悔意。 当日如果他不出言反对汉王,或许不会遭受这无妄之灾。 明明已经进入内阁,还身兼要职,只需等待太子爷即位称帝,那他杨士奇就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政治抱负,通过内阁重塑相权! 结果现在倒好,自己不但被逐出了朝堂中枢,而且还被流放到了海外。 天知道他杨士奇这辈子,还有没有重返大明、重入朝堂的机会! 一旁的黄淮同样有些坐立不安,为自己的多舛仕途而唉声叹气。 汉王朱高煦没起势前,他黄淮青云直上春风得意,可谓是内阁第一臣,深受皇上宠信器重。 结果这狗贼汉王爷监国之后,就多次针对自己,直至现在被他撸了个干净,流放到海外蛮夷之地布政! 旧港这种地方,远在海外,茹毛饮血,就是一块蛮夷之地,他和杨士奇去布个锤子政啊? 再说了,宣慰司是介于省与州之间的一种偏重于军事的监司机构,一般用于边疆地区设立军民宣慰司等机构进行羁縻统治。 也就是说,在这种地方采取的都是“以夷制夷,因其俗以为治”的政策,让土著自己管理土著,朝廷不过是挂个名罢了。 他黄淮与杨士奇两个读书人,突然去那种地方布政,鬼才会给他们两人面子,指不定哪天就被土著蛮夷给一刀剁了! 想着,黄淮就忍不住悲从中来,嘤嘤嘤地又要开始啜泣了。 恰在此时,朱高煦大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春风般的笑容。 “二位抱歉,王府新添了一位小郡主,刚刚还尿了本王一身,所以来迟了些。” 眼瞅着汉王爷心情挺好,黄淮杨士奇二人暗自松了口气,至少今日汉王唤自己二人前来,不是让自己二人来挨骂受气的。 一念至此,二人也识趣地向朱高煦道喜,气氛顿时无比融洽。 闲聊了一阵后,朱高煦这才笑问道:“距离上次议政过去了这么久,二位也应该想明白,本王为何让你们去旧港了吧?” 听到这话,二人顿时一愣,没有反应过来。 为什么让我们去旧港? 因为你狗啊! 逮着机会就把我二人流放往死里整! 党同伐异,铲除异己,还需要什么理由吗? 狗贼朱高煦,这是往自己二人伤口上撒盐啊! 杨士奇叹了口气,硬着头皮询问道:“敢问汉王殿下,此话是什么意思?” 朱高煦闻言顿时大失所望,他以为哈士奇怎么着也该有些见识,不至于像黄淮这么蠢。 然而事实证明,他还是高看了这个杨士奇。 文人就是文人,程朱还是那个程朱,即便杨士奇是当世人杰,也挣脱不了程朱的束缚! “罢了,本王就说简单点。” “旧港宣慰司在你们眼中,或许是什么海外蛮夷之地,但是你们真正去了解过吗?” “南洋作物尤其是稻谷,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里土地肥沃,而且没有四季之分,水稻完全可以一年三熟!” “稻谷一年三熟,你们两位应该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吧?” 二人:“!!!” 一年三熟! 这怎么可能? 要知道江南一带重赋重税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江南之地土地肥沃,水稻一年两熟,被誉为鱼米之乡! 这尼玛,南洋稻谷竟然可以一年三熟! 那朝廷要是控制了整个南洋之地,那岂不是凭空多出一个比江南还要富庶的超级大粮仓?! 杨士奇惊了,眼睛变得一片血红。 因为他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让自己重返朝堂进入中枢、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 只要自己在旧港干得出彩,将其打造成为又一个鱼米之乡,那他杨士奇绝对可以凭借这出色的功绩,重返朝堂步入中枢! 然而,唯一的隐患在于,旧港之地汉夷杂居,而且那些汉人对大明根本没有什么归属感。 他与黄淮两个读书人前去,只怕是有心无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想着,杨士奇当即提出了这个隐患,不料惹来了汉王爷的一阵大笑。 “杨士奇啊杨士奇,你还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谁告诉你只要你们二人去的?本王是让你二人去旧港宣慰司布政,不是让你二人去送命的!” “除了你们两个布政使外,你们可以挑选一批志同道合的学子、监生、官员一同前往,只要他们愿意,人数不限,多多益善!” “并且为了你们的安全着想,本王还会抽调三个卫所的兵力,陪同你们前往,为你们在旧港布政保驾护航!” 闻听此言,杨士奇黄淮简直欣喜若狂,如果被天上掉落的馅饼砸中了一般。 如果真如汉王殿下所言,那他们非但不是孤家寡人,反而是手握实权的封疆大吏! 三个卫所,合计一万六千余人,除去老弱病残,也至少有一万战兵可以上阵杀敌! 大明一万战兵,别说旧港这弹丸之地,努力一把说不定整个南洋都可以打下来! 而且其余文官干吏甚至人数不限,只要他们能够招揽得到,可以带走一大批人! 一想到这儿,二人对视了一眼,尽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喜意。 这还真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啊! 杨士奇随即看向朱高煦,“汉王殿下,此言当真?只要他们愿意随我二人前去旧港布政,有多少就可以去多少,而且人数不限?” “对,就是这样。”朱高煦脸上浮现出了古怪笑容,“只要你有本事,就算是杨荣等朝堂大员愿意跟你走,本王也绝不阻拦!” 你娘的,那些程朱文人老子巴不得你全都带走才好,省得新学推行后老子闹心! 杨士奇处于巨大的狂喜之中,根本没有注意到汉王爷脸上的古怪笑容。 他只知道,这位汉王殿下,今日给自己二人指出了一条明路! 第189章 杨士奇,去南洋开疆拓土吧! 汉王府。 杨士奇黄淮二人喜不自胜,破天荒地对汉王殿下心生好感。 诚然,他们被逐出了朝堂中枢,甚至被流放到了海外蛮夷之地! 但是监国汉王爷并没有一棒子把他们打死,反倒是给了他们一个重返朝堂的大好机会! 旧港宣慰司,稻谷一年三熟,仅凭这一点,二人就看到了希望。 只要将旧港这块地方经营好了,打造成又一个鱼米之乡,将粮食通过郑和船队源源不断地运回大明,这可是就是大功一件! 到时候,谁能阻止他二人重返朝堂? 然而正当二人高兴的时候,朱高煦却突然开口,给他们泼了盆冷水。 “你二人不要高兴得太早,本王让你们去南洋,可不是仅仅为了一个旧港!” 听到这话,杨士奇一愣,黄淮直接发蒙。 不是为了一个旧港? 难不成你还想要吞并整个南洋?! 杨士奇身子一颤,有些骇然地看向汉王朱高煦。 这位监国汉王爷,胃口未免太大了些。 如果杨士奇没有记错的话,年前汉王爷还会见了郑和三人,准备让他们去倭国走上一趟,对倭国下手! 现在汉王又命自己二人前去南洋旧港宣慰司布政,这是开始布局南洋了吗? “汉王殿下,臣不太明白您的意思。” “等会儿你就明白了,估摸着他们也快到了!”朱高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抛出了一个消息。 还有人要来? 杨士奇黄淮对视了一眼,尽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去旧港布政,这差事可能远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很快郑和吴宣王景宏三人联袂而来,一见到杨士奇黄淮二人后,三人都有些错愕。 毕竟这杨士奇和黄淮可是铁杆太子党,他们怎么会出现在汉王府中? 朱高煦注意到了他们的异样,笑着宽慰道:“先入座吧,唤你们前来,是因为本王的《万国堪舆图》终于绘制完毕了,你们有幸见到一个真正的世界!” 众人:“???” 啥? 真正的世界? 《万国堪舆图》? 郑和三人面色一喜,毕竟他们曾从汉王口中听过这个消息,所以一直很是期待。 但杨士奇黄淮二人却是愣在了原地,满脸茫然之色。 直到朱八命人抬上来了一副巨型堪舆图,二人只是瞟了一眼后便惊得呆立当场,眼睛瞬间瞪得滚圆。 在这副巨型堪舆图上,原本应该居于世界中心的中土,竟然只是在一块大陆上偏居右侧! 而且像这样的大陆,竟然有整整七块,被海洋割裂开来! 幅员辽阔的大明王朝,也仅仅只是在这《万国堪舆图》上占据了一角,跟前宋偏安一隅似的! 在大明王朝的西边,还有贴木儿汗国,还有奥斯曼帝国,还有拜占庭帝国,还有更西边的一众小国…… 看着眼前这副堪舆图,杨士奇与黄淮整个人都傻了,无数疑问涌入脑海。 这些国家都是哪儿冒出来的东西? 为何偌大的大明王朝,仅仅是居于这堪舆图东侧,偏安一隅? 难道不是“中土居中,瀛海四环”吗? 西域及以西之地竟然还有这么辽阔的疆土? 还有那贴木儿汗国,怎么可能会有如此辽阔到令人恐惧的疆土? 它西边那个奥斯曼帝国,在堪舆图上张牙舞爪地又是什么个意思? …… 无数疑惑盘踞脑海,这巨大的震撼与冲击,险些让二人心神失守,彻底疯狂。 “这……这……不可能!” “这不可能!这绝不可能!” 不出意料,二人下意识地连呼不可能,根本不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朱高煦倒也不动怒,毕竟他能理解二人现在的心情。 不止是大明,历朝历代的人,一直受传统地理观“中土居中,瀛海四环”的影响,以致于他们本能地认为中土大地就是世界的中心。 而且中国帝王确立的是“中式宗主观”,也就是说君主作为天的儿子,受命于天! 除了领有中土直接统治外,天下的其它地方也全归天子统驭和教化,是为天下共主。 加之儒家“尊王攘夷”、“怀柔远人”、“尚德抑武”这些思想言论的洗礼之下,导致华夏历代帝王那都是没有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治夷狄”是他们的传统观念,“统而不治”、“抚而不治”是他们的常用手段! 换句话说,我比你强,但我不会暴力强权欺负你,而是要用仁德感化你,让你主动认我做老大! 守着中土这一亩三分地,历代帝王就高兴得合不拢腿了,哪里还有心思东征西讨。 郑和三人如果不是下西洋涨了涨见识,此刻的表现只怕也会和杨士奇二人一样,被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良久之后,杨士奇这才从震撼中回过了神来,神情苦涩地开口道:“汉王殿下,这堪舆图所记载的内容,是……真的吗?” 朱高煦也没有解释,而是看向了郑和。 郑和当即从怀中掏出了一副海图,小心翼翼地递给了杨士奇。 “杨大人,这是我三下西洋所记录的海图,你可以自行对照一下。” “我只能说,汉王殿下这堪舆图,堪称我大明的无价珍宝!” 杨士奇摊开海图,与《万国堪舆图》一对照,整个人又傻了。 两张图上有记载的内容,竟然大差不差。 郑和海图更加详细,沿途的小国甚至物产都有记载,但内容篇幅却是少得可怜,毕竟他现在还未真正走出南洋! 而眼前这幅汉王府制作的《万国堪舆图》,囊括了整个世界,内容比较简略,但应有的地方没有丝毫疏漏。 比如,郑和东洋出发至南洋这条海路,竟然不谋而合…… 那也就意味着,眼前这幅《万国堪舆图》,是真的! 杨士奇傻了,黄淮愣了,二人对视了一眼,恨不得直接嘎过去。 他们二人甚至他们祖祖辈辈都相信的信念,此刻正被汉王朱高煦用一种极其粗暴的方式,强行撕碎了! 汉王朱高煦,你好毒啊! 当然,汉王爷可不喜欢惯着他们。 眼瞅着二人也没疯没癫,直接道明了自己的深意。 “或许你们也猜到了,本王准备布局南洋,从安南到占城,再到旧港,这是一条天然的海岸线,你们需要做的不止是掌控旧港,而是这条海岸线!” “本王会命张辅全力配合你们,杨士奇黄淮,你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做你们最拿手的事情,带着一大批文人儒生前去布政,宣扬你们的圣贤之道,弘扬你们的程朱经学!” 二人:“!!!” 你大爷! 汉王朱高煦的胃口,简直大的惊人! 他要的不只是旧港这块海外飞地,他要的是整个南洋! “杨士奇,去南洋开疆拓土吧!” 第190章 寡廉鲜耻!口上圣德,手下龌龊! 大堂内,气氛凝重。 “南洋的重要性,本王方才已经说了,只要经营得好那就是一个超级大粮仓,你们也知道,我大明连年天灾不断,导致粮食减产严重,百姓食不果腹……所以粮食现在反倒成了制约我大明发展的一个重大隐患!” 提及此事,朱高煦同样叹了口气。 中国从元朝到清末都是小冰河时期,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得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明王朝轰然崩塌,小冰河时期是重要推手之一。 冰河冰河,顾名思义,就是奇寒无比,尤其是明末到清初,这一时期的年平均气温都很要低。 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连年天灾不断,无数百姓成为饥民流民,加之气温寒冷无比,粮食大幅度减产,朝廷又无力赈灾,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天灾不断,流民增多,土地荒芜,没有粮食……最终偌大一个大明王朝,在流民饥民的怒火之中轰然崩塌! 可怜朱高煦的便宜后代,崇祯皇帝,本欲励精图治挽救江山,却是无力回天,最终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树上,成了一代“煤山战神”……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 想着,朱高煦悚然一震,收敛了思绪。 “当然,除了粮食,南洋之地还有矿产、土地、人口等资源,要是做得出彩,五年之内本王保证让你二人重返朝堂中枢……” 听到这话,黄淮一惊,下意识地问道:“汉王爷,矿产与土地臣可以理解,可以成为我大明的资源,但是这人口……怎么能算资源……” “怎么不算?那黄淮你说,朝廷如何安置那些反抗的土著蛮夷,难不成全都给宰了?” 朱高煦笑了,这些儒臣真是入戏太深,都快把自己当成圣人了,还想用仁义道德那一套对待外邦蛮夷。 人家只是现在打不过你,要是打得过你,你看看他们会不会杀入大明砍了你的狗头,打你儿子还睡你老婆! “本王留他们一命已经算不错了,让他们为我大明基业献上几分绵薄之力,也可以减少一些他们自身的罪孽。” 黄淮:“???” 你大爷! 你是真恶毒啊! 侵占人家的家园,还要奴役人家! 现在还有脸说这是让他们赎清自身罪孽? “汉王殿下,如此掠夺人口进行买卖,那我大明与蛮夷何异?怎么能把人当牲口一样贩卖,这有违圣人之道啊……” 黄淮大学士义愤填膺,此刻已经是出奇的愤怒。 他甩开了膀子,准备同汉王据理力争一次,绝对不能开掠夺人口这个先河。 大明一向怀柔威远,以德服人,岂能容汉王恣意妄为,破坏大明作为宗主国的仁德印象? 然而汉王爷听了这话,只是淡淡地笑了笑,问出了一个问题。 “黄淮,你府上有下人吗?家中有奴仆吗?” 闻听此言,摩拳擦掌的黄淮大学士如同一只被掐住了脖子的公鸡,慷慨激昂的腹稿全部胎死腹中,憋得他满脸涨红。 府上有下人吗? 家中有奴仆吗? 这两个问题,如同一双黑手,狠狠给了黄淮两个大嘴巴子! 毫无疑问,那自然是有的。 文人士大夫耕读传家,又不可能真让他们自己耕地,再者他们获取功名之后,那就是老爷大人,也不可能自己洗衣做饭吧? 所以,哪家府上没有几十甚至上百个下人? 朱高煦见他语塞,顿时脸色一正,厉声呵斥道:“那你告诉本王,你府上的下人奴仆,是不是我大明子民?!他们是不是大明百姓?!” 黄淮被吓住了,讷讷不知所言。 朱高煦却没有放过他,冷笑着嘲讽道:“你说外邦蛮夷不能买卖,这有违圣人之道,那你们这些文人老爷们,买卖大明百姓的时候,怎么不想起圣人之道?怎么,你们奴役我大明百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日子就过得很是滋润,换作外邦蛮夷就不行了?” 一阵辛辣嘲讽,臊得黄淮满脸涨红,但他根本没有办法反驳。 “本王看你们这些混账东西,真是无耻之尤,一边高唱什么圣贤之道,一边却又做尽男盗女娼鱼肉百姓的恶行,你还有脸跳出来指责本王的不是,黄淮啊黄淮,你在狗叫什么?” 面对汉王爷陆地键仙般的全力输出,黄淮大学士根本招架不住,被吓得面色惨白,额头上冷汗直流。 “你再狗叫,影响本王的南洋布局,那你别去南洋了,直接滚去诏狱吧,本王让你九族全都进去陪你!” 此话一出,黄淮大惊,哆嗦着身子当即跪倒在朱高煦面前。 “汉王殿下,臣……臣知错!” 骄傲如他黄淮,为了九族亲眷,也只能臣服在汉王爷的淫威之下。 朱高煦见状冷哼了一声,“掠夺那些外邦蛮夷来充当奴隶的角色,解放我大明那些出身悲惨的奴籍贱籍百姓,这样我大明将会凭空多出一大批安居乐业的耕户农户,这是于国有益的事情,本王不希望再向你们解释第二遍!” 汉王朱高煦第一次在外人面前展露了他的野心,黄淮已经被吓傻了,杨士奇却突然举起了小手,弱弱地问了一句。 “汉王殿下,若是我们与当地土著蛮夷起了冲突该如何是好……” “呵呵。”朱高煦冷笑了一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们儒家的道理,还需要本王教你吗?那三卫战兵难道是摆设?谁敢不尊王命,屠了他们!” “那些土著蛮夷,愿意臣服的,视为大明子民,不愿臣服选择抵抗的,那就打到他们臣服为止,男的拉去矿洞做苦役旷工,女的送入大明为奴为婢……” 嘶……真狠呐! 听到这话,杨士奇倒吸了一口凉气! “汉王爷,此举有伤天和,有违圣人之道,朝野上下只怕不会同意……” “本王需要他们同意吗?老头子那边知道就行了,他巴不得本王替他开疆拓土,再说你们这些文人难道当真宁愿用大明百姓为奴为婢,也不愿视外邦蛮夷为奴隶,就不怕被世人戳脊梁骨?” 面对汉王的质问,杨士奇张了张口,却是没有继续出言。 因为,他无话可说,否则会被戳脊梁骨。 文人老爷们说什么奴役外邦蛮夷有违圣人之道,那为何府中上下满是奴仆下人? 难不成大明百姓的命,还比不上那些外邦蛮夷? 外邦蛮夷的命是命,大明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了? 这个消息一旦宣扬出去,他们这些文人士大夫,会被天下百姓戳一辈子的脊梁骨! 朱高煦起身舒展了一下筋骨,望着眼前这幅略显简陋的世界地图,心中豪气顿生。 他沉思良久后,这才看向哈士奇,幽幽开口道。 “杨士奇,你想做大明的千古贤相,为大明开拓南洋基业,还是想碌碌无为地过一辈
相关推荐:
鉴昭行
捉鬼大师
烈驹[重生]
凄子开发日志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醉情计(第二、三卷)
数风流人物
天下男修皆炉鼎
突然暧昧到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