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44章

第44章

突然一挥马鞭,大马如同离弦的箭矢一样冲了出去。 猝不及防之下,孙若薇惊叫了一声,随即下意识地抱住了朱瞻壑的腰。 感受着那充满阳刚之气的躯体,孙若薇瞬间霞飞双颊。 而朱瞻壑在前会心一笑,说不得开怀肆意。 孙愚望着二人疾驰而去的背影,满脸忧虑愁苦。 这个女儿,真是不听话啊! 朱瞻壑二人不知狂奔了多久,速度才渐渐慢了下来。 孙若薇急忙放开了朱瞻壑的腰,此刻已是俏脸通红,明艳动人。 她心中慌乱到了极点,不知这家伙要带自己去什么地方。 终于,马蹄停了。 孙若薇这才抬头好奇地看去,然而下一刻她脸色变得苍白如纸,瞬间褪去了所有血色。 因为,映入眼帘的,赫然是汉王府! 汉王朱高煦的府邸! 孙若薇有些茫然,随即回想起父亲的告诫。 “那少年郎不是普通人,他身上穿的飞鱼服,是从四品卫镇抚使,小小年纪就在坐到了这个位置上,只怕来历很是惊人,你与他不要走得太近……” 锦衣卫卫镇抚使! 来历惊人! 孙若薇手脚冰凉,难以置信地看着朱瞻壑。 但她心中还抱有一丝侥幸,苦笑着问道:“黄公子,我们来此地作甚?” 朱瞻壑翻身下马,直接霸气无比地将她从马背上抱了下来,随即紧握着她冰凉的小手。 “若薇,对不起,我一直没告诉我的身份。” “我不姓黄,而姓朱,汉王世子,朱瞻壑!” 他是汉王朱高煦的世子?! 刹那之间,孙若薇如坠冰窟,浑身冷得发颤! 她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些天与自己携手游应天的英武少年郎,竟然是汉王朱高煦的儿子,逆贼朱棣的亲孙子! 可笑自己还对他心生…… 孙若薇怒了,一把抽出了自己的手,神情淡漠地看着朱瞻壑。 她眼中荡漾的春光,也在此刻尽数化作了刻骨铭心的仇恨。 “你一直骗我,我杀了你!” 这些年来,眼前之人,陪着自己逛遍了应天,阅览了人生百态。 从一开始,他就劝自己放下仇恨,不要被仇恨蒙蔽双眼,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得不承认,孙若薇动心了,尤其是她得知因为上次刺杀行动,间接破坏了很多平民百姓的生活后,原本强烈的复仇欲望,也被打消了不少。 天下百姓要的是安宁和平,这样他们才能过安稳日子。 就算自己等人杀了朱棣,那又能如何? 难道还能恭迎建文帝复位吗? 到时候,又免不了一场内乱兵祸,最终受苦之人还是底层百姓。 然而,正当这个时候,眼前之人却告诉自己,他是朱棣的亲孙子! 多么可笑啊! 孙若薇现在觉得自己是个跳梁小丑,被这个混蛋玩弄于股掌之间! 朱瞻壑见她发怒,顿时就急了,“若薇,我从未骗过你……” “够了!我不想再听你狡辩,滚回去做你的世子爷吧!” “日后若再让我见到你,我肯定会亲手杀了你!” 可就在此时,汉王府大门轰然打开,一位雍容华贵的妇人突然走了出来。 在朱瞻壑目瞪口呆的注视下,韦妃直接上前拉住了孙若薇的手。 “多好看的姑娘,可把你盼来了,这臭小子一直藏着掖着……” “不,我不是……” 孙若薇急忙开口想要解释,韦妃却是根本不给她解释的机会。 只见她一只手拉着孙若薇,一直手还不忘对朱瞻壑后脑勺来了几巴掌。 “臭小子,你刚刚凶巴巴的做什么?人都到了家门口了,也不知道让人进去,真欠揍!” 朱瞻壑被打得抱头鼠窜,直截了当地撒丫子开溜。 孙若薇见状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然而很快她就被硬生生地拉着进了汉王府,再也笑不出来了。 她很想逃离脱身,奈何韦妃拉得很紧,半推半就之下,最终无奈走进了汉王府。 王府大厅内,韦妃与孙若薇聊着家常,朱瞻壑则老老实实地立在门口,根本不敢进去。 孙若薇时不时地投来求助目光,朱瞻壑对此也无奈地耸了耸肩,气得佳人委屈得都快哭了。 恰在此时,一个巴掌拍在了朱瞻壑脑门儿上。 “儿呐,鬼鬼祟祟地干什么?” 朱高煦好奇地探头望去,却见韦妃正与一个俏丽佳人拉着家常。 几乎没有多想,朱高煦就明白这女子是孙若薇。 韦妃也注意到了来人,急忙起身介绍道:“若薇,这是王爷。” 孙若薇同样起身行礼,只是眼神中带着一丝恨意。 汉王朱高煦,逆贼朱棣靖难时的得意大将。 朱高煦摆了摆手,随后示意韦妃退下。 韦妃见状觉得有些奇怪,但她还是遵从了王爷的命令。 待韦妃走后,朱高煦细细打量了孙若薇一眼,看得后者浑身都不自在。 孙若薇现在只想逃离这个“贼窝”,根本不愿与他们过多交流。 “汉王若是无事的话,民女先行告退了。” 朱瞻壑一听这话又急了,只能求助地看向自己亲爹。 朱高煦神情古怪地笑了笑,“如果你想救奴儿干都司的三万靖难遗孤,本王会安排你明晚入万国宴,这是让父皇赦免靖难遗孤的唯一机会,至于具体怎么做,本王到时候会告诉你。” 赦免靖难遗孤? 皇帝真的愿意赦免那些兄弟姐妹? 孙若薇虽然心动,但她并不愚蠢,冷声反问道:“你是朱棣的儿子,我凭什么相信你?” 似乎早知道她会这样问,朱高煦也不装了,直接摊牌了。 “看来徐滨没有告诉你,汉王朱高煦,就是一直供养你们的皇爷!” 孙若薇:“???” 汉王是皇爷? 这怎么可能? 第22章变现?对不起有一半是番商的! 汉王朱高煦,是一直与组织合作的皇爷? 这个惊天消息,彻底惊呆了孙若薇。 她以前只是知道,京师里有位皇爷,一直暗中支持他们这些建文旧臣。 钱粮物资,衣食住行,都是这位皇爷一手安排。 而皇爷从不轻易露面,只怕派出了一个联络人,皇甫云和。 这位皇爷的真正身份,也唯有徐滨一人知晓。 孙若薇先前还曾怀疑过,这所谓的皇爷,是不是宁王朱权这等心有不甘之人。 但她万万没有想到,皇爷竟然会是汉王朱高煦,逆贼朱棣最宠爱的儿子! 一想到这儿,孙若薇脸色迅速转冷,抬头直视着朱高煦。 “汉王此话何意?朱棣恨不得将我们扒皮抽筋,这个逆贼岂会这么轻易就赦免了奴儿干都司的兄弟姐妹?” 朱瞻壑见她张口就是“逆贼”,脸色有些难看。 朱高煦倒是不以为意,只是淡淡答道:“此去万国宴,对你而言可能会有危险,但是本王说过了,这是令父皇回心转意,赦免靖难遗孤的唯一机会。” “本王不会勉强你,选择权在你手中,如果你想去,今夜就暂住王府,让王妃教导你一些基本的宫廷礼仪,如果你不去,现在就可以走了。” 眼见汉王这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孙若薇心中更加恼怒。 “即便我去了又能如何?难道要我当着万国使臣的面儿,给逆贼朱棣下跪,求他赦免三万靖难遗孤?” “够了!若薇,你一口一个‘逆贼’,置天家威严于何地?” 朱瞻壑忍不了了,还未等朱高煦开口,便出言怒喝道。 朱高煦一听这话,顿时心中暗道不妙。 果不其然,孙若薇本就对朱瞻壑心怀怨念,现在突然被他一阵呵斥,内心更是觉得心酸凄苦,转身就准备直接离去。 “你个倒霉孩子,给老子滚出去!” 朱高煦见状直接一脚踹了过去,直接将便宜儿子踹懵了。 朱瞻壑注意到了孙若薇眼眶通红,顿时也反应了过来,抓耳挠腮地想要解释,然而半天憋不出一个字来,只能垂头丧气地退到门外。 “这孩子太实诚,你不要放在心上。” 朱高煦这才和颜悦色地开口道,“本王之所以让你去明晚万国宴,是因为你身份特殊,既是建文旧臣景清之女,又是靖难功臣孙愚养女,父皇若是赦免了你,那就是一个好的信号,你应该明白本王的意思。” 听了这话,孙若薇沉思了片刻,最终咬了咬牙,应声道:“皇爷,我去。” 孙若薇现在很矛盾,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答应这个计划。 因为朱棣是杀了她全家的仇人,她根本就没有办法原谅朱棣。 但是,她又何尝不希望靖难遗孤们脱罪,那些兄弟姐妹们,都能从奴儿干都司那蛮荒之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安宁生活。 或许齐泰、黄子澄这些建文旧臣有罪,但上一辈的恩怨,不该牵连到下一代。 建文旧臣,与靖难遗孤,这是不一样的两代人。 孙若薇一向雷厉风行,下定了决心,就不会改变。 “皇爷,那我该以什么身份,参加万国宴?” 朱高煦闻言有些错愕,随即向门外努了努嘴。 “这不很明显了吗?” 孙若薇神情一滞,随即霞飞双颊,啐了一口。 “我这傻儿子不会说话,但他对你的心意想必你也看在眼里,不要因为怄气后悔一辈子啊!” 话音一落,朱高煦起身来到门外,见朱瞻壑还傻傻地站着,气得又给了他一脚。 “还愣着干什么?进去道歉啊!老子聪明一世,怎么有你这样的傻儿子!” 朱瞻壑讪讪笑了笑,这才屁颠屁颠地走了进去。 看着这对冤家,朱高煦露出了姨母笑。 朱瞻基啊朱瞻基,别怪二叔截胡,主要郎有情妾有意啊! …… 乾清宫。 朱棣眉飞色舞地坐在软榻上面,户部尚书夏原吉、兵部尚书兼詹事金忠、吏部尚书兼詹事蹇义、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黄淮、左谕德兼翰林侍讲杨士奇等重臣尽在此地,还有刚刚满载而归的郑和。 御案上面,放着珊瑚玛瑙等奇珍异宝,闪烁着耀人光彩。 “现在叫你们来议事,就是让你们拟定出个章程,如何把郑和带回来的番货变成银子。” 虽然这回郑和下西洋,可谓是满载而归。 但是郑和带回来的这些番货该如何变现,却是成了一个难题。 因为太祖高皇帝曾下过禁令,朝廷不许使用番货,唯恐带来奢靡之风。 正是因为这禁令存在,想要将这一船船的番货变现成银子,却是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毕竟朱棣得位不正,他对祖训看得极其重要,不愿见再有臣子指责自己违背祖训。 夏元吉及时提醒道:“皇上,眼下郑和船队自海外带回来的香料、苏木、胡椒、药材等番货,因数量太多自卸船后至今还堆放在码头上,如遇大雨,损失只怕难以计数,还要整日派遣专人看管护理。” 郑和亦是点了点头,正准备开口,却不料夏元吉却直接将矛头对准了他。 “皇上,郑和出海之前筹措物资,共计耗费国库二百多万两纹银,至今尚未弥补,老臣敢问郑和大人,可有解决之法?” 郑和愣了,我什么时候欠你二百万两纹银了? 这不都是为了大明吗? 夏元吉又道:“臣记得当年皇上第一次让郑和大人出海时曾说,郑和大人能带回来一大批银子,可是现在呢?淫巧之物带回一大堆,就是没有银子,相反还得耗费人力与钱财去管理……” “够了!又是老调重弹,当年你就这么说的,现在又来了!” 朱棣怒了,瞪大了眼睛。 “朕让你来,是让你想出办法,怎么将番货变现,填补国库,不是让你来抱怨的!” 夏元吉也怒了,给这位皇上管钱袋子,真是一个要命的差事! “皇上,既然番货是郑和大人运回来的,那该怎么办,不如问问郑和大人吧!” 这番话语有理有据,朱棣也无法反驳,只能看向了一旁的郑和。 郑和此刻很是无奈,试探性地开口道:“皇上,各位大人,臣带回来的番货,无非就是三种。” “一是海外的贡物,数量很少,由贡使代表其国王进献给皇上,正是眼前这堆奇珍异宝与那些奇珍异兽;二则是各国国王和使节随船携带的附进物,其实也就是私物,往往超过贡物的数十倍,却被番商在大明口岸自行卖掉了,以赚取私利。” “第三种才是臣与海外诸国商贾百姓商贸所得,我们可以自行处理,或是变现或是赏赐官员。” 朱棣一听,顿时皱了皱眉头。 他还以为那数百条船的番货,都是自己的东西,哪里想到其中一大半都是那些海外使臣的! 如此一来,变现可就麻烦了啊。 朱棣心中的喜悦瞬间消散了大半,现在不但番货有一半是别人的,还他娘的不好卖出去,这该如何是好? “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好计策?” 话音一落,无人应声,大殿内静得有些可怕。 第23章番货折俸?纯纯馊主意啊! 御书房中,寂静无声。 朱棣现在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没来由地感到疲惫。 好不容易等着盼着,总算是把郑和给盼回来了。 而郑和也不负众望,的确是满载而归。 只是他带回来的却不是一船船的银子,而是难以处理的番货。 而且这一船船的番货,还他娘的有一大半是那些海外番商的! 咋滴,你帮人帮到底呗,顺便帮他们运货来大明谋利? 一想到这儿,朱棣就有些愠怒,恨不得给郑和一脚。 然而眼见郑和那又黑又瘦的沧桑模样,朱棣终究还是忍住了,甚至都没说出些苛责话语。 正当此时,太子朱高炽与汉王朱高煦联袂而来,顿时给了朱棣一丝希望。 在朱棣眼神提示下,夏元吉飞快地将眼下困境道出,以便太子与汉王了解此事。 片刻之后,朱棣便看向了大胖胖。 “太子,你怎么看?” 朱高炽斟酌了一下,这才小心翼翼地答道:“父皇,这个,儿臣想去码头看一看那些番话,再做决定。” 这个答案,朱棣并不觉得奇怪。 太子朱高炽监国理政一向老成,求稳是他的第一原则。 只是这个答案,朱棣并不满意。 眼下丢快火烧眉毛了,还等着你去一趟码头,看了之后再做打算。 无奈之下,朱棣只好将目光投给了汉王朱高煦。 “汉王,你觉得呢?” 朱高煦迎着众人的目光,先试探性地提出了一个建议。 “爹啊,据儿臣所知,郑和率大明宝船,巡阅到西洋各国直到古里,一路上都看到了各国收银获利,那是因为他们多采用征税之法。” 他口中的征税之法,其实就是商税。 而大明王朝现在,却是根本没有商税这个概念。 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后,他大力发展农业,不断鼓励人们开垦荒地,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帮助更多人脱离食不果腹的困境,成功使得大明的耕地面积扩大了上亿亩,养活了更多百姓。 但是,正因为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太祖朱元璋又制定了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大明商业发展,将商人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避免商人流动性过强,为基层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甚至朱元璋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进行海外贸易,也就切断了大明与世界各地的联系,限制了工商业发展,限制商品流通,也是为了重农抑商。 在这种大背景下,大明朝的税收主要是由农业支撑,根本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商税体系。 或者说,没有人重视商税背后隐藏的巨大利益。 朱高煦做出这次试探,就是想让朱棣重视起商税,以便充盈国库。 但他话音刚落,郑和却立马跳出来反驳。 “皇上,绝对不可!” “我朝自洪武七年开始禁海,来朝贡使越来越少,眼下正是广加招徕、友睦邻邦的大好时机,臣以为眼下朝廷还是以暂不征税为好。” 朱棣听后,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毕竟在他的认知里面,还根本就没有商税的概念。 “怀柔远仁,才能万邦来朝啊!” “郑和此意,深谋远虑,老二你这办法欠妥!” 朱高煦闻言摇了摇头,有些哭笑不得。 其实倒也真不能怪他们,即便是英明神武的永乐大帝,也会受到这个时代的局限。 “既然如此,郑和你可有什么办法?” 朱高煦将皮球踢了回去,毕竟是郑和自己惹出来的麻烦。 他倒是想要看看,这位如今大明朝目光见识第二远的人物,会给出什么良策。 郑和思索片刻,缓缓开口道:“皇上,臣奏请对各国国王和使团带来的私物,可以清点之后留下一半,允许他们在七天之内自行贸易。” “那另一半呢?”夏元吉道。 郑和微微一笑,“另一半朝廷可用官价收购,再拿到市场上卖出,两相差价,利润定然不菲啊!” 朱棣听罢,连连点头。 “好!是个好主意!” “既拿到了银子,又不失我大明礼仪,可谓是两全其美啊!” 只是有人高兴有人愁,太子爷朱高炽一张小胖脸就写满了忧虑。 “父皇,这主意虽然不错,可这一买一卖,由谁来经营呢?” 朱棣听了这话,也有些犹豫。 太祖禁令,朝廷不得使用番货。 那就只能把番货给变卖出去换成银子。 但是这买卖经营,该交给谁呢? 郑和突然灵光一闪,找死般给出了提议:“皇上,臣以为可交由户部派员代为管理经营……” 话音未落,一道讥讽声响起:“郑大人说什么?让我户部臣工都去做买卖?” “一买一卖,如同商贾小人一样?郑大人可是在羞辱我户部臣工?” 夏元吉本就因为下西洋靡费甚众还不见收获,一直看郑和不爽,现在听到郑和这个提议,更是勃然大怒,就差指着他鼻子骂了。 兵部尚书金忠也在此刻开口道:“皇上,万万不可啊!自古君子喻于义,小人趋于利,这户部官员出去做买卖,成何体统啊?” 朱棣闻言面色一沉,心里有些不悦。 这些个文臣,整日口口声声嚷嚷着为君父分忧,结果现在让他们拉下身份做个买卖,他们都顾忌自己的名声清誉百般抵制! 国库都快穷得揭不开锅了,还有心情关注那些名声清誉! 这就是为君父分忧吗? 群臣这副嘴脸,令人作呕。 奈何金忠是靖难最大功臣之一,现在年迈体弱,朱棣也说不出一句苛责话语。 只见他缓缓起身,毋庸置疑地下令道:“七天交易的事情,就这么定了!” 夏元吉等重臣错愕,却又感到无可奈何。 然而朱棣接下来说出的话,却是令他们面色大变。 “允许番人做买卖,也可以让大明的子民,认识这些海外番货啊,从而体会朕下西洋带来的好处嘛。” “你们不是全都口口声声地替君父分忧吗?那好,从这个月起,全国所有的官员都不用去国库领取俸禄,朕用郑和带回来的番货,折合你们的俸银!” “这就叫番货折俸,为君分忧嘛!” 番货折俸? 夏元吉人傻了,金忠懵了。 他们都没有想到,朱棣会玩这么一手。 夏元吉张了张口正准备争论,朱棣却是冷笑道:“你们认为做买卖有辱君子之名,有悖为官之道,那好,这个买卖朕来做!” 怒了,朱棣怒了。 夏元吉还准备开口争论,却是被金忠以严厉眼神制止。 金忠作为靖难元老功臣,他很清楚皇帝现在到了暴怒边缘。 夏元吉继续劝说下去,只会适得其反,牵连己身。 然而正当此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却传了过来。 “爹啊,番货折俸,这种馊主意你都想得出来!” 第24章军令状?朱棣有些懵了! 御书房内,静得可怕。 杨士奇、夏元吉等重臣,甚至连太子朱高炽,此刻心中不约而同地浮现出同样的想法。 我是谁? 我在哪儿? 我刚刚听到了什么? 汉王朱高煦,竟然当众指责,皇上提出的番货折俸是馊主意? 疯了吧你?! 一众巨头傻眼,下一刻尽皆垂下了头。 他们何尝不知道这是个馊主意,但架不住他是大明皇帝啊! 夏元吉等重臣不傻,他们心中早就清楚,皇上定下番货折俸,真正目的不在于银钱,而是暗含大谋。 他所谓的番货折俸,不过只是能摆上桌面的上

相关推荐: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误打误撞(校园1v1H)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烈驹[重生]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小白杨   差生(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