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262章

第262章

是长叹了口气。 他何尝不知,把西南交给张辅和沐晟镇守是最好的安排。 可是作为永乐皇帝,沐晟张辅先前的做法,却是触及到了他这位大明天子的逆鳞! 不管你有什么理由,私自调兵拥兵自重那就是死罪,更何况还暗中搞些小动作对抗朝廷! “为什么就这么相信他们?” “你真就不怕他们裹挟中南六王,待你我死后来一场靖难之役?” 朱棣目光锐利地盯着朱高煦,试图让他说服自己。 朱高煦闻言只是笑了笑。 为什么相信他们? 因为历史曾经证明过啊! 沐府世代镇守云南,自沐英起,西平侯共历二世三代;自沐晟起,黔国公共历十世十三代,至南明而爵绝。 哪怕到了大明朝轰然崩塌,沐府也没有背叛老朱家,最后一任黔国公沐天波十岁承袭爵位,在明朝灭亡后,追随永历朝廷,后随朱由榔入缅,在咒水之难被缅兵挟持外出,夺刀抵抗至死。 而老张家亦是如此,英国公爵位自张辅起,子孙世代承袭,其爵位共传袭八世九代,至明亡而绝。 最后一任英国公张世泽在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时,血战城头不退,最终壮烈殉国! 比起满门忠烈的老张家,云南沐府虽然差了点意思,但好歹没有做出卖主求荣的事情来。 所以,把西南交给他们,朱高煦放心。 朱棣见他如此坚决,也不再出言相劝。 “罢了罢了。” “这皇位迟早是你的。” “朕也老了,就按你的做吧!” “你滚吧,让他们二人进来!” 乾清宫外。 张辅和沐晟忐忑不安。 他们此刻紧张到了极点! 一见到朱高煦,二人身体紧绷如弦。 “进去吧!” “不会有事的!” 得了太子爷安抚,二人这才壮着胆子走进了乾清宫。 结果很快里面就传来了朱棣的大骂声,显然这位皇帝陛下把所有气全都撒到了二人头上。 良久之后,张辅与沐晟这才满脸愁苦地走了出来。 “咳咳,没什么大事儿吧?” 张辅没好气地扫了朱高煦一眼。 “陛下削了我们两人的国公爵位,降为侯爵!” “而且戴罪立功,必须在一年内结束西南战事,否则就砍了我们!” 迎着二人幽怨的眼神,朱高煦猛地一拍大腿。 “妥了!” 张辅:“???” 沐晟:“???” 卧槽? 还妥了? 你听不懂人话? 第632章 敲打与制衡!勋贵的恐怖能量! 太子府。 这座刚刚修建完毕的东宫,此刻也迎来了他真正的主人。 大明太子爷,朱高煦。 之前还在南京的时候,朱高煦一直不肯入主东宫。 说到底他还是迈不过去心里面那道坎儿,怀揣着对大胖胖的愧疚。 大胖胖啊,史书上的仁宗皇帝,就这么没了。 连带着朱瞻基那小子也被流放去了美洲,开拓大明支脉! 一想到这儿,朱高煦就浑身不得劲。 他终究还是坐到了这个位置上面,成了大明王朝的储君。 张辅和沐晟站在朱高煦身边,眼瞅着太子爷陷入了沉思,也不敢吭声。 不一会儿,朱高煦这才幽幽开了口。 “沐晟,听说云南出了个沐王府?” 此话一出,沐晟脸色大变,急忙跪倒在地。 之前在乾清宫,皇帝陛下已经就此事大骂了他一通。 现在太子爷又提及此事,显然是要秋后算账啊! “太子殿下明鉴,那都是百姓愚钝,所以才流出的谣言。” “沐氏对大明对皇室忠心耿耿,绝无异心,天地可鉴!” 朱高煦转过身,冷冷地扫了他一眼。 “沐氏对皇室的忠心,孤自然清楚。” “不过你们暗中做的那些小动作,孤也清楚!” “当年放任朱守谦掠杀无辜,强抢暴敛,后面又向建文告发泯王朱楩不法,以致于泯王被废为庶人!” “沐晟啊沐晟,你沐王府想做什么,真把云南当成大明的国中之国了?” 话说到这儿,朱高煦的语气已经十分严厉。 沐晟听到这些诛心之言,吓得脸色苍白,额头上直冒冷汗。 他本以为此次入京,最多不过是因为响应汉王号召,从而被皇帝陛下责罚。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皇帝与太子早就给他沐府记了一个小本本,现在是想秋后算账啊! 张辅张了张口,想要替沐晟说几句话,毕竟他们私底下交情不错。 不过思索了片刻,张辅还是没有说出话来。 沐府早些年的所作所为,的确有些过分了。 拥兵自重,列土封疆,这无疑触及到了皇帝的逆鳞! 不管是哪个大明皇帝,面对这样的事情,都容忍不了! 一时间,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沐晟冷汗直流,大脑在疯狂运转,最终他暗自叹了口气,老老实实地承认了错误。 “太子殿下,臣知错了!” “臣自知罪孽深重,恳请殿下念沐府镇守云南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给沐府一条生路!” 不狡辩,直接认错。 沐晟不是个蠢货,他很明白眼下的局势。 即便当初沐府做出这些事情,不过是迫于天下局势,为求自保罢了。 但是错了就是错了,这等行径的确是不容于朝廷! 而且眼前这位太子殿下,可一直不是什么善茬! 靖难之役期间,就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武夫杀胚! 受封汉王之后,那更是嚣张跋扈,大臣、藩王、权贵……凡是被他朱高煦记在小本本上的,没有一个好下场! 所以沐晟现在很慌,也很惊恐。 “太子殿下,沐府终归对大明功勋卓著,还请殿下从轻发落。” 张辅终于忍不住开了口,他也不愿见到,沐府就这样衰亡了下去。 西南局势复杂,土司蛮酋众多,没有沐府镇压,光靠他老张家,只怕会力有未逮! 朱高煦沉吟了片刻,最终还是松了口。 “黔宁王沐英出身贫苦,自幼颠沛流离,八岁时被农民太祖爷收为义子,此后追随太祖爷征战沙场,战功赫赫,功勋卓著。” “大明立国之后,黔宁王又独镇滇南十年,纯勤不二,功勋卓著!” “说起来,沐府与我老朱家,真是自家人!”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朱高煦看向沐晟,“但是你沐府要记住,朝廷给你们的,你们才能要,朝廷不给你们的,你们胆敢动心思搞小动作,那就休怪朝廷不讲情面了!” “大明不得有异姓王,更不能有国中国,这是底线,也是逆鳞!” “黔宁王英明睿智了一辈子,你们这些子孙后人怎么就学不会半分?” 提及自家老祖名讳,沐晟也是泪流满面,再次开口承认错误。 他也是听明白了,太子爷语气虽然严厉,但不过都是敲打罢了,此次沐府总算是躲过了一劫。 “辽东以后是勋贵的基本盘!” “所以勋贵必须将府邸设在辽东,族人也安置在辽东!” “若有杰出子弟,可入军事学院培养,然后进入各军任职!” “你们两个,听明白了吗?” 张辅和沐晟急忙点头,不敢有丝毫意见。 哪怕他们清楚,这是要把族人留在辽东为质,可是二人也不敢生出丝毫反抗之心。 反倒是太子爷这样安排,他们自己也能放心,不会再担心与朝廷生出嫌隙。 “皇上虽然削了你们的国公爵位,不过世镇云南一事也算是同意了!” “张辅,沐晟,希望你们不要让孤失望啊!” 听到这话,二人神情振奋地点了点头。 封公拜将,镇守一方,成为与国同休的存在,这是所有武夫丘八的毕生追求! 哪怕是开国第一名将徐达徐天德,都未曾得到这份殊荣啊! “太子殿下大恩,臣二人没齿难忘!” “行了下去吧,尽快行动起来,郑和不会等你们太久!” 二人一听这话,顿时就急眼了,立马匆匆离去。 跟随郑和远航贸易,那可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可不能错过这次机会。 朱高煦看着二人的背影,露出了一个和煦笑容。 先前他不知道沐府的小动作也就罢了,既然知道了那就免不了要敲打一番。 朱高煦希望沐晟不是一个蠢货,丑话已经说在前头了,如果他还不知悔改,那朱高煦也不介意做个恶人! 随着太子爷一声令下,各大勋贵府邸纷纷行动了起来,一车车物资离开北京送往了辽东! 原本他们的基本盘在南京,随朝廷迁都北京之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现在太子爷强行让他们去开发辽东,并且给出了足够的补偿,这些勋贵也没有拒绝的资格,索性就此把家底全部运去辽东! 毕竟辽东现在还是一片荒地啊! 开发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首要的事情,是砍伐造船木料,搭上郑和宝船。 只要紧紧跟着皇帝太子的脚步走,他们这些勋贵就不会有衰亡的那一天! 第633章 抢人大战!朱高煦你不当人子啊! 北京城门口。 朱勇、徐钦、徐景昌等勋贵子弟正坐在小板凳上面。 他们正在干一件大事,足以决定家族兴衰的大事! 那就是——招人! 是的,招人! 么得办法,辽东太穷了啊! 辽东不只是苦寒之地一片荒芜,连人口都没有多少。 虽然说勋贵家底丰厚底蕴实在,可是你总不能让他们这些勋贵子弟亲自去耕田种地吧? 所以招人势在必行,而且几乎是什么人都招。 你会耕田? 可以! 你会写字? 那也可以! 你有一把子力气? 那更是伐木的一把好手啊! 于是乎北京城门口处出现了离谱的一幕,各大公侯府邸搭建起了草棚,开始疯狂抢人大战。 凡是愿意去辽东的,不管是学子书生还是农户百姓,只要你愿意去,那就立马发钱给路引,然后一批一批地运往辽东! 太子爷可是放话了,辽东以后就是他们勋贵的基本盘。 所以一众公侯府邸现在也是了发了狠,不在乎那些银钱家底,势要把辽东给开发出来! 起初老百姓对此还不相信,因为这些公侯老爷们开出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 只要你愿意去辽东拓荒,不但当场发放盘缠路引,而且到了辽东之后会有专人接待,给你发放耕种所需的农具、耕牛等等,甚至前期口粮他们也全都包了,丰厚得让人不敢相信! 以前朝廷也曾有过一次辽东拓荒浪潮,朝廷出面号召百姓迁徙去辽东拓荒。 那一次依旧是勋贵牵头,奈何并没有引起重视,所以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辽东拓荒也收效甚微。 但是这一次完全不同了啊! 公侯勋贵发了狠,完全就是砸钱抢人,待遇丰厚得不像话。 别说底层老百姓了,就连那些学子书生都很心动。 他们的待遇比起耕种百姓还要丰厚,只要愿意去辽东拓荒三年,就可以得到举荐入国子监求学,拓荒五年则可以直接出仕从辽东基层做起! 除此之外,朝廷也为这股辽东迁徙浪潮大开绿灯,一切优渥福利令人心动不宁。 这一切都是太子朱高煦的手笔,在他的策划之下,大明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拓荒浪潮。 就连整个北直隶都闻风而动,不少百姓商贾蜂蛹而来,跟随勋贵队伍踏上了前往辽东之路。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愁,朱棣很快就找到了朱高煦,将他臭骂了一番。 “你这逆子看看,全都是弹劾你的!” “顺天应尹上了好几次奏章大吐苦水,再这样下去北直隶都要被那些勋贵给搬空了!” 朱棣这个气啊,将奏章摔到了地上。 北方人口原本就少,当年元末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将大好河山打了个稀巴烂,之后太祖休养生息励精图治,这才得以稍稍恢复。 结果朱棣又搞了一场靖难之役,主战场就是北方地区,使得洪武年间刚刚恢复的北方地区又被打了个稀巴烂,人口大量锐减。 朱棣靖难成功之后,一直有心迁都,所以在永乐初年就同时开始迁发人民以充实北平,被强令迁入北平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 强制迁徙移民之下,北直隶这才恢复了些许生气。 可现在倒好,因为这个逆子的谋划,整个北直隶又要空了! “北京现在可是京师啊!” “朕当年好不容易迁徙百姓才充实了北平!” “你现在把北直隶都搬空了,这不是打朕的脸吗?” 朱高煦无奈苦笑,有些无辜地摊了摊手。 “我哪儿知道这些勋贵下手这么狠!” “一波一波地把人拐走,还觉得不满足!” 朱棣瞪眼,怒道:“差不多就行了,让他们赶紧滚去辽东!” 太子爷叹了口气,当即灰溜溜地走了。 很快他就来到了城门口,一众勋贵立马围了过来。 “太子殿下有何吩咐?” “赶紧滚去辽东!” 朱高煦黑着脸,没好气地咆哮道。 “老子让你们去辽东拓荒,不是让你们把北直隶给搬空!” 朱勇徐钦等人讪讪地笑了笑,不过他们也是有苦难言啊! “殿下啊,那辽东太穷了啊,连人都没有几个!” “就算我们要拓荒,也总得有人才行啊!” 徐钦叫起了苦,有些幽怨地看了一眼朱高煦。 他们运送第一批物资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从反馈回来的消息看,辽东就是他娘地蛮荒之地啊! 不但是个苦寒之地,还没有什么百姓,最多的是驻守辽东的各地卫军。 但是他们勋贵前往辽东拓荒,那也无权调动卫军啊,人家还有自己的屯田要耕种呢! 朱高煦闻言长叹了一声,觉得自己心很累。 “徐钦啊徐钦,你还真是个猪脑子啊!” “孤先前教你的那些,你都忘记了吗?” “辽东没人吗?那些蛮夷不是人?” “蛮夷身强体壮,而且好养活,抓过来不就是最好的苦役?” 一众勋贵:“!!!” 嘶…… 真狠啊! 这位太子爷还真是不当人子啊! 外邦蛮夷在他眼里,还真就是苦役奴隶呗! 徐钦和朱勇这才反应过来了,怪不得他们总觉得自己忘了什么事儿,原来是太子殿下吩咐的祸害蛮夷! “杨荣已经出发了!” “你们两个混账再不去,孤打断你们的腿!” “尤其是那些女真蛮子,要么宰了要么抓来做苦役,好好祸害他们!” “另外,孤已经让水师运来了一批倭奴,足以解决你们前期所需了!” “赶紧滚去辽东,再搁这儿抢人,孤废了你们!” 倭奴? 一众勋贵有些不太满意。 那倭奴可是出了名的好吃懒做! 不过有总比没有好,不把他们当人就行了! 太子殿下开了金口,一众勋贵也只能作罢,老老实实地结束了招人,然后浩浩荡荡地杀向了辽东。 然而等他们过了大宁卫,抵达开原后,却是瞬间傻眼了。 看着眼前这简陋的土城,这杂草丛生的荒地,这随处可见的外邦蛮夷,一众勋贵顿时就傻眼了。 “朱高煦,你真是不当人子啊!” 第634章 辽东局势!压力山大的指挥使! 辽东,开原。 开原地处松辽平原中段,地势东高西低,中部属于半丘陵半平原地带;东部多丘陵地带,东部为长白山余脉,东南多山,属长白山支脉;西部地势低平,为清河、辽河冲积平原一部分,土质肥沃,是辽东罕见的可耕地。 也正因为如此,洪武年间朝廷便在此设立在此地设三万卫、辽海卫、安乐州,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开原巨镇。 一众勋贵子弟将其作为辽东拓荒的桥头堡,商队物资纷纷进驻,使得开原巨镇再次焕发出了不一样的生机。 此刻官署衙门里,杨荣一身素衣坐在主位上面。 在他左手边坐着一个身穿铁甲的老人,面白无须,但浑身杀气。 这老人正是王彦王狗儿,以太监身份镇守辽东至今已有十七年,堪称辽东最具权势的地头蛇。 不过王狗儿现在却很是惶恐不安,脸上写满了愁容。 因为几年前太子朱高煦交代他办的差事,可以说是彻底办砸了。 不然太子爷也不会让杨荣大学士带着两个国公亲自前来,主持辽东大局了! 一想到这儿,王狗儿就有些苦恼。 他可还记得朱高煦给出的承诺,只要差事办好了,朱棣都得叫他一声哥! 结果现在差事非但没有办好,而且朝廷还派来了钦差,少不得会追究他的过失。 王狗儿身旁坐着一人,同样身穿铁甲,相貌英武硬朗,正是辽东都司都指挥使,辽东总兵官,刘荣! 与王狗儿经历相似,刘荣也是当年追随燕王朱棣起兵靖难的老将,屡为前锋,屡立战功,先后授都指挥佥事、都指挥使、都督佥事。 靖难成功之后,刘荣奉命出镇辽东,与王狗儿一起,这一坐镇就是十七年之久。 相比于有勇无谋的王狗儿,刘荣可谓是智勇双全,深得永乐皇帝器重。 奈何当年朱高煦布局辽东的时候,只是个汉王爷,而且没有征得朱棣同意,所以刘荣并没有配合此事。 毕竟刘荣作为辽东都指挥使,手中握有重兵,行事自当小心谨慎,唯恐引起皇帝陛下不必要的忌惮与猜疑。 而且当时朱高煦还只是个汉王爷,哪怕是监国汉王爷,也指挥不动边军大将。 更何况刘荣只效忠永乐皇帝,不愿掺和进汉王朱高煦与太子朱高炽的夺嫡争斗之中,所以他压根就不鸟朱高煦。 正因为刘荣的不配合,导致王狗儿独木难支,无力推行蚕食蛮夷部落的计划。 说起来,这还真不能怪王狗儿一人。 杨荣在来辽东之前,就从暗卫手中得到了确切情报,所以对辽东局势也有了个大体了解。 尤其是眼前这两尊辽东地头蛇的脾气秉性,杨荣也算是门儿清了。 “二位将军,本官此次奉命前来,只为解决辽东蛮夷一事,还请二位将军务必全力配合!” “至于先前发生的不愉快,就此揭过。” 听到这话,王狗儿顿时一喜,恨恨地看了刘荣一眼。 要不是这个匹夫不配合,他早就把蚕食计划推行下去,立下大功一件了,哪里还需要太子爷再派人手过来! 反倒是刘荣脸色微变,硬着头皮问了一句。 “敢问杨大人,可有圣旨?” 换而言之,刘荣这话是在问杨荣,蚕食蛮夷部落的计划,是皇帝陛下的意思,还是太子朱高煦的意思。 如果是皇帝陛下的意思,他刘荣自当全力配合。 但要是太子朱高煦的意思,那对不起,老子还是可以不鸟你! 太子终归还是太子,还没有坐到龙椅上面。 刘荣生性谨慎,只敢效忠天子,不敢有其他小动作。 杨荣听到刘荣这话,深深地看了刘荣一眼,随后取出了圣旨。 一见到圣旨,刘荣顿时放下心来,立马起身行礼。 “下官刘荣见过钦差大人,定全力配合大人行事!” 杨荣见状有些哭笑不得,不过个人有个人的活法,他也不好苛责人家。 “刘将军客气了,快坐下吧!” “如今辽东局势如何?” 虽然杨荣已经从暗卫手中得到了辽东情报,但是刘荣和王狗儿毕竟是辽东地头蛇,他们镇守辽东十七年之久,对辽东局势的理解远远超出他人。 谈及正事,刘荣顿时神情一正。 “钦差大人,说实话,辽东局势有些糜烂了!” “洪武年间,为了牵制和包抄北元残余势力,朝廷开始注重对辽东的经营,并最终设立奴儿干都司,其后为了巩固对辽东的控制,改善辽东各地汉人较少的面貌,甚至多次向辽东进行移民。” “但是因为朝廷对辽东蛮夷诸部采取‘以夷制夷’的羁縻控制,加上辽东本身就是苦寒之地,除了少数地方可以耕种外,大部分地区都难以种出粮食,所以收效甚微,甚至出现了大量百姓逃回关内。” “此外永乐初年朝廷将大宁都司内迁保定府,辽东都司也因此受到掣肘,西部蒙古可以毫无障碍地向辽东发展,加上朝廷多次挥师漠北草原,大量蒙古部落逃来辽东,更是使得辽东局势动荡不安。” 说实在地,要不是碍于朱棣大明天子的身份,刘荣都想对他破口大骂了,这干的都是些什么事儿啊! 大宁都司的治所大宁,被

相关推荐: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误打误撞(校园1v1H)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烈驹[重生]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小白杨   差生(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