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118章

第118章

彻底失望。 朱高煦眼瞅着大胖胖神情不对,当即轻咳了两声,兀自笑道:“功名,功名,这可是一个好东西啊!” “本王可是听说,不少读书人通过科举获取功名之后,仗着朝廷给予的优待特权,肆意兼并当地田地,”地方官员也对他们处处维护,甚至与之勾结。” “杨荣,这事儿你可曾有所耳闻?” 听到这话,杨荣面色大变,支支吾吾地想要开口,却怎么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汉王殿下……臣……臣……” 该怎么回答? 从没有听说过? 连汉王朱高煦都有所耳闻,你堂堂内阁学士没有听说过? 一直有所耳闻? 那为何不上奏朝廷,予以制止? 而是选择漠视,选择纵容? 这个问题,怎么回答都是错。 说到底,他杨荣本身就是缙绅的一员,家中也有着不少良田良地! 所以面对汉王爷的这个问题,杨荣本就做贼心虚,哪里还有先前的镇定自若。 “唔……怎么了?你没听说过吗?杨溥?胡俨?金忠?夏元吉?” 朱高煦笑着点出了一位位朝堂巨头的名字,将这个难题抛给了他们。 然而事实真相摆在那里,即便他们如何满腹经纶,现在也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 户部尚书夏元吉长叹了口气,硬着头皮回答道:“太子殿下,汉王殿下,乡野地方上如今确有这种不正之风,读书人拿到功名后,开始兼并良田良地。” “但是……” “不用但是了。”朱高煦冷笑道,“也就是说你这个户部尚书承认,士绅兼并田地是真的,对吧?” 夏元吉张了张口,最终只能默然,算是选择了默认。 朱高煦又看向杨荣,“杨勉仁,这事儿你认不认,要不要本王派锦衣卫,你去老杨家核查一下田地数目,看看你这位内阁大学士,兼并了多少田地?” 杨荣闻言脸色一僵,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他出身书香门第之家,家境本就不错,而后自己成了当今天子的扈从红人,杨家也跟着水涨船高。 杨荣自己都不太清楚,家中到底有多少家产。 至少家中千亩良田,绝对是跑不了的。 所以,他杨荣无话可说。 朱高煦又看向了其他朝堂巨头,一一扫视而过,无人敢与他对视。 或许他们之中,不少人当真清廉自守,并不像杨荣这般大肆贪腐,来者不拒。 但是他们清廉自守,不代表他们的家人也清廉自守。 在小农思想的影响之下,华夏子民对田地很是重视,他们的家人仗着权势兼并一些田地,也不是什么麻烦的事情。 更何况读书人所谓的“耕读传家,以安天下”,又不是真的让他们自个儿种地,自个儿劈柴做饭! 没有足够数量的良田良地,他们拿什么维持生计,供给族内子弟用心苦读? 这等诱惑,对读书人而言,是致命的。 “呵,都说说啊,怎么又不吭声了?” 朱高煦轻笑一声,在百官面前来回踱步,那脚步声响彻整个偏殿。 “这功名可是个好东西啊,对吧?” “有了这功名,你们这些读书人不用当官履行义务,就能享受朝廷给予的优待福利!” “田是你们士绅的多,地也是你们士绅的足,差役一点也不当,赋税更是一文也不交!” “本王刚开始监国理政的时候,国库空虚,朝廷连赈灾的银子都快拿不出来了,灾区百姓都开始易子而食了,可是你们这些士绅倒好,该吃吃,该喝喝,该玩女人玩女人,本王坐在这宫闱里面,都能听见那十里秦淮不绝于耳的狎妓调笑声!” 汉王爷越说越气,甚至一脚将杨荣踹翻在地,指着他的鼻子怒骂道:“杨荣大学士,来你告诉我,你们儒家的圣贤之言,就是教你们如何贪腐享乐、兼并田地的吗?” “这是哪门子的儒家圣言?这是哪门子的仁义道德?这又是哪门子的圣贤道理?” 杨荣猛地被一脚踹在地上,一口气没顺过来,险些直接嘎了过去。 汉王爷这突如其来的一脚,险些直接要了他的老命! 但是当他听见汉王这些追问,顿时额头上冷汗直冒,恨不得直接嘎过去算了。 他一五一十地回答,会得罪整个缙绅群体,损害整个缙绅群体的利益。 但他如果选择同汉王朱高煦正面硬刚,指不定是否会被这头大猩猩给当场揍死! 所以杨荣明智地选择装死,直接顺势“昏”了过去。 夏元吉等人见状大惊失色,急忙上前查看情况,一时间将整个偏殿闹得鸡飞狗跳。 朱高炽始终在冷眼旁观,他也意识到今日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否则将会导致朝堂大乱。 老二已经急眼了,不拦着他点,他要是将百官全给剁了,老头子回来也得剁了自己! “够了!今日之事到此结束,退朝!” “等会儿!袁淳功名本王革定了,今儿个不说清楚,谁都别想走!” 朱高煦冷笑一声,给聂兴使了个眼色,后者立马怪笑着带人堵在大殿门口,封锁住了殿门。 文武百官:“???” 我尼玛啊! 还能这么玩的吗? 你这个汉王爷不要脸了是不是? 金忠气得胡子都立起来了,怒斥道:“汉王,你究竟意欲何为?” “也没什么。”朱高煦露出一个人畜无害的笑容,“只是看你们这些无耻文人不爽很久了,今儿个本王想跟你们算算账。” “本王革除袁淳功名,你们谁有意见,可以提出来嘛!” 一众文官:“!!!” 麻了! 彻底麻了! 这他娘的谁敢有意见? 杨荣都快被你一脚踹死了! 而且这狗贼还把门给堵上,这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啊! “既然你们都没意见,那就这么定了!” 朱高煦冷笑一声,抛出了自己的目的。 “自即日起,官员坐罪,视情节轻重可革除功名,刑部著为令!” “若有官员怠政致仕者,一律革除功名,永世不得录用!” 第240章 文官隐忧!哈士奇的决定! 散朝。 被人搀扶着离开的杨荣,立马就醒了过来。 夏元吉等人见状那也是见怪不怪,清楚这家伙耍得什么小把戏。 此刻他们脸上都是愁云密布,暗自大骂那袁淳不当人子! 汉王朱高煦本就一向敌视文官集团,袁淳这厮沽名卖直,直接被汉王抓住机会,狠狠给文官集团来了一刀! 而且这把刀还插中了文官缙绅的要害,直接插在功名上! 汉王爷最后堵门才定下的那两条新规,看似无伤大雅,实则无异于给文官缙绅又套上了一层枷锁! 第一条,官员坐罪,视情节轻重可革除功名! 这汉王口中的“情节轻重”,那完全就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刑部尚书张胥老成持重,又嫉恶如仇,此刻被汉王留下来制定新规,想必这新规一旦落实,那枷锁也就彻底稳固了。 至于第二条,那完全就是狗贼汉王爷的报复之举了。 若有官员怠政致仕者,一律革除功名,永世不得录用! 这所谓的“怠政致仕”,说的就是他们方才集体请辞,以此抵制汉王对缙绅功名下手! 这就意味着,从此以后,不管群臣多么反对监国汉王爷的意见,都不能再发大招,动用集体请辞的手段予以威胁! 这条新规,无异于是废了文官缙绅的一个大招。 如果他们日后还敢如此行事,那汉王便有例可查,直接剥夺了他们的功名,逐出朝堂! 至少那个率先致仕予以威胁的人,是决计跑不了的! 一想到这儿,众人脸色更是难看。 杨荣走到金忠夏元吉身旁,忧心忡忡地开口道:“夏大人,金大人,这功名乃是我读书人的根基命脉,是天下学子之所以艰苦求学的动力,如今汉王准备对功名下手,那可如何是好啊?” “一旦缙绅没了功名,那会威严尽丧,说句不好听的话,长此以往,缙绅大夫只怕与天家的家奴无异……” “噤声!”金忠低喝了一声,有些不悦地低喝道。 这个杨勉仁真是一点不成器啊! 眼前这是什么地方,连宫廷都没走出去,你就敢说出这样的话来? 真不知道这厮是真的愚蠢还是百无禁忌! 在金忠的压制下,杨荣总算是恢复了些许理智,老老实实地不敢吭声。 众人一同来到了内阁值房,各自落座后,神情都很凝重。 金忠环顾左右,皱着眉头开口道:“诸位,今日的事情,想必诸位心中都有数了。” “咱们这位汉王殿下,自从受伤之后,像是变了个人一般,胸中藏有锦绣沟壑,重实学轻经学,一心想着造福天下百姓。” “如今整个大明天下,汉王贤名天下传扬,百姓只知汉王仁德,不知太子之贤,若继续如此下去,只怕我大明储君之位将会易主了啊!” 兵部尚书老金头作为从始至终支持大胖胖的坚定拥趸,眼瞅着汉王殿下愈发强势跋扈,他这颗心就悬了起来。 众人听到他这话,也是一阵沉默。 相比于太子与汉王的夺嫡之争,杨荣等人此刻更加担心缙绅群体的利益。 汉王一直敌视程朱文人名教子弟,今日更是抓住机会开了革除官员功名之先河。 不用怀疑,这绝不仅仅是结束,以那位汉王爷的脾气,绝对只会是个开始! 一想到这儿,杨荣等人便开始指责汉王的种种嚣张跋扈之举,扬言要联名上奏天子,定要废了他汉王的监国特权。 夏元吉始终在冷眼旁观,见状忍不住叹了口气,出言道:“说到底,还是我们这些读书人做错了!” “地方士绅兼并田地,难道你们不知道?” “拿了功名之后,一个个地都忘记了读书人的初衷,摇身一变成了士绅老爷,在乡野间作威作福,横行无忌,这些事情难道你们不知道?” 听闻夏元吉的指责,杨荣等人顿时神情一滞,张了张口想要反驳,却是说不出一个理由来。 老夏头冷眼看着杨荣,此子除了参谋军事有急智外,可谓是一无是处! 无论是大局观,还是政治敏锐感,他拍马都赶不上杨士奇! “杨勉仁,如果老夫没记错的话,汉王刚开始监国理政的时候,朝廷国库空虚无力赈灾,灾区百姓水深火热易子相食,你杨勉仁还在府上宴请同僚饮酒作乐吧?” 此话一出,杨荣顿时变得尴尬了起来,讪讪地笑道:“我等不过是在府上畅聊一些奇事趣闻,与朝政无碍,更与……” “杨荣啊杨荣,你可还记得为官初心?” 夏元吉长叹了一口气,话音一落,径直起身离去。 金忠与蹇义见状,当即起身跟了上去,留下杨荣等人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些什么是好。 蹇义快步跟上了夏元吉,二人私底下关系很是不错,且因为自身品格与能力受到朝野敬重,二人并称“蹇夏”。 “维喆(夏元吉字),就这样走了?”蹇义苦笑着问道。 夏元吉脚步一顿,双眼绽放出了骇人精光。 “那杨勉仁就是个徒有虚名的蠢货,连汉王朱高煦的真正目的都看不明白,这样的人身居高位,若无人制衡,迟早会出大乱子!” “老夫准备去见一个人,如果说杨荣是个政治白痴,那此人就是天生的政治家。” 听到这话,金忠与蹇义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 “维喆说的是杨士奇?” “对!” “同去,同去!” …… 杨府。 哈士奇恭恭敬敬地给三位大佬看茶。 夏元吉注意到杨士奇府上连一个奴仆杂役都没有,甚至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凡事都是自己亲力亲为,顿时心中对他的评价又上升了一个高度。 这样的人才,被流放去南洋旧港这等蛮夷之地,真是可惜了啊! 反观杨荣杨勉仁那个蠢货,贪腐受贿拿好处可谓是来者不拒,这么一对比之下,杨荣更是给杨士奇提鞋都不配! 如今的内阁学士,只剩下了杨荣、杨溥、胡俨三人,胡广与金幼孜扈从皇上北征,杨士奇与黄淮被流放南洋旧港,解缙还关在诏狱里面饱受酷刑。 杨溥生性谨慎,连上朝走路都是靠墙贴着走,而胡俨又是个淡泊名利的性子,一门心思地管好国子监那一亩三分地,做个学问大家。 杨荣如今可以说是一家独大,总揽内阁事务。 偏偏他又是个不成器的废物,除了有些军事远见与急智外,可谓是一无是处!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内阁迟早会与汉王爆发激烈冲突,到时候倒霉的还是名教子弟! 三人在来的路上,就定下了一个主意,将杨荣与杨士奇调换一下,由杨士奇主持朝堂大局,至于那个蠢货杨荣,滚去南洋布政去吧。 想着,三位真正的巨头看向杨士奇,目光变得热切无比。 蹇义摸着胡须,试探性地问道:“士奇,我等三人准备拉下老脸,去求汉王殿下,让杨荣代你前去旧港布政,而你则入阁辅政主持大局!” 哈士奇:“???” 啥? 还能这么玩? 我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啊! 在三人茫然注视下,哈士奇坚定地摇了摇头。 “士奇多谢三位长者厚爱,但是这南洋旧港,士奇去定了!” 三位巨头:“???” 哈? 你说啥? 是我听错了? 咋还有抢着去蛮夷之地的啊? 第241章 拒绝!来自哈士奇的忠告! 拒绝了? 杨士奇竟然拒绝了? 他怎么会拒绝,怎么可能拒绝? 一个是去南洋旧港那等海外蛮夷之地布政,一个是官复原职入阁辅政执掌中枢,这个选择是个傻子想必都拎得清楚,但是杨士奇偏偏选择了前者! 别说金忠愣了,蹇义也蒙了,夏元吉同样面带茫然之色。 不过老夏头隐约知晓内情,短暂错愕后便有了些许猜测,他深深地看了一眼杨士奇,出言道:“士奇,你选择去南洋旧港,可是有什么隐情?” 面对夏元吉的询问,哈士奇犹豫片刻,还是点了点头。 其实这个选择,对如今的杨士奇而言,根本没有值得犹豫的地方。 短暂进入内阁辅政,如同以往那般游走在权力中枢之外,这不是杨士奇想要的位置。 反观前去南洋旧港布政,推行汉王朱高煦的南洋计划,只要事到功成,他杨士奇凭借这定南洋的开疆拓土之功,完全可以轻松重返朝堂进入权力中枢! 而且当今天子是一位胸有沟壑的英明雄主,与太祖高皇帝一样都是马上天子,端得是个杀伐果断、霸道无匹。 只要他在位一天,就不会容许,有人胆敢削弱皇权,重塑相权! 这一点,杨士奇看得很清楚。 与其继续留在朝廷碌碌无为,等着熬着当今天子驾鹤西去,不如去南洋旧港布政,立下定南洋之不世奇功,作为自己将来执掌中枢的政治资本! 更何况汉王朱高煦选定了自己去南洋旧港布政,作为南洋计划的核心人物,为此还一举流放了上千人,送给自己做布政人手,他岂会同意眼前这三老的计划? “三位长者,士奇自感德才浅薄,还需要去到地方历练一番,还请三位长者见谅!” 哈士奇起身向夏元吉三人郑重一礼,再次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与其进入内阁碌碌无为,不如远赴南洋开疆拓土,携不世之奇功重返朝堂执掌中枢,届时凭借自身威望与手段,通过内阁重塑相权,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夏元吉三人听到这话,顿时面面相觑,良久之后这才苦笑着摇了摇头。 倒是没有想到,这杨士奇气性如此之大,宁可去南洋布政熬资历,也不愿向汉王爷低头。 沉默了片刻,夏元吉又将今日朝会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叙述了一遍,询问哈士奇的见解。 当听到汉王革除袁淳功名时,哈士奇顿时神情一肃,渐渐变了脸色。 汉王有意弘扬新学,这是金幼孜冒着危险窃取到的惊天隐秘,唯有自己与太子爷清楚。 即便是眼前这三位元老巨头,那也还是被蒙在鼓里! 而今日汉王抓住袁淳沽名卖直的机会,一举革除掉其功名,就是一次对文官缙绅的试探! 功名是读书人的命根子,没了功名,他们也就没了生活来源,不能再如以往那般安心进学修德,反倒是要为生计发愁。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读书人有了功名之后,就可以为所欲为! 汉王朱高煦这是在投石问路,准备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始弘扬新学了啊! 一想到这儿,哈士奇就觉得脊背发凉,心底直冒寒气。 然而他转念一想,脸色顿时又变得古怪了起来。 难不成这位汉王爷,将自己调去南洋开疆拓土,还是为了保护自己? 汉王爱我! 夏元吉三人见他脸色阴晴不定,一颗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儿。 “士奇,你有什么话,不妨直言!” “三位长者,朝会时可曾注意到太子殿下的脸色?” 此话一出,夏元吉三人顿时一愣,随即尽皆变了脸色。 如果他们没有记错的话,太子爷今日朝会时还出言质问了杨荣那个蠢货,结果杨荣无话可说,最后太子爷气得拂袖离去。 “朝会时我等集体请辞,抵制汉王革除功名,只怕落入了太子殿下眼中,反倒成了结党营私的小人了!” 金忠一怔,随即明白了杨士奇的深意,顿时苦笑了起来。 蹇义同样叹了口气,“太子殿下胸中自有丘壑,应当不会受小人蒙蔽,我等这么做,也是为了大明江山稳固啊!” 汉王这次试探,动了读书人的功名,那下次试探只怕会直接对名教子弟下狠手了! 这大明天下的亿万学子,可都是名教子弟,学得都是儒家圣言,真要到了那个时候,大明还不闹翻了天才怪! “士奇,你的意思是……太子殿下?”夏元吉捋着胡须,问到了点子上。 杨士奇当即点头,“三位长者不妨去见一见太子爷,听听他的意见,毕竟不管汉王爷再怎么闹腾,入主东宫的还是太子殿下,我大明朝的储君也是太子殿下!” 听到这话,三人顿时眼前一亮,寒暄几句后,当即起身告辞离去,急不可耐地赶往东宫太子府。 哈士奇看着三位元老巨头的背影,脸色很是复杂与无奈。 他知道汉王爷准备干什么,但他却是没有说,而是把这个选择交给了太子殿下。 毕竟知情人,就只有他与太子殿下,别无他人。 哈士奇看得很透彻,他想在南洋开疆拓土立下不世奇功,自然离不开汉王朱高煦的鼎力支持! 所以,为了他的政治抱负,他不能与汉王为敌! 那新学迟早都会现世,最后被天下缙绅群起而攻之,扼杀在摇篮之中。 自宋元以来,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崭新学说,不过都被打上了“歪理邪说”的标签,还未来得及发展宣扬,就直接被斩断根基了! 毕竟,程朱代表着名教,背后站着的,不止有朝廷,还有这天下间所有读书人! “汉王爷啊汉王爷,希望你不会引火烧身,玩火自焚!” 乾清宫,暖阁。 刑部尚书张胥正与汉王爷大眼瞪小眼。 朱高煦打量了几眼这位颇有贤名的刚正忠良,直接问出了一个要命的问题。 “张胥,忠君否?” 闻听此言,刑部尚书直接蒙了。 这尼玛想干嘛? 故意找茬想收拾自己是不是? 张胥神情一肃,正色道:“下臣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 “很好。”朱高煦闻言点了点头,“那你觉得,官员坐罪,什么程度才革除功名?” 刑部主管刑罚律令,将革除功名这一条写进大明律,那才算是彻底定了下来,老朱家的后世子孙也有充分理由收拾那些文人缙绅。 然而张胥不仅直,而且刚,头铁地跪倒在地,朗声高喝道:“汉王殿下,这差事下臣办不了!” 开玩笑,这差事能办吗? 得罪了汉王殿下,大不了革除功名回家种地! 但是一旦将革除功名写入大明律,那他张胥就会得罪全天下的缙绅大夫,不但自己活不下去,还会连累后世子孙,甚至还会被写入史册遗臭万年! 文人手中的笔,可比武夫腰间的刀,更加阴损毒辣! 听到这话,朱高煦冷笑道:“这就是你口口

相关推荐: 云翻雨覆   小白杨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凄子开发日志   差生(H)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鉴昭行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突然暧昧到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