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还有事儿没?没事儿滚蛋!本王回去抱着媳妇儿睡觉了!” 众人:“???” 啊这…… 白日宣淫? 我从未见过如此伤风败俗之人! 第219章 百官存钱!大明钱庄,开业! 正月十五,上元节。 朱高煦还是低估了传单的影响力,仅仅过了三日时间,大明钱庄的消息如同飓风一般,瞬间席卷了整个京畿之地。 毕竟在整个大明朝,第一次出现了传单这种东西。 加之在监国汉王爷的有意宣扬之下,即便有的平民老百姓不识字,也能在茶余饭后听到“大明钱庄”这四个字。 存钱,他们是存不了的,这些平民老百姓能够饱腹,已经算是邀天之幸了,谁家中还有余钱,存入这劳什子钱庄啊。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喜欢看热闹。 一位周姓大文豪曾经说过…… 所以正月十五一到,大明钱庄门口已经聚集了无数百姓,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百姓,士子,商贾,文豪…… 他们自发聚集于此,想要亲眼目睹这一盛事! 很快郭兰带着五城兵马司的战兵赶到,亲自维持现场秩序。 这种人山人海的大型聚集活动,最令人感到恐惧。 万一出现了什么意外,影响到大明钱庄正常开业,那他郭兰指不定会被汉王爷剥皮抽筋! 要知道大明钱庄项目,可是汉王殿下如今最重视的项目。 别看平时“小兰子”叫得亲热,真要出了什么事儿,他姐姐郭妃都保不住他。 一想到这儿,郭兰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命手下维持现场秩序,等待汉王爷与太子爷驾临。 很快一阵喝声响起,大胖胖与朱高煦联袂而至,身后还跟着夏元吉、朱勇等文武百官。 围观百姓见了,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太子殿下与监国汉王爷率文武百官亲至! 这是何等大的排场? 先前他们心中还担心,这大明钱庄是不是哪个商贾搞出来的坑人东西。 但是当他们见到监国汉王爷时,心中那丝顾虑也就彻底打消了。 其他人怎么想,平民老百姓不知道,也不会在乎。 他们只记得,正是汉王府研制出了蜂窝煤,让他们冬天可以取暖,不必瑟缩在屋内挨饿受冻! 他们只知道,还是这位汉王殿下,无偿奉献了新盐制取工艺,并且将新盐定价为六十文一斤,让他们这些平民老百姓也能吃到上等的食盐! 这一切,都是因为眼前这位汉王殿下。 所以,当太子爷与汉王爷出现那一刻,所有人全都跪倒在地。 不知何人率先高喝道:“太子千岁!汉王千岁!” 整个现场为之一寂,陷入了诡异的安静当中。 下一刻震耳欲聋的欢呼高喝声骤然响起,响彻整个应天帝都,久久未曾停下。 杨荣等人面色大变,深深地注视着汉王朱高煦的背影。 大胖胖倒是神色如常,听见百姓自发的拥戴欢呼,一张胖脸上也写满了欣慰。 “老二,百姓如此拥戴我老朱家,这可都是你的功绩啊!” 朱高炽这句话说得真心实意,不掺一丝虚伪。 以往他也不是没有出现在这种公众场合,然而从未享受到这种待遇。 直到此刻,太子爷这才明白了,什么叫“民心所向”! “老二啊,孤今天算是沾了你的光了,你看这些百姓……” “老大啊,你再哔哔赖赖出言挤兑我,信不信我现在就撂挑子,直接去云南就藩?” 大胖胖:“???” 啥? 就藩? 抽哪门子疯? 我这不是在夸奖你吗? 这孩子,气性真是太大了! 大胖胖哼唧了两声,随即走向早已预备好的高台。 “诸位乡亲父老,诸位学子大才,孤是当朝太子朱高炽,今日特来参加大明钱庄的剪彩仪式!” “大明钱庄乃是朝廷为百姓提供便利所设,钱庄内设有货币兑换、存款、放款和汇兑等业务,凡我大明百姓皆可凭借户籍凭证,在大明钱庄开设独立账户,使用这些业务!” “现今唯有帝都、扬州与开封三地开设钱庄,孤以当朝太子之名向诸位保证,待到钱庄正常运行后,朝廷将会将其推广至各道府州县,为天下百姓提供便利!” “特别提醒,大明宝钞即将更新换代,诸位可持宝钞入钱庄兑换等额金银铜钱!” 话音一落,台下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就连杨荣等巨头都在老老实实地拍手。 没办法,不鼓掌不行啊! 汉王爷那凛冽的眼神扫过,他身后郭兰聂兴这两个混账东西,也一个个跟疯狗一样龇牙咧嘴的。 而且新任锦衣卫头头张軏,还一直环顾四周,拿着个小本本不停地写着什么。 这他娘的要是不鼓掌,指不定等会完事儿会不会被收拾。 “下面有请汉王朱高煦上台致辞!” 大胖胖话音一落,台下顿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整得太子爷很是尴尬。 凭什么? 刚刚我上台的时候怎么没有? 朱高煦施施然地走到大胖胖身后,站在其身后一步的位置。 这个小细节,落入夏元吉金忠等人的眼里,顿时令他们心安了不少。 朱高煦双手虚按,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他环顾四周,望着帝都百姓热切的眼神,心中感受到一丝丝暖流。 “本王就一句话,这钱庄是朝廷所建,并设有举报监察机制,诸位存进去的钱,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闪失,随时可以提取兑换!” “信本王,没错的!” 话音一落,台下再次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之声。 朱高煦随即侧身伸手,给予太子爷极大的尊重,请他前去剪彩。 大胖胖含笑点头,手持镶金剪刀,一把剪断了彩带。 “大明钱庄,今日开业!” 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过后,朱高煦与大胖胖已然消失不见。 他们兄弟二人走了,夏元吉等人却不能走。 在内阁学士杨荣的带领下,文武百官排成了队,老老实实地走进了钱庄。 杨荣刚一走了进去,只见到聂兴正满脸怪笑地盯着自己,一颗心顿时沉入了谷底。 这该死的汉王鹰犬,想做什么? 帝都大明钱庄第一任掌柜,不是旁人,正是汉王心腹,昔日研究出蜂窝煤的皇甫云和。 “敢问杨大人,准备存多少?” “额……老夫身家不丰,就存个一千两纹银……” 话音未落,一旁聂兴便翻开小本本,怪笑道:“桀桀桀……杨大人刚刚说准备存多少?某家方才没有听清楚。” 杨荣:“???” 我尼玛啊! 还能这么玩的吗? “杨大人,某家这小本本上面,可是记录了不少账目啊,要不要某家一笔一笔地帮您回忆一下?” “唔……永乐三年……” 杨荣身子一颤,急忙改口道:“咳咳,老夫刚才说的一万两,你是不是听错了?” “诶……还有这永乐五年……” “七万两!这是老夫全部身家了!” 听到这话,聂兴才点了点头,似乎与账目相差不大。 只见他提笔在杨荣名字后画上了一个勾,随即看向皇甫云和。 后者早已准备好了七万两的存款凭证,递给了亚麻呆住的杨荣大学士。 “杨大人可以暂时走了,回去送银子来吧,不得超过三日,好了有请下一位!” 群臣:“???” 第220章 朱高煦:直视我,崽种! 大明钱庄,正式开业! 因为群臣的充分表率,加上汉王爷的亲口保证,帝都百姓彻底放下了戒心。 一连好几日,钱庄生日异常火爆,每日前来兑换存钱的百姓商贾不计其数。 尤其是兑换宝钞的人占了绝大多数,就连京畿附近的百姓听到消息也赶了过来。 毕竟这宝钞只是轻飘飘一张纸,百姓本来就对他缺乏信任度。 结果朝廷又不断出台政策,强制百姓必须使用这大明宝钞,反倒是激起了他们的逆反心理。 现在大明钱庄开业,可以将宝钞兑换成等额金银铜钱,百姓们那是大喜过望。 这轻飘飘一张纸,哪有金银铜钱来得实在? 乾清宫,暖阁。 监国汉王爷召开朝会,与会者仅有内阁学士与六部九卿等重臣。 等到人都来齐之后,朱高煦却并未直接商量正事,而是用古怪的眼神盯着杨荣。 “杨勉仁,看不出来啊,你丫暗地里贪腐受贿了这么多银两?” 杨荣刚刚走进暖阁,一听到这话,吓得立马跪倒在了地上。 “汉王殿下,老臣这……这都是受人诱惑……” 朱高煦冷眼看着这位史上赫赫有名的三杨贤相,恨不得上前给他一个大嘴巴子。 难怪这杨荣一辈子都被哈士奇压制,这个朱棣时代的内阁首辅,文武双全、牌面光鲜的杨荣大学士,活生生地从大明内阁的“一把手”干成了“二把手”,问题竟然出现在这儿! 三杨贤相打造出了仁宣之治,故而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性子谨慎的南杨杨溥不必多提,这西杨哈士奇与东杨杨荣自然成了世人比较的重心。 论出身,杨荣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并且家族深受乡邻厚爱拥戴,而哈士奇却自幼贫寒连死了两个父亲,后面甚至需要靠游走讲学赚取微薄俸禄养家糊口。 论牌面,杨荣乡试解元,会试第三,殿试中二甲第二名,进士及第“科班出身”,而杨士奇当了二十年乡野教师,靠着举荐才进了文史馆。 论资历,杨荣跟随朱棣多次南征北战文治武功,杨士奇在永乐朝只是太子身边的试讲官。 论年龄,杨荣比杨士奇还要年轻六岁,这是年龄上的巨大优势。 然而终其一生,杨荣都被哈士奇死死压制,甚至最后还要靠着杨士奇求情才得以免去牢狱之灾。 这个家伙,真是活该啊! 不得不承认,杨荣有大才,天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 他进入内阁治事三十八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史称其“挥斤游刃,遇事立断”,被比作唐代的姚崇,以武略见重。 但是人家贤相姚崇一生“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俭朴持家,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只拿朝廷的“死工资”,没有多拿半分灰色收入,以致于他买不起京城市区的房子,全家人只得住在离朝廷较偏远的郊区。 这么一比较起来,把这杨荣杨勉仁比作姚崇,简直就是给人家这位李唐贤相抹黑! 一想到这儿,朱高煦缓缓走上前去,一把揪住杨荣的衣襟,冷喝道:“直视我,崽种!” 杨荣被吓得险些魂飞魄散,哆嗦着身子看向了汉王爷。 汉王爷发飙,太子爷可都拦不住啊! 夏元吉等巨头见状,纷纷叹了口气。 杨荣贪腐成风朝野皆知,奈何他是皇上身边第一红人,所以无人胆敢提及。 只是现在,皇上北伐瓦剌,汉王监国理政,又是位无法无天的主儿,这杨勉仁只怕有苦头吃了。 金忠张了张口,准备上前替杨荣求情,毕竟此子虽然品行不堪,但确身怀大才,不能就这样被汉王爷给废了。 然而他正准备上前,却是被夏元吉一把拉住。 “玉不琢,不成器!” 听到这句话,金忠一怔,随即打消了这个念头。 朱高煦冷眼怒视着杨荣,毫不掩饰地威胁道:“锦衣卫与都察院日后都会紧盯着你,本王不希望你成为反贪新法施行后,第一个被查办的朝堂重臣!” “老臣明白,日后定会清廉自守……” 杨荣哪里还敢多言,立刻拍着胸脯保证,都快被汉王这骇人模样给吓尿了。 “你杨子荣深受皇恩,又得皇上亲自赐名杨荣,若是最后因贪腐被查办,你丢尽了皇上的脸面,老头子会不会杀你全家本王不知道,但本王会让你满门抄斩,再让史官给你刻碑立传,将你杨荣彻底钉死在历史耻辱柱上!” 杨荣:“!!!” 麻了! 彻底麻了! 汉王这手段,端得是个阴损毒辣啊! 文人都好一个贤名,更希冀着能够青史留名。 但是汉王爷这恶毒办法,也算是让他杨荣“青史留名”了,不过是遗臭万年的骂名! 一想到那等可怕场面,杨荣双眼顿时流出了两行清泪。 “汉王爷,老臣知错,老臣真的知错了……” “你杨荣有文韬也有武略,可为李唐贤相姚崇,希望你日后以他为榜样,不要再丢皇上的脸了!” 朱高煦叹了口气,放开了杨荣。 他原本打算将这家伙送出国留学一番,但是杨荣不同于哈士奇。 哈士奇有政治智慧与大局观,可以在海外独当一面,杨荣却是不行,眼界与手腕都差太远了。 这种人可为副手,不能独挡一面,与其让他去海外留学,不如放在身边培养。 敲打了一下杨荣,朱高煦随即看向夏元吉。 “老夏头,说说吧,钱庄情况如何?” “得益于朝廷的大力宣传,钱庄生意异常火爆,越来越多的百姓开户存钱,甚至有不少商贾已经开始办理贷款业务了。” 夏元吉这段时间一直关注钱庄项目,对钱庄的情况了如指掌。 “但是汉王殿下,百姓商贾大多拿宝钞兑换金银铜钱,光是这段时间内钱庄储备金就消耗了一大笔,这不太利于我们稳定宝钞的价值,敢问殿下新钞是否开始使用?” 听到这话,朱高煦摸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百姓商贾拿宝钞换取金银铜钱,这点并不意外。 毕竟大明宝钞名声一向很臭,现在可以将它换成银钱,百姓商贾巴不得全都给换了。 “现在还不是时候,钱庄储备金不必担心,我们前期做足了准备,他们想换宝钞让他们换就是,这样也利于将白银推入市场。” “等到市面上的宝钞回收得差不多了,再通过钱庄发行大明新钞,直接将其换成存款凭证即可。” “基于前期交易形成的信任,钱庄只是换了一下凭证,百姓商贾自然能够接受,这样比起朝廷直接发现新钞还要有效得多。” 一众巨头听到这话,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通过钱庄发行新钞,这真是一个神来之笔。 以往朝廷发行宝钞,结果因为准备不足,导致宝钞不断贬值,并且不被百姓认可。 现在钱庄已经提前一步取得了百姓的认可,再由钱庄发行新钞,那自然更利于将新钞推入市场,直至成为主流货币。 毕竟金银铜钱一旦数量多了,就会太重,不便于携带远行。 只要稳定住了新钞的价值,它的便利性就会体现出来,逐渐成为与金银铜钱一样的主流货币! “顾佐,蹇义,挑选直臣组建督察组,专门巡视审查钱庄账目,一旦发现贪腐行为,严惩不贷。” “夏元吉,宋礼,开始建设下一批钱庄,暂定南直隶各府!” 听到这话,群臣心头剧震。 南直隶经济繁荣,赋税居全国之冠,而且各府都是人口众多商贾汇聚之地。 一旦钱庄遍布南直隶,开始正常运行,将会大大刺激经济发展,那大明将会迎来一场经济腾飞! 第221章汉王:老张啊,想不想世镇交趾? 汉王府。 朱高煦刚刚下朝回家,正准备研究一下新鲜姿势。 不料还未等他进门,朱八就跟在后面赶了过来。 “王爷,又来人了。” “让他滚!今儿不管是谁,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 “咳咳,王爷,来人是英国公张辅与安南布政使黄福。” “……请到书房,本王马上到。” “……” 张辅! 黄福! 终于回京了啊! 朱高煦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郭妃,随即毅然决然地转身离去。 新姿势可以下次解锁,但这二位必须慎重对待。 一位是大明朝如今武官勋臣中难得将帅之才,一位是深受交趾百姓爱戴的贤臣干吏。 交趾地区涉及南洋布局,不容出现半点闪失,更不可像大侄儿朱瞻基那样,直接放弃交趾撤军安南。 既然朱高煦来到了大明朝,自然要弥补某些遗憾,比如让老张家世镇交趾,将这块地方牢牢掌控在大明朝手中! 汉王府,书房。 朱高煦一走进门,只见一位不怒自威的威武男子正坐在位置上,一旁坐着一位两鬓斑白的绛袍大臣。 现任锦衣卫头头张軏则站在威严男子身后,显得很是局促恭敬。 朱高煦见状立刻明白了二人身份,对张軏笑道:“行了小軏軏,你先出去吧,本王与他们有要事商谈。” 张辅:“???” 啥? 小軏軏? 我听到了啥? 汉王称自家三弟为“小軏軏”? 这不会自己去交趾为你们老朱家征战厮杀,你在后面跟我家三弟搞七搞八吧? 一想到这儿,张辅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有些难以置信地扫了二人一眼。 两个虎背熊腰的大老爷们…… 呸,辣眼睛! 张軏听到汉王这话顿时面容一僵,恨不得跳起来给他一个大嘴巴子。 奈何汉王爷战力摆在那里,他也只能生无可恋地走出了书房,还十分贴心地关上了房门。 待他走后,朱高煦并未开口,而是起身拉下了墙壁上的帷幔珠帘,将汉王府精心绘制的《万国堪舆图》简单粗暴地展现在二人眼前。 不出意料,张辅与黄福吓得直接愣在了原地。 毕竟“中土居中、瀛海四环”的观念深入人心,二人即便是大明朝当世人杰,也难免被震撼得无以复加。 交趾布政使黄福深吸了口气,用几乎颤抖的声音率先发问,打破了书房内的诡异寂静。 “敢问汉王殿下,这堪舆图……从何而来?” “这是本王耗尽无数人力物力打探到的《万国堪舆图》,准确性经郑和王景宏等人证实过,所以你们不必担心,这堪舆图是真的。” 真的! 竟然是真的! 张辅与黄福对视了一眼,尽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惊恐不安。 他们年前便接到监国汉王爷的诏命,尽快回京述职。 奈何当时张辅正在征伐交趾叛军,战事正是焦灼之时,所以一直抽不开身。 直到年底时王师大破叛军,将阮景异、邓容等叛军将领全部擒获,随后一举杀入老挝,攻破老挝三个关口,终于将叛军头目陈季扩及其妻子儿女抓住。 战事既定,张辅这才得以将陈季扩及其妻子儿女绑送京师,与黄福星夜兼程赶回京师。 只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汉王爷竟然给自己二人准备了这样一份“大礼”,简单粗暴地摧毁了他们脑海中那根深蒂固的理念! 一时间,二人心乱如麻。 朱高煦也没有急着出言,而是默默打量着这二位人杰,给足了他们缓冲消化的时间。 那名双鬓斑白的绛袍大臣,正是交趾布政使黄福,太祖年间以国子监太学生入仕,因政绩卓著被擢升为工部右侍郎,而后朱老四即位称帝,升为工部尚书。 随即爆发了明灭安南之战,张辅一举推平了整个安南,朱老四不讲武德背信弃义,索性郡县安南改为交趾,黄福便出任首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 当时安南局势初定,战争不止,反叛不绝,加之百废待兴,政务却很是繁重。 黄福到任之后,坚守仁政理念布政,随事制宜、减免赋税、开通盐业、编纂户籍、分发良田、兴办学校、举荐提拔地方贤才…… 正因为黄福广施仁政,赢得交趾百姓敬重爱戴,大明朝才得以在安南站稳跟脚,而张辅多次率军平叛也没了后顾之忧。 历史上黄福在交趾任官十九年,离任回京时,交趾民众号泣相扶,自发来送别他。 而且他这一离任,交趾再次爆发反叛,朝廷又派他前去布政,奈何黎利大势已成,他黄福根本无力回天,甚至落入叛军手中。 然而黄福正想自杀以明己志的时候,交趾叛军却跪下哭泣道:“您是交趾的父母官。如果您当时没走,我们这些人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随即黎利派人赠送金银粮食,并护送黄福出境回到大明。 黄福之贤明,可见一斑。 至于英国公张辅,靖难勋臣中难得的大帅之才,三犁交趾,三擒伪王,威震西南,后人多以他不能世镇交趾为憾事! 如果朱老四稍微有远见一点,像黔国公府沐家世代镇守云南那样,让英国公府张家世代镇守安南,那后世只怕很
相关推荐: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总统(H)
吃檸 (1v1)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突然暧昧到太后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