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72章

第72章

个风险。 所以古人打仗时一般都会选在秋收之后,那时候粮食入仓有了充足的粮草,而且秋高气爽是最适宜行军打仗的季节,所以但凡大战都会选择在秋收之后。 但是朱老四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五次御驾亲征中有四次都是开春二三月,仅有一次是在金秋八月。 怀着满腹疑惑,朱高煦下意识地询问了薛禄。 这位未来的阳武侯,有些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不过薛禄想到汉王曾经受了重伤,也就没多想,随即解释道:“王爷你忘了?我们是与蒙古鞑子作战,不是与中原军队作战。” “洪武年间,太祖皇帝为了消除北元残余势力,曾组织八次大规模北征!” “战役断断续续持续二十多年,彻底将北元及其残余势力打残,曾经草原的霸主们,都被我大明王师打得听到大明骑兵的马蹄声就落荒而逃!” “北元也从前朝正统被削成了草台班子,再也对我大明的正统地位不构成威胁了。” 听了这话,朱高煦只是点了点头,还是很纳闷。 太祖朱元璋的光辉事迹,跟朱老四有什么关系? 薛禄见他还不明白,索性挑明了道:“皇上北伐的目的,是让草原上的鞑靼、瓦剌两部臣服于明朝,以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永绝大明边患,给后世子孙留下万世太平。” “但是对于我们中原人而言,漠北草原实在是太冷了,如果在冬季与蒙古军队交战,注定是不得‘天时地利’的。” “在蒙古人眼中,一直都有‘汉人乃是城居之人,不耐辛苦’这种说法,这辛苦说的就是中原人对于漠北草原的严寒之苦,根本没办法适应!” “反观蒙古鞑子却是截然不同,他们常年生活在漠北草原这些严寒之地,经由适应之后演进出诸多如皮草之类的防寒衣物等,且对于冬天作战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 话到此处,朱高煦总算是明白了。 不是朱老四愚蠢,冒着耽误春耕的风险,也要在开春挥师北伐,而是因为实在没办法。 如果秋天出征,行军出塞后已经开始入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气候下,与蒙古鞑子作战,那不是纯纯找虐吗? 不过想到这儿,朱高煦却是突然眼睛一亮。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明将士受不了那苦寒环境,别说作战了,连活下去都困难。 既然如此,那如果让将士们穿上羽绒服呢? 想着,他脑海里已经冒出了一副唯美的画面。 大明将士全都内穿大棉袄,外套钢铁战甲,在冰天雪地里嘎嘎生猛,杀得蒙古鞑子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羽绒服现在制作不出来,毛衣可是没有什么难度啊! 至于制作毛衣的原料,草原上那密密麻麻的牛羊,不是现成的吗? 朱高煦越想越兴奋,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暖阁外面。 待他进去后,只见暖阁里面已经坐满了人,全都是赫赫有名的顶尖战将! 成国公朱勇,安远侯柳升,成山侯王通,宁阳侯陈懋,武安侯郑亨,保定侯盂瑛,兴安伯徐亨…… 在座每一位,可都是追随朱老四靖难打天下的功臣名将,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独当一面的那种。 当然,这里面同样包括汉王朱高煦。 毕竟正常的朱高煦,可是以勇武善战闻名天下。 “老二,来了?朕刚好有事要问你。” 朱棣有些疲惫地捏着眉心,倚靠在软榻上面。 朱勇识趣上前,贴心地解释了一遍。 原来在朱高煦二人还未抵达之前,众将就展开了激烈讨论。 该如何寻找到瓦剌军的主力? 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游牧民族超强的战术机动性,让他们在草原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 中原大军深入草原作战,天时地利人和啥都没有,根本就没有获胜的可能。 那些草原蛮子又不傻,得知大明王师大军压境,他们就算打不过,难道还不能跑吗? 甭管你战力多强,我就是不跟你决战,在茫茫草原上跟你兜圈子玩儿。 只要耗到大明王师的后勤补给跟不上了,草原铁骑甚至还可以回头给你一刀! 游牧民族逐草而居,只要能够放牧牛羊,就能长期与大明对耗下去。 但是,大明王师在草原上面,可真的耗不起! 朱棣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上一次御驾亲征,如果不是锦衣卫情报工作十分出色,只怕连阿鲁台的影子都看不到,最终无功而返! 虽然上一次成功痛击了鞑靼部,令阿鲁台俯首称臣,但大明也为此白白耗费了无数钱粮辎重,大多都是浪费在了行军途中。 这一次北伐瓦剌,将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可是,即便知道了,又能怎么办呢? 这是历朝历代中原反攻草原,都要面临的一个无解难题。 朱高煦摸着络腮胡子,同样陷入了沉思。 如何寻到瓦剌主力,这是难题所在。 不过他朱高煦好像还真记得,瓦剌得知明廷出兵后,将会逃往何处! 对不起,我是挂逼! 第106章农耕与游牧!两大文明间的碰撞! 暖阁之中,寂静无声。 此刻所有老将都有些忧虑,他们不怕与蒙古蛮子作战,就怕在茫茫草原上找不到人。 这可不是一句笑话,而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情。 当年皇上御驾亲征第一次北伐鞑靼,带着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入草原腹地。 鞑靼部落得知消息后,立刻兵分两路逃亡,鞑靼可汗本雅失里率军向西逃往瓦剌部,而鞑靼太师阿鲁台则向东逃。 皇上先是亲率将士向西追击本雅失里,不久终于在斡难河大败本雅失里,不过见到本雅失里大败,王师并没有趁胜追击,而是调转马头又挥师向东追击阿鲁台。 双方在斡难河东北方向交战,王师杀敌无数,阿鲁台坠马逃遁。 然而正值大胜之际,可以永绝后患之时,大明王师却不得不收缩兵力,班师回朝。 一是因为阿鲁台已经不见了踪影,想要在茫茫草原之上,揪出这条丧家之犬,简直难如登天! 二是因为当时天气炎热,大明五十万大军后勤补给没有跟上,面临缺水断粮的危险。 故而万般无奈之下,即便心有不甘,也只能眼睁睁地放跑了阿鲁台这祸首。 如今皇上决意第二次御驾亲征,挥师北伐瓦剌,同样面临了上一次北伐之难题。 后勤辎重的供应问题! 敌军主力贼首所在位置! 这两个难题不予以解决,只怕此次北伐,也会收效甚微。 甚至很有可能,成了那些激进文人口中所说,劳师远征,穷兵黩武! 朱棣倚靠在软榻上面,颇有些心绪不宁。 诚然,上一次他大获全胜,成功歼灭了鞑靼部落的青壮力量,敲断了阿鲁台等人的脊梁骨,致使鞑靼部落元气大伤。 但是,这第一次北伐,表面上看似取得了胜利,实则这个战绩实在不怎么样。 大明五十万大军被鞑靼忽悠在大草原上转圈圈,虽然最终大大挫伤了鞑靼的元气,但是五十万大军却让一个阿鲁台逃脱,大明的心腹大患就这样放虎归山! 所以这五十万大军等于是陪着他朱棣这位大明皇帝,在漠北草原闲逛了一趟 啥事儿也没干成。 朱棣深知,阿鲁台这个蛮子凶狠残暴,不忠不义,狡诈无情! 他现在虽然表面上老实听话,向大明称臣,受封“和宁王”,但是蛮子就是蛮子,他迟早会向大明露出獠牙! 阿鲁台以从顺的姿态结好明王朝,不过是权益之计罢了,等到他聚拢整合鞑靼部落,势力恢复之后,只怕又会南侵劫掠,寇边扰境! 毕竟鞑靼太师这个身份,还是有几分含金量的。 不过朱棣没有想到,他痛击了鞑靼部落后,瓦剌部落却趁机迅速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漠北最强大的蒙古部落,成了上次北伐征战后渔翁得利的最大赢家! 现在瓦剌不但盘踞在漠北草原,还敢堂而皇之地进驻胪朐河,意欲窥视中原! 朱棣这暴脾气,自然而然是忍不了的。 所以他要御驾亲征,打压一下瓦剌的嚣张气焰。 只是摆在眼前这两个难题,必须想办法解决。 上一次御驾亲征,就已经吃过亏上过当了,这次自然要做足万全准备。 然而,问题在于,该怎么解决? 下意识地,朱棣看向了自家老二,希冀着他有什么好主意。 不知为何,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后,朱棣对这个儿子充满了期待。 此刻朱高煦正老神在在地坐在小板凳上,听着柳升等老将的纷纷议论,却是没有开口。 其实他听了半天,早就知道了问题所在。 这是两大文明间的激烈碰撞! 草原游牧文明,与中远农耕文明,就好比两个车轮,推动着中国历史不断前进。 先秦时代的农耕外患,就是戎(狄)族,所谓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如西周时候,戎狄曾多次袭扰周王朝,甚至还攻陷了都城,逼得周王室面对其兵锋最终只能无奈地选择迁都。 春秋战国时期,农耕文明始终选择防守,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农耕文明才终于实现了对游牧文明的第一次反击——蒙恬北伐! 大秦成功赶走了匈奴,却二世而亡,最终江山落入老刘家手中,大汉王朝就此建立。 然而白登山之战以后,汉王朝被匈奴多次逼迫羞辱,无奈只得采取和亲政策,直到汉武帝时代才开始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的第二次反击! 卫青霍去病等千古名将率军军多次深入漠北,先后设立朔方郡和酒泉、武威、张掖、敦煌等河西四郡,取得了如“封狼居胥”这等辉煌战果! 到了东汉,虽然后来也打出了“燕然勒石”的辉煌战绩,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汉朝还是只能靠“和亲”来暂时缓解来自匈奴的军事压力。 三国两晋打乱了整个中原,致使大好河山被游牧民族侵占,大好河山,遍染腥膻! 直到隋朝定鼎山河,以压倒性的优势赶跑了突厥,再次取得农耕文明对战游牧文明的重大胜利,可惜这也是个“二世王朝”。 锦绣盛唐,要面对的蛮夷,不只是趁着隋末乱世又重新崛起的突厥,而且其西南也有游牧新贵吐蕃! 突厥甚至一度攻入关中地区,直接威胁到了大唐的首都长安。 然而“天可汗”李世民即位称帝后,仅仅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带着一帮能臣武将稳定了局面,还一举消灭了东突厥,再次为农耕文明加了一分。 至于天水赵宋,接连面对契丹、女真与蒙古等强大部落,最终不得不走向了灭亡,为蒙古所灭! 此时的游牧文明,也终于迎来了历史的最高峰——元灭南宋! 元太祖忽必烈作为第一个建立大一统的游牧皇帝,终于可以用军事成果来向世人证明——游牧文明战胜了农耕文明! 即便最终元朝国祚不到百年,便被大明所取代,但不得不承认,这是游牧文明的一次伟大胜利! 因为自两大文明碰撞以来,农耕文明从未真正占据过那片辽阔草原,真正战胜过游牧文明! 不过,游牧文明即将再输一分,因为朱高煦是个挂逼。 朱高煦摸着下巴,在众人注视下,终于开口道:“爹,儿子有上中下三策,足以绝我大明边患,您想先听哪个?” 话音一落,整个暖阁陷入了诡异的寂静之中。 朱棣有些讶然地看着这个儿子,心中的好奇愈发浓郁。 他倒是想要看看,老二口中的上中下三策,究竟是否可取! “去,把六部尚书与内阁重臣全都唤来。” “唔……顺便叫上太子与太孙!” 第107章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 很快夏原吉、杨荣等重臣赶了过来,连在家养病的金忠也不例外。 毕竟金忠是靖难老臣,朱棣称帝后,因功累迁兵部尚书、太子詹事。 现在朱棣即将挥师北伐,也想问问这个心腹重臣的意见。 众人各自落座,纷纷看向了汉王朱高煦。 说实话,对于汉王爷能够想到什么灭夷国策,金忠夏元吉等人是一点都不期待。 你一个粗鄙简陋的武夫丘八,大字都认识几个,满脑子都是暴力肌肉,能想到什么好主意? 诚然,这位汉王殿下自从上回受伤之后,脑子突然间就好使了一样,在赚钱方面提出了不少确实有效的建议。 但是,这说的好听点,叫“为君分忧”,说的难听一点,就是汉王敛财手段过人罢了。 除此之外,众人还真没见过,汉王爷在治理国政方面,还有什么高见。 以往的汉王殿下,那可是对国政一窍不通啊! 不然,金忠夏原吉等朝堂巨头,也不会始终力挺朱高炽入主东宫了。 奈何汉王几次大动作,给朝廷挣了不少银子,成功缓解了财政压力,赢得皇上欢心。 他们现在也只能心不在焉地坐着,等着看汉王殿下的精彩表演。 大胖胖现在有些纳闷,自家老二什么德行,他最了解不过。 可是近些日子来发生的事情,老二种种古怪的行为举止,还当真让他有些看不懂了。 这家伙现在都会处理国政了? 这不是开玩笑嘛! 眼见人都齐了,朱棣点了点头,笑道:“说吧,老二,你那上中下三策!” 朱高煦先是扫了众人一眼,随即问道:“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问诸位,我们打仗的目的是什么?” 听到这话,众人一愣,有些回不过神来。 打仗的目的是什么? 这还用问吗? 皇上连年挥师北伐,勒紧了裤腰带,也要揍死鞑靼瓦剌,还不是为了肃清漠北,给后世子孙打出一个太平盛世! 你汉王爷可是妥妥的主战派,皇上指哪儿你打哪儿,这个问题是你应该考虑的吗? 朱棣并没有吭声,只是看向一个个大臣,观察着他们的脸色变化。 为什么要劳民伤财,屡次北伐,挥师漠北? 这个答案,在他还只是燕王之时,就已经明白了。 当年太祖高皇帝将他封往北平镇守北方险要关口,在藩王任上时朱棣时常与北方的蒙元势力交战,多次战争让朱棣明白了一个道理! 漠北一日不平定,大明将永无宁日! 在此之前,虽然太祖爷已经将蒙古赶出了中原地区,但是漠北的鞑靼、瓦剌部落时常越过边境进犯大明,寇边扰境! 游牧民族骁勇善战,以鞑靼、瓦剌为首的两大势力在漠北彼此争斗不止,战火也慢慢烧到了大明边境。 如果不加以迎头痛击,坐视其壮大发展,只怕大明江山,迟早再次沦陷于蛮夷铁蹄之下,大好河山,变染膻腥! 或许旁人会说,他朱棣好大喜功,多次挥师北伐,是为了像整个天下证明自己。 但在朱棣眼中,漠北一日不太平,他就一日不能安心! 这仗,必须要打! 打出一个太平盛世! 眼见无人回应,薛禄只得出言化解尴尬。 “还能为了什么?自然是为了北疆百姓呗!” “鞑靼瓦剌常年寇边扰境,边疆百姓苦不堪言,不打怎么能行?” 朱高煦闻言点了点头,环顾四周朗声道:“老薛这话,说得不对!” 众人:“???” 啥? 不对? 不对你点什么头? “鞑靼瓦剌寇边扰境,所以我大明挥师北伐,这是打仗的原因,不是目的。” “我们打仗的目的,是为了国家安定,百姓富强,大明安宁,这才是战争的意义!” “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我们打仗也不是因为残暴嗜杀而打仗,而是为了实现太平盛世的政治目的……至于战争,不过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罢了。” 朱高煦声音不大,却响彻整个暖阁。 众人听着他侃侃而谈,都陷入了沉思当中。 朱棣眉头微挑,呢喃着那句后世名言,眼中时不时闪烁着精光。 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只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 这句话,当真是鞭辟入里! 事实真相,原本就是如此。 大明经略外藩所遭到的最大不幸,就是在太祖高皇帝逝世的同时,立即爆发了靖难之役这场内讧,导致大明好几年间完全无暇外顾。 因此,直到高皇帝晚年煞费苦心所建立的对外威力,一下子丧失殆尽,到了他朱棣即位后,又不得不重新开始苦心经营。 起初,他这个新帝的权威还没遍及边陲,他的对外政策专赖招扶,还不能立即出去征讨攻伐。 加之即位初期政权不稳,朱棣全力对内,暂时没有大举出塞远征,只是努力招扶兀良哈三卫和鞑靼、瓦剌等漠北实力最强的游牧部落。 那个时候,蒙古失去了首领,鞑靼、瓦剌两部酋长互相激烈斗争,致使“北虏”相继投降大明。 直到永乐六年,故元嫡裔本雅失里从撒马尔罕回来继承汗位以后,鞑靼对明的态度立刻强硬起来。 本雅失里、阿鲁台等人也连年苦于瓦剌的侵扰,尽管如此,他们自负是元室嫡脉,不愿屈服于大明,因而断然拒绝朱棣一再的温和诏谕。 即便朱棣将鞑靼俘虏尽数送还,用尽一切手段来招降本雅失里,然而这个故元嫡脉非但不领情,还敢把他派去的招扶使都指挥金塔不歹、给事中郭骥等使虏庭,还屠了丘福率领的北伐大军! 这是什么? 赤裸裸的打脸啊! 所以朱棣怒了,决意御驾亲征! 出师之际,鞑靼已经内讧分裂。 朱棣先后在斡难河畔和贝尔湖东追击、击溃了鞑靼可汗本雅失里和鞑靼太师阿鲁台两部,战后,本雅失里投奔瓦剌后被杀,阿鲁台遣使朝贡。 原本气焰嚣张的蒙古本部鞑靼,就此元气大伤,彻底臣服于大明王朝,至少数十年内再无南侵劫掠的勇气! 一次北伐之战,成功痛击了气焰嚣张的鞑靼部落,达成了自己的战略目的! 这就证明,战争本就是政治的延续。 如果鞑靼响应号召,乖乖主动臣服大明,他哪里还需要劳师远征? 想着,朱棣忍不住欣慰地笑了笑。 这个老二,真是开窍了啊! 随便一言就发人深省,沉思良久才能明白他的意思。 难道说这小子,当真有什么好主意? 第108章下策!挥师北伐最不可取! 暖阁里面,寂静无声。 所有人都在思考着朱高煦话里的意思,暗自揣摩着深意。 夏元吉目光变得幽深了起来,额头上的皱纹更多了几分。 皇上为了他的宏图霸业,连年挥师北伐,日子最难过的,莫过于户部了。 河南旱灾,山东旱灾,福建倭患,修建顺天新都,疏浚大运河,编纂文献大成,郑和七下西洋…… 这哪一项不得耗费海量银钱? 偏偏这位皇帝还是个战争狂人,一言不合就要开打。 先痛击了阿鲁台,打得蒙古本部鞑靼俯首称臣。 结果按下葫芦起了瓢,瓦剌趁势壮大崛起,不但占据了漠北草原,还敢堂而皇之地进驻胪朐河,意欲窥视中原! 怎么办? 以这位皇上的脾气,自然是打呗! 可就算是王师击溃了瓦剌,将其从漠北赶走,那又能如何呢? 过不了几年,鞑靼恢复了元气,又会进驻漠北,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大明耗费了海量钱粮,换取这一场场没有意义的大胜,真的值得吗? 想着,夏元吉忍不住叹了口气。 朱高煦还在侃侃而谈,“打仗并不是目的,而是为政治服务!” “我大明挥师北伐,目的在于进一步瓦解盘踞在漠北的残元势力,在于解决我大明北疆长期以来受到的蒙古寇掠问题!”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非要打仗呢?我大明有的是办法,彻底瓦解盘踞在漠北的蒙元势力!”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脸色大变! 朱棣变了脸色,冷得有些吓人。 他方才还在为老二暗自喝彩,没想到这混账东西转手就把他老子卖了! 朱棣本以为老二会有什么高见,结果他娘的现在冒出来一句“为什么非要打仗”? 为什么? 因为这是老子的命令! 因为老子是大明皇帝! 朱棣怒了,眼睛瞪得滚圆。 太子爷听了朱高煦这番理论,恨不得鼓掌给他叫好。 老二说的没毛病啊! 打仗还不是为了百姓! 既然如此,那何苦非要挥师北伐? 把北伐耗费的

相关推荐: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突然暧昧到太后   数风流人物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捉鬼大师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