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家炖白菜时放进去,还能沾点肉味。今天得再要一次,这次他得挑个大的。 张跃进都盘算好了,但问题是,摊主怎么还不来? 眼见离交班的时间越来越近,他又急又冷,直跺脚,不会今天吃不上这一顿了吧? 道路尽头,高个女人推着辆绑着铁桶的自行车往一矿大门走,另一个稍矮点在旁边跟着。 来了! 张跃进精神一振,其他人也是,还不等摊主摆开东西,举着饭盒就挤了上去。 “给我打两份!” “我给钱,先给我打!” 张跃进着急地喊:“我昨天买了,我是老顾客,给我留根棒骨!” 摊主也不着急,和推自行车的女人说了句什么,然后从车上取下瓦楞纸牌子,摆在众人面前。 张跃进:? 张跃进:我的棒骨呢?! 第14章 原材料与成本(修) 贺明珠在备菜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 她已经习惯了现代社会物资充裕到甚至过剩的情况,在回到八十年代后,虽然记得出门买东西要带现金还要带票,但显然,她还没能完全适应。 至少她就忘了在1983年时猪肉还是一种非常紧缺的物资。 尽管她和赵大哥说好,以他的名义在副食品店内购棒骨,但能买到的棒骨数量是有限的。 赵大哥之前陆陆续续送来十五斤棒骨,她第一次摆摊就一口气就用掉五斤棒骨,如果按之前备菜一桶的份量来算,应该是够用的。 然而,土豆炖棒骨的受欢迎程度远超她的预计。 但如果加倍备菜的话,就会面临原材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棒骨。 土豆家家户户都有,矿工们花钱来她这儿买饭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廉价且美味的肉食和油脂。 没有棒骨,她就算手艺再好,能把土豆做出花来,也吸引不来多少食客。 毕竟这年头人们肚子里最缺的是油水,最不缺的就是土豆红薯高粱玉米之类的粗粮。 幸好,贺明珠及时想到了补救的方法。 她分了两步来做棒骨。 第一步依旧是先煎后炖;第二步则是将棒骨上的肉都取下来,将骨头砸得粉碎,再次放入汤中熬制,直至完全被煮透,所有油脂一滴不剩。 最后用细纱布把棒骨从熬好的肉汤中过滤出来时,棒骨已经变成了灰白色的骨头渣子,轻轻用手一捏,就碎成粉末。 贺明珠备好了菜,在大哥的帮助下将两个铁皮桶固定在自行车后座两侧。 要出发摆摊时,贺大哥要和她一起去,被她坚决拒绝了。 贺大哥质疑:“这么沉的桶你搬得动吗?” 贺明珠说:“我有帮手啊。” 说曹操曹操到,刘燕推门进来,径直走向自行车,扶着车把,说:“明珠,走不走?” 贺大哥看贺明珠,她冲他眨眨眼,对刘燕说:“燕姐,咱们走吧。” ——她和刘燕商量好了,对方帮忙把自行车推到一矿门口,她每次付一毛钱作为报酬。 刘燕比她大十岁,下乡插队做过农活,胳膊腿长得粗壮,很有力气。 她返城后没找到工作,刘婶让她等矿务局招工,不许她去外地打工。 她想摆摊,手上没有本钱,只好每天从化工厂接糊纸盒的活儿,糊两个纸盒才赚一分钱。 而帮贺明珠推车,一趟就能赚一毛钱,这相当于糊二十个纸盒,她还是很乐意的。 刘燕把自行车推到一矿大门口,又帮忙把后座两个沉重的铁皮桶卸下来,做完这一切后才离开。 贺明珠把新做的招牌摆好,开始招呼今天的客人。 张跃进站在摊前,迫不及待地抢先问道:“今天没棒骨?” 贺明珠答道:“叔,没有了,棒骨不够用,以后都不做了。” 张跃进有点不高兴,他今天还想再要一根棒骨拿回家加餐呢。 他拎着饭盒,站在地摊旁,也不买,等着别人先买。 肉汤浇汁土豆泥? 什么菜,听都没听说过,谁知道好不好吃。 再说了,没有棒骨,这地摊还有什么吸引力,还不如去食堂打个菜呢。 虽然这么想着,但张跃进也不挪脚,就站那儿看着。 旁边还有好几个人和他一样,手里拿着饭盒,不说买,也不说不买,都在等别人先试水。 在这儿等地摊的不只有张跃进这样精打细算的中年人,还有不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 有小年轻就莽莽撞撞地挤进来,二话不说把两毛钱和饭盒递给贺明珠,说:“那什么浇汁土豆泥,先给我来一份。” 贺明珠接过钱和饭盒,解开铁皮桶外的保温棉袄,掀开桶盖,一阵熟悉的浓香溢了出来。 张跃进情不自禁深深吸气。 就是这个味道! 他忍不住踮起脚,伸着脖子往桶里打量。 铁皮桶装得满满当当,土豆被打成泥状,绵密细腻,大大小小的肉块混在其中,在阳光下微微反射油光。 张跃进下意识吞了下口水。 他眼睁睁看着摊主往饭盒里打了满满当当的土豆泥,堆得快冒尖,递给小年轻。 小年轻也不急着走,从兜里
相关推荐:
可以钓我吗
呐,老师(肉)
医武兵王混乡村
孩子的父亲是个女的
朝朝暮暮
长夜(H)
九品道士
高武:我的技能自动修炼
永乐町69号(H)
大风水地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