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朱高煦满意地点了点头。 “你也不要这么沮丧,不过是失去了一个小国国主之位罢了,却换来了我大明的世袭侯爵,真要说起来的话,其实你一点都不亏啊!” 听到这话,李裪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大明王朝的世袭侯爵,与朝鲜国王之位,二者似乎还真没有可比性。 毕竟如今的大明王朝,实在是太大了,如若算上所有宗藩属国与大明海疆的话,那是一个何等恐怖的庞然大物? 但是,朝鲜毕竟是他李裪的家乡故国啊! “陛下,臣……” “行了你不用说了。”朱高煦摆了摆手,“朕是看在你李裪的面子上,才没有下令直接出兵攻打朝鲜,否则早在数年前刘荣就会领兵杀入汉城了,哪里还会等到现在!” “李裪,你这位朝鲜国王在位期间,表现极其优异,所以朕准备交给你一个差事,那就是就任太子少师一职,给朕的太子授业解惑!”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别说李裪本人了,一旁站立的杨荣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太子少师,虽然多为虚衔无实职,但它却是无可争议的太子之师啊! 哪怕是一个虚假的名头,那至少也有一个名头存在。 等到太子即位称帝之后,太子少师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帝师了! 这是天下文臣缙绅都梦寐以求的至高荣誉啊! 杨荣嫉妒了,嫉妒得面目全非! 李裪本人也是大吃一惊,直接愣在了原地。 朝鲜国一切政治文化体系,几乎全都是借鉴华夏王朝的,甚至发展出了朝鲜本土的儒家文化,不过还是以李唐文化为主。 是以李裪自然也明白,这太子少师的含金量。 太子太师,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为“东宫三师”,在元朝以后称三公,之前或又称“东宫三师”,作为太子的导师。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称三孤,是三公的副手,但也是太子名义上的老师。 那可是足以成为帝师的至高荣誉啊! 皇帝陛下就这么赏赐给了他? 李裪震惊了,久久都说不出话来。 “怎么?” “不满意?” “那就太子太师吧!” 此话一出,杨荣顿时坐不住了。 这特么地日后李裪要是报复起来,他肯定遭不住啊! 但李裪却抢先一步开了口,道:“陛下恕罪,臣寸功未立……” “谁说你寸功未立了?”朱高煦温声笑道:“朝鲜子民也是我大明子民,你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发展民生,造福天下黎民百姓,这就是大功一件嘛!” “朕希望你来到大明之后,基于百姓考量着想,将一身才学见解全都教授给太子,毕竟太子乃是大明储君,日后的大明天子,不管是朝鲜子民也好,还是大明百姓也罢,以后可都要仰仗这个太子执政啊!” “你明白朕的意思了吗?” 话听到这儿,李裪也是感慨万千,心中那丝不快也终于散去。 他泪流满面地高喊道:“蒙陛下不弃,臣定当誓死以报之!” “很好!”朱高煦大笑着开口,随即踹了面瘫太子朱瞻壑一脚。 “混账东西,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把你老师扶起来!” 朱瞻壑嘟囔了几句,但还是立马上前,恭恭敬敬地将李裪扶了起来。 “先生在上,请受瞻壑一拜!” 第850章 杨荣心慌慌! 李裪略显慌张, 朱瞻壑温声安抚了几句。 然后师徒二人行礼离去,准备做一番详谈。 等他们二人走后,杨荣就坐不住了,急不可耐地开口道:“陛下,这李裪怎可为太子太师啊!” “他本是朝鲜外夷,骤然间来了大明,寸功未立却身居高位,只怕会引起朝野非议啊陛下!” 朱高煦笑呵呵地看着杨荣,这老小子炸毛,还真是不多见啊! “行了行了,你那点小心思,朕难道还不知道?” “你这老家伙放心吧,李裪乃是有德之人,不会在事后报复的!” 没错,杨荣就是害怕被李裪报复,基于李裪太子太师的崇高身份。 这等到日后太子朱瞻壑即位称帝了,那李裪可就是真正的帝师了啊,不用多想就知道他肯定会进入朝廷中枢,执掌大权。 万一到了那个时候,李裪存了报复的心思,那他杨荣该怎么应对? 就算不死也会被扒层皮! “你真以为人家就那么小气?” “他李裪可不是什么蠢货,否则也会成为朝鲜子民人人爱戴的圣君明主了!” 朱高煦轻笑道:“你忘了,李裪麾下不是有个叫黄喜的心腹大臣嘛!” “这黄喜本来是废世子李褆的人,在李芳远一朝官至判汉城府事,因为反对废黜李褆而被罢官,随后流放南原。” “李裪得知其有才,于是亲政之后,就将黄喜从南原召还,拜他为议政府参赞,委以重任,由此可见李裪用人之专,其气度远非常人可比。” 话听到这儿,杨荣顿时安心了不少。 但是,此事终究是一个祸患。 “再有李裪是一个聪明人,他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不要忘了,他是朝鲜的大王,他比任何人都希望看到朝鲜子民能够安居乐业,所以这恰恰就成了李裪的命脉。” “杨荣啊,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听到这话,杨荣苦涩地笑了笑。 “陛下教训的是,臣明白了。” “嗯,此次你立下了大功,想要什么封赏?” 朱高煦直接果断地开了口,对于有功之臣,他从来不会吝啬赏赐。 杨荣闻言陷入了沉思。 这一次他确实立下了谋国之功,可这功绩对大明而言,其实算不了什么。 因为大明对朝鲜国动手,这是迟早的事情,就算动用武力,也一定会将朝鲜拿下! 再者大明这些年来南征北战,吞并了大大小小的番薯国高达十几二十个。 正是因为如此,这谋国之功,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至少与杨士奇现在正在做的事情相比,杨荣还是远远有些不足的。 思来想去,杨荣想到了一个最好的回答。 “臣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陛下让臣去哪儿,臣就去哪儿!” 没错,这是最好的回答。 既然皇帝陛下主动开口了,那他肯定有自己的考量。 与其自己在这儿犹豫,不如听从皇帝陛下的安排,还可以表示一波忠心。 朱高煦听到杨荣这话,顿时大笑不止。 “你呀你,真是个老狐狸!” “朝鲜那边局势稳定了,接下来按部就班地做就行了,确实没必要让你杨荣在那里坐镇,倒是有一些屈才了。” “眼下我大明最主要的国策,一是远航贸易,二是摊丁入亩,三则是免费教育。” “此次你立下了大功,朕给你一个选择的机会。” 听到这话,杨荣眼睛一亮,立刻分析了起来。 第一个远航贸易,这是水师和勋贵的主场,更是皇室专权的生意。 他杨荣一个文臣缙绅,自然不适合插手其中。 而且皇室税务局局长,乃是郭资之子郭佑,皇帝陛下明显有培养此子的意思,杨荣这个时候插手其中,那就有些不识趣了。 再者杨荣精于谋略擅长军机,他也不会统筹钱粮这些杂务。 所以第一个远航贸易,基本上可以直接排除了。 至于第二个,摊丁入亩,这是杨士奇一直在做的事情,是那杨士奇的主场。 但摊丁入亩这项国策,一旦要是做成了,那绝对足以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所以杨荣很是想去,但他又不能去。 因为他即便现在去了,那也只是给杨士奇打下手罢了。 就算最后成功了,论功绩自然也远远比不过杨士奇,还是要被杨士奇给压上一头! 与其如此,那还不如不去! 至于第三个嘛,免费教育,这一点杨荣倒是有些不太了解。 “敢问陛下,这免费教育,具体是怎么回事?” 听闻杨荣选择了第三项,朱高煦没有丝毫意外之色。 大家都是聪明人,所以都明白其实杨荣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第三项。 “朝廷将兴办免费教育,于地方乡野之间,办免费学堂,所有适龄孩童都必须上学,而且是免费上学,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所有开支全都由朝廷官府负责!” “具体下来,三年之内,在天下所有村镇都要开办一所免费学堂,主要是以启蒙教育为主,到了适龄阶段就进入县学进学修德,一应考试遴选由学堂先生负责。” “如此一来,天下孩子都有书可读有学可念,不管富贵贫贱,都至少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不会受制于家庭条件,再将这些启蒙学堂与地方县学和书院挂钩,择优遴选通过科举大考筛选出优秀子弟,我大明王朝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进补,这才是真正的养士取士之策!” 杨荣起初还不以为意,结果越听越是心神激荡,甚至激动得满脸涨红! 天下学子,都有书可读,有学可上,这是何等宏伟的志向? 此事要真是做成了,那大明将会迎来怎样一个盛世? 一时间,杨荣激动得身子直发颤!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陛下爱民之心堪称亘古未有,臣代天下学子叩谢陛下浩荡圣恩!” 杨荣诚心实意地向朱高煦跪地一礼,也表达出了他的态度。 这差事,俺杨荣接下了,舍我其谁? 要知道这差事可是丝毫不比杨士奇的摊丁入亩差啊! 他杨荣要真是做成了,那他就是天下学子的恩师座师,足以名垂千古的那种嗷! 朱高煦急忙上前,将杨荣亲手扶了起来。 “解缙那家伙,你也知道,才学是有的,就是本事差了点。” “朕有意将这差事交给你,就是看中你杨荣的能力,切莫让朕失望啊!” 杨荣闻言感慨万千,再次跪地发下了大宏愿。 “陛下放心,臣此生定将此事办成,否则绝不还朝!” 君臣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随机一道诏书下发,引得朝野震动。 杨荣将以内阁学士身份,巡抚天下,专督学政! 第851章 大明海军学院!郑和再下西洋! 南直隶,上海。 经过多年发展,这座难以耕种的滩涂地,却已经变成了日进斗金的海上明珠。 展玉泉等北方巨贾响应朝廷号召,携资南下大力支持南方工商业发展,上海也顺势抓住了这个机会,建设起了大量工厂船厂。 而原本那座荒芜人烟的崇明岛,此刻也成了大明水师基地,岛上更是有着一座海军军事学院,学院山长赫然正是传奇航海家郑和! 此刻郑和正在巡视校园,观看学院先生教导学院弟子。 他是大明海禁之后,冲向海洋的第一人,所以在海事研究方面,具有绝对的发言权。 然而当郑和看到皇帝陛下亲自制定的海军军事学院后,他却是被震撼得无以复加! 原因很简单,皇帝陛下亲手编写的教材,里面所包罗的知识,哪怕连他郑和这个大明航海第一人看了,都忍不住惊为天人! 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专业! 要知道大明王朝自洪武年间开始,就因为长期实行严厉无比的海禁政策,导致海洋方面的人才奇缺,不仅仅是造船的人才奇缺,这合格、专业的水手同样非常奇缺。 以致于郑和出海的时候,其实还是在吃巢湖水师的老本,一切经验全都是继承那些老水手老渔夫,连他郑和都是从零开始学习! 至于开辟新航线,绘制航海图,那都是郑和带着水师儿郎们,几次在海洋上面险死还生,靠着人命去堆,靠着不断试错,这才侥幸积攒下来的宝贵经验,这些航海图和航线图,比之整个水师还要珍贵。 可郑和心里面也明白,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勋贵武臣也好,文臣缙绅也罢,都讲究一个传承! 对于勋贵武臣而言,他们可以靠着军功而晋升,培养出一代代的接班人! 对于文臣缙绅而言,他们就更加方便了,有着科举制度存在,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补充到朝堂里面! 但是,大明水师呢? 该这么传承下去? 没办法传承! 如果仅仅只是依靠老一辈的经验,来培养水手船员,速度非常慢不说,而且很多时候他们积攒下来的经验其实并不可靠,甚至于很多可能都还是错误的经验。 很多时候,不等水师传承完毕,时局就会发生变化了。 比如洪武中后期,曾经无敌天下的大明水师,就被弃之不用,仅仅只是做着一些巡逻水域的工作,处境尴尬到了极点! 所以,这就需要专门成立一个专业性的海事学校来培养专业的海洋人才,通过学校进行一个系统性的学习。 但问题在于,他们没人懂啊! 直到汉王殿下横空出世,以一副《万国堪舆图》,带给了大明水师无限希望! 一直到了现在,郑和都还记得,当年他亲眼看到那副《万国堪舆图》时,是何等心神震动,直接纳头拜倒在汉王殿下身前,当场宣誓效忠。 而之后发生的一切,也证明了他郑和当年的选择没有错! 海洋洋流! 海洋气候! 地理知识! 天文知识! 海洋生存知识! 远洋船只构造! 汉王朱高煦让大明水师重新看到了传承的希望,并且让这支无敌海军焕发出了不一样的生机与活力! 海量的资源倾泻而来,大明水师不管是装备还是规模,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而郑和也没有让汉王殿下和皇帝陛下失望,率领无敌水师出海,耗时数年成功抵达了北美洲,不但给大明王朝带来了各种高产粮食作物,还成功开辟出了一条全新航路,为大明王朝经略北美提供了良机! 只是从那次以后,郑和就再没有出海过了,水师也渐渐沉寂了下去。 这几年他一直都致力于建设这座海军军事学院,在武德皇帝的鼎力支持下,学院终于逐步走上了正轨。 学院招收的第一批学子大多都是胥户子弟,因为真正想要培养出合格的海洋人才,需要的是从小就进行培养,趁着他们年龄还小还没有经受儒家思想的毒害与洗礼,对这个世界都是懵懂未知的,可塑性极强,更能接受这些海洋知识。 这一批学子,是大明水师的传承希望。 而第二批学子则是沿海的青壮民夫,他们的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了,主要是向着将士方面培养,只需要掌握最基本的海洋知识,并且接受军事特训后,就可以成为大明水师的一员。 毕竟大明水师将士的俸禄待遇,可是远远高过了陆军将士,这也使得无数人争破了头都想要进入这座海军军事学院,包括某些勋贵子弟。 只是郑和本着宁缺毋滥的态度,一直都不曾松口。 不管是什么勋贵子弟,不管是谁的儿子孙子,只要是没有通过学院的入院考核,那全部都通通不要! 这座海军学院,不仅仅只是学院,更是大明水师传承的希望! 郑和希望他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学堂,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大明培养专业的水师人才! 所以他一有空就会巡视学院,看着那些孩子们认真学习,看着那些青壮们认真操练,他这颗心就会觉得无比踏实。 “大人!” “陛下来旨意了!” 副山长王景宏匆匆赶了过来,满脸激动兴奋之色。 郑和闻言一愣,随即急忙组织学院官员前去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各方准备得也差不多了,水师择一良辰吉日,挑选精锐将士,即刻开启远洋贸易,水师提督郑和全权负责此事,不得有误!” 这很朱高煦,圣旨上面也没有什么之乎者也,全都是大白话。 但就是这些大白话,听得郑和、王景宏等人激动得身子发颤! 终于,他们等到了这一天! “臣郑和接旨,定不负圣恩!” 郑和深吸了一口气,接过圣旨之后,意气风发地下令道:“景宏,传令给各大水师基地,各海关港口,远洋贸易即将开启,我水师务必全力以赴,绝不可出现任何纰漏!” “另外,召水师内五品以上将佐,赶来学院议事!” 王景宏兴奋得连连点头,当即前去传令。 而郑和则是看着这封圣旨,激动得老泪纵横。 水师沉寂了这么多年,准备了这么多年,终于到了出动的时候了! 此次远洋贸易,大明水师定将一路向西,开拓出一条全新的航路,一条满是财富的新航路! 第852章 一路向西!目标西方诸夷! 浏家港。 这一天风和日丽,天色尚佳。 江面上百舸争流,旌旗蔽空,鼓角齐鸣,大明水师威武雄壮,军容之盛,为开国以来前所未有! 一场盛大的践行宴,此刻正在举行。 大明武德皇帝朱高煦,亲率文武百官抵达此地,为即将出海的水师将士践行! 毫无疑问,此次出海的水师领袖,依旧是水师提督郑和。 看着两鬓斑白的郑和,朱高煦忍不住叹了口气。 “老郑啊,你也年纪大了,为什么此次还要亲自去呢?” 郑和一身铁甲,显得异常兴奋,可谓是意气风发。 “陛下有所不知,臣自从第一次出海之后,就觉得海洋才是臣的归宿!” “这几年来,水师一直未曾出海,臣也安安心心地在海军学院教书育人,本以为可以就此聊度残生。” “但事实证明,臣就是个坐不住的人啊,在学院里面的日子,确实安宁太平,但臣却是提不起精气神来,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日子过得索然无味!” 听到这话,朱高煦有些哭笑不得。 “你呀你,就是闲不下来啊!” 其实这并非只是郑和一个人的感受,而是大明所有战将的统一想法,放在后世来讲,这就是所谓的战后创伤应激综合征。 不是他们真的闲不下来,而是他们早已习惯了刀光剑影、生死搏杀的战场生活,一旦真个解甲归田了,就会难以融入到寻常百姓生活里面,总是闷闷不乐,严重之人甚至还会酗酒度日。 他们最好的归宿,就是战死在沙场上面。 可这对于每一位将军而言,未免也太过残酷了一些。 “朕明白你的想法,此次就由你亲自带队去吧!” “海军军事学院那边你尽管放心,朕会命人去盯着,绝对不会出现任何岔子!” 听到这话,郑和一颗心顿时放回了肚子里。 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已经走上正轨的海军学院,毕竟那是大明水师的传承之地,绝不能出现任何纰漏。 以往有他郑和亲自坐镇,是以海军学院发展得极其不错,一切标准都很是严格,不管什么勋贵子弟只要没有通过学院考核,都不能进入学院。 但是现在他这一走,学院就剩下了个王景宏,郑和当真担心王景宏会顶不住压力。 好在皇帝陛下开了口,他会亲自盯着,那此事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陛下英明,既如此,那臣也就放心了!” 郑和一颗心放回了肚子里。 闲聊了几句,朱高煦就给了聂兴一个眼神,后者立马会意,将闲杂人等全都驱散,包括一众朝堂重臣在内,给陛下和郑和留出独处的时间。 二人信步走到码头上面,看着焕然一新的狰狞战舰,朱高煦神情都有些恍惚。 “郑和,这一次,方向确定好了吗?” “臣明白,我大明水师将会一路向西,直至力尽时才会返航!” 郑和当即开口道:“同时我水师还会占领沿途关键要害的港口岛屿,留下人手扼守驻扎,等待南洋水师前去接收!” “嗯,不错,步步为营,稳步推进,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朱高煦点了点头,但没有继续出言。 郑和见此情形,心中忍不住泛起了狐疑。 为何皇帝陛下点到为止? 难道说他对于自己这策略并不满意? 此次大明水师出行,主要是开启远航贸易,除了水师将士外,还有勋贵代表团,比如成国公朱勇与魏国公徐钦,他们就是此次勋贵代表,代表大明勋贵前去跟那些西方诸国做生意。 是以此次远航贸易,对大明而言极其重要。 其一,此次远航贸易将会关乎到皇室的收益,皇室现在豢养大明百万战兵,压力不可谓不大,如若没有开辟出一条新财路的话,
相关推荐: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鉴昭行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屌丝的四次艳遇
取向狙击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致重峦(高干)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