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了,都有些哭笑不得。 这“万牲园”顾名思义,就是大明王朝专门用来豢养奇珍异兽的地方。 大明立国初期,宫廷内部豢养的奇珍异兽数量是很少的。 太祖爷朱元璋取得天下后,曾下令将宫廷内豢养动物悉纵之,把这些动物都给放了。 毕竟他老人家一心一意地想要让老百姓吃饱饭,他本人也属于艰苦奋斗打天下的人,所以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对这些奇珍异兽压根就没有什么兴趣。 因此,洪武年间宫廷豢养种类比较少,数量也不多,这时的动物饲养任务,就仅仅有人看护即可,一整套的豢养制度尚未形成。 一直到了朱老四即位称帝,皇家万牲园开始有了雏形,永乐皇帝欲使万国臣服,派遣郑和屡次下西洋,对外采取积极的扩张政策,海外贡品增多,各种奇珍异兽从四海进贡而来,数量种类也迅速膨胀,各种动物充斥着宫廷内部。 以致于宫廷不得不设置了专门养殖这些动物的机构,比如御马监,下设有马房,象房,狮子房,百鸟房等等,再如现在的锦衣卫,除了拱卫宫廷站岗值守之外,还多出了一个豢养大象的任务。 其实这些奇珍异兽,放在朱高煦眼里,都是一些普通的动物。 但是在这个时代,这些奇珍异兽却是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地位和意义,他们象征着天命! 为了宣扬君权神授,粉饰太平,珍禽异兽作为祥瑞,成为了这种思想的主要象征。 在天人感应观念的影响下,这些奇珍异兽象征了皇帝的威仪,同时在大明国力强盛,海外贸易频繁的背景下,四方进贡了极多的珍禽异兽到明王朝的宫廷内,比如那些“天马”、“神鹿”、“麒麟”之类,数不胜数。 当然珍禽异兽除了在为皇帝提供把玩娱乐之外,还有更重要的礼仪制度需要。 在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就制定了一系列的驯兽礼仪制度,这些礼仪制度有了这些珍禽异兽的参与,更是展现了皇族的威仪。 反正就一句话,奇珍异兽可以让皇帝更加威严莫测,所以皇帝才愿意耗费人力物力养着它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互惠互利的好事。 所以哪怕是朱高煦这个“明白人”,也不好在这件事情上面多说什么。 因为每个时代,都有规矩和秩序。 恰在此时,代王朱桂注意到了万牲园中的神兽“麒麟”。 “四哥,那就是你家神兽麒麟吗?” “嗯,不错!”朱棣得意洋洋地点了点头,“那是榜葛剌特使于永乐十二年所献,当真是罕见的瑞兽神兽啊!” 朱高煦扫了一眼过去,下一刻满头黑线。 如果他没有看错的话,眼前这个脖子很长的东西,在后世叫做“长颈鹿”! 嘶……没文化,真可怕! 神特么地“麒麟”! 朱桂意有所指地提及麒麟,紧接着就话锋一转。 “四哥,话说起来,郑和也有好几年没有再下西洋了吧?” 听到这话,朱棣略显诧异地看着这位十三弟,转眼就明白了这厮的打算。 和着兜兜转转了这么久,你是想参与马上展开的远洋贸易啊! 周王朱橚也在一旁开了口:“对啊四哥,据我南洋得到的消息,现在可是一个发起海贸的大好时机啊!” “西洋那些商队对我大明的国货异常喜爱,只要将丝绸、茶叶、瓷器等国货运往西洋售卖,那价格可是翻上了百倍不止,与其让这些卑贱商贾从中谋取暴利,不如我们直接将这买卖给垄断……” 朱橚说得兴致盎然,丝毫没有注意到朱棣发黑的脸色。 其他诸王也很是意动,纷纷用希冀的目光看向了朱棣。 没得办法,他们也很无奈,想要挣大钱,然后把朝廷欠款给还上。 这他娘地此次入京之后,虽然主要目的达成了,可是又背上了一笔巨款欠债。 要是再不想办法挣钱的话,日后他们这些海外藩王的子孙后人,可都只能给中央朝廷打工还债了啊! 只是他们浑然不知道,远洋贸易可是皇室天家的生意,严禁任何人从中插手。 先前有些不知死活的士绅商贾想要从中分一杯羹,现在都已经被清洗了个干净! 现在这些宗室藩王又想横插一脚,朱棣自然有些不太乐意。 毕竟皇室掌控远航贸易的利润,也不是为了敛财,而是为了承担军费开支。 所以朱棣脸色有些不太好看,扫了诸王一眼后,就淡淡开了口。 “今日有些乏了,暂且到这儿吧!” 话音一落,朱棣就径直起身回宫了,留下诸王面面相觑。 见此情形,诸王都有些傻眼了,愣在了原地。 他们哪里还不明白,这是触怒了皇帝陛下啊! 一时间,诸王都有些不安,下意识地看向了太子朱高煦。 朱高煦也有些纳闷,好端端地提下西洋干嘛? 再说了你们一个个藩王,还眼馋那点银子? 现在好了,玩砸了吧? “太子殿下,这……” 代王朱桂硬着头皮问道,神情略显不安。 朱高煦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 “诸位,远航贸易现在是皇室在负责,所赚取的利润也将用于豢养军队承担军费开支。” “所以你们现在想横插一脚,从中分一杯羹,只怕有些不太好!” 此话一出,诸王这才明白了过来,脸色都难看到了极点。 换句话说,他们刚才可是想跟皇帝陛下抢生意啊! 这事儿闹得,太尴尬了啊! “不过,你们要是真想参与,倒也不是不可以!” 朱高煦笑呵呵地开口道:“都是太祖血胤,带你们赚点钱也不是不行。” “这样吧,各自回去准备船队与货物,把你们封国内的特产商品准备好,等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孤会让他带上你们!” 听到这话,诸王顿时欣喜万分。 太子爷不愧是太子爷啊,就是敞亮。 朱高煦也感慨不已。 风向变了啊! 现在一个个的都想下西洋了! 第754章 摊丁入亩!杨士奇人麻了! 太子朱高煦给出了承诺, 诸王自然不敢再在朱棣面前提及。 于是乎大家还是好朋友,成天一起游玩一起吃饭。 事实证明,在诸王的陪伴之下,朱棣精气神确实好出了不少。 只是他这位永乐皇帝天天游玩散心,倒是苦了朱高煦这个太子爷。 所有政务全都压到了他这个太子头上,就算有太孙朱瞻壑在旁边帮忙,朱高煦也是烦不胜烦。 现如今内阁中唯有两位重臣,一是杨荣,二是杨士奇。 杨荣自从平定辽东之后,就再次进入朝堂中枢,勤勤恳恳地办事。 但是杨士奇就不一样了,他近段时间的表现,略显浮躁不安。 原因很是简单,杨士奇不愿再浪费时间了。 当年他年仅五十岁,被汉王朱高煦发配去了南洋旧港,随赵王朱高燧征战南洋开疆拓土。 随后在南洋一呆就是五六年之久,而后杨士奇好不容易得到机会重返大明,却是并未得到重用,而是任了一个闲职,又浪费了一两年的光阴。 直到先太子朱高炽骤然病逝,汉王朱高煦与太孙朱瞻基之间爆发了夺嫡之争,杨士奇设下毒计一举击败了太孙朱瞻基,成功帮助汉王朱高煦夺嫡成功,可他杨士奇也因此遭到永乐皇帝的记恨,不得不再次逃亡南洋保全自身,这一去南洋又是三年之久! 前前后后算起来,杨士奇已经浪费了整整十年光阴啊! 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年呢? 他杨士奇现在已经六十岁了! 这个年纪,在这个时代,无疑是高龄长寿! 大部分人活到了六十岁,都已经选择致仕归乡,颐养天年了。 可是杨士奇不愿意,他还没有完成自己的政治梦想,还没有实践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不想就这么黯然致仕,然后遗憾终身! 然而成天在这内阁里面,做着一些处理文书的烦躁工作,杨士奇那是越来越焦躁不安。 他害怕这样一呆又是个三五年,直接浪费掉了他杨士奇最后的生命时光! 毕竟他现在只是挂名翰林学士,手中连半点权力都没有,真要比起来的话,甚至还不如解缙解公豹那个学部尚书! 一想到这儿,杨士奇就有些坐不住了,找了个时机主动求见了太子朱高煦。 听了杨士奇的抱怨之后,朱高煦也表示可以理解。 毕竟人生短暂,岁月如梭,杨士奇有这种急切心理,朱高煦也可以理解。 “所以呢?” “你想去何处任职?” “要不要孤给你一个七部尚书做做?” 朱高煦笑呵呵地看着杨士奇,意味深长地问道。 但杨士奇却是坚定地摇了摇头,直接拒绝了这个提议。 “殿下,您清楚那不是士奇想要的。” “孤倒是真不清楚,你杨士奇到底想要什么!” 朱高煦冷冷回答道:“还是说你杨士奇真想做我大明相国?” 此话一出,杨士奇脸色大变,立马跪倒在了地上。 从太子爷口中说出这句话,那意义可完全不一样啊! 毕竟当年太祖高皇帝废除了宰相制度后,可是明令禁止任何人不得复议宰相,否则杀无赦! 杨士奇即便有这个心思,但是他绝不能承认! “殿下,臣只是想实践自己的政治抱负!” 杨士奇思索片刻,给出了这么一个回答。 让他继续待在内阁里面浪费光阴,他还不如回到南洋去做他的相国大人。 毕竟这内阁经过朱高煦改制之后,已经彻底沦为了皇帝的文书机构,毫无任何权势地位可言。 而真正可以在内阁之中掌权之人,并不是杨荣、杨士奇这等挂名的大学士,而是以朝堂公卿身份进入内阁之人。 诸如七部尚书、左都御史等朝堂公卿,他们本身就执掌朝廷一大机构,拥有崇高权势。 若是能够再进入内阁,那就是皇帝器重信任的象征,自然会成为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而他杨士奇,现在不过是个翰林学士,要权没权要人没人,继续在内阁里面虚度光阴,这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杨士奇可不能保证,他还能再活出一个十年! 朱高煦盯着杨士奇看了良久,最终长叹了一声。 “你想做大明王朝的相国大人,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因为太祖爷曾经明令禁止,终大明一朝都不可再恢复宰相制度!” 听到这话,杨士奇脸色有些黯然,死死地低下了头。 “孤也明白你杨士奇是个人物,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志!” “不过光有这些还不够,因为你杨士奇想要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就必须要拿出足够的功绩来,足以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仅凭你这些年在南洋的政绩,确实还不够孤超擢你执掌中枢,所以你现在需要的是功绩,足以让孤强行提拔你的功绩!” 杨士奇闻言一怔。 若是论及功绩,他杨士奇丝毫不亚于任何人。 尤其是那场夺嫡之争中,若非他杨士奇计谋过人,将朱瞻基给算计得死死的,只怕汉王朱高煦真不一定能够夺嫡成功,坐上现在这个位置。 不过这份功绩,那是见不得光的,并不能让天下人信服! “殿下,可臣继续待在这内阁,那更无功绩可言!” 杨士奇不想留在内阁,他也不能留在内阁。 但问题是,离开了内阁之后,他又可以去哪里呢? 朝堂公卿早已有人选,可谓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总不可能真让太子爷贬斥一位公卿,让他杨士奇上位吧? 若真是如此,他杨士奇只怕要自绝于朝堂了! 再者杨士奇现在也确实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就算他真将某位公卿取而代之,也压根难以服众! 怀揣着这般想法,杨士奇就忍不住有些黯然失意。 好像他这辈子,已经算是到头了! 朱高煦注意到了杨士奇的黯然,嘴角微微上扬。 “孤欲在明年推行一项新政,若你杨士奇有心,将此事做成,那就是最好的功绩!” “待事成之后,孤承诺给你杨士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让你放开手脚去实践你的政治抱负,如何?” 此话一出,杨士奇满脸骇然。 他没有急着答应,而是陷入了震惊之中。 能够让太子朱高煦做出如此承诺的事情,定然不会是小事啊! 那项新政,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 “殿下,不知那项新政是……” 朱高煦没有接话,而是递给了他一本小册子。 杨士奇看到了小册子扉页上面的四个大字,竟是被吓得直接瘫软在地。 摊丁入亩! 麻了! 人麻了! 杨士奇整个人都麻了! 他哪里还看不明白,自己这是被太子朱高煦给算计了! 从他此刻回京那一刻起,他就被朱高煦给算计得死死的! 现在,杨士奇除了接下这个差事,别无其他选择! 除非,他愿主动致仕归乡! “你有半年时间做准备!” “待明年开春,朝廷就会全力推行这项新政!” “而你杨士奇,将会是这场变革的领军人物!” “此新政无疑会耗时良久,待到功成,你我君臣将会屹立在大明之巅,执掌大明驶向一个全新的未来!” 755章 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的区别! 杨士奇走了。 神情恍惚地回到了自家府邸。 他妻子严氏见他这副模样,忍不住略显不安地发问。 严氏乃是杨士奇的原配夫人,这么多年过去了,夫妻二人感情一直都很好。 哪怕是杨士奇多次前往南洋布政,杨士奇都会带着妻子一同赴任。 自从他老母亲过世之后,杨士奇似乎就只剩下了这样一位真正重视的亲人。 “相公,你这是怎么了?遇到什么难事了吗?” 严氏柔声问道,伸出了粗糙的双手,轻抚着杨士奇的眉心。 这么多年来,杨士奇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府上从不豢养家丁婢女,甚至连个洗衣做饭的人都没有,以致于严氏跟了他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享过什么夫人的福气,还得自己洗衣做饭。 但即便如此,严氏也从无怨言。 她清楚自己这位夫君,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宏图大志,所以才不愿豢养家丁婢女,一直都洁身自好,不给自己的政敌留下任何把柄。 作为杨士奇的妻子,严氏选择默默支持他,最多就是吃点苦罢了。 这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作为一个妻子,严氏值得让人钦佩。 杨士奇伸出手来,反握住了严氏的双手。 感受着这双手上的粗糙,杨士奇顿时红了眼眶。 “这些年,苦了你啊!” 严氏本是一位千金小姐,却无怨无悔地跟了他杨士奇这么多年,还要自己洗衣做饭,没享过一天福。 一想到这儿,杨士奇心中的愧疚之意就愈发浓烈。 “相公,说这些做什么?” “倒是你今天的状态,很不对劲啊!” 严氏红了脸颊,看向杨士奇的目光之中,尽是难言的柔情。 杨士奇也不准备瞒着她,现在他的确需要自己的枕边人,给自己一个建议。 毕竟太子爷朱高煦给他杨士奇的选择,实在是太让人为难了些。 “今日我去求见了太子殿下,想要离开内阁。” “毕竟我已年近六旬,倘若继续在内阁里面混日子,只怕这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严氏听到这话,没有丝毫意外。 她素来知晓自家夫君心怀大志,又岂会甘愿一直在内阁里面混日子。 “那太子殿下如何答复的?” “他给了我一个无法拒绝的任务!” 杨士奇苦笑着开口道,随即取出了那本小册子。 严氏接过一看,顿时有些茫然。 “摊丁入亩?” “相公这是何意?” 杨士奇神色有些凝重。 “所谓‘摊丁入亩’,无非就是废除人头税,然后各省地方官府,查清各处地亩多少,直接按亩均摊税赋!” 以杨士奇的学识和眼光,自然不难看出这“摊丁入亩”是什么东西。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才怕啊,怕得脊背发凉! 严氏看出了杨士奇的惊惧,顿时好奇追问道:“那这摊丁入亩,可是有什么隐患?” “不是隐患,而是阻力太大!”杨士奇苦笑着解释道。 “如若要推行这摊丁入亩新政,首先就必须要查清天下庄田,这无疑是触碰到了那些地方士绅的根本利益!” “先前那一条鞭法虽然搞得轰轰烈烈,可是大抵都是在江南等地,那里才是朝廷重视的地方,其余行省哪怕也将一条鞭法给推行了下去,不过这里面的猫腻就很是耐人寻味了。” “毕竟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家底给全部暴露出来,更没有人愿意舍弃他们家族侵占而来的田地,那可是他们耕读传家的家业啊!” 顿了顿,杨士奇看向了小册子。 “可是这摊丁入亩却完全不同!” “一旦朝廷当真要推行此项新政,那么绝对会严格地清查天下庄田,不只是江南五府,还有天下各地!” “因为清查出天下庄田的具体数目,才是推行摊丁入亩新政的前提条件,那位太子爷只怕已经开始进行这项工作了。” “难怪他要培养新学子弟,难怪他要推行一条鞭法,这些都不过只是掩人耳目的幌子罢了,这位太子爷真是下了好大一盘棋啊!” 话说到这儿,杨士奇突然如梦初醒,满脸惊骇之色。 朱高煦创设推广新学,是为了培养可以相信的基层力量! 朱高煦推行一条鞭法,是为了摸清天下田地的具体数量,为朝廷推行这摊丁入亩打下基础! 他朱高煦早在十年之前,就开始了这场布局,最终目的就是摊丁入亩! 真是下了好大一盘棋啊! 杨士奇有些惊惧。 严氏还是没有听明白。 “相公,朝廷不是前些年才推行了什么一条鞭法吗?” “据说那新法很是不错,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那为何还要推行这摊丁入亩?” “一条鞭法是不错,可还是有着隐患。” 杨士奇耐心解释道:“就比如那人头税,一条鞭法并没有废除人头税,只是简化了朝廷征税的流程,限制了官员从中贪腐谋利、收取其他苛捐杂税。” “而摊丁入亩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直接废除了人头税,这以后无地农民不再负担赋税!” “以前按人征丁时,农户人数最多,又经常受到来自士绅豪强及其他有权有势者的负担转嫁,故其负担远超过按其土地财产应当承纳的比例,简单来说就是承担了他们不该有的沉重赋税。” “而在摊丁以后,按土地或田赋数均摊赋税丁银,自耕农户土地较少,负担自然较前减轻,毕竟天下各地拥有田地最多之人,就是地方士绅和达官显贵,太子爷这招摊丁入亩打击的还是他们!” 这才是杨士奇真是顾虑的地方! “一旦摊丁入亩,那士绅优免权自然就会取消,他们的土地一例摊银,从而负担丁银的土地数量增加,也使得农民负担相对减轻一些,可是这些士绅又怎么会答应?” “他们靠着功名特权,大肆兼并田地,作为耕读传家的家产家业,现在朝廷想要推行摊丁入亩,无疑是直接废了他们这功名特权,不管你是什么人什么身份,家里有多少田地就要缴纳多少赋税!” 这个解释,严氏总算是听明白了。 也就是说太子爷对天下士绅不满,所以要直接挥刀砍向他们,一刀把他们给砍废掉! “可这与相公有什么关系?” “呵,有关系。”杨士奇苦笑道。 “你家相公就是太子爷选定的那把刀!” “什么?这太过……危险了!” 第756章 决定!杨士奇的选择! 严氏大惊失色! 直到此刻她才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太子爷深知这摊丁入亩阻力极大,所以选中了夫君杨士奇成为那把刀! 可是这摊丁入亩压根就是得罪天下读书人的事情啊,要是夫君真接下了这个差事,那他无疑是自绝于天下读书人! “相公,你不能接!” 严氏有些慌了手脚,立马出言提醒道。 “要不然这官我们不做了,我们致仕归乡好不好?” 相比于这个破差事,严氏更加担心杨士奇的安危,,所以第一次向他提出了致仕的建议。 然而杨士奇却苦笑
相关推荐: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醉情计(第二、三卷)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盛爱小萝莉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