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245章

第245章

失望,甚至大部分对他朱瞻基恨之入骨! 正是因为如此,薛禄顺势提议将太孙幼军废除,一众子弟全部打乱安插进了各大战兵之中,出任将佐武官,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明战师。 他朱瞻基现在可以调动的人手,而且还是那种可以瞒过朝野的人手,几乎为零! 戴纶得知这个消息,顿时眉头一皱。 饶是聪明如他也没有想到,堂堂一个东宫太子府,竟然连暗中培养的人手都没有几个。 这是该怪太子爷太过仁厚了,还是该怪这位太孙太过愚蠢了? 你瞧瞧人家汉王朱高煦,当着皇帝陛下的面儿,大大咧咧地接收了聂兴那批靖难遗孤杀手,一直用到了现在,更是堂而皇之地变成了汉王暗卫,用起来那是多顺手? 这夺嫡争位连个手下心腹都没有,你夺个锤子的嫡争个锤子的位啊! 戴纶心中一阵苦笑,沉思了片刻之后,这才突然开了口。 “其实也不需要那么多人,一两个足矣。” “毕竟不可能出现大军绞杀汉王的事情,皇帝陛下又不是傻子。” 顿了顿,戴纶坐在了椅子上,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在这世上,想让一个人出意外,法子多的是,并不一定要打打杀杀!” “至于殿下担心的人手,那可就更加简单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殿下身处宫廷庙堂,不知江湖纷扰杀伐,只要银子给够了,还怕缺少人手吗?” 朱瞻基听到这些话顿时眼前一亮,当即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 “戴先生果真大才,孤等会就命人将银票送上,此事就全权交给戴先生了。” 想了想,朱瞻基又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郑重地双手捧着。 “这是孤的贴身玉佩,有了它戴先生可以随意出入东宫。” “先生之才不输杨溥,更有不畏权贵的刚正风骨,孤愿以师礼待之,还请先生赐教!” 话音一落,朱瞻基双手捧着玉佩,直接躬身向戴纶郑重一礼。 见此情形,戴纶吓得脸色一变,急忙起身侧过了身子。 “殿下万万不可啊!” “君臣有别,殿下这是折煞……” “不!”朱瞻基低着头,“这一礼先生值得,若先生不答应,那孤就不起身!” 戴纶闻言神色动容,只能跺了跺脚,接过玉佩受了这一礼。 朱瞻基这才直起了身子,露出一个和煦笑容。 礼贤下士,这种事情,他朱瞻基也会做。 只要能拉拢这些真正的人才,帮助他夺得属于自己的皇位,现在吃点苦头受点委屈算不得什么。 眼见戴纶眼眶湿润,一副感动莫名的样子,朱瞻基内心就更是骄傲得意。 二人一阵互相吹捧之后,戴纶这才将注意力引到了刺杀计划上面。 “殿下,皇上对神种极其重视!” 朱瞻基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他哪里不知道,自己这位皇爷爷,正盼着望着神种早日扎根大明,然后帮助他这个永乐皇帝成为千古一帝! 戴纶又开口道:“所以,即便是要刺杀,我们也不能大张旗鼓,只能将这刺杀伪装成意外,否则皇帝陛下势必会震怒,一旦追查下去反倒是会弄巧成拙,甚至很有可能引得皇上猜忌殿下,殿下明白微臣的意思吧?” “先生有心了,孤知晓这其中的利害!” 朱瞻基又不愚蠢,他当然清楚这一点。 要是真派人堂而皇之地去刺杀朱高煦,别说能不能刺杀成功了,他朱瞻基第一个就受到皇帝陛下的忌惮与猜疑,甚至很有可能会遭到盘问。 现在朝野上下人尽皆知,汉王正与太孙夺嫡争位,一旦汉王出个什么闪失,都不用多想,他朱瞻基这个太孙就是头号嫌疑人! “所以,殿下定不能心急,如平常一样即可,切莫表现得太过刻意!” “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微臣去办吧!” 话听到这儿,朱瞻基也来了兴趣。 “要杀了人,还要伪装成意外,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那汉王朱高煦天生魁梧,长于行伍之间,骁勇善战,力大无穷,哪怕此次出行没有带上天策卫与飞熊卫,也定会有暗卫相随,再加上他本人勇武,想要他死可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先生有什么好办法吗?” 戴纶闻言微微一笑,对太孙方才这番评价不置可否。 “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第592章 终会面!论郑和的正确使用方式! 朱高煦走了, 迫不及待地赶去了明州市舶司。 太子爷葬礼期间,朱高煦就收到了水师提督吴宣传来的消息。 他本想耐着性子等到太子爷葬礼结束,再直接赶去明州带回神种。 然而杨士奇却是提出了不一样的意见,或者说随手就给太孙朱瞻基埋下了一个坑。 毕竟那可是神种,足以改变大明朝堂的政治格局,也足以彻底帮他汉王朱高煦夺得储君大位,太孙朱瞻基岂会眼睁睁地看着他朱高煦这么轻易带回神种? 事实证明,这位史上赫赫有名的三杨贤相,此刻已经完美地转变成了一个算计人心的政客。 而他算计人心的本事,即便是汉王朱高煦都要自愧不如。 所以朱高煦才会引而不发,在朝堂之上公然点出此事,然后再不急不慢地前往明州市舶司。 这看似是给了太孙朱瞻基一个反击的机会,实则却是给他挖了一个大坑,足以坑得这位太孙殿下一败涂地! 至于是机会,还是大坑,就看他朱瞻基做出什么选择了。 临行之前,朱高煦也没什么好交代的,只是将唤来杨士奇交代了几句。 因为郑和带回了神种,现在朝野上下的目光都聚焦在这神种上面,反倒是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类似于杨溥成为太孙党领袖,杨士奇此刻也俨然成了汉王党的中流砥柱。 有他杨士奇坐镇京师,应对太孙与太孙党官员的反击,已经足够了。 至少朱高煦很确信,朱瞻基加上杨溥,再加上那群太孙党官员,都还不够现在的政客杨士奇一只手打的。 拿到圣旨,此行朱高煦并没带多少人,只是带上了聂兴与郭登,以及寥寥几个暗卫好手。 毕竟他得给太孙朱瞻基一个机会,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所谓明州,就是浙江宁波。 前宋海上贸易异常发达,朝廷重视市舶贸易,而明州市舶司的设立,促进了海外贸易发展——宋商前往高丽和倭国贸易需要市舶司发放公凭,而明州是唯一的合法港口,在东亚海上丝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宋代以来,庆元(明州)一直就是对倭的贸易港,在这三港之中距日本最近,所以,倭国商船开往元朝的几乎都驶进此港,仅有一、二个例外。 到了大明洪武年间,太祖高皇帝执行严厉的海禁措施,一度关停了所有的市舶司港口。 直到永乐皇帝即位,这才复置太仓黄渡、宁波、泉州、广州、交趾云南、五市舶司,准倭国通贡宁波,琉球通贡泉州……为海外诸藩国专门设立了对应的通贡港口。 此次郑和船队返回大明,走的宁国路线,所以抵达港口正是明州市舶司,走的是合理合法的官方路线。 从帝都南京到浙江宁波,路程并不算远,偏偏朱高煦一行人不急不慢地走了整整半个多月时间。 这半个月内,一行人游山玩水,紧赶慢行,却始终不见什么意外发生。 见此情形,汉王爷都觉得有些意外。 “聂兴,咱们那位太孙殿下,好像这次当真忍住了啊!” 眼瞅着明州就在前面,朱高煦忍不住笑呵呵地开了口。 听见他这话,郭登没好气地摇了摇头。 明明只要三四天的路程,硬生生地被你给走出了半个多月,傻子都知道你这位汉王爷在等什么。 那太孙朱瞻基就算再蠢再傻,也不会在这个敏感时刻,做出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吧! “这话可还真不一定,兴许来时平安,归程不宁。” 聂兴笑呵呵地开了口,不见半分失望。 朱高煦扫了他一眼,直接追问道。 “怎么?暗卫有什么消息?” “王爷英明!近些日子东宫可是有不少小动作,花费了一大笔银子,在暗中招募好手!” 听到他这个消息,朱高煦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朱瞻基啊朱瞻基,你终究还是忍不住啊! 就是不知道,皇帝陛下知道了这个消息,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朱高煦叹了口气,带着一行人赶到了明州市舶司。 郑和等人早已翘首以盼,一见到汉王朱高煦,这位饱经沧桑的传奇人物,眼泪就止不住地掉落下来。 “郑和……参见汉王殿下!” 眼瞅着郑和就要跪下去,朱高煦急忙上前一把扶住了他。 “老郑啊老郑,这一路你们不容易啊!” 朱高煦也是慨叹莫名,拍着郑和肩头感慨万千。 开辟新航路,哪里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这个科技尚且处于蒙昧的时代,一切航海经验都需要一次次地尝试与探索。 而这些尝试与探索的过程,则是充满了不确定的危险,需要用人命去填! 当初朱高煦让郑和横跨太平洋直奔美洲的时候,他就提醒过郑和等人,此去极有可能遭遇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甚至很有可能整个水师舰队全军覆没葬身鱼腹。 即便是他朱高煦,都不敢带着船队横跨太平洋,直接杀向美洲大陆。 偏偏人家郑和不仅没有害怕,带着水师舰队就去了,还成功地回来了!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他郑和名垂千古,流芳百世了! “殿下,这一路走来,当真是苦啊!” 郑和忍不住老泪纵横,回想起那些葬身鱼腹的水师将士,回想起在大海上面对的惊涛骇浪,那一次次让人绝望的险境绝境,即便是他此刻也有些绷不住了,眼泪止不住地掉落在地上。 朱高煦见状也忍不住神情动容,一直出言安抚着他。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啊!” “你这一走就是好几年,本王真怕你一去不复返了!” “这次不管你们有没有带回神种,你们的功绩朝廷都看在眼泪,所有牺牲的水师将士,也会得到他们应有的补偿与荣誉!” 听到汉王爷拍着胸脯给出的承诺,郑和心里面这才好受了一些。 “臣代全体水师将士,叩谢汉王殿下大恩,叩谢皇帝陛下隆恩!” 朱高煦再次将他扶了起来,随后二人寒暄了一阵,聊及这些年的过往。 直到郑和如梦初醒,主动提议先去看看他带回来的那些奇珍异草与美洲作物,确认里面是否有神种。 朱高煦欣然点头,在郑和的带领之下,来到了市舶司码头。 登上舰船走进房间,看着眼前这些熟悉又陌生的作物,朱高煦惊得久久说不出话来。 一旁郑和见了,一颗心顿时沉入了谷底。 这他娘地,不会真白跑了一趟,还要跑一次吧? 他郑和哪里认识神种,哪怕是拿着汉王殿下给的图纸画像,也不能找到一模一样的作物啊! 索性直接把中土没有的花草作物全部铲了带走,秉持着宁可带错不可放过的原则。 这么一铲下来挖下来,就足足带了十几船的花草作物。 “王爷别急,这只是其中一船,旁边还有十几船,您再仔细看看仔细瞧瞧……” “不用了。”朱高煦深吸了一口气,“郑和啊郑和,你他娘地这回可是改变了大明国运,救了天下无数百姓!” “仅凭眼前这些东西,你就足以封侯了!” 郑和:“!!!” 众人:“!!!” 封侯! 第593章 一锅端!三百年王朝大限周期律! 封侯! 这个字眼,太过牵动人心! 哪怕是他郑和,也从来没有想过。 此刻众人听见汉王朱高煦的话语,一时间全都愣住了。 郑和可能会封侯? 这怎么可能? 自大明立国以来,太祖高皇帝明文规定,无军功不得封爵。 他郑和就靠一次出海远航,带回来这些奇花异草,就能够封侯了? 开玩笑吧! 郑和本人都有些难以置信,苦笑着摇了摇头。 朱高煦倒是懒得跟他们废话,直接去了下一个房间。 毕竟基于这个时代的局限性,他们并不了解眼前这些高产作物,对大明王朝的意义。 大明王朝为什么也摆脱不了三百年王朝大限的周期律? 因为资源有限,因为人口增多,因为生产力跟不上! 不仅仅是大明,自秦始皇帝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集权制国家大秦以来,前前后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历史上诞生了一系列的王朝政权。 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等,其中一些王朝盛极一时,不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文化、经济、政治影响力更是辐射全世界。 但是细看历史,会有一个现象:无论这些王朝曾经拥有过多么辉煌的荣耀,它们的寿命国祚很难可以超过三百年,这就是所谓的“三百年周期律”。 其实原因很简单,说到底还是因为粮食问题。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王朝,可供耕种的土地就更加稀少。 每当王朝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老百姓饱受战火离丧之苦,人口因此大量锐减,等到新朝廷诞生时,往往整个国家刚经历过战乱,人口不多,土地资源还算充足。 朝廷开始重新分配资源,保证人人有地种,家家户户都纳税,税基很大,国家安宁,繁荣富强。 然后就是走上那一套“盛极必衰”的流程:吏治腐败,官员贪腐,士绅增多,豪强横行,兼并田地,鱼肉百姓…… 最终结果便是,大部分田地再次流入士绅豪强读书人的手中,平民老百姓无地可种无粮可食,要么沦为士绅豪强的佃户,要么被迫沦为流民。 当佃户也吃不饱饭,流民日益增多的时候,他们就会揭竿而起啸聚山林,最终掀起一场场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起义造反,推翻那个腐朽的王朝,等到新朝廷诞生再次重新分配资源…… 这就是王朝更始的根本原因,这就是三百年王朝大限周期律的决定原因! 回到大明,同样避免不了这个可怕的怪圈。 尤其是大明王朝恰巧处于小冰河时期,连年天灾不断,粮食大幅度减产,士绅官僚集团掌控天下大部分田地,朝廷征收不上赋税,百姓承担苛捐杂税却无粮可食…… 最终结果,偌大一个大明王朝轰然崩塌,大好江山落入满清建奴之手,而那些士绅官僚却摇身一变成了建奴手底下的忠臣良相,笑看江山变色王朝更迭,继续过着锦衣玉食的优渥生活。 所以朱高煦对士绅官僚集团一直抱有敌意,多次出手打压这些混账东西,提前解决掉冒出头来的土地兼并现象。 只是诚如朱棣所言,他这位汉王爷步子迈得有些太大,导致大明生产力跟不上,以致于如今陷入了缺粮的困境。 但是,现在有了眼前这些高产作物粮食,一切困难都将迎刃而解。 朱高煦耐着性子看完了一个又一个的房间,最终一屁股坐在甲板上面,独自咧嘴狂笑。 土豆,红薯,玉米,加上大明已经有的水稻与小麦,五大高产粮食作物彻底集齐。 除此之外,郑和还带回来了花生、番茄、辣椒等等美洲作物,甚至还他娘地带回来了烟草! 眼前这些东西,每一样放在后世,那都是很常见的东西,可是放在当下的大明王朝,却是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神兵利器”! 汉王爷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遐想,是不是可以带着无敌水师,去西洋来一次“友好访问”了。 众人眼见汉王爷一个人咧嘴傻笑,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郑和硬着头皮坐在朱高煦旁边,笑呵呵地开口问道。 “王爷,神种……真带回来了?” “带回来了,一个不少。” 得到了肯定回答,郑和一颗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 他是当真害怕自己无功而返,说不定还得再跑一趟。 朱高煦扭头看着这位传奇人物,目光之中充满了赞许。 大明王朝有航海家郑和,还有一支无敌水师,如果郑和知道向东而去,恰巧带回来了这些高产作物,那大明王朝是不是也能逃离王朝更替的怪圈,避开三百年王朝大限周期律? 朱高煦不得而知,但他也不用知道。 因为现在他来到了大明,也充分发挥了航海家郑和的正确使用方法。 现在只要将这些作物推广至整个大明天下,那这条巨龙将会真正插上双翼,再无阻碍地翱翔于天际! “郑和,你知道你带回了什么吗?” “还请王爷解惑!” “你带回了一个真正的天朝上国,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朱高煦豁然起身,望着海面上的璀璨烈日,下意识地挥了挥拳头。 “有了这些东西,粮食将不再是限制大明发展的难题!” “十年之后,或许要不了十年,大明人口就会迎来井喷式地暴涨!” “有了足够多的人,大明就可以开拓更多的疆土,就可以拓荒更多的耕地,再种下这些东西,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耕田种地,收获粮食,人口增长,开疆拓土……” “大明王朝啊,将会因此而腾飞,你郑和也将因此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所有人都震惊了,沉浸在汉王爷描绘的美好蓝图中。 他们都确信了一件事情,郑和当真带回了神种,而且这神种完全可以扎根大明。 而且汉王朱高煦,完全有信心将这神种变成粮食,数不胜数的粮食…… 郑和双眼明亮,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那璀璨盛世。 “如果……真有这么一个盛世……” “那我水师儿郎……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朱高煦重重地点了点头。 “记录下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朝廷供养他们的遗孀家人,并且为他们立碑刻传,受天下万世香火!” 第594章 水师的选择!汉王爷抛出的诱饵! 港口。 郑和与朱高煦相对而坐。 聂兴与郭登奉命守在门外,严禁任何人窥伺。 汉王爷正襟危坐,给足了眼前这位传奇人物敬意。 其实朱高煦一向都很尊敬郑和,源自于他为大明王朝做出的卓越贡献。 大明之郑和,功绩堪比汉之张骞,均是功勋卓著的传奇外交家与探险家,为华夏民族开拓进取睁眼看世界做出了卓越贡献,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更何况,郑和此次前往美洲大陆,还成功地带回来了高产粮食作物,意义深远重大。 所以,朱高煦对待这位传奇人物,怎么尊敬都丝毫不为过。 二人推杯换盏间,开始讲述起这些年各自的际遇。 “郑和啊,要是你再不回来,大明可真就会生出乱子了!” 朱高煦长叹了一声,将大明这几年发生的事情,一一道来。 当听到太子殿下溘然长逝时,郑和忍不住脸色大变,难掩哀伤之情。 郑和与那位太子殿下,也算是有着深厚的情分。 当年燕王朱棣靖难起兵的时候,郑和曾辅佐燕王世子朱高炽为燕军筹划粮草,解决燕军南下的后顾之忧。 起初二人感情很是不错,不过到了永乐开国后,皇帝陛下命郑和下西洋宣扬大明国威,太子朱高炽因此举太过劳民伤财所以一直持反对意见。 但郑和本就是宦官出身,一向以皇帝陛下的意志为准,加之他也有着名垂青史、做出一番成就的野望,故而二人之间的和睦关系破裂,不似以往那般亲密。 不过即便如此,当郑和骤然听闻太子朱高煦病逝,一时间他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毕竟那位太子殿下宅心仁厚,待人接物面面俱到,诚可谓是一位明君。 只是可恨,太子殿下天生肥胖,以致于天妒英才,溘然长逝。 郑和哀伤了片刻,陡然间想到了什么,神情渐渐变得凝重了起来。 太子殿下薨了,那就意味着储君大位空悬,汉王爷的处境可谓是岌岌可危! 太子薨逝,太孙朱瞻基就成了第一储君人选,可汉王与太孙之间,那可是有着“血海深仇”啊! 太子爷在世的时候,双方矛盾还能

相关推荐: 大胆色小子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捉鬼大师   突然暧昧到太后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鉴昭行   总统(H)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绝对占有(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