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这些士绅缙绅一再容忍。 只要他们吃相别他难看,永乐皇帝为了自己的北伐大业,其实都能够容忍。 然而,因为汉王朱高煦的突兀参与,北伐瓦剌变得极其顺利,甚至大明一举攻下了岭北行省,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 至此,永乐北伐也到此宣布结束。 正在这个敏感关头,江南却发生了钦差大臣被人陷害设计的丑闻! 腾出了手的永乐大帝,哪里还能容忍得下去? 建文朝抛开不谈,洪武朝与永乐朝,都是一样地重武轻文,功臣、诸王占据朝廷要职,士大夫近于侍从之官,虽间有谏诤之举,然其群体声势不显。 毕竟洪武帝与永乐帝都是征战沙场的马上皇帝,杀伐果断的铁血帝王,下意识地打压文臣偏向武将勋贵,这是人之常情。 正因为如此,朱棣现在决定要好好敲打一下这些士绅缙绅了! 哪怕不比自家亲爹洪武帝那样,直接杀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也要揪出几个典型拖到菜市口去剁了脑袋! 士绅缙绅,都是一些贱骨头,好了伤疤忘了疼! 洪武朝的时候,一个个被洪武老爷子的暴力手段吓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老老实实地夹着尾巴做人! 这才过去了多久,就又开始横行一方,鱼肉百姓了? 一想到这儿,朱棣心中的怒火就更甚! 老二在江南杀得好,杀得漂亮! 不严厉打压士绅缙绅一番,他们都快忘了,这大明江山的真正主人,可是咱老朱家! 施施然地走回御书房,朱棣一屁股坐到软榻上面,随即下令道。 “传令给东厂,让他们盯着都察院!” “要是发现都察院内有人徇私舞弊,直接缉拿下狱,严惩不贷!” “老奴遵旨。”一道声音传来,做出了回应。 朱棣听到这话,这才放心地点了点头。 比起锦衣卫,朱棣还是还是觉得宦官比较可靠。 而且这些宦官身处皇宫,随时都在自己身边,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不必像锦衣卫那样还有可能暴露自己想法的风险。 最关键的是,这些身体残缺的阉人,那可是对自己这个皇帝忠心耿耿,不像纪刚这些天杀的狗东西,稍微得了权势后就忘乎所以,生出那不该有的心思! 这一刻,永乐帝内心同样不太平静。 原因无他,朱棣心中很是清楚,随着他这一声令下,代表着皇帝与文臣之间的战争,就此打响了。 与当年那场靖难之役一样,在前冲锋陷阵之人,同样是自家老二,与鼎力支持他的武官勋贵! 但与靖难之役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父子二人的敌人,不再是朱允炆和他的建文朝廷,而是天下士绅缙绅! 不过这场大仗,凶险程度,并不比靖难之役少上半分! 那场靖难之役,朱棣之所以能够取胜,除了一帮骁勇善战的武将大军外,还离不开姚广孝、金忠等谋士文臣的帮助。 可是这一次,有多少文臣,会站在自己这边? 兵部尚书金忠已经老了,吏部尚书蹇义与户部尚书夏元吉态度不明,礼部尚书王景、工部尚书宋礼是老二的坚定拥趸,刑部预备尚书金纯只怕会站到对立面! 除了这六部尚书外,朝堂百官又有多少心怀异心,屁股是歪向士绅缙绅的? 这一刻,朱棣突然觉得有些疲惫。 毕竟,他们父子二人要面对的,是士绅,是官员,是朝臣! 靖难之役大家齐心协力,这场战役却是内部战争。 即便如此,朱棣那坚定的决心,也没有丝毫动摇! 推行一条鞭法,清洗贪官污吏,势在必行! 老二当年讲的那个怪圈理论,朱棣至今记忆犹新! 文人士子通过科举获得功名,摇身一变成为士绅,开始兼并田地盘剥百姓,美其名曰“耕读传家”! 然而这天底下可供耕种的田地就那么多,越来越多的士绅出现兼并田地,最终老百姓手里面的田地只会越来越少,直至沦为佃户流民,直至吃不饱饭揭竿而起,直至掀翻整个大明王朝! 朱棣可是没有忘记,太祖洪武帝之所以能够建立大明,就是因为天下百姓都吃不饱饭,纷纷揭竿而起推翻蒙元暴政! 血淋淋的教训就在眼前,士绅兼并田地也已经露出了苗头,江南乱象就是最好的证明! 朱棣可不希望大明如那秦隋一样,二世而亡三世而终! 北方的隐患已经彻底解决,趁着他朱棣现在还有精力,还没有彻底老糊涂,是时候清除掉这个隐患,为后世子孙计了。 朱棣现在只希望,东宫里面的太子,不要参与进来! 不然,他当真可能会再次生出更易储君的心思。 老二在前冲锋陷阵,老大坐享其成,这已经让为人父者心生愧疚了。 如果老大这个时候,再横插一脚,选择站在他们父子二人的对立面,支持那些士绅缙绅,朱棣当真会对老大这个太子失望透顶,也不会让这样的太子坐上这张龙椅! “太子啊太子,这一次,你千万不要让朕失望啊!” 正当这个时候,御前大太监小鼻涕却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 “皇上!” “大事不好了皇上!” 朱棣闻言眉头一皱,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小鼻涕如此慌张。 “混账东西!” “朕还没死呢!这天还塌不了!” “究竟出了什么事?慢慢说!” 听到皇帝陛下这话,小鼻涕这才稍微稳住了情绪。 “皇上!” “刑部主事李时勉、监察御史毛鸿膺等近百名官员跪伏于文华门外不肯离去,伏阙痛哭请求皇上收回成命,并且召令汉王回京受审……” “混账!”朱棣罕见暴怒,整个人气得浑身颤抖! 百官伏阙,违抗皇命! “他们是想造反吗?” 第548章 皇权与臣权!汉王何罪之有? 百官聚集,伏阙痛哭! 听到这个消息,哪怕是永乐皇帝,现在也有些慌神。 群臣“伏阙”这种事情,以往也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大致可分为两类。 其一为朝廷大事,带有礼仪色彩的某种程序仪式,比如百官“伏阙”恳请皇太子继皇帝位之类。 另外一种则是君臣政见发生严重冲突而尚未决裂时,群臣公开对抗君主旨意的公共事态。 比如前宋末年,金兵南下围宋,太宰李邦彦主张割地求和,以太学生陈东为首的在京官员、士子,以及数万民众“伏阙”请诛李邦彦,复用主战派官员李纲。 最终结果便是前宋钦宗迫于群臣压力,不得不启用李纲任京城防御使,李邦彦也被贬职。 毫无疑问,这一次君权与臣权的交锋,宋钦宗选择了妥协退让! 可那毕竟是在前宋,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宋钦宗没有底气与群臣争锋,所以他选择了妥协退让! 但是,现在可是大明,他朱棣乃是大明天子! 自大明开国以来,还从未发生过百官伏阙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当朱棣听到这个消息后,瞬间变得满脸铁青! 李时勉、毛鸿膺等官员,这是什么行为? 违抗皇命?! 逼宫犯上?! 大明朝可没有什么“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说法! 朱棣气得浑身颤抖,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 小鼻涕跪伏在地上,满脸惶恐惊惧。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听见皇上的声音传来。 “他们想要什么?” “请求皇上收回成命,并且召汉王回京受审!” “嘿!”朱棣闻言冷笑了一声,“还真是一帮天杀的蠢货啊!” “朕这个永乐皇帝,说出去的话,什么时候收回过?” “收回成命?他们眼中还有朕这个君父吗?” 彭的一声巨响,永乐帝一脚踹飞了锦凳。 “去!全部打入天牢!” “朕倒是想看看,他们有几个脑袋可以砍!” 听到这话,小鼻涕惊得头皮发麻,根本不敢应声。 那可是近百名官员,要是全部打入天牢,那朝廷定会出大乱子! “皇上……这……皇上三思啊!” 小鼻涕叹了口气,死死低着脑袋不敢接旨。 正当这个时候,一名宦官匆匆走了进来。 “皇上,金尚书、蹇尚书、杨学士等大人求见!” “呵,都来了!”朱棣轻笑一声,“让他们进来!” 片刻之后,金忠蹇义等九卿巨头鱼贯而入,见到了满脸铁青的永乐皇帝。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想不知道都难。 相比于李时勉、毛鸿膺这些愣头青,金忠蹇义等人看得更深也更远! 自岭北收复,大明再无北虏之患,皇上的精力与重心也尽数转移到国内。 江南赋税钱粮的问题,在场群臣可谓是心知肚明,虽然远没有汉王朱高煦说的那么夸张,但确实到了应当解决的时候,已然生出了乱象! 周忱之行,就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候产生。 一众巨头原本以为,周忱此行哪怕不能解决江南赋税隐患,也可震慑一下那些不安分的江南士绅。 可结果谁曾想,那些天杀的江南士绅,竟然敢设计陷害周忱,公然跟朝廷叫板! 你丫老老实实地补缴一些钱粮,把朝廷给糊弄过去不行吗? 现在好了,汉王一怒下江南,直接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而且那位汉王爷还使出了釜底抽薪的狠辣毒计,推行一条鞭法,彻底断了所有官吏的财路! 皇帝陛下也是勃然大怒,直接对天下士绅起了杀心,毫不避讳地力挺汉王爷,谁弹劾汉王就查谁! 整个大明天下,就因为江南士绅的愚蠢行为,掀起了一场惊涛骇浪! 江南士绅愚蠢,李时勉、毛鸿膺等愣头青更蠢! 在这个节骨眼上,竟然还私下聚集伏阙痛哭! 这落到皇上眼中,是什么行为? 你们这是要逼宫啊! 而且你们逼迫的人是谁? 大明天子! 九五之尊! 征战沙场的燕王殿下! 杀伐果决的铁血君王! 正因为如此,一众巨头得知消息后,立马放下所有工作,不要老命地赶了过来。 他们是真的害怕,皇上震怒之下,直接将这些蠢货全给剁了! “皇上息怒!”蹇义率先开口,“李时勉等人一心为国,或许行为不当,但他们的本意还是好的……” “一心为国?”朱棣笑了,“蹇义,你好意思说出这种话?他们究竟是一心为国,还是为了一己之私,你以为朕不知道?” “不过是因为汉王推行一条鞭法,斩断了他们的财路,以后再也没有什么孝敬钱好拿了,所以这些混账东西就坐不住了,一个个地跳出来逼宫来了,朕说的不错吧?” 听见皇帝陛下这冰冷话语,一众巨头都是心神剧震! 皇上这不只是怒火冲天那么简单了,这已经是完全起了杀心啊! 见此情形,金忠不得不开口,沉声道:“陛下三思!” “如今跪伏在文华门外的官员,或许的确有陛下所说的贪官污吏,为了一己之私纠集弹劾汉王爷,但是老臣相信他们之中更多的人,如李时勉、毛鸿膺等,应是公忠体国,不掺私欲!” “汉王殿下在江南的所作所为,确是引起了天下公愤,尤其是士林文坛,已经对汉王口诛笔伐,恨之入骨,然不得不承认,汉王此举确实不当!” “私自调兵乃一罪,滥行杀戮乃二罪,枉顾律法乃三罪!” “无论哪一条,朝臣弹劾汉王,这都是应有之理!” 金忠一向老成持重,这一次他也没有偏向任何一方,而是就事论事。 正因为如此,朱棣听了他这话后,脸色也缓和了不少。 毕竟人家说的都是实话,要是你汉王朱高煦没有做错,那些朝臣敢如此嚣张,直接堵门哭嚎吗? 一想到这儿,朱棣就觉得糟心不已。 老二这个反骨逆子,的确能力出众,但就是太过混账,总能给自己惹出不少麻烦来! 朱棣叹了口气,陡然话锋一转。 “汉王的确是奉朕之命前去江南,并且手持朕御赐金牌,如朕亲临!”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私自调兵’一说,至于什么‘滥行杀戮’、‘枉顾律法’之说,不过都是些细枝末节罢了。” “朕就问你们一句话,汉王血洗江南,为的是什么?” 此话一出,一众大佬面面相觑,顿时就沉默了。 汉王朱高煦做出这种惊世骇俗的事情,为的是什么? 他为的是百姓啊! 杀士绅,打土豪,分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均平徭役赋税…… 任何一条任何一点,都是切切实实的惠民仁政! 只是,这是针对百姓的仁政,也是针对官员的恶政! “汉王何罪之有?” 第 549 章 利国利民!江山社稷才是大局! 汉王何罪之有? 面对这个问题,一众大佬都说不出话来。 是啊,汉王何罪之有? 杀劣绅,打土豪,分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均平徭役赋税…… 汉王朱高煦在江南做的这一切,扪心自问一句,谁能够挑出半点问题? 他做的这一切,可全都是真真正正利国利民的仁政善举! 打杀那些劣绅豪强,把他们的田地重新归还给老百姓,还推行一条鞭法,均平赋税徭役,减轻老百姓肩头上的重担! 利国,当然是肯定的。 江南问题已经如同毒瘤,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朝廷收不上税,派去钦差大臣反遭陷害算计,如若继续放任下去,只怕江南五府就会成为大明朝的国中之国了! 所以,汉王殿下这么做,利国毫无疑问。 那利民吗? 老百姓重新得到了田地,还减免了大量苛捐杂税,远比之前沦为劣绅豪强的佃户要好得多! 因此,汉王殿下此举,利民也没有问题。 换句话来说,人汉王朱高煦做这一切,占据了大义之名,哪怕手段酷烈一些,也不过是些无伤大雅的细枝末节罢了。 至于为何那么多的朝臣公然弹劾汉王朱高煦,在场之人都是心知肚明。 无非是因为汉王殿下提出并且施行的一条鞭法! 归根结底,问题就出在这一条鞭法上面! “皇上,汉王殿下公忠体国,可行事太过莽撞了些。” 蹇义沉思片刻,选择换了一种思路。 “赋税乃国之大计,不可贸然轻动。” “汉王殿下事先没有请示过皇上,直接在江南推行一条鞭法,势必会给整个大明天下各道州府县带来冲击!” “这一条鞭法皇上不知,臣等亦不知,满朝文武无一人知晓,就这么凭空在江南五府推行,一旦日后出现什么隐患,那当如何是好?” 现如今问题根源,其实就出在这一条鞭法上面。 天下官员其实并不在意江南那批士绅豪强的死活,他们只是担心这一条鞭法会不会成为新法推行至天下,从而影响到自己的财路! 所以,蹇义直接点出了这个问题,把众人的目光聚集到这一条鞭法上面。 不予推行,或是暂缓推行,都能够解决眼下朝廷的混乱! 然而永乐帝听到这话,当即冷笑了一声。 “有什么隐患?” “一条鞭法的内容,尔等想必也知道了。” “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赋相对均平。” “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 “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 “这三条哪一条不是利国利民之举?哪一条对大明对百姓有不利之处?” “呵,尔等口中的隐患,只怕是针对官员士绅说的吧?” “丈量清楚了尔等家中田地,等同于掌握了你们的家底!” “所有徭役赋税全部统一,天下官员也就没了名目搜刮民脂民膏!” “这确实是隐患啊,财路被断的隐患,对吧?” 皇帝陛下声音中带着些许冰冷,落到群臣耳中,更是充满了杀气。 但他们不得不承认,皇帝陛下这些话说得还真是大实话! 一条鞭法有什么隐患? 有个屁的隐患! 当然,那是对朝廷而言,对百姓而言! 但是,对官吏而言,这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首先第一个清丈天下田地,就足以让士绅豪强奋起反击坚决抵制了! 自家家底都被朝廷官府知道了,那征收多少赋税还不是他们一句话的事儿? 瞒报田亩数,少交赋税,这是士绅的基本操作。 皇帝想要清丈天下田地,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太难了! 测量田地的人是谁? 地方小吏! 上报测量结果的人是谁? 地方官员! 地方官吏一旦与士绅豪强勾结,少报瞒报田地数量,那简直就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你皇帝想知道天下有多少田地,那就自己个儿带人去测量啊! 但是,这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皇帝陛下不用亲自出马,汉王朱高煦就已经上场了! 这第一步,清丈田地,他做得很是完美! 没有任用地方小吏测量,没有任用地方官员上报,而是直接调人前去完成这个工作! 他朱高煦调去的人,赫然正是他朱高煦亲手培养的新学子弟! 学部侍郎王骥亲自带队,带着这些满腔热血还精通算数的愣头青,硬生生地把江南五府的田地给测量得清清楚楚! 也是到了这一刻,一众大佬才陡然惊醒,那位汉王殿下早在几年之前就开始布局,就为了推行这一条鞭法! 儒生不可用,那就自己推广新学,培养新学子弟! 于是乎,这本应该最难的第一步,就这样轻易完成了! 田地数量清楚明了,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一想到这儿,群臣都是默然不语。 学部尚书解公豹却在此刻发声,引得群臣怒目而视。 “皇上,臣闻江南五府田地已丈量完毕,学子们获益匪浅!” “既然推行一条鞭法势在必行,臣请率新学子弟由京师出发,先行测量南直隶各省田地,以便日后顺利推行一条鞭法!” 此话一出,群臣大惊。 这个解缙解公豹,真是阴损毒辣啊! 推行一条鞭法,最难得地方就在于清丈田地! 他可倒好,直接主动请缨,变相增强皇帝陛下推行一条鞭法的信心! 只要田地数量测量清楚了,一条鞭法的推行也就简单多了。 而且这解公豹也不乏怀有私心,毕竟一条鞭法一旦成为新法,那新学子弟自然就能随之水涨船高,凭借这份功绩步入仕途也不在话下! 对于新学子弟而言,这就是个登堂入室的大好机会! 新学正对应新法! 朱棣闻言点了点头,看向解缙的目光之中,多了一抹柔和。 “准奏!” “学部可先行准备此事!” “不过得等江南诸事皆完毕再言!”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这一条鞭法的效果,朱棣自己心中也没底。 所以还是在江南五府施行再说,以便随时叫停。 毕竟赋税乃是国之大计,半点马虎不得。 解缙闻言有些不甘,不过也是见好就收,没有多言。 虽然皇上没有立刻答应,但是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推行一条鞭法,势在必行! “皇上!”蹇义张了张口,还想要再劝。 “贸然间推行新法改革税制,只会引得朝堂动荡,上下不安,还请皇上三思、以大局为重啊!” 朱棣冷冷地扫了他一眼,随即叹了口气。 “蹇爱卿,大局为重这话说得不错!” “不过,什么是大局?” “大明江山社稷才是大局!” “朕意已决,都退下吧!” 第550章 除恶务尽!收受贿赂周恂如! 松江府衙。 周忱结束了一天的公事后,在一队天策卫的护送下,暂时回到了临时住处。 原本他大可以直接住进府城官署,或是寄宿于黄子威府上。 然而为了避嫌,也为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周忱索性自掏腰包租下了一个僻静宅院。 这宅院不大,就是一个一进院,甚至连个照顾他生活起居的奴仆都没有。 黄子威这个松江知府也不是蠢人,多次邀请周忱前往自家府上寄宿,邀请未果后又主动提出安排一些婢女下人前来服侍,但都被周忱一一拒绝。 原因无他,经历芸娘一事后,周忱是真的怕了,也彻底绝了谈情说爱的心思。 现在他只想立功赎罪,带着汉王爷的期望,将一条鞭法彻底推行下去。 得益于学部侍郎王骥与一众新学子弟的鼎力支持,松江府清丈田地这一步走得
相关推荐:
云翻雨覆
蔡姬传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镇痛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