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但吊打杨溥的东鲲水师应该不成什么问题!” “哈哈哈……”朱高煦忍不住放声大笑,指着杨士奇笑骂道:“哈士奇啊哈士奇,你这家伙在南洋历练了三年,不但名气越大,口气也越大了啊!” “这是自信。”杨士奇云淡风轻地点了点头,“倒是汉王殿下,有没有办法将郑和水师的一些装备,给南洋水师备上……” “哟呵,你想造反?” 杨士奇话音未落,就被汉王爷这话给吓到了,硬生生地把后面半句话给咽了回去。 朱高煦懒洋洋地笑道:“哈士奇,以你的智慧,你就不该说出这种话来。” “是老三让你帮忙问的吧?告诉小老三,自个儿成立研究所,好好培养匠人吧!” “朝廷是绝对不允许海外藩国的水师战力,超过郑和水师的,原因你心中也明白。” “造船工艺、规模战船、设计图纸甚至是顶尖匠师,这些都会被列入违禁品名单,严禁任何人私自带离大明!” “哈士奇,你现在明白,本王为何早早地在几年之前,就开始培养匠人了吧?” 杨士奇听到这话,心悦诚服地慨叹道。 “汉王殿下高瞻远瞩,士奇佩服!” 第514章 南洋规划!你的未来在中央朝廷! 佩服。 的确佩服。 谁能想到,以往世人鄙夷不屑的匠人,现在竟然成了炙手可热的稀缺人物! 偏偏汉王朱高煦远在三年之前,就开始大力培养技术型匠人,拔高匠人的地位待遇,引得天下匠人对其尊崇爱戴。 现如今随着中央朝廷废除海禁国策,杨士奇已经完全可以预见,然日后天下匠人将会受到各国争抢,尤其是精通造船制船工艺的匠人,他们将会成为各国珍惜重视的人才! 而这一切变化,都是因为汉王朱高煦! 没有这位汉王爷,就不会有诸王外放一事! 没有这位汉王爷,大明绝不会开海,至少永乐朝绝对不会! 没有这位汉王爷,天下匠人还是过得跟苦哈哈的,跟乞丐一样,受尽鄙夷与欺凌! 这三年来,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因为眼前这位汉王殿下! 而自己乃至杨荣、杨溥等人身上的变化,又何尝不是因为这位汉王爷? 一想到这儿,杨士奇看着朱高煦的目光更加柔和,充斥着一种莫名的情愫。 “汉王殿下,还有一事,还请殿下赐教。” “是南洋海关的事情吧?”朱高煦淡笑着看向杨士奇,猜到了这位南洋相国想说什么。 “南洋七国的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就拿马六甲海峡来说,也就是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那道狭长海峡。” 杨士奇与王景都是亲眼见过汉王朱高煦绘制的世界地图,所以二人对汉王爷口中的这些地理词汇并不感到陌生。 此刻汉王殿下这么一提及,杨士奇脑海中就浮现出了马六甲海峡的全貌。 “马六甲海峡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水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东海与西洋,同时也是亚洲和大洋洲的水上交通要道!” “这里是东亚地区能源的通道,也是东亚与欧洲,非洲和中东国家贸易海上通道,被称为‘海上十字路口’!” “换句话说,西方人想要走水路来到东方,就必须通过马六甲海峡,哈士奇你明白此地的重要性了吧?” 杨士奇听到这话连连点头,这些基本知识他还是知道的。 问题是知道归知道,该怎么建设开发,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你们接下来要做的很简单,就是在马六甲海峡沿岸港口设立海关征收过关税,比如船舶征税以船只长度为收税标准,设置公开的木头尺子放到水里;商船征税则核查船上货物数量价值等……” “如果操作起来难度太大,实在不行的话,你们也可以效仿前宋的扑买制度,也就是包税制,官府就某应税对象核定应征数额,然后由商人交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后承包,让他们自个儿经营港口海关,官府只需要到期向他们征收关税即可……” 杨士奇:“???” 扑买? 包税制? 有点意思啊! 杨士奇仔细回想了一下,前宋商业极其繁荣,倚仗海上贸易的惊天利益硬生生地给外邦蛮夷缴纳了上百年的岁贡,所以前宋朝廷非常重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税收征管。 当时规定凡税收在千贯以下的小集市,一律实行“包税制”,称“买扑”,即由官府测算出该集市年应收税总数,让当地大商人出钱承包,然后大商人再向商贩征收,以其收入作为补偿,收入盈亏由包税人自己负责。 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朝廷税收的稳定,而且免去了管理带来的麻烦,对眼下的南洋七国而言倒是一个不错的借鉴制度。 “此外,在海关港口设立一个商业圈,西洋人若要在我大明行商,只能投居当地洋商行栈或租用行栈,或自赁民房,然后商店、赌场、青楼什么的全都给安排上,这些地方全都放到商业圈里面去,以此保证西洋人来了之后玩的开心,走的时候身无分文……” 杨士奇:“!!!” 嘶! 真狠啊! 汉王殿下不愧是“朱扒皮”啊! 这他娘地那些西洋人来了赌场青楼之后,那不得把命都给塞进去了? 不过你还真别说,汉王殿下这法子,真是他娘地绝了! 商人本就常年奔波在外,不管是中国商人还是西洋商人,还不能就地玩玩缓解疲劳了不成? 呵,一旦进了这商业圈,他们不玩到倾家荡产就想出去,那就不可能了啊! “多弄点大明土特产,什么丝绸、茶叶、瓷器这些,价格先翻上个百倍千倍的,反正西洋人的钱也是钱,挣钱嘛不寒碜!” “你们只要将商业圈掌控在手里面,那就是一座销金窟,一座金山银山,这样的商业圈在每个港口搞上一个,那就是一只只会下金蛋的金鸡,还愁什么开发不了?” 杨士奇听到这些话,顿时眼睛一凉,激动得豁然起身。 “汉王殿下真是商业奇才,士奇佩服得五体投地……” “打住打住,哈士奇你激动个什么劲儿?南洋那边的事情,以后就跟你没有什么关系了!” 朱高煦没好气地笑骂道,“怎么?你还打算回去做那劳什子‘南洋相国’?” 听到这话,杨士奇一怔,愣在了原地。 他在南洋筚路蓝缕从零开始,硬生生地闯出了这么一片基业,被誉为“南洋相国”! 如果说杨士奇对南洋没有感情,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毕竟正是因为这三年南洋历练,杨士奇才洗尽铅华,彻底成长了起来。 但,还要回去吗? “放心,你回不去的。” “大明不能有相国,南洋七国是大明藩属国,同样不能有相国!” “你丫也不想想,顶着一个‘南洋相国’的名头,老头子会怎么看你?” “咋滴你真想学一学那苏秦,合纵南洋七国以抗中央朝廷啊?老头子皮都给你扒了!” 杨士奇听到这些话,神情顿时变得不自然了起来。 如果按照汉王殿下的说法,他好像当真是回不去南洋了,而且不能回去。 南洋七国本就拥有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与东海五国相比,南洋七国对中央朝廷产生的威胁无疑更大! 大明天子,永乐皇帝,是不会允许南洋出现一位顶尖相才的! 如果有,那就上交中央朝廷! 比较讽刺的是,随着海禁国策确认废除,中央朝廷与海外藩国之间的关系,非但没有因此变得亲密,反倒是愈发敏感微妙了起来! 或许,这就是现实吧! 杨士奇叹了口气,满脸沧桑之色。 朱高煦起身拍了拍他的肩头,展颜笑道:“哈士奇,你的未来在中央朝廷。” “大明这艘战舰,需要你杨士奇掌舵!” 第515章 铁轨道!划时代的新事物! 大明国内,从不乏有能力的官员。 比如户部尚书夏元吉,政绩卓著,尤以理财为专长,永乐皇帝亲切地称其为自己的“小算盘”。 再如吏部尚书蹇义,为人质朴正直,朝野上下赞誉有加,时人称其为春秋名相蹇叔之后,颇有乃祖之风。 永乐朝的贤才干吏,真的不在少数。 至少杨士奇扪心自问,如今的他,还远远不如夏元吉与蹇义二人。 所以,面对汉王朱高煦的这个夸赞,杨士奇当真是有些受宠若惊。 朱高煦看出了他的不安,笑道:“哈士奇,蹇夏已经老了,未来的内阁、未来的大明,乃是你们杨溥、杨荣、杨士奇三杨的时代!” “殿下为何如此看重下臣?” 不解,茫然,充斥心田,迫使杨士奇问出了这个问题。 朱高煦闻言一愣,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为什么看重你杨士奇? 因为你他娘地是名留青史的三杨之首啊! 因为就是你杨士奇一手塑造了内阁的滔天权柄! 因为就是你杨士奇成功打破文武平衡确保了文臣秉政的格局! 泱泱大明三百年,贤臣名将不少,但你杨士奇绝对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朱高煦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哈士奇,你可以怀疑本王的英俊,但你不能怀疑本王的眼光。” “这些年来,经本王收拾的文臣不少,但真正的贤才干吏,真正对大明有用之人,本王可是没有下死手!” “你杨士奇算一个,杨溥算一个,尤其是杨荣那蠢货,要不是看他对朝廷有用,本王早就宰了他了!” 杨士奇:“???” 爱呢? 我还以为是爱呢? 结果他娘地原来如此! 一语伤人心,谈话也就此中断。 眼见杨士奇满脸哀伤,王景诧异到了极点。 这尼玛地,自家王爷魅力大,但也不至于这么大吧? 一行人下了山,道路便骤然宽敞了起来。 不过还没走出几步远,众人便停下了脚步,看着道路正中间的那古怪东西发愣。 只见道路正中央,两道长长的铁条,从遵化铁冶厂内一直延伸到了矿山深处。 “汉王殿下,这是什么?”杨士奇盯着这东西,隐隐觉得它很不简单。 毕竟是被誉为“南洋相国”的男人,杨士奇当然不会认为这是遵化铁冶厂的铁多得没地方用而埋在地上,肯定是有其他的用途,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眼前这些放在地上被摩得锃亮的铁条,究竟有什么用处? 海寿太监抢先一步,颇为骄傲地开口道:“诸位大人,这是我遵化铁厂根据汉王殿下的建议,特意打造的铁轨道!” “铁鬼道?什么东西?” 众人一脸懵逼,看向了汉王朱高煦。 后者满脸不耐烦,显然没这个心思普及一下常识。 “诸位大人,其实这东西,最早是用在冶炼厂之内,很早就出现了。” “铁厂内冶炼出来的铁锭实在太重,即便是在厂区内,从炉子里出来之后,冷却成形,然后运到仓库,最后转运到各个兵器作坊以及其它的一些作坊之间的时候,也是极不方便,需要极多的人力。” “所以便有匠人想出了这个法子,他们铸造了这种铁轨,铺投在厂区之内,然后又造出一些有凹槽的铁轮子车,这种铁轮子,刚好便能镶嵌在轨道之上。” “这样,一车沉重的铁锭,只需要一两个人,便能推着在厂区内移动,极大的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冶炼效率。” 海寿太监耐心的解释,听得众人连连点头。 果然,匠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这矿车铁轨道,还是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来的。 如果换做他们这些官员,待在京师里面养尊处优,绝对永远都想不出来这样的巧门。 不过,既然是在铁厂内,为何又要铺到铁厂外呢? 不等杨士奇发问,海寿太监就贴心解释道:“早在两年之前,汉王殿下就偶然间跟咱家提及此事,可以尝试着将铁轨铺设在铁厂四方,尤其是矿山、城市驿路等……” “事实证明,汉王殿下果真英明至极,前期投入了不少成本,但后期带来的收益堪称巨大!” “先前没有这铁轨的时候,光是将选出来的矿石拖到矿区,以前大都靠畜力、人力艰难拖运。” “然而这三年来遵化铁冶厂飞速发展,人手也因此渐渐不足,那就只能想其他的法子。” “咱家力排众议,决定采纳汉王殿下的建议,大力建设铁轨道,先用铁轨道把铁厂与矿山连起来!” “铁轨道建成之后,的确解决了大问题,几匹马便能拖动十数截矿车,其效率,远高于过去,也让我们遵化铁冶厂解决了燃眉之急。” 海寿太监一边耐心解释,一边还不忘拍一下汉王殿下的马屁。 不过太监就是太监,说话就是好听。 众人听完这些个道理,眼睛顿时一亮,尤其是杨士奇。 好东西啊! 这可真是好东西啊! 南洋七国也有不少的矿山矿产,到时候完全可以效仿一下遵化铁冶厂,提高一下生产效率。 朱高煦却是看着议论纷纷的众人,发出了一句灵魂质问。 “如果说,这种铁轨道取代了先前的驿道,或者在驿道之上铺设这种铁轨道,你们觉得可能吗?” 众人:“???” 啥? 驿道? 铁轨道? 怎么可能? 那得投入多少…… “为什么不可能?!” 杨士奇满脸骇然,难以置信地看着朱高煦。 对啊,为什么不可能? 遵化铁冶厂已经实现了,接下来朝廷只要将这铺设铁轨道的技术推广到天下各大铁冶厂即可,以这些铁冶厂为基点开始铺设一条条铁轨道,连接一个个村镇一个个城市,最后……用铁轨道取代驿道! 要知道,铁轨道带来的,是效率,是时间! 如果真能将铁轨道铺设至整个天下,那大明会是何等模样? 汉王殿下,真乃神人也! 正当这个时候,远处传来“咣当咣当”的声音。 众人抬眼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只见从远方奔来数匹大马。 在大马的身后,拖着十数截矿车,每辆矿车内,都满载着矿石,转眼之间,便从远方到了众人的跟前。 看着一截截从自己面前经过的矿车,杨士奇更是确认了自己的猜想。 大马拖着的是矿车,矿车里面装的是矿石。 那日后可不可以变成马车,马车里面坐着人,装着货? 为什么不可能?! 朱高煦走到他身旁,豪气滔天地笑道。 “哈士奇,你看到了吗?” “这样的大明,你还舍得走吗?” 第516章 四轮马车!小发明大进步! 舍得走吗? 这个问题,杨士奇不知道。 因为此刻他已经被眼前这座马车给震惊到了。 山脚下映入眼帘的,赫然正是汉王爷的座驾,一辆豪华尊贵的四轮马车! 是的,四轮马车,这也是杨士奇感到纳闷的地方。 马车一直都是两轮的啊,别说大明朝了,历朝历代也见不到四个轮的。 这又是个什么好东西? 众人一愣,纷纷围着四轮马车打量了起来。 “王爷,这车为何是四轮的?” “汉王殿下,四轮马车有何优点吗?” 朱高煦瞧见众人这副没见识的模样,忍不住长叹了口气。 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发明出无数领先世界的技术,甚至四大发明冠绝全球,却唯独没能做出一辆四轮马车! 这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令人难以置信。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中国古代的马车用于战斗之中,而且马对华夏子民而言一直都是奢侈品,所以马车除了用于战车和王公贵族外,广大平民一般用不起,自然也就没了创作热情。 中国一直都是两轮马车,而从来没有出现像欧洲那种在大街小巷穿梭的四轮马车。 而实际上四轮马车在载重和舒适度方面都完爆两轮马车,英国女王出门也是坐的四轮皇家马车。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一直都是两轮马车,而没有出现四轮马车呢? 因为华夏子民不需要,王公贵族不需要,平民百姓更加不需要。 平民百姓需要吗? 不需要。 华夏农民最为低贱,吃苦耐劳,奴性强,劳动力极便宜。 王公贵族需要吗? 更不需要。 达官显贵往往以“几抬大轿”做为权力等级的标志,比如皇帝十六抬,高官八抬,小官四抬,平民二抬,等等。 即便是名垂青史的救世宰相张居正,都坐一种三十二抬大轿,比皇帝大轿还多一倍,简直相当于后世的豪华版房车,有办公室、卧室、卫生间,吃喝拉撒睡都能在里面解决。 总而言之,华夏子民对四轮马车的需求不高,自然也就没有了这方面的创作热情。 其实华夏也出现过四轮车,但这种四轮车只是简单地将四个轮子安装在一个固定的车架上,因此根本无法转向。 这样的四轮马车虽然看起来有四个轮子,但却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就算有四十个轮子也白搭,不过只是个架子罢了。 不过四轮马车的问题,在穷奢极欲的汉王朱高煦眼中,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眼前这辆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仿欧式皇室马车,是将前两个轮子装在一个车架上,后两个轮子装在另一个车架上,后面的车架架在前面个车架上由一根立轴连接,便完美的解决了四轮车的转向问题。 当然,这辆马车整体要大很多,可以理解为那辆黄金马车的加长加大版。 历朝历代,都讲究五行之说,大明也不例外。 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元朝崇尚金德,因此大明朝崇尚火德,以火克金,火就是红色,所以大明朝就以红色为正色。 故这辆马车的主体颜色就是以红色为主,上面的颜色、装饰以及雕刻的东西都是在皇家制造局的顶尖匠师指导下打造出来的,其制完全符合汉王殿下天潢贵胄的尊贵身份。 至于布局,则是采用朱高煦后世印象中的欧洲皇室马车的分割方式,在皇室马车中,马车整体分为后车厢和前驾驶。 打造一辆好的四轮马车,不仅仅要有华丽的外观、优雅的流线以及良种马匹的配备,更需要车身上的精致妆点,这些对皇家制造局而言都是小菜一碟,对汉王爷而言更是不值一提。 汉王殿下的原则,就是什么顶级上什么! 老子打了一辈子的仗,难道还不能享受享受吗? “行了,马车很宽大,都坐得下,上去感受感受?” 朱高煦也不废话,招呼着王景、杨士奇、海寿太监上了黄金马车。 三人一踏上马车,双眼更是瞪得滚圆。 外面镶嵌有黄金也就罢了,窗户都他娘地是琉璃做的,而且马车内部极其宽大奢华,就差把“穷奢极欲”这四个字写在汉王朱高煦脸上了! 杨士奇神情复杂地坐在真皮沙发上面,没好气地慨叹道:“汉王爷,您这未免太过穷奢极欲了吧?” 朱高煦一愣,有些发蒙。 不至于吧? 说破大天就是一辆马车而已,两轮和四轮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唯一的难点在于转向。 两轮车只有一个轴,只要两轮转速不同就能顺利转过来,而四轮车有两个轴,如果把这两个轴都固定在车体上,成为一个整体,就限制了它的转向,解决这个技术即可。 朱高煦把它做出来也只是贪图它坐起来更舒服一些,毕竟两轮马车实在是太颠簸了些,坐轿子吧不但慢悠悠的,而且太过浪费人力,所以朱高煦一向不喜。 “行了哈士奇,少在那里阴阳怪气!” “聂兴,走吧,去铁厂!” 随着汉王爷一声令下,黄金马车在四匹健马的拉动之下,缓缓地开动起来。 这一幕,就好像是汉王爷正在推动这个世界的步伐一样! 几乎没有太大的晃动,杨士奇感觉到马车开始动了起来,忍不住透过一侧的水晶窗朝着外面望去。 这尼玛地,真平稳啊,而且速度极快! 不过眨眼功夫,众人就到了遵化铁冶厂的门口! 这马车,速度比之轿子更快,而且比之轿子更加平稳。 “汉王殿下,这四轮马车……为何能够做到如此平稳?” 杨士奇一眼就看出了问题关键所在,下意识地追问道。 朱高煦倒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道明了原因。 “其实就是一个减震装置
相关推荐: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差生(H)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大胆色小子
烈驹[重生]
捉鬼大师
小白杨
吃檸 (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