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204章

第204章

注了王爷毕生的心血,也会是汉王府日后的立身根基。 可是……老子看不懂啊! 聂兴现在很苦闷,看着规划图上面这些“开发区”、“工业区”这些鬼东西,愁得双手都开始薅头发了。 “王爷啊王爷,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啊?” “你让我聂兴给您搞规划,您未免也太看得起我了吧?” “这事儿要是交给郭兰、张軏该多好,他娘地这两个混账东西,现在差事全落到我一个人头上了。” 聂兴开始了日常骂骂咧咧,恨不得抹脖子自杀,下去找郭兰张軏算账。 不过玩归玩,闹归闹,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 很快一名名罗网成员走进了庄园,带回来了颇有价值的情报。 当年永乐帝为了充实北平,强行迁来了大量人口,这里面包括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等。 流民到了北平,要么成为苦役劳力,要么还是流民。 但是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却不一样,这些人到哪儿都能重操旧业,继续发家致富。 所以现在北平里面的富商巨贾不在少数,而他们就是聂兴的第一个目标。 第470章 展玉泉!折服一个精明的商人! 聂兴拿着一份名单,上面都是北平里面如今的富户。 虽然新都还未曾营建完毕,但是各层阶级却是形成了雏形。 北平西面住的都是达官显贵,行在官员,所以被老百姓生动地比喻为“西贵”。 这北平新都可是设有一套朝廷行政班子,尚书侍郎一个不少,所以官员并不在少数。 而北平东市则是富商巨贾的聚居地,当初皇帝陛下强制迁徙那些富户商贾,正是落地于东市,现如今整个东市异常繁华,所以老百姓都形象地称其为“东富”。 至于当年迁徙过来的流民,就只能蜗居在京城的南、北两地,并且靠种田或做苦力为生。 这些日子里,聂兴指挥着罗网潜入了北平东市,刺探到了不少有用的情报。 至少北平现在数得上号的富商巨贾,都摆在了这份名单上面。 名单第一人,展玉泉。 “展玉泉?这名字有些耳熟啊!” 聂大头小声嘟囔了一句,随即猛地一拍大腿,终于回忆起来了。 “原来是他,当年参加品鉴会的盐商!” 当初那场品鉴会,汉王朱高煦制定了大明盐商专供专卖制度,一举给朝廷增加了一大笔巨额收入,而且还是隔个三五年就能再收一次的那种! 这些盐商巨头也是丝毫不手软,为了争抢人口众多的富庶之地,着实向朝廷秀了一把富。 汪福光豪掷千金,打下扬州。 王文显别出心裁,夺走应天。 这两位富商巨贾,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偏偏有些人最容易被忽略,但他们却是闷声发了大财。 比如这展玉泉,以并不算高的价格,成功夺下了新都北平。 商人都是追逐利益的,尤其是摆在眼前的既得利益。 北平虽然可能成为新都,但是如今尚且没有建设好,迁都之说更是遥遥无期。 而且谁都不能保证,朝廷是否当真会迁都北平,这期间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导致迁都一事成为笑话。 所以北平的争夺,反倒是没有那么激烈,最终白白便宜了展玉泉。 聂兴翻阅着展玉泉的履历,眼中时不时地迸射出精光。 这个展玉泉,真是好魄力,也有好手段。 他本是山西蒲州的盐商,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上朝廷先前推行“开中法”,所以山西百姓大多选择从事商贾行业,其中尤以山西晋商最为出名。 展玉泉此人性聪敏而豪爽,又从小跟随其父,耳濡目染,对经商之道很在行。 他办事讲求效率,精于算术,不切切计较刀锥之利,在做生意时,先在心中盘算好,然后决然发之。 这人最大的优点,便是审时度势,明辨物产,商贾中的精英。 聂兴点了点头,决定先对此人下手! 北平东市,一处僻静院落,正是展玉泉的府邸。 虽然他很有钱,但他是个商贾,地位卑贱的商贾。 按照大明律令,天下百姓家中若有一人经商,全家不可用绸、纱,只可用绢和棉布。 并且,大明朝廷承袭古制,规定商人及其后代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断了商人企图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改变阶层命运的后路。 对于前者,展玉泉没有什么感官,毕竟他也不是一个喜好奢华之人,就算家财万贯也一直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但是后者这条严苛限制,却成了展玉泉心中永远的痛。 商人及其后代不得参加科考! 这简直就是断了他们子孙后代所有的希望! 家财万贯有什么用? 还不是被人鄙夷轻视的卑贱商贾? 挣了再多钱,走在大街上也是被人唾弃的存在。 锦衣绸缎无数,却也只敢在大街上穿穿,甚至在外面套个素衫都会被官府缉拿! 这就是商贾啊! 地位卑贱的商贾! 金银财宝对于展玉泉来说,已经如同浮云一样,没有任何意义。 常年经商生涯,让他清晰地认识到,钱远没有权重要,所以他一直希冀着能够谋求个一官半职,或者说培养出一两个杰出子孙,通过科举入仕改变家族的命运! 然而,明文律令摆在眼前,即便他花钱去砸,都砸不出一条路来! 当初汉王举办品鉴会,展玉泉疯了一样筹措资金,希冀着能够夺下一个让族内子弟进入国子监的机会。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最终连一个名额都没有抢到。 失去了这次机会,展玉泉不知道,此生还是否有希望,完成他这个夙愿。 一想到这儿,展玉泉就忍不住叹了口气。 正当这个时候,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展玉泉闻言脸色微变,这么晚了,谁会前来拜访? “门外何人?” “友人。” 听到这个回答,展玉泉更是觉得遗憾。 但他毕竟是个商贾,最擅长地就是与人往来攀关系,所以也没多想,直接打开了房门。 只见一个大汉走了进来,一身黑衣劲装,显然不是什么善茬。 “展玉泉对吧?某家聂兴,汉王爷的人!” 眼瞅着展玉泉脸都白了,聂兴急忙解释了一下,坦白了自己的身份。 展玉泉一听到“汉王爷”的名字,瞬间就冷静了下来。 毕竟他现在能独占北平食盐这座金山银山,还是多亏了汉王殿下对盐法的改革。 “贵客快请,是小人招待不周。” 听到这话,聂兴脸上露出了笑容,自家王爷的名头果真好用。 “你们在外面候着,严禁任何人闯入。” 罗网骁勇点了点头,不敢掉以轻心。 随即聂兴同展玉泉来到客厅,又安排了两人在门口值守。 见聂兴如此郑重其事的模样,展玉泉一颗心顿时就提了起来。 “敢问贵客,这是……” “某家准备送你一场滔天富贵!” 聂兴笑眯眯地开口,随即从怀中取出来那份规划图。 “这是王爷亲手绘制的北平商业规划图,某家是看不懂了,所以准备将此事交给你!” “王爷不久后就会亲临北平,负责敦促北平一切事务,你明白某家的意思吧?” 展玉泉:“???” 啥? 规划图? 汉王要来北平? 咋滴一个应天帝都还不够你祸祸的啊? 怀揣着满腹狐疑,展玉泉接过规划图一看,下一刻眼睛瞬间瞪得滚圆,根本就挪不开了。 聂兴看不懂这规划图,那是因为他是个纯粹武夫,看得懂才怪! 但是展玉泉不同,他可是富商巨贾中最拔尖的那一小撮人,深谙商贾之道。 眼前这幅商业规划图,带给他的冲击可想而知。 “这……这简直就是天马行空,神乎其技!” “敢问贵客,这当真是汉王殿下亲手绘制?” “废话!”聂兴骄傲地点了点头,满脸与有荣焉。 展玉泉:“!!!” 汉王! 真乃大才! 第471章 抵达北平!行在巨头郭资! 十一月末。 朱高煦带着家眷一路游山玩水,走走停停,终于抵达了新都北平。 为了迎接他这位凶名赫赫的汉王爷,北平一众官员那可是全都汇聚在城门口处,在行部尚书郭资的带领下翘首以盼。 汉王朱高煦啊! 听到这个名字,即便是郭资也有些惶恐不安。 他郭资乃是皇帝陛下的心腹重臣,以行部尚书之身统率行在六部事务。 说白了,他郭资就是北平的第一巨头,修建城郭宫殿,设置官吏,出塞北征,工役繁兴等等北平的一切事务,可都是他郭资拍板决定。 可是现在,汉王朱高煦突然受命前来督造新都,他这位行部尚书就有些尴尬了。 毕竟汉王朱高煦凶名在外,别说给他郭资面子了,汉王连皇帝陛下都敢骂,太孙殿下都敢打,他郭资在汉王眼中有个屁的面子! 真不知道皇帝陛下突然把汉王这个浑人凶人放到北平来是怎么想的! 明明北平新都的一切事务都进行得井井有条,只需要按部就班地营建即可。 他汉王朱高煦自从去了应天之后,一直都未曾了解过北平政务,以前还是个有勇无谋的粗鄙武夫,他懂个屁的地方政务! 一想到这儿,郭资就觉得心口有些疼。 还是说自己这是失宠了,失去了圣眷,皇帝陛下对自己生出了疑心,特地派汉王前来北平制衡自己? 不管怎么样,郭资郭老爷子,对突然到来的汉王朱高煦,那是打心眼里的不爽。 偏偏他还得罪不起汉王朱高煦,只能费尽心思地命人准备一些吃的、喝的、玩的,那可是应有尽有。 不为别的,只求汉王朱高煦不要胡乱折腾,别插手北平政务就行。 正当这个时候,不知何人高呼了一声。 “来了!” 郭资这才收起了思绪,急忙向远处看了过去。 只见一队铁骑疾驰而来,这是汉王的天策卫,个个都是精锐骁勇。 一众官员见到这一幕,更是心头一凛,呼吸都有些急促。 汉王朱高煦,与其他藩王不同! 到了现在,大明的其他藩王,要么外放新土,为大明征战沙场开疆拓土去了,要么就是呗废除爵位圈禁在了凤阳高墙。 偏偏这汉王朱高煦,不但一直没有就藩,还手握天策卫数千兵马,甚至多次监国理政,僣用乘舆器物…… 要知道天策卫,可是大明禁军上十二卫之一,负责护驾左右、护卫宫禁的皇帝侍卫禁军! 这天策卫将士都是通过精选以后,经严格训练而入选的,身材健壮、武艺不凡的虎贲骁勇! 皇帝陛下将天策卫赐给汉王作为汉王护卫,他对汉王的偏爱可见一斑! 这一点,郭资等官员心知肚明。 此刻汉王用天策卫开道,猖狂气焰彰显得淋漓尽致! 很快铁骑疾驰而来,训练有素地勒马止步,直接接管了北平城门的城防。 不到片刻,一名英武男子策马疾驰而来,怀中还抱着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正是汉王朱高煦与他的小棉袄。 还未等朱高煦策马上前,行部尚书郭资便带着一众官员跪倒在地,以示对这位汉王殿下的敬意。 见此情形,朱高煦倒也不敢托大,抱着小囡囡翻身下马后,将她交给了一旁的郭登,随即俯身扶起了郭资。 开玩笑,这郭资可是与夏元吉齐名的财税专家,永乐大帝的两个钱袋子。 朱高煦准备建设好北平新都,还得要依靠郭资这个地头蛇的配合。 所以,如果没有必要,还是与郭资打好关系比较好。 “郭尚书与诸位营建北平新都,劳苦功高,本王受不得诸位如此大礼,还请平身吧!” 听到这话,一众官员心中顿时松了口气。 谁说汉王殿下是个胡搅蛮缠的粗鄙武夫,这不是挺通情达理的吗? 郭资也有些纳闷,满脸狐疑地看着朱高煦。 他与这位汉王爷素无交集,怎么感觉汉王这态度像是老朋友见面一样? 嘶……错觉,定是错觉! “汉王殿下,咱先入城吧,下官等已经为殿下准备好了接风宴。” 接风宴,这是必须的。 毕竟郭资想要弄清楚,汉王此次前来北平,究竟想要做什么。 朱高煦这回也没有拒绝,而是欣然点头接受。 “成,赶了这么久的路,本王也有些饿了。” “郭登,护送王府她们回府。” 听到这话,郭资等人有些茫然。 回府? 回哪儿? 北平有汉王府吗? 以往的燕王府,现在可是西宫,你就这么住进去,有些不合适吧? “咳咳,汉王殿下,您这是准备入住西宫?” 眼瞅着朱高煦就要入城了,郭资只能硬着头皮追问了一句。 朱高煦闻言一愣,随即点了点头。 “那不然呢?本王自幼在西宫长大,不住西宫住哪儿?” 这“西宫”,其实就是当年的燕王府。 当初太祖高皇帝分封诸王,自然也要给这些藩王们修建宫殿王府。 但是本着避免劳民伤财的理念,朱重八同志特意下旨“诸王宫城宜各因其国择地”,也就是说诸王得在封地里现有的宫殿上直接修建王府。 燕王朱棣那可是丝毫不客气,毕竟他的封地可是北平,昔年富庶繁华的元大都! 元大都的皇城以太液池为中心分为三大部分,既东侧的大内(禁城)和西侧的隆福宫以及兴圣宫。 元帝居住的大内禁城自然是不能成为燕王的王府,所以燕王府就设在了太液池西岸的隆福宫旧址之上。 这隆福宫位于皇城的西南角,可是元朝的太子府。 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天意。 朱棣以燕王的身份搬进了元代的东宫,而后发动了靖难之役,夺取了建文皇帝的江山,成为了永乐皇帝。 自永乐元年,朱棣就将北平升格为顺天府,在政治地位上与南京的应天府相对应,原燕王府改称“皇城”。 永乐三年,朱棣就下令扩建潜邸燕王府,礼部将原来的燕王宫的宫殿,城门对照南京的禁城命名,更名为北平皇城。 但问题在于,燕王府根本不在新京师的中轴线上,作为禁城与皇城营造典范不合。 于是把原燕府改名为西宫,用于在北平行在临时视朝之用,而后下令在太液池的东侧另行修建一座新的大内紫禁城,因此这以前的燕王府也被称为西宫。 郭资听到朱高煦这话,整个人都惊了。 我尼玛啊! 你还想入住西宫? 你从小住那儿现在还能住那儿吗? 咋滴你也想效仿一下皇帝陛下,来一场靖难之役? “那个汉王殿下,这恐怕有些不太合适吧?” 你特么一个王爷,还想入住皇宫,你怎么不上天呢? 朱高煦闻言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直接从怀中掏出了一块亮闪闪的金牌。 郭资等人见到这金牌,直接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郭老头,老子现在能不能住进去?” 众人:“!!!” 住住住! 你有牌子了不起! 你爱住哪儿住哪儿! 第472章 明君!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场接风宴,可谓宾主尽欢。 为了接下来的计划顺利进行,朱高煦也没有拘着,该喝酒喝酒,该吃菜吃菜,尽显豪爽本性。 原本北平官员还有些提心吊胆,见到汉王朱高煦如此通情达理豪迈直爽,他们那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来了。 朱高煦同他们闲聊了一阵,随即放下酒杯,询问起了正事。 “郭老头,这新都修建到哪一步了?” 听到这话,一众官员识趣地停下了动作,不敢出声惊扰。 郭资倒也实诚,颇为自豪地开口道:“汉王殿下,西宫即将修缮完毕。” 西宫,主体就是以前的燕王府,自永乐三年开始不断扩建,至今已经修建了整整七八年之久,规模非常巨大! “从南起分别为承天门,午门,奉天门以及东西两角门,正中为奉天殿,奉天殿两旁为左右二殿,奉天殿之北有后殿、凉殿、暖殿及仁寿、景福、仁和、万春、永寿、长春等宫,凡为屋千六百三十余楹……” “到今日仅剩下一些亭台楼阁尚且没有完成,预计还需耗费三四年的时间,西宫便可彻底竣工。” 话说到这儿,郭资与一众官员都有些骄傲。 毕竟他们负责营建这北平新都,一直兢兢业业地修了这么久,这可都是他们的功绩啊! 将来新都修建完毕,他们这些官员可都是大功一件。 而且皇帝陛下倘若当真迁都北平的话,那郭资等人甚至有可能凭借这份营建新都之功,名留青史,流芳百世! 这对任何一个官员来讲,都是足以光耀门楣的天大喜事。 然而朱高煦听到这话,却是有些不太满意。 修了个七八年,才修建好了西宫燕王府。 他娘地,这进度未免太慢了些吧? 而且这西宫,因为并不处在北平新都的中轴线上,所以是不能作为紫禁城直接使用的,那就意味着,朝廷还要再修建一座紫禁城! “郭老头,想必你也听到了些许风声,皇上有意另起一座紫禁城,规制悉如应天帝都。” 这件事情,郭资自然清楚,毕竟他是北平新都项目的项目经理,皇帝陛下那点小心思,郭资可谓是门清儿。 只是如此一来,那新都修缮完毕,不知得等到什么时候去啊! 一座西宫修好了也不用,还要重新修建一座富丽堂皇的紫禁城。 修好了这新都紫禁城,还得按照应天帝都的格局,修建宫城、皇城、内城、外城…… 这一步步走下来,别说再有个三五年了,再有个十年都不一定能够修建完毕! 一想到这儿,众官员都有些泄气。 这新都项目,真是没有限期啊! 他们这一辈子,光修这个新都,就可以结束了。 郭资同样叹了口气,沉声道:“殿下,只要人力物力充足,皇上想修那就修吧!” “但是下官担心民力不堪,恐损伤陛下贤名啊!” 修了这么久的新都,钱粮物资与人力调度全都经过郭资之手。 郭资比谁都清楚,为了修建这北平新都,大明究竟投入了多么惊人的钱粮物资。 然而在大规模扩建旧邸燕王府的同时,皇帝陛下还想另建一座比应天紫禁城还要富丽过之的紫禁城,那耗费之大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皇帝陛下不修这北平新都,而是将这些些年来耗费的海量银钱拿去发展民生,只怕大明早就成了蔚然升平的太平盛世了! 修建新都,得要钱粮,得要苦役。 钱粮苦役从何而来? 还不是从底层百姓身上得到! 钱粮没有了,就征收赋税! 苦役劳力少了,就安排徭役! 可是这些,原本都可以避免,不是必须发生啊! 不过为人臣子,郭资即便心里有些怨言,却根本不敢吭声。 因为基于他郭资对那位皇帝陛下的了解,当今天子的权力欲,比他的父亲太祖朱元璋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皇帝陛下根本不在乎修宫建殿花多少银两,废多少民力,他在乎的是“九州一统,万邦来朝”! 这位野心勃勃又英明神武的永乐大帝,想要将北平打造成为天下第一帝都,然后在此接受“九州一统,万邦来朝”,作为他文治武功的最好证明! 所以,劝是劝不住的,甚至还可能触怒龙颜,给自己招来祸事。 这些道理,朱高煦同样清楚。 凡大兴土木,受苦受难的定然是底层百姓。 奈何这新都修建势在必行,谁都拦不住永乐大帝,即便是他朱高煦。 “这样吧,皇家制造局马上搬来北平了,到时候本王会让皇家制造局的工程队全面接手紫禁城的修建工作,诸位全力配合即可。” “郭老头,你就负责继续修建西宫与城郭吧,新都紫禁城的事情就交给本王了!” 郭资:“???” 一众官员:“???” 啥? 怎么个意思? 你是来修紫禁城的? 皇家工程队又是个什么东西? 眼瞅着众人满脸茫然,朱高煦也懒得跟他们废话。 此刻天色尚早,宴会结束后,朱高煦便让郭资带着自己巡视起了工地。 这古代工地比之后世工地,那更容易让人心生怜悯。 毕竟现在可没有什么机器机械,全都是靠这些苦役劳力拿血肉之躯去扛去搬,即便是上百斤的

相关推荐: 醉情计(第二、三卷)   小白杨   突然暧昧到太后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镇痛   总统(H)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差生(H)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