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200章

第200章

,对于锦衣卫这种心狠手辣的特务机构,一直都极其厌恶,废了也就废了吧! 听到这个回答,朱棣并没有觉得意外。 这就是太子啊! 叹了口气,朱棣又看向了面无表情的朱高煦。 “汉王,你也支持废除锦衣卫?” 随着朱棣的发问,满朝文武都齐刷刷地看向了朱高煦。 他们很是希望,这位汉王殿下能够看通大势,顺势而为。 然而,汉王果然还是令他们失望了。 只见朱高煦毫不犹豫地开口道:“陛下,臣不同意!”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百官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甚至有人低声议论,汉王与锦衣卫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 对此朱高煦并不在意,而是高声道:“锦衣卫并非只有那些作恶多端的锦衣卫,还有位为国立功的锦衣卫!” “我大明多次北伐大捷,全仰仗于锦衣卫冒死刺探敌情搜寻敌踪,这是谁都抹杀不了的功绩!” 听到这话,朱棣满意地点了点头,百官也都变了脸色。 “锦衣卫的这份功绩,的确值得嘉奖,朕从未忘却。” 眼见事情有变,金纯再次发出了质疑。 “陛下,功是功,过是过,功过并不能相抵,更何况什么功绩能够抵消谋逆叛乱之罪?” 朱高煦闻言叹了口气。 他很明白,今日不出点血,这些朝臣是不会满意的。 “诸位臣僚之所以如此愤恨锦衣卫,不过是因为北镇抚司,不过是因为诏狱!” “既然如此,臣请陛下降旨,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 朱棣闻言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 老二这个脑瓜子,还真是好使。 烧了锦衣卫的刑具,放了锦衣卫羁押的案犯移交三法司处理,那就意味着锦衣卫失去了诏狱! 但是,也仅仅如此,锦衣卫并没有被废除! 一个诏狱罢了,表面上没了,暗地里可以有无数个! 想着,朱棣立马下定了决心,不等金纯继续开口,当即下令道:“准奏!” “自即日起,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 第457章 战争打响!临行前的交代! 汉王府。 朱高煦正抱着小棉袄嬉闹。 韦妃日渐丰腴,看着父女二人,脸上满是幸福笑容。 正当这个时候,王府管家朱二八匆匆走了进来。 朱高煦见状叹了口气,将闺女交给了韦妃,匆匆来到了正堂。 只见新任采访使周忱与一名面容阴翳的男子,正在等着自己。 见此情形,朱高煦心中生出了些许猜测。 “你是锦衣卫的人?” “卑职锦衣卫指挥佥事刘忠参见王爷!” 刘忠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跪倒在地上,恭恭敬敬地行礼。 这一幕倒是给周忱整不会了,因为他已经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面。 朱高煦看着跪地的刘忠,思忖片刻之后,叹气道:“刘忠?你是张軏的人?” 刘忠方才口称“王爷”,而非“汉王殿下”! 仅仅只是这个小细节,就足以证明,他是张軏留下的暗子了。 “回禀王爷,卑职是指挥使大人的心腹。” “唔……聂兴与姚广孝何在?你知道吗?” 朱高煦没有纠结这个问题,而是问出了他最关心的事情。 张軏冲击东宫当日,朱高煦曾命聂兴前去监视张軏,试图探查出张軏的真正目的。 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张軏直接悍然冲击东宫,引发了一系列变故,聂兴与姚广孝也不知所踪,至今生死不明。 直到今日,朱高煦都不知道聂兴的生死,似乎这家伙已经被当成张軏同党,身首异处了! 刘忠闻言苦涩一笑,低声解释道:“当日聂千户潜入指挥使大人后院,被我等察觉,身陷困境,指挥使大人念及旧情,并未对聂千户下杀手,而是制住了他!” “大人命卑职留守镇抚司衙门,一旦禁军前来围剿,即刻缴械投降,并将一切罪名推到他头上,聂千户与姚广孝也落入了禁军之手,卑职并不知道他二人如今身在何处!” 朱高煦闻言一怔,随即破口大骂。 “朱棣!” “你这个坑儿贼!” “老子跟你没完!” 这个天杀的坑儿贼,非但不处置姚广孝,还扣押了聂兴,这是在给自己上眼药啊! 不过朱高煦还是觉得有些不解,毕竟张軏既然决定冒死冲击东宫,为何还要留下刘忠这个心腹? “张軏为什么留下你?” “大人让我向王爷传一句话!” “说吧!” “王爷,是阿軏让兄长去告密的!” 朱高煦闻言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张軏故意让张輗向朱棣告密? 为什么?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个该死的蠢货! 刹那间,朱高煦暴怒到了极点! 直到现在,他才终于明白,张軏这个混账东西,根本就是一心求死! 他早就看穿了姚广孝的怂恿蛊惑,却装作没有发觉,故意配合姚广孝假死,故意听从姚广孝的建议,暗地里却给自己设下了一个死局! 难怪朱棣会匆忙回京,还未曾告诉任何任何人! 难怪张輗会突然反水,置血脉亲情于不顾! 难怪张軏会慨然赴死,临死前还放了大胖胖! 这从一开始,全都是张軏这个蠢货的计划! 他从一开始,都没有想过袭杀太子与太孙! 他张軏要的,是用他自己的死,用他自己的命,唤醒汉王朱高煦的夺嫡之心! “用阿軏的尸骨,铸就王爷的帝路!” 呵,多么可笑啊! 老子真要想夺嫡争位,老子真要想当皇帝,用得着你张軏的命吗? 你这个该死的蠢货! 刘忠以头触地,恸哭道:“卑职恳请王爷,不要辜负大人的期望!” “当初大人定下计划之后,转手就让卑职上密信弹劾他自己,如此方才保全了卑职一命!” “卑职不明白大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大人告诉卑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够了!”朱高煦陡然怒喝道,“给老子闭嘴!” 他没有想到,张軏这个混账东西,做事情会这么狠,这么不留余地! 哪怕是送自己上路,他还是做得这么决绝坚定,甚至还留下了诸多后手! 张軏啊张軏,老子恨不得揍死你啊! 朱高煦长叹了一声,强忍着心头的哀伤,看向周忱刘忠二人。 “周忱,你此去江南,清查官田也好,催缴赋税也罢,记住四个字,均平负担!” “甭管什么士绅豪强,甭管他们背后有什么大人物撑腰,该交的赋税一分都不能少,如果这些狗东西还要拖欠不愿上交,抄家灭族,杀一儆百!” “但是,对于那些本就苦不堪言的平民百姓,本王希望你心中有一杆秤,该减免的减免,该消除的消除!” “那些个地方官员将士绅豪强的赋税摊派到平民百姓头上,现在你就应该反过来,平民百姓差了多少银子,你也可以摊派到士绅豪强头上,杀鸡儆猴之后,本王相信他们不会为了钱真的不要命!” 听到这话,周忱急忙点了点头。 说白了,汉王爷就是要他双标对待,而且是与地方官员完全相反的双重标准! 毕竟江南之地,真正有钱的还是士绅豪强! 而平民百姓早就因各种苛捐杂税而不堪重负,别说催缴赋税了,真要将这些平民百姓给逼急了,闹出人命甚至都有可能。 朝廷想要看到的,或者说朝廷想要得到的,是江南豪强这些年来拖欠的赋税钱粮! 而这,也是他周忱的任务目标! 最穷的是平民百姓,最富的是士绅豪强! 那么,这笔赋税钱粮该从何处来? 自然是士绅豪强! 朱高煦又看向了刘忠,沉声道:“你也知道,你们锦衣卫现在的处境!” “此次跟随周忱前去清查江南官田,这是你们锦衣卫翻盘的最后一个机会,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向皇帝陛下证明尔等锦衣卫还有存在的价值!” “本王之所以让锦衣卫去江南,便是给你们留下了一条后路,反正锦衣卫早就是臭名昭著,所以此去江南也无需顾忌什么,该杀的杀,该抓的抓,拿出锦衣卫的本事来!” 朱高煦看着二人,眼中升腾起了无穷战意。 “二位,江南这一仗,乃是影响深远的第一仗!” “这一仗胜了,本王会趁机将更多人拉下马来,将其彻底打落尘埃,永无翻身之日!” “京师有本王坐镇,不管外界传闻如何,二位只要相信本王即可,本王在京一日,二位便可放手施为一日!” “放手去干吧,天塌了,本王给你们顶着!” 第458章 废除奴籍!永乐帝的真香定律! 周忱与刘忠走了。 意气风发地前往江南! 经过汉王朱高煦一顿忽悠,二人现在可谓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毕竟他们二人身上都肩负着不小的使命,周忱是为了解救江南之地受苦受难的平民百姓,而刘忠则是为了振兴锦衣卫。 怀揣着同样的目标,二人当即动身赶往了江南。 朱高煦将自己锁在了书房一整晚,直到第二日小鼻涕匆匆赶来,宣他入宫觐见。 虽然朱高煦对此很是疑惑,但毕竟朱棣亲口传见,他还是不敢耍什么小性子。 然而等他匆匆赶到乾清宫后,却是直接被一堆奏章摔到了脸上。 “逆子!” “你这个反骨逆子!” “看看你做的好事!这些都是弹劾你这个汉王爷的!” 朱高煦骤然间被一堆奏章摔脸上,气得差点跟这坑儿贼对喷起来。 好在他勉强忍住了怒火,低头随便捡起了一封奏章,看过之后这才明白了。 原来是因为奴隶贸易的事情。 上回他说服了金忠、蹇义、夏元吉这三巨头,就马不停蹄地打开了市舶司。 所谓市舶司,就是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 大明朝的市舶司,主要是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宁波)、广东广州三市舶司。 在广东广州的市舶司,是专为占城(越南)﹑暹罗(泰国)﹑满剌加(马来西亚)﹑真腊(柬埔寨)等诸国朝贡而设;在浙江明州的市舶司的是专为倭国朝贡而设;在福建泉州的市舶司是专为琉球朝贡而设。 不过因为洪武后期倭寇日益猖獗,太祖高皇帝直接推行严格的严禁政策,甚至一度废止了三市舶司。 到了永乐年间,因为郑和下西洋的缘由,海外诸国纷纷前来大明朝贡贸易,朝廷为了彰显天朝威严,又增设了诸多海关港口。 如在广州设怀远驿,在泉州设来远驿,在宁波设安远驿,由市舶司掌管接待各国贡使及其随员,还在交趾云屯设市舶提举司,专门接待西南诸国贡使。 而这些弹劾奏章,大多都是针对宁波安远驿,或者说针对倭奴贸易! 因为监国汉王爷力排众议,大力支持此事,导致郑和水师在倭国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掠夺了大量的倭奴送到安远驿。 朱高煦也没有闲着,上回说服了三巨头后,就与户部尚书夏元吉碰面,安排了贤臣户部左侍郎古朴前去主持此事。 结果古朴这老小子,毕竟是个文臣,对奴隶买卖这种事情持反对意见。 在他的有意泄露之下,现在谁都知道朝廷在宁波安远驿,购买囤积着大批倭奴,正送向各处施工现场,充当劳工苦役。 这个消息一传出,那可是真不得了,瞬间就炸开了锅啊! 朝廷进行奴隶买卖,这简直就是丧心病狂啊! 大明朝以往可是怀柔远仁,用仁德降服了周边邻国,奠定了自己天朝上国的地位。 可是到了汉王朱高煦监国理政的时候,一切全都变了! 随着诸王外放的政策推行,宗室亲王携带战兵攻打四方邻国,搅得整个天下不宁。 如果说诸王外放还有借口与理由说服天下,那这倭奴贸易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丧尽天良啊! 程朱缙绅仿佛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反击机会,各地官员纷纷上奏弹劾他这个汉王爷,就差将他骂成是国贼了! 怪不得朱棣这个坑儿贼会发这么大的火,换做朱高煦自己看了,也难免会忍不住动怒。 文人的笔,真是阴毒狠辣! 不过朱高煦早就做好了完全准备,所以现在那是一点也不慌。 “爹啊,你发怒之前先搞搞清楚,这事儿要是没有金忠蹇义夏元吉这三巨头同意,儿子敢做吗?” 朱棣闻言一愣,随即果断命人把三巨头请来。 “你个逆子,给朕跪下!” 疑惑归疑惑,发怒还是要发怒的。 朱棣一直对自家老二心怀不满,现在逮着机会了,自然要好好整治他一番。 三巨头接到命令匆匆赶来,一走进大殿,就见皇帝陛下正对着汉王朱高煦破口大骂。 嗯,还是熟悉的场景,还是熟悉的味道。 朱棣见三巨头到了,这才恋恋不舍地收起了怒火。 “三位爱卿,倭奴买卖这件事情,你们可曾知晓?” 听到这话,夏元吉也没有迟疑,直接开口道:“皇上,这可是好事啊!” “对啊皇上,此事汉王曾经与我等商议过,全票通过了!” “陛下,这可是一项仁政,朝廷当鼎力支持!” 朱棣:“???” 啥? 啥情况? 这还是仁政? 这三个老货疯了吧? 还是说我眼花耳鸣听错了? 永乐大帝愣在原地,开始怀疑起了人生。 三巨头见状也很识趣,将倭奴贸易的种种好处,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光是解放各大工程项目的苦役,让他们回乡安心耕种,提高大明粮食产量这一条,就令朱棣瞬间动容。 听完三巨头的解释,朱棣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汉王朱高煦,神情变得很是精彩。 嘶……好尴尬啊! 自己这回好像又错怪了老二。 刚刚还把老二臭骂了一顿,就差上脚踹了,结果发现人家是对的,现在该怎么收场? 朱棣看向三巨头,三巨头面无表情,不敢吭声。 他们三人又不傻,你自己错怪了人汉王,自己想办法解决,看我们三个作甚? 你们父子二人之间的事情,我们三个不掺和。 万般无奈之下,朱棣只能轻咳了两声。 “咳咳,老二呐,地上凉,快起来吧!” “爹啊,把聂兴放了吧!” “放放放,多大点事……” 父子二人相视一笑,像极了一对大小狐狸。 朱高煦这才施施然地起身,笑道:“爹,其实你可以借此机会,直接废除奴籍,准许这些奴隶出贱为良,改业从良。” 此话一出,朱棣与三巨头都变了脸色。 因为,汉王这个提议,牵连太大了。 “说白了,这些士绅缙绅之所以齐齐上奏弹劾反对此事,就是因为倭奴贸易触碰到了他们的利益!” “这些个官员老爷们,谁家中没有几十上百个奴仆杂役?但是这些奴仆杂役可都是汉人,可都是大明子民!” “倭奴贸易一旦成型,朝廷为什么不可以废除奴籍,将这部分数量惊人的汉人子民解放出来,让他们出贱为良做良善百姓,耕田种地恢复生产?” “爹啊,光是这一条,就足以排在您老文治第一条了,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朱棣:“!!!” 废除奴籍! 文治第一条! 成为千古一帝! 第460章 何为仁政?这他娘地才叫仁政! 废除奴籍啊! 光是听到这句话,就足以令人血脉偾张了。 这奴籍也算是传承千年了,一直到前宋才出现了官方颁布的法律,禁止人口买卖。 大蒙古元朝本身就是奴隶政权死而复生,到了大明朝,虽然没有奴籍,但是有贱籍。 朱高煦见永乐帝有些意动,趁热打铁地开始了忽悠。 “爹啊,我大明朝贱籍子民,数量一直不少,日子过得也很是悲惨!” “如广东的疍户,一生必须与船为伴,吃喝拉撒必须全在船上,不许上岸居住耕种……” “如两浙的惰户,不许读书识字,不能和良民坐在一起,贱民女性穿衣服颜色不许和良民一样,在路上拿伞必须倒着拿,走路脖子上还得戴铃铛,显示出自己是属于贱民……” “还有安徽的伴当,也是奴籍行列,相当于士绅豪强的农奴,一辈子要给士绅豪强做牛做马,哦还不只是一辈子,而是世世代代!” “这些贱籍子民的子孙后人,生下来也就是贱籍,一辈子都是贱籍,贱籍娶媳妇儿也只能找贱籍,世世代代永生永世都是贱籍,都是士绅豪强的奴隶!” 听着汉王朱高煦这些叙述,朱棣与三巨头顿时沉默了。 的确,这样的日子,未免太令人绝望了啊! 自己是贱籍也就罢了,给人当牛做马了一辈子,自己的子孙后人还不能改变身份,生下来就是贱籍,注定命运跟自己一样悲惨,这如何接受得了? “我大明朝贱籍子民大多来源于战争掠夺的战俘、平民以及罪犯家属等,子子孙孙世代为奴,隶属于主人。” “但是发展到现在,江南的富户豪强,家中奴仆多达数千人,这些签了卖身契的奴仆,子子孙孙,世代不能脱离贱籍,除江南之外,河南、山东等省的富贵人家也是蓄奴成风。” “难道这些奴仆杂役当真全都是贱籍子民?不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可都是民籍,因为天灾人祸沦为流民,走投无路之下只能签了卖身契,沦为士绅豪强的奴仆杂役苟全活命!” 朱高煦直接点出了这个残酷的事实,听得众人眉头紧皱。 原本好好的良善子民,或是因为天灾,或是因为人祸,最终被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签订卖身契,成了士绅豪强的奴仆杂役。 这是他们这些朝堂重臣的失职,更是朱棣这位大明天子的失职! 可笑地方官员一直都在鼓吹盛世,粉饰太平,移人视听! 偏偏他朱棣这位大明天子,之前还相信了,为自己的文治武功感到骄傲! 结果,那什么“太平盛世”,现在成了自家老二的巴掌,一次打得比一次更狠! 饶是朱棣心思深沉,此刻一张老脸也有些挂不住了。 “爹啊,你知道现在奴籍在籍人口只有多少吗?” “不过二十万人口左右!” “但是你去看看,这天下为奴为为婢的大明子民,何止二十万?” “五十万,八十万,甚至高达上百万!” 这个说法,不难得到证实,至少光是从这些京官家中奴仆成群,就可见一斑! 天下官员多如牛毛,每人家中豢养几十上百个奴仆杂役,那数量与百万也相差无几了! 朱高煦话锋一转,突然提起了一件旧事。 “爹,你应该还记得洪武年间的郭桓案吧?” 郭桓案! 三巨头与朱棣面面相觑。 他们何止是记得,简直就是触目惊心! 洪武十八年,户部侍郎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后被揭发,太祖震怒下令调查。 经查,郭桓等人总共贪污两千四百多万石粮食! 太祖高皇帝震怒之下,决心趁机扫荡全国贪污官员,展开了一场血腥大清洗。 最终,太祖高皇帝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涉案官员尽皆处死,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 甚至为了追讨赃粮,演变成了全国骚动,民间富人莫不因此破产,遭到抄家破产的士绅豪强不计其数! 这就是“郭桓案”! 即便过去了这么久,三巨头现在想起来,还是心肝儿有些发颤。 那位太祖高皇帝,当年可是用一场又一场的血腥大案,敲断了所有文人的脊梁骨! 朱高煦似笑非笑地看着三巨头,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来。 “爹,你觉得太祖高皇帝为什么要借着追讨脏粮的借口,放任锦衣卫抄家追缴那些个士绅豪强?” 听到这话,朱棣脸色微变,三巨头则是眉头紧锁。 “郭桓一案真相大白,涉案官员尽皆被处死,脏银脏粮难道朝廷当真没找到?” “就算脏粮真被他们藏起来了,也不可能牵连那么多的豪强富户吧?” 看着笑眯眯的朱高煦,朱棣脑海中陡然浮现出了一个可怕念头。 “老二,你的意思是……太祖高皇帝是故意这么做的?” “对!”朱高煦给出了肯定回答,“其实这也不难理解。”

相关推荐: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快穿]那些女配们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镇痛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吃檸 (1v1)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致重峦(高干)   数风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