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一众猛将:“???” 干他一票? 直接杀去帖木儿帝国首都? 你好歹也是位大明王爷,说话怎么跟土匪一样? 第380章 消息终至!下定决心的小軏軏! 金陵,帝都。 一连好几日,张軏都在追查外地士子的阴谋。 甚至为了不打草惊蛇,他还命锦衣卫力士伪装成户部官员,前往这些文人士子登记的住所核实,并且询问他们入京的目的。 然而逐一核查下来,却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毕竟都是些文人老爷,金陵又是大明帝都,人文荟萃之地。 他们入京求学访友,再正常不过了。 然而结合前不久发生的国子监学子游行暴乱一案,张軏总觉得有些不安。 毕竟这些外地文人学子都是突然间涌入了京师,很明显来者不善。 这其中要是无人从中作梗,张軏打死都不会信。 那个神秘黑袍人,可还没有落网呢! 只是张軏害怕打草惊蛇,会影响到自家王爷的钓鱼计划,所以一直隐忍不发。 一想到这儿,张軏就觉得有些头疼。 要是王爷在京就好了,那些个宵小之辈,哪里还敢兴风作浪? 正当这个时候,一名千户匆匆而来。 “大人,北疆那边有消息了!” 一听这话,张軏瞬间起身,接过了千户手中的密报。 细细看完后,这位锦衣卫代指挥使再次发出了一阵桀桀怪笑,整个人显得有些意气风发! 好! 真是太好了! 锦衣卫千户见了都忍不住脊背发凉,自家这位大人,似乎越来越变态了啊! 无怪张軏如此高兴,因为这密报上面清楚地写着,汉王殿下虽然身中数箭,却是屁事没有! 而且此刻汉王殿下正奉皇上之命统率三军,猛攻岭北府城和林! 这个消息,无疑更加振奋人心!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上这是有意让汉王殿下立功! 只要和林攻下了,汉王爷携滔天大功回京,何人还能阻挡他入主东宫,问鼎太子大位? 大事成矣! 张軏深吸了一口气,当即唤来千户耳语了几句,后者顿时露出了惊容,但还是选择遵命行事。 待他走后,张軏拿着密报,走入诏狱甬道内,在甬道最深处的牢房里面,见到了苟延残喘的太子少师姚广孝。 “呵,少师大人,看来你那些奇门异术学的也不怎么样吗?” 姚广孝闻言一怔,艰难地抬头看向张軏。 “看看吧,或许你也很想知道,那所谓的真龙之战,究竟是个什么结果吧?” 张軏将密报扔到姚广孝身前,后者迟疑了片刻,还是伸手捡起。 然而当他看清这密报上面的内容后,却是瞬间大惊失色。 “这不可能!” “帝星已经复位,汉王怎么可能还活着?”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大明朝如何养得出这么多的真龙天子?” 汉王朱高煦,竟然还活着! 他不但还活着,而且还屁事没有,正在率军征伐和林! 怎么会这样? 他不是应该万箭穿心而死吗? 躺在一旁的袁忠彻同样有些傻眼,挣扎着挪动过来,看着密报怔怔出神。 二人面面相觑,尽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茫然。 汉王无恙,活得好好的! 那他们二人不是枉做小人,白白给自己招祸吗? 姚广孝懵了,面容狰狞地看着密报,发出了凄厉的嘶吼。 “这不可能!” “这密报绝对是假的!” “张軏,你休想乱我道心!” “呵,蠢货!”张軏轻笑了一声,决定彻底摧毁这乱世妖僧的骄傲与自尊。 “少师啊少师,你可知道,汉王爷出征之前,做了什么准备吗?” “一套精钢战甲,一副蚕丝软甲,两个护心镜,再加上一套制式重铠……这样的配置之下,别说是万箭穿心了,你拿火炮都不一定轰得动他!” 姚广孝:“???” 袁忠彻:“???” 我尼玛啊! 你还是个人吗你? 你他娘地是去打仗的啊? 你身上穿这么厚你怎么上阵杀敌? 呸,我从未见过如此贪生怕死之人! 姚广孝与袁忠彻对视了一眼,脸上全写着怅然。 张軏见状决定再加一把火,让这个乱世妖僧,彻底陷入绝望的折磨之中,一如他张軏初听汉王死讯时那般! “少师大人啊,你做这一切,不就是为了稳固太子与太孙的位置吗?” “什么狗屁命格理论,什么狗屁真龙之战,不过都是你给自己的私心所找的借口罢了。” “汉王殿下自监国理政以来,逐渐得到朝臣的信任拥戴,威望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百姓对他感恩戴德,所以你这位太子少师慌了,撺掇怂恿汉王殿下赶赴北疆!” 顿了顿,张軏轻笑道:“可能太子殿下没有这样的心思,想要除掉汉王殿下,稳固自己的位置。” “但是你姚广孝偏偏就这样做了,那既然你做的,我们这些汉王党羽也做的!” 一听到这话,姚广孝顿时惊了,难以置信地看着张軏。 “张軏,你想做什么?” “呵,你姚广孝做得,我张軏为什么做不得?” 张軏冷笑了一声,直接转身就走。 “咱们那位汉王爷,一直说太子殿下心慈手软,心不够狠!” “但是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果他不心慈手软,如果他心足够狠,他何必卸下监国大权,还政于太子?” “他们兄弟二人兄友弟恭,都舍不得对对方下手,但是龙椅只有一张,皇帝只有一个!” “这次你姚广孝下手,虽然没有成功,但倒是成功地提醒了我!” “太子与汉王的矛盾争斗,根本就是无法调和避免的!” “既然如此,那我这个汉王党羽,只有助汉王一臂之力了!” 话音一落,张軏转身就走,留下了愣在原地的姚广孝。 他想做什么? 他要对太子殿下出手? 然而不管姚广孝如何去想,张軏已经下定了决心! 太子殿下的确宽厚仁慈,不会对汉王殿下动手! 但是太子身边的那些人,他们为了推动太子殿下上位,定然会如同姚广孝这般,算计谋害汉王殿下! 这一次,是王爷做足了准备,所以才能侥幸死里逃生! 可是下一次呢,再下一次呢? 这样的算计,只会一波接着一波! 尤其是等到王爷携收复岭北之功大捷还朝,威望达到顶峰的时候! 到了那个时候,自然会有人动些心思,提议更换储君! 也会是那个时候,汉王与太子之间的冲突,将会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党同伐异,朝堂倾轧,铲除异己……阴谋与算计,都会接踵而来! 但,大势不可违! 汉王殿下入主东宫,才是最好的选择! 太子党羽既然先下手了,那就休怪汉王党羽不留情面了! 张軏走出诏狱,再次看向了北疆方向,露出了一个温和笑容。 “王爷,您不愿做的事情,交给我来做!” “这一次,该我们出手了!” 第381章 封狼居胥!打出一个盛世大明! 岭北,肯特山。 一场盛大的祭天仪式正在举行。 当年西汉冠军侯封狼居胥,留下千古绝唱与辉煌。 但是,他这样的做法,却有违礼制。 按照礼法制度,唯有皇帝一人可以祭天,别人人是无法替代的。 祭天大典,是天子帝皇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以独享祭祀上帝权力体现其合法地位,也为向人民展现"君权神授"的观念,为了达到其宣扬神权以维护皇权的目的。 不过以霍去病与汉武帝的关系,他那如同皇子一样的身份地位,代替汉武帝祭天,倒也勉强可以说得过去。 此刻在朱高煦的主动提议下,永乐大帝于肯特山麓,也就是当年冠军侯霍去病封禅的狼居胥山,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祭天仪式。 封狼居胥啊! 这是足以名垂千古的壮举! 所以朱高煦一经提出,薛禄柳升等大将几乎立马同意,纷纷鼓动怂恿皇上祭天。 毕竟此次大明皇帝御驾亲征,不但完成既定目标,屠灭了几乎整个瓦剌部落,而且还一举收复了岭北行省,肃清了漠北草原! 这是远迈汉唐的伟大战果! 封狼居胥,祭告上天,向苍天宣告这片草原已经易主,不但能提升明军士气,还可让大明朝的威严提升数倍。 所以,这是一件于国有利的好事,于人有益的天大好事! 朱棣听到自家老二的这个提议,同样也很是意动。 封狼居胥啊! 古往今来,那位中原帝王做到过这等壮举? 他朱棣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也不过是一直追杀本雅失里到擒胡山,在山上巨石刻下“翰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胡尘,永清沙漠。” 封狼居胥,禅于姑衍,登临瀚海,还有什么更能证明他朱棣的丰功伟业?! 不出意外地,永乐帝欣然同意,当即命人准备了封禅大典。 朱高煦对永乐帝的同意,并不觉得意外。 他这个提议,对一直渴望证明自己的永乐帝而言,充满了无法拒绝的诱惑力。 毕竟,他是朱棣,靖难夺权的朱棣! 他就如那唐太宗李世民一样,迫切地想要通过自己的文治武功,赢得天下人的认可!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了他哥太子李建成的帝位,逼高祖李渊退位,登上九五至尊。 明太宗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经过艰苦卓绝的四年战争,多次逢凶化吉、死里逃生,终于在建文四年,成功杀入金陵,荣登大宝,从侄儿朱允炆手中夺取了皇位。 相比于李世民,朱棣的皇位来得更加艰难不容易。 这位永乐帝,是华夏帝制时代中,少有的藩王靠发动军事政变,实现皇帝梦的王爷。 不过,这二位千古名君都是经过了九死一生,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这才总算是坐上了那张龙椅。 而且,两人成为皇帝之后,一样励精图治,选贤举能,缔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盛世王朝,用璀璨夺目的文治武功,证明了他们自己! 贞观之治,永乐盛世,这便是对他二人最佳的认可! 所以,这次封禅祭天,一定要举行! 上到皇帝陛下,下至军中士卒,出乎意外地全都鼎力支持汉王殿下的封禅提议。 当然,这其中也有反对之人,比如胡广金幼孜。 因为此刻太子殿下并不在岭北,那么原本祭天仪式中,应该由太子殿下完成的步骤仪式,定然会由汉王朱高煦代替完成! 如此一来,只怕汉王朱高煦在军中的威望,将会攀升到一个令人恐惧的崇高地步! 三军将士有多忠诚于皇帝陛下,他们就会忠诚于汉王朱高煦! 那太子朱高炽,还算得上是太子吗? 连一直沉默寡言的杨荣都觉得此举有些不妥,他似乎已经见到了,北伐大军大捷还朝之后,汉王与太子那不可避免的权力冲突。 然而,他们的意见,永乐帝已经听不进去了。 封禅大典,如期举行。 因为地处塞外,加之事出突然,所以封禅大典很是简陋。 但简陋归简陋,该有的祭品与流程一样不少。 狼居胥颠。 封禅高台。 大明天子永乐帝,此刻一身戎装,在三军将士的注目之下,一步一步地登上了这代表至高荣誉的山颠。 映入眼帘的,赫然正是苍莽起伏的肯特山脉,与蜿蜒曲折的斡难河。 肯特山,是蒙古人心中的圣山! 成吉思汗本人多次受此山荫辅,躲过大劫,他终生敬奉此山,每逢重大事件,必进山朝拜长生天,获得内心平静,同时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 斡难河,是蒙古人心中的圣河,更是他们的发祥地,当年成吉思汗便是即位于此! 如今,不管是圣山还是圣河,此刻都成了大明的疆域! 朱棣慷慨激昂地祭告上天,这片广袤无垠的蒙古草原,此刻彻底易主,成为大明的版图! 三军将士闻言,满脸狂热地齐声高呼,声音直冲云霄,响彻天际! “陛下万岁!大明威武!” “陛下万岁!大明威武!” “陛下万岁!大明威武!” 朱高煦见状感慨万千,施施然地走上了高台。 胡广金幼孜等人惊得眼珠都快掉下来了,但他们还是不敢吭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狗贼汉王爷一步一步地登上高台,最终与皇帝陛下并肩站立。 霎时间,三军将士更加狂热,愈发忘情地嘶吼。 “老头子,如何?这种感觉很爽吧?” 朱棣侧过脸瞥了一眼爱子,终究还是没有开口赶他下去。 “唔……这是斡难河,这是肯特山!” “五百年来,打到此处的,也只有我了!” 是啊,五百年了,自盛唐之后,中原再无人敢出塞! 积贫积弱的两宋,满身膻腥的蒙元。 这五百年来,华夏民族承受了太多苦难与鄙夷。 直到今日,大明永乐帝驾临肯特山,俯视斡难河,再次向世界宣告了汉人威严! “爹啊,这还只是开始,不会是结束!” “您老还记得,常遇春大将军对您说过的话吧?” 朱棣闻言一怔,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家老二。 这个混账东西,常遇春大将军跟自己说过的话,他怎么会知道? 朱高煦故意板正面孔,低喝道:“小子,死在床上没出息,只要敌人还在,咱们该死在马上!” 朱棣:“???” 啥? 小子? 你喊你爹小子? 我尼玛啊,你可真是个反骨逆子啊你! 而且老二那个时候都还没出生,他怎么可能知道常遇春大将军说的这话? 朱棣此刻整个人都麻了,满脸狐疑地看着朱高煦。 这个混账东西,究竟还隐藏了多少秘密? 朱高煦无视了永乐帝的锐利目光,扭头看向了西侧。 “爹啊,打到这儿,不算什么,因为当年霍去病也曾到过这儿!” “你若想做千古一帝,那就接着打下去,当年蒙古铁骑可以横扫欧亚,为何我大明铁骑不行?”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您老担心百年之后千年之后,会有外夷做大杀入中原,我们这些不肖子孙不一定能够守住,所以您才马不停蹄地连年北伐,想趁着自己还能打的时候,给我们打出一个万世太平!” “既然如此,那就一直打下去,打出我汉家男儿的威严,打出我大明帝国的威严,打出一个泱泱华夏,盛世大明!” “告诉四海八荒的所有蛮夷,内外诸夷,凡敢称兵者,凡敢明犯我大明天威者,必亡其国,灭其种,绝其苗裔,虽远必诛之!” 朱棣:“!!!” 打! 一直打下去! 打出一个泱泱华夏,盛世大明! 这番话,成功说得永乐帝热血沸腾。 但激动半天后,朱棣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 “老二,为什么是爹去打,不是你去打?” “咳咳,您才是征北大将军,我又不是!” “逆子!你这反骨逆子!你给老子滚去凤阳……” 第382章 阴谋与算计,公甫先生之殇! 金陵,帝都。 因为学部尚书解缙入狱。 致使学部群龙无首,只有侍郎陈公甫一人独力支撑。 陈公甫原本是象山书院的落魄山长,生活清贫,家无余财。 此次入京之后,虽然汉王殿下给他置办了一处府宅,但陈公甫婉言谢绝了,他依旧住在金陵城北一处简陋小院。 帝都居民主要集中在城南、城中地区,一段是沿内秦淮西半段的两岸繁华地区,另一段是广艺街以东。 相比之下,因城北没有固定城门、城墙设施,人居较少,逐渐成了贫民偏户聚集的地方。 自从解缙入狱之后,太子殿下一时间又未及时补充学部尚书一职,以致陈公甫的工作异常繁忙。 正值学部大力推行新学,对官学改制的敏感时间,各道州府县皆有政务上呈,需要他拍板处理的政务实在太多了。 对此陈公甫倒也没有怨言,此刻他只想着有生之年,能够亲眼见到新学大成,见到陆学子弟遍布天下,如此就足矣! 生活清苦,政务繁杂,都可以接受。 他陈公甫前半辈子碌碌无为,守着象山书院苟延残喘,本以为此生就会这样结束,愧对恩师的教导。 然而汉王朱高煦的横空出世,让他终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陆学大行其道的希望! 只是可恨,汉王殿下突然远走北疆,不然这新学铁定可以如期推行,取代那程朱登临神坛了! 一想到这儿,陈公甫就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还在伏案批阅政务,门外却突然出现了一道身影,正是皇家制造局局长胡元澄。 “公甫,走吧,该下值了。” 胡元澄看着这位好友,心中难免叹了口气。 身居陋室,却能一心为国,操劳理政,这样的学者大家,才是真正的大儒啊! 他胡元澄的确是安南人不假,他胡元澄从未学习过程朱圣贤之言也不假,但是他胡元澄在大明朝为官这么多年,见到的大多都是些贪赃枉法、骄奢淫逸的缙绅官员! 而他们,全都是清一色的程朱文人! 与那些蛀虫米虫比起来,陈公甫简直堪比圣贤! 当年诏狱研究院中的八人,老大哥陈济是史学家,无论是学识还是威望都令其余七人尊敬信服。 解缙则是个没心没肺的二楞子,恃才傲物却又真诚坦率,还是个不折不扣的酒蒙子。 王景、邹缉、曾棨三人本就是被胁迫进入诏狱编书,即便最后接受了这新学,他们骨子里还是看不起陆学传人陈公甫。 尤其是七人重返朝堂之后,王景、邹缉、曾棨三人明显自成一派,似乎正在宣扬儒家公羊思想,与陈公甫弘扬的陆学成了竞争对手,双方更是不太和睦。 也只有胡元澄这个曾经的安南人,能够体会得到被群臣排挤打压的心酸苦楚,所以他与陈公甫一向交好,二人互相引为知己。 其实说心里话,相比于只知道高喊仁义道德、礼法制度的程朱之学,胡元澄更加看好强调人之本心主动性的陆氏心学。 陈公甫瞧见天色的确不早了,他还要赶回城北住所,所以简单收拾了一下,便与胡元澄一同走出了官署。 学部规制一应与六部同,所以办公之地同样在紫禁城内的千步廊。 千步廊东接长安左门,西接长安右门,其北侧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一百余间,这便是中央政府机关六部百司的办公之地。 按文东武西的格局,文官在东千步廊,武官在西千步廊。 陈公甫与胡元澄出了宫,坐上了胡元澄的马车。 胡元澄好歹也算是一部尚书,曾经又是安南国王子,生活水平自然还算可观。 二人在马车内长吁短叹,诉说着各自的愁苦烦闷。 陈公甫愁,愁在新学工作受阻,无人主持大局。 要是新学推广不成,好不容易等到的失望,直接变成了绝望,那会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胡元澄愁,愁在皇家制造局匠人不足,地盘太少,太子爷却又不同意扩建。 这明明都是汉王殿下临行之前,制定好的三步走强国战略,可是现在太子爷却突然变卦了,说什么国库空虚资金不足,都是些狗屁谎话! 说到底,那位宽厚仁慈的太子殿下,还是看不起他们这些匠人,不愿将匠人地位抬得与士人一样高! 上次朝会后,胡元澄也算是想明白了,为何那些程朱缙绅会强烈反对组建大明工会! 原因很简单,减免徭役赋税的特权,只能他们文人士子拥有! 地位卑贱职业卑贱的匠人,怎么能够同他们这些文人老爷平起平坐? 士农工商,这是中原历代王朝都不曾改变的固定阶级,甚至这种阶级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即便是颇有贤名的太子朱高炽,也是怀揣着这样的观念,刻意打压天下匠人! 要怪就只能怪汉王殿下心不够狠,他要是足够狠心,直接掀翻了太子殿下,自己入主东宫,那他们何必还像这般忧心忡忡? 两位汉王党羽互相倾诉,没想到越说越愁苦,索性寻了一处酒肆,二人你来我往地开怀畅饮。 苦酒入喉,直入愁肠。 不知不觉间,夜幕悄然降临,二人都已经喝了个酩酊大醉。 眼见天色不早,胡元澄搀扶着陈公甫,跌跌撞撞地走向马车,准备直接回自己府邸,让陈公甫暂住一晚。 毕竟这位好友住在城北,此刻再
相关推荐: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总统(H)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误打误撞(校园1v1H)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痞子修仙传
突然暧昧到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