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与陈老他们共同探讨……” “行了行了,死老头子,赶紧滚,哔哔赖赖个没完了!” 眼瞅着胡元澄那含情脉脉的眼神,朱高煦顿时就打了个寒颤,没好气地起身就走。 这些诏狱里出来的家伙,怎么感觉一个个的都不正常? 难道在里面关久了,脑子有问题了吧? “汉王爷,那犬子一事……” “安排在二局历练历练吧,日后接掌你的位置!” 听到这话,胡元澄一颗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也对汉王殿下充满了感激。 汉王殿下,爱我! 朱高煦逃也似的离开了皇家制造局,随即命聂兴赶去诏狱,去取那本《南翁梦录》。 这《南翁梦录》说得简单点,就是胡元澄有感于故国越南的杰出人物无人作史立传,所以他自己开始编纂,默默进行着这项伟大的工程,直至汇聚于一书。 《南翁梦录》,就是越南名人传,看似只有历史价值,实则对当前大明彻底收服安南,有着巨大的作用。 朱高煦回到汉王府不久,聂兴就取来了那本厚厚的《南翁梦录》。 一见到这本鸿篇巨制,朱高煦就觉得头疼,暗自赞叹胡元澄毅力之坚定。 很快黄福与张辅联袂而来,他们明日便要离京赶回安南,准备执行南洋布局。 所以一接到汉王爷的命令,二人立马就抛下了手中的事情,老老实实地赶了过来。 “二位,先看看这本书!” 二人:“???” 啥? 看书? 看你大爷! 我那边一堆事儿等着呢! 张辅面容一僵,不太明白汉王爷的意思,索性坐在凳子上喝茶。 黄福倒是实诚,上前认真翻阅起这篇著作,没过多久便露出了惊容。 “这……这是安南名人传!” “先贤明主,奸佞贤臣,皆在此处!” “敢问汉王殿下,这是何人所作?此书堪称安南国史,是价值连城的文学瑰宝啊!” 张辅听到这话,虽然感到有些惊讶,但还是兴致缺缺。 他是一介武夫,你让他领兵打仗绝对是一把好手,但让他欣赏这劳什子文学瑰宝,他真是兴致缺缺。 朱高煦含笑点头,道明了自己的打算。 “黄福,带上这书,前去交趾布政!” “交趾自五代十国起开始独立,那你就补全五代十国前的安南国史,并且给安南这些先贤‘认祖归宗’,确认他们祖上都是华夏子民,那可都是我中原的贤良人才啊!” “嗯,还可以给那些安南先贤刻碑立传,寻其后人提拔重用,反正就是大肆宣扬,广施仁政,增强安南百姓对我大明的归属感。” “另外,估计要不了多久,皇家制造局的匠人将会抵达交趾,修建驿道驿站,张辅率军全力配合,打破中土与交趾间的隔阂障碍,让这块地方彻底纳入我大明版图!” 二人:“!!!” 第248章 最后提醒!哈士奇的智慧! 张辅与黄福愣了。 完全没有想到,还能有这般无耻的做法! 那安南国史上杰出的先贤,你全给人家强行安上一个中原祖宗,这不是恶心人吗? 但是又不得不承认,汉王殿下这法子,真是神来之笔! 自汉武帝灭南越国,这块地方就是中土的一部分,在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交趾地区虽然屡有反抗,但是大体上一直受到中土各朝代的直接管辖。 等到丁先皇以武力征服境内的割据势力,建立国号大瞿越,接受中土宋太祖册封为交趾郡王,正式列为藩王,算是交趾正式脱离中土而自主之始。 而后是陈氏王朝,一直向中土王朝朝贡不绝,除对中土自称国王外,对内和对其他国家,国主都称皇帝。 纵观整个安南国史不难看出,这块地方本就是中土的一部分,加之历代王朝都时常发配流放囚犯至此地,他们的先祖是不是华夏人,那还真不好说! 黄福对汉王殿下的这个法子十分赞同,毕竟是人都讲究一个认祖归宗。 现在交趾屡有反抗的真正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交趾百姓对中土大明没有丝毫归属感,反倒认为大明是侵略者,从而怀有敌意! 只要解决了归属感这个难题,大明将交趾彻底纳入版图,并不是什么难事。 很快哈士奇与黄淮联袂而至,瞧见张辅与黄福在场,二人更是心头一颤。 “哟,来了?这二位段时间没少忙吧?” 哈士奇与黄淮听到汉王这话,心中有火气也根本不敢反驳,只是讪讪地笑了笑。 这段时间,他们确实忙得脚不沾地,配合调度虞谦等人举族迁徙,一同前往南洋旧港。 这本就是一项大工程,加之那些被汉王流放之人分散各地,想要短时间聚集到刘家港出海口,那更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地方官府在汉王爷授意下,全力支持配合,没有做出为难之举,杨士奇这才能在短时间内迁徙完成。 毕竟这可都是人才啊! 他杨士奇前去南洋旧港布政,乃至日后重返朝堂的底气与根基所在。 朱高煦看着这三位人杰以及一个添头,笑着开口道:“三位,明儿个就要启程出发了,大明能否吞掉南洋这块大粮仓,一切都看三位了。” 黄淮:“???” 张辅。 黄淮。 杨士奇。 三位? 那我呢? 你大爷! 我真是个添头? 说罢,朱高煦起身向三人郑重一礼,三人见状吓得连连起身躲避,只有黄添头还愣在原地思考人生。 “行了,该说的话,本王之前都已经告诉你们了,奥斯曼威胁在前,我大明必须尽快控制南洋这块咽喉之地,构建海上防线。” “你们明日便随船队启程出发吧,张辅与黄福走海路更快,船队一路向南先到交趾,张辅你抽调三卫战兵连同他们的家小亲眷,随同哈士奇迁往南洋旧港,助他掌控此地……” 杨士奇:“???” 嗯? 哈士奇? 这是在说我吗? 为何总感觉听着怪怪的…… 瞧见杨士奇一脸懵逼,朱高煦急忙打岔道:“士奇啊,此去南洋旧港,一定要尽快将此地掌握。” “这地方以北是苏门答腊国和马剌加国,以南是爪哇国和满者伯夷国,东北则是渤泥国,都是些人口不过百万的弹丸小国,以你哈士奇的能力与手腕,打掉他们并不是什么难事。” “唯一难处在于,这些南洋岛国受奥斯曼帝国商人影响,大多都是伊斯兰信徒,比如那旧港宣慰使施进卿,信仰伊斯兰教的神灵安拉,这一点你要牢牢注意。” “宗教信仰这种东西,是十分可怕的,一旦你处理不当,引起那些伊斯兰信徒仇恨敌视,那基本上可以宣布南洋计划胎死腹中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如果你杨士奇将这股力量利用得好,那对你顺利掌控旧港绝对有很大助力!” 杨士奇:“!!!” 你大爷! 什么伊斯兰? 什么信徒? 你以前怎么不说这些? 老子一切都准备好了,都准备上船了,你现在才说? 狗贼朱高煦,真是不当人子啊你! 不过经汉王爷这么一提醒,哈士奇心里也算是有了点数。 那伊斯兰教应该是与释教道教类似的宗教,有着自己独特的信仰与传承。 明白了这一点,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利用宗教信仰,神化大明天子,这种操作老朱家可是没少做啊! 比如当今天子,为了自己即位称帝的正统性与合法性,自称真武大帝转世,起兵靖难时得真武大帝相助,这才得以一地敌一国并且战而胜之! 皇帝陛下即位之后,更是敕封道家圣地武当山为“大岳”、“治世玄岳”,尊其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 武当山这才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之显赫地位闻名于世。 百姓子民都是愚昧且麻木的,不在于他们信不会信,只要他们接受这个说法即可。 那同样的道理,道教有真武大帝,伊斯兰教自然也有他们供奉信仰的神灵安拉! 只要了解清楚这些伊斯兰教的基础知识与发展历史,杨士奇有信心给皇帝陛下再加上一个尊崇封号! 比如,神灵安拉之子,神灵安拉天使…… 眼瞅着哈士奇眼中精芒闪烁,一副老阴比准备阴人的模样,朱高煦顿时就放下了心来,对这位顶尖人杰感到满意。 和聪明人讲话就是这样,只需要你稍微一提,他立刻就会明白你的话外之音。 至于黄淮,此刻还一脸懵逼,满脸茫然不解。 啧,就是一个添头罢了。 张辅对什么宗教信仰不感兴趣,他只对战争感兴趣。 “汉王爷,那末将何时出兵占城国?是否需要等到杨大人掌控旧港之后?” “不必,你返回交趾扫除叛军后,便可出兵占城国!”朱高煦给出了一个准确的答复。 “占城本就好比安南的一个省,先前一直被安南控制,国王不过是个傀儡罢了,你扫平了叛军后顺手将占城收服就行了,如此也可向旧港等地施加压力,配合哈士奇布政。” 张辅闻言点头笑道:“年前末将大破叛军,将叛军所夺取的占城国的土地,分设升、华、思、义四州,并且增设卫所。” “如今那占城国就只剩下一个国都了,只怕转手就能攻破,杨大人你们可得加快动作了啊……” 闻听此言,众人都是一阵大笑,颇有几分指点江山的风姿。 “行了,就要离别了,本王也没有什么好送给你们的,就送你们一人一副尚未补齐的南洋堪舆图吧。” “这南洋堪舆图,有多辽阔,有多宽广,都需要你们三人去补齐,去完成我大明的南洋拼图!” 第249章 南洋王!大胖胖的内心是拒绝的! 东宫太子府。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原本祥和安宁的太子府,却因为两个人的到来,顿时气氛大变。 一是汉王朱高煦,二是赵王朱高燧! 这两位王爷,可都不是什么善茬啊! 尤其是汉王朱高煦,如今监国理政,不断提出利国利民大帝国策,受到朝野上下一众敬畏爱戴。 反观当朝太子朱高炽,还整日在太子府里跳着畊宏体操呢,一副没心没肺的模样。 汉王夺嫡,太子失势的谣言,即便是东宫内的侍卫宫女都有所耳闻。 所以,当汉王爷带着赵王爷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东宫太子府门口时,整个太子府顿时如临大敌。 大胖胖正在跳着畊宏体操,卖力扭动着肥硕腰肢。 听闻老二老三来了,太子爷一愣,顿时停下了手中动作,正准备亲自前去迎接。 然而转念想起老二的嘱咐,他又不得不故意冷着脸冷哼了一声,咆哮道:“不见,让他们两个滚!” 东宫侍卫听到这话,一颗心顿时沉入了谷底。 看来外界那些传闻并非只是谣言啊! 现在人主动登门拜访,一向脾气好的太子殿下竟然让他们滚…… 汉王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只怕已经降到冰点,水火不容了! 然而还未等东宫侍卫前去传话,朱高煦便领着朱高燧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 “哟,太子爷,怎么个意思?跳操跳傻了,连自家兄弟都不肯见?” “我呸!你们何曾把孤当成自家兄弟了?给孤滚出去!这是孤的太子府!” “唔……这的确是太子府,是不是你的,那可还不一定呢!” 汉王与太子一唱一和,听得一旁的赵王爷一愣一愣的。 这尼玛啊! 老二不是说不准备夺嫡争位了吗? 这怎么如此嚣张跋扈地羞辱太子爷,有些过分了啊? 东宫侍卫宫人听到汉王爷这话,那是直接被吓得跪倒在了地上瑟瑟发抖。 汉王爷端得是个嚣张跋扈,狂妄如斯啊! 当着太子殿下的面儿,竟然直接说出了这种话来! 大胖胖气得浑身颤抖,怒指着汉王爷,随即冷哼道:“去书房,别让外人看了笑话!” 话音一落,太子爷径直离去。 朱高煦冷眼环顾四周,冷哼一声后,立马跟了上去。 小老三朱高燧瞟了一眼那些宫女侍卫,低喝了一句:“有些话,听到了就烂在肚子里,不然本王的锦衣卫可不是吃素的。” 撂下一句赤裸裸的威胁,赵王爷这才屁颠屁颠地追了过去。 然而等他一进入书房,却是直接当初懵逼。 方才还剑拔弩张的兄弟二人,此刻正谈笑风生地喝着茶水,哪里还有半点仇恨模样? 这他娘的合着刚刚在那儿演戏呢? “老二,我方才这戏演得不错吧?” “有进步有进步,老大你心里有数就行。”朱高煦笑着摆了摆手,给出了肯定回答。 大胖胖的演技,通过这么久的磨砺,总算是了有了些许提升。 “老大,老二,你们俩合着这是唱双簧呢?想做什么?” 朱高燧一脸兴奋地开口道,他并不愚蠢,相反还有些小聪明。 眼瞅着自己这两位兄长故意在外人面前演戏,肯定是在谋划着什么大动作。 大胖胖扫了一眼这个不成器的三弟,笑道:“这你可得问老二,一切都是老二的主意。” 朱高燧兴致勃勃地扭头看向朱高煦,却直接得了汉王爷一句“关你屁事”! 虽然这话说得很不客气,但话糙理不糙嘛,朱高燧明日就要随同杨士奇等人前去南洋,朝廷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好像还真跟他没有关系。 朱高煦扫了这厮一眼,随即看向大胖胖。 “老大,命人准备些酒水吃食,我们兄弟三人许久没有畅快痛饮了!” 一听到这话,大胖胖顿时两眼放光,立马唤来一个宫人命他下去准备。 朱高炽同样是个爱酒之人,奈何因为天生身宽体胖,身体一大堆毛病,太子妃为了他的身体着想,一向不允许他饮酒。 今儿个好不容易有了理由与借口,大胖胖笑得眼睛都眯成了月牙湾。 朱高燧同样浮现出了怀念之色,他在怀念小时候三兄弟一起偷酒一起受罚的快乐时光。 只是可惜,物是人非,回不去了啊! 很快佳肴美酒上桌,大胖胖赶走了所有外人,准备同自家兄弟酣畅淋漓地喝个痛快。 三兄弟都是好酒之人,一时间喝得好不热闹。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大胖胖已经是满脸涨红,不断诉说着自己这个太子爷这些年受的委屈,听得赵王爷神情黯然。 老大对他的好,他一直记在心里,只是这人呐一旦滋生出了不该有的野心,就会如同野草般蔓延,覆盖住所有的亲情杂念! 有那么一瞬间,老三甚至觉得,如果没有那场靖难之役,他们兄弟三人是不是不会为了这龙椅,闹成现在这副模样? 但是,没有如果。 酒至酣处,朱高煦终于开口,道明了来意。 “老大,我准备让老三去南洋开疆拓土,开府建牙立世镇南洋王府,没有问题吧?” 此话一出,大胖胖愣了,朱高燧惊了,气氛顿时变得诡异了起来。 开府建牙! 世镇王府! 南洋王! 太子爷嘀咕着这几句话,神情罕见地变得凝重了起来。 “老二,这与大汉的分封诸王有什么区别?” 开府建牙,简单说就是朝廷允许南洋王组建自己的臣僚班底,甚至是家将私兵! 老二让老三去做这南洋王,这不是在搞分裂吗? 朱高煦打了个酒嗝,没好气地解释道:“分封诸王又如何?大汉老刘家唯一做错的地方,不是分封诸王,而是将诸王封在了中土!” “太祖高皇帝对老朱家的子孙很是优待,却不治事,如同混吃等死享受生活的富家翁。” “但是老大你想过没有,这些天家皇室不愁吃不愁穿,他们没事会做什么?敛财和生孩子!” “长此以往下去,我老朱家的这些宗室,数量将会翻到百倍千倍不止,他们会成为一条条寄生虫,趴在大明朝廷上一直吸血,直到这偌大一个王朝轰然崩塌!” 此话一出,太子爷与赵王爷都变了脸色。 把宗室成员比作寄生虫,这比喻真是……无比贴切。 大明朝的宗室,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并能世袭罔替。 也就是说,他们从生下来那一刻起,这辈子就注定只需要吃喝玩乐就行了。 只是这样一来,随着宗室人口慢慢增长,将会给朝廷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 朱高煦接着笑道:“咱老朱家分封诸王,可不能学老刘家,而是将诸王分到中土之外!” “给你一个机会,想要做我大明朝的王爷,必须自个儿去开疆拓土,打下一块地方,否则一律不得恩封!” “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即便战死沙场,也比做个混吃等死的废物要强!” 第250章 你侬我侬的太子爷与赵王爷! 让宗室成员上战场! 让宗室成员去开疆拓土,去打自己的江山! 汉王朱高煦的这番惊人言辞,直接惊得大胖胖酒都醒了一半。 这大明朝的宗室制度,可是高皇帝制定的祖训啊,怎么到你嘴里就变得这么不堪了? 再说了高皇帝自幼穷困潦倒受尽欺辱,都沦落到拿着破碗去要饭的地步了,他发家致富成为皇帝后,对老朱家的子孙后代好一点,让他们过得好一点怎么了? 这个老二,有反骨啊他,得送孤儿院! “咳咳,老二呐,这事儿太大了,我这个太子爷顶不住啊!要不咱问问老头子的意见?” 朱高煦饮了一口美酒,淡淡笑道:“老头子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他让我全权处理帝都事宜,为了北伐大业着想,我又给他追加了五百万两的军费与辎重,现在估摸着应该已经跟瓦剌人干上了吧……” 大胖胖:“???” 赵王爷:“???” 你大爷! 你可是个大孝子啊! 以往老头子打仗,那都是因为军费不足,所以不得不黯然撤军。 现在好了,你这汉王爷监国理政,钱粮不要命地给他送去,都不需要人家开口索要,唯恐他突然班师回朝了一样…… 咋滴你丫监国监上瘾了,不准备让你爹回来了啊? 感受到了两兄弟的狐疑目光,朱高煦讪讪地笑了笑:“这不是好不容易让咱爹打一回富裕仗嘛,让他在草原上面撒欢一样玩开心,打个痛快,后面也无需北伐了。” 开玩笑,那真是本王的征北大将军,这才出去几天就想回来? 后勤充足,武器先进,不一举收复岭北行省,再借道打到帖木儿汗国去,你永乐帝好意思回来吗? 岭北行省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内蒙古北部以及蒙古国全境,地缘战略异常重要。 这地方是一块肥美牧场,平时可以发展经济牧养战马,战时上马为兵进可控制西域退可扼守北京,一旦外邦蛮夷的铁骑越过北方燕云十六州后,就是经济最发达的江南,所以岭北地缘政治价值非常高,这也是太祖朱元璋当年为什么要打岭北之战的原因。 如果将后世华夏比作一只雄鸡,那这岭北行省就是一只“骑”在雄鸡脊背上的猎隼,向东可抄东北战区的后路,向南直接压迫京畿重地,向西矛头指向河西走廊,威胁通往新疆的后勤补给线…… 一只猎隼,压制了雄鸡的三个“北”,这就是岭北行省的地缘政治价值! 元朝视其为祖宗“龙兴”之地,采取了很多措施大力发展岭北行省,以致于将其开发了“贫极江南,富夸塞北”的塞外江南。 所以那块地方并不是文人士大夫认为的蛮夷之地,反倒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福地。 朱高煦已经上了折子,命他的征北大将军努力一把,争取完成老朱同志一生收复岭北行省的夙愿! 毕竟朱老四一辈子都想证明自己即位称帝的合法性,还有什么比开疆拓土、完成先帝夙愿,更能令人信服呢? 岭北行省打下来了,作为推行牧羊计划的中枢,也利于那些蒙古百姓接受。 毕竟岭北行省的治所是和林,昔年大蒙古帝国的国都,十三世纪中叶时期,整个世界的中心! 想着,朱高煦笑道:“行了行了,老头子那边你们不用操心,他还有事情要做呢,估摸着等我们打下了倭国南洋等地,老头子自个儿就会回来了。” 大胖胖:“!!!” 赵王爷:“!!!”
相关推荐:
云翻雨覆
蔡姬传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镇痛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