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入来源,就是农税与盐税对不对?” 朱高燧痛得龇牙咧嘴,没好气地咆哮道:“对对对,你姥姥的,下手真重!” “疼?疼就对了!毕竟你要做南洋王,不付出代价怎么行?” 朱高煦毫不手软,欺身上前又是一刀,狠狠斩落而下,惊得老三连滚带爬地翻滚开来。 “老二,你到底想说什么?” “呵,不止老头子,还有满朝文武,甚至整个大明,都忽视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银山!” 此话一出,赵王爷顿时一愣,下一秒结结实实地挨了一记木刀,痛得他不断逃窜。 “你姥姥……什么金山银山?” “商税!” 听到这两个字,朱高燧再次发愣,不出意料地又重重挨了一下。 “你隔这儿跟我吹牛逼呢?商税那点小钱,别说朝廷看不上,我都看不上!” 赵王爷一边打起精神应敌,一边还不忘出言嘲讽。 朱高煦举刀欲劈,骗得赵王爷举盾格挡,然而一记窝心脚踹出,直接将朱高燧踹得倒飞出去,硬生生地撞到了墙壁上面。 “呵,小钱?你懂个屁!” “前宋知道吧?三冗导致两积,积贫积弱,吏治败坏,军队垃圾,认辽国作大哥,认金国做叔伯,每年上交给这些外邦蛮夷的岁币高达数百万两,丢尽了我汉家儿郎的脸面!” 朱高燧捂着胸口痛得要死,闻言怒骂道:“前宋那群软骨头,都是被那些文人士大夫给祸害的,一群贪生怕死的狗东西……” “话是这么说,但是老三你想过没有,前宋不过是偏安一隅,他们哪儿来那么多的钱?除了上贡岁币给蛮夷之外,还得保证国内民生,偏偏他们还做到了!” 听到这话,朱高燧顿时一愣,都忘了继续怒喷了。 对啊,前宋偏安一隅,他们哪儿来那么多钱? 提到钱这个事儿,赵王爷突然觉得自己心口不那么疼了,立马起身继续对抗。 “很简单,因为前宋有着无比繁荣的商业,尤其是海上贸易,每年从中抽取的商税,完全足够他们给外邦蛮夷上贡那些岁币,甚至多认几个叔伯大哥都没问题!” 朱高煦冷笑了一声,趁着赵王爷发呆,再次将他打翻在地。 眼瞅着这厮躺在地上装死,朱高煦双手握刀狠狠劈了下去。 赵王爷见状吓得脸都白了,急忙举起木盾格挡,下一刻木刀与木盾应声碎裂,看得朱高燧目瞪口呆。 “姥姥!” “老二,你真想劈死我啊你?!” 汉王爷闻言笑了笑,索性也躺在了地上。 “老三,商税的利润,大到无法想象!” “等郑和他们收拾了倭国,就会再次下西洋,奔着海上贸易而去!” “到时候本王会更改商税,废除海禁,鼓励我大明子民出海贸易,届时你说这商税会是一个何等恐怖的数字?” 听到这话,赵王爷蒙了。 这个老二,胆子是真他娘的大啊! 征倭国,打南洋,还要废除海禁…… 高皇帝的祖训,在他眼里就跟放屁一样…… “我之所以让你去南洋,是因为南洋旧港等地是海上贸易的咽喉之地,无论是进还是出,都必须缴纳足量关税!” “你只要将这些咽喉之地掌握在手里,那不是一座座金山银山?” 朱高燧却提出了异议:“老二,就算商税再多,那也是朝廷的……” “朝廷的?他们掌控农税与盐税已经够了,商税必须掌握在你我二人手中,这是底线!” “再说了,倭国,安南,暹罗……我大明的疆土只会越来越大,你觉得一个皇帝管得过来吗?” 此话一出,朱高燧脸色瞬间狂变,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家老二,被吓得说话都结巴了。 “老二啊……不是……二哥……你……你要……” “时人称我老朱家如今有三龙两蟒,我觉得不太好听,应该是五龙同朝才对!” 朱高燧:“!!!” 三龙两蟒? 不,是五龙同朝! 第214章 朱高燧:老二你狂妄! 麻了。 有些麻了。 自家老二胆子竟然这么大! 这是做皇帝争不过老大,准备另起炉灶吗? 如此惊世骇俗的想法,的确吓了赵王爷一跳! 要是老二说他想夺嫡争位,朱高燧还真觉得没什么。 毕竟这话他都不止说过一次了,赵王爷听都听得烦了! 但是现在,老二突然不争了,而是想要另起炉灶! 嘶…… 令人发指! “老二呐,你说什么‘三聋两盲’,刚刚耳朵被震耳鸣了,现在还是缓过来……” 朱高煦瞧见这厮故意装疯卖傻的模样,顿时冷笑道:“老三,连造反你都敢,怎么了?现在让你另起炉灶,你却怂了?” “狂妄!” 朱高燧急了,“那是夺嫡,不是造反!” “但你背着老头子另起炉灶,这跟造反有什么区别?更何况南边还有张辅,还有沐晟,他们会任由你胡来?” “什么狗屁五龙同朝?龙就是龙,蟒就是蟒,要怪就只怪你我兄弟二人没有那成龙的命!” 想着,赵王爷心底有些发慌,直挺挺地向门口走去。 “今儿我没来过,你自己闹腾吧!” 听见这话,朱高煦嗤笑一声,准备好好教育教育这个小老三。 “老三,你知道,老头子准备迁都吧?” 听到这话,朱高燧脚步一顿。 “废话,燕平北平是咱家的‘龙兴之地’,老头子把自己的帝陵都修在了北平,谁不知道他的迁都之心?” 永乐七年,永乐帝以北平为基地进行北征,同时开始在北平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他将自己的陵墓修在北平而不是金陵,证明他已经下定决心要迁都。 这个道理,朱高煦自然明白,所以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那老三你想过没有,一旦老头子迁都北平,北平及其周边成为我大明朝的核心统治地域,那南边该怎么办?” “尤其是交趾地区,自五代吴权以来,就已独立成国,张辅之所以能够顺利平定安南,主要是因为胡氏政权多行苛政、民心不附,大明皇帝应陈天平之请,吊民伐罪,救民于水火,又承诺复立陈氏子孙之贤者,这当然受到了安南人民的欢迎,亦不失为仗义之举。” “但是,老头子不地道啊,得胜后转手就自食其言,草率地决定将安南收复,直接郡县安南,改为交趾,由大明朝廷直接管理,自然会遭到安南各阶层人民的反抗,安南可谓从此进入多事之秋。” 朱高燧点了点头,这点简单道理,赵王爷还是听得明白的。 “一旦老头子迁都北平,北边成为大明统治中心,经营重点逐渐北移,那交趾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直至最终成我大明脱离出去!” 朱高煦这话并非是无的放矢,而是历史上发生的事实。 因为大明言而无信,加上安南独立成国已久,导致交趾地区反叛不断,屡禁不止。 到了大侄儿朱瞻基即位称帝,他考虑到交趾地区“数年以来,一方不靖,屡勤王师”,给大明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索性直接撤军交趾,任由黎利坐大,最终安南成功复国。 交趾叛军作乱,大明王朝撤军,直接放弃交趾,安南重新复国,叛军头子黎利成了安南后黎朝开国之主! 大侄儿朱瞻基放弃交趾允许安南重新独立,虽然为大明去掉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为大明朝廷节省了大量的开支,但是这一事件也沉重地打击了大明在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声望,动摇了大明的宗主国地位。 更何况,安南又怎么会是包袱呢? “老二,交趾那鬼地方要来干什么?张辅一代帅才,如今都三征交趾了,被那鬼地方烦得脱不开身……” “鬼地方?你知道交趾有多少金矿银矿吗?你知道交趾有多少人口吗?你知道交趾水稻一年三熟吗?” 朱高燧愣了,他只懂打仗,哪里懂得这些! “田地可以盛产粮食,经营得好就是一个大粮仓,矿山矿脉交给商人百姓去开矿,就算是收取矿税朝廷也能赚个盆满钵满,哪里还需要像如今这般倒贴银子去平叛……” 朱高煦笑了笑,目光变得幽深无比。 “疆域太辽阔,一个皇帝,是治理不过来的,以后南洋这块,需要我老朱家的天潢贵胄前去坐镇,立世镇王府,为大明永镇山河!” “本王让杨士奇去南洋旧港,推动南洋布局,到时候张辅平定了安南,还会一路向南,打下占城,控制这条海岸线,而后逐步蚕食,直至掌控整个南洋!” “你赵王府需要做的,就是替我大明守好这片家业,将南洋那些咽喉之地牢牢掌控在手中,一旦出现叛乱造反等情况,直接斩尽杀绝,不留隐患!” 朱高燧:“!!!” 世镇王府! 为大明永镇山河! 那如此一来,他可就成真的南洋王了! 只是,皇上会答应吗?太子爷会答应吗? “老二,老头子那边……不会答应吧?” “咱们老朱家造反出身,不断削弱地方藩王的权力,就是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再发生,他怎么会允许什么南洋王出现……” 诚然,他朱高燧是赵王,尊贵的一字亲王,但比起南洋王而言,狗屁都不是。 一旦朱高燧回到自己的封地彰德府,别说什么一字亲王了,他的地位还比不过一个州府县官,只能做个混吃等死的富家翁! 但是老二口中的南洋王,那是世镇王爷,掌握实权的南洋之王! 这二者一比较,傻子都知道该选什么! 可是,皇帝不会答应啊! 朱高煦淡淡一笑,“你怎么知道老头子不会答应?” “我给他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助他成为千古一帝,他巴不得大明疆域越辽阔越好!” “放心吧,南洋只是起点,不是终点,我大明不止你这个南洋王,还会有东海王,西域王,甚至中亚王!” 朱高燧听得心惊肉跳,忍不住硬着头皮问道:“可是这样一来,与那汉朝的分封制有什么区别?万一日后我老朱家出现了不肖子孙,想要坐一坐那张龙椅……” “那又如何?老大这一脉的子孙后人如果不成器,那就换另外一脉去坐那个位置,只要将军权牢牢掌控在手里,即便这偌大一个帝国就算要分崩离析,那就推倒重来,坐上那张龙椅的人,只要是我老朱家的后人即可!” 朱高煦神色平静,“就算是脑浆子都打出来,这锅肉也要烂在锅里,不容外人觊觎窥伺!” “老三,你的目光要放长远一些,死盯着那张龙椅有什么意思?这个世界大得很,我们真正的敌人,从来都不是自家人!” 听到这话,赵王爷瞬间亚麻呆住了,久久都说不出话来。 不知为何,朱高燧总觉得他有些不认识自家老二了。 眼前这个准备干翻全世界的男人,真是自家那个二哥? “老二,你让我做南洋王,那你准备去哪儿?” 我? 朱高煦一怔,望着空气怔怔出神。 良久之后,他才笑了笑。 “还没想好,解决大明这堆破事儿,我应该会跟郑和他们出海吧。” “下南洋,走西洋,带着我大明无敌水师,打得他们哭爹喊娘!” “凡日月所照之地,皆为我大明疆土,胆敢兴兵犯上者,尽诛之!” 第215章 哈士奇:汉王爱我! 日暮降临。 一辆马车滚滚驶来。 在落日映衬下,显得很是落寞孤寂。 马车里面,哈士奇与黄淮相对而坐,脸色都很是难看。 眼瞅着开春在即,他们二人也要跟随郑和船队出海,前往南洋旧港布政。 所以春节一过,二人便开始想方设法地拉拢人才,邀请他们跟随自己等人一同前去南洋旧港。 毕竟二人可都不是什么寻常人物,曾经都是红极一时的一方巨头,在朝野上下颇有贤名,于士林当中影响力也是不俗。 然而真个去邀请几次,全都吃了闭门羹后,哈士奇黄淮这才明白了一个道理。 世态炎凉! 人走茶凉啊! 忙活了好几日,一个人没捞到不说,还吃饱了闭门羹。 一想到这儿,黄淮就忍不住怒斥道:“那胡俨胡若思真不是个东西,昔日与老夫坐而论道互相引为知己,谁曾料想老夫去国子监准备邀请一些志向远大的学子。” “结果老夫话才说到一半,胡若思这匹夫直接就把老夫逐出了国子监,人没捞到不说,还平白无故地受了羞辱……” 话到此处,黄淮眼眶有些湿润,险些落下泪来。 他黄宗豫出身书香门第之家,科举入仕后一路青云直上,深受大明三代天子器重宠信,更是成为当今天子的随侍重臣,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委屈? 这段时日,黄淮与杨士奇为了邀请人才,一同前往南洋旧港布政,可谓是腿都快跑断了,游走于京畿等地。 结果谁成料想,以往那些坐而论道的至交好友,不是让自己吃闭门羹,就是把自己打出府门,根本不顾往日的旧情! 不就是邀请你们去南洋旧港布政吗? 至于如此绝情吗? 眼瞅着这黄宗豫又开始嘤嘤嘤了,哈士奇顿时觉得头疼无比。 这段时间他同样吃饱了闭门羹,别说人才了,连个人都捞不到! 想着,哈士奇也感到无奈。 “宗豫,怪不得他们,旧港毕竟远在南洋,又是海外蛮夷之地,他们如此做派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如果不是汉王朱高煦强令在前,谁他娘的愿意去旧港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布政? 安全得不到保障不说,还要整日与蛮夷为伍,这让他们这些自诩高洁雅士的文人士大夫,如何忍受得了? 而且,想要掌控旧港,还有一个很大的隐患,那就是旧港之地大明汉人比例太低了,根本不利于他们前去布政。 虽然旧港汉人不少,但他们都是广东福建等地早年去到旧港经商的商贾及其后裔,对大明朝廷而言根本没有什么忠诚度可言。 相反,如施进卿等人已经在旧港站稳了跟脚,麾下都有着各自的势力,他们二人前去布政,还要想方设法地收服这些地头蛇,否则布政就是一句空话罢了。 即使有着三卫战兵保驾护航,杨士奇也感觉掌控旧港难度极大。 战兵可以武力威慑,甚至可以动用武力强行镇压! 但是这之后呢? 马上取天下易,焉能马上治天下? 手底下没有文人干吏,哈士奇只能选拔当地贤才,勉强架起布政司的框架。 可是如此一来,那些地方贤才始终是当地人,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又岂会老老实实地听话? 一个不小心,自己二人只怕会成为光杆司令,连政令都出不了府台! 哈士奇越想越觉得头疼,忍不住长叹了口气。 缺少可用的文人干吏,这是他目前最担心的问题。 黄淮见哈士奇叹气,也忍不住跟着叹了口气。 “士奇,这该如何是好?距离出海之日,只怕不远了啊!” 他们要是再拉不到人,就只有自己二人孤身前去布政了。 一想到那等可怕场面,黄淮眼睛又红了,又开始嘤嘤嘤了起来。 哈士奇听到声音只觉得烦不胜烦,恨不得给他一个大嘴巴子。 “行了,马上到老夫府上了,再商量一下吧。” 听到这话,黄淮也停止了嘤嘤嘤,颓丧到了极点。 然而他们刚刚抵达哈士奇府邸之前,却是听到了喧闹嘈杂的欢呼声。 “杨大人回来了,快!” “真回来了,可让我们苦等良久!” “杨大人,老夫虞谦啊杨大人!” “老夫李至刚,已等候杨大人多时了!” “老夫……” 哈士奇:“???” 黄淮:“???” 你娘咧! 什么情况? 自己二人在外面吃闭门羹? 结果回家发现自己还被人给堵门了? 他们想干什么? 不会是来挟私报复的吧? 哈士奇陡然看向黄淮,低声怒喝道:“黄宗豫,你是不是之前收了他们的贿赂?现在他们堵门来了都!” 黄淮:“!!!” 麻了! 彻底麻了! 我怎么记得拿没拿他们的贿赂? 给我好处的人那么多,我怎么记得他们是谁? 再说这些家伙这么过分的吗? 老子只是现在落魄了而已,你们就落井下石来要回好处? 一想到这儿,黄宗豫勃然大怒,心中的委屈憋愤顷刻间全都化成了怒火。 你们这他娘的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哈士奇只见黄宗豫一甩袖袍,怒气冲冲地下了马车。 眼见这厮发飙,哈士奇也跟着冲了下去。 然而还未等黄淮发飙,他们二人就被团团围住。 虞谦李至刚等昔日巨头赫然在列,目光炽热地看着二人,那“穷凶极恶”的眼神直接将黄淮哈士奇吓得亚麻呆住了。 “诸位,大家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有话好好说……” “君子动口不动手啊诸位,我黄宗豫人就在这儿,你们有话直言无妨……” 话音未落,众人直接将他扒拉到了一边,反而将哈士奇围了起来。 哈士奇见状吓得腿肚子都快软了,急忙抱着脑袋蹲了下去。 这尼玛关我什么事儿啊?! “诸位,黄宗豫拿了你们的好处,可跟老夫无关啊!” 怂了。 哈士奇真怂了。 他要是无缘无故被堵在门口围殴一顿,这以后还活不活了? “都安静,听老夫讲!” 虞谦低喝了一声,众人这才安静了下来。 毕竟三朝元老的身份摆在这里,还是有几分薄面的。 虞谦随即看向哈士奇,委婉地开口道:“杨大人,老夫等人听闻您外任为旧港布政使,所以特地前来拜访,希望日后杨大人能够关照一二……” 哈士奇:“???” 黄淮:“???” 啥? 啥意思? 这些人都要去旧港? 这他娘的……可都是人才啊! 哈士奇豁然抬头,冷静询问道:“伯益公这话是什么意思?” 虞谦正思忖着如何委婉解释一下,李至刚却是将今日早朝上发生的事情一股脑地都说了出来,直接跟哈士奇点明了他们被举族流放南洋的尴尬处境。 一听到这话,哈士奇瞬间狂喜,立刻挺直了腰板,云淡风轻地看着众人。 “唔……老夫明白了,诸位的意思老夫心中有数,日后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了!” “诸位请放心,老夫可以向你们保证,只要尽力配合老夫布政,诸位族内贤才都可依次得到举荐名额!” 听到哈士奇的保证,众人这才松了口气,不枉他们没日没夜地在这儿等了这么久。 得到承诺,又寒暄了几句,众人这才识趣退走。 等他们走后,黄淮一脸懵逼地看着哈士奇,有些难以置信。 “他们……不是来拿回好处的?” “哈哈哈,好处?什么好处?他们现在巴不得送给我们好处!” 哈士奇朗声大笑了起来,心中郁结顷刻间烟消云散! 汉王这神之一手,直接解决了他所有隐患,还让他掌控了这些人的生死! 想着,哈士奇陡然转头看向汉王府,发自内心的慨叹了一句。 “汉王爱我!” 第216章 朱老四:我养的狗居然想咬我? 榆林卫。 自永乐帝即位称帝后,逐步裁撤漠南诸卫所,大明整个北疆战线也开始收缩。 时至今日,从辽东鸭绿江虎山头到甘肃嘉峪关,已经逐步形成了九个军事重镇,即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等九个边镇,史称——九边重镇。 延绥重镇,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乃是是陕、甘、宁、蒙、晋五省交界之地(后世局势),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而榆林卫更是整个延绥重镇的中枢,朝廷在榆林卫储备有宁夏、固原、延安等重真镇的军事储备粮,堪称整个九边的核心地带。 并且榆林卫道路发达,交通便利,可以连同九边各地以及其他重要城镇,驿站设置极为便捷。 种种原因之下,永乐帝决定将此地作为此次北伐的起征之地。 此刻五十万大军均已抵达榆林卫,朱棣带领众将在此地整顿兵马,准备正式出兵漠北之地。 中军大帐内。 薛禄柳升等一众大将,正围拢在沙盘之前,激烈商讨着后续作战计划。 朱棣坐在龙椅上面静静地听着,目光深邃如
相关推荐: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云翻雨覆
凄子开发日志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鉴昭行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蔡姬传
差生(H)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