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99章

第99章

,难免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汉王权势滔天,气焰嚣张,随口就将两位巨头发配去海外蛮夷之地,他们这些臣僚该何去何从? 大胖胖瞧见杨士奇与黄淮的脸色,心里有些不忍,但一想起这些人的所作所为,顿时就释然了。 “好,依你所言,今日之事到此为止!” 话音一落,大胖胖起身就走,身上肥肉一颤一颤的。 他担心再待下去,自己会憋不住笑,直接乐出声儿来。 然而落在杨荣等人眼里,太子爷的背影是那么的落寞,那么的凄凉。 太子殿下,也很无奈啊! 要么舍弃杨士奇与黄淮二人,要么就等着他们这些人全被拖出去当场剥皮! 孰轻孰重,大家都拎得清。 所以,没有人去怪太子殿下,他们只会恨嚣张跋扈的汉王朱高煦!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可怜的太子殿下,身为大明储君,竟然被一个王爷欺负成了这样…… 想着,杨荣等人心里更加难受,更加悲愤。 杨士奇注意到了太子殿下那同样落寞的背影,还眼见地注意到太子爷身体还在微微颤抖,顿时心疼到了极点。 想必,太子殿下,现在很难过吧。 因为自己的莽撞,导致太子爷一败涂地! 即便自己与太子爷知晓了汉王这个狗贼的企图,然而还未等自己二人出手,他便抓住机会先下手为强,将自己与黄淮赶出了朝堂,直接发配去了海外蛮夷之地…… 这一次,太子党损失两位重臣势力大衰,汉王党得了科道言官势力大盛! 这一来一去之间,汉王朱高煦已然成了气候! 一想到这儿,杨士奇就愈发感到愧疚。 “太子爷,是我误了你啊!” 议政结束,群臣退走。 朱高煦冷眼看着杨士奇落寞的背影,感到有些头疼。 基于三杨之名,他本想重用这位日后的贤相,所以不但亲自把他从诏狱里面捞了出来,还让他官复原职,兼管兵部事务。 朱高煦做这一切,只为让哈士奇尽快成长起来,以便他日后辅佐大胖胖。 但谁能够想到,这哈士奇是铁了心地维护程朱文人! 既然如此,朱高煦只好先下手为强,将他逐出朝堂,发配旧港宣慰司了。 立场不同,没有缓和的余地! 弘扬新学在即,绝不容许出现任何意外! 何况贤才大明朝永远不缺,少了他这一条哈士奇,还有千千万万条哈士奇! 这杨士奇如果按照自己的计划,在旧港宣慰司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那朱高煦不介意再给他一次重返朝堂的机会。 但他要是故步自封墨守成规,连煌煌大势都看不清楚,那日后也不会有流芳百世的辅政三杨了。 至于黄淮,一个添头罢了。 第186章 大儒!请公甫先生入诏狱! 汉王府。 朱高煦正准备休息片刻,聂兴却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王爷,去象山书院的兄弟回来了。” “哦?情况如何?人请来了?” 汉王爷闻言一喜,急忙追问道。 不料聂兴表情顿时变得古怪,讪笑道:“王爷还是自己去看吧。” 怀揣着满腹疑惑,朱高煦来到大堂,却见一位满脸风霜的老人,正被塞着嘴巴反绑双手跪在地上。 “聂兴,我特么地是让你去请人,不是让你去绑人啊!” “王爷,这老家伙跟头倔驴一样,说什么都不肯出山,万般无奈之下兄弟们也只能出此下策……” “还不放人!” 朱高煦很是无语,有些头疼地看着这位象山大儒。 好在这位不知名的大儒被放开后,并未采取什么过激反应,也没有主动开口询问,就这般神情冷漠地看着朱高煦。 汉王爷分明从他那双眼睛中,看到了沧桑与悲凉。 聂兴等人识趣退走,根本不敢吭声。 人虽然是“请”来了,但这差事算是办砸了,继续逗留下去,指不定还会挨一个大逼斗。 朱高煦见气氛有些尴尬,主动伸手示意大儒坐下。 “先生勿怪,手下人不懂事,本王又脱不开身,无法亲自前去请先生出山,让先生受罪了。” 听到这话,象山大儒只是面无表情地反问道:“草民陈公甫,忝为象山书院院长,敢问汉王殿下将草民绑来,所为何事?” 陈公甫,这个名字,可不太熟啊! 朱高煦心中有些失望,不过没有表现出来。 虽然他早就有了心理准备,陆学经过蒙古朝廷与程朱文人这么长时间的联合打压,此刻只怕剩下了阿猫阿狗两三只。 但是为了扶持一派取代程朱的地位,他还是怀揣着不小的期待,希冀着陆学还有真正的传人存世。 当年心学祖师陆九渊上承孟子,开创心学一脉,提出了“心即理”、“发明本心”等著名心学命题,成为宋代儒学巨擘。 朱熹上承周敦颐、二程,集理学研究于大成,完善“道学”;陆九渊遥奉孟子之学,直指本心之学,开创“心学”,南宋时人皆以“朱陆”并称于世。 这两位巨擘虽然儒学理念不同,但大儒的气量与心胸摆在那里,所以二人非但没有互相攻讦,反倒是成为了一生挚友,多次坐而论道,留下了“鹅湖之会”、“太极、无极之辩”、“南康之集”等名垂千古的学术交流会。 然而陆九渊其言和其行均带有明显的禅学色彩,导致宋代、元代甚至现在,学术界都普遍认陆学为禅学,即认为陆九渊学脉源于禅宗,遭受儒生的排挤与冷遇。 陆九渊尚且在世之时,通过各种渠道与朱熹反复论辩,朱、陆两家大体上势均力敌。 等到陆九渊死后,心学群龙无首,陆门弟子未能将师说发扬光大,反而在与朱学的抗衡中日渐衰落,就此式微。 毕竟朱文公可能心胸宽广,但是那些个程朱文人,为了自己的地位及利益,又岂会放过与他们争锋的陆学子弟。 学术之争,是道统之争,也是利益之争! 可惜,在与朱学的争斗中,陆学堪称完败! 反倒是程朱思想更加符合朝廷统治百姓,所以蒙古入主中原后,作为外族的蒙古贵族为安抚汉地,开始推崇朱子学在思想方面对百姓的禁锢统治,程朱地位得到质的飞跃。 到了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也是进一步地加强思想禁锢,将朱熹的著作定为官方的科举考试的必考教材,程朱官方主流显学的地位自此牢不可破,逐渐发展成了一个令人心悸的庞然大物! 而陆学因为继承的孟子之学,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皇帝并非生杀予夺的天子主宰,所以一向为朝廷抨击摒弃,成了科举考试中处于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内容! 这就造成苦读陆学,对仕途毫无帮助,那还有谁愿意读这玩意儿? 朝廷的打压,程朱的排挤,学子的排斥…… 陆学能够传承至今,已经很不容易了。 想着,朱高煦看向了陈公甫,淡淡问道:“公甫先生,书院如今可好?” 象山书院位于江西贵溪,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被誉为“心学”起源地。 贵溪应天山“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陆九渊登而乐之,乃建精舍居焉,学生也悄悄结庐其旁,早晨鸣鼓“揖升讲座”,从容授学,讲授五年,求学者超过数千人,这就是象山书院的起源。 陈公甫闻言一叹,古朴面容上浮现出了沧桑之色。 “象山先生逝世后,为了缅怀先贤,弘扬陆学,文元公(杨简)立象山书院,得诏赐‘象山书院’匾额,书院日益兴旺,盛况空前……” “然而到了元代,程朱成了当世显学,极力打压书院,以致书院未曾修葺,几近销声匿迹,一片荒凉。” “如今书院内只剩下老夫了,等到老夫这一走,只怕书院传承也就断了。” 说着,陈公甫神情黯然,满脸悲戚之色。 听到此处,朱高煦立马来了精神。 这可是好事儿啊,你这书院要是办得红火,本王还怎么挖墙脚啊? “敢问公甫先生,可得陆学真传?” 陈公甫正伤心着呢,听到这话突然一愣。 汉王朱高煦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他想入自己门下,学习陆学? 一念至此,陈大儒打量了朱高煦一番,随即摇头道:“汉王爷,我陆学虽然落寞,但不是什么人都收的,王爷这面相一看就不适合……” 朱高煦:“???” 啥? 啥意思? 你还准备收本王为徒? 你他娘的想弟子想疯了吧你? 而且这个老东西还看不上自己,这是什么意思? 我朱高煦生得如此慈眉善目,就不能穿上儒衫做个文化人? “咳咳,公甫先生误会了,本王打算弘扬陆学,所以得提前确认一下,先生可得陆学真传?” 弘扬陆学! 陈公甫惊得豁然起身,难以置信地看着朱高煦。 这个汉王爷,他怎么敢的啊?! 如今的程朱,早已不是当年的程朱,而是一个垄断仕途官场的庞然大物! 他区区一个监国王爷,怎么敢对程朱下手? “汉王爷莫要说笑,那程朱……” “你只需要告诉本王,以你自身学识,能否挑起陆学大梁?” “能!” 下意识地,陈公甫没有迟疑,直接给出了肯定回答。 他本是书院上一任老院长的关门弟子,读了一辈子陆学,学了一辈子陆学,到头来连弟子都没有一个,眼瞅着陆学传承就要断在自己手里,陈公甫早就心急如焚。 现在汉王朱高煦提出弘扬陆学,他陈公甫根本就没有拒绝的理由! 无论这位汉王爷究竟包藏什么祸心,陈公甫都只能捏着鼻子上这艘贼船。 只为了那句,弘扬陆学! “好,既然如此,请公甫先生入诏狱吧!” 陈公甫:“???” 第187章 诏狱研究院!解公豹在狂笑! 除夕,万家灯火,游子归期。 然而却有那么两个人,主动来到了诏狱门口。 一位是工部主事胡元澄,一位是陆学大儒陈公甫。 二人意外相遇于镇抚司门外,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见到二人时,只觉得头都大了。 这他娘的,自己做了这么久的指挥使,还真第一回看到,主动跑来诏狱报道的! “二位可曾想好了,别怪本座没有提醒你们,这里可是诏狱!” “这大过年的,二位就不能过了年再进去?” 胡元澄听到这话,回想起家中的妻儿老小,有了那么一丝犹豫。 但这犹豫,也仅有一丝,不多。 这位兵器大家,已经彻底迷上了汉王殿下口中的神秘科学。 毕竟他曾亲眼目睹,汉王爷运用科学的力量,做出了堪称奇迹般的壮举! 科学,很有可能,助他胡元澄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真正认识到这个绚烂多彩的世界! 在他身旁,陈公甫面对这个选择,显得比较轻松。 陆学传承至今,就只剩下了他这个孤家寡人,他还有什么值得犹豫的? 如果不抓住汉王朱高煦提供的这个机会,只怕陆学传承当真会断在他手中! 这对于一位陆学大儒而言,简直是比死还要可怕的事情。 所以,陈公甫坚定地点了点头,笑道:“劳烦使尊打开牢门,草民已经准备好了。” 胡元澄同样点了点头,“使尊不必再劝,既然老夫已经到了此地,那就彻底下定了决心。” 纪纲:“???” 你大爷! 玩呢?闹呢? 你们把我诏狱当成什么地方了? 再这样下去,我锦衣卫不要面子的吗? 怀揣着满腹怒火,纪纲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示意手下将二人送了进去。 他已经下定决心,下次见到汉王爷,定然要刹住这股不正之风…… 胡元澄与陈公甫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结伴走进了镇抚司衙门,然而两名锦衣卫却并未将他们送入诏狱,而是来到了一座僻静宅院。 此刻天色已晚,万家灯火,繁星点点。 二人还未走进小院,便听得里面传来了高谈阔论、饮酒赋诗的唱喝声,令他们愣在了原地。 这尼玛啊,什么情况? 这里可是诏狱啊,还有人在这儿饮酒赋诗? 带路的两名锦衣卫听到这声音,神情顿时古怪到了极点。 “咳咳,二位进去吧,解公豹会做好安排。” 话音一落,锦衣卫逃也似的离开了此地,留下二人在原地愣神。 良久之后,陈公甫试探性地敲了敲门,很快房门打开,露出了一个满身酒气的人影。 “哟,又来新人了?这不是胡元澄胡大家吗?还有这位大才,快快请进!” 胡元澄看清此人面容后,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你是……解大学士?” “嘶……解缙!” 饶是身处乡野的陈公甫,都听闻过解大学士的大名! 解缙闻言朗声一笑,“哪里还有什么解大学士,如今只有解缙解公豹,二位随我来吧!” 话音一落,解公豹便亲切地拉着二人走进小院,陈济等人见状纷纷鼓掌叫好。 汉王爷送进来的贤才大家越多,新学教材就越是完善,他们距离成功也就更近了一步! “这位是兵器大家胡元澄,被誉为我大明火器之神!” “至于这位先生,倒是有些面生……” 解公豹笑着解释了胡元澄的身份,随即看向了陈公甫。 后者在众人注视下,不卑不亢地拱手行礼,自我介绍道:“陆学传人,象山书院院长,陈公甫!” 陆学传人! 这位竟然是陆学传人! 诏狱研究所的老大哥陈济立马起身,上前热情地将他迎入席中。 “当年文安公(陆九渊)与朱文公(朱熹)在铅山鹅湖寺辩论三天三夜,留下名垂青史的‘鹅湖之会’,老夫每每想起便神往不已,奈何生不逢时未得一见!” “今日得见公甫,定要把臂畅谈,以解老夫夙愿!” 陈公甫有些发蒙,解缙贴心地解释道:“这位是陈济先生。” 听到这话,陈公甫有些受宠若惊地急忙起身,躬身道:“先生之命,莫敢不从!” “哈哈哈,好,满饮此杯!” 一众名宿大家就此结识,虽然所学不同,但胜在理念相同,气氛很是活跃。 众人畅所欲言,针砭时弊,各抒己见,颇有几分百家争鸣的意味。 解公豹见到这一幕,忍不住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汉王殿下,我诏狱人才济济,百家争鸣的盛世大明,已经不远了!” 东宫太子府。 杨士奇与黄淮各自拉着大胖胖的一只小胖手,久久都不愿松开。 看着二人涕泗横流的恶心模样,大胖胖恨不得一脚一个踹出东宫去。 他娘的鼻涕眼泪都流到老子身上了,恶不恶心啊! 爱妃还等着孤去吃团圆饭呢,你们两丫的就不能讲快点? 或许是看出了太子爷的不耐烦,杨士奇抽泣了一下,动情开口道:“殿下,臣二人此去南洋,只怕短时间内难以归国,还请殿下以大局为重,切莫……” “啊对对对,孤知道了,杨师放心。” 黄淮同样不甘示弱,甩了甩鼻涕,泣道:“殿下,臣二人虽然远在南洋,但臣二人的心,可是与殿下紧紧连在一起……” “啊对对对,黄师放心,孤迟早让你们重返朝堂!” 听到太子爷的这句保证,二人一颗心终于落回了肚子里。 不是他们不要面皮了,而是这一去南洋,他们当真害怕太子爷把自己给忘了,一辈子折在那海外蛮夷之地。 所以趁着除夕夜的空挡,二人立马赶来了东宫,再诉一番衷情。 两个人心里这点小九九,大胖胖那是门儿清,所以觉得腻歪不已。 又好言安抚了几句,直接把二人给赶走了,麻溜地赶去赴宴。 此刻太子妃已经准备好了团圆宴,太子爷的妻儿老小都在桌上。 大胖胖环顾四周,笑道:“人都到齐了,那就开宴吧,可把孤饿着了。” 朱瞻基:“???” 汉王府。 本应是团圆夜,却因为韦妃突然临盆,导致汉王府人人情绪紧绷。 朱高煦站在门外,急得团团转,落到王府众人眼中,却是显得异常可爱。 郭氏上前柔声安抚道:“王爷不必忧心,整个应天府最有经验的稳婆产婆都在里面,姐姐也有临盆经验……” “话是这么说,只是听见爱妃的声音,本王这颗心就悬了起来。” 听见这话,郭妃心中一暖,握紧了他的大手。 自家王爷,上次受伤后真是开窍了,不但变得体贴人了,花样还变多了…… 伴随着一声啼哭划破夜空,朱高煦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只见产婆抱着一个粉妆玉砌的小公主兴冲冲地走了出来,高喊道:“王爷万福,是个小郡主,母女平安。” “好,好啊,本王终于有小棉袄了。”朱高煦大喜,小心翼翼地接过了小郡主,这一刻他体会到了血肉相连的亲切感。 这一刻,他终于没有了,孤身在大明的漂泊感。 “来人看赏,王府上下稳婆产婆,重重有赏!” 众人听后也是喜笑颜开,纷纷行礼谢恩,整个王府一片安宁祥和。 朱高煦抱着小郡主,走到韦妃身旁,将孩子小心翼翼地递给了她。 “爱妃,辛苦你了,是个小郡主。” “王爷,是妾身没用,没能诞下个……” “说什么蠢话,本王更喜欢女儿,那些小兔崽子看着就心烦。” 听到这话,韦妃会心一笑,看着襁褓中的女儿,眼中满是慈爱。 “那王爷给她取个乳名吧!” 朱高煦眺望着万家灯火,顿时脱口而出。 “安乐,平安喜乐!” 自从他来到大明,一刻都不曾停歇,尽可能地替朝廷解决着隐患。 解决靖难遗孤,寻到建文下落,开品鉴会售卖番货,化身反腐斗士惩贪治贪,训练新军,改革盐法,重用匠人,攀升科技…… 如今的大明朝,已经焕然一新。 待明年开春,新盐上市推入民间,大明钱庄开业,永乐帝出塞北伐,牧羊计划随即发动,新学教材编纂完毕正式向程朱宣战…… 永乐十二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但是,平民老百姓,将会迎来一个平安喜乐的大治之世! 北平,旧王府。 一场盛大的宴会,此刻正在举行。 赴宴的臣子,都是跟随永乐帝北伐的重臣。 他们家眷大多都在金陵帝都,如果皇上不赐宴的话,那他们今夜可就是孤家寡人了。 好在皇上是个体己人,没有忘记他们这些臣子。 朱棣起身,高喝道:“诸位爱卿,今日乃是除夕,亲人相聚的日子!” “你们为了大明,随朕挥师北伐,错过了这团圆之夜,朕心中很是愧疚!” 听到这话,群臣都有些动容。 “但是,这一仗,朕一定要打!” “一世命即万世命,朕要打出一个永乐之治,打出一个盛世大明,让子孙后人永享万世太平!” 话音一落,大殿内陷入了诡异的寂静当中。 下一刻,文武官员全都跪倒在地,嘶声喝道:“陛下万岁,大明永昌!” 高喝声传至殿下,无论是内侍宫人,还是值宿禁卫,全都下意识地跪倒在地。 “陛下万岁,大明永昌!” “陛下万岁,大明永昌!” “陛下万岁,大明永昌!” 永乐帝端起酒杯,遥望应天方向,眼眶有些湿润。 “大明……永昌!” 第188章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永乐十二年,春。 休沐日尚未过去,整个帝都依旧沉浸在春节的欢乐之中。 只是有这么两个人,从年前开始,就过得很是不开心。 一人名杨士奇,大明朝未来的三杨贤相之首;一人名黄淮,大明朝第一任内阁首辅。 两人此刻都战战兢兢地坐在汉王府大堂,等待汉王朱高煦前来训话。 这两位流芳百世的明初重臣,现在一身显赫官职都被监国汉王爷撸了个干净,即将发配去旧港宣慰司那等海外蛮夷之地。 虽然当官还是当官,而且他们两人分别任左右布政使,那可是从二品的封疆大吏,真要论起来这官不降反升了。 但是这他娘的不是在大明国内,而是在旧港宣慰司这个海外蛮夷之地啊! 旧港宣慰司是什么地方? 这鬼地方位于苏门答腊岛南部的巴邻旁,在占城之南,相距五日程,又名三佛齐。 原本苏门答腊岛这块地方有一个叫做三佛齐的国家,

相关推荐: 数风流人物   差生(H)   云翻雨覆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镇痛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捉鬼大师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