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流传。 雪花般的弹劾奏章飞向了北平,似乎正如大胖胖预料的那般,文官一人一口唾沫,也要将老二朱高煦给淹死。 对此朱高煦只是置之一笑,丝毫不放在心上。 与其同这些人虚与委蛇,不如为大明做一些实事。 仅仅休息了一日,他便与胡元澄再次来到二局。 一座座高炉拔地而起,正在不间断地产出生铁与铁水。 缓过来的胡元澄看着眼前这一幕,险些再次嘎了过去。 他带着极大的震撼,忍不住一股脑地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比如,为何那铁矿石在高炉里能这么快融化? 面对这些问题,朱高煦一边指挥着匠人将铁水送入由石墨与黏土制成的坩埚中,一边耐着性子解释了几句。 “老胡啊,你这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了。” “常温下只有二十来度的空气,鼓风机把它吹进上千度的高炉内,无异于在火上泼了一盆冰水,炉内木炭既要加热铁矿石,还要把空气烧热,这空气刚刚烧热了,又从炉顶跑了,鼓风机还在不断吹进来新的冷空气,这样一来温度能升的上去那才怪了。” “所以我们这高炉动火前,预热池里的木炭早就点燃了,鼓风机吹进炉里的空气至少得有好几百度,吹进高炉中只会加剧燃烧反应,这叫空气预热,这一步做好了,融化铁矿石自然就简单了……” 听到这话,胡元澄直接愣在了原地。 空气? 温度? 这都是些什么东西? 不知为何,胡元澄心中感到一阵悸动。 他总觉得眼前这位汉王爷,似乎正在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汉王殿下,‘空气’为何物?那‘温度’又是何物?” 朱高煦闻言一怔,感到有些头疼。 他该怎么向一位明朝的兵器大家,解释这些东西? 思索了片刻,汉王爷陡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要不要将这位兵器大家,顺手培养成科学家? 日后这新学就命名为“科学”,毕竟世间万物都可用科学解释! 而且新学务实,普及一下基础常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想着,朱高煦脸色一正,“老胡啊,这是一门新的学问,本王将其命名为‘科学’,囊括世间万物,无所不容,无所不包,你真想学的话,本王也不是不可以传给你!” 胡元澄:“!!!” 科学! 无所不容! 无所不包! 这世间怎会有这等可怕的学问? 他有些惶恐不安,却也有些激动兴奋。 胡元澄自问这辈子经历了太多,已经足矣。 但明明得知了这神秘科学,却不能入门得而一见,绝对会成为此生憾事! 一念至此,胡元澄当即下定了决心,向汉王爷躬身行礼道:“请汉王殿下收老夫为徒!” “这倒是不必,本王也是偶然间所得,以后你就是科学大家,先入诏狱进学一番吧,赶明儿本王会送来科学典籍,切莫让他人窥伺!” 胡元澄:“!!!” 你大爷! 这诏狱不去还不成了! 二人正谈话间,海寿太监兴冲冲地赶了过来。 “王爷,成了,坩埚里面出钢锭了!” 钢锭! 听到这个字眼,胡元澄倒吸了一口凉气! 按照一般的冶铁流程,生铁产出后,匠人要么通过炒钢要么通过灌钢等工艺,产出熟铁,然后经过捶打锻炼,这才产出钢…… 这他娘的你用什么坩埚,直接就一步到位了? 众人在海寿太监的带领下来到近前,只见一名匠人钳着一块熟铁,在锻锤下反复敲打,每一次敲击都是火花四溅,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这块熟铁又硬又具有韧性,显然是一块不可多得的上等好钢! 不少铁匠眼睛都快红了,他们打了一辈子铁,却从未见过第一炉就产出了这样的上等钢! 胡元澄满脸骇然地看着汉王爷,心中的兴奋与激动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朱高煦淡淡解释道:“钢铁质量好坏,就看碳含量的多少,碳含量越低越柔软,越高则越硬越脆!” “碳含量的高低决定了钢铁的软硬,可以通过被锻锤敲打时的表现判断,所以有经验的铁匠能够分辨哪块是软铁,只能打制锄头镰刀等农具,哪块能好钢,可以锻造锋锐无比的宝刀宝剑。” “坩埚炼钢法与炒钢法灌钢法不同,生铁水与废钢流入封闭的黏土坩埚中,会继续吸收石墨中的碳而熔化成为高碳钢水,浇铸成小锭后自然就成了钢锭,经过锻打成所需的形状……” 胡元澄听了他这番话,只能听明白个大概。 因为有些新奇词汇,比如这什么“碳含量”,他是真的一点都听不懂。 但是他知道,现在虽然不懂,等他进了诏狱进修一番那神秘科学后,肯定能够跟上汉王爷的脚步。 想着,胡元澄便主动看向了朱高煦。 “王爷,走吧,咱别磨叽了。” 朱高煦:“???” 啥? 去哪儿? 这会儿让我上哪儿去? 胡元澄见他还在发愣,当即提醒道:“诏狱啊王爷,咱现在就去吧?” 朱高煦:“!!!” 你娘咧! 这么上道的嘛? 诏狱没你可不行啊! 眼见二局钢铁生产已经走上了正轨,朱高煦也暗自松了口气。 他唤来海寿太监嘱咐道:“海寿啊,这高炉炼铁与坩埚炼钢,关系我大明的钢铁产量,这是重中之重,所以明日本王会安排一局过来学习,你可不能藏私,必须尽力帮助!” 听到这话,海寿太监菊花脸一苦,有些不太乐意。 “王爷,我二局得了您的恩德,好不容易有了超过一局的趋势,您这样安排,那我二局还怎么跟一局竞争啊!” “王爷您别忘了,一局可是有鸟铳这等核心竞争力,我二局现在……” 话音未落,只见朱高煦扔给了他一叠图纸。 图纸! 海寿太监终于见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东西,立马摊开一看,眼睛瞬间瞪得滚圆。 “盏口炮、碗口炮、神飞炮、虎蹲炮……灭夷大炮?” 海寿太监激动得身子直哆嗦,险些直接嘎过去。 朱高煦见状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头,“以后你二局专门负责制造火炮,一局专门负责制造火铳,每三年轮换一次,其余冷兵器杂而兼之,谁的口碑好军队自然找谁采购。” “海寿啊,你是个聪明人,知道该这么做,至于这些火铳火炮工艺,本王不希望他流传出去,否则你们二局一个人都别想活着,鸡犬不留!” 听到这声警告,海寿一个激灵,当即拿性命担保。 朱高煦见状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而后又吩咐道:“二局从现在开始全力生产火炮,明年开春我大明水师将会有一场硬仗要打,质量与数量都必须到位,否则你提头来见!” “奴婢明白!” 一切安排妥当,朱高煦这才彻底放心。 明年开春水师出海远征倭国,到时候整个倭国都会明白一个道理。 管你什么幕府天皇,射程之内,即是真理! 第181章我爷爷这么牛逼?我怎么不知道? 乾清宫,偏殿。 朱高煦与太子爷一左一右地坐在小板凳上,中间隔着一张龙椅。 夏元吉、蹇义等六部尚书,黄淮、杨士奇等内阁成员尽在此处。 今日已是腊月二十九,明儿个就是腊月三十了。 按照朝廷的制度,他们这些官员马上就该休沐,回家过年去了。 但是眼下朝廷各大项目都在进行,皇上也远在北平,众人即便归心似箭,也真不敢主动开这个口。 朱高煦扫了群臣一眼,又瞟了一眼太子爷,淡淡开口道:“虽然马上就过年了,但是有些事情必须安排妥当,并且为来年开春做好准备。” “户部尚书夏元吉,新盐法虽已推行,而且朝廷挣了一大笔银子,但是后续工作必须跟进,要确保那些地方盐商能就近取得食盐,不能丢了我朝廷的信用。” 老夏头立马表态,拍着胸脯做出了保证。 开玩笑,这新盐法现在可以说是朝廷最大的财源,老夏头最重视的项目。 如果敢有人为了一己私利,破坏了新盐法,他夏元吉绝对会跟此人拼命! 他夏元吉可以没命,但户部不能没钱! 眼瞅着老夏头这副要钱不要命的可爱模样,朱高煦等人都是笑而不语。 汉王爷随即扭头,看向了一脸严肃的左都御史顾佐。 “顾喷子,你们都察院也该准备准备了,食盐暴利天下皆知,我们断了某些人的财路,他们是绝对不会坐以待毙的!” “春节一过,新盐就会正式上市,届时我大明子民都可吃上精盐,这是一件足以名垂千古的天大功绩,本王不希望遭到任何人破坏,你应该明白本王的意思!” 顾佐听到“喷子”二字,气得他险些跳起来给这狗贼一拳。 就是因为汉王朱高煦这个狗贼,当众污蔑他顾佐是天下第一喷子,导致顾某人这喷子之名不胫而走,几乎是朝野皆知,家喻户晓! 现在谁见了他,那都是客客气气的,即便是下属找他汇报工作,也是公事公办,连一点客气的敷衍都欠奉。 换句话说,他被孤立了。 不少人甚至都认为他顾佐是汉王党,汉王朱高煦的心腹。 有他娘的评价自己心腹是“天下第一大喷子”的吗? 我顾某人难道就不要面子的吗? 顾大御史心里苦,但是他不说。 谈及正事,顾佐忍着怒气,很是不爽地应了一声。 “借助上次刘观等人贪腐一案,都察院已经实现了大换血,如今院内都是充满干劲的忠良直臣。” “十三道监察御史共计一百一十人,这几个月内臣全都亲自考核审查过,只待明年新盐上市,他们就会立刻行动起来,审计监督地方官府……” 顾佐神情一肃,给出了一副完美的答卷。 历时四个月的时间,在吏部的鼎力支持下,顶着巨大的压力,他重新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都察院。 因为刘观等人上下勾结的贪腐大案,加之汉王当众将此案揭发,导致身为三法司之一的都察院,沦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再无半点公信力可言。 前车之鉴就摆在眼前,顾佐临危受命,承受着种种质疑与猜测,用强硬手段硬生生打造出了一个崭新的都察院。 对于一个不过三十岁的年轻人而言,这份答卷堪称完美。 朱高煦闻言很是欣慰地点了点头,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举荐。 但是,想要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 “本王有意加强科道的权力,自即日起科道有独立调查之权,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地方官吏,科道都有权力进行调查,只要查到官吏有贪污受贿的不法证据,就可当即进行抓捕!” “查抄出的赃款,分出一成作为科道办案官员的赏赐,如何下发使用由你顾佐自己定出个章程,这是属于你们都察院的独立资金!”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杨士奇等人面色大变,难以置信地看着朱高煦。 这算什么? 他将科道官的权力提升到了一个恐怖的高度,甚至可以独立逮捕贪官污吏! 换句话而言,自此以后,除了锦衣卫这柄悬在百官头上的利剑,现在又多出了一柄更加锋利的钢刀! 那些科道官为了办案奖赏,只怕会想方设法地纠察贪腐! 毕竟随便查抄一个贪官,涉案金额至少都是好几万两,落到都察院手中的分红怎么说至少也有一万两! 到时候办案的官员一起分一分,少说也有个两三百两,那可是好几个月的俸禄! 整个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六科四十二人,总共一百五十余人! 有了利益,就会有动力! 真按照汉王这等做法,只怕日后这一百五十多个科道官都会变成一条条疯狗,为了奖赏死死盯着满朝文武! 顾佐蒙了,有些兴奋,也有些惶恐。 兴奋的是,此后都察院权柄大大增加,可谓是真正的监察天下! 惶恐的是,如此一来,那不仅是他顾佐,整个都察院都会被孤立甚至是敌视,彻彻底底被迫走上一条孤臣的道路! 然而还未等他开口,很多人已经坐不住了。 黄淮脸色很是难看,直接出言道:“王爷,科道官一应规制,乃是高皇帝定下的祖制,如何能轻易更改?” 他很聪明,没有直接与汉王硬刚,而是选择用祖制压人。 但是黄淮大学士忘记了,整个永乐朝,最不遵守祖制的人,恰恰就是汉王朱高煦! 听到黄淮这话,朱高煦当即嗤笑道:“黄淮,我爷爷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就不能随意更改?我爷爷这么牛逼,我怎么不知道?” 众人:“???” 你脑子里好像有那个大病! “再说了,你们既然有胆子提及祖制,那本王就跟你们好好聊聊祖制!” 听到这话,群臣心中立马升起了不妙之感。 只见汉王爷冷笑道:“你们说祖制不容更改,那好啊,本王记得我爷爷定下过一条规矩,凡官员贪腐六十两及以上者剥皮实草,按照你们的说法,这也是祖制吧?” 听到这话,群臣慌了,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无一例外。 他们这些朝堂巨头,虽然不能称为贪污,但平日里总归拿了不少好处。 别说区区六十两,六百两之流,少了六万两,都对不起他们的身份! 所以,这条六十两剥皮实草的祖制,足以要了他们所有人的命! 朱高煦瞧见群臣的反应,继续逼问道:“黄淮大学士,你不是谈祖制吗?” “来啊,谈啊,本王在问你,贪腐六十两剥皮实草,这是不是我爷爷定下的规矩?这又是不是高皇帝定下的祖制?” 黄淮慌了,额头上冷汗直流,根本不敢吭声。 这条高皇帝定下的规矩,按照他自己的说法,的确是祖制! 但是这条祖制,却是足以要了他们命的祖制! 然而祖制是你黄淮提的,现在汉王爷也跟你黄淮谈祖制,你能怎么办? “来啊,谈啊,你不是喜欢狗叫吗?继续叫啊!” “……” 第182章 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麻了! 黄淮人麻了! 他不过是用祖制反击汉王爷,试图阻止他授予都察院莫大权柄。 毕竟汉王爷这一招,可谓是异常毒辣。 都察院按科道分为一个个小团体,为了获得赏赐,他们只会睁大眼睛去盯着官员。 一旦发现官员贪腐,就会立刻动手将人逮捕! 打掉一个贪官,他们就有一大笔收入! 但是,这对于其他官员而言,何其残酷也? 读书人寒窗苦读数十载,好不容易考取功名,步入仕途,生活过得富裕了些。 结果现在汉王殿下将科道言官变成了一群疯狗,为了些许小利便盯着天下官员不放! 世间有谁逃得过名利二字? 这满朝文武又有几人,屁股底下是干净的? 想着,黄淮的确不知,该如何回答汉王这个问题。 难不成承认贪腐六十两剥皮实草的酷刑,害人害己? “黄淮大学士,本王在问你,这是不是祖制?” 朱高煦面色不善地盯着黄淮,眼神中充满了冷意。 总有那么些个蠢货,自作聪明地试图跟自己作对! “你不回答是什么意思?还是说你这位大学士,暗中贪腐的赃款数额,已经超过了六十两?” 随着汉王爷一声暴喝,黄淮吓得身子一颤,险些从板凳上摔下去。 六十两! 区区六十两! 你未免太小看这内阁学士的地位与权柄了! 只是黄淮曾经引以为傲的所有底气,此刻都化为了无尽的恐慌! 汉王爷,似乎要来真的! 贪腐六十两剥皮实草! 按照这个祖制,他黄淮至少要被千刀万剐,剐了再剐…… 汉王突然向黄淮发难,杨荣等大佬脸色都很是难看。 毕竟黄淮是太子党的核心人物,当年他与解缙最受皇上器重,侍立御榻左右,以备顾问,有时甚至到了深夜仍然在帝榻前商议机密的重大政务。 如今解缙还在诏狱中饱受刑罚之苦,黄淮要是再折了,那何人能够遏制汉王朱高煦的猖狂气焰? 太子爷朱高炽却老神在在地坐在小板凳上,冷眼瞧着黄淮的丑态,非但没有出言维护的意思,相反还觉得痛快至极。 瞧瞧,这就是他朱高炽曾经敬重信任的忠良贤臣! 一个贪腐六十两剥皮实草的刑罚,就吓得他满头大汗讷讷不知所言! 傻子都看得出来,这位黄淮大学士暗地里不知贪腐了多少银钱! 回想起黄淮曾经在自己面前,张口仁义道德,闭口儒家圣言的正人君子模样,大胖胖就觉得恶心,恶心至极! 有那么一瞬间,大胖胖真希望老二恢复太祖高皇帝的酷刑,直接剥了这个黄淮的皮,再把他这身皮挂在官署门口,以儆效尤! 哈士奇同样在冷眼旁观,只是他关注的重点,不是汉王朱高煦,也不是内阁大学士黄淮,而是太子爷朱高炽! 自从上次太子爷前去汉王府兴师问罪,结果反被轰出汉王府后,这位太子殿下好像还未反应过来。 汉王朱高煦已经在刨你的根基,为何你还能安稳度日,不采取任何反制措施? 这位太子殿下,究竟在想些什么? 还是说…… 朱高煦一直在观察群臣的表现,当他注意到哈士奇的眼神时,顿时心中一凛。 这个哈士奇,狗鼻子真灵啊! 老大也真是的,演戏都不会演吗? 我都要整死你的太子党心腹了,你还不出言维护,等着看他被剥皮吗? “咳咳,太子爷,这事儿你怎么看?” 万般不得已之下,朱高煦突然扭头看向了大胖胖。 朱高炽这边正独自生着胖气,被他这一问,瞬间愣在了原地。 反倒是他这一发愣,落入群臣眼中,造成了汉王逼迫太子表态的假象。 “太子爷,本王觉得这黄淮有问题啊,要不安排锦衣卫抄了他家去查一下?” 眼瞅着老大还在发蒙,朱高煦只得再次出言提醒。 哈士奇可在旁边盯着呢,你再不出言维护,那这戏可就没办法演下去了。 群臣听了这话,更是面色大变。 当事人黄淮被吓得瘫软在凳子上,面如土色。 抄了家再查,那就不用查了,可以直接剥皮了…… 好在大胖胖反应了过来,当即驳斥道:“汉王,如果真个施行贪腐六十两便剥皮实草的严苛酷刑,只怕会引得朝野动荡,人心惶惶。” 他这话虽然没有明说,但在场之人都不是傻子,都能听出太子爷的话外之音。 这满朝文武屁股底下可都不干净,真个施行贪腐六十两就剥皮实草,那大明朝还剩下几个官? 恐怕整个朝堂都空了! 哈士奇见太子爷终于出手,正面硬刚汉王爷维护黄淮,一颗心顿时放回了肚子里。 朱高煦也笑了,故作惊讶地嘲讽道:“太子爷这话说笑了吧?位列朝堂之人,可都是读了圣贤书的贤臣干吏啊!” “黄淮大学士可是两榜进士出身,读了一辈子圣贤书,深受皇上隆恩,应该不会贪腐受贿,为了那些黄白之物,失了读书人的风骨吧?” 黄淮张了张口想要反驳,但最终还是面色灰败地闭上了嘴。 他能怎么反驳? 就算不是贪腐,他也没少拿银子! 居京都大不易,不拿那些银子,仅仅靠着朝廷那点微薄俸禄,他全家老小都得饿死! 杨荣见状叹了口气,这位一向谨慎的重臣,选择出手维护好友。 “汉王殿下,读书人也是要吃饭的,也要养家糊口,奈何朝廷俸禄太低,尤其是五品以下的官员,他们连养家糊口都难!” “朝廷俸禄原本就低,又进行折色发放,如此一来到手的俸禄更是少得可怜,这点朝廷俸禄,实在是不能满足官员的日常开销啊!” 杨荣不愧是日后的三杨之一,直接将官员贪腐的根本原因,归咎于朝廷俸禄微薄。 换句话来说,杨荣是在告诉老朱家,你们就给这么点银子,我们很难办事啊! 如果不贪腐,连妻儿老小都养不活,谁还愿意做你们老朱家的官儿? 朱高煦听了这话,倒也没有动怒,毕竟大明朝的俸禄,那是出了名的微薄。 太祖高皇帝最是见不得贪官污吏,所以制定了这低得出奇的俸禄制度,低到只能保证官员饿不死,但
相关推荐: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云翻雨覆
凄子开发日志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鉴昭行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蔡姬传
差生(H)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