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出自天子鹰犬纪纲之手。 当他看到密信中某个字眼时,瞳孔猛地一缩,整个人吓得面容惨白。 良久之后,金幼孜这才平复了心绪,将密信重新装好,回到天子寝宫内,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只是他不知道,暗处一直有一双眼睛,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不知过了多久,朱棣缓缓睁开了眼睛,只见金幼孜正坐在原位。 “唔,年纪大了,让爱卿见笑了。” “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何来此言?倒是老臣方才也打了会瞌睡,不服老不行啊!” 君臣二人又闲聊了几句,金幼孜这才提及密信一事,朱棣闻言点了点头,有些乏累地摆了摆手,金幼孜当即识趣退走。 然而他走后不久,赵王朱高燧便一脸铁青地走了进来。 “爹,这小金头真看了密信,儿臣建议将他打入诏狱……” 朱棣闻言,只是淡淡地瞥了他一眼,赵王爷立马就老实了,不敢在此刻上眼药。 “今儿个本来就是给他设的局,他不看才是怪事。” “你小子那点心思,爹心里清楚,不要做傻事。” 老三能有什么心思? 还不是抓住这个机会,把金幼孜打入诏狱,然后将这把火烧到太子头上! 朱棣这话说得不要太明白,朱高燧只能讪笑了两声,老老实实地站在一旁。 “老三啊,爹教你学个乖,你觉得老大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朱高燧闻言一怔,犹豫片刻后,笑道:“许是有些着急了吧?” 其实从太子爷联系金幼孜那一刻起,锦衣卫便一直看在眼里,皇帝自然也看在眼里。 但奇怪的是,皇帝并未发怒,甚至主动命赵王爷安排了这出好戏,故意助金幼孜获取情报,然后告知远在应天的太子。 朱高燧有些想不明白,老头子费这么大心力,究竟是为了什么。 难不成故意泄露老二的情报给老大,让他们兄弟二人在应天府来个龙争虎斗,兄弟相残? 真要是这样,自家这个老头子,未免太过残忍了些。 朱棣扫了赵王一眼,淡淡道:“你是不是在想,爹为什么要这样做?” “爹就不怕……老大跟老二……在应天闹个天翻地覆?” 听到这话,朱棣露出了一丝诡异笑容,起身插着腰来回踱步。 “闹个天翻地覆?那样才最好!” “老二现在在谋划什么,你心中也清楚,一旦他做成了,新学问世,那对现在朝堂之上的文官而言,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一旦他做成了,程朱遭受冲击,老大会怎么做?站在太子身后的,可是整个文官集团!” 话听到这儿,朱高燧神情顿时一肃。 他明白自家亲爹的意思,从老二着手弘扬新学开始,他与老大之间,就再也没了缓和的余地。 要么他做成了,新学大行其道,直接刨了程朱文人的根基,顺理成章地入主东宫! 要么他失败了,程朱奋起反击,老大率整个文官集团,将他的新学扼杀在摇篮里面,捍卫自己的太子大位! 无非,就是这么两种结局。 但是现在,自家亲爹把老二的情报,故意泄露给老大,这不是在…… “你爹我就只有你们这三个混账儿子,一个憨,一个精,一个蠢。” 朱高燧:“???” 嗯? 老大,憨? 老二,精? 那我老三蠢? 你大……可不必实话实话。 “你们都说,朕偏爱老二,不喜老大。” “这一次,朕默许老二弘扬新学,那也不能让老大蒙在鼓里!” “都是朕的亲生儿子,朕哪有什么偏心的道理,奈何……唉!” 奈何大明皇帝只能有一位,那张九五之尊的龙椅,也只有一张! 朱棣走出寝宫,眺望着应天方向。 既然你们要争! 既然你们要斗! 那朕就给你们这个机会,亲自给你们搭好台子,去争,去斗! 无论是太平天子,还是开疆雄主,大明都只能留下一位! 也只能,有一位! 第175章老胡啊,想不想著书立说? 应天,帝都。 自上次胡元澄指出了冶铁弊病,朱高煦便于他扎根于二局,致力于解决这个难题。 相比于后世,大明的冶铁工艺确实有些落后。 但这个时代最好的工匠都被朝廷征召,皇家制造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代表此刻大明冶铁工艺的最高水平。 朱高煦记得很清楚,用煤炼铁,一直都是古代的正常做法。 因为煤相比于炭而言,降低了炼铁的成本,还可以节省木炭,所以一直都是古代炼铁的主流。 但是,煤中含有磷硫等大量杂质,成了制约冶铁工艺发展的最大杀手。 用煤炼铁,完完全全就是错误的,将整个冶铁行业带入了歧途。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煤炼制焦炭,再用焦炭炼铁。 于是在朱高煦的亲自主持下,皇家制造局二局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原本低矮的铁器作坊全都被推平,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炉。 这些高炉肚皮宽大,颈部逐渐收缩,从外观上看着有些像是花瓶。 为了提高这一座座高炉的使用寿命,并且解决坩埚的制作问题,朱高煦几经寻找,终于找到了完美的耐火材料——石墨! 其实如果只是建造一座可以炼铁的高炉,直接使用粘土筑造,或者用红砖砌都没很大问题。 关键朱高煦希望提高它的使用寿命,于是在高炉内衬中,使用了后世炼钢炉才用的高级耐火材料。 石墨这玩意儿用途很多,放到现在它就是绝佳的耐火材料。 朱高煦命匠人将匠先把石墨粉碎粉碎加水过筛成细泥,再像塑瓷胎那样在飞速旋转的木盘上手工成型,最后放到特制的高温窑中煅烧成型,石墨坩埚就此出炉! 古人炼钢,大多采用炒钢、百炼钢与灌钢这三种炼钢工艺,但是都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钢铁! 朱高煦要的,是坩埚炼钢! 自从春秋时期古人发明坩埚炼钢法以来,到汉朝最为兴盛,用它炼出的钢铁制成坚固的鱼鳞甲、锋利的环首刀,才有了战无不胜的大汉王师,才有了“明犯大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宣言! 然而不知因为原因,坩埚炼钢法在南北朝时期就失传了。 反倒是印度阿三们用坩埚炼钢法炼制出了乌兹钢,以此制作的大马士革军刀锋利无比,成为欧洲那些自诩高贵的野蛮人竞相追求的珍贵武器。 朱高煦现在要做的,就是恢复这门老祖宗的失传手艺,用坩埚炼钢法提高大明钢铁产量! 高炉炼铁加上坩埚炼钢,皇家制造局一旦实现,那大明钢铁产量将会得到质的飞跃,到时候无论是冷兵器还是热武器,生产效率都会大大增强! 尤其是朱高煦心心念念的火铳与火炮,完全可以大幅度量产! 到了那个时候,别说是盘踞在漠北的鞑靼瓦剌了,大明儿郎甚至可以在永乐大帝的率领下,踏上征服世界的脚步! 胡元澄站在朱高煦身旁,看着匠人们在朱高煦的指点下建起了这座神奇的工坊,脸上虽然写满了疲惫,心中却全是钦佩与敬重。 他虽然不是明人,但是在大明生活了这么久,也知道这个庞大王朝,一直独尊儒术,尊那程朱为官方学说。 至于匠艺则被驳斥为三教九流,匠人们也沦落到连商贾都不如的卑贱地位! 直到这位汉王爷出现,不断革新生产工艺,不断提高工匠地位,给了大明匠人们一个光明前景! 胡元澄在大明出仕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能与匠人同吃同住的天潢贵胄! 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他对这位汉王殿下心生敬意了。 至少那位温文尔雅的太子殿下,是做不到的。 再者说来,他胡元澄能入朝为官,说到底还是因为自身的火器工艺。 真要说起来,他也不过是个匠人罢了。 很快海寿太监顶一脸黑灰走了过来,兴奋开口道:“王爷,一切准备妥当,奴婢检查了三回,是否可以开火炼铁了?” 这三日他这个二局掌印太监也没有闲着,一直在汉王身侧忙前忙后,甚至还为了那石墨亲自进到矿洞里面挖矿…… 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 海寿太监可是清楚,一局到现在也只是搭建起了高炉炼铁,坩埚炼钢的技术到现在还未攻克! 可二局现在,已经比他们领先一大步了! 眼下到了全流程试验的阶段,只要一切运行顺利,那么二局就会瞬间超过一局! 朱高煦闻言点了点头,大手一挥霸气喝道:“开火!” 听到汉王殿下的命令,海寿太监亲自拿起火把,从底部出铁口扔进了高炉。 刹那间,高炉中冒出滚滚浓烟,而后燃起了熊熊烈火。 一名名匠人走到了预先安排好的工位上,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项操作。 预热池内的煤瞬间点燃,同高炉内的铁矿石翻滚燃烧,释放出的火焰直冲炉鼎,似要直扑天际! 瞧见这一幕,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他们烧了一辈子铁,哪里见过这般炽热的火焰? 仅是刹那间,众人心中当即就确定,这高炉只怕会炼出前所未有的好铁! 炉火虽然猛烈,但铁矿石与煤矿石融化也要一段时间,海寿太监主动请膺在此监管。 朱高煦与胡元澄忙碌了三天三夜,难得有了空闲时间,在房间内坐下歇息品茶。 胡元澄抿了一口茶水,意味深长地开口道:“王爷,您身负监国重任,却在此地一连三日,只怕某些朝臣会趁机上奏弹劾……” “弹呗,劾呗,本王就希望那些狗东西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朱高煦无所谓地摆了摆手,嘴角泛起了戏谑笑容。 “倒是老胡啊,你可是一代兵器大家,有没有兴趣著书立说?” 胡元澄:“???” 啥? 著书立说? 我一个安南人,也可以吗? 胡元澄虽然受到朝野敬重,但那不过只是表面上而言罢了。 在大明为官这么多年了,他受到的冷遇排挤一直不少,如果不是感念当今天子的知遇之恩,胡元澄只怕早就挂印而去,免得受那些迂腐文人的鸟气! 至于著书立说,那可是他从不敢企及的奢望! 毕竟你一个外邦蛮夷,从未读过儒家圣贤书,有什么资格著书立说? 想着,胡元澄苦涩一笑,“王爷说笑了,此事休要再提……” “为何不能?你胡元澄为我大明火器做出了多少贡献?只要你愿意,本王看谁敢从旁置喙,打断他的三条腿!” 听到这话,胡元澄顿时一怔,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还有一丝激动。 毕竟,著书立说如果成了,他这个“外邦蛮夷”,也可青史留名! “王爷的意思是……” “去诏狱吧,本王给你安排个好差事!” 胡元澄:“???” 第176章震撼人心!嘎过去的火器之神! 麻了。 胡元澄人麻了。 他没想到,自己好心提醒汉王爷一句,结果这狗贼想着把自己打入诏狱! “咳咳,汉王殿下,臣觉得大可不必,这书臣不想写了……” “别介啊,老胡,你慌什么?诏狱不过是掩护罢了,你进去绝对绝对会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胡元澄:“!!!” 你大爷! 宾至如归你大爷! 那可是诏狱,进去就是非死即残! 即便胡元澄是个外臣,在大明为官这么多年,他也知道那是什么鬼地方。 “汉王殿下,您就放过老臣吧,老臣上有老下有小……” “行了,不吓唬你了,附耳过来。” 朱高煦叹了口气,决定如实相告。 因为这胡元澄虽然被誉为“大明火器之神”,但他安南人的身份却是改变不了的。 大明这些文人士大夫,连工匠商贾都看不起,更加看不起一个骤然显贵的外邦蛮夷。 朱高煦之前翻阅过这胡元澄的履历资料,确认他是个始终游离在大门官场边缘的“外人”。 因此让他参与新学教材的编纂,是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这胡元澄被誉为“大明火器之神”,肯定是有几把刷子的。 胡元澄老老实实地躬身上前,从汉王口中听到了一个惊天计划,吓得他腿肚子都快软了! 你娘咧! 谁能想到,这位汉王殿下,暗地里正在谋划着这样一件惊天大事! 编纂教材,弘扬新学,打压程朱…… 胡元澄从未想到过,这世上还有如此不怕死的人! 那可是程朱啊! 大明举制的基础! 文官集团的根基! 你汉王朱高煦不过是个王爷,怎么敢的啊?! “汉王殿下,臣……” 正当此时,只见海寿太监连滚带爬地跑了进来。 “王爷!成了!已经成铁水了!” 胡元澄一愣,朱高煦已经惊喜起身:“当真?” “真的王爷,快去看吧!” 海寿太监抹了一把脸上的黑灰,头点得跟小鸡吃米一样。 汉王爷顿时大喜,当即跟了出去。 胡元澄却愣在原地,久久回不过神来。 这才过去了几个时辰,怎么可能就出铁水了? 要知道他是兵器大家,对冶铁流程自然不陌生,没有一天一夜时间,铁矿石休想融化! 而且就算是融化了,大多时候也只是熔融状态。 可是现在呢,汉王爷打造的那高炉炼铁,竟然只过去区区几个时辰,放以前铁矿石还没开始融化呢,这就变成铁水了? 不! 不可能! 胡元澄急忙起身追了上去,他要亲眼见证这一奇迹时刻! 等他赶到朱高煦身旁,从高炉侧面的观察口可以看到,铁水已经聚在炉底,呈现出了迷人的橘红色! 真出了! 真成铁水了! 胡元澄呆滞在原地,第一次对自身学识产生了怀疑。 海寿太监亲自穿上了好几层厚厚的葛麻衣服作防护,在匠人的帮助下手持长柄铁钳,把高炉下部出铁口的活门捅开,橘红色的铁水欢快的奔腾流出! 铁水顺着沟槽流出,下方是早已准备好的石墨模具,匠人们站在沟槽两侧,用长铁棍子将铁水表面的大块炉渣扒开到一边。 不到片刻,铁水就灌满了模具,铸成了一个个生铁锭子。 看着这颜色鲜艳的高温铁水,海寿太监激动得朗声高喝:“我皇家制造局二局,第一座高炉炼铁,今日成了!” 胡元澄此刻已经彻底傻眼,在他记忆中,史上产量最高的炼铁炉,一炉出铁也不过上千斤! 可是现在,这地上摆在眼前的生铁锭子,只怕将近万斤之多! 这是什么概念? 这只是一座高炉的一次产铁量! 胡元澄望着不远处那一座座耸立的高炉,有的正在开火,有的还在搭建…… 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想法! 大明,即将迎来一次无与伦比的腾飞,足以令整个世界颤栗! 下一秒,大明火器之神,突然眼前一黑,竟直接嘎了过去。 “嗯?老胡?你怎么也嘎了?” 幸好朱高煦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他,不然火器之神就要进铁水里面泡澡了。 “快!宣太医!” 东宫太子府。 静得可怕。 太子朱高炽坐在主位上,脸上写满了惊怒之色。 杨士奇在他旁边,此刻脸上早已不复从容模样,而是无尽的恐慌! 就在刚刚,金幼孜的密信终于抵达。 这密信内容很简单,只有两个字:新学! 大胖胖与杨士奇都是精明人,仅是这两个字,他们就瞬间明白,汉王究竟在做什么! 陈济解缙等人,均是编纂过文献大成的名宿大家! 文献大成是什么? 永乐元年,皇上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 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这也就是说,这文献大成囊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华夏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汉王朱高煦将这样一批名宿大家聚集在诏狱,准备弘扬他那所谓的新学! 这“新学”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朱高炽不敢确定。 但他可以确定一件事情,老二的新学,定然会对当世显学程朱发起冲击! 新学新学,在一个“新”字! 程朱经学自前宋以来,就是得到历代朝廷认可的官方主流显学! 自大明立国以来,大明天下学子,学的是程朱,读的是程朱,即便入仕为官用的也是程朱! 可以说,程朱是大明文官的根基! 现在汉王准备弘扬新学,那岂不是想要刨了大明文官的根基? 杨士奇深吸了一口气,冷声道:“殿下,必须阻止汉王,否则大明朝堂动荡,人心惶惶,将会有倾覆之患!” 他这句话,并非是在危言耸听! 大明有多少读程朱的文人? 又有多少通过程朱科举入仕的官员? 还有多少正在苦读程朱准备参加科举大考的学子? 不计其数! 数不胜数! 就连他杨士奇自己,都是靠的程朱入仕! 一旦汉王推出他所谓的新学,届时天下文人反击抵制,原本天下太平的大明,将会因此变得混乱不安,甚至是天下大乱! 而且,他杨士奇励志成为大明宰辅,将宰相的权力重新聚拢,最好的方式就是内阁! 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绝不能容忍他人破坏! 你汉王朱高煦都打算刨了文臣的根基,难道还不允许我们反击吗? “殿下,切莫犹豫,此事一定要快,必须及早……” 朱高炽豁然抬头,眼睛已经变得血红。 他冷冷地扫了杨士奇一眼,吓得后者立马闭上了嘴,不敢再吭声。 “我会去见老二一面,在这之前,孤不希望有其他人得知这个消息!” 哈士奇默然,只能点了点头。 太子爷哪里都好,就是心慈手软,显得优柔寡断! 朱高炽长叹了口气,当即动身赶往汉王府。 老二啊老二,为了那皇位,你难道真的丝毫都不顾及血脉亲情吗? 第177章坦诚相待!程朱士绅! 胡元澄嘎了。 被那震撼人心的钢铁产量吓晕了过去。 朱高煦立马唤来了太医为他诊治,得到了一个劳累过度的病因。 想着这一连三日,胡元澄与自己都扎根在二局里面,的确该休息一下了。 朱高煦随即下令暂停一日,众人稍作休息,待胡元澄这个兵器大家苏醒之后,再继续进行坩埚炼钢的实验。 命人将胡元澄送回府中后,朱高煦也回到了汉王府。 此刻韦妃的肚子已经挺得滚圆,显然很快就要生产了。 汉王爷难得有时间陪陪这个风韵美人,几句甜言蜜语便将韦妃逗得哈哈大笑。 奈何韦妃怀有身孕,否则汉王爷就要提枪上马征战沙场了。 望着那肚子里的生命,朱高煦情不自禁地伸手轻抚着。 这他娘的也是个便宜儿子啊! 但是现在,这身体是自己的,灵魂也是自己的,唯独当初那一哆嗦不是…… 想着,朱高煦心中就很不得劲,神情复杂到了极点。 韦妃见状,误以为他是睹物思人,正在思念随军北伐的长子瞻壑。 “王爷,壑儿他们只是些孩子,应该不会上阵杀敌,安全倒是无虞。” “唔……爱妃说的有道理,瞻壑这小子就是有些呆,希望肚子里这个要聪明些。” 朱高煦脸不红,心不跳地随口敷衍了一句,却不料惹来了韦妃一记风情万种的白眼。 “哼,死相!” 见此情形,汉王爷顿时口干舌燥,心猿意马了起来。 如果不是理智战胜了欲望,朱高煦今日就要让肚子里的便宜儿子,提前知道知道什么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王爷,看你那死相,去找郭妹妹陪你吧。” 朱高煦一怔,随即点了点头。 他倒是忘了,自己还有个庶妃郭氏,武定侯郭英的孙女。 嗯,建安风骨,威武遗风,孟德精神,亘古永存! 汉王爷羞涩一笑,当即准备去寻那郭氏。 然而正当此时,管家朱八突然来报,太子朱高炽来访。 朱高煦得知消息后,顿时脸色一变,隐约猜到了老大前来所为何事。 毕竟,他如果半点都没有察觉的话,那他就不是太子朱高炽了! “朱八,把人请到书房去。” “另外准备热水,本王要沐浴更衣。” 听到这话,朱八有些愣神。 那
相关推荐:
数风流人物
差生(H)
云翻雨覆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镇痛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捉鬼大师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