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到了极限,以你二叔那滚刀肉的性子,监国后定会惹出一堆乱子,到时候会是什么后果?” 从留守北平开始,到了如今,他这个太子爷几乎隔三差五地就要监国理政。 但是每年的税收就那么点儿,老头子又是个花钱如流水的主儿,这其中的心酸苦楚,不足与外人道也。 汉王监国理政,看似大获全胜。 然而老头子给他设下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这一点,朱高炽心中很清楚。 朱瞻基眼睛一亮,正准备开口,却见太子妃缓缓走了进来。 “殿下,今儿还没跳操吧?” 铁憨憨听了这话,顿时就成了苦瓜脸。 “爱妃……我这刚下朝回来……” “那你这午膳别吃了。” “你就折腾死我吧……呜呜……我容易吗我……” 朱瞻基看着这一幕,只觉得脑仁都疼。 第51章巨头干架?原来是针对我的陷阱! 东麓山,鸡鸣寺。 这座千年古刹,是金陵最古老的梵刹和皇家寺庙之一,香火一直旺盛不衰,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誉。 此刻鸡鸣寺一处凉亭内,朱棣正在与一黑衣僧人对弈。 这黑衣僧人,正是道衍和尚,黑衣宰相姚广孝。 作为靖难之役的总策划师,朱棣以区区燕地一方土地敌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即位称帝,历史上绝无仅有,姚广孝更是居功至伟! 然而靖难成功后,朱棣赐他府邸、宫女,姚广孝拒不接受,只是居住在寺庙中,除了担起护教(佛教)之责外,姚广孝不再主动过问朝政。 “和尚,你撺掇我起兵,这夺了天下后,你倒是清闲了。” 朱棣捻起一枚白子落下,随即自得一笑,仿佛已经胜券在握。 姚广孝闻言笑了笑,径直落下一枚黑子,攻守形势瞬间逆转。 朱棣见状一瞪眼,直接抛了手中棋子,“你这和尚,真是无趣。” “陛下这是心中有事,所以心不在焉。” 二人君臣这么多年,还一起做成了靖难壮举,关系自然非比寻常。 所以旁人不敢问的事情,姚广孝却是没有丝毫顾忌。 “还能因为什么?老二这几日,像是变了个人似的,虽然口口声声地多次请求就藩,但朕总觉得他不怀好意啊!” 朱高煦那些主动请辞的举动,落到朱棣眼中,却恰恰成了他不安分的实证。 尤其是今日早朝上,他破天荒地反对自己北伐,还用一首诗问罪太子及杨士奇等人。 他那点小心思,朱棣岂会看不明白? 因为民生反对北伐,这话太子说得,唯独汉王说不得。 顿了顿,朱棣将这两日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我这几日总是心烦意乱,整宿整宿地做噩梦,睡不着。” 姚广孝一直静静听着,等到朱棣讲完,这才长叹了口气。 他清楚,朱棣最大的心病,不在那些靖难遗孤,而在骨肉相残。 毕竟这位皇上自己都是靠夺位登基,现在汉王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他又如何不怕? 骨肉相残,现在反倒成了朱棣最担心的事情。 “既然如此,皇上为何要给汉王监国的机会?” “皇上念及亲亲之谊,所以想给汉王一个机会,但是皇上想过没有,万一弄巧成拙会如何?” 朱棣眉毛拧了拧,“我让蹇义金忠他们看着,出不了什么乱子。” 姚广孝闻言摇头失笑,不置可否。 “但是这小子多次拒绝,朕就纳了闷了,你说说他这么演戏,为了什么?” 有那么一瞬间,朱棣当真认为这个儿子幡然悔悟,准备去云南就藩。 然而今日早朝上发生的事情,却是让他很是失望。 一想到这儿,朱棣又笑道:“有意思的是,这小子昏迷几天后,现在也学聪明了,之前就是块滚刀肉,就是个臭丘八!” 姚广孝倒是丝毫不惯着朱棣,直接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汉王愈发狡诈奸滑,皇上觉得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看得出来,朱棣更加偏爱汉王,这是事实。 朱棣闻言一怔,随即暴怒,起身一把掀翻了棋盘。 不知过了多久,只听得朱棣幽幽一叹。 “老和尚,难道我这一生的功绩,洗不清我的罪名?” “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能相抵。” “王八蛋,朕真想砍了你!” …… 翌日。 天子朱棣以身体抱恙为名,小住鸡鸣寺。 太子朱高炽被禁足一月,正在太子府内卖力地跳着畊宏体操。 朱高煦万般无奈之下,只能硬着头皮开始了自己的监国生涯。 乾清宫正殿,他坐在龙椅旁的小板凳上,听着六部重臣与内阁大学士们的汇报,望着案上那堆积如山的奏折,心中暗自大骂朱棣这个坑儿贼。 不料正在此刻,户部尚书夏原吉与兵部尚书金忠却突然吵了起来。 朱高煦有些纳闷,这两位都是青史留名的贤臣干吏,而且又同为太子党,怎会干上仗了? 静静听了片刻,他这才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原来品鉴会虽然挣了一千万两银子,但真正到户部手里的,只有七百万两。 这七百万两中,又拨出了一大半用于修建顺天新都与编纂永乐大典,毕竟这是永乐新政的主要项目。 户部真正剩下的银子,也不过两百万两。 而各部都快穷得揭不开锅了,六部百司都在伸手向夏元吉要银子。 户部尚书夏元吉认为,眼下最为要紧之事便是赈济山东河南等地的灾民流民。 所以夏原吉大手一挥,准备划拨出这两百万两,拨为赈灾金赈灾济民。 兵部尚书金忠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了,斥责夏原吉分不清轻重缓急。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皇上决意御驾亲征,明年开春挥师北伐。 户部、工部现在应该全力筹措粮草,准备明年北伐的物资调度。 毕竟御驾亲征不同凡俗,若是因为后勤供应问题,导致皇上出了闪失,那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然而夏原吉也有着自己的理由,甚至搬出了朱高煦抄袭的那首《荒村》据理力争。 一位是为了皇上北伐大业顺利进行,一位是为了灾区百姓有粮可食,二人谁也不愿退让,就这般当众吵了起来。 工部尚书宋礼、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尚书吕震、刑部尚书吴中这四位巨头拉都拉不住,杨士奇与黄淮等人也是多次劝阻,眼瞅着这两位大佬都快干架了。 说到底,这二位巨头都有正当合适的理由,难就难在财政紧张,得把钱花在刀刃上。 朱高煦却始终蹲在小板凳上一言不发,非但没有上前制止,反倒是看得津津有味,甚至还想嗑点瓜子。 他想着监国期间只要不发一言,任由这些贤臣干吏处理政事,朱棣得知后肯定会勃然大怒,顺手就把自己踹去云南就藩。 然而正当此时,辅政大臣杨士奇且幽幽开口道:“汉王殿下,皇上命您监国,请您做出决断!” 朱高煦:“???” 我尼玛啊! 吃瓜吃到自己头上了? 老子话都没讲一句,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吧? 朱高煦顶着一张络腮胡子脸,有些无所谓地摆了摆手。 “你们看着弄就行了,本王正在思考人生追求,不要惊扰。” 一众巨头傻眼,这剧情跟他们想的不太一样啊! 汉王巧言令色地夺得了监国大权,不是应该意气风发地指点江山,趁机党同伐异铲除异己吗? 你现在一脸生无可恋的模样,坐在小板凳上思考什么人生追求,这算怎么回事? 杨士奇一拳打在了空气上,只觉得有些气闷。 但他自然不会就这么放过朱高煦,一本正经地提醒道:“汉王殿下,陛下命您监国,若是你这般怠政不理,那我等只有去请皇上定夺了。” 言外之意,你如果继续做甩手掌柜,那我们就跟皇帝打小报告,收了你这监国大权。 然而朱高煦听了这话,顿时就兴奋了起来。 “杨士奇,此话当真?你可不能说话不算话,走走走,咱现在就去鸡鸣寺!” 一众巨头:“???” 疯了吧? 这位汉王爷脑子真出问题了? 怎么感觉他听了这话后还很兴奋的样子? 一众大佬彻底没了脾气,面面相觑后,开始怀疑起了人生。 第52章变化!太子党开始慌了! 到底是金忠老成持重,眉头一挑提醒道:“汉王,为君分忧乃是臣子本分。” “皇上身子抱恙小住鸡鸣寺,既然命汉王你监国,那你就必须担起这个责任。” “终归大明乃是你们老朱家的祖宗基业,你身为皇子,理当做出些贡献。” 朱高煦闻言一怔,倒是不敢反驳。 眼前这位兵部尚书金忠,可是朱老四的第二号谋士,与黑衣宰相姚广孝一道,同为朱棣“靖难”的主要谋划者。 后靖难之役爆发,姚广孝留守北平总揽大局,金忠随军征伐,赞理军务,运筹帷幄,是朱老四的得力谋士,心腹重臣。 正因为如此,相比于让自己智若近妖的黑衣宰相姚广孝,朱棣更喜欢这位心腹纯臣,几乎与他无话不谈,而且凡是重大的国事决策,朱棣都多会听取金忠辅国的建议。 所以金忠有这个资格,摆出一副倚老卖老的姿态,教训汉王朱高煦。 最主要的是,金忠不但是大胖胖朱高炽的坚定支持者,还是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的重要推手,为辅助太子仁政监国,保护太子及东宫辅臣,与汉王赵王等夺嫡势力作斗争,历经艰难,功勋卓著。 不过现在是永乐十一年,朱高煦记得金忠于永乐十三年积劳成疾,卒于任上。 但金忠这一开口,朱高煦就知道自己躲不过去了,只能着手解决眼下的困境。 人家一位年迈体弱的靖难老臣,都抱病处理国政,你堂堂一位监国王爷,还有什么理由推脱呢? 沉思片刻,朱高煦展颜笑道:“老金啊,既然你都开口了,那本王也没法推脱了。” “你们在这儿吵吵个半天,不过是因为财政紧张周转不开,对吧?” “那本王只要给你们搞来银子,这事儿不就解决了吗?” 金忠等人一愣,虽然觉得汉王这话太过粗俗,但不得不承认,他还真说到了点子上。 户部现在手里就两百万两,夏原吉准备拿去赈灾,金忠却要用作军费,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国库空虚,没银子了。 如果国库充盈,哪里还会有这些麻烦,直接拨款打钱就行了。 夏元吉闻言笑了起来,试探性地追问道:“汉王还有办法填补国库?可是番货已经卖完了啊,解决眼下的困境,至少需要上百万两纹银……” 诚然,这位汉王之前搞了一场品鉴会,完不但美解决了番货变现的问题,更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 但那毕竟有番货丝绸等货物存在,加上海外番商齐聚,天时地利人和,这才给他的品鉴会成功奠定了基础。 可是现在,你说赚大钱就赚大钱,难不成还能空手套白狼? 朱高煦笑了笑,“处理国政的本事,本王的确不如你们这些贤臣干吏。” “但是论及挣钱的本事,你十个夏元吉都赶不上本王一个。” 金忠等人听了这话,顿时眉头一皱,觉得这位汉王太过狂妄跋扈了些。 夏元吉虽然又被鄙视了,但他却是不怒反喜,满脸希冀地看着朱高煦。 如果他朱高煦真能再搞来一大笔银子,解决他这个户部尚书的燃眉之急,就算天天被他鄙视,那也不是不能接受。 “汉王殿下,计将安出啊?” “你们瞧着就行了。” 朱高煦摆了摆手,起身就准备去搞银子。 不过走到门口,他还是嘱咐道:“虽然朝廷财政紧张,但是编纂文献大成与修建顺天帝都,这是永乐新政的主要项目,绝对不能暂缓停止。” “另外,那二百万两先作为赈灾银,拨给山东河南救灾。” 金忠皱了皱眉头,反驳道:“可是陛下下旨筹措粮饷,以备明年开春北伐瓦剌,此事……” “放心吧,这笔钱我会解决,先救灾区百姓,人命关天,这是第一等紧要的事情。” “你们不要有任何心里负担,就算本王延误了北伐军机,到时候本王全权负责,先救灾区百姓吧!” 话音一落,朱高煦转身就走,留下面面相觑的一众巨头。 整个大殿,陷入了诡异的寂静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金忠突然叹道:“诸位,汉王似乎……当真有些不同了啊!” 杨士奇等人闻言下意识地点了点头,满脸茫然不解。 在他们印象里面,汉王朱高煦就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泥腿子,嚣张跋扈的臭丘八! 除了打仗是把好手外,汉王朱高煦对如何治理国政一窍不通,一无是处! 杨士奇金忠等重臣,都是太子朱高炽的坚定支持者,态度鲜明的太子党。 皇上突然下令,命汉王朱高煦监国理政,他们自然就坐不住了。 毕竟皇上永乐七年就立了太子朱高炽,永乐九年又立了太孙朱瞻基,即便太子监国不利理应受罚,皇帝又要北伐瓦剌,那监国的人也应该是太孙朱瞻基,而不是汉王朱高煦! 太子与太孙,都是国之储君,未来的大明皇帝! 你抛开他们不要,让一个王爷监国,算是怎么回事? 皇帝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很难不令杨士奇等人心慌。 难不成皇上当真动了易储之心? 那让我们这些太子党如何自处?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一众巨头默契地挖了这个坑,只等汉王自己跳进去,那他们就有借口上奏弹劾了。 如果汉王将这两百万两用于赈灾,那他就是违抗君令,不尊君父。 相反他若是将这笔银子用以筹措北伐粮饷,那他就是不顾民生,置灾民生死于不顾。 不管朱高煦怎么选择,他都不能令皇上满意,令朝野信服。 但是这些巨头们没有想到,汉王竟然态度坚决地下令救灾,还是全力救灾,甚至冒着延误军机的风险。 为什么? 这是你汉王该说的话吗? 狡黠跋扈的汉王朱高煦,什么时候在意他口中那些“黔首愚民”的死活了? 金忠这幽幽一叹,顿时引起了不少共鸣。 但是杨士奇神情愈发凝重,苦笑道:“诸位,汉王这般变化,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金忠等人神情一滞,随即脸色逐渐铁青。 汉王狡黠跋扈世人皆知,但如果他突然一反常态,开始治理国政治理民生,那只能证明这位汉王贼心不死,仍有夺嫡之心。 而且,他采用了更加高明有效的办法。 以前的汉王嚣张跋扈,锋芒毕露,毫不掩饰自己的夺嫡之心。 现在的朱高煦却锋芒内敛,多次假意请辞,还开始关心民生插手国政。 这对于太子与他们这些太子党而言,的确不是一个好消息。 夏元吉叹了口气,“无论如何,救灾是紧要之事,先救灾吧。” “如果汉王筹措不到银子,延误北伐军机,那也正好顺了我们的心意。” 众人点了点头,只是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汉王朱高煦这一反常态的变化,令他们这些太子党不约而同地开始慌了起来。 第53章没钱?本王杀个贪官助助兴! 众人还在大殿内满面愁容,一转眼朱高煦就出了乾清宫,直奔北镇抚司衙门。 此刻赵王朱高燧正观察着堪舆图,调配部署锦衣卫兵力,为明年开春北伐备战。 锦衣卫虽然臭名昭著,饱受世人诟病,但并非所有的锦衣卫都是酷吏刽子手,还有少部分深入敌国刺探情报的铮铮儿郎。 锦衣卫作为皇帝的耳目,替皇帝刺探情报,所以,除了一部分锦衣卫驻扎在京师之外,各地都设有锦衣卫的分部。 这一部分锦衣卫常年驻扎在全国各地,收集地方的情报,再递交给远在京师的皇帝。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锦衣卫,会根据命令临时进行调动。 但总体而言,锦衣卫整体分为了内外两个部分,一部分负责对外的军情监察,另外一部分则负责对敌国的情报刺探工作。 比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就有大量锦衣卫的探子活跃在朝鲜各地,为大明王师提供倭军的情报信息,甚至刺杀和策反敌军军官,对于明日朝鲜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原本靖难遗孤的事情解决,朱高燧也终于可以松了口气。 但永乐帝准备明年开春北伐,那战前敌军情报自然不能少。 赵王朱高燧自幼出身行伍,随父征战沙场,现在作为锦衣卫的头头,侦查部署刺探情报,可谓是手到擒来。 朱高煦不等他人通报,直截了当地闯了进来。 “老三,在忙什么呢?” 朱高燧突然被人惊扰有些不满,但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却是有些惊讶。 他扭头看着朱高煦,意味深长地笑道:“哟,这不是监国汉王爷吗?您不忙着处理国家大事,怎么还有闲心来我这藏污纳垢之地?” 朱高煦一愣,随即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唔,你这北镇抚司,可真是藏污纳垢之地。” 提起北镇抚司可能有人不熟,但提及诏狱,那可真就是臭名昭著了! 诏狱就是北镇抚司下辖的大牢,进去的人非死即残,即便侥幸活着出来,这辈子也废了。 朱高燧听了这话,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 “行了,找我什么事儿快说,我这正忙着呢!” 朱高煦也不废话,直接将方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闻听此言,朱高燧勃然大怒,怒骂道:“杨士奇这些狗东西,真是好大的胆子!” “老二,他们这分明就是故意给你设套啊!你一个处理不好,监国这大权可就没了……” 朱高煦摆了摆手,笑道:“他们那些小把戏,我自然清楚,不过朝廷财政紧张,这原本就是事实。” “以往老大监国理政,为了筹措银子支撑各项开支,那也是愁得不行,所以要怪也只能怪没有银子。” 朱高燧脸色一变,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 国库没钱他是知道的,老头子一登基就接连搞了好几个大项目,每一个都要耗费海量银钱,朝廷财政不紧张才怪。 “那老二你来找我做什么?我可以帮你抓人杀人,但是不能帮你变出百万纹银啊!” 听了这话,朱高煦心中感到一阵温暖。 不愧是自家兄弟啊! 抓人杀人,都是他一句话的事儿。 “老三你还真说对了,今儿我来找你,就是让你给我抓个人抄个家的。” 朱高燧迷茫了,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老二,你跟我透个底,你要抄谁的家?” “左都御史,刘观!” 听到这个名字,赵王爷脸色瞬间狂变,一把攥着朱高煦低喝道:“老二你疯了?那刘观是正二品的朝堂重臣,都察院的头头,老头子的心腹!” 这家伙脑子有问题吧? 刚刚坐上监国的位置,好端端地就拿正二品的左都御史开刀? 抛开老头子器重刘观这一点不谈,那可是朝廷言官谏臣的头头,汉王无凭无据直接将拿人抄家,那些个言官谏臣御史大夫一人一口唾沫都能喷死他! “老二,你就算要拿人开刀立威,也选一个太子党啊!” “你听我跟你说,这刘观你真不能动他……” 朱高煦掏出了怀中的圣命金牌,笑眯眯地反问道:“有这个东西在手里,我为什么不敢动他?” 这圣命金牌,还是因靖难遗孤一事,朱棣赐下。 而后朱棣强行让朱高煦监国,似乎也没有收回去的意思。 金色令牌,“如朕亲临”金灿灿的四个大字,犹如烈日般耀眼,刺得朱高燧眼睛一阵恍惚。 金牌在前,朱高燧心中一动。 “难不成这是老头子的意思?” “不是。” 朱高燧:“……” 沉寂了片刻,朱高煦主动开口道:“老三,锦衣卫有直接拿人的特权,所以我才会来找你。” “放心吧,我们抓了刘观,不但可以解决朝廷的燃眉之急,而且老头子还会嘉赏你锦衣卫,这个立大功的好机会,我就这么送给你了。” 朱高燧:“???” 立大功? 立你大爷的大功! 你搁这儿骗鬼呢? 托着下马巴思索片刻,朱高燧突然反问道:“你是说那左都御史刘观有大问
相关推荐:
屌丝的四次艳遇
烈驹[重生]
蔡姬传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痞子修仙传
吃檸 (1v1)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醉情计(第二、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