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表面姐妹[无限] > 第104章

第104章

工作。 结果这俩破孩子假装看不见,挨在杜金金身边,分吃一包牛肉干。 “每个单位有两次机会,咱们已经浪费了一次,所以最后一个一定要谨慎。”于童的声音在办公室里响起,“航天事业和农业科技事业确实比较符合主旋律,但是,咱们这次要竞标的是北京的项目,剧本的主题如果没有代表性,不具备北京的调性,那么第二次提案仍然会被市委宣传。部毙掉。” 狄思科绕到杜金金身边坐下,用腿将两个孩子夹住,低声问:“你们最近在搞什么项目?” 杜金金也小声地回:“电视剧。市里要冲击五个一工程奖,公开招标征集电视剧故事大纲,我们第一轮筛选时被筛掉了。” “为什么会被筛掉?” 狄思科在过年之前就听于童说过,要收集电视剧剧本,参加市里的电视剧招标活动。 于童的影视公司已经制作了三部电视剧和两部电影。 电影市场不景气,票房不太理想,但三部电视剧的收视率和口碑都还不错,她打算将重心放在电视剧上。 正好赶上市里要引入竞争机制搞创作,集中优势兵力拍精品电视剧,于童就想参与竞标,拍一部有代表性的精品出来,如果能得到五个一工程奖,也算是让公司有了代表作。 没想到,他媳妇的剧本,竟然这么快就被刷掉了。 杜金金用气声说:“上一个剧本是讲空中小姐和国际航班的,虽然挺时髦,但是不够符合主旋律。所以,今天又把几位编剧老师都请来了,大家重新合计一下。” 狄思科点点头,停止了交谈,侧耳听着于童跟几个编剧的讨论。 有个老编剧提议,可以写一个知青的本子,通过描写知青七十年代下乡时的心酸,八十年代返城的艰辛,改革开放创业时经历的风风雨雨,以小见大地影射一个群体在新旧时代交替时,面临的各种选择和挑战。 于童听编剧介绍了大致思路,便打断道:“如果涉及到知青和创业,那拍摄地点基本都在外地,下乡时在农村,创业的话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珠三角。如果由咱们自己拍,这个本子完全没问题,我愿意出资拍一部这种题材的电视剧。但咱们现在要考虑市里的口味,要提交一个能代表北京的剧本。” 狄思科心说,这题他会啊。 于是,他缓缓举起了手。 “狄主任请讲。”于童状似客气地点名。 所有人都顺着她的视线望过去,发现是“老板爹”以后,不由笑了出来。 以防两个崽乱跑,狄思科用大长腿控制住他俩,清了清嗓子说:“大家不要笑啊,不是集思广益嘛,我也能提供点思路。” “那就请狄主任讲讲吧。” “最近这两年,北京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国企改革了。你们可以把创业部分改成知青回城后,接父母的班进入某个国营大厂工作。他们都是从小住在工厂家属院的大厂子弟,经历过工厂在计划经济时期的辉煌,也见证了工厂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如何风雨飘摇,然后再弄个英雄人物出来搞国企改革,率领全厂起死回生,让老厂重振雄风什么的。” 然后狄思科跟说书似的,给在场众人介绍了北方日化厂的改革经历。 “国企改革和菜篮子工程就是咱们市里最近的主旋律,你们要想让剧本过稿,写这个题材准没错!” 他可是时刻走在“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 “不过,你们要想写国企,作者们必须下去深入生活,最好能请政策理论研究工作者,以及企业基层干部进行座谈,这样写出来的本子比较严谨。” 于童暗道,要是真的写这个题材,有二狗子一个就够了。 毕竟是真正实践过的。 她看了眼手表,已经快六点了,而且两个小崽已经干掉了大半袋牛肉干,她当机立断宣布散会,让几位大编剧都回去斟酌斟酌。 狄思科跟在她身后毛遂自荐:“于总,你们这个项目,我可以帮忙呀!可以介绍那几位编剧去北方日化厂实地考察一下,那边肯定积极配合。” 于童伫足,回头问:“你不会是想用我的电视剧,给你们的企业打广告吧?又想损私肥公啊?” “我现在又不是企业领导,算啥损私肥公啊?不过,你要是能以一个真实的本地国有企业为背景,市里肯定会给这个本子开绿灯。”狄思科笑嘻嘻道,“如果不想选北方日化厂,也可以选别的工厂啊,最好能选我们区里的企业,到时候我帮你打打前站。” 于童拿他没办法,挥挥手说:“等我们定了方向再说吧,咱先赶紧回家,晚上有小狗来跟胖大胖二相亲!” “这么快啊?早上刚登报,下午就来相亲了!”狄思科赶紧坐上驾驶位发动汽车,嘿嘿笑道,“这效率太高了,我感觉咱妈肯定会动心,说不定明天就能在报纸上看到四哥的征婚广告了,哈哈!” 于童也笑:“咱回去别提这茬,咱妈过两天就忘了。” 她也觉得被催婚的四哥有点可怜。 从公司回到家,只用了五分钟车程,一家四口进门时,家里已经来了两位客人。 都是带着自家狗子来跟胖大胖二相亲的。 于童问:“哪位是刘先生?”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招了招手。 两人中午打过电话,约在晚上来狄家见面。 “那您是王先生?”于童问另一个。 “对,”王先生不好意思道,“早上打电话那会儿,不确定下午有没有空。反正我知道了地址,下午没什么事就带着淘淘过来了。” 几句话的功夫,两只公犬就相互呲着牙咧着嘴,汪汪汪了好几个来回,似乎已经认定了对方是自己的情敌。 闹得院子里鸡飞狗跳。 胖大胖二听到了这种几斤挑衅的叫声,也在后院凶狠地汪汪回应了几声。 于童没计较对方的不请自来,扭头对狄嘀嗒说:“儿子,你去把咱家胖大胖二带过来。” 狄思科却倏地拉住儿子,出言阻止道:“先不急着见面,咱们先把条件谈好,如果两位先生能接受咱们家的条件,再让它们出来也不迟!” 于童不知他又想闹什么幺蛾子,警告地瞪他一眼。 现在最重要的是让胖大胖二度过发情期,其他的都可以向后靠。 狄思科围着两只公犬观察了一会儿,问两位狗主人:“我们家的小狗如果怀孕了,生出来的狗崽要全都归狗妈妈,你们同意吗?” “一般情况下,小狗崽都是双方一人一半的。”王先生迟疑着说。 “如果狗崽中有公狗,可以给您一只,但是,如果没有公狗,那就要全都归我们狗妈妈所有,我们给您补上小狗崽的差价。” 郭美凤在众人身后给老五使眼色,提醒他悠着点,别把客人都吓跑了。 狄思科回给她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他要提前过过当老丈人的瘾! 第157章 关于狗崽的归属问题, 老狄家早在一年前就进行过激烈讨论。 家长们的意思是,甭管胖大胖二最终生了几只,家里最多再留两只小崽。 胖大胖二已经很能折腾了, 要是再多来几只, 老狄家可能会被闹翻天! 而且两只小崽最好跟妈妈同性别, 否则每逢发情期都得将公犬和母犬进行隔离,一旦有了疏忽就可能被成年公犬乱家。 家长们想得挺好, 可是人类幼崽们却并不同意。 狄嘀嘀和狄嘀嗒认为, 小狗崽生下来就是他们家的小狗了,怎么能送人呢? 听到妈妈和奶奶说要将小狗送人时,狄嘀嘀还抽抽搭搭地哭了鼻子。 尽管胖大和胖二至今连根狗毛都没能生出来,但感情丰富、泪腺发达的狄嘀嘀小朋友已经为此哭过好几次了。 所以,即使狄思科觉得它俩这次也未必能怀上, 仍是跟两位公犬主人提出了去父留子的要求。 本市的边牧并不常见,王先生带着自家狗子来相亲,就是打着小狗崽的主意。 按照他的计划,至少要带两只狗崽回去。 可是, 瞧这家人的态度, 能让他带走一只就算不错了。 他牵着还在到处乱嗅的淘淘,推了推眼镜说:“我不缺钱, 就是想要一半的狗崽回去。” 闻言,狄嘀嘀晃了晃爸爸的手,紧张地要求:“小狗不能送人!” 狄思科语带歉意地说:“您看,我家孩子还太小了,见不得小狗离开妈妈。” 王先生瞅一眼对面的小姑娘, 继续推眼镜:“但您家留那么多狗,能养的过来嘛?” 狄思科信心十足地点头。 成年母犬, 尤其是处于生理健壮期的母犬,头胎生出来的孩子是最聪明最健壮的。 于童已经给于爷爷那边预定了一只,荣大夫也说过想给杰克养一只,二哥家的别墅空间大,也想养一只跟嘟嘟的土狗作伴。 小狗还没出生,就已经预定出去三只了,完全不愁去处。 王先生还是想要狗崽,犹豫再三后,没有将爱犬留下,牵着汪汪乱叫的淘淘离开了老狄家。 女婿人选少了一个,于童把二狗子推到了后面,不许他继续瞎掺和。 万一把两只小狗都吓跑了,不但广告钱白花,还要耽误了胖大胖二的大事! 于童挂上温和笑脸,问仅剩的狗爸爸,“刘先生,您家小狗几岁了?叫什么名儿啊?” “两岁多,快三岁了,叫Pai。”刘维一手牵着狗绳,一手插兜,状态比刚刚的王先生松弛许多,“让小狗们先见见面吧,能看对眼再说别的。” 于童望向蹲坐在地上的小狗,没有了其他公犬在旁边,这位Pai先生倒是乖巧多了。 毛发被打理得很干净,脖子的项圈上还系着一个红色领结,两只圆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她,看起来还挺机灵的。 于童心里生出些好感,就拿出一块肉干给它,还温声喊了它的名字。 然而,Pai先生蹲坐在地上,一动不动,没给出半点反应。 于童:“……” 刚刚还觉得这小伙子挺机灵呢。 她唤了几声都没得到回应后,刘维尴尬地摸摸鼻子,小声喊道:“3.14,吃吧!” 3.14乖巧地汪了一声,就低头叼走了她手上的肉干。 于童:“……” 估计这Pai的名字跟自家的Panda和Paneer一样,都是临时取出来充门面的。 她觉得名字什么的并不重要,还是得看小狗本狗。 这小伙子瞧着还行,于是,她示意儿子,把后院的胖大胖二带过来,跟小伙伴见见面。 老狄家的两只靓犬一露面,3.14立马追了过去,三只狗子在院子里汪汪追逐了起来。 刘维原本还挺放松的,可是自家这狗子实在不给他长脸,他干笑两声说:“这是它第一次交女朋友,看来还挺喜欢Panda和Paneer的。” 算是间接交代了自家小狗的感情史。 老狄家的人对此不以为意,这种戏码在去年已经上演过两次了。 我们家的小狗这么靓,肯定受欢迎呀! 郭美凤问:“小刘同志,您能接受我家的条件不?咱可以先谈谈价钱。” 刘维无所谓地摆手:“我养它一个就够了,没精力再养小狗崽。我不要小狗崽,您也不用给我折价,就当是让Pai在这里生活的伙食费吧。” 郭美凤:“……” 还有这种好事?天上掉馅饼了? 天上当然是不能掉馅饼的,刘维紧接着就提了要求,他想把3.14养在老狄家几个月。 “Pai是我姐姐的狗,她过完年就去上海了,要等到8月份才能回北京。我最近刚开学,上学期间只能把它锁在家里,晚上才能见一面。” 边牧的运动量非常大,每天至少要遛它两个小时,要不然就会在家里作妖。 寒假那会儿没问题,刘维可以每天带它出门,可是开学以后他就没这么多精力了。 所以,在报纸上看到广告后,他就决定来相亲试试。 万一被人家相中了,3.14就可以凭借色相,留在这里混吃混喝,在大院子里奔跑,过起狗上狗的日子。 郭美凤没问为什么不送去他父母家里,只是暗暗计算了一下,现在是三月末,养到八月份的话,要养小半年。 成年狗子的食量不小,她家养上半年,得搭进去几千块的狗粮和零食呢。 不过,能省下一笔买小狗崽的钱,似乎也不算亏。 “童童,老五,你俩觉得怎么样?”郭美凤问。 于童和狄思科当然说好啊,这不就是他们苦苦寻觅的上门女婿嘛! 两口子望向还在院子里追逐胖大胖二的小伙子,真是怎么看怎么满意。 瞧瞧这小伙子多热情,多有活力! 3.14当晚就被留了下来,刘维会在每周末来老狄家看看它的情况。 * 成功帮胖大胖二找了新对象,狄思科算是解决了一件大事。 任谁都能看出他的好心情。 毕卫东笑着问:“狄主任遇上什么喜事了?这么高兴!” “哈哈,咱这筹备工作进展不错,当然高兴了。”狄思科打了个哈哈,转而问,“今天怎么只有咱们几个,夏主任和李总他们都没来呢?” “嗯,都回单位了。”毕卫东摇摇头,“市里要搞’工业名牌工程‘,估计那几位都回公司安排去了。” 狄思科现在不在企业,对这方面的消息比较滞后,不由询问是什么情况。 毕卫东靠在椅背上,漫不经心道:“也没什么,就是选名牌产品嘛,从全市的所有企业中选出88个名牌,评选结束后,会给个名牌的称谓。” 他们蔬菜公司跟这种项目无缘。 蔬菜公司的摊子铺得挺大,但是蔬菜并没什么品牌,也就说不上跟人家竞争名牌。 所以,其他公司的老总都回去部署工作了,他却像置身事外似的,稳坐在筹备小组的办公室里。 狄思科清楚蔬菜公司的情况,便没继续问,随口就转移了话题。 他以为争取名牌称号是件大事,几位企业老总无论如何也要忙上几天。 结果中午在食堂吃午饭的时候,他就看到了牛奶公司的李旭。 “李总,听说你们要参加名牌工程的评比,提前恭喜了!” 李旭摆摆手说:“未必能选中,即使选中了也未必有什么含金量。” 就是走个过场完成任务吧。 “不是选88个吗?牛奶公司在咱们市里属于行业龙头了,只要申请就肯定能选上啊。” 李旭呵呵两声,伸手点了点他:“狄主任,你啊你,虽然你当过企业领导,但经过的事儿太少了。你要是能在企业多干几年,也就什么事都明白了。” 狄思科好笑道:“我在企业干过五六年呢,这时间不算短了吧?” “五年还真不算长,我干了二十多年呢!” 狄思科竖起一个大拇指:“那您是老前辈了。” “老前辈算不上,就是经得事多。”李旭乐呵呵道,“现在搞这种名牌认证都是花架子,图个面上好看吧。” 狄思科不太认同,“官方认证的名牌,多少能在感性上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吧?” “能影响一些,但有限,你就看看曾经的国优、部优、省优,现在还有多少人在认?” “老一辈的人还是很认国优,部优评出来的老牌子的,”狄思科答得比较中肯,“但年轻人可能就不太在乎了,一个国优可能还没有一个驰名商标有分量。” “对呀,现在各种评比太多了,除了国优、部优、省优,还有驰名商标,名牌商标,中华老字号,各种评比五花八门,名牌被评得多了,也就降低了含金量,不值钱了。” 说到这里,李旭又叹息似的道:“现在评出的那些名牌,在质量上还真未必及得上以前的国优、部优、省优。但是,没办法啊,行情就这样,猫腻太多。” “哈哈,您就别发牢骚了,”狄思科自嘲道,“牛奶公司最起码还有资格参加评选呢,我们那农贸公司是刚成立的,牌子还没打响,连个入选资格都没有。” “市里评的名牌,也就是在咱们市里玩玩,出去以后谁认啊?”李旭笑道,“你要是想给农贸公司评个名牌产品,努力找找关系,没准儿还真能被评上。” 狄思科问:“咱们这个’工业名牌工程‘是由哪个部门主导的?最终由哪里负责评比啊?” 李旭愣了两秒,没想到他还真打算疏通关系给农贸公司的产品,弄个名牌称号。 他们农贸公司跟蔬菜公司的性质差不多,能有什么名牌啊? 他暗暗腹诽,但面上却不显,只停顿了一瞬就给出了答案,“由市经委主管的,你要是有兴趣,可以问问咱们夏主任。” 夏主任只是兼任筹备领导小组的办公室主任,人家的本职是市经委的副主任。 与李旭有同样想法的企业领导不在少数,大家对这个名牌工程的项目,似乎只是走个过场。 上午缺席的几位老总,下午都集体出现在了筹备小组的办公室。 这就说明,一个市级的名牌工程项目,在他们的心中,甚至还没有菜篮子工程的成果观摩会重要。 狄思科等了两天,一边等夏主任露面,一边搜集工业名牌工程的相关资料。 可是,一连三天,都不见夏主任的踪影,他反复权衡后,跟办公室这边请了半天假,开车去了市经委的办公楼。 筹备领导小组的工作已经步上正轨,农展馆也开始布置展厅,不需要夏主任天天坐班。 正好这几天委里有其他工作,她也就没去筹备小组点卯。 所以,当秘书通报狄思科来访时,她还以为筹备小组那边出了什么问题,赶紧将人请进来询问情况。 狄思科不好意思道:“筹备小组一切进展顺利,没什么问题。” “那你突然跑来是为了什么事?”夏主任放了心。 “是为了咱们市里要组织的工业名牌工程项目。” 夏主任收起了和蔼笑容,严肃道:“名牌是靠自身质量和实力争取的,可不是走走关系,找找门路就行得通的。” 自打这个名牌工程项目启动后,委里的几个主任每天都能接到各种托关系的电话。 目的无非就是让他们松松手,给他们评个名牌。 说情的人太多,让几个主任非常为难。 狄思科连忙摆手说:“您别误会,我可不是来走后门的,我们星火农贸公司还年轻,需要沉下心来搞发展,现在可够不上名牌的标准。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 夏主任面容稍缓,疑惑问:“那你今天跑来是干嘛的?” “您可别忘了,农贸公司只是我们的副业,我的主业是区经合办主任呀!我们经合办还归口市经委管理呢。”狄思科玩笑道,“大家都说经合办是被经委捡来的孩子,您不会也不认孩子吧?” 夏主任成功被逗笑,“你整天跟那帮企业老总混在一起,我潜意识里就觉得你是企业领导呢。” “哈哈,看来以后我得多跟您混才行,尽快扭转刻板印象。” 简单说笑了两句,狄思科就转入正题说:“主任,我们区经合办也想加入到’工业名牌工程‘这个项目中来!市里能不能给我们一个机会?” 夏主任没有立马拒绝,而是问:“你们怎么突然就想加入进来呢?” “也不算突然吧,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就想争取参与机会了。”狄思科不动声色地给领导戴高帽,“我觉得市里现在提出评选名牌,时机正合适。” 夏主任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我之前在企业工作了很长时间,而且长期关注国际市场。从咱们申请复关以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界限就越来越不清晰了,大量外国名牌涌入内地市场,给本地品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咱们不能用关税壁垒和闭关锁国的办法打击洋货,就只能尽快创造国内名牌,提高国际竞争力。” 夏主任微笑:“确实,市里实施这个名牌工程的目的,就是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和经济实力。” “可是,根据我这两天的观察,市里一些企业对这个项目其实并没有引起重视。现在的驰名商标和各种优质产品的名头太多了,很多人觉得这个项目也是一个可以靠疏通关系,争取到手的项目。” 夏主任没吭声,这就是现实,她一上午已经接到好几个电话了。 “如果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可以靠疏通关系拿到的认证,一旦大家达成共识,无形中就会降低咱们这个认证项目的含金量。企业不认,消费者也不认,那市里搞这个项目还有什么意义呢?最终不过是虎头蛇尾罢了。” 进来倒水的女秘书,闻言小心地看了一眼夏主任的脸色。 又在心里暗暗咋舌,这狄主任可真敢说话。 这种话说出来,一不小心就把领导得罪了。 夏主任面色如常,喝了口水后,不动声色地问:“那小狄主任觉得如何才能提高这个项目的含金量呢?” 秘书也竖起耳朵来。 提意见,挑毛病的人她见得多了。 要想被领导认可,关键是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狄思科铺垫了这么久,就等着领导询问的。 这会儿精神一振,立马就把自己这几天琢磨的办法倒了出来。 “我觉得咱们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让企业从这次认证中得到好处,这种好处不是品牌形象之类的无形资产,而是真金白银。被选中的品牌,可以得到市里的奖金或政策扶持,比如优先分配出口订单,向国际市场主推这个品牌。” “第二就是,让市里的认证与商业部和商标局的相关认证互通。比如在老字号和驰名商标的认定中,市里评选出的88个名牌可以被相关单位认可,自动成为候选。这就相当于间接认可了咱们经委评选结果的权威性。” “第三嘛,当然是保证评选结果的公平公正。只要所有人都认为咱们的认证是公平的,那咱们这个认证的口碑也就树立起来了。” 夏主任仔细品了品,觉得小狄主任还是有些想法的。 尽管有的想法还不太成熟,有些想当然,比如第二条,跟其他单位认证互通这一点。 这就等于为彼此的认证背书,替其他单位背上了风险,大多数单位都不会这么做。 不过,夏主任对他的思路还是认可的。 “你说的不错,公平公正非常重要,”夏主任指了指电话,哂笑,“我一上午接了四个电话。” 狄思科当即就毛遂自荐了,“所以我才说,市里需要我们经合办的协助嘛!全市那么多企业都把申请提交到市经委,要消耗经委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要直面那些说情走后门的人。” “委里不如把这个任务下放到各区,让各区的相关部门先动员区里的企业积极报名参加认证,在区里进行第一轮初选,将一些滥竽充数的企业先刷下去。然后让每个区推荐15-20个名牌候选,由市里进行复核,组织经济学家和知名企业家参与评选,优中选优。” 狄思科拍着胸脯保证:“您可以把我们区当做一个试点,我们不怕得罪人,愿意当本次认证的第一道防线,只要是递到我们经合办的申请,保准没有一个是能走得通后门儿的!” 夏主任笑道:“小狄主任口气不小嘛。” “哈哈,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我既然敢跟您立军令状,当然就要说到做到!”狄思科认真道,“我觉得名牌不能搞终身制,咱们的名牌工程也不能只搞一年。” 夏主任“哦”了一声,心里微微一动。 “市场经济风云变幻,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我之前在日化厂工作,厂里有四五个品牌都是有三十多年历史的老品牌,当年也是全国名牌。可是改革开放后,因为常年没有技术升级,那几个产品没过几年就被市场淘汰了。” “所以,我认为品牌工程的认证,应该对品牌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或每两年复核一次,允许新的优秀品牌进入名牌行列,有上有下,优者为先。” 夏主任暗自思忖,“工业名牌工程”只是今年的一项工作任务,如果按照狄思科说的,定期就要认证新品牌,复核老品牌,那么这个名牌认证的工作,兴许会成为市经委的一项常规工作打出名气。 狄思科在夏主任的办公室里坐了两个小时,中午蹭夏主任的饭票,在经委食堂吃了顿午饭,才返回筹备小组。 他回去一边工作,一边等着夏主任的消息。 要是能协助市经委完成名牌认证,也算给经合办找到了一个固定项目。 经合办开了农贸公司后,已经不复往日那般闲散,但那毕竟是副业,等到农贸公司走上正轨后,就要政企分开,从经合办独立出去了。 经合办常年在夹缝中生存,若想开展经济合作工作,就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接触区里的各大企业。 而参与名牌的认证,就是他在等的机会。 * 一周后,市经委正式通知,“工业名牌工程”将是市里的常态化工作,申报和初审工作由各区自行组织完成。 狄思科所在的区经合办,绕过人家的亲儿子区经委,拿到了名牌认证的初审权限。 他没理会大院里的议论,接到通知后,心里着实松了一口气。 虽然主意是他出的,但领导当时可没保证一定会将这个项目给经合办做。 人家要是想把项目给区经委,他也只能干瞪眼。 好在他的直觉没出错,夏主任是个体面人。 一颗心落到了实处,狄思科哼着小曲儿回了家。 进大门后,先是迎面碰上了在院子里疯跑的3P(Panda/Panner/Pai)一家,绕开扑到他腿上的3.14,分别揉了三只狗子的狗头,他才得以进屋。 结果,刚进门就瞧见郭美凤上了全妆,正在客厅里唱戏呢。 “妈,今天什么日子啊?您这行头可够隆重的!” 狄嘀嘀和狄嘀嗒坐在饭桌前,双手捧着小脸蛋,不住地盯着奶奶瞧,跟两朵向阳花似的。 狄嘀嗒踢腾着小腿,高兴地宣布:“奶奶要去我们幼儿园演出啦!” “怎么突然就要演出?是幼儿园邀请的吗?”狄思科问。 二舅妈从旁解释:“他们幼儿园下个月要进行文艺汇演,除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家长们也要上台表演节目。” 狄思科讶然:“小朋友的文艺汇演,让家长掺和什么啊?到时候看家长,还是看小朋友?” 这幼儿园的花样可太多了,纯粹是为难家长嘛,这让没有文艺特长的家长怎么办? “这叫什么什么动来着!”二舅妈忘了那个词怎么说,想了半晌仍没想起来。 狄嘀嘀麻利接话:“亲子互动!小白老师说,我们班小朋友的家长都要参加。” 郭美凤主动道:“我打算代表咱家出席,到时候就上台表演一段京剧,让小朋友们欣赏欣赏国粹。” 既然不用自己出节目,狄思科就不挑理了,他赶忙连声说好。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现在的小孩基本没什么机会接触和了解京剧,您化上妆,戴上行头,上台给他们表演一个,让小屁孩们开开眼!” 郭美凤整理着袖口说:“不光是我要上台,你跟童童最好也能一起参加。” 狄思科疑惑地望向二舅妈,问:“父母也必须出席吗?” “老师没说,”二舅妈摇头,“只要求每个孩子家长准备一个节目。” 不待狄思科提出反对意见,郭美凤又扔出一个重磅炸弹:“我最近打算让咱们家参加五好家庭的评选。” “啊?” “不要惊讶,我早就想参加评选了,就是一直没机会。”郭美凤喜滋滋地说,“五好家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活动,这次去幼儿园演出是一次机会,咱全家一起上阵,也算是家庭文化活动,到时候能给评比资料里面增加一个素材。” 狄思科无语道:“参加评比的家庭,需要提前好久进行准备呢,您现在才提出来,这不是临时抱佛脚嘛!” “也不算临时吧,”郭美凤一拍大腿说,“不过,你这话倒是提醒了我,明天我得抽空去雍和宫拜一拜,抱抱佛脚。” 狄思科哭笑不得道:“五好家庭成员要讲科学,破迷信,您第一个就通不过评审呀!” 第158章 “五好家庭”那块光荣牌, 对老一辈人来说有着特殊意义。 狄思科记得他上小学那会儿,五兄弟的房间里,除了贴着年画, 还贴着一张《全家争五好, 好了还要好》的画报。 画报上的一家人围在方桌前, 用毛笔在大红纸上写《决心书》。 那张画报在墙上贴了好几年,直到褪色卷边儿才被郭美凤揭了下去, 以致时隔二十年, 那个画面仍然刻印在狄思科的记忆里。 二三十年前,被评为五好家庭,就相当于给一个家庭颁发了先进集体奖,被选出的人家无一不是又红又专,出身好工作好的。 郭美凤打从年轻起, 就想给自家申请个五好家庭的牌牌。 可惜,老狄活着的时候,她跟婆婆关系不好,不符合“家庭和睦, 邻里团结好”这一项。 她不是尊敬公婆的好媳妇, 老太太也不是关心媳妇的好婆婆。 她们的婆媳关系算是众人皆知的秘密,民主评议的时候必然通不过, 郭美凤也就不去自讨没趣了。 老狄走了以后,她成了户主,跟老太太也没了联系,本可以申请五好家庭的。 可是,她家老二当时是远近闻名的刺头, 不太符合“遵纪守法,执行政策好”这一项。 所以, 她再次错失了得到光荣牌的机会。 如今她跟着老五过日子,户口本上户主的名字是老五。 他们遵纪守法,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婆媳关系和谐,还能教育子女,组织家庭文化活动。 她恨不得自己给自己颁个奖。 因此,郭美凤重燃热情,打算弥补这辈子的遗憾,冲击那块五好家庭光荣牌。 狄思科却觉得这事有点悬。 郭老师是雍和宫年卡的潜在客户,而且不少街坊都知道她这个习惯。 “我可不是宣扬封建迷信啊,”郭美凤振振有词地强调,“顶多算是风俗习惯,这属于祈福类风俗活动,就像过年贴福字一样。” 狄思科:“……” 在老妈的催促下,他这个户主不得不去居委会咨询评选五好家庭的流程。 温大妈惊讶地问:“你们家还不是五好家庭吗?” 狄思科顺着她的话说:“已经是五好家庭了吗?那您给我补发一个光荣牌吧,我挂到家门口就成了,省得占用评选名额。” 居委会的另几个同志凑趣道:“咱可得好好查查资料,不能被小狄蒙混了过去。” 温大妈一边翻出申请表,一边嘟哝:“我以为你们家早就已经评过五好家庭了。” 狄思科正经八百地说:“我们家对五好家庭的评选比较慎重,准备充分以后才敢来申报。” 温大妈将申请表交给他,“你们先填申请表,街道办会组织评审委员会对所有申报家庭进行评审,选出候选家庭。然后在咱们街道进行公示,最终的五好家庭,由居民们投票产生。” 狄思科拿着表格回家,对郭美凤说:“妈,五好家庭是由胡同里的住户们投票选出来的,我看您甭在文化活动上使劲了,还是跟左邻右里处好关系吧。” 郭美凤接过表格逐字逐句地看了一遍,皱眉说:“我记得五好家庭的评选很严格呀,由专家评,人家还要来家里家访呢。” “您说的是区级以上的五好家庭吧,”狄思科坐到桌前填表,“反正咱胡同里的五好家庭就是邻居们投票的,想被选中就得团结邻里关系。您最近低调点吧,别总在胡同里显摆,小心人家不给您投票。” 郭美凤暗下决心,这段时间要跟街坊们多走动走动,做点好人好事什么的。 但她面上表现得对自己的人缘极有自信,满不在乎地摆手说:“评上街道的五好家庭,简直是小菜一碟。我的目标是市级五好家庭,所以咱家的文化活动你跟童童得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文艺汇演,你俩也出个节目。” “咱家有您出马就够了,”狄思科唱起了反调,“我俩最近都可忙了,真没时间准备演出节目。” 于童从公司回来的时候,母子俩还在因为节目的问题争执呢。 她坐在桌边吃了

相关推荐: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   高门美人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我的美女后宫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危险情人   林峰林云瑶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在爱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