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表面姐妹[无限] > 第96章

第96章

打扰大家办公,那税务局每天来报税的人可比来上课的学生多多了,我们经合办和农委谁也没嫌弃他们呀!” “把房子租给补习班是经合办反复研究讨论的结果,补习班的补习对象是高中生,平日里只在五点以后上课,周末才会全天上课。完美错过了咱们的办公时间,双方互不干扰!完全不存在打扰其他单位工作的可能!” 徐叔阳清了清嗓子,“税务工作比较特殊,经常需要加班,你们弄一些学生在院子里闹闹哄哄,影响人家的工作!” “高中生的学习是很紧张的,哪有时间在院子里闹啊?再说,我们那个院子挺大的,除非学生在院儿里蹦迪,不然绝不会影响到楼里的人。”狄思科大胆揣测道,“税务局的同志这是不满意我们把办公室收回了,跑领导面前给我们经合办上眼药了!” 他一五一十地讲了两个单位因为闲置办公楼发生的争执。 顺便也给邻居上了眼药。 然后,他就开始大倒苦水,“领导们把我放到经合办主任的位置上,是对我的信任。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经济合作是要对外交流的,要是找到了大项目,我们经合办的干部职工就要经常去外地甚至出国出差了。但经合办现在只能靠财政拨款发工资,差旅住宿费一律无钱报销。我们要是不自己找路子赚钱,就得请区领导们在资金上支持一二了!” 反正你们不让我搞副业,我就得向上伸手。 张副区长:“……” 经合办现在有什么项目?还需要财政另外拨款? “行了,”徐叔阳唇角泄出点笑意,严肃地挥挥手说,“谁也没阻挠你们出租办公楼,你抱怨什么?平时要跟兄弟单位搞好团结,别动不动就闹到区里来,区里又不是街道办,不是给你们处理纠纷的地方。” 狄思科连连答应,保证一定会搞好团结。 从办公室出来时,已经到了午饭时间。 他摸了摸饿扁的肚子,得嘞,先吃过午饭再去十八里店吧。 狄思科在区政府食堂打了饭,寻找空位时,正好瞧见了邻居杨局长。 他端着餐盘坐到了杨局对面。 杨局愣了一下问:“狄主任今天怎么留在区里吃饭了?” “被领导留堂,单独挨批了呗!”狄思科笑眯眯道,“杨局,以后有啥问题,咱两个单位可以先私下沟通啊,可不能动不动就跑去领导跟前告状啊!” 杨局摇头说:“误会了吧,没有的事!” 今天刚开完会,好多单位的一二把手都没离开,直接留在了区政府食堂吃饭。 有人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就纷纷竖起耳朵。 直觉这两个单位之间有大新闻。 狄思科不是刚工作的愣头青,当然不会揪着这点事让人家给个说法。 扒了几口饭,就很快转移话题说:“以前的事就算了,咱们两个单位当了这么多年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还是要搞好团结的。领导刚才也要求了,让咱们搞好团结。” 杨局颔首:“那是自然,远亲不如近邻嘛。” “嗯,我听说区机关要组织迎国庆歌咏比赛,各单位都要派人参加。杨局,你们税务局在文艺工作方面向来表现突出,但我们经合办的实力也不差,今年敢不敢跟我们比一比赛一赛?” 杨局不是退缩的性子,被人家挑战上门了,当然不会退却,“比什么?” “就比演出成绩呀,咱们两个单位各出一个节目,看谁的成绩更好!”狄思科自信地说,“我们经合办可是奔着第一名去的!” 税务局是区里的明星单位,在哪里都能说得上话。 这回经合办还非得挨着当红大明星蹭一蹭热度不可! 不把对方蹭秃噜皮,他这个“狄”字就倒着写! 第145章 经合办的干部职工一致认为, 新来的狄主任实在太能搞事了! 他们的工作总结才交上去没几天,狄主任马上又给大家安排了新的任务——歌咏比赛大合唱。 而且为了提高队伍的凝聚力,还要求经合办全体成员都必须参加! 包括狄主任本人和两个副主任。 有些老同志不乐意掺和这样的文艺活动, 推脱说自己五音不全唱歌跑调。 狄主任就说, 五音不全的可以小声唱, 哪怕上去对口型,也得把这个人数凑齐了! “罗主任, 咱狄主任的态度怎么那么坚决啊?人家不想参加合唱就不唱呗!唱歌而已, 何必强求!”郝佳翻着歌本的目录,问对面的罗雯。 “狄主任向隔壁税务局发起了挑战,比的就是两个单位在这次歌咏比赛中取得的名次。而且要求双方单位的成员必须全部出席。” 罗雯是办公室主任,对区里的新闻还是有所耳闻的。 狄主任主动挑战隔壁杨局的消息,已经在区里各单位间传开了。 税务局在区里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被小透明公然挑战后,立马迎来了各方关注。 歌咏比赛算不上什么大事,但是有了两个兄弟单位的打赌,顿时提高了这次活动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据传, 主办这次歌咏比赛的综合办主任特别高兴, 直夸小狄主任响应号召,配合区里的工作, 不愧是文体积极分子! 拜狄主任所赐,罗雯昨天去区里办事时,还听到一个工作人员询问,“你是经合办的啊?是那个跟税务局打赌的经合办吗?” 罗雯心里可真是五味杂陈。 “狄主任已经对外放话了,咱们经合办要在比赛里拿第一名, 你赶紧看看歌本,把要参赛的曲目定下来!” 搞文艺工作, 女同志更擅长一些,没看学校里的文艺委员基本都是女同学嘛。 所以,潘芝花被定为合唱团团长,罗雯是副团长。 她得抓紧时间把参赛曲目定下来。 “我觉得可以唱《东方红》或者《我的祖国》!”郝佳建议。 “这两首歌太老了吧,已经唱了几十年,大家都听腻了。” 隔壁政策法规科的方春兰捧着织了半截的毛衣来串门,闻言就提议:“咱可以唱那个《黄河大合唱》呀!我前几天在一个电视晚会上看过,唱起来挺有气势的。” “那场晚会我也看了,庆祝建军节的嘛。《黄河大合唱》的演唱效果真不错,但咱们单位人太少了,唱不出那个气势,而且咱在北京,唱黄河是不是有点远了?” 郝佳的手指顺着目录往下走,叹气道:“这么说的话,《在太行山上》也不行了。” 罗雯扯过歌本,快速浏览一番说:“就在《我和我的祖国》和《我的中国心》之间选一个吧。咱们尽快把歌词和简谱发给各科室,这周六下午就要第一次全体排练了。” 她给其他单位的朋友打了电话,确定不会跟别人撞节目后,最终选择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 经合办的各科室里很快就传出了练唱的声音。 狄思科听着楼道里飘荡的歌声,问周健将:“我听着怎么都是女同志在唱?男同志都练会了吗?” 周健将讪笑:“男同志都比较矜持。” 单位里的年轻人和快退休的老同志是比较喜欢参加文体活动的,有些老同志爱唱歌,每天早上要先去公园唱一个小时再来上班。 但经合办里比较多的是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工作上没什么突出成绩,又爱面子,不愿意在文体活动中露怯。这种人得推一下才能动一动,整个儿一滚刀肉。 周健将已经开始替狄主任担心了。 这些老油条和滚刀肉并不好摆弄,并不是领导立个目标,他们就一定会执行的。 狄主任已经对外放了话,这次要勇夺歌咏比赛第一名。 万一没能拿到第一名,那不是被人看笑话嘛! 周健将的担忧很快就成真了。 周六下午第一次排练时,只有一半男同志能记住歌词唱在调上,另一半似乎都打着滥竽充数的主意。 歌唱团团长潘芝花对此非常不满意。 他们是在会议室里排练的,歌声透过窗户传出去,能被大院里其他办公楼的人听到。 第一次正式合唱结束后,隔壁邻居那边传出了一阵哄笑声。 似是在嘲笑他们,这种水平竟然也敢上门挑战! 没过多久税务局那边也练起了合唱,人家唱的是《歌唱祖国》,效果比他们这边好许多。 潘芝花正色要求那些还没背会歌词的同志务必尽快记住全部歌词。 瞧着他们不以为意的样子,她正觉得窝火,就听见会议室的门被人敲了几下。 狄思科肩头扛着一台黑色的摄像机走了进来。 摄像机上有个红灯亮着,昭示着设备正在工作。 大家被他这套装备弄得一愣,潘芝花好奇道:“狄主任,您这是干嘛呢?” “今天是第一次合练,我想记录一下大家的排练过程。” “……”潘芝花替大家问出心中疑惑,“狄主任,您录这个过程干嘛啊?” “这是咱们经合办头一次全员参加文艺演出吧?” “对。” “所以啊,这次活动意义重大,我打算拍点花絮,记录一下一等奖节目的诞生过程。回头制作成纪录片,搭配着咱们的正式演出,做一个MV,也就是音乐录影带。比赛结束后给咱们单位的每位同志都发一份,也算是留个纪念吧!” “啊——” 谁也没想到,狄主任会如此重视一个机关歌咏比赛,竟然还想制作录影带送给大家。 可是,这个想法真好啊! 有了这个影像资料,等到大家退休后,也是个美好回忆。 潘芝花想得更远一些,若是以后经合办真的发展壮大了,这个纪录片甚至可以成为重要的影像资料吧? 光是想想那个画面,就很让人激动了! 不过,会议室里的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上镜,冷不防地面对摄像机镜头,大家的表情都有些不自然。 狄思科将镜头对准那几个出工不出力的男同志,笑着说:“同志们别紧张,像平时一样放松练习就好。咱们单位人数不多,我尽量给每一位同志都拍一段特写,整合到MV里。” “有可能是大家集体排练的画面,也有可能是单独在办公室练习的画面。”狄思科善意提醒,“这份影像资料是要被长久保存的,大家表现得好不好,在电视屏幕上一目了然,所以同志们都尽量好好表现吧!” 被镜头扫过的几个男同志:“……” 这可真是让人捏到七寸上了。 如果不认真参加集体活动,这盘录像带就有可能成为自己的黑历史。 其他同事回家跟家人一起观看录像带时,要是看到了他们的丑态,不知会怎样嘲笑呢! 而且这玩意很可能会被人反复观看,五年、十年,甚至是二十年后,仍会有人观看这盘录像带。 要是不配合演出,就是被人嘲笑半辈子的节奏啊! 有些人的脸色就有点不好看了,可是顾及着摄像机镜头还在,他们也只能勉强憋着。 潘芝花趁机又让大家合练了一遍,这一遍的效果明显好了很多。 狄思科拍完了这段排练画面后,就关闭了摄像机。 大棒已经打了,是时候给颗甜枣了。 “为什么这次要强制要求大家必须参加歌咏比赛呢?不只是我跟隔壁杨局打赌的原因啊,”狄思科笑着说,“打赌总要有些彩头的,若是咱们在歌咏比赛中胜出了,除了能得区里的一份奖励,隔壁还得把他们的中秋福利按照原样给经合办的参赛同志每人发一份!大家知道隔壁今年要发什么吗?” 有消息灵通的人说:“好像是大华超市的两百元购物券。” 狄思科翘个大拇指:“对,就是两百块的购物券,两百不算少了吧?” “那可真不少了。” “所以嘛,为什么有的同志明确表示五音不全,我还是要求他参加大合唱呢,就是为了这个!咱们这边多一个人参赛,到时候就多占一份便宜!” 大家都被这两百块的购物券刺激得挺乐呵,谁也没问万一比赛输了,经合办要付出什么代价。 没人问,狄思科也就没提。 第一次排练结束后,大家的练习热情果然提高了很多,楼道里也能听到男同志的歌声了。 不过,狄思科还是将摄像机交给了周健将,让他时不时扛着机器去各科室转一转。 周健将挠头道:“主任,我不会用摄像机啊!” “我已经将设备打开了,你扛着它出去转一圈就行。” 周健将不太自信道:“我以前没拍过,万一拍废了,不是浪费录像带嘛。” 狄思科打开录像带仓门,里面空空如也,上一盘带子用完后,他一直没放新的。 周健将:“……” 咋还骗人呢? 他按照领导指示,小心翼翼地扛起摄像机,晕晕乎乎地走出办公室。 所过之处,只要有人发现了他,无论是正经工作的,还是唱歌的,都表现得更认真了! 自打有了这台摄像机,单位里似乎连听收音机和打毛衣的人都少了呢! 他感觉自己就是代天子出巡的钦差大臣,而肩上这台摄像机就是他的尚方宝剑。 周健将偷偷感慨,狄主任的花样可真多呀! 狄思科搞这么多花样实属无奈之举。 税务局那样的当红明星不可能让他们白蹭热度。 谁输了,就得给对方的所有演出成员发两百块的购物券。 隔壁的人数比经合办多一倍,若是经合办输了这次比赛,就得拿出一万五左右的现金给人家买购物券! 他现在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怎么舍得白给人家一万五嘛! * 经合办的日子虽然拮据,却有着别的单位不能比的好处。 他们从来不加班! 狄思科来了以后也入乡随俗,每天都能按时上下班。 下班以后就顺路去幼儿园接两个孩子放学。 他最近在改变两个崽回家就看动画片的习惯。 只要放学不直接回家,看不到电视机,他俩就想不起来动画片这码事。 所以,这几天爷仨的晚饭都是在外面解决的,逛到新闻联播时间再回家。 “你们下午在幼儿园吃什么了?现在饿不饿啊?”狄思科一边将两个崽抱进车里,一边问。 “吃了麻酱火烧,”狄嘀嘀最爱吃幼儿园的麻酱火烧,摸了摸肚子说,“现在有点饿了。” 狄思科在街边买了两个水煮玉米,将玉米一分两半以后,两个小皇帝吃大头的,狄思科解决两块玉米屁股。 半块玉米足够他俩啃一路了。 他们前几天去的是市里的几家大型副食品商店和超市,今天打算找个大型菜市场转转。 “市场里人多,你俩不许乱跑啊,”下车前狄思科按照惯例约法三章,“只要今天乖乖听话,明天就可以去超市里挑一样东西。” “挑两样行不?”狄嘀嗒啃着玉米粒谈条件。 “那得看你俩的表现了。” 狄嘀嘀和狄嘀嗒都莫名自信,“我们肯定表现好!” “那行,咱这就下车了,我看你们的表现啊!” 菜市场里人来人往,都是下班后来买菜的市民。 狄思科带着孩子,也不是特意来买菜的,就尽量往人少的地方溜达。 菜市场里的情况跟他小时候差不多,除了供应更充足以外,并没什么太大变化。 仍是大堆菜,扒堆卖的。 远远瞧过去,跟一座座小山似的。 他找了两个摊位打听他们的货源,发现都是市蔬菜公司送来的货。 人家送什么,他们就卖什么,并不直接与菜农联系。 也就是说,沟通农户和菜市场的桥梁,不是各乡镇政府,也不是哪个经济部门,而是一家隶属于市商业局的蔬菜公司。 狄思科仔细想了想,以公司的形式组织生产,联系供应链的两端,突破了行政和区域界限,确实是比较高效的办法。 他在心里默默感慨,市领导的眼界格局就是不一般呀! 他在一排排过道里穿梭着,好不容易看到一个不太一样的摊位。 与那些大堆菜相比,这个摊位看起来利索不少。 狄思科过去买了一把芹菜,瞧着摊主这会儿有空,就搭话说:“大姐,整个市场走下来,您这个摊位拾掇得最干净。” 大姐骄傲道:“我这人就是爱干净,摊子要是弄得不干净,我自己也难受。” “嗯,您的菜也干净,跟大超市里的菜差不多。” “对,”大姐怕他嫌弃菜价贵,又连忙解释,“别看我的菜价高,但我这都是净菜,跟那些卖统菜的可不一样。” 狄思科连连点头,“您这些净菜都是从哪里进的货啊?” “也是蔬菜公司分的货,这个市场里卖菜的,基本都是从蔬菜公司来的货,价格和品质都差不多,你们买菜不用挑,都那么回事!”大姐又说,“但我这净菜就不一样了,黄帮、烂叶、土坷垃之类的都被去掉了。顾客买回去简单清洗就能下锅。” 市蔬菜公司每天送一趟货,蔬菜从地里摘下来是什么样,送来的就是什么样。 并没有额外服务。 所以,菜市场和菜店里的统菜品质都不怎么样,很多售货员不让顾客挑菜,有些菜买回家,得扔掉一大半。 所以,别看她的净菜价格比统菜贵了20%左右,但顾客买回去就省心了。 狄思科在附近的几个菜摊上瞅瞅,笑说:“我瞧着您这个摊位好像比别的摊位走货快。” “对啊,现在的人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什么便宜买什么,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多顾客图省事,哪怕要多花点钱,也爱买我这样的净菜。” “这些净菜都是您自己弄的?这么多菜的工作量不小吧?” “可不嘛,每天累得腰疼胳膊酸!”大姐念叨了一会儿,帮另一个顾客称了菜,就试探着问,“同志,您是唱歌的那个歌星吧?” “是啊,”狄思科大方地承认,“不过有两年没唱了,您还能认出我啊?” “能啊,以前在电视上看过,你好像没怎么变样!”大姐有点不好意思道,“就是忘了您叫什么名儿了。” 狄嘀嘀扒着菜摊接话:“阿姨,我爸爸叫狄思科!是大明星!” 大姐乐道:“你爸爸是大明星啊?那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白娘子!”狄嘀嘀指指狄嘀嗒,“我弟弟叫小青!” 狄思科:“……” 过家家的角色又换了。 大姐拿了一个洗干净的西红柿,掰开后内里翻沙,递给两个孩子一人一半,“阿姨请白娘子和小青吃个西红柿。” 白娘子和小青瞅了亲爹一眼,发现他没有反对的意思,就乖乖跟阿姨道了谢,接过西红柿啃了起来。 狄思科帮他俩把各自的手绢拿出来擦嘴,又言归正传问:“大姐,要是有供货商可以直接提供这种净菜,但价格会比您现在的进货价高20%左右,您愿意进货吗?” “愿意呀,那还给我省事了呢!”大姐答得爽快,“收拾统菜的工作量很大的,不但要择菜,削菜,还得处理摘下来的几麻袋烂叶子土坷垃,全是体力活。” 要是能有净菜供货,她真是立马就能换个供货商。 大姐还要卖菜,狄思科没有耽搁太久,跟市场里的另一家净菜摊主也聊了一会儿,就带着孩子开车回家了。 还差一个红绿灯就到家时,狄思科眼尖地看到前面有辆熟悉的汽车。 他加快速度追了上去,将车停在那辆车的旁边,并排等红灯。 双方的车窗都是摇下来的,狄思科冲着对面的车里吹了声口哨,“靓女,自己一个人啊?” 于童正在心里琢磨事儿,听到有人冲自己这边吹口哨就下意识皱眉。 现在这世道真是变了,她正常等个红灯,居然也能碰上这种妖魔鬼怪。 谁知,不等她将眼刀飞过去,又很快听到了二狗子搭讪的声音。 于童:“……” 二狗子可真是玩出新高度了。 狄思科嘿嘿笑道:“这位靓女,要不要跟我回家啊?今晚就我一个人在家!” 他的声音不大,但也足够后车听清了。 后车司机兴奋地按了两声喇叭,还探出头来吹了声口哨,“爷们儿,牛B啊!” 于童从副驾的储物箱里翻出一个小呲水枪,毫不客气地往二狗子那边呲了一下。 狄思科被儿子留下的水枪呲了一脸水,但他并不气馁,向后座指了指,又继续邀请道:“靓女,白娘子和小青都在我车上呢,要不要跟我回家一起看《新白娘子传奇》?” 瞄了眼跟她招手的闺女儿子,红灯也快变绿了,于童收起水枪,没忍住笑道:“在前面带路吧。” “得嘞!” 后车司机眼瞧着前面那两辆车一前一后拐进了胡同口,忍不住卧槽了一声。 一脸蒙地问副驾上的人:“这都行啊?要不下回我也试试!” “试呗,不怕被呲你就试!” * 狄思科在马路上搭讪媳妇,不但一起回家看了《新白娘子传奇》,还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请媳妇帮忙联系了歌舞团的交响乐团。 在歌咏比赛演出时,为他们那个刚刚成立不久的经合办合唱团现场配乐。 用于童的话说,给他们那个唱歌跑调的合唱团,搭配上专业的交响乐团,真是杀鸡用了牛刀。 而且很明显的,二狗子这次又要损私肥公了。 交响乐团的成员至少有20人,人家不可能免费陪着他们反复合练彩排,多少是要花点钱的。 经合办虽然有钱了,但也不能花在这个上面,多半是要狄思科自己掏腰包贴补的。 但是,鉴于二狗子这几天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于童看在他表现不错的份上,也就不计较这点小钱了,还是答应帮忙牵线了。 所以,这天早上,狄思科神采奕奕地来到单位,就跟两位副主任宣布,他联系了一个专业的交响乐团,这周末单位全员一起去趟歌舞团,跟人家乐团的乐手排练一下。 潘芝花惊喜地问:“狄主任,真的有交响乐团伴奏啊?这阵仗是不是太大啦?” “咱们要争取得第一,总要有点特别之处嘛,软件硬件都得跟上!” 胡青松摸着下巴说:“我觉得咱们合唱团的演唱效果还不行,配上专业乐队以后,不会凸显咱们的缺点吧?” “所以我同时请了一位专业的声乐老师,帮咱们合唱团调整一下唱法,有些声部可能要重新分一分的。”狄思科说,“让办公室那边尽快统计一下,周末有多少人不能去,如果只是看孩子这类的问题,可以把家属和孩子都带上,让家属也来看看大家的排练效果。” “能去专业乐团排练,还有什么不乐意的!” 潘芝花觉得大家应该都会想去。 普通人一辈子也碰不上跟专业交响乐团合作的机会呀! 交代完了排练的事,狄思科又提起了“菜篮子工程”的问题。 潘芝花和胡青松最近也在研究菜篮子,胡青松还往对面的农委跑了好几趟。 不过,在“菜篮子工程”这个项目上,农委更多的是提供技术支持,比如育苗,农药和农用机械之类的。 市场流通上的事,人家不插手。 狄思科听他们介绍了各自的工作进展,就说了自己通过调研发现的一些问题。 “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老百姓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尤其是实行计划生育以后,出现了很多小家庭。中青年的家庭一般就是一家三口,要是像过去那样购买统菜,一捆三四斤,家里根本就吃不完。” 潘芝花赞同道:“别说三口之家了,我家五口人,现在也吃不了那么多菜。” “所以,现在的蔬菜已经从以前的大路菜向精细化转变了,大型超市里卖的全是每捆一斤或半斤的净菜,菜市场里也开始出现净菜柜台了。” 胡青松吹了吹茶叶问:“你的意思是,让咱们区的农户卖净菜?” “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超市和菜市场虽然卖净菜,但那是超市员工和市场售货员自己处理的。我询问过大华超市采购部的经理,如果有现成的净菜供应,他们愿意直接采购净菜。另外还有不少菜店和菜市场摊主也表示,愿意购买净菜。毕竟处理统菜的工作量太大了,清理废物的成本也很高。” 胡潘二人都若有所思地侧耳倾听。 狄思科继续输出自己的想法,“如果让菜农提前处理好统菜,或是由专门的单位招聘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工每天要送去城里的净菜,不但可以给菜农增加收入,还能用剩余的菜叶菜根养猪喂鸡,或是沤成肥料,总比给城市带来大量厨余垃圾要好。” 潘芝花凝神想了想,叹气说:“狄主任,你这个想法确实是很好的,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知道农村的生活是什么样,要是能通过处理净菜给农民带来收入,无疑是个非常好的办法。” “可是,站在咱们经合办的角度讲,能得到什么呢?咱们大费周章地搞调研,最后也只能给农民提供一个卖净菜的思路而已!” 屁股决定脑袋,潘芝花现在是经合办的副主任,考虑更多的还是经合办的发展和利益。 “菜篮子工程”这个切入点确实不错,但是想要做出彩可太难了。 他们若是只为农户提供点子,那这个项目对经合办来说,仍是一个激不出什么水花的小项目。 狄思科理解她的意思,笑道:“咱们若想长久支持菜篮子工程,就不能只靠一两个灵光一现的点子,而是要真正参与进去才行。但是,从市里的情况来看,经济部门并不直接参与农副产品的生产经营,所以,我建议咱们经合办可以成立一家农贸公司,作为实现农户和商户之间产供销一体的桥梁。” 第146章 狄思科的方案, 让胡青松和潘芝花的眼前陡然一亮。 若是把这个农贸公司办起来,在很大程度上能扭转经合办清水衙门的现状。 可是,摆在大家面前的, 有个很现实的问题——办公司的资金从哪来? 经合办的账面上只有不到两万块钱。 指望这点钱办公司, 显然是不可能的。 对于农村农业问题, 潘芝花在三人中最有发言权,她沉吟片刻说:“在农村大批量收购瓜果蔬菜, 一般都是有账期的, 可以先收菜后付款。但现在农户的警惕性都提高了,咱们是新企业,刚开始合作肯定会要求咱们现款现结,一卡车的菜没有几千块下不来。” “而且收菜用的卡车、加工净菜的场地、仓库、人员,都是需要钱的。” 要想把农贸公司办起来, 他们首先得想办法弄到一笔启动资金。 胡青松觉得事情很简单,端着茶杯往椅背上一靠,“咱们成立农贸公司,也是帮区里落实菜篮子工程的任务, 区里怎么着也要支援咱们一些资金吧?” 潘芝花摆摆手, “你可千万别指望区里了,区领导一句话就能把咱们怼回来。’没钱你办什么企业?你们就抓好经济合作方面的工作, 农贸公司交给别的部门来办吧。‘” 区里还有经委、计委、农委,都是既有钱又对口的单位。 站在区领导的角度讲,若要开农贸公司,这几个部门都比经合办合适,最起码人家不用区里补贴。 其实胡青松的意思是, 让狄思科去跟徐区长讨个人情,给经合办批一笔款子! 他这样的老机关最擅长研究人, 早在狄思科来上任之前,他就研究过狄思科的履历了。 这位新主任的升迁轨迹基本与徐叔阳重合。 徐叔阳这次从企业调来了区里,没过多久狄思科也从企业出来了,胡青松觉得狄思科跟徐叔阳的关系八成不一般。 可是,他往狄思科的脸上瞄了两眼,发现这位年轻的主任,似乎并没有向区里求助的意思。 他又有点怀疑自己的猜测了。 要是上面真的有关系,怎么可能忍住不用呢? 狄思科赞成潘芝花的观点,“潘主任说得对,咱们还是尽量自己想办法吧,事情筹备得差不多的时候,再跟区里提一提。” 区里不是徐叔阳的一言堂,让其他部门出资办农贸公司,显然更符合区里的利益。 经合办好不容易找到一条能持续发展的路子,还是别去上面冒险要钱了。 搞不好就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胡青松一计不成,又想出个馊主意,“要不然咱就跟隔壁开辅导班的那个老板商量商量,让他先提前交半年的租金,四万八的租金,加上咱账户里原有的,暂时只做收菜生意的话,应该够用了。” 狄思科心说,得亏没让你去企业工作,否则这签好的合同说撕毁就撕毁,真是一点契约精神都没有了。 他正儿八经地点点头,对胡副主任这个馊主意大家赞赏,笑道:“胡主任,您有没有那个老板的电话?要不先打电话跟他商量一下?要是能让他提前交个一年半年的租金,哪怕打个九五折呢,咱就不用想其他办法了。” 胡青松还真的存了号码,当即就给对方拨了过去。 他将提前交租的要求跟对方提了,不知对方在电话里说了什么。 胡青松嗯嗯了两声,便讪讪地放下了听筒。 他轻咳一声说:“补习班也是小本买卖,咱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 于是,三人分工合作,狄思科去市经委和计委找项目资金,胡青松和潘芝花则负责跑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的贷款。 狄思科在市经委只有一个熟人,就是老搭档曾浩田。 所以,回了办公室他就给曾浩田打了电话。 “曾处长,新单位怎么样?工作好不好开展啊?” 接到狄思科的电话,曾浩田的声音听起来很高兴,哈哈笑了两声说:“刚来不到一个月,还在摸索阶段呢。小狄主任怎么样?” “我这里还行,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没什么项目呀!” 曾浩田早知道他那边的情况,宽慰道:“项目会有的,总要有个熟悉的过程嘛。” 狄思科笑道:“项目确实找到了,就是没钱。” 他简单介绍了经合办想开个农贸公司的想法,又问:“经委那边,有没有相关的农业项目?自带项目资金的那种!” “农业项目得去找农委啊,我们现在主要负责工业工作。”曾浩田停顿片刻,斟酌着措辞说,“农委也够呛能管经济上的事,你们要是想要项目,最好还是去商业局找找。” “市蔬菜公司是商业局的亲儿子,有这方面的项目,肯定先往那边倾斜。” 曾浩田劝道:“你们开这个农贸公司跟工业半点不沾边儿,想在经委讨资金是不可能的。要么去农委搞’星火计划‘,那个是针对农业科技项目的,只要有合适的项目就能申请补贴。要么别管蔬菜公司,直接去商业局找找路子。或者你往老东家那边跑一跑,看部委里有什么项目,最好能直接带帽下到你们区里……” 狄思科还是听劝的,跟老曾聊了一会儿,放下电话就琢磨起他的建议。 因着之前当过副厂长,他在市里只跟工业口和贸易口的人还算熟悉。 跟其他单位,基本说不上话。 他倒是有同学在商业局工作,但年纪太轻还没成长起来,跟项目资金有关的问题,他插不上手。 与其耗时耗力在市里找路子,不如回老东家碰碰运气。 打定了主意就行动,让周健将在家看家,狄思科自己轻车熟路地回了经贸部。 袁媛刚开完会回来,在办公室门口看到他,就笑着调侃:“狄主任,怎么不进去坐坐?当了主任以后,看不上我们这间小办公室啦?” “里面只有俩小姑娘,我都不认识,哪好意思进去坐啊!” 他已经离开翻译室五六年了,翻译室可以用物是人非来形容。 连以前那个闷不吭声的袁大姐,都学会调侃人了。 果然还是工作锻炼人呀! 袁媛邀请道:“你好久没回来了,进去坐坐吧!” “不了,万一遇上了庞老师,还得跟他应酬。我一会儿约上崔主任,咱们一起吃个饭吧?” 袁媛表情微妙,“放心吧,遇不上庞老师,人家上礼拜升职当翻译室的副主任了,轻易不回英语组的办公室。” 狄思科最近忙着自己的工作,还真没关注部里的动态,惊讶地问:“翻译室有人员变动啦?除了他,还有其他人被调整吗?你怎么样?” 袁媛在翻译室工作七八年,也算是老资历了。 “我就那样吧,现在是副科享受正科待遇了。”袁媛低声说,“崔主任今天未

相关推荐: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切切(百合)   和徐医生闪婚后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迷踪(年下1v1)   浪剑集(H)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黑执事bg】切姆斯福德记事   一梦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