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还搞了薪酬改革,但刚参加工作两三年的大学生,即使被额外关照,工资也没多高,普遍要比市场平均价低一些。 大家愿意坚守在腾飞,很大原因是国企有福利分房,去私企和外企是没有这待遇的。 要是房子打了水漂,会有一大批人跑路。 “要不咱们提前把房子给大家分下去?”金明亮提议完,又补充说,“工作满三年的,再额外续一份五年的劳动合同,工作不满三年的,签8-10年的合同。” 工会主席栾海霞说:“这几年单位找来的大学生有几百人呢,咱们现有的空余住房根本不够分。” 狄思科没绕弯子,很快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要不咱们从市里拿块地皮,给职工们盖房吧?房屋买断价格,比成本价高出一成就差不多了。” 有条件的话,企业领导都愿意给职工争取福利,这是能增加领导威信,让职工更有归属感,队伍更有凝聚力的办法。 在场几人都没出言反对。 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能当场提呀,万一今天的话被人传出去,可是要被职工骂死的! 全开瑞赞同道:“我看行,就按照老金说的,想要提前分房的人,跟公司续签合同,咱们统计一下大概有多少人,按照人数去市里拿地。” 狄思科在北方日化厂时为职工盖过电梯楼,对此还是很有经验的。 “去市里拿地的时候,咱们尽量要一块大的。多出来的可以盖商品房对外出售。” 当年北方日化厂通过那两栋楼赚了不少呢! “另外,我建议由腾飞成立一家地产公司,与其他大型房产公司共同开发这块地皮。从腾飞各部门抽调一批人员,充实进这家地产公司,暂时缓解冗员的问题。” 腾飞没有接触过地产业务,这次可以先用职工家属楼进行练手,向其他专业的地产公司学习。 一旦国家彻底封住了福利分房的路子,商品房必然会十分走俏。 到时候就可以让腾飞自己的地产公司出去招揽业务了。 几人听了狄思科的提议,俱是眼前一亮。 小区建成以后,还需要配套的物业,到时候在地产公司下面再成立一家物业公司,将另一部分冗员也分流过去。 两三年的时间,就能慢慢缓和腾飞总部的冗员问题了。 翁佩云笑道:“依我看,地产公司的一把手要从外面招聘,其他人员可以从内部调动。咱们也别提什么冗员不冗员了,就直接跟职工说,要从内部选拔人才去地产公司工作。到时候让大家自愿报名,咱们从报名的人里挑选合适的人充实过去!” 狄思科给她竖个大拇指,“大家要是没有不同意见的话,全总就先组织一次职代会吧,然后尽快去市里问问地皮。” 全开瑞起身说:“我看也别等职代会了,盖房子的事职工不会反对。停止福利分房的消息瞒不住,没准儿其他单位也跟咱们想到一处去了,大家都想搭着末班车给职工分房呢。我先往市里跑一趟,看看地皮情况再说。” * 职代会还没开,单位要盖新房的消息就跟长了脚似的,在公司里传得沸沸扬扬了。 年轻职工盼着公司能选一块位置好的地皮,也盼着能被分一套面积大一点的房子。 老同志的心思也活泛了起来,单位福利房的价格至少能比市场价便宜一半。 手头有点存款的人,谁不想占这个便宜啊! 所以,狄思科这天冒着大雨下班回家时,就在客厅里看到了单位同事。 郭美凤和大嫂林桐陪着客人,两小只看完动画片,已经去琴房练琴了。 “老高,你这速度比我还快啊?”狄思科笑着打招呼。 “嗐,我下班没回家,直接就过来了。” 老高也挺尴尬的,两人都是从单位过来的,路上还下着大雨,他却比狄总回来得还早。 狄思科放下包,笑着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你有啥事不能在单位说?不会是房子的事吧?” 老高点点头。 他是搞技术的,平时在狄思科面前挺敢说话,但是这回要求人了,他就有点放不开。 “嗐,现在连块砖头都没有呢,你们都急什么呀!”狄思科将桌子上的礼盒塞给他说,“这次分房要以从来没分过住房的同志为主,要是还有余量,也许会对内销售一部分,具体怎么操作还没有章程呢,我就算是收了你的礼,也是白收,根本不能给你保证!赶紧回家休息去吧!” 狄思科将人送出了门,还从院子里挑了个西瓜让他捧回去吃。 “今儿太晚了,我就不留你吃饭了,送个西瓜给你消消暑。” 老高:“……” 这事闹的! 礼没送出去,还顺个西瓜回去! 狄思科返回客厅问:“院儿里那些西瓜是谁买的啊?怎么买了那么多?” “你大嫂带来的。”郭美凤笑着说。 “嫂子,你发达啦?” “没有,我现在不是在花圃兼职嘛,那村里有种西瓜的,我瞧着是新下来的瓜,就挑了几个,带回来尝尝。” 狄思科将一个瓜放到桌子上,抹去上面的雨水,“这也太多了,你拿回去一些吧,彬彬该放暑假了吧?他从小就爱吃西瓜,给他留几个。” “他暑假不回来了,”林桐乐呵呵道,“据说是要在那边旅旅游,在军校待了两年,平时都没怎么去外面逛过。正好趁着暑假玩一玩,我想着这个年纪的孩子都爱玩,就由着他去了。” 她还给儿子汇了一千块钱呢,让他跟同学好好玩。 “暑假两个月呢,”狄思科将西瓜切开,咬了一口说,“他要在南方玩两个月啊?那也太久了!玩得差不多就回来休息休息嘛。” “我和你大哥也是这么说的,但军校开学早,他回来待不了几天就得回去,彬彬嫌浪费火车票钱。” 于童收了雨伞进屋时,正好听到这一句,就接话说:“这孩子不会是谈恋爱了吧?狄嘀嘀和狄嘀嗒自打放假就开始念叨他们大哥了。咱不差火车票钱,问彬彬哪天放假,小婶出钱给他买往返机票!” 几人聚在一起打趣着远在江西的彬彬,谁也没往别处想。 可是,随着暴雨不停,电视新闻中关于抗洪抢险的新闻越来越多后,家人们就开始担心了。 北京这边还好,但东北和南方的洪涝灾害可是相当严重的。 郭美凤看了新闻后,就给老大打电话说:“南方的雨水那么大,彬彬还怎么旅游啊?他现在在哪儿呢,能不能联系到人?让他赶紧回来吧!” 这种极端天气,有什么可玩的! “除非他主动联系咱们,否则咱联系不到他。”大哥后悔道,“早知道就给他买个手机或者传呼机了。” 彬彬平时都待在军校,极少外出,用宿舍的座机联系就够了。 郭美凤看着电视屏幕里像下饺子似的扑通扑通往洪水里跳的官兵,忍不住嘀咕道:“孩子这么大了,该给他买个传呼了,等他回来以后,我出钱买一台!” 狄思科听了便说:“我们单位就是卖这个的,到时候我送大侄子一台。” “老大,你现在能不能联系到学校啊?”郭美凤望着站成一排,用身体堵洪水的孩子,心里跟着堵得慌,“没准儿彬彬已经回学校了呢!” 大哥答应道:“那我往学校打个电话问问。” 郭美凤等着老大那边的消息,可是等了三四天都没动静,只说彬彬还在外面旅游,没回学校呢。 周五的时候,狄思科刚回家就接到了大哥的电话。 “老五,你出来一趟,我在家门口呢。” 狄思科快速在屋里环视一圈,不动声色地起身,溜达到了大门口。 “大哥,二哥,怎么不进去呢?” 二哥替大哥解释:“我们往彬彬学校打电话了,学校说彬彬早就被派去前线参与抗洪抢险了。” 狄思科皱眉问:“军校学员也要上前线了?” 大哥点点头,“我看过新闻了,那边受灾情况很严重。老五你在江西有没有认识的人,能不能帮忙打听一下彬彬的情况?” 他们提前好几天就知道了彬彬上前线的事了,只是一直不敢告诉郭美凤。 林桐连续失眠好几个晚上,昨天在电视上看到通报的官兵牺牲人数,当时就被吓晕了过去。 大哥没了办法,只想先找关系打听一下彬彬的情况。 狄思科没多说废话,掏出手机就给党校同寝室的张茂年拨了过去。 这老兄在当地根子深,兴许能帮忙打听到有用消息。 “哥,你们先回去,我朋友托人打听也需要一些时间,有了确切消息我就第一时间给你打电话。” 大哥没什么精神地点点头,在弟弟肩上拍了拍就忧心忡忡地离开了。 …… 张茂年是在三天后给的回信,电话一接通,他便先跟狄思科确认:“你大侄子是叫狄志彬吗?” “对。” 狄思科默默举着听筒,听对方介绍完情况后,道了声谢就放下了电话。 于童靠在一旁,观察着他的表情问:“怎么了?有彬彬的消息吗?” “嗯,”狄思科声线有些抖,“彬彬加入了突击小队,火线入党了。” 第217章 98年的夏天, 是一个很糟糕的夏天。 电视、广播、报纸,到处都是抗洪抢险和民众转移的新闻。 彬彬上了抗洪抢险第一线的消息,终究没能瞒住, 还是被郭美凤知道了。 家里没人告诉她, 但新闻镜头扫过长江抗洪画面时, 她感觉其中一个侧脸有点像她大孙子。 这段时间她本就心有疑虑,再加上刚刚看到的画面, 就去询问了老五和童童。但这俩人的嘴都跟蚌壳似的, 一个比一个严实,都说彬彬在学校训练呢。 她左思右想,给林桐打电话旁敲侧击地诈了一下。 林桐担心儿子又无处诉说,她以为婆婆也了解了彬彬的情况,可算是找到了可以倾诉的对象, 在电话里说着说着就哭了。 听说孙子果然去参加抗洪了,郭美凤只感觉太阳穴一鼓一鼓的,“哭有什么用?你在单位吗?” “没有,在家呢。”林桐抽噎。 “那你过来一趟, 咱俩好好说说。” 林桐半点没迟疑, 出门就打的去了北海公园。 “妈,我想去他那边看看。” “你又不知道他在哪里抗洪, 去了也没用!再说,即使知道了又能怎么样,他上了前线就不是孩子了,那是去完成任务的!”郭美凤握着她的手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彬彬好好的,人家部队领导才不会给咱们打电话呢。” 说到这里, 郭美凤也控制不住地哽咽道:“你看那亲属被喊去前线的,都是……” 都是烈士家属。 “早知道我就不让他出去旅游了,”林桐后悔道,“当时就应该强硬点,让他直接回北京来。” “他又不是真的去旅游的,肯定早就接到任务了,怕你担心才说是去旅游。”郭美凤擦了下眼角说,“当初既然让他读了军校,就该做好孩子会上战场的准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否则国家凭什么让他免费读书!” 婆媳俩坐在一起,相顾无言。 缓了好一会儿,郭美凤像是在劝儿媳妇,也像在劝自己,“咱家彬彬刚会走路就会游泳了,上学的时候又练了那么多年,还得过冠军呢,部队领导肯定是知道他有能耐,才让他火线入党的!” “火线入党是一种荣誉!组织信任他才会让他火线入党!”郭美凤语气异常坚定地说,“你放心吧,以咱彬彬的水性,肯定屁事儿没有!他那么高的个子,站在水里也能露出脑袋,一定没事!” 郭美凤退休以后也要求进步,已经写了志愿书申请入党了。 所以,她是了解火线入党的。 一般情况下,申请入党需要一个考察过程,从递交入党志愿书到正式成为一名党员,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但是,遇到重大突发状况,比如战争、自然灾害,党组织就会简化程序,让参与危难工作的杰出个人火线入党。 彬彬在长江大堤上火线入党了,需要他在危急关头冲锋陷阵、体现党员的担当。 郭美凤心里很清楚,彬彬去参加的突击队,一定承担了非常危险的工作。 但儿媳妇已经被吓得不轻,她不能再火上浇油,只能表现出对彬彬的信任,缓和对方的紧张情绪。 林桐说:“妈,我看新闻里有好多女同志在那边帮忙做饭送饭,反正我也没什么正经工作,要不我也去那边帮着做饭吧?” “在前线自发帮忙的都是当地老百姓,你去了那里人生地不熟,万一走丢了,更让人担心。”郭美凤拉着她说,“那大堤上那么多当兵的,又不是只有咱家孩子上了前线,大家要是都跑过去,不就乱套了吗!你听我的,彬彬肯定没事,咱们在北京等着好消息就行了!” 原本老狄家只有郭美凤一人爱搞封建迷信,这回变成了两个。 郭美凤去雍和宫烧香的时候,把林桐也捎带上了。 林桐以前并不信这些,但她现在病急乱投医,在雍和宫外面买了最粗最大的供香,希望佛祖能保佑她儿子。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并不是喊口号,首都各界早就组织过捐款捐物。 郭美凤在街道办组织的捐款中,捐了五千块钱。 于童公司也响应市里的号召,捐了500万。 但她们那会儿并不知道自家彬彬也在前线呢。 这段时间老狄家的电视机整天开着,郭美凤除了烧香拜佛干不了别的,就想着再往灾区捐点款。 把她存的15万养老钱拿出来,想捐给彬彬所在的灾区,却不知道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捐款。 于童听说了她的打算,就建议道:“妈,要不您跟我们公司一起吧。我打算采购一批药品、方便食品和饮用水,运到灾区去,现在这个当口,送物比送钱更实在。” 她跟二狗子结婚的时候,彬彬还是小学生,也是她看着长大的孩子。 自家孩子在前线呢,他们有能力,当然要多出一份力。 郭美凤这回总算有了用武之地,立马拉着大儿媳加入了筹备物资的队伍。 * 好消息是在半个月后传来的。 经过没日没夜的鏖战,长江大堤总算是保住了! 在此期间,老狄家并没有收到关于彬彬的任何消息。 不过,就像郭美凤说的,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大哥大嫂看到大堤保住的新闻以后,赶紧往学校打了电话,被告知彬彬还没有回去,但人没事。 洪水过后还有灾后重建工作,官兵们需要继续帮助当地百姓重建家园,彬彬也要跟着大部队一起行动。 狄家人没啥奢求,只要没有生命危险他们就能松口气了。 彬彬这个当事人不在家,但狄家人全都跑到北海公园这边聚餐庆祝了一番。 大哥大嫂特意给老三敬了一杯酒,感谢他那些年对彬彬的培养。 彬彬有游泳这项特长,有技巧也有体能,在关键时刻真的能保命啊! 三哥没说什么,端着酒杯一饮而尽。 因为让孩子练体育,最初那几年他没少遭大嫂埋怨,他自己也有点心虚,如今总算是守得云开了。 除了大侄子那边的喜讯,狄思科也收到了另一个好消息。 腾飞北京研发中心的一个研发团队,于本月成功研发了腾飞自己的VCD影碟机芯片! 耗时四年,投入了大量科研经费以后,腾飞终于看到了曙光! 这就意味着,在VCD影碟机这个项目上,腾飞很快就能摆脱对进口元器件的依赖,可以完全实现自主研发和整机生产了! 这天,腾飞的所有相关人员都聚到了研发中心一楼,亲眼看到用代工厂回片组装的样机。 “董事长,咱们试试吧?”全开瑞笑着提议。 一众人也全都望向了狄思科。 狄思科笑道:“咱可不搞形式主义啊,既然已经准备好了,就赶紧试试吧,大家都盼着呢!” 孙总工和研发小组的负责人早就已经试过上百遍了,样机自然是没问题的。 只是当着全体领导和研发人员的面,再演示一遍,显得更正式,更有仪式感。 一项项功能和指标试过去,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之前的芯片是从国外进口的,有些功能并不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但因着是进口的,供应商不可能根据腾飞的需要随时调整功能,所以腾飞这些年一直将就着。 如今有了自己研发的芯片,研发人员们根据用户的反馈,增加和删减了一些功能。 比如在五秒十秒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分钟和五分钟退回功能,也增加了字幕功能。 这枚芯片可以让VCD影碟机实现一次小升级。 腾飞的技术有了这样重大的突破,当然不能瞒着,公司很快就将这项突破上报了。 内地的VCD影碟机市场长期打价格战,厂商们的大笔费用都花在了营销上,几乎所有厂家都是直接采购进口芯片,在内地组装,赚快钱。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有经费来搞研发。 所以,腾飞的这枚芯片,是内地第一枚自主研发的VCD影碟机芯片。 实现技术突破的消息上报后,部里和市里都派了专家来腾飞调研,确认无误后,市里非常给力地帮腾飞牵线了一家港岛的芯片公司。 腾飞目前只有研发能力,没有生产能力,成品还需要芯片工厂代加工。 所以,市领导给腾飞牵了一条线,探讨与港岛芯片公司合作,在内地合资建厂的可能。 全开瑞很快就带着队伍飞去了港岛,狄思科留在北京应付一波波打探和采访。 这两天很多报纸都报道了国产VCD芯片问世的新闻。 主流媒体当然是一面倒的夸赞之声。 但是,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网媒体也开始兴起了。 有一家门户网站上便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狄思科早在十年前就开始鼓捣计算机,一直在潮流前线冲浪,自然也会使用最近兴起的门户网站。 看到网站上挂着的文章时,险些没把他的鼻子气歪! 不知这网站的编辑是什么人,只把腾飞芯片问世的消息当做引子放在第一段,然后很快就将话题转移到了前段时间的抗洪捐款上。 在这次支援抗洪前线的过程中,很多知名企业都担负起了社会责任,向灾区捐款了。 各单位捐了多少是有数的。 新闻编辑将几家大企业的捐款金额罗列了出来,还搞了一个排行榜。 排在前三名的是三家民营企业,之后的是一些知名外企和合资企业。 腾飞在这个排行榜中以101.346万元的捐款金额,排在了第29名。 狄思科看这个排行榜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可是,这个捐款金额,放在网站编辑那里却是有大问题的! 人家说了,腾飞每年营收几十亿,还总是标榜自己是国有企业,高科技公司,动不动就就要跟外企看齐。 那这次救灾捐款,怎么就不向人家看齐呢? 哪怕捐300万也凑合呀! 规模这么大的知名企业才捐了100万,混在一众中小企业之间,实在是有些寒碜。 狄思科对着那篇报道反复看了两遍,看到第三遍时直接被气笑了。 感慨一句没文化真可怕,他就关了网页。 反正这年头上网冲浪的人不多,这篇胡说八道的报道也没什么人点击。 这种言论只要不大范围传播,狄思科就懒得管它。 可是,他这边刚收到彬彬返回军校的消息,正在担忧孩子脱落的指甲和感染的伤口时,周健将却突然进来通报说,有个记者想采访他。 “什么记者?让他们跟宣传部门对接吧。” 狄思科已经接受过两家主流媒体的采访了,再接受其他记者的采访,还要说那些车轱辘话,他觉得没什么必要。 周健将递给他两份报纸和一份打印稿,“这是那位记者同志拿来的,她想采访一下您关于这篇报道的看法。” 狄思科接过来一看,正是那个门户网站的智障言论,被记者打印了下来。 而且,竟然还有两家报纸将这篇报道转载了! 这两份报纸不是北京本地的,好像是外地的地方性报纸。 狄思科本来不想做什么回应的,但他拧眉想了想,还是点头说:“你跟记者同志约时间吧。” 周健将小声说:“她本人就在楼下等着呢,咱们还有半小时的空闲时间,要不让她现在上来?” “那你让她来吧。” 周健将带上来的是一位年轻记者,看面相似乎刚出校门没多久。 有些紧张地与狄思科握过手,做过自我介绍后,就问起了狄思科对这篇报道的回应。 好像连她自己都没想到,真的能见到腾飞的董事长。 狄思科笑着问:“李记者觉得这篇报道有什么问题吗?” 李记者推了推眼镜说:“我认为他们没有必要相互比较,能在抢险救灾的过程中献出爱心,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不应该用捐款的多寡来衡量企业对此的重视程度。” “我觉得李记者说得也不全对,”狄思科叹气说,“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确实不应该以捐款金额的多少来衡量每个人的爱心,毕竟个体能力不一样,咱们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但我认为大企业在享受时代和政策红利的同时,也确实需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李记者:“……” 这啥意思? 岂不是承认了腾飞捐的确实少? 说实话,以腾飞这几年的营收情况来看,它捐款一百多万着实有点少。 她看到那篇文章的时候,也觉得人家分析得有一定道理。 “不知李记者看过我们腾飞的捐款署名没有?”狄思科问。 “难道不是腾飞集团嘛?” 狄思科摇摇头,“准确地说是,腾飞集团全体职工。” 李记者:“……” 这有什么区别吗? “其他企业的捐款都是整数的,比如200万,500万,而我们腾飞的捐款却是101.346万元,有零有整的,您就没想过是为什么?” 李记者恍然地“啊”了一声。 狄思科笑着说:“这101.346万元的捐款,并不是以腾飞集团的名义捐的,而是以腾飞集团全体职工的名义捐出的,因为这些钱就是我们公司职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用五十元、一百元,甚至是十元、二十元,一点点凑出来的。” “腾飞集团是一家国有独资企业,也就是说,这家企业是属于国家的,属于全民的。公司管理层,无论是董事长还是总经理,都只是代理人而已。腾飞集团的盈利并不是放进了我们个人的腰包,而是要统一上交中央,由国家统一支配的。” “所以,我们没有权限动用国家的资金捐款。腾飞的一切行动要听指挥,要服从大局。国家在抗洪抢险的工作中有统筹安排,只要上级向腾飞下达了支援任务,那么只要是腾飞有的,我们就会及时拿出来。” 李记者的钢笔在本子上快速记录,有些抱歉地说:“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其中的前因后果,看了那篇报道,就有些动摇了。” 比如她自己。 狄思科无所谓地笑笑说:“没关系,李记者好好写一篇报道,帮忙介绍一下我们这些国有企业的特殊情况,尽量减轻大家的误会吧。再说,我们也不是什么都不捐的,之前市里有过统一安排,很多兄弟单位都向灾区驰援了物资,只不过大家是统一行动,并没有在这方面搞宣传。” 送走了记者同志,狄思科又翻了翻那两份报纸。 没想到小小的一个网站还有些流量,这样一篇报道居然还能被报纸转载! 他给宣传科的赵岩打了电话,请对方来办公室一趟。 然后将那篇报道交给了赵科长。 赵岩看完报道以后说:“狄总,需要出面让他们将稿件撤下来吗?” “撤不撤都行,”狄思科摆摆手说,“我瞧着浏览这个网站的人好像还挺多的,你觉得在他们这个网站给腾飞打打广告怎么样?” 闻言,赵岩快速思索了一番,说:“他们这个网站有中文邮箱服务,大家需要使用电子邮件,所以点击量还可以,我也注册过他们的邮箱。不过我瞧着他们网站上好像没什么广告,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业务。” 腾飞的广告宣传主要还是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和电视广播,以及路牌、车体广告。 还没尝试过在互联网上打广告。 关键是现在上网的人显然没有看电视的人多,所以打广告的主要阵地还是央视广告。 狄思科小声说:“我怀疑他们那篇报道就是收费写的。” 像这种没有常识的低智言论,在传统报纸的主编那里就无法通过审核,想让这种抹黑腾飞的言论发酵,还得是没什么监管的互联网。 “都沦落到收费写这种小作文的地步了,我估计这家网站的日子不太好过。”狄思科说,“你先让人去跟他们接触接触,广告费别给太多,也别签太长时间,这种网站能否活过一个冬天都说不准。最多一年,一年10万就差不多了。” “10万?” 少了点吧? 在电视台打广告,一天也不只十万啊! “10万就不少了,这玩意是新兴行业,谁也不知道广告效果怎么样,你们先去试试,也算给他们的广告业务开个张了。咱们腾飞能在他的网站打广告,也是间接证明了他的流量和实力……” 其他的就不用狄思科多说了,赵岩是这方面的行家,只要有个方向,他的队伍都能搞定。 赵岩拿着报纸起身告辞,临出门前,狄思科又将人叫住了,“要是能谈成,还是让他们把那篇报道撤下去吧,咱花了钱的。” 赵岩:“……” 咱花的是广告钱,可不是撤新闻的钱。 不过,想想狄总那雁过拔毛的性格,他什么也没说,点点头答应了。 * 狄思科并没看出同事的腹诽,将报道和网站的事情托付出去,他就撒手不管了。 抗洪小英雄彬彬已经返回军校重新开学,而他这边也要再次进入校园读书。 他已经收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这个月底即将正式开起读博生涯。 刚收到通知书的时候,他就去学校跟张教授见了一面。 张教授给他列了整整一页的书单,都是需要认真研读的。 他还没正式入学,暂时没有学生证,先借用张教授的借阅证,在学校图书馆借了几本书。 孩子刚上学的时候都有股新鲜感,对待作业特别认真,狄思科这个成年人也不例外,这段时间回家都要认真学习,跟双胞胎共用一张大写字台写作业。 与小学生们成了同桌。 眼瞅着已经过了下班时间,狄思科正想回家学习呢,周健将又敲门走了进来。 “又出什么事了?”狄思科晃了晃公文包说,“没什么重要的事,就明天再说,你也赶紧回家陪陪老婆孩子吧。” “嘿嘿,领导,这回咱可碰上大好事了!”周健将喜滋滋地说,“中央台有个栏目组想给您做一期专题节目!要跟您约个采访!” “怎么又有采访?”狄思科当即就摇头说,“让他们去采访别人吧,那VCD影碟机的芯片又不是我研发出来的,介绍一次两次就差不多了。腾飞的新产品还没正式上市,咱们留着点力气,等到新产品上市再采访吧。要不你让翁总和金总他们出面也行!” “找他们可不行!人家电视台点名找您的!”周健将把一份资料递给他,“这是他们的节目策划,叫《20年,20人》。据说是为了改革开放20年做的专题节目,要从全国各行各业选出20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您属实太优秀了,被人家选中了!” 狄思科正着急回家吃郭美凤做的酱大骨,那味道跟东北夜市的大排档有得一拼。 他随手将资料放进包里说:“行了,我回去再看,有了什么决定,我直接给他们打电话,你也下班吧!” 狄思科走出办公楼,哼着小调开车回了家。 进门时,郭美凤还在厨房里忙活,另外还有四哥这个场外指导在一旁指点。 郭美凤被他指点得脑袋里乱糟糟,在厨房里做了两个钟头,晚饭还没能出锅呢! “行了,我不用你指点!”郭美凤嫌弃地将他拱出厨房。 四哥却坚守阵地不肯离开,母子俩又因为酱骨配料的多少,在厨房里呛呛了起来。 狄思科看到酱大骨还没上桌就放心了。 去厨房打了声招呼,就返回客厅,一边等着开饭,一边从包里拿出了刚到手的那份资料,跟于童探讨起那个《20年20人》的节目内容来。 于童拿起资料认真翻阅了一阵,笑着说:“他们这个节目其实很新颖,属于纪录片和专访相结合的形式,看介绍还挺不错的,就是不知道成片怎么样。” 狄思科肯定地点头,“嗯,角度也挺好的,以前介绍改革开放的成果时,主要是介绍标志性事件。像这样专门介绍人物的,还是头一回见到。” 于童偏头看着他勾起的唇角,揶揄道:“你心里快美死了吧?” “没有没有!”狄思科故作谦虚,但上扬的唇角真是怎么也控制不住。 “啧啧,”于童羡慕道,“一共才选20人,而且还是从各行各业中挑选,你能被选中还真挺厉害的!” 狄思科继续谦虚:“没有没有,就是运气比较好,赶上好时候了!” “他们这个节目是任务片,能保证质量,而且相对比较权威,我建议你接受采访。” 狄思科犹豫道:“能被选中确实很荣幸,但节目要全方位记录我的生活,除了工作,还会记录家庭生活,可能会来咱家取景拍摄,也有可能会让家人出镜。” 于童瞪眼道:“怎么,狄总觉得我们娘几个拿不出手啊?” “那不能,我就怕节目播出以后,会影响你们的正常生活。” 于童不屑地哼了声:“现在咱闺女和咱妈都比你有名,你就别自作多情了。” 要是哪天有人来采访狄嘀嘀的生活,兴许还能引起点关注。 “爸爸,有人要来采访我吗?”狄嘀嘀坐在一旁问,“我能上电视吗?” “不一定,记者同志有可能来咱家取景,主要就是拍爸爸的日常生活。” 狄嘀嘀很贴心地说:“那你可以让他们去拍你在北大读博士时,在学校里的画面啊!到时候全国人民都知道你是狄博士啦!” 也知道她有个博士爸爸! 于童:“……” 你可真是你爹的亲闺女,太懂爹了! 第218章 得到狄思科的答复后, 《20年20人》栏目组很快就派人来跟他对接了。 来人是个头发有些稀疏的中年人,据说是栏目组的总编导。 狄思科见了人以后就笑道:“周导怎么还要亲自来跟我对接?” “哈哈,”周峰与他握手说, “我对狄总这一期还挺有想法的, 兼任了您这一期的执行编导, 希望能拍出最好的效果。” 《20年20人》一共分为20集,每个人的经历就是一集。 比如介绍狄思科的这期, 就叫《狄思科》。 周峰是节目总编导和总策划, 所有人物的拍摄内容都要由他过目,但他只负责亲自跟两个人对接,一个是体操王子,另一个就是狄思科。 这两个人给了他很多灵感,他觉得自己这次一定能制作出好作品。 狄思科问:“周导, 咱们从哪天开始正式拍摄?大致取景地点在哪里?” “我们的摄像已经就位了,您要是方便,咱们随时都可以拍。”周峰介绍了大致流程,“先在室内对您做个采访, 然后我们会拍一些您日常生活中的画面, 以及一些重要的文献资料,比如您能够公开的工作笔记、工作日志、日常随笔、散文等等。” 毕竟要给观众展示的是一个立体的人物, 生活中不能只有工作。 节目组还想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挖掘人物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狄思科听了他的话就谦虚道:“我其实不算真正的成功,我的成长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时代造就的,如果换个时代生存,我可能还是那个贪玩的胡同小子。” 周峰觉得他似乎有了谈兴, 就问:“狄总,咱们现在
相关推荐:
他是斯文糙汉
[综漫] 当隐队员的我成为咒术师
[综影视]寒江雪
迷踪(年下1v1)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深陷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