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时候表现更好!” 于童正要夸奖女儿几句,却听她继续说:“我今天穿了美少女战士的衣服,可以变身成最厉害的钢琴家!” 于童:“……” 行吧。 就让她催眠自己是最厉害的钢琴家吧。 或许是真的催眠成功了,狄嘀嘀上台演奏了两首曲子,一首车尔尼,一首《红星闪闪放光彩》。 两首曲子都弹得充满激情,几乎是她从小到大弹得最好的一次。 最后一个琴音落下时,全场寂静,狄思科不懂钢琴,但他觉得女儿这次弹得很流畅,小表情也挺丰富的。 这多好啊! 于是,他打破安静,带头给闺女鼓掌,就差像演唱会一样喊安可了。 狄嘀嘀谢幕以后,在掌声中飞奔下舞台,拉着妈妈说:“我感觉自己弹得特别好,妈妈,你说我能被选中不?” “咱们再看看。” 所有参加钢琴选拔的琴童演出结束后,两名女孩的妈妈被歌舞团领导喊去了后台。 一见这个阵仗,狄思科和于童就对视了一眼。 看来人家选中那两个大孩子了。 狄嘀嘀心里有点失落,窝在椅子里不说话,弟弟凑过来做鬼脸逗了她半天,她才没忍住笑了出来。 握上弟弟的手说:“我落选了,一会儿你努力吧,咱俩总要有一个被选中啊,否则今天就白跑一趟了!而且爸爸也白白浪费一天时间。” 她爸爸本来想在家复习考博士呢,因为他俩要参加选拔,才放下书本一起出门的。 狄嘀嗒顿觉压力山大,但还是嗯了一声。 一家人正等候弦乐器的选拔时,舞台上却有人喊了狄嘀嘀的名字,“17号狄谨言同学的家长麻烦来一下后台。” 听到闺女的名字,狄思科蹭一下站了起来,没过两秒又讪讪地坐了回去,“媳妇,你快去,我在这里陪他俩。” 这时候被点名,于童怀疑乐团想让她闺女当替补。 她心里不太想让女儿当替补,不过望向女儿那双满是期盼的眼睛,她还是说:“狄嘀嘀跟我一起来吧,听听老师怎么说。” 到了后台,歌舞团领导要跟她谈的果然是替补名额。 之前有个家长已经婉拒了替补邀请,那孩子已经上中学了,如果能正式参加演出,人家愿意随时配合乐团的排练。 但是替补能够正式上场的机会微乎其微,家长不想用孩子的宝贵时间,来赌一个小概率事件。 而且能被内推来参加选拔的琴童,一般都能联系到其他演出机会。 要是这次选不中,还有其他选项,没必要给人当替补。 于童也不愿意,她向身侧的女儿征求意见,“你愿意当替补吗?当替补的话,有九成以上的几率无法上台参加演出,但每次排练都要到场。” 狄嘀嘀问:“替补可以跟交响乐团合奏吗?可以一起排练吗?” 老师肯定道:“当然可以。” “那我愿意当替补!”狄嘀嘀响亮地答。 她总是自己一个人练琴,偶尔能与弟弟的小提琴合奏一曲,还从没跟大型交响乐团合奏过呢。 去年在港岛观看维也纳交响乐团的音乐会时,她就一直在想,能跟乐团配合的感觉一定非常美妙,所以,即使是替补,她也想来试试。 孩子自己乐意当替补,于童也就没阻止,反正闺女才上一年级,课业不是很紧张,而且准备时间只有两个多月,用两个月时间给孩子开阔一下眼界,还是划算的。 * 狄嘀嘀这边当了替补,而弟弟那边却非常幸运。 交响乐团中的小提琴手人数很多,这次的少儿交响乐团要选拔20多名小提琴手。 之前被爹妈不看好的狄嘀嗒,反而成了正式成员,连他自己都有点不太相信。 他姐姐那么努力才是个替补,他居然当上正式成员啦? “你小子可别翘尾巴啊!”于童在他脑袋上摸了摸,“老师们是临时找不到太多琴童才挑了你,你被选中完全是矬子里拔大个儿,水平还差得远呢,好好练习吧!” 刚要翘尾巴的弟弟:“……” 因着有可能会正式登台演出,女明星心里很有紧迫感地给自己增加了练琴时长。 仗着学校离家近,骑自行车只需要五分钟就能到校。 她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将原本的上学前练习一小时钢琴变成了练习九十分钟。 然后由妈妈骑着自行车在胡同里穿行,赶在八点之前送他们去学校上学。 中午午饭时间,她也给自己安排了45分钟的练习。 小助理被勤奋的女明星影响,每天要跟着她的作息时间练琴,简直苦不堪言。 找了几次理由,想跟女明星姐姐拆伙,都被女明星镇压了。 “你要是在演出的时候拉错音,真是丢死人啦!” 闻言,偶尔还会拉错音的狄嘀嗒只好认命地跟上女明星的节奏,苦哈哈地继续练琴。 双胞胎要去参加演出,对二舅妈的影响是最大的。 两个孩子上小学以后,能用到她的地方就不多了,二舅妈不好意思干拿钱不干活。 早就跟于童两口子提出了请辞。 可是,俩孩子要去参加交响乐排练了,一个礼拜有四天需要去歌舞团接送,她还得多留两个月。 等到双胞胎演出结束之后,她就回农村了。 二舅妈找的理由十分正当。 双胞胎这边已经不缺人手,她想回农村帮帮儿子。 她这几年在城里赚工资,但两个儿子都在农村种果树,偶尔出去打个零工。 之前种果树,尤其是种桃树的收益还是很不错的,可是这几年附近乡镇政府都在鼓励农民种桃树,要让果树种植形成规模。 可是,规模形成了,果子价格却掉得厉害。 她两个儿子就想从水蜜桃改种猕猴桃,市面上的猕猴桃价格还是很可观的。 改种猕猴桃以后,她正好可以回去帮帮忙。 二舅妈在自家生活了七八年,对两个孩子也上心,有时候比亲妈亲奶奶还认真。 狄思科当然不能让二舅妈就这样回去。 “我小山哥他们确定要种猕猴桃了吗?” “差不多吧,除了种地他们也不会干别的,水蜜桃不赚钱,就改种赚钱的。” 至于让他们来城里打工,那就不要想了。 现在城里有好多下岗工人,不但有北京本地的,还有外地来北京找机会的。 到处都是找工作的人。 他们在农村有地,还是守着地过日子吧。 “咱们北京很少有种猕猴桃的吧?这东西好种吗?”狄思科问。 “不知道啊,咱也没种过,”二舅妈担忧道,“小山上次来跟我拿钱,我没给他,就是怕猕猴桃在北京不好越冬,万一把果子冻死,那么多钱可就全都打水漂了。” 她观察着狄思科的表情问:“老五,你是不是有什么主意啊?有什么你就直说。” “也不算是主意,我想着您要是不确定种什么,其实也可以考虑一下搞经济林和花卉养殖。” 他姥姥家那边有过很长时间的花卉养殖历史,后来上面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种花这一行,不当吃不当穿,大家都纷纷转去种地种果树了。 但老一辈人的养花手艺很拿得出手。 他家四合院里所有的植物都是二舅妈打理的,现在小院儿里的绿化非常好,每年春夏秋都有应季的鲜花盛开。 二舅妈这一手养花的本事,完全可以当成吃饭的手艺了。 “养花啊?”二舅妈有点动心,“这能行吗?” 狄思科点点头说:“市场行情跟上面的政策有很大关系,前两个月市绿化委刚开过首都绿化美化工作会,要利用市场机制,加大北京城区的绿化面积,发展经济林和花卉产业。只要上面重视,就不愁没有销路。” 而且于童公司每年采购的花卉盆栽数目不少,二哥那边也能采购一些。 他们再联系其他企业,给人家定向提供花卉和花卉养护服务,生意还是能做起来的。 二舅妈在城里待得时间久了,也有了些见识,闻言就犹豫道:“我倒是可以试着种花,但我家那几个都嘴笨,有销路也不知道怎么推销。” 以前种果树的时候,他们还能等着水果商上门收货。 可是种了花以后,就不能在家干等着了吧? 得想办法出去跑跑销路。 她家那几个只能在家种地,外面的业务可顶不起来。 “不让小山哥他们出去试试,您怎么知道人家不行?”狄思科给她推荐了一个人选,“您要是真的想做这门生意,其实也可以尝试跟我大嫂合作,我大嫂可是正经的销售人才。” 二舅妈对林桐搞传销没什么成见,人家这几年从每月赚几百,发展到每月赚几千上万,足以证明对方的能力了。 林桐给人推销时的那张嘴,她可是见识过的,只要被她盯上的人,少有能全身而退,不花一分钱的。 “小林能愿意吗?” “不知道啊,我得先问问您跟小山哥他们的意见,你们要是决定了养花,并且有意向与我大嫂合作,我再跟大嫂提一提。” 二舅妈有点坐不住了,“要不我回去跟小山他们商量商量?” “您先打电话通个气吧,要是小山哥有这个意思,您再回去。” 突然从种果树改成花卉养殖,家里当然不能拍脑袋决定。 二舅妈将消息带回去以后,全家老少聚在一起开了一次会,还去隔壁乡镇的一个花卉养殖园,以及几个大型花卉批发市场实地考察了一下。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卖花的营生比种果树赚钱,能干。 但家里多少年都没养过花了,现在养花都需要温室大棚,谁也不能保证这营生一定赚钱。 所以,郭家人决定一半种果树,一半养花,哪怕花被养死了,至少还有果树的进项,不至于喝西北风。 狄思科听说了二舅妈的决定后,也很快邀请大哥大嫂来家里吃饭了。 林桐这次还算有分寸,没跟小叔子提过进腾飞工作的要求。 其实她要是提了,狄思科还真能给她安排一个销售工作。 销售是看业绩说话的,大嫂有这方面的能力,他也愿意举贤不避亲。 但大嫂只跟于童打听过她公司后勤岗的工资,听说只有几百块后就没再提过这茬,自己去人才市场找工作了。 不过,据大哥介绍,林桐找工作并不顺利。 她学历不高,而且已经四十多了,再有几年就到了退休的年龄。 有些她这般年纪的人,甚至早早就办了病退或内退。 人到中年出去找工作,不但要跟年轻人竞争,还要跟那些从国企下岗的同龄人竞争。 好不容易找了一份销售工作,却是只有提成,没有底薪的。她要是不想干,后面还有好多等着接替她位置的人。 林桐最近天天背着货品清单出门搞推销,人都黑了好几个色号。 狄思科斟酌着将二舅妈那边的生意跟大哥大嫂介绍了一下。 “姥姥家的生意能否赚钱还不好说,但室内室外花卉也确实是一个比较有前景的行业,现在市里在大搞绿化建设,要是能搭上这一班车,或许能吃到一些红利。” “姥姥家那边擅长养殖,但市场和销售就要差一些,他们也想找个能支应外面生意的销售人才。”狄思科笑了笑说,“大嫂在这方面很有天赋,我跟二舅妈都很看好大嫂。而且这一行多少要有些人脉关系,大嫂之前在外企工作,跟机关和企业都打过交道,也许能很顺利地打开市场。” 林桐爱面子,还一辈子好强,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小叔子的肯定,让她整个人都亮堂了起来。 她半分犹豫都没有就说:“既然老五你说我能干这行,那我就去试试。不过二舅妈那边的花卉基地还没搞起来,我也从来没做过这一行。我想先去其他花卉公司或者花卉基地找一份临时工,看看人家是如何做生意的。” “那就最好不过了。”狄思科端起酒杯跟嫂子碰了一下,“大嫂有决断,又有执行力,是个很适合做生意的人。但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我先替二舅妈跟嫂子商量商量,到时候这工资要如何算。” “你想要底薪加提成,还是只要提成?按照市场行情,不要底薪的话,提成能提高两个点。” 林桐沉默了好一阵,隔壁的兄弟二人已经碰了两次杯了,她才突然开口问:“老五,你说我投点钱,跟二舅妈合伙办这个花卉基地行不行?二舅妈负责养殖,我负责外面的销售。” “嫂子想投多少钱啊?” 林桐在心里合计了一下,留下两个孩子上大学的学费,再留点日常开销,其他的都可以投进去,“我投五万块钱怎么样?” 她算是看明白了,给人家打工累死累活也赚不了多少钱,还不如自己做点生意。 她对小叔子盲目信任,既然这个生意是小叔子给二舅妈介绍的,那就一定能赚钱。 小叔子给二舅妈指了这条路,就不可能眼瞧着她亏钱。 所以,即使要冒一些花卉可能养殖失败的风险,她也愿意投一笔。 狄思科想了想说:“五万块钱不算少了,但是嫂子,二舅妈那边出土地,出人工,合计下来投资也不少,你这五万块钱恐怕占不了太多股份,想要五五分比较困难。而且咱们也要考虑风险的问题,土地是人家的,一旦二舅妈那边反悔,过几年不想养花想种点别的了,你现在投进去的钱可就打水漂了。” 郭美凤旁听了半天,这会儿终于忍不住插话说:“你二舅全家都是老实人,不是中途反悔的人,但做生意要一是一二是二,你二舅要是同意你入伙,那你们到时候就签个合同。把该规定的内容都规定好,咱们不占人家便宜,但也别吃亏!我看让小林跟你们二舅合伙还挺好的,你投了钱进去还能扩大一下基地规模。” 让林桐有个正经营生,她也就不用操心老大家了。 * 大嫂和二舅妈的生意,狄思科并没什么机会插手。 参加过市物价局听证会的郭美凤自认已经今非昔比了,径自接过了传声筒的工作,帮忙居中协调。 而狄思科也没时间管什么花卉基地了,腾飞最近遇上了一桩麻烦事。 虽然内地的金融市场并不成熟,但是席卷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对内地也造成了很大影响。 国家在此时保持了大国风范,坚持人民币不贬值,间接帮助其他国家度过金融危机。 但人民币不贬值,对内地出口型企业的影响非常大。 咱们的商品与东南亚国家的商品相比,没有价格优势。 即使腾飞已经使用了自主研发的解码板,将出口价尽量压低了,依然没有什么作用。 今年以来,腾飞每月的出口额都在降低。 国际市场占有率大幅缩水,腾飞管理层接连开了好几次会议,仍然束手无策。 这是国际大环境的问题,全国的出口额都受到了巨大影响,并不是腾飞能凭借一己之力改变的。 所以,商量来商量去,大家决定还是将重点放在国内市场上,目前VCD影碟机的市场拥有量只有1000万出头,相比于电视机2.8亿台的社会拥有量,VCD影碟机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然而,就在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总经理全开瑞却突然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提议。 裁员! 狄思科听到这个提议时,简直满脑袋问号。 国企只有下岗,没有裁员。 铁饭碗之所以是铁饭碗,就是因为可以捧一辈子。 捧上以后,除非自己辞退公职,或企业经营不善,职工大面积下岗,否则单位是不会解雇职工的。 但全开瑞也有自己的道理。 他已经来腾飞任职一年了,这一年基本都是按照狄思科之前制定的规划来走的。 他没有企业工作经验,不敢擅自拿这么大的一家企业做实验,所以一直按部就班地走之前的路子。 可是随着这两年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腾飞的许多岗位已经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以前是一项工作一人做,现在是一项工作两人甚至三人做。 这无形就给腾飞增加了很高的人力成本,所以他想裁掉冗员。 让腾飞继续轻装上阵。 “全总,我支持你的想法,也知道你这么做是对的。但是,”狄思科皱眉说,“今年以来国企的日子都不好过,咱们腾飞的情况还算是不错的,好多企业已经在进行大规模的下岗分流了。这次的下岗潮比之前任何一年的规模都庞大,我家里也有下岗的亲戚,据说那人才市场里都下不去脚了。” “咱们要是在这关头凑热闹,让职工下岗,市里的压力会很大。” 被下岗的职工不可能乖乖下岗,八成会闹到市里去。 腾飞又不是过不下去了,为什么要在这个节骨眼上给领导找不痛快? 这不是擎等着挨批嘛! 全开瑞叹息道:“其他办法我也想过,想着可以把这三百多人往服务性岗位上调整一下,例如服务公司或者职工医院。” 但服务公司没有职位空缺,而职工医院的经营权在北医大手里,哪怕安排一个保洁或是门卫,都得经过人家同意。 多出来的这三百多号人都能重新成立一家企业了,根本找不到地方安置他们。 狄思科先将他稳住:“全总,这件事咱们再等一等,从长计议。裁员的消息你可务必捂严实了,千万别漏出口风去。” 他不是不想解决问题,但现在是真没时间,他明天就要去参加在职研究生的考试了! 有什么问题,等他考完试再说! 他从一月中旬开始复习,断断续续复习了四个月,总算是要上考场了。 硕士研究生是单位推荐去读的,所以自打高考以后,这次在职考试算是他经历的最正规的考试了。 他要读博的事只有自家人知道,单位这边,除了人事部门帮他出证明盖章的人知道,他并没向其他人透过半点口风。 万一落榜了,还怪尴尬的。 正式考试这天,狄思科按照平时的作息时间起床,然而等他洗漱好的时候,他家郭美凤、于总、狄思慧和双胞胎早就起床,而且梳妆打扮好了。 他揉揉眼睛,望向前方四位穿旗袍的女士。 “你们闹得这是哪一出啊?” 狄嘀嘀作为代表发言:“预祝爸爸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狄思科:“哎呦,谢谢谢谢,我当年参加高考的时候都没有这份殊荣呢!” 今天这一家子女同志真是太给他排面了! 狄嘀嗒跳出来唱了一首最近街头巷尾很流行的金曲,专为下岗工人谱写的《从头再来》。 “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挚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可能是刚起床,还没醒过神的缘故,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唱在调上。 狄嘀嘀恨不得上去捂住他的嘴。 听完整首歌的狄思科同样对儿子说了谢谢,孩子们还是很孝顺的,太有诚意了。 可是谢完以后,他又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如果他从头再来了,是不是还得再考一遍啊? 第216章 离开考场后, 狄思科自我感觉良好,提着的心稍稍放回了肚子里。 他这次报考的是北大张教授的博士研究生。 张教授是名牌认证工程,以及腾飞并购人合公司时的经济学顾问, 与狄思科有过好几次合作。 所以, 稳妥起见, 狄思科还是提前登门拜访了张教授,表达了自己的求师意愿。 他是副厅级国企董事长, 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腾飞的改革案例已经被编写进了MBA课程的教材里。 张教授说不出什么拒绝他的理由。 当时就表示,他今年只有一个博士生名额,只要狄思科能顺利通过笔试,拿到面试的入场券,就可以将这唯一的名额给他。 因此, 狄思科这几个月真是拼了老命的复习。 白天要上班,晚上还要挑灯夜战到凌晨,周末的娱乐活动全部取消。 连郭美凤都说,他上高中那会儿要是有这股劲头, 也许十五年前就去读北大了。 总算是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 狄思科现在浑身轻松,溜溜达达地走出校门。 绕路去便宜坊打包了两套烤鸭, 才晃悠着回了家。 郭美凤见他提着鸭子回来就笑了。 “看来考得不错啊,还有心情买烤鸭呢!” 狄思科谦虚道:“就是正常发挥,能否进面试就碰运气吧。” 四哥接过烤鸭袋子问:“你还真打算读在职博士啊?我们学校有好几个在职博士平时工作太忙,读了五六年才拿下学位。” 四哥去年才通过专升本拿到本科毕业证,本打算一鼓作气再读个研究生, 赶上老五的步伐,结果他这边还没报名呢, 老五又要去读博士了。 说实话,他其实有点无法理解老五的选择。 高校里要凭学历评职称,所以大家的学历一个比一个高。 但硕士研究生放在企业领导圈子里绝对算是高学历了,而且到了老五这个级别看的也不是学历,实在搞不懂他花钱花时间去读在职博士的用意。 这回不是单位推荐免费上学了,在职博士也没有奖学金,学费可是完全自费的。 狄思科对此的回答是,“夏虫不可语冰,你不懂!” 四哥:“……” 狄思科读博,一方面是想继续深造开拓一下视野,另一方面嘛,就是满足虚荣心呗。 他就想人家喊他狄博士,听起来就比狄总有文化。 没有了考试压力的狄思科又有了休闲娱乐的心思,卷了一份烤鸭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问:“最近有什么好电影啊?咱们晚上瞧电影去。” 狄嘀嘀抢答:“《Titanic》!” “什么?”狄思科没听清。 “《泰坦尼克号》!” 狄思科把薄饼当成餐巾纸,擦了闺女嘴边蹭到的酱汁,又顺势用这张饼卷了一份烤鸭塞进她嘴里。 狄嘀嘀有点小洁癖,皱着脸嚷嚷道:“爸爸,那张饼都脏了,你还给我吃!” “你还嫌弃自己啊?”狄思科转移话题问,“那个什么号,是讲什么的?你们之前看过了?” 他以为媳妇已经在他闭门苦读的时候,带俩孩子去电影院看过了。 “没有,但我同学的爸爸说,电影是讲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我同学想请我去看。” “……”于童蓦地停下动作问,“哪个同学邀请你去看《泰坦尼克号》?” 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请客看电影了? “沈思博啊,”狄嘀嘀羡慕道,“他家有家庭影院,可以在家看电影,不用跑去电影院了。” 听说沈思博那个小胖墩居然要请闺女看电影,狄思科立马来精神了,“不就是家庭影院嘛,爸爸单位就是生产家庭影院的,那跟真正的电影院差远了,就是给电视机配了音响和VCD影碟机,咱家电视插上音响也叫家庭影院。” 狄嘀嗒说:“但他家有《泰坦尼克号》的影碟,邀请我们全班同学去看呢。” 狄思科把这话当了真,“那沈思博还挺好客的,他哪天请你们去家里看电影啊?到时候爸爸送你们去。” “沈思博没说,回头我问问。” 于童无语道:“别问了,人家可能就是随口那么一说,你们爷仨竟然还当真了!一会儿去电影院看吧!” 小孩子说话,有时候就是为了显摆炫耀,并不是真的想请同学去家里看电影。 狄思科在餐桌上做了统计,晚上想一起去看泰坦尼克号的人请举手。 只有狄嘀嘀和狄嘀嗒举了手…… “妈、四哥、小六,你们不去看啊?” 郭美凤:“刚上映的时候我就去看过,已经看了三次。” 这美国大片儿是在上个月上映的。 童童给了她一沓电影票,她跟二弟妹去看了一场,跟老卢头和卢婉淇一起看了一场,还自己去看了一场。 她今天不想跟儿子和儿媳妇去凑热闹。 狄思慧干脆利落地答:“我也去看过了。” 郭美凤立即警觉地问:“跟谁一起看的?” “对象。”狄思慧坦荡道,“您就甭问了,时机合适我会把人带回来的,没带回来就是还不合适。您多关心我四哥吧!” 四哥现在死猪不怕开水烫,破罐破摔道:“我也看过了,在学校礼堂跟学生一起看的。” 郭美凤:“……” 没出息! 几乎全家人都看过,狄思科当然也不甘落后,吃过饭就拉上老婆孩子去了电影院。 然而,这部电影最近空前火爆,又赶上了周末,即使门票高达30元一张,影厅里也已经座无虚席了。 时长两三个小时的电影,他们总不能站着观影吧,一家四口只好转去隔壁影厅看了场《我是谁》。 第二天早上,趁着俩小崽在家练琴的工夫,狄思科偷偷摸摸喊上于总去看早场电影,总算是将落下的这一课补上了。 * 这部电影火到什么程度呢,新一周的班子会议上,全开瑞用这部电影的内容做了引子,再次提出为腾飞裁员的话题。 “这艘巨轮的制造商和船上的乘客,都笃信泰坦尼克号永不沉没,可是撞上冰山以后,船该沉还是沉了。”全开瑞严肃道,“咱们腾飞也像一艘巨轮,看似庞大稳固,但是在外部条件如此恶劣的情况下,稍有疏忽就可能拖着整个腾飞一起沦陷。我认为解决冗员的问题,刻不容缓!” 会议室里一时没人搭话。 大家都知道腾飞冗员问题严重,而且大多数国企都有这个问题。 但裁员容易,安置难。 职工没犯什么原则性错误,腾飞也没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你现在说裁员,那不是擎等着职工去上访吗? 再说,被裁掉的人要如何筛选?到时候会不会出现拉关系走后门的情况,甚至出现腐败问题? 翁佩云率先打破沉默说:“第一机床厂下岗工人的问题还没解决,连总理都去考察了,除非咱们能内部解决问题,否则我不认为现在是裁员的好时机。” 大家想让腾飞更好,但也会考虑个人前途。 腾飞现在跟着其他厂一起分流下岗职工,在领导眼里就是凑热闹添乱。 他们这些人即使为企业办了好事,也落不到一声好。 万锦没明确表态,但他说:“我已经连续参加了两场市委组织的,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 他刚去参加了会议,就给领导上眼药,合适吗? 全开瑞固执己见,“对于这些职工的安置,我倒是有一个想法。咱们在山东的职工培训中心很快就会落成,到时候可以往培训中心那边分流一批人员。” 腾飞去年底决定成立一个兼顾培训和休闲功能的度假村。 但北京的地皮太贵,自然风景也一般,所以腾飞借着地方政府招商的优厚条件,在海边建了一个四星级水准的培训中心。 中心投入使用以后,既能承接短期培训任务,又能对外营业,维持日常收支平衡。 翁佩云敲了敲桌子说:“全总,往其他单位分流的想法挺好,但咱们腾飞的职工,除了近几年入职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北京本地人。故土难离,尤其是北京人,有些人一辈子也没出过北京,想劝他们离开皇城根儿,去外地工作生活,那是很难的。” 至于那些大学生,即使他们想去,总部也不会将人才放到度假村去。 因为全开瑞放的这一炮,今天的会议基本都是围绕裁员展开的,大家七嘴八舌讨论了一个钟头也没什么头绪。 狄思科不想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了,最终出声说:“咱们是国有企业,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每一个职工都是企业的一份子,不能因为技术进步了,企业发展了,就让职工们发扬风格,离开原有的工作岗位。在保持腾飞高速运转的同时,我们也要保障每一个职工的基本权益,提升大家的幸福感。” “现在外面的下岗工人那么多,咱们裁了人,就是直接将人推向了社会,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家可能半年一年,甚至是几年之内都找不到工作。” “冗员的风险是需要管理层来承担的,而不应该转嫁到职工身上,毕竟当初将人招进来,也是企业领导的决定。既然这个岗位上的人多了,那咱们就把多出来的人转到其他岗位上,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直接将人裁掉。” “另外,国企改革本就处于敏感时期,咱们腾飞若是传出了裁员的新闻,消费者不会认为咱们是在进行内部优化,只会联想到腾飞经营不善,也像其他国企一样开始下岗分流了。” “这样的认知,会动摇腾飞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有实力’的形象,也会打击咱们腾飞内部人员的士气。” 裁员对品牌形象的影响,是全开瑞没想到的,他这回倒是没再出言反驳了。 狄思科算是将事情定下了调子,裁员可以,但得给大家安排新工作。 可是,腾飞的盘子就这么大,要是能安排,全开瑞早就安排了。 裁员的事就这样没着没落地僵持了下来。 狄思科与其他企业的领导做过交流,也私下跟媳妇谈论过,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办法。 于童给他出主意,“要不你们再成立一个什么子公司或者分工厂,扩大生产规模,将多余的人员转移过去。” 她的公司是私营企业,没有冗员的烦恼。 只有人手和场地不够用的烦恼。 她现在有文化服务公司、影视公司、经纪公司,还有电影院和俱乐部。 那个一进的小四合院已经满足不了公司的办公需求了,郭美云曾说可以将公司搬去她名下那套五进的四合院办公。 可是,想想那是人家老王家的祖宅,于童宁可出去重新找地方,也不想祸祸祖宅。 所以,她最近正到处看房子呢,这次要一步到位,给公司找个宽敞的办公场所。 狄思科自己的麻烦没解决,又开始给人家支招了,“反正你手头有大量现金,银行也能给你贷款,你还不如自己买块地皮,盖一栋写字楼呢,到时候你公司占用几层,多余的办公室还可以对外出租!” 这几年房价噌噌往上涨,投资地产肯定不会赔本。 连王铮安那样一心搞实业的人,都有地产公司呢,可见地产还是很赚钱的。 于童被他说动了心思。 很快就从看房子,变成了看地皮,她没做过这方面的生意,还得找专业人士打听打听。 因着媳妇想买地皮盖写字楼,狄思科也特意关注了这方面的消息。 然后,他在六月中旬的时候突然听说,国家要在年底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货币化。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以前单位有福利分房,但今年以后就再也没有这项福利了! 想要住上房子,得自己花钱买商品房! 国企对于高级人才的吸引力,又减轻了一分。 狄思科听到消息以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回公司。 让周健将去打听目前腾飞总部职工的住房分配情况。 “大多数老职工都分到了房子,前几年实行单位公有住房买断的时候,95%的人都已经买断了自己居住的房子。”周健将把打听来的情况作了汇报。 狄思科对这一部分内容已经很清楚了,摆摆手问:“最近几年进入公司的职工,住房条件怎么样?” “北京人住在父母家里,外地人住在公司宿舍或是出去租房。” 1990-1993这几年,腾飞厂效益不好,基本没怎么进新人,只偶有年轻人接了父母的班进厂工作。 94年以后,腾飞开始渐渐起飞了,才大规模地招聘了一大批本科以上的高学历人才。 但腾飞的住房分配政策是,在单位工龄满五年,才有分房资格。 所以,后入职的这些大学生,在单位工作的年限都不满五年。 还没等到福利分房的机会,这项政策就要被终止了。 周健将在心里默默同情年轻人们一秒。 狄思科皱眉沉吟片刻说:“你去看看全总他们在不在家,要是在家的话,召集大家临时开个紧急会议。” 接到周健将的通知,全开瑞和几个副总陆续来了狄思科的办公室。 狄思科请大家入座,又亲自给大家倒了茶,才介绍了他听来的情况。 “一旦没有福利分房了,那些刚入职的大学生可能留不了太久。”全开瑞跟他想到了一处。 为了留住高级人才,腾飞确实想过很多办法,
相关推荐:
小人物(胖受)
迷踪(年下1v1)
浪剑集(H)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黑执事bg】切姆斯福德记事
他是斯文糙汉
高门美人
[哪吒同人]m成为哪吒的白月光
我的美女后宫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