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表面姐妹[无限] > 第138章

第138章

的道理,狄思科还是懂的。 看他闺女一天天奔着第一名使劲,作为拖后腿第一的爸爸,狄思科又开始给闺女洗脑了。 “大闺女,你以后不指望弹钢琴赚钱吃饭,这就是兴趣爱好,只要你从这个兴趣中收获了快乐,那咱就算赚了。得不得奖无所谓,艺术是高雅的,咱的目的可不能太功利啊!” 然而,狄嘀嘀却说出了一句让她爹大为震惊的话,“艺术是高雅的,但我参加的是比赛,参加比赛就要得第一名!跟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一样,参加比赛就要赢啊!” 狄思科用全新的眼光看向他闺女,“这话是谁跟你说的啊?是你自己想的吗?” 狄嘀嘀一脸奇怪地回望过去,“这不是你说的嘛,你上次去参加篮球比赛的时候,妈妈让你别太认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你说赛场上就是要赢!不赢没意思!” 狄思科:“……” 这是他说过的话吗? “可是我们那次也只得了第二名,其实第二名也不错啊,你看我得了第二名也没少块肉,照样过日子。” 狄思科真怕他闺女太有胜负欲,万一拿个大零蛋回来,那可太打击孩子了。 于童瞧他那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就来气,将人从琴房拉出来,小声说:“你别总唱衰狄嘀嘀了。” “我不是怕她太膨胀嘛。” “膨胀什么啊,老师和我奶奶都说咱狄嘀嘀有天赋,而且她四岁就学钢琴,一天都没间断过练习。既有天赋又努力,只是参加一个地区少儿比赛而已,拿第一名不是很正常的吗?” 老师早就想让狄嘀嘀参加比赛,于童不想给女儿太大压力,才一直拖着。 今年的京津冀比赛只是让她去试试水而已,之后还有更高规格的比赛呢。 一个地区性的比赛,就把二狗子紧张成这样,那以后还得了? 狄思科:“……” 于童不忍心看他那副张着嘴的傻样儿,偏过头说:“我已经联系好场地了,只要狄嘀嘀拿了第一名,就给她举办一场独奏会。” 狄思科:“……” 艾玛,这娘俩实在太膨胀了。 尤其是他媳妇,还怪有野心的,连独奏会都准备好了。 …… 狄嘀嘀去参加比赛那天,狄思科还得参加“象征性”长跑,并没加入给她加油助威的队伍。 小选手本人一点也不紧张,临出门还叮嘱道:“爸爸,你帮我和弟弟,还有妈妈、奶奶、舅奶、四伯、小姑全都签上名字啊!” “签名哪有代签的!” “哎呀,我还想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港岛的大楼上呢!” “行了,我肯定帮你们都签上名。”狄思科怕耽误她比赛,满口答应着。 等他抵达万人长跑的集合地点,正跟相熟的人寒暄呢,包里的电话又响了,接起来一听又是狄嘀嘀。 “爸爸,你帮我签名了吗?” “……”狄思科还没签,但他担心小选手一直惦记这事,只好说,“签了签了,全家的名字都签上去了。” 狄嘀嘀一点没有参加比赛的自觉,还跟她爹闲聊呢,“哎,不知道咱们能不能看到条幅挂在港岛的样子。” “那还不简单,你安心参加比赛,回头爸爸带你去港岛看看,还能去海洋公园玩。” 狄嘀嘀继续闲聊:“比迪士尼好玩吗?” 她跟弟弟只在去法国的时候去过两次迪士尼,至今念念不忘。 “那得等你实地去玩过才知道啊,我觉得好玩。” 狄思科好不容易将人打发了,放下电话就去找那个万人签名的条幅。 将他们全家人的名字都写上去了。 “狄总,你怎么作弊呀!每人只能写一个名字!”曾琴见他写了那么多名字,忍不住调侃。 “我家其他人都有事来不了,我帮忙代签的,”狄思科拍了拍包里的电话,“我家大闺女今天去参加比赛了,特意打电话嘱咐我帮她签名。” 曾琴问:“孩子那么小就去比赛了?成绩怎么样啊?” “还行吧,初赛和复赛都过了,今天是决赛,能进决赛我就心满意足了,得不得奖都行。” 他可不敢跟选手本人一样说大话。 然而,事实证明,狄嘀嘀可不是说大话,人家还是很有实力的。 当天晚上就带回来一块金牌牌和一张获奖证书。 狄嘀嘀拿着那块金牌到处显摆,第一时间给还在剧组的郭美凤,以及还在深圳的王铮安报了喜。 狄思科寻思孩子拿这块奖牌不容易,愿意显摆就让她显摆吧。 不过,狄嘀嘀只给这两人打了电话,其他亲戚留给奶奶去显摆了。 她将那块金牌塞进弟弟手里说:“金牌送你了,以后我还是姐姐!” 画画得了第一名以后就总想当哥哥的狄嘀嗒:“……” 旁观的狄思科也沉默了。 隔了好半晌才跟媳妇吐槽:“咱闺女这胜负欲可真是,不知道随了谁!” “……”于童直勾勾地看着他问,“你说呢?我可没有能写满两张纸的获奖履历。” * 狄嘀嘀拿了第一名以后,又一鼓作气在音乐厅里举办了一场独奏会。 独奏会名字挺能蹭热度的,取名叫“迎港岛回归,狄谨言钢琴独奏音乐会”。 于童将家里的亲戚朋友,教过狄嘀嘀的老师,以及一些业内知名人士都请了过来。 家长们对外统一口径,只说是想为孩子的学习作一个阶段性总结,向老师们做一次汇报。 实则是想跟人家显摆显摆自家孩子有多优秀,刚到手的第一名还是能拿出来吹一波的。 狄嘀嘀高水准地独奏了六十分钟,狄思科举摄像机的手臂都酸了,他闺女却半点不知疲惫,还在台上摇头晃脑呢。 最后一曲,她请自己的小弟上台,姐弟俩来了一段钢琴和小提琴的合奏,得到观众们的热烈掌声后,才心满意足地鞠躬谢幕。 狄嘀嘀提着小裙子跑下台,不太尽兴地问:“妈妈,港岛什么时候回归啊?等它回归以后,我再开一个庆祝港岛回归独奏会!” “想办第二场啊?那你自己出钱办吧!” 这场独奏会的门票都是赠票。 于童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还是头一回做亏本儿买卖呢! 狄嘀嘀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两件大事,人生第一次参加钢琴比赛,又第一次举办了独奏会。 行程全部结束以后,她跟弟弟躺在沙发上,一边吃冰淇淋一边看动画片。 委实在家放纵了好几天,直到6月30号,港岛正式回归前一天,他俩终于将眼睛从动画片上移开,要跟父母一起出门了。 今晚在广场上有迎回归倒计时活动,首都十万群众要在那里一起迎接7月1号零点零时的到来。 像这种见证历史的重要时刻,老狄家当然是要积极参与的,下午还不到四点就开着车往广场上出发了。 因着是十万人的大型活动,几乎全程都在堵车,等他们好不容易将车蹭过去的时候,已经快七点了。 于童刚抱怨了一句“以后遇上这种大型活动,最好坐地铁”,狄思科那边的电话就突兀地响了起来。 电话里传来三哥慌慌张张的声音,“老五,你三嫂要生了!” 狄思科问清了在哪家医院,就赶忙说:“哎,哥,你别着急啊,我们马上就过去!你在医院陪嫂子吧,其他人我帮你通知!” 挂了电话便扭头跟母子三人说:“倒计时活动咱就别看了,先去看看三嫂吧。” 于童催促道:“快开车,咱妈在剧组呢,肯定赶不过去,咱们先去医院守着,要是有什么事,婆家也算有个帮手。” 狄思科负责开车,她就给其他人打电话,大哥家的座机没人接,估计也上街参加活动了。 给大嫂的传呼机留了口信后,又通知了二哥二嫂。 至于四哥和小六,一个在单位值班,另一个在天上飞,都指望不上。 于童想了想,也给苏晓的姐姐苏昕打了电话。 车子走走停停赶到医院的时候,已经九点多了。 三哥跟个木头桩子似的,一个人傻不愣登地坐在产房外面。 于童问:“嫂子进去多久了?” “一个多小时了。”三哥的手还有点抖,总算是见到了亲人,絮絮叨叨地说,“我俩还想看回归的交接仪式呢,她催我出去买点下酒菜,看电视的时候吃,我不敢走太远,只在胡同口买了点啤酒和凉拌菜,再回去的时候,她就捂着肚子在床上哼哼了……” 来医院的路太堵了,最后那一段路还是他把人抱过来的。 “生孩子都这样,”于童宽慰道,“只要没摔着碰着,就没问题,三哥你别担心。” 她当年生狄嘀嘀和狄嘀嗒的时候,硬是拖了一个礼拜呢。 狄嘀嘀也挨着三伯安慰: “三伯你别担心了,咱家呱呱肯定会顺利出生的!” 一家四口陪着三哥在外面等着,没过多久二哥两口子和苏昕也来了。 一大群人等在产房外面。 走廊的另一头,有患者家属用收音机收听港岛回归的实况转播。 大家一边听收音机里的动静,一边分心关注产房。 狄嘀嘀和狄嘀嗒靠在一起,困得直打瞌睡时,终于听到收音机里传出了倒计时的声音,“十,九,八,七……” 随着零点钟声响起的,还有国歌激昂的旋律。 狄嘀嘀拉着弟弟,跳起来欢呼了一声,“港岛回归啦!” 尽管大家已经等得十分疲乏了,产房外面还是响起了一阵掌声。 小护士们笑着过来提醒,“产房外要保持安静啊!” 大家都眉开眼笑地答应着,而后等了又有一刻钟左右。 产房的大门被推开,护士出来通报,苏晓生了,母女平安! 一群人赶紧围上去,有问孩子的,还有问产妇的。 狄嘀嘀和狄嘀嗒困得迷迷糊糊,中途不知被谁抱到三伯母隔壁的病床上睡了一宿。 再次醒来时,外面天色已经大亮了。 俩孩子坐在床上迷瞪了一会儿,听到门外有爸爸的声音,就趿拉着鞋走出了病房。 狄思科和三哥正在应付记者。 据说他们家这个孩子是港岛回归后,在北京出生的第一个孩子。 记者想采访一下孩子家属。 三哥现在就是一个傻爸爸,困了一宿还迷迷糊糊的,人家问了什么,他根本就没听清。 全程都是狄思科帮忙应付的。 “孩子的名字要由长辈来取,暂时还不方便透露。” 记者不死心地问:“小名呢,有没有小名?” 狄嘀嘀代为发言,“我妹妹叫狄呱呱,顶呱呱的意思。” 记者:“……” “……”狄嘀嗒补充道,“或者叫庆归,庆祝港岛回归的意思。” 第208章 双胞胎长到这么大, 一直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无论在老狄家还是老于家,他俩都是年龄垫底的。 三伯家的妹妹出生,让狄嘀嘀和狄嘀嗒高兴得直冒泡。 听到病房里有婴儿的哭声, 俩人便没心思应付记者了, 跟记者阿姨说了声拜拜, 就轻手轻脚地蹭到了三伯母的床边,隔着半米远观察小妹妹。 苏晓已经被女儿吵醒了, 正对着小婴儿手足无措。 见状, 狄嘀嗒拔腿就往外跑,让三伯进来帮忙。 狄嘀嘀则小声解释说:“三伯母,外面来了记者阿姨,在采访我三伯呢。我妈妈回家取早饭了,二伯母去上班了, 大伯他们还不知道小妹妹出生呢,我奶奶在片场已经收到消息了,马上就赶过来。我佳佳姐姐、有礼哥哥和嘟嘟姐姐要期末考试,不过我大哥好像要从军校回来了……” 狄思科送走记者, 跟着三哥进来时, 就听到了他闺女这一通认真又语无伦次的絮叨。 他在女儿头毛上摸了摸,“行了, 你去床上再躺会儿,等妈妈来了,我送你们回家去。” 郭美凤退休以后,常跟二舅妈念叨年轻时的事。 能被她记一辈子的,在她心里绝对是大事了, 其中一个就是她当年在医院生完大哥,被饿醒以后发现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 老狄趁着她睡着的工夫, 回家报喜去了,但狄家人以不能旷工为由,谁也没来医院看一眼。 隔壁的产妇被婆婆伺候着喝鸡汤,郭美凤刚生完孩子,躺在病床上被饿得抹眼泪。 狄家没分家的时候,工资要交到父母手里,老狄从老娘那里拿到的营养费,只够让媳妇在医院喝几天小米粥。 后来还是听到消息的姥姥,带着炖好的鸡汤和两条鲫鱼从农村赶过来,算是让郭美凤吃上了一口好的。 月子里的仇,郭美凤记了一辈子,每次提起来都很伤心,说她与狄家老两口处不好关系,不是没原因的。 狄嘀嘀和狄嘀嗒跟奶奶生活在一起,这样的话听得多了,自然也就记在了心里。 刚才三伯母醒来时,身边没有亲人,狄嘀嘀怕她误会家人不重视她,赶忙将所有人的行踪和缺席原因都汇报了一遍。 苏晓本来还在手忙脚乱地哄孩子,又被她絮叨地直想笑,不由问:“你要不要摸摸呱呱的小手,她小手可软了。” 狄嘀嘀纠结了几秒,还是摆手说:“我看看就行了,等小妹妹长大一点我再摸她。” 他们昨天来医院的路上就被妈妈叮嘱过了,不许乱摸刚出生的小宝宝。 这会儿孩子已经被三哥抱进了怀里,他抱过这么多侄子侄女早就有经验了,抱自己亲闺女的动作相当娴熟。 一边哄孩子一边跟苏晓透露:“咱家呱呱是港岛回归后,北京的第一个新生儿,刚才记者同志都来了。” 苏晓脸上闪过惊讶,“记者来干嘛啊?问什么了?” “就是来采访呗,问问取了什么名字之类的,咱爸那边还没取好大名呢,我们先把呱呱的小名告诉记者了。” 狄嘀嘀邀功道:“三伯母,我弟弟想给呱呱改名叫庆归,我觉得不好听,像小男孩的名字,就没让记者阿姨记下来。” 苏晓默念了几遍庆归,确实挺有意义的,但没有呱呱顺口,他们已经喊了好几个月的呱呱,她暂时不打算改小名,先看孩子姥爷给取了什么大名吧。 几人围着新出生的小婴儿看新鲜,没多久病房里就热闹了,娘家婆家的人都赶了过来。 于童将早饭送来后,一直在医院陪到下午,临走前,当着苏妈妈的面,将一个厚厚的信封交给了三哥。 三哥一摸厚度就知道数额不少,赶紧将钱推了回去,生孩子可没有随这么多礼的。 当年狄嘀嘀和狄嘀嗒出生,他可一分钱都没出,只是帮忙跑跑腿而已。 于童重新将信封放进三哥手里说:“这钱是咱妈给的,老太太在片场赶进度,一时半刻回不来。今早听说小孙女出生了,接连打了好几个电话询问情况。” “我早就知道她当女主角了,”三哥无所谓地说,“让咱妈忙吧。” “我跟大嫂的月子都是咱妈伺候的,这次咱妈不能来,她心里还挺过意不去的,嘱咐我先给你送一万块钱,嫂子需要什么,你别怕花钱,给嫂子和孩子用最好的。”于童望向苏晓的妈妈,客气道,“这段时间就得麻烦亲家大娘费心了。” 苏妈妈热情又爽朗地笑:“我退休以后没什么事,正好有时间照顾苏晓和孩子,让亲家母放心拍戏吧,我也爱看郭老师的电视剧。” 等到女婿去送客的时候,苏妈妈小声跟女儿说:“你这个婆婆还行,不能出力,还知道出钱。” “我婆婆本来就挺好的,不拍戏的时候,总给我送吃的。” 苏妈妈满意地在孙女的包被上拍了拍,她家这个女婿就是工薪阶层,没什么太大出息,但家里的亲戚都能借得上力,也算不错了。 “你这个弟媳妇看着也行,以后你多跟弟媳妇来往,少跟你那个大嫂接触,你从小就傻乎乎的,跟那样的精明人在一起容易吃亏。” 被亲妈说傻乎乎的,苏晓面上一囧,辩白道:“我这几个妯娌都挺好,大嫂厉害了点,但心眼不坏。咱可不能谁有钱就跟谁来往!” 苏妈妈被她气个倒仰,说得她好像是个势利眼一样。 “谁让你只跟有钱人来往了!”想到女儿刚生完孩子,苏妈妈伸到一半的手又收了回来,“同样都是来看产妇和孩子的,老五家还知道给大家送饭,帮忙招待一下客人。你那个大嫂呢,待了不到半个小时,就拎着她那一堆产品,去医院里推销了……” 苏晓小心地望向病房大门,又瞄一眼对床的产妇和家属,小声说:“您快别说了,我大嫂也挺好的,能来医院看看就行。她为了当日化公司的分销商,把外企的工作都辞了。就指着卖货吃饭呢,” 大嫂有人脉又能说会道,兼职当分销商比上班赚得还多,为了不耽误赚钱,她前两个月就把外企的工作辞了,现在一心扑在发展下线,分销产品上。 “把工作辞了?”苏妈妈还是头一回听女儿提起,皱眉说,“真搞不懂你们这些年轻人,你跟你姐搞推销,好歹还是兼职,有正经工作和生意保底。你大嫂辞了工作,万一那日化公司干不长久,她岂不是也没了饭碗?” “我大嫂卖两个月的货,就能赚到一年的工资。只要干满两年,就把她后半辈子的养老钱都赚够了,反正她是这么说的。” 苏晓心里很佩服大嫂的勇气,她这人比较内向,搞推销只能赚点零花钱,不敢辞了正经工作专职卖货。 “你大嫂辞职这事,不是苏昕撺掇的吧?”苏妈妈不放心地问。 “不是,跟我姐没关系,是大嫂自己辞的。” “那就行,这分销商的营生是你跟你姐介绍给她的,万一那公司黄了,别让你大嫂怨上你。”苏妈妈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让女儿重新躺好,“你算是高龄产妇,月子得好好坐,我看就坐两个月吧。” “那呱呱的满月酒就不能办了。” “你重要还是孩子重要?月子要是坐不好,会影响你后半辈子的生活质量。”苏妈妈强硬道,“我是你亲妈,还能害你不成!听我的,就坐两个月,到时候给咱呱呱好好办一个百日宴。” * 由于三伯母要坐双月子,狄嘀嘀和狄嘀嗒一直被爸妈拘在家里,不许他们去三伯家添乱。 直到八月末,小学即将开学之前,两人才被妈妈带去三伯家,看了一眼稍稍长开的小妹妹。 狄嘀嘀已经很有大姐姐的样子了,把她这段时间攒下的礼物一股脑送给了妹妹。 “我要当小学生了,要等到周末才能来看呱呱。”狄嘀嘀用一旁的手帕,帮小不点擦了擦流到下巴的口水。 苏晓看到大孩子照顾小孩子的画面就想笑,“你们要上学的东西准备好了吗?” 狄嘀嗒刚进门时被小婴儿的哭声吓了一跳,这会儿只敢远远站着观望,顺便负责答话:“准备了,嘟嘟姐姐陪我们去商店挑了新书包和铅笔橡皮,我俩有文具盒就不用买新的了。” “那你们专心读书吧,周末再来跟呱呱玩。” 两小只很认真地点头。 九月一号这天,于童和狄思科是一起去送孩子入学的。 人生第一次正式上学,狄思科还用摄像机记录了一下俩娃的上学过程。 他们这一片的对口小学离家很近,从胡同里斜插过去,步行十分钟就到了。 这让为了上一所好幼儿园,车接车送了五年的一家四口,还有点不习惯。 狄思科举着摄像机走在后面,一路跟拍朝气蓬勃的小学生们。 “大闺女,你怎么选了这个颜色的书包?”狄思科给闺女的猴哥书包来个特写。 他家女明星一直走小仙女路线的。 之前的几个书包,不是米妮就是爱丽丝,文具盒也专挑花仙子和白雪公主这类的买。 一看就是小女孩用的。 狄嘀嘀甩了甩肩上半空的书包,得意地说:“这是嘟嘟姐姐帮我挑的!我背个厉害点的书包,那些小男孩就不敢欺负我了!” 她本来想买一休哥图案的书包,不过一休聪明是聪明,就是武力值没有猴哥高。 要说厉害,还得是猴哥! 狄思科又把摄像头对准儿子的辛巴书包拍了一下,没停留多久就跑去了前面。 狄嘀嗒也属于见一个爱一个的,以前稀罕变形金刚,恨不得自己都变成变形金刚。 这两年经常看狮子王,他又爱上辛巴了。 狄思科追到前面倒退着拍,被于童提醒了小心脚下,又转去侧面拍,跟儿子说:“你俩到了学校以后,尽量遵守纪律,老师给你们排座位的时候,你提前跟老师说好,你跟姐姐是双胞胎,可以坐在一起。” 他闺女虽然不当《小神龙俱乐部》的主持人了,但在同龄小朋友里还有一定的知名度。 有时候走在马路上都能被小朋友和家长认出来。 狄思科是拥有亲爹滤镜的人,他觉得自家大闺女这么招人喜欢,在班里一定很受欢迎。 所以,他提前嘱咐儿子,死守住姐姐身边的座位。 于童没有他那些小心思,闻言只是无语道:“遵守纪律就遵守纪律,什么叫尽量遵守纪律?” 狄思科瞄一眼两个小的,转去媳妇身侧说:“孩子这么小,怎么可能一定遵守纪律啊,偶尔犯点小错也是可以被原谅的。反正我小时候做不到的事情,我才不会要求孩子必须做到,那可太难了。” 他小时候不是啥好学生,有时候上着课呢,还能找个上厕所的借口跑出去跟上体育课的班级一起踢球。 老师喊家长去学校,郭美凤和老狄都没时间,就让他大哥代为出面。 但大哥也不是什么好学生,听老师控诉了一顿后,觉得不算大事,跟老师说声对不起,便把他带回家了,路上还用攒的五分钱给他买了瓶汽水安慰他。 他该吃吃该喝喝什么也不耽误。 于童想到他请校长吃锅巴的光荣事迹,沉默了。 算了,有亲爹这个标杆在前面立着,她家双胞胎只要稍稍表现好一点,就算青出于蓝了。 夫妻俩将孩子送去学校,亲手交到了一年二班的班主任手里。 还把两人的联系电话主动留给了对方。 狄思科让媳妇跟老师交流,自己则溜达到站了两排小萝卜头的队伍旁边,嘱咐狄嘀嗒。 “儿子,你看着点姐姐啊,别让人欺负了姐姐……”他停顿片刻又加两个字,“和你。” 狄嘀嗒在家的时候就被家人叮嘱好几遍了,这会儿又听爸爸说一遍,有点不耐烦地说:“哎呀,我知道了,谁要是敢欺负我姐姐,我就揍他!” 闻言,前排的两个小朋友悄悄往前迈了一步。 后排的两个小朋友也往后撤了半步。 离这对姐弟远远的。 狄思科满意地颔首,掏了两块钱交给弟弟,“中午舅奶来接你们回家吃饭,要是天儿太热,你们就买冰淇淋吃。” 狄嘀嗒这回高兴了,跟姐姐一人一块,利索地揣进兜里。 来到新环境的忐忑都因为这两块钱减轻了几分! * 夫妻俩在学校看着孩子们被老师带进教室,又跟其他家长交流了一阵,才各自离开去上班了。 双胞胎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而腾飞这边也收到了好消息。 第一批小灵通终端机已经试生产成功,万锦一大早就在班子会议上亮出了几只手机成品。 全开瑞将略显小巧的手机开机,看了眼屏幕问:“没信号啊?” “没有,还没接入固定电话网呢,只是先看看样品。”万锦笑着说,“以咱们目前的水平,只能先做社区服务。” 闻言,全开瑞有点失望地问:“不是说日本那边已经可以将PHS当成手机使用了吗?咱们要是只做社区服务的话,顶多算是升级版的无绳电话吧?” 无绳电话只能在两三个房间内移动,这个小灵通可以在社区内移动了。 相当于无绳电话2.0。 万锦知道他不懂技术,就尽量简单地解释:“咱们现在没有能力将无线市话网覆盖全城,那样投入的成本太高了。最好能先在一个用户密度比较高的社区里投入使用,能多卖一些终端,也能降低基站的建设成本。” 狄思科颔首说:“当年的万燕VCD就是前车之鉴,前期投入过多资金,用于普及VCD影碟机和购买音乐版权,其实是给后来加入的竞争者做了嫁衣。起步阶段不要贪大求全,咱们先选择一两个社区打个样,有现成的标杆立在那里,再一点点开辟其他客户……” 关键是选择哪个社区合作。 他们不是做慈善的,当然不可能为了打样儿就给某个单位免费安装无线市话网。 必然是要跟人家收费的。 翁佩云给了一个建议,“能不能先在咱们厂区和家属院开通无线社区电话?咱们厂区够大,可以试出效果,而且工作和生活的范围都比较集中,大多数人每天都在厂区和家属院之间两点一线。” “最主要的是,”翁佩云抬手敲了敲桌面说,“咱们腾飞每个月的移动电话支出实在太高了。管理层每月2000元上限,业务部门尤其是销售部门,每人每月高达4000元,即便如此,大家的话费仍是不够用,80%的人要用工资填补话费的超额开支。” “咱们腾飞的通讯费,在全市范围内也是非常高的。去年一年,高达七百万!放在腾飞厂时期,一分钱掰成两瓣花,谁敢这么造啊!” 闻言,大家喝水的喝水,假咳的假咳,纷纷掩饰尴尬。 狄思科有幸不是那80%里的人,但他的私人号码每月也有不少开支。 他也想节省话费,但客观情况不允许,给他打电话的都是有正事的,像狄嘀嘀那种聊闲篇儿的人比较少,他总得让人家把话说完。 翁佩云并不是为了批评大家的,转缓语气说:“我觉得可以为每人再配一部小灵通,小灵通的话费只有移动电话的四分之一,能大大降低咱们的通讯成本。我建议将每部手机费用的上限降低一千元,另外增加五百元的小灵通话费。” 小灵通对狄思科这样的,暂时没什么用。 他不在家属院居住,小灵通离开厂区就没有信号了,还得用手机。 而且他在公司时也不是到处乱窜的,平时用座机接打电话即可。 他想了想说:“翁总这个提议很及时,咱们确实得控制一下话费支出。不过,建议只在居住在家属院的同志中试行。小灵通的覆盖范围有限,若是一刀切,将所有人的话费都降低一千元,可能会引起很大的不便。” 他跟全开瑞都是住在外面的,要是真的将话费砍半,他又得贷款上班了。 万锦也说:“最好不要一下子降低一千元,可以先降五百,然后增加两百块的小灵通话费。大多数业务人员都整天在外面跑业务,要考虑到大家的实际情况。” 全开瑞接话说:“我觉得翁总这个提议很好,将无线信号覆盖到厂区和家属区,一方面节约话费支出,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腾飞的员工,第一批购买小灵通。” 狄思科:“……” Carry总这是想拉动内需啊? “小灵通的便捷性不如移动电话,但却比固定电话方便许多。现在电信局安装固话要交两千多块的安装费,赠送电话机。咱们的小灵通定价跟固话差不多,但使用范围也更广,家里还没安装固话的职工,可以考虑购买咱们的小灵通。”全开瑞乐呵呵道,“自家员工购买,可以给个出厂价嘛。” 万锦出言反对:“全总,建议职工购买小灵通我是赞成的,但费用决不能降低。否则等咱们的小灵通正式上市后,当消费者得知市场价比内部价高很多,会严重影响市场销量。” 全开瑞:“……” 狄思科笑着解围:“不能给出厂价,就让大家分期付款嘛,两千来块钱分6-12月还清,每个月从工资里划走两三百块钱。不用一下子拿出一大笔钱安装电话,每月扣掉的钱又不至于影响大家的生活。那些家里还没安装固定电话的同志,或许会愿意试试的。” 电信局的固话安装费可不会让大家分期付款。 “不过,给业务部门降低话费,以及让职工购买小灵通什么的,都是后话,咱们先确定一下,是否同意在厂区和家属院内试用无线社区电话。” 众人:“……” 对啊,最重要的问题还没确定呢! 没办法,腾飞开会就这样,思维太发散,说着说着话题就跑偏了。 狄思科让大家举手投票表决。 最后当然是全票通过的。 只要购买小灵通的职工超过300人,他们这个项目不但不会亏钱,反而还能赚点。 那当然就可以试试了! 狄思科点了点头,又转向Carry总说:“全总,咱们这边都同意在公司和家属院覆盖无线电话网,你另外找个时间,组织大家开个职工代表大会吧,只要职代会通过了,咱们就开干!” * 全开瑞让人出了一个比较详细的策划案,在半个月后组织开起了职代会。 而狄思科却想着,还有哪些单位适合做无线社区电话的试点。 他思来想去,觉得可以走上层路线,市委家属院的人员也比较集中,兴许可以在市委市政府办公楼以及市委家属院之间覆盖无线电话网。 不过,小灵通的缺点其实也很明显,定位不清晰,功能处于固话和移动电话之间,移动范围太有限了。 市里未必能看得上这种半成品。 但是,万一呢! 狄思科觉得成与不成在两可之间,反正问一问又没啥损失,所以,他就打算借着去市里开会的机会,跟领导推销一下他们的小灵通。 然而,狄思科到了市里以后,小灵通的事情还没来得及提一提,他就听说了另一个消息。 市里要在十月末组织代表团访港,参加京港洽谈会。 狄思科已经盯着这个京港洽谈会好几个月了,此时听说了确切消息,立马就跑去跟负责此事的张副市长毛遂自荐。 “张市长,市里组织去港岛参加京港洽谈会的时候,能不能给我们腾飞两个名额啊?” “你们有项目?”张副市长问。 没有。 但狄思科表现镇定,一点不慌,随口就胡扯了一个项目。 “有啊,您也知道我们腾飞生产VCD影碟机,是芯片进口大户,最近我们的研发团队已经在自主研发芯片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只不过,还差点东西。” 张副市长对高科技行业还是很感兴趣的,问道:“还差什么?” “一是在一些关键性岗位上缺少关键人才,二是没有芯片生产能力。港岛的半导体行业比内地先进很多,腾飞一方面想去港岛搞个高级人才招聘会,另一方面是想找一个有生产能力的半导体公司,来内地合资建厂。” 张副市长先跟他确认,“你们这个芯片厂是在北京建厂吗?” 要是跑去外地建厂,他可不想浪费这个访问名额。 “当然呀,要是这次真的能找到合伙人,我们腾飞肯定要在北京建厂。” 如果找不到,那就只能算了。 狄思科去港岛的主要目的,还是招聘人才,填补之前人才流失的空缺。 至于生产芯片,等到真正研发成功再说吧! 张副市长沉吟片刻说:“给你们腾飞一个名额,具体的,你去跟李主任谈吧。” “领导,能不能再给一个啊?”狄思科不好意思道,“我得带个技术能手去帮我把关,省得被别人糊弄了。” “可以,费用由你们腾飞自理。” 狄思科:“……” 哎呀,市领导咋还斤斤计较这点钱呢! 行吧。 他习惯于每次只跟领导提一个请求,今天索要了洽谈会的名额,那就不能提小灵通的话题了。 否则他八成会铩羽而归。 从市政府出来后,狄思科就赶紧给媳妇打电话。 “怎么了?”于童接起电话问,“怎么这时候给我打电话呢?” “媳妇,我下个月要去港岛出差,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啊?” 想去的话,就得赶紧办理证件、预定机票了。 “你出差总带上我干嘛?” “你就说你想不想跟我一起去吧!” “想啊,”于童翻了翻台历问,“哪天?” “还没确定呢,反正就是月末那阵子吧,20号以后。”狄思科犹豫道,“上次答应带狄嘀嘀去海洋公园玩,我倒是乐意带他俩,但他们现在已经上学了,还能跟着咱们一起去么?” 他心里觉得一年级的课程不怕耽误,数学和语文,他家两个崽其

相关推荐: [哪吒同人]m成为哪吒的白月光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高门美人   [综影视]寒江雪   作恶(1V2)   花花游龙+番外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一梦三四年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