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大半天看下来,狄思科在心里直叹气。 只有狄嘀嘀这个小吃货最开心。 冰淇淋吃了,带来的两瓶AD钙奶也喝了,公园里有推着三轮车叫卖驴打滚的,她又吃了半块。 以她的实力,本来能全吃掉的,可惜吃到一半的时候,一颗活动的小乳牙被黏了下来。 这回好了,两颗门牙还没长齐,下边的牙又掉了一颗。 父女俩在文化宫里,就近找了一间最高的房子,将狄嘀嘀的小乳牙扔到了房顶上,期盼第二代新牙可以快点长出来。 * 女明星在周末太过放纵,糖分摄入严重超标,被亲妈禁止吃甜食一个礼拜。 狄思科也因为监管不力,被媳妇批评了一顿。 父女俩对坐着唉声叹气,相互挤了挤眼睛后,又很快散开各自反省了。 公司里来了新经理,但狄思科的工作并不比以前轻快。 董事会负责审议战略,抓大方向上的把控,下达业绩指标以后,经营工作由总经理主导。 所以,狄思科现在的主要工作放在战略部署和资源整合方面。 腾飞旗下的子公司不少,年初又在港岛设立了分公司,工作千头万绪。 可他这阵子最头疼的,还是人才流失和薪酬的问题。 领导层为此开了几次会,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都因为体制问题而搁浅了。 狄思科为此翻看了好多相关资料,其实早在85年的时候,上面就颁发了一个《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过,“企业职工工资的增长靠本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国家不再统一安排企业职工的工资改革和工资调整。” 这话是啥意思呢? 这说明在调整工资,搞薪酬改革这方面,企业其实是有自主权的。 但是为啥大家这么多年都不改呢? 都怕承担责任呗。 薪酬改革,那是要拉开职工之间收入差距的。 以前是吃大锅饭,后来是按劳分配,再改的话,就是按“知”分配了。 知识型人才赚得多,劳动密集型的相对较少。 万一被对此不满的职工告到上面去,那企业的整个领导班子都得吃挂落。 所以,只要上面没明确要求改革,大家就一直拖着。 就像前几年的腾飞一样,用除了工资以外的其他福利,将人才留住。 狄思科也不想触碰这个雷区,可是,两个高级工程师的出走,让他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了。 他最近一直想找机会跟市领导聊聊,正好赶上市里组织下半年的人事、劳动、教育工作会,一般企业领导都不愿意出席这种会议,狄思科听说以后,主动要求跟全开瑞一起去开会。 当即便收获了对方长达三秒钟的诧异注视。 不怪Carry总惊讶,这次会议开了整整一上午,临近午饭才有一点自由讨论时间。 听到可以举手发言以后,狄思科第一个高高举起了手。 张副市长放下茶杯,见他这么积极踊跃,就笑着点名说:“腾飞的狄总有话要说,那狄总先说说吧。” 劳动局的领导也开起了玩笑:“张市长,人家现在已经是狄董事长了,可不能叫狄总。” “哈哈,大家叫什么都行,喊我一声小狄,我也应承。”狄思科站起身,接过工作人员拿过来的话筒说,“刚才马局长提到了国有企业人才流动的问题,我也想讲一讲我们腾飞的情况。” “好啊,大家都聊一聊,集思广益嘛。” “现在很多经济学学者和企业家,为企业提出了三条安全线的考核标准,当然我更愿意称之为死亡线。越过这三条线,距离企业的死期就不远了。” “三条线的第一条,就是刚才马局提到的人才流动的问题。在经营正常的企业内,如果员工的流动和淘汰率低于2%,那就很危险了。我们腾飞跟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样,基层年年进新人,但淘汰是没有的,大家好不容易捧上了铁饭碗,咱能淘汰谁啊?” “但我们公司的人才流动率是超过2%的,”狄思科作出一个无奈的表情,“这个数据达标,并不能让我们高兴起来,为啥呢?因为这流动的2%中,大多是中高层技术和管理人员。” “说到这里,我正好再提一下第二条线,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要占企业的10%以上,我们腾飞能达到39%。看起来似乎还不错,然而,前年这个数据是43%,去年是41%。我们腾飞是一家规模达到5800人的企业,每年流失2%,就说明,每年有一百多名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我们公司离开了。” “这些高级技术人才,都是我们自己从头培养起来的,腾飞几近破产时,他们没走,如今腾飞的情况好转了,他们反而选择了离开。” “只能说,腾飞和这些人才是相互成就的,他们的知识和技术帮助腾飞实现了飞跃,而腾飞这个牌子打响以后,我们腾飞的人才,也成了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被私企和三资企业盯上了。” 张副市长插话问:“腾飞既然已经发现了问题,现在找到补救措施没有?” “我们想过,但时代变了,以前可以用集体荣誉,精神信仰将人留住,现在则更需要经济利益的牵绊。高级工程师在国企里能拿四五千块的月薪,在咱们看来已经很高了,但高工们却大多对此不满意。”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腾飞有个工程师跟我说,他有个大学同学,读书的时候样样不如他,但人家在外企拿15万年薪。而他呢,蹲在国企里守着每月五千块过日子,一年不到六万,首先心理就失衡了。” “现在能打动人的,无非是房子、车子、票子,我想着票子咱给不了,要不就在房子和车子上想想办法,给人家增加点福利。” 马局问:“这么丰厚的条件,也没能将人留住?” 狄思科不能说人还在公司好好待着呢,只一脸沉重地答:“有合资企业给他开了30万的年薪,这么多钱握在手里,啥样的房子车子不能买啊?” 众人都沉默了。 其他企业领导纷纷窃窃私语,国企留不住人是普遍现象,大家各自的单位里每年都要走不少人。 不过像腾飞这个30万年薪的,是他们听过年薪最多的。 “我最近专门接触了本单位和外单位的一部分职工,我发现,基层员工是最稳定的,基本没有流动。中层员工对收入有不满,但因为工资与市场均价相差在2倍以内,有补贴和其他福利补偿,大多数人摇摆不定一阵子以后,都能选择留下来。但高层人员,只要被外界联系到,基本都会跳槽。” 像他这样面对百万年薪依然固守本心的,那可真是不多见。 当然了,他的底气是有钱媳妇给的。 “提到了工资,我就正好再说一说第三条死亡线。咱们现在的工资构成是基本工资加奖金,基本工资是固定的,奖金是活动的,如果活的部分低于15%,那就接近死亡线了。腾飞的工资结构中,活的部分有30%,但是对于职工的激励作用仍然不明显。国际上很多知名企业在这部分会达到70%……” 狄思科握着话筒接着说:“企业家们经营企业,当然不能贴着死亡线经营,必然要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刚才张市长提出,要为国企厂长经理试行年薪制,我们腾飞也有幸成为了十二个试点企业之一。” “但是,对于腾飞来说,比激励领导层更重要的是,激励高级技术人才。我们腾飞需要遏制人才流失,尽快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腾飞已经成为了高层管理人员的年薪制试点,希望市里可以考虑,在试点年薪制的同时,也让我们腾飞成为薪酬改革的试点!” 全开瑞暗道,只要成为改革试点,就相当于拿到了免死金牌。 既然是试点,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 即使真的有职工对薪酬改革不满,闹到了上面去,那也是改革带来的阵痛。 私下改革和试点改革,意义是大不一样的。 这是给腾飞的管理层上了一道保险啊! 全开瑞默默感慨一番狄思科手腕老练,就起身声援道:“张市长,马局,我们董事长刚才说的,就是腾飞整个领导班子的心声。别说咱们市里,就是放在全国,也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国企薪酬改革案例,我们腾飞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论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愿意给其他兄弟单位提供一个参考!” 其他兄弟单位的领导:“……” 只要市里同意改革,那我们也敢上啊! 腾飞这俩人真是贼精贼精的。 * 贼精的腾飞二人组并没能在当天得到答复。 隔了一个多礼拜,在狄思科以为没戏的时候,市领导才把他们喊去了办公室。 市里原则上同意将腾飞立为薪酬改革试点,但是希望腾飞不要冒进,要注意维持稳定。 狄思科和全开瑞当然点头答应。 另外,市里还会由劳动局、财政局、审计局派出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组,专门到腾飞支持,同时也是监督薪酬改革。 可以可以,狄思科二人全盘接受。 即使劳动局和财政局不来人,他们也要上门请教的。 这回直接将人送到腾飞来,还省了他们的麻烦呢! 回到单位以后,两人叫上了总会计师翁佩云,商量制定薪酬改革的方案。 基层员工和高层管理人员先放一放,咱们着重解决高级技术人员的问题。 按照之前开会商讨的办法,除了现在正在实行的基本工资和岗位薪酬,腾飞还打算给技术人员增加短期激励,以及长期激励,也就是所谓的“金手铐”。 以防技术人员总想着跳槽,必须将企业发展与他们的经济利益捆绑到一起。 “苏工他们等了有一阵子了,要是一直拖着,大家也没心思工作,虽然具体方案还没定下来,但咱们可以先跟两位工程师谈谈,透个口风,也让他们尽快安心投入工作。”狄思科商量道,“全总,要不咱们分头行动,我跟苏工谈谈……” 30万的年薪不是那么好谈的,狄思科先把担子接了过来。 全开瑞颔首说:“那行,我明天找王工聊聊。” 狄思科下班回家的路上,都在琢磨苏工那三十万的年薪,他得把那副金手铐夸出花来,才可能打动苏工呀! 结果刚迈进大门,就迎面跟正要出门的母子三人撞上了。 “你们娘仨干嘛去?” “看老外去!”狄嘀嗒语气里满是兴奋。 “去哪儿看老外啊?你又不是没见过老外,兴奋个什么劲儿!” “这次不一样,”姐姐激动道,“我们能看到南韩人啦!” 狄思科看向媳妇,“你们去哪儿看南韩人啊?” “去我大哥家,”于童将挎包交给儿子,让他们先上车,“于小胖他们学校来了一批南韩的留学生,我嫂子前几个月就帮于小胖提交了申请,可以让一个男生在他们家寄宿。” “让留学生在家里寄宿?”狄思科摸不着头脑,“那还是高中生吧?会说汉语吗?” “应该会吧,不然怎么听课?” 狄思科心说,现在的学校真能搞花样,居然还弄了南韩留学生到学生家里寄宿! “你跟我们一起去吗?”于童邀请道,“那孩子昨天来的,我哥和嫂子想在家里组织聚餐,一起欢迎那个留学生。” 狄嘀嘀和狄嘀嗒早就盼着去看看南韩人长什么样了。 狄思科见过南韩人,一点也不好奇,摇头说:“你带孩子去吧,我就不去了。” 他将母子三人送上车,就径自回屋琢磨那薪酬改革方案了。 直到晚上九点多,他才听见前院儿传出闹闹哄哄的动静,应该是孩子回来了。 狄思科放下钢笔溜达过去看情况。 客厅里,狄嘀嘀和狄嘀嗒刚与外国小哥哥说过话,向奶奶介绍时,语气里全是兴奋。 “奶奶,南韩人跟咱们长得还挺像的,不像外国人。” “你俩可真是少见多怪!见个南韩人就激动成这样!”郭美凤指指孙子孙女穿的裤子,“你们这大裤。裆是怎么回事?谁让你们穿这么肥的裤子,跟两个麻袋似的!” “李正熙送给我们的,南韩人都这么穿,时髦!”狄嘀嘀在肥裤子上扯了扯,又从裤兜里掏出一张磁带,“这也是李正熙送给我的,他说这是他最喜欢的歌手。” 郭美凤往封面上瞅了一眼,“怎么这么多男的?画的人不人鬼不鬼的。” “奶奶,你不懂,这个叫组合,唱歌的,在南韩可流行了!”狄嘀嘀看到爸爸推门进来,又高兴地显摆自己新学的外语,“爸爸,撒浪嘿~~” 狄思科:“……” 那留学生净教些什么乱七八糟的。 第205章 狄家人当晚就试听了那张南韩录音带。 听了两首主打歌以后, 郭美凤和双胞胎,祖孙三人的表情是这样的——囧囧囧。 郭美凤一辈子受传统曲艺熏陶,双胞胎年纪还小, 又是常年接触古典音乐的, 都有自己的审美眼光。 反倒是于童和狄思科接受良好。 于童自己就是业内人士, 什么稀奇古怪的音乐都听过。 而狄思科爱好广泛,平时听音乐的口味也比较杂, 俗称“不挑”。 不过, 听了几首以后,他还是按下了暂停键。 回屋翻出他压箱底的宝贝——“黄道吉日”组合的出道专辑,送给了狄嘀嘀和狄嘀嗒。 “组合没啥稀奇的,你爹我十年前就组过一个组合。还跟你们黄伯伯一起出过一张录音带呢!”狄思科得意洋洋道,“我们这个男子组合当年也是红极一时的, 北京还有我们的后援会!” 于童和郭美凤:“::::::” 吹牛也不知道背着点人,她们还没失忆呢! 当年的“黄道吉日”组合有几个人认识呀,要不是狄思科后来参加青歌赛火了,那张录音带顶多能卖十万张。 两个知情人士在一旁腹诽, 而狄嘀嘀和狄嘀嗒从小到大都是捧场王, 从没在捧场这方面让人失望过,两人见到封面上的亲爹和黄伯伯, 就佩服地哇哇叫。 把亲爹哄得眉开眼笑以后,又转过身去研究南韩小哥哥赠送的录音带了。 “……”狄思科忍不住跟媳妇念叨,“他俩怎么那么喜欢那个南韩人?” 于童点了点录音带封面上的一个男孩说:“李正熙同学的发型和衣着,跟他几乎一模一样!” 狄思科探头一瞧,封面上五个男孩, 清一色穿着肥肥大大的裤子,于童指的那个男孩染着黄头发, 头发长及下巴。 看起来就挺另类的。 “咱嫂子没后悔让留学生寄宿啊?”狄思科问。 “好像有点后悔了,嫂子偷偷跟我说,怕于晨一跟他学坏了。” “衣着打扮出格点,其实没什么。”狄思科马上就贡献一个馊主意,“让嫂子跟学校要一套校服给他换上,再按照校规,剪个学生头,基本就跟普通高中生一样了。” “……”于童斜他一眼,“快用你那百万年薪的脑袋瓜,想点有意义的事吧。学校说了,要充分尊重人家的民族习惯。” “学校要是不管管,那你就等着瞧吧,不出俩月,于晨一学校里肯定都是大裤。裆。” 于童没管什么大裤。裆,她觉得南韩的高中生能争相模仿那个HOT组合的打扮,说明那家娱乐公司真的抓住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市场。 内地市场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兴许也是可以做做文章的。 头一天见识了南韩人,第二天一大早,狄嘀嘀和狄嘀嗒就迫不及待地想去跟杰克炫耀。 “人家杰克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已经上学去了,哪有时间跟你们谈论南韩人!”狄思科将两只小崽提溜上车,准备出发去学前班。 这所谓的学前班,其实跟幼儿园差不多,正式入学的前一年,小朋友都会从大班升入学前班。 他俩班里的好几个同学都跳过学前班,提前上小学了。 不过,由于狄思科这个当爹的拖后腿,声称不满学龄的孩子大脑重量不足二斤四两,影响对知识的吸收,愣是让他们在学前班呆了一年。 狄思科坐进驾驶位,正要发动汽车时,郭美凤却提着大包小裹赶过来,商量道:“老五,你顺路把我送到地铁站去。” “您大清早干嘛去啊?”狄思科推开副驾驶的车门。 “我去看看你三嫂,早上炖的老母鸡给她送一桶过去。” 郭美凤吭哧吭哧地把东西放进车里,要不是她的小土豆突然趴窝了,她也不用大清早去赶地铁。 “三嫂快生了吧?到时候孩子由谁带啊?” “预产期在六月末、七月初,估计就是下个月的事了。”郭美凤坐进车里,很惜命地扣好安全带,“亲家母说可以去伺候月子带孩子,那就让她伺候吧,亲妈比婆婆方便。正好我要进组了,没时间过去,到时候给他们小两口一万块钱。” 狄思科给她竖个大拇指。 这老太太不是啥大明星,片酬并不高,能贴补一万块钱,算是很大方了。 他启动车子,缓缓开出胡同,时不时还要跟早起的街坊们打个招呼。 眼瞅着即将走到胡同口,却跟迎面驶入的一辆白色虎头奔狭路相逢了。 他们这条胡同的宽度有4米多,偶尔遇到顶牛的情况,挤一挤也能并排通过。 不过,早上这会儿胡同口摆了一溜儿早餐摊子,想要并排通行是不可能的。 狄思科往后视镜里瞅了一眼,发现后面没有跟车,他也就没跟对面的司机多费唇舌,二话没说就向后倒车,停在了一个早餐摊子后面,让那辆虎头奔先通行。 他正敲着方向盘琢磨,胡同里什么时候多了这么一辆豪车,对面的虎头奔却在即将擦身而过时踩了刹车,探出脑袋跟郭美凤打招呼,“郭大娘,这么早就出去呀?” “呵呵,我去看看儿媳妇,小李忙到早上才回家啊?”郭美凤含笑跟年轻司机寒暄。 “昨晚应酬到了半夜,我怕回去打扰爸妈和大哥他们,在酒店将就了一宿。” 双方简单交流了几句,那司机就跟狄思科挥挥手说:“谢了啊爷们儿!” 狄思科客气地笑笑,等到将车开到主街上,他才问:“刚才那位是谁啊?之前没在胡同里见过。” “老李家的老四,上个月才从美国回来的。” “他家还有个老四呢?” 郭美凤所说的老李家,就是有一口四环素牙的李大哥他们家。 可以说,有了李大哥,他们这条胡同里的孩子,牙齿普遍比其他胡同的健康。 之前只见过他家的三兄妹,倒是没听说还有个老四。 “李家老太太说,他家这个老四,85年就去美国留学了,在美国赚了大钱才回来做生意的。”郭美凤摇摇头,“不过我听其他街坊说,李老四就是个中专生,李家说他去留学是给他脸上贴金呢,他其实是找了中介,跑去美国打工了。” “在美国打工挺赚钱啊,”狄思科笑道,“人家都有钱买大奔了。” 买这么一辆虎头奔,得一百多万呢! 他家于总够有钱了,也没舍得买辆虎头奔啊,这些年一直开他送的奥迪。 “他要做生意,那辆车是租来充门面的。这种车都要预定,他才回来没多久,哪能买得到车!” 小土豆趴窝以后,郭美凤去车展上看过,对汽车市场的行情还是有数的。 她提醒儿子,“那李老四看着不太靠谱,每次见面都说在外面谈生意,这都一个多月了,也没见他谈成什么生意。而且他都是晚上出去,白天在家睡大觉,看着不像做正经生意的,他要是跟你拉投资,你可别轻易答应。” 狄思科颇觉好笑地说:“我们都不认识,他怎么会跟我拉投资!” “他跟荣大夫还不认识呢,听说人家是华侨,还不是上门去拉投资了!”郭美凤嘟囔道,“不过,荣大夫也不是吃素的,投资没拉成,倒是卖给他两副膏药。” “……”狄思科笑了一阵,问,“李老四做什么生意的?” “好像是卖电话线的。”郭美凤不太确定地说,“他在荣大夫那里介绍的时候,我听了一耳朵,不过没怎么听懂,谁知道他是卖什么的。后来他可能听说你是七二九的经理了,来家里找过你几次,我每次都说你不在家,他也就不来了。” * 狄思科听郭美凤念叨了一路李老四的光荣事迹,将她送去三哥家,又送孩子去学前班,等他来到单位的时候就有些晚了。 周健将悄咪咪走进来通报:“领导,全总一大早就请王工谈话了。” “这么早?” “嗯,我打开水的时候,瞧见王工进他办公室了,也不知道结果怎么样。” “有了结果全总会主动提的,咱就别操心了。” 其实,周健将更想问问,他打算什么时候找苏工谈谈。 想要留下苏工可比留王工难多了,合资公司给开了三十万的年薪呢。 然而,狄思科一整天都没什么动静,提也不提约谈苏工的事,忙到五点钟就拿着车钥匙准时下班了。 周健将:“???” 狄思科下班后没回家,在公司门口看到了等在那里的苏昊,就将人载上,一起去了距离不远的烤肉铺子。 “这家店开业有一阵子了,我还是第一次来,”狄思科笑问,“苏工之前常来么?” 来这家店吃饭,就是苏昊提的。 “除了单位食堂,就属这家店来得最多,我们组里每次聚餐都来这里。” 狄思科调侃道:“你要是真的去了深圳,舍得这家烤肉铺子啊?” “嗐,狄总,”苏昊还是习惯性地喊狄总,苦笑道,“实不相瞒,我是苦孩子出身,一家子全指望我呢,我就想趁着还年轻多赚点。家庭条件好的人,理解不了我这种心情。” 狄思科将牛肉片放到烤炉上,“有啥理解不了的,我也是苦孩子出身啊,十来岁就没了爹,我妈一人拉扯六个孩子,家里根本养不起。我青春期那会儿,半夜饿得肚子咕咕叫,只能靠喝凉水顶饱。我都长到二十了,还跟四个哥哥挤在一个十多米的小屋里呢!” 苏昊惊讶地看着他,喃喃道:“那还真是看不出来。” “哈哈,现在日子变好了,当然看不出来。”狄思科笑道,“苏工,三十万的年薪,别说你本人了,如果能落到我头上,我也想走。对咱们这种苦孩子来说,讲奉献、讲牺牲、讲情怀其实都没什么意义,我当初考大学的时候,就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至于为XX事业奉献之类的,那都是日子好过以后才会去想的。我这话你认同吧?” 苏昊举杯跟他碰了一下,这番话真是说到他心坎儿里了。 他可以奉献,但不能盲目奉献。 他家曾经是北京城里最底层的那一拨儿,母亲没工作,父亲是煤场的搬运工。 他当年大学毕业进了七二九厂当技术员,才终于让爸妈扬眉吐气了一回。 这些年他一直安安稳稳地留在腾飞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七二九厂工作,对他们家来说是一种荣耀。 说白了,就是能满足家人的虚荣心。 可是,这几年国企不景气,有能耐的人纷纷下海,没能耐的人才会死守着铁饭碗。 在国企工作已经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了,尤其他有个同学跟他家是邻居,早就在私企拿到了15万的年薪。 这种事,就怕比较。 他每个月有四五千块的工资,已经足够家人开销了,可是跟人家15万年薪的一对比,心里就无法满足了。 狄思科抿了一口白酒,诚恳地说:“苏工,你想追求更好的生活,我支持你,也愿意放你离开。” 闻言,苏昊夹肉的筷子一顿,还以为狄总要说服自己留下来呢。 “我不但支持你追求高薪,而且还能给你兜个底!”狄思科一边将烤好的肉放进他碗里,一边说,“私企和三资企业一般都有三个月的试用期,你辞了公职投奔合资企业,万一在那边干得不顺手,会变得前进不得,也后退不得。咱们腾飞这边可以给你留条退路,你要是在外面干得不好,三个月之内还可以回来!” “狄总,这……” 苏昊有些无措地放下筷子,将手心在裤子上蹭了蹭。 他其实已经做好孤注一掷的准备了,辞了铁饭碗,甭管那合资企业里什么样,他都得咬牙干下去。 而狄总却告诉他,腾飞可以为他兜个底,他心里其实是很感动的。 “苏工,你在腾飞干了有15年了吧?”狄思科继续往他碗里夹肉,“你这些年为腾飞作出的贡献,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你们项目组的同志,没有人舍得让你离开。” 苏昊抬手搓了一把脸。 人生有几个十五年啊,他在腾飞奋斗了十五年,决定离开的时候,心头的酸涩和不舍将他整个人都淹没了。 可是,工作和生活不能一直讲情怀,他得面对现实向前看。 狄思科看着他有些失落的表情,笑了笑说:“苏工,我支持你追求更好的待遇,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苏昊再次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狄总,多谢你的理解。” “我能理解你的选择,也支持你,但我也想说说,我对你这个选择的看法。” 苏昊点点头,等着他的下文。 “你别看我年纪轻,其实我的工作履历是很丰富的,以前也在合资企业当过副总。”狄思科逗趣道,“就是宝莱集团跟东轻集团合资的公司,我当时是负责卖卫生巾的。” 苏昊被酒呛了一下,“咳咳咳……” “哈哈,别惊讶,这段工作经历其实还是很不错的,国际大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模式,为我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思路。” “宝莱每年招聘季的时候,能收到上万份简历,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想挤进宝莱工作。因为在这种跨国公司工作,确实能让员工开阔眼界、提升能力,而且这类企业有很成熟的培训体系,无论是哪个层级的员工,都有成长机会。” “那天你跟我透露过去向以后,我也找关系了解了一下那家合资公司的情况。那是一家今年初刚成立的中港合资企业,港商是在港岛开半导体厂的,看到内地的VCD市场以后,也想分一杯羹,这才在深圳开了公司。我说的没错吧?” 苏昊颔首,“是这样。” “这家公司并不是宝莱那种跨国集团,而且还在草创阶段,培训什么的基本没有。像你这种水平的工程师,去了那里就是单方面的知识输出,想要从那里汲取养分,基本是不可能的。” “嗯,三十万,就是买我脑子里这些知识的钱。”苏昊对此很清楚。 狄思科抿了一口酒,继续说:“但我也不得不提醒你一点,这家合资公司的老板,看人的眼光不错,可是在市场方面,恐怕并没什么眼光。” 苏昊的嘴唇动了动,还是没反驳。 “VCD影碟机已经问世快四年了,去年是一个爆发增长期,销量一下子突破了200万台。那家合资公司的老板应该是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才想要进来分一杯羹的。” “可是,现在的VCD市场基本已经定型了,包括腾飞在内的五个VCD品牌,瓜分了大部分市场,除了腾飞,其他工厂全是整机组装工厂,大笔现金流全都砸到了广告营销上,而研发这边基本没什么投入。” “这种做法看起来比较短视,却能成功让他们打响知名度,快速占据市场。挖你的那家合资公司是今年新加入的企业,如果它也像其他企业一样,搞整机组装,重心放在营销上,兴许能快速加入进来。但他们花重金来腾飞挖人,我想这家公司在自主研发上还是有些野心的。” 苏昊轻轻点头,“他们确实想走自主研发的路子。” “市场一年一个样,腾飞当年只用三千多万就拿下了中央台的两块黄金段位标版,而今年一个标版就六千万,标王更是高达八千八百万。这还只是中央台的广告,算上其他营销费用,差不多要一个亿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新加入市场的企业,既要搞研发,又要搞营销,它的现金流足够充足么?有这么多钱支持它兼顾吗?” 苏昊皱眉沉思不语。 他是搞技术的,狄思科提到的这些,他并没考虑过。 中港合资公司听上去很有实力,人家给他开价三十万,让他去主持工作,他觉得价格合适就答应了。 狄思科并不想危言耸听,又转缓语气说:“也许这家合资公司的经济实力是很可观的,能够满足双线作战的资金需求。但是,他们到各大公司挖人,挖的应该不止腾飞这一家,腾飞也绝不会是最后一家。” “三年五年以后,等你脑子里的内容被掏空,你的知识储备枯竭了,苏工,你想没想之后要怎么办?” “有一点咱们都必须承认,马援朝担任厂长期间,即使厂子效益不佳,也始终没有中断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否则咱们转产VCD的时候,不会那么快就上手,这一点苏工同意吧?” 苏昊“嗯”了一声。 他走出校门以后,很多新知识都是在单位汲取的。 腾飞的几个厂长副厂长都是技术干部,对技术人才的培养比较重视。 多数技术人员都是在成长的。 所以,他们掌握的技术虽不是最尖端的,但也不至于太过落后。 “高科技这一行,技术更新迭代太快了,用不了三年,你现在掌握的技术就落后了,合资公司花了三十万请你去主持工作,他们会给你时间停下来学习吗?我猜最起码两年内,应该不会吧?” “苏工,也许你也可以找资料私下自学,但是与企业掌握的资源相比,个人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看的。”狄思科给他举了一个例子,“咱们腾飞近期从欧洲聘请了七位退休专家,都是从高科技公司退下来的,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这些专家下个月就会来北京,为咱们腾飞各方面的技术骨干力量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 苏昊猛地抬起头来,“真的有外国专家要来咱们腾飞?” “嗯。” 这批人是他花了大力气搜罗来的,既有小姨帮忙,又有以前经贸部的同事牵线。 联系了三个多月才有了眉目。 “腾飞能不间断地为你输入新知识、新技术,让大家始终走在科技前沿。草创阶段的合资公司能给你这些么?三五年后,你的技术跟不上时代了,他们会另外花高薪聘请更有能力的工程师,苏工,到时候你要何去何从呢?” 四十多岁,技术落后,在这一行基本就是退休状态了。 不过,以苏昊的水平也不太可能这么快就退休。 老底子还能吃几年呢。 狄思科将他的酒杯满上,笑着说:“当然,我这些话听起来有些严重了,你趁年轻干个三五年,攒上一两百万就退休,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通货膨胀之类的话我就不说了,苏工,公司为了你要离开的事最近真是没少开会,你要不要听听公司为了留住你,想到了什么办法?” 苏昊原本坚定离开的心,被他这一番分析搅得乱糟糟的。 这个小狄总真是有病毒一般的感染力…… 关于技术落后的问题,他确实也想过,但就像狄思科说的,大不了他就趁着年轻赚一两百万。 他在腾飞窝一辈子,能赚到两百万吗? “国企的工资低是公认的,这没什么可争辩的。不过,公司已经想办法跟市里争取成为薪酬改革的试点了。其他人怎么改咱们先不谈,就谈谈骨干技术人员最关心的问题。” 狄思科用手指沾了点酒,在木桌上写了几笔。 “公司暂时想出的办法是对高级技术人员实行混合工资制。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年功工资+协议工资+长期激励。” “前三项很好理解,而且跟现在的工资拉不开太大差距,咱们先不管。我主要跟你介绍一下协议工资和长期激励。” 公司会根据技术人员负责项目的复杂程度和市场前景跟大家签订薪酬合同,只要达到了一定绩效,就能参与公司税后利润的分配。 到时候会以季度奖和年终奖的形式发放给大家。 奖金的多少,与技术人员参与
相关推荐:
Black Hole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浪剑集(H)
[哪吒同人]m成为哪吒的白月光
成人爱情故事集|魁首风月谭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外婆的援交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毒瘤
在爱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