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表面姐妹[无限] > 第112章

第112章

眼。 “哎,”万锦摇头说,“汪总,您别忘了,传呼机要与电话机配套使用,现在农村的电话普及率极低,农村老汉在田间地头接到一个传呼,要跑几里地去乡里回电话。您觉得他们会买传呼机吗?” 金明亮:“……” 倒是忘了这个致命缺点。 马援朝和狄思科一直没怎么发言,任由几个副总和他们各自带来的工程师唇枪舌剑,强调各自提案的优势。 “移动电话需要的集成电路芯片是传呼机的一倍不止!”录音机产品线的工程师说,“应用的芯片也更高端,现在巴统对咱们实行的还是1微米以下微电子相关技术产品禁运。你就算搞明白了移动电话,没有芯片也是白搭!” 办公室里一阵静默。 巴统的全称是巴黎统筹委员会,是西方对我国微电子全方位封锁的主要渠道。 几十年间,随着内地研发水平的提高,巴统对内地禁运手册上的内容,也从8微米以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备、技术和产品,变成5微米以下,3微米以下,最近又变成了1微米以下。 微电子技术常年被卡脖子,他们能进口传呼机的集成电路芯片,却搞不到手机的专用芯片。 除非国内在这方面有重大技术突破。 万锦平时是个万金油,和气得谁也不得罪,可是这会儿被对面两人一起针对,他也被激出了火气。 他翻开一份文件扔在两人面前,“这是上面制定的,关于四种电子产品实行减免税和提取研究开发经费的通知。其中一项产品就是集成电路!只要咱们研发和生产集成电路,不但能减免税,还能从目前的销售收入中提取10%作为研发经费!” “而且董事长和狄总不是跟市电子办争取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申报机会吗?咱们趁此机会申报通信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项目,也能得到市里的一笔科研经费。” 汪大海叹气说:“万总,我们都理解你的迫切心情,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有了经费又怎么样呢?咱们厂这些技术人员可能研发出突破性的技术吗?市里的经费也不是白给的,一旦咱们项目进展缓慢,人家就撤资了!” 厂里这些技术人员,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但这个水平无法满足芯片的研发需要。 见对面不吱声,汪大海拿起他面前的策划案,直言道:“相比于研发移动电话需要的高额投入,我们的VCD影碟机项目,简直就是毛毛雨!只需要在CD机上加装一个MPEG-1解码器,就能组装出一台VCD机。研发成本低,投入低,市场售价却非常高。咱们是一家企业,而且是频频濒临倒闭的企业,我觉得咱们的选择应该更切合实际一些!” “相比于VCD机,我们的多功能录音机投入更小,录音机和CD机的技术都是现成的。市面上暂时没有这种录音机,市场前景一样被看好!”金明亮马上跟进。 “大海明亮同盟”说散就散,刚刚还好得穿一条裤子,一起狙击移动电话业务,结果一个小时不到就分道扬镳了。 * 一场产品会开了一整天,狄思科和马援朝又与相关方面的人员开过数次会议以后,决定让VCD影碟机项目再提交一份详细的生产研发预算。 这就相当于间接毙掉了移动电话和多功能录音机项目。 听到消息的万锦,特意跑来了狄思科的办公室,不可置信地说:“狄总,我觉得以你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移动电话的前景啊!” 狄思科给他倒了杯茶,安抚道:“万总,你说得对,移动电话的前景任谁都能看得出来!但我现在要考虑的是,哪个项目更适合咱们腾飞公司!腾飞不能一直在破产的边缘徘徊。” 万锦:“……” 狄思科在他肩上拍了拍说:“汪副总的话也不无道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目前不上马移动电话项目,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是我们就放弃这个项目了。移动电话需要大量的研究经费和精英人才,这些都从哪里来?听说清华那边的队伍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微电子技术研发队伍,你不如找机会跟他们接触看看。” 万锦点点头,还想继续争取一下:“那VCD机毫无技术含量,随便找个小厂都能生产,咱们这样的国营企业应该看得更远才对吧?” “我如果让你上马移动电话项目,你能保证在两年内将腾飞的移动电话做到行业前三吗?”狄思科问。 万锦:“……” 开什么玩笑? 别说移动电话了,两年内传呼机都未必能做到行业前三。 “不能吧?”狄思科很有自信地说,“但VCD影碟机可以!VCD影碟机还属于新鲜玩意,市面上的VCD影碟机,无论是国产还是洋品牌都不成气候!只要这个项目上马,我有信心把他做成行业前三!” 万锦是搞技术出身的,这两年又一直接触高科技领域,就有点看不上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产品。 把VCD机做到行业前三又能怎么样? 狄思科笑了笑说:“咱们腾飞牌沉寂太久了,我需要一个契机给腾飞打出名气,需要树立咱们的品牌形象!一个行业前三的品牌,称得上是名牌了吧?” 万锦无话可说地点点头。 狄思科玩笑似的说:“现在VCD影碟机的产量不高,市场价却非常高,你别总是看不起人家,兴许移动电话的科研经费还得指望人家呢!” 第169章 儿女们渐渐出息以后, 郭美凤在衣着打扮上也讲究了起来,算得上是整个胡同里最潮流的老太太。 不过,她最近把那些时髦服装都放到了一边。 购置了两套蓝黑色为主的工厂女干部装, 并且忍痛剪了一个女干部专享短发造型。 冷不丁一瞧, 时光仿佛倒退了二十年。 于童赶到片场时, 一眼就看到了她婆婆那头齐耳短发。 “妈,您怎么把头发剪了?” 冲动剪头的郭美凤心里正在暗暗后悔, 不太自信地问:“是不是不好看啊?” “您在哪儿剪的?这师傅手艺不行, 一会儿我带您去家好点的发廊吧。” “我在你三嫂那剪的,”郭美凤叹气说,“我让她帮我剪成这样的,剧本里说胡副书记是个梳着齐耳短发的女干部,我想早点适应一下短发造型, 就跑去把头发剪了。” 于童公司参与投标的剧本《火红年代》,经过几轮筛选后,已经中标了。 作为合作方之一的家属,郭美凤也幸运地在电视剧中得到了一个角色——思想僵化, 跟不上时代, 还经常闹幺蛾子妨碍工厂发展的副书记。 在剧中形象不算太正面,给人的整体印象就是刻板严肃, 惯于上纲上线。 郭美凤头一回演女干部,虽然角色不讨喜,但她还挺认真的。 电视剧还没正式开机,她先把头发剪了。 剧里的角色其实可以戴假发,然而, 于童望着婆婆的新发型,也只能说一句:“挺贴合角色的。” 郭美凤将剧本递给她, 而后不知从哪摸出一个卡子,别在了耳后的碎发上,“你先忙吧,编剧那边又要改剧本,刚才喊我呢!” 她拍过电影,也拍过电视剧,还是头一回遇见《火红年代》这样的剧组。 市委把这个剧列为“五个一工程”来抓,中标剧作被选中以后,评委又对剧本提了一大堆的意见。 国企改革的题材定下了,可是几个编剧和主要演员都得重新去深入生活,市里还给剧组安排了几个政策理论研究专家。 郭美凤拿到的剧本已经是第三版了,听说昨天市委审核的工作组又跟导演和编剧开了一次会。 今天是正式开机的日子,可是她到剧组没多久,就被通知又要改剧本了! 郭美凤这边刚离开,便有人在身后将于童喊住了。 “于总,好久没在剧组见到你了,最近忙什么呢?” 于童停驻脚步,距离对面的年轻男人两步远,“《火红年代》的项目有专人对接,我平时不怎么来剧组。” 从选剧本开始,她对这个项目就格外重视,按理说剧组筹备期间,她应该更关心才是。 不过,对面这男的整天在剧组晃悠,她也就懒得来了。 这部电视剧演员多,场景多,投资多,是由好几个单位合拍的。 除了承接任务的北影厂电视剧部,还有中央台影视部,以及负责投资的两家影视公司。 对面这位年轻的李总就是另一个影视公司的老板,二世祖一个,据说之前在广东开保健品公司,最近才回北京搞影视的。 李续并不介意她的冷淡态度,语气热情道:“还是于总有底气,这么大的项目说放手就能放手!我可不行,我们公司头一次投资这种大项目,我得在片场学习学习。” 于童点点头,随意道:“那李总忙吧,我先去导演那边看看。” “哎,导演还要准备开机仪式呢。”李续跟在她身后说,“片场里人来人往太乱了,我请于总去附近的希尔顿酒店坐坐吧?那边餐厅的口味还不错!” “不劳李总破费了。” 于童用左手捋了一下鬓边发丝,顺便露出了无名指上的钻戒。 她不想跟这个李续多接触,总觉得这人热情得有点反常。 于童自己就身处演艺圈,圈子里的环境有多复杂,她是最清楚不过的。 男男女女那点事,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 只不过,男老板通常只对年轻女演员感兴趣,像李续这样,对女演员的女老板异常热情的,不是没有,但比较少见。 “不破费不破费,”李续热情道,“可以把郭阿姨也带上,咱们一起去坐坐。” 闻言,于童这才放缓了脚步。 难道是她误会了? 人家请客吃饭,还愿意把她婆婆喊上,应该不是那方面的意思。 既然与男女关系无关,多半就是跟工作有关了。 “李总有工作上的问题要跟我谈嘛?” 李续并不想谈工作。 但是,他感受到了这位冷美人态度上的转变,连忙说:“就是想跟于总请教点事情,于总涉足影视行业比我早,可以给我些指点。” 人家将姿态放得这么低,于童自然不好继续冷着脸,她轻笑道:“李总客气了,指点谈不上,不过要是有合适的项目,咱们可以一起聊聊。” 在李续的印象里,于童似乎只对自己笑过一次,就是在第一次见面的主创会上。 之后几次相见,都是冷若冰霜的样子。 李续盯着她脸上的浅笑,搜肠刮肚找到一个借口说:“于总,听说中影改制以后,引进了不少进口大片,《亡命天涯》很快就会上映了,这会不会让内地电影市场有些好转呢?我现在投资拍电影不会亏本吧?” 电影市场谁能说得准? 于童当然也无法做预测。 她在文化局有关系,早就知道中影引进了十部进口大片的事。 但这大片五月就已经引进了,现在已经十一月了,半年的时间一直没有上映。 据说是中影和北京电影公司因为分账发行的问题扯皮了好几个月。 中影甚至还越过市电影公司,直接找到了海淀区电影公司合作。 这个举动算是彻底把市公司惹毛了,双方打嘴仗打了小半年,到现在还没扯明白呢。 所以,即使有很多好导演和好本子来找于童拉投资,她依然不打算往电影里砸钱。 改革不彻底,发行体系内部还一片混乱,她现在进去硬闯,很可能从“先驱”变成“先烈”。 于童跟李续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想法,不过,聊了一会儿,她觉得这位李总好像有点水,目光飘忽,脑袋瓜不太够用的样子。 她也就失了聊天的兴致。 老话儿说得好,宁跟聪明人打一架,不跟糊涂人说句话。 她喜欢跟聪明人合作。 “于总要不要考察一下进口大片的市场?”李续不知他等了好几天的大美人已经把他当成了水货,继续热情相邀道,“《亡命天涯》就快上映了,到时候我请于总一起去看看吧?” 于童:“……” 什么鬼? 恰在此时,刚刚离开没多久的郭美凤,又风风火火地跑了回来,“童童,我的剧本是不是在你这呢?” “嗯,我正要给您送过去呢。” “哎,不用送了,只有两处改动。”郭美凤接过剧本,用钢笔在空白处写了几笔,又抬头问,“李老板,您要请我家小于去看什么电影啊?” “《亡命天涯》,美国大片儿!郭阿姨,您也跟我们一起去吧?” 于童:“……” 她真的被这李续弄迷惑了。 这人到底是什么路数啊? 郭美凤:“我就不去了,你们去吧。” 不等李续继续假意相邀,她又不经意似的说:“两位老板考察市场,哪有带着婆婆的道理!回头等我儿子有空,让他陪我们娘几个去看看。” 李续:“???” 他卡壳好半晌,才迟疑地问:“您不是于总的母亲吗?” “哈哈哈,小于是我儿媳妇,但我们娘俩这关系跟亲母女也没什么区别了。” 李续:“……” 他听于童喊妈,两人语气神态又很自然,一看就是长期相处养成的默契,还以为两人是母女关系呢。 谁能想到,他邀请心上人看电影,竟然还险些邀请了对方的婆婆? 带个妈妈,和带个婆婆完全是两回事。 他当然知道于童已婚,但在他们这个圈子里,已婚或是未婚有什么关系? 只要看对了眼,没有撬不动的墙角,结了婚也能离。 郭美凤又在剧本上记了几笔,指着剧本对于童抱怨:“你看看我这剧本,所有句号都被涂黑了!八成是家里那俩小捣蛋干的!” 于童早就看到了,语气笃定地说:“肯定是狄嘀嗒那臭小子干的,回家我就收拾他!” “你别亲自教训孩子,别影响母子感情,最好让他爹去收拾!” 婆媳俩一唱一和,聊起了孩子,倒是把李续晾在了一边。 于童闯荡演艺圈这么多年,明示暗示她的狂蜂浪蝶遇到过不少,但她不是没背景的小演员,也不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拿捏的。 这种明知人家已婚还硬往上凑的男人,就属于跟她三观不合的。 三观不合的水货,她通常不会与之合作。 但这次的情况比较特殊,她在《火红年代》上投注了很多心血,就是奔着得奖去的,不可能中途撤资。 而李续的影视公司只成立了不到半年,就能被市里选为投资商之一,背景必然不简单。 双方还要继续合作,不能撕破脸,就只能点到即止了。 * 公司里还有其他项目,于童忙碌起来就没时间往《火红年代》的剧组跑。 她也就把李续这个人忘了。 剧组正式开机半个月后,杜金金回到公司便神神秘秘地说:“童姐,骄阳公司的李总好像回南方了,最近在剧组都没看到他。” 于童颔首。 毕竟是生意人,怎么可能长期在剧组守着! “我听说他在广州的保健品公司被查了。”杜金金一副大快人心的表情说,“看他那个样子就不像正经做生意的,查他就对了!明知道女同志结了婚,还往单位送花,什么东西嘛!” 送花的桥段在言情小说里明明很浪漫,可是放到那个李总身上,真是把杜金金膈应得够呛。 “他给我送花了?”于童皱眉,“什么时候的事?” “上个礼拜吧,你当时去电视台了,没看到花。” “那花呢?” “被小狄总扔了。” 于童:“……” 怎么还有二狗子的戏份? “小狄带着孩子来接你下班,进门的时候跟花店的人碰上了。”杜金金笑嘻嘻道,“花店的人刚走,小狄就把花拿出去了,让狄嘀嘀和狄嘀嗒给附近的大娘每人送了一只。” 于童:“……” 这是二狗子能干得出来的。 不过,让她意外的是,二狗子早知道有人给她送花了,竟然始终没在她面前提起这茬。 狄思科在她这里向来存不住事儿,要是记忆力允许,恨不得把自己婴儿时期的事情也交代给她。 形容得文雅一点,就是守不住秘密。 说得糙一点,就是一个屁也存不住。 二狗子这回能忍这么长时间,还真让她刮目相看了。 她傍晚背着挎包回家时,二狗子正趴在地上做俯卧撑。 狄嘀嘀躺在爸爸背上,跟着上下起伏。 狄嘀嗒则蹲在旁边帮忙计数,已经数到42了。 于童在一旁欣赏了一会儿,看着他额头的汗珠子顺着下颚滴到地板上。 等儿子数到51的时候,她才冷不丁地问:“李续那事是不是你干的?” “什么事?”狄思科喘着粗气问。 “你难道不应该问李续是谁么?” 狄思科从善如流道:“啊,李续是谁啊?” “你少给我装蒜!”于童抬脚压住他的屁股。 狄思科顺势趴在地上不起来了,抖了抖肩膀,对身上的秤砣说:“哆哆它大姨,你自己下去吧,爸爸快累死了。” 于童脚下加了些力道,“别打岔,赶紧交代!” “我交代什么啊?”狄思科作出投降的姿势。 “李续那边是怎么回事?他公司不可能无缘无故被查吧?” “那个啊,你先让我起来再说。”感到屁股上轻松了,狄思科从地上爬起来,活动着四肢说,“也没什么啊,就税务例行检查,他公司要是依法纳税,自然没问题。” 但保健品行业的净利润高,做假账,虚开发票的企业不在少数。 只要税务去查,基本都能揪出点问题。 于童打量着他的表情,像要重新认识他似的说:“你挺能忍啊,早就知道有李续这号人了,怎么不问我?” 狄思科很冷静地说:“我媳妇这么优秀,有人想挖我墙角是很正常的,我早就有心理准备了。不过,他自作多情,明知你已经结婚了,还给有夫之妇送花,被明确拒绝以后仍然继续送,纯粹就是不要脸。这事跟你又没关系,我问你不是给你添堵么!冤有头债有主,祸根在那个李续身上!” 于童内心对二狗子的表态很满意,又有点担心地说:“李续还是有些背景的,你这么整他,没关系么?” 狄思科不以为意道:“他能在你们那个剧组投资,估摸着也是找了些拐弯抹角的关系。他家最厉害的那个早八百年就退休了,他爸跟我同级,有个堂伯倒是挺厉害的,但是混到那个位置上的人,总会有些心胸和格局的。偷税漏税放在哪里都不占理,不收拾他就不错了!” 他在媳妇的手上拍了拍说:“你放心吧,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他在北京吃得开,去了南方照样得盘着。否则他为什么巴巴地跑回北京投资,却不在广东投资影视行业?那边的娱乐产业可比北京发达多了!” 于童嘀咕道:“其实,我不经常去剧组,跟他不怎么能碰得上面。” “你不想去是一回事,想去却不能去是另外一回事。”狄思科自有一番道理,“剧组那边那么多工作,你不能总避开他吧?这回好了,让他先在广东呆一阵子,你想去剧组就随便去。等他回来以后也不用怕,出了偷税漏税这一茬,他不敢太高调。” “广东那边你也不熟吧?你找谁办的这事?你同学么?” 于童记得二狗子班里有个同学在省商业厅工作。 “不是,”狄思科觉得这事告诉媳妇也没什么,但他还是坦荡荡地提条件,“你想知道啊?那得看你表现了!” 于童:“爱说不说!” * 于总心情不错,还是好好表现了一番的,不过,她当晚忘了追问答案。 翌日早上,狄思科准备出门上班时,她才迷迷糊糊地抱着被子坐起来,眯缝着眼睛问:“是不是那个驻穗办的张主任?” 狄思科被她这副样子逗得一乐,在她头上揉了揉说:“还惦记呢?” “到底是不是?” “嗯,你放心吧,这事不是老张出面办的。查不到咱头上,当然了,查到了我也不怕!” 他可不能由着人撬墙角。 “果然!”于童凭本事自己猜到了答案,心满意足地闭上眼睛,重新躺回床上秒睡。 依法纳税,人人有责。 狄思科觉得自己办了一件惩恶扬善的大好事,一整天的心情都阳光明媚。 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他还乐呵呵地跟附近的职工们说:“今天是总经理接待日,下午两点开始接待大家,有困难有建议的职工,都可以去我办公室聊聊啊!” 有职工笑嘻嘻地问:“狄总,您怎么接待大家啊?什么事都可以跟您说嘛?” “好茶好水的接待呗!只要是跟公司有关的,都可以来聊聊。”狄思科玩笑道,“大家帮我宣传宣传啊,今天是第一个总经理接待日,得来个开门红才行。要是一个都不来,那我可太没面子了!” 每周二的总经理接待日,是他最近刚定下的。 主要就是给基层职工一个跟领导面对面的机会。 有些紧急事项不需要层层上报,直接来他这里汇报即可。 狄思科下午回到办公室就将大门打开,等着职工们上门了。 下午两点,最先到来的是一个车间女工,四十多岁的年纪。 坐在沙发上时,不停地搓手指,看起来十分局促。 “狄总,我过来不光是为了我自己,我也是受大家委托的。” 狄思科将茶杯往前推了推,没问大家都包括哪些人,很和气地说:“那你就说说具体情况吧。” “咱们厂医院的医疗水平有限,像那抽血化验之类的,在厂医院做一做还行。但手术什么的,我们可真是信不过厂里的大夫,咱能不能把医疗条件放宽啊?” 狄思科上任以后就一直忙着产品销售,还真没怎么关注医疗问题。 “咱们公司的医院还能做手术吗?” “能,但我们都不敢让厂医院的大夫做。”女人心有余悸似的说,“在身上动刀子的事,大家只信任大医院,但咱们腾飞厂的要求是,能在厂医院解决的,在厂医院看,厂医院处理不了的,才能去外面的医院看,报销比例也会降低。” 以前厂医院不能做手术,也就没有这方面的矛盾,全都转去大医院做。 可是这两年厂医院的院长还挺上进的,搞得厂医院也能做一些小手术了。 职工们对厂医院的水平实在不怎么放心。 狄思科沉吟许久才说:“大家先别着急,顶多再等上一个月吧。现在市里正准备在城镇企业职工间实行大病医疗费社会统筹。咱们公司肯定也会加入进去,医疗相关问题,咱们到时候一起解决。” “那太好了,一个月而已,大家都等得起!” 领导肯给个准话就行! 问题有了解决的希望,女职工欢天喜地地离开了。 大门继续敞开,狄思科又接待了两位车间主任和一位食堂采购。 之后就再没人登门了。 他等到了五点半,正准备关门下班时,周健将却带进来一位老师傅。 狄思科认识他,公司里的一名老工程师,之前在录音机车间,现在好像还处于半停工状态。 “刘师傅请坐。” 刘师傅惊讶地问:“狄总认识我?” “认识啊,我听说您带着两个徒弟开了一个维修社。” 刘师傅不好意思道:“厂里暂时用不上我们,总闲着没意思,我就临时开了一个维修社。公司要是不允许开,那我就不开了。” 狄思科无所谓道:“公司在录音机业务上发展比较迟滞,技术人员如果能自己找到练手的机会也不错。您先说说自己的情况吧,有什么事需要公司解决吗?” 总经理对维修社的态度,让刘师傅放了心,原本还拿不定的主意,这会儿也坚定了。 他向紧闭的大门上望了一眼,身体前倾,声音低低地说:“狄总,我怀疑传呼机车间里,有人偷芯片!” 狄思科心里蓦地咯噔了一下。 “刘师傅,您有什么依据吗?” “我那个维修社,什么都修,除了录音机,也修传呼机和移动电话。最近有两个年轻人拿了好多散件来,让我帮他们组装传呼机。外壳和大多数元件都不是咱们厂的,但那集成电路芯片我认识,就是咱们厂使用的那种。” “现在全北京只有咱们一家生产传呼机,老外的品牌都用他们自己的芯片,只有咱们的芯片是从南韩进口的,我一看就知道那是咱们厂的!” 狄思科问:“这种芯片大概有多少?他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找您组装的?” “得有几十个了吧,从半个月前开始的,零零星星来了三四次。” 其实是有人拿着东西找到了他的两个徒弟,大家都是年轻人,想趁机干一票大的,赚点外快。 不过他那俩徒弟都不是胆大的人,偷偷将事情告诉了他。 他们本来不想管闲事的,能找到他们维修社的人,基本都知道他们是腾飞厂的工程师。 但厂里丢了那么多芯片,早晚会被人发现的。 万一找到他们这里来,他们师徒三个可太冤枉了。 而且现在公司好不容易有了起色,刘师傅这样的老人儿不想纵着那些蛀虫,把公司蛀空了。 狄思科询问了一些细节,就跟刘师傅握手说:“刘师傅,这事我知道了,公司会立即对相关车间进行排查的。我这边会替您保密的,您一切如常即可。” 刘师傅只觉浑身轻松,心里的包袱总算是卸下去了。 * 送走刘师傅,狄思科也提着包下班了。 回家的一路上都在琢磨那芯片到底是在车间丢的,还是在仓库丢的。 到家以后也一直心不在焉地寻思这件事。 “狄嘀嘀,你跟弟弟干嘛呢?” 郭美凤和于童都去剧组了,家里只有狄思科和二舅妈管着俩小孩。 一旦家里静悄悄的,没了动静,必然是两个小屁孩在搞事情了。 他推门走进琴房,发现俩小孩都没在里面练琴。 又回了他们两口子的房间,一进门就瞧见那姐弟俩围在于童的梳妆台前鼓捣什么。 “你俩干嘛呢?”狄思科站到他俩身后问。 狄嘀嗒被吓得手一抖,口红直接从姐姐的嘴角画到了脸蛋子上。 狄思科:“……” “哎呀,爸爸别吵,我都画歪了!”狄嘀嗒用手去抹姐姐脸上的口红,结果越抹越脏。 狄嘀嘀还全无所觉,顶着弟弟给她画的黑眼皮,臭美道:“妈妈说,我去录歌的时候可以打扮一下,弄个好看的造型!” “所以,你就自己化妆了?” “弟弟帮我画的,他画画好看!” 狄思科:“……” 你自己看看你那张大花脸,好看吗? 算了,先带他们去处理一下吧。 把两个小孩弄去洗手间,让他们自己洗手洗脸。 他则独自返回房间,收拾梳妆台上的一片狼藉。 口红断了一半,眼影和粉饼也被弄得稀碎。 狄思科觉得,等他媳妇回来以后,这俩孩子的屁股蛋子恐怕不保。 正如此想着,房门再次被推开,于童提着两袋东西走了进来。 发现他的站位和手上的化妆品后,于童立马横眉立目,只觉血压噌噌往上窜。 “二狗子!” “我要是说,这是你儿子干的,你信吗?” 第170章 趁着大人不防备, 双胞胎在家里暗戳戳作妖,成功领到了一顿竹笋炒肉。 行刑人就是他们敬爱的老父亲。 被媳妇指使的狄思科,恨不得仰天长啸, 于总真是太狡诈了! 这是惩罚孩子吗? 这是惩罚他呢! 要知道, 俩孩子长到这么大, 他连一根手指头都没动过,始终保持着和颜悦色的慈父形象。 这巴掌要是拍下去, 他在孩子心中的慈父形象九成九要坍塌了! “要不就以说教为主吧?”狄思科跟媳妇打商量。 “你说他们, 他们听吗?” “我还想当慈父呢,要不你打吧?我实在下不去手。” “你想当慈父,我还想当慈母呢!”于童无动于衷,“你这个当爹的要是不厉害点,两个淘气包能淘得没边儿了。” 狄思科发觉这条路走不通, 就只好换条路。 “其实吧,孩子对化妆品好奇,想尝试一下也是正常的。为了这点事就打孩子,那不是大动干戈嘛!” 闻言, 于童突然变得好说话起来, 往梳妆台上扫了一眼说:“不打也行,你替他们还钱吧, 今天糟蹋的这些东西,我算你便宜点,给我三千块就两清了。” “这么贵啊?”狄思科毫无原则地转换口风,“那确实该打!是该好好教育他们一顿了!” 狄思科把还没洗干净大花脸的狄嘀嘀提溜出来,按在他的膝头上, 然后在她屁股蛋子上拍了一巴掌问:“知道为什么挨打吗?” 这一下打得不痛不痒,狄嘀嘀理直气壮地回:“不知道!爸爸, 你要是再打我,我就不跟你好了!” “……”狄思科又拍了一巴掌,“谁让你带着弟弟祸害东西的!” “没祸害!”狄嘀嘀挣扎道,“我们化妆呢!” 狄思科横眉立目:“你长这么好看,化什么妆?不好看的人才需要化妆呢,你看我化妆了吗?” “……”狄嘀嘀被问得扭头瞅他一眼,固执地说,“妈妈就化妆了!” 于童:“……” “你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在这方面你不要学她!”狄思科一本正经道,“妈妈不化妆更好看,没事化什么妆啊!” 于童努力绷住脸上的表情,“让你教育孩子呢,少拍马屁!” 狄思科在两个屁股上各打了五巴掌,让他们去墙角罚站,“这回行了吧?” “嗯,”于童将自己的包包收起来,起身说,“带上你的钱包,陪我去趟燕莎!” “干嘛去啊?” “你说呢?” 狄思科:“……” 早知道就不打孩子了。 这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既打了孩子又损失了钞票! 关键是,这事跟他有啥关系啊? 明明是俩孩子作妖,最后受伤的却只有他自己! 于童梳妆台上的那些东西不便宜,有的能在燕莎买到,有的是还没进入国内市场的外国品牌,都是狄思慧飞国际航班的时候,帮她从国外代购的。 主打就是一个伤害钱包。 从商场出来的时候,狄嘀嘀和狄嘀嗒每人手中提着两个购物袋,终于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他俩今天闯的祸有多贵了。 狄嘀嘀卖乖道:“等我录了录音带就有工资了,可以给妈妈买口红!” 狄思科吐槽:“你还没正式上岗呢,录音收入就被分配得七七八八了。” 这丫头倒是挺大方的,不但答应赚了钱以后,给她弟弟买一个变形金刚,还给所有亲戚朋友都分配了礼物。 这趟工作完成后,估摸着还得倒贴点钱。 然而,这份钱能否赚到手里还真不好说。 狄嘀嘀上周去录音棚试唱了一次,选人的老师对试音效果还挺满意的,但她年纪太小了。 他们那天刚给一个七岁的女孩录过音,只录了一上午,那孩子就不肯继续了。 闹得录音师和家长都挺为难。 所以,再次选人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年龄大一点,更易于掌控的小朋友。 狄嘀嘀年纪小,看穿着打扮和谈吐,家里也不像是缺钱的,选这样的小朋友,风险比较大。 事实上,能被推荐去试唱的孩子,父母都跟中唱的职工有些关系,家庭条件都不差。 录儿歌是慢功夫,小朋友感到疲惫拒绝录歌的时候,多数父母都会因为心疼孩子,选择放弃。 这就导致他们的工作进度非常缓慢。 因此,尽管狄嘀嘀当天表现不错,但至今还没有接到中唱的录取电话。 全家人对此都是顺其自然的态度,并不打算找关系争取机会,毕竟录歌的过程对孩子来说确实很辛苦。 只有狄嘀嘀还在傻乐呵,她以为去试唱了一首歌,就相当于正式工作了。 还满心欢喜地等着录音带上市呢。 “反正都已经出来了,要不咱去看场电影吧?”狄思科用下巴点了点对面的电影院,“不是说有美国大片儿上映么,咱也进去欣赏欣赏。” “他俩能看么?”于童望向两个小累赘,“《亡命天涯》被归类到悬疑惊悚了,我怕他们看完以后做噩梦。” “那我去窗口问问今晚还有什么片子。” 狄思科躲过车流,独自穿过马路,没过多久就跑回来说:“《亡命天涯》撤档了,我买了《大闹天

相关推荐: 靴奴天堂   他是斯文糙汉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小人物(胖受)   切切(百合)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摄春封艳   林峰林云瑶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高门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