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表面姐妹[无限] > 第107章

第107章

两个例子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狄思科一手抱着儿子,一手举着手电筒,去院子里查看狗窝的情况。 他们找过去的时候,3.14和胖二都不在狗窝里。 3.14在狗窝附近不停地徘徊,胖二则趴在更远的地方,竖着耳朵听狗窝里的动静。 看到狄思科父子俩过来,胖二汪汪了好几声,声音里隐隐带着急切。 狄思科心说,胖大不会是在大半夜发动了吧? 他用手电筒往狗窝里照了照。 狄嘀嗒小声问:“爸爸,那是小狗崽嘛?” “嗯,”狄思科嘘了一声,“可能还有小狗没生出来呢,咱别打扰胖大。” 好家伙,里面已经躺着四只小狗崽了。 不但在半夜发动了,胖大还不声不响地下了四只小狗崽出来。 他把儿子抱回房间,放到小床上,“明早还得上幼儿园,你先睡觉吧。睡醒了就能看到小狗崽了。” “那你呢?”狄嘀嗒睁着大眼睛问。 一副爸爸不睡他也不睡的架势。 狄思科打个哈欠说:“我也要睡了。胖大自己就能生宝宝,不用你操心,赶紧睡吧!” 他坐在小床边,看着儿子睡觉。 本打算等孩子睡着,就去院儿里看看胖大的情况,结果哄着哄着就把自己哄睡了。 再睁眼时,外面早已天光大亮,他身上不知何时被盖了一条毯子。 院子里,郭美凤、二舅妈和于童都聚在狗窝附近。 于童早就买了羊奶粉,这会儿已经给胖大喝上了。 连3.14和胖二也因为守护有功,得到了同等月子餐待遇。 “胖大昨晚到底生了几只小狗啊?”狄思科溜达过去问。 “五只,三公两母。”二舅妈笑道,“胖大挺厉害的,头一胎就生了五只。” “那可真不少了!” 狄思科瞅瞅挤在一起的几个毛团子,忍不住笑了出来。 * 因着家里有了新生命诞生,爷仨在家磨蹭得有点久,等到狄思科紧赶慢赶将俩孩子送去幼儿园,再去上班时就迟到了。 “主任,刚才经委夏主任的秘书打过电话。”周健将见他进门就赶紧通报。 “什么事?” “她没说,只让您上午十点到市政府去一趟,领导有请。” 狄思科点点头,坐在椅子里琢磨这通电话的用意。 他觉得要么跟腾飞厂有关,要么跟经合办这几天的动作有关。 全国车企的老总难得可以齐聚北京,所以狄思科就借着协办汽车产业投资促进会的优势,帮区里的七家汽车配件企业联系了合作机会。 邀请了几家车企老总到车间参观。 昨天已经有一家专门生产汽车雨刷的公司与青岛的车企签了合同。 另有三家也在洽谈中。 区里的汽车相关企业还挺多的,汽车行业也算是朝阳产业,所以,狄思科打算把经合办的投资促进科一分为二,让投资促进二科专门负责汽车产业的相关工作。 他兀自琢磨了一会儿,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按照要求去了市政府。 与他一起到的,还有工作组的另几位成员。 都是曾经去腾飞厂参加过会诊的。 “狄主任,我听说你们区经合办给腾飞厂联系了一个大项目?”工作组里有人问。 狄思科谦虚道:“算不上大项目,我们就是帮忙牵线搭桥的,具体能否合作,还得看腾飞厂和市里的意思。” “我看这事靠谱,市里上周已经跟VW的领导谈过了。” 狄思科笑道:“那腾飞厂的效率还挺高的。” “不高不行啊,再不抓紧时间就真的破产了。” “你们也别太乐观,我听到的说法是VW那边提出的要求挺苛刻,事情未必能谈成。” 工作组的成员在会议室里七嘴八舌地聊了一会儿,直到王副市长和夏主任一前一后进门,室内才算安静下来。 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对市里五家企业的会诊结果。 狄思科边听边在笔记本上做记录,等到会议末尾,才听王副市长提到了腾飞厂的问题。 腾飞厂没生产过车用收音机,也没有生产CD机的先例,VW公司对军工老厂的产品质量信得过,但对腾飞厂目前的技术水平存疑。 为此,市里帮腾飞厂联系了一家有CD机芯进口资质的港资半导体公司,尽量促成三方合资。 而腾飞厂需要整合收音机业务,提供厂房、生产线和熟练工,完成新款车用收音机的生产任务。 “马厂长,恭喜了!”从会议室出来后,狄思科与马援朝握手。 “哈哈,这次多亏了有狄主任和经合办帮忙,”马援朝用力晃着大手说,“要是真的能跟VW合作成功,我请狄主任喝酒,咱这回喝茅台!” 只要能为VW配套生产车用收音机,厂里这五千多号人就能暂时混个温饱了。 他们再找机会发展点其他业务,想让腾飞厂破产,还且等着呢! 思及此,马援朝再次向狄思科提出邀请:“狄主任,你再考虑考虑我的提议吧,来我们腾飞厂当第一副厂长,舞台比区经合办大多了!你在经合办只能管着三十多口人,有什么意思!但凡是当过大厂厂长的人,去了机关工作都会觉得没滋味!我们腾飞厂的规模大,发展空间也大,你来我们腾飞厂,咱们一起搞出个全国五百强企业来!” 狄思科再次婉拒了对方的邀请。 “马厂长,您还是先把重心放在洽谈合资吧,这才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 腾飞厂的破产危机即将解除,狄思科并没把马厂长的第二次邀请放在心上,继续在经合办朝九晚五地上下班。 这天下班回家,狄思科的车刚在胡同里停稳,就迎面碰上了居委会的温大妈。 他与对方寒暄了几句便想推门进院子。 然而,温大妈却拦下他说:“小狄,我得跟你传达一下上面的通知啊!” “哈哈,这么郑重其事啊,还得上门通知,”狄思科客气道,“要不您进屋坐会儿吧,进门通知也是一样的。” “我就不坐了,后面还得去好几家呢,我得抓紧时间。” “那您说吧,我听着呢。”说着还从公文包里掏出纸笔,作势就要认真记录。 “你们家现在养了不少狗吧?” “对,有只母犬上个月下崽了。”狄思科疑惑道,“难道是吵到邻居了?” “那倒是没人提,不过,市里已经统一要求了,以后不能再主要街区养宠物狗。” “啊?”狄思科愣怔道,“那我们去哪儿养啊?” “郊区或者农村呗。”温大妈继续解释,“咱们市内八个区都属于重点限养区,你要是还想继续养狗,得办理养犬许可证,领个犬牌。” “那我们办个证吧,小狗都养了好几年了,都跟自家孩子似的,不能就这么把孩子扔了呀!” “办个许可证也行,每只狗的登记费是五千块,以后每年都得注册一次,每次两千块。你们要是能在规定实施的三个月内登记,可以少收登记费两千块。” 闻言,狄思科只感觉迎面一道晴天霹雳。 除了编外小狗3.14,他们家现在有7只小狗呢。 要是每只狗都要登记,即使减去两千块,也要花两万一呢! 以后还要每年给它们交一万多块的注册费。 这是天价养狗啊! “温大妈,怎么突然就限制养狗啦?我们家搞不好要被这几只小狗搞破产!” 温大妈摇摇头,“也不算突然,明年开始实施,大家还有很长的准备时间。现在市里养狗的人太多了,有些人还养烈性犬,我看真是不整治不行。” 她往老狄家的大门上指了指说:“你们家现在可是五好家庭了,限制养狗这件事,你们家得起个模范带头作用啊!而且按照要求,以后的遛狗时间只能在晚8点到早7点之间,其他时间市里不让遛狗。被人抓到的话,您跟您单位都得挨罚。” “您放心吧,我家肯定遵守规定。我们平时的遛狗时间就是在这个区间的,白天不让它们出门上街。”狄思科嘀咕道,“狗市这回算是完蛋了,之前买一条进口犬的价格顶得上一辆夏利。政策出来之后,进口犬的身价肯定得大跳水。” 温大妈明显是支持限制养狗的,笑着说:“这不是挺好嘛,宠物狗的身价被炒那么高,纯粹就是坑人。这项规定出来以后,那些小狗全变成赔钱货了。” 狄思科:“……” 他一脸忧愁地回家,蹲在狗窝门口,对着欢快吃奶的几个小家伙欣赏了好半晌。 然后,将居委会的通知向家人们转达了。 “我的天呐,一只狗一年要交好几千块啊!那咱家可不能养这么多!”郭美凤后悔道,“早知道当时就该跟那位王先生合作了,把小狗崽分给他一半。” “您可别想美事了,那人要那么多小狗崽,八成是要转卖给别人的,咱家这种狗崽的价格可不便宜。不过,如今这限养规定一出台,谁还会要小狗崽啊!” 狄嘀嘀望着爸爸,问:“爸爸,你要把小狗崽卖掉吗?我都已经答应嘟嘟姐姐和杰克了,把小狗崽送给他们一人一只。” 经孙女提醒,郭美凤赶紧拿起电话打给自家老二和荣大夫,将以后养狗要交钱的事转达了。 询问他们是否还要小狗崽。 好在这俩人都不差钱,想养小狗的决心还挺坚定的。 而且老二的别墅在郊区,养宠物不受限制。 于童提议:“要不咱们也在郊区买栋别墅吧?” 狄思科:“算了,一共才五只小狗,给二哥和荣大夫两只,给爷爷留一只,咱家还剩两只小崽。” 不过,一想到家里即将养四只成年边牧,于童的太阳穴已经开始突突跳了。 狄思科大包大揽道:“没关系,不就是小狗嘛,你放心吧,保准把事情办得妥妥的!” 于童就等着看他打算怎么办。 家里养四只边牧,实在是太闹腾了! 可是,二狗子始终一如往常,过了好几天都没听说他帮小狗联系了哪家新主人。 直到周五下午,狄思科早早下班,买了一大束花,还把她和两个孩子都带上了,一起去了国画院。 “你来我爸单位干嘛啊?”于童满脸疑惑。 “咱爸今天退休,最后一天上班。” “我知道啊,安姨已经说了,大家别当着他的面提这件事,就当不知道,让他适应一段时间就好了!” 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人,心里都挺不得劲的。 “这么大的事,咋能当做不知道呢!”狄思科带着老婆孩子走进办公楼。 于宝塔正在办公室里跟老同事们寒暄,见到他们一家四口进来,一脸诧异地问:“你们怎么来了!” 狄思科哈哈笑道:“爸,恭喜退休,退休快乐啊!退休以后的生活依然有酒有肉,自由潇洒!您的美好生活算是正式开始了!” 于宝塔当着同事们的面接过那一大捧鲜花,别扭道:“退休就无所事事了,有什么可恭喜的!” “怎么可能让您无所事事呢!”狄思科把自家儿子往前一推,“关门弟子已经给您准备好了,您还得给咱家培养个大画家呢!” 而后又给闺女使了一个眼色。 接到信号的狄嘀嘀将自己提了一路的小篮子递出去:“姥爷,把我家的小狗送给你一只,退休以后你就有自己的小狗啦!” 第162章 女儿女婿弄出的阵仗, 让于宝塔在同事面前很有面子,极大地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他是国画院的副院长,单位里刚为他组织了欢送会, 下午又陆续有老同事和学生来办公室为他送别。 这让他整个人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 之前有老伙计退休时, 他还羡慕人家不用再为工作操心, 从此就能过上闲云野鹤的生活了。 可是轮到自己的时候,他终于体会了人家的心情。 国画院是他们奋斗了一辈子的地方, 乍然离开熟悉的工作岗位, 心里那种空落落的不舍,对未来生活的茫然,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 不过,别人退休时,是独自走出办公楼的。 只有他于院长退休, 是由女儿女婿孙子孙女来接他回家的! 狄嘀嘀和狄嘀嗒齐刷刷地喊:“姥爷,祝贺你光荣退休!你以后就是最快乐的老头啦!” 这话惹得办公室里一阵哄笑。 有人逗趣似的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退休吗?” 狄嘀嘀很懂地说:“就是不用早睡早起,爱干什么干什么!” “还可以爱吃什么吃什么,想去哪玩都没人管。”狄嘀嗒看向姥爷的目光里满满都是羡慕, “我要是也能退休就好了!” 童言稚语总能触发成年人的笑点, 于宝塔一手提着他的小奶狗,另一手在外孙的头上揉了揉说:“距离你退休还有五十多年呢, 你想得还挺美!” 陈院长笑着说:“看来我是不用担心你的退休生活了,女儿女婿特意跑来单位接人,退休以后的日子照样精彩。” 说着还着意打量了一下站在他身边的高大青年。 于副院长家的这个女婿他早有耳闻,听说是个很有能力的年轻人,二十多岁就做到了国营大厂的领导层。 去年那个什么洗发水广告打得很猛, 老于也经常在单位里向女同志推荐洗发水。 很多人调侃老于是日化厂的供销科长,他也不以为意, 甚至还自己掏钱买了一箱洗发水送给他的几个学生。 陈院长这个年纪的男同志少有追星的,他并不知道狄思科当过歌星,见他说话不紧不慢,态度和气,外形高挑英俊,看起来确实是个青年才俊。 难怪老于会如此满意这个女婿,不惜为人家当起了供销科长。 察觉到陈院长打量的目光,狄思科冲对方礼貌地笑了笑,“我跟童童是来打前站的,我家大哥和弟弟还在家准备呢,今晚要给我爸庆祝一下。陈院长也一起来热闹热闹吧?” “哈哈,你们一家人团聚,我就不去凑热闹了。老于以后的日子我是不用担心了。” 狄思科笑道:“我爸搞了一辈子艺术创作,以他的书画创作水平和艺术造诣,早早退休实在太可惜了。而且凭我爸这健康状况和精气神,艺术生命还有很长呢。咱们院里要是还有艺术顾问的空缺,也考虑考虑我们老于同志嘛,院里组织活动的时候,让咱老于同志来发挥一下余热。” 其实很多人从位置上退下来的时候,都是带着遗憾和留恋的。 但大家都顾着面子,没有谁退休以后还主动跟院里要官当的。 这番话若是由于宝塔自己来说,就会让现任领导比较为难,搞不好就要伤了面子。 不过,由狄思科这个女婿来试探一下口风,倒是无伤大雅。 等他把那番话说完,于宝塔才假惺惺地出言阻止:“院里有自己的工作安排,你不要跟着瞎指挥!” “我只是提个建议嘛,怎么安排由院领导决定。反正您当艺术顾问又不要工资,完全就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 于宝塔一直没有停止艺术创作,每年都有作品面世。 是否退休对他的艺术生命没什么影响,但他毕竟是做过行政工作的,冷不丁退下来难免会有心理落差。 帮他争取个顾问的位置,也算是个心理安慰。 陈院长客气道:“老于是山水花鸟方面的大师,要是愿意担任艺术顾问,院里求之不得呢,回头院里再商量商量,正式给老于发个书面邀请。” 国画院的艺术顾问基本都是上了年纪的大艺术家,这两年已经陨落了几位,确实需要邀请新人加入了。 于童望着前方的翁婿二人,从没这么无语过。 想想老于家门口那对“和珅的石狮子”,她实在搞不懂二狗子是怎么好意思开口帮老于要官的。 而且还要成了。 那可是艺术顾问啊! 老于画画还成,但眼力可真是不怎么样…… 她不能拆老公的台,也不能拆老爸的台,只能硬生生地憋着。 等到于宝塔辞别老同事,红光满面地离开国画院,她才终于舒出了一口气。 当天晚上,全家人聚在老于那边庆祝他光荣退休。 狄嘀嘀和狄嘀嗒强烈要求留在姥爷家住几天。 “你俩还得练琴,上幼儿园呢。” “我在姥爷家练!”狄嘀嗒晃着爸爸的手说,“我今天想跟小舅睡!” 狄思科故意板起脸:“你俩太能闹腾了,影响小舅休息。” 于暄抱起外甥颠了颠,“姐夫,你就让他俩留下吧,我看着他们练琴。” “嗯,在这边住几天,我负责接送他俩上幼儿园。”于宝塔也出言留人,“小狄不是让我培养个大画家出来嘛,咱家小宝在这方面还是有些随我的,我好好挖掘一下他的潜力。” “那行吧,让他们跟姥爷住几天。”于童交代道,“每天幼儿园放学后,还得送狄嘀嗒去明星学校上一小时的小提琴课,回家以后练习一到两个小时。明星学校那边也有钢琴课,顺便让狄嘀嘀也练一练,明天我跟老师打电话说一声。” 于童事无巨细地将注意事项告知老爸和弟弟,被两人不耐烦地答应后,才跟俩小孩挥挥手,带着二狗子离开了。 刚走出于家大门,夫妻俩就默契地击了一下掌。 终于把自家的小木匠送出去了! 狄思科搂上媳妇的肩膀说:“走,咱去后海那边找个酒吧坐坐,不用管那俩小屁孩了,咱也享受一下京城的夜生活!” * 狄思科现在是标准的朝九晚五上班族,下午五点准时下班。 近几年北京新开的大小馆子无数,夫妻俩趁着不用管孩子的机会,每天下班后都去打卡一家口碑不错的餐厅。 而后要么去电影院看电影,要么去俱乐部打台球保龄球,过起了悠闲的二人世界。 在电话中听到老丈人那略显迟疑的语气,狄思科也只当全无所觉,只说老丈人辛苦了。 放下电话就后怕地拍了拍胸口。 好险好险。 狄嘀嗒这只锯木头兽还在进化期,最好等他完全进化以后再放他回来。 “主任,潘经理来了。”他这边刚放下电话,周健将便进来通报。 闻言,狄思科赶紧将人请了进来。 潘芝花刚从乡下回来,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坐下就问:“主任,什么事这么着急把我喊回来?” “今年上半年干旱的状况一直没有缓解,咱们的蔬菜供应还充足吗?” “还行,莲花乡好多种植户都打了水井,这几个月一直不下雨,他们就抽水滴灌,暂时还能保证咱们客户的蔬菜供应。” 狄思科把今天的报纸递给她,指着一个篇幅特别小的报道说:“今年一直不下雨,地下水位已经是历史最低了,咱们区的水位下降了两米六。咱做了蔬菜生意就得看天吃饭,我看农贸公司还是早做准备吧。” “你的意思是采购外埠菜?”潘芝花问。 狄思科点点头。 “现在采购外埠菜可不划算。” 入夏以后正是本地菜大批量上市的季节,因为没有长途运输成本,算是一年当中菜价最便宜的季节。 外埠菜在现在没有价格优势,很少有菜贩子会从外地进菜。 “今年全市普遍干旱,本地农户伺候蔬菜不容易,菜价未必会像往年那般便宜。”狄思科将全国蔬菜信息网上的数据指给她看,“现在南方的菜价普遍很低,加上运费以后,未必会比本地菜贵多少。今年的大旱是个隐患,不如趁早跟南方的供货商签个合同,以免到时候咱们无菜可卖。” 政企已经分开了,狄思科的提议只能是个提醒。 具体要如何操作,还得看潘芝花这个企业一把手的决定。 狄思科对经合办这种类似于中介的定位,也挺无奈的。 他们只能穿针引线,牵线搭桥,推动企业或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他有时候就跟胡同里那些围观下棋的老大爷似的,恨不得自己上去走两手。 潘芝花得了狄主任的提醒后,联系气象部门咨询了今年的气候状况,又回乡下跟村里的几位有经验的老农聊了聊。 反复权衡再三后,跟河北的蔬菜种植基地签了一份供货合同,从七月开始,每隔一天向北京送货一次。 自打这份合同签订以后,潘芝花每天都很焦虑。 既盼着北京能下点雨,缓解菜地干旱的问题,又怕下了雨以后,农贸公司买来的外埠菜会亏本。 结果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外埠菜从七月开始进京,但北京也在进入七月以后开始下雨了! 潘芝花望向前方那长长一列的运输车,心疼得直抽抽。 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潘经理,要不咱们暂时取消采购外埠菜吧?” “咱们是国营单位,既然已经签了合同,怎么能说反悔就反悔?”潘芝花内心后悔,但还是咬着牙说,“准备卸车!咱们采购的这批菜是无公害蔬菜,尽量供应几家超市,跟人家说清楚,咱们这是无公害的,价格比普通蔬菜要贵一些。配送中心那边的个人配送服务,也改一下菜单,把无公害蔬菜加进去,单价提高一点。” “潘经理,个人客户几乎都是图便宜的,未必会买账无公害蔬菜。” 潘芝花烦躁地挥挥手说:“先这样吧,卖两天看看效果,实在不行就先进冷库,以后直供超市。” 潘芝花被这批外埠菜和突然降临的小雨闹得心绪烦乱。 心里偶尔也会冒出埋怨狄主任的想法。 但事情已然如此,采购外埠菜的决定是她做的,她埋怨人家也于事无补。 只能听着噼啪的雨声,尽量想想解决办法。 小雨断断续续下了小半个月,原本干涸的土地终于被雨水浇透了。 然而,时间来到七月中旬时,好似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小雨骤然转成大暴雨。 全市平均降雨量达到150毫米,好几个区县的降雨量达到400毫米,一下子就形成了北京近三十年罕见的暴雨洪水。 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幼儿园停课了,狄嘀嘀和狄嘀嗒不用去上学,在家里撒起了欢。 于童也给公司员工放了假,让大家等到雨停以后再来上班。 郭美凤和四哥都在放暑假,也不用出门。 全家只有狄思科要冒着大雨出门上班,他们区属于受灾比较严重的区县,全区的大部分干部都要参与救灾,狄思科也成了一名抢险救灾干部,跟着大部队一起上了一线。 盯着电视新闻中播放的抢险画面,郭美凤着急地在客厅里打转。 “老五这小子两天没回来了,也不知道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给他打传呼也不回!” “大家都忙着抢险呢,肯定没时间打电话。”于童皱眉紧盯着电视画面,心里说不出的焦灼。 “要不我去他们区里找找?”四哥弱弱地举手。 “区里那么大,谁知道他被分去了哪里啊!”郭美凤摆手说,“你别跟着添乱了,今天雨势已经变小了,兴许晚上就能回来。” 外面的雨确实变小了,狄思科脱下雨鞋控了控水,又重新套上。 他们经合办的对口帮扶单位就是莲花乡,莲花乡的受灾情况比较严重,尽管没有形成太大的洪水,但大部分菜地都被淹了。 经合办这两天的任务就是协助乡政府疏散群众,将受灾群众暂时转移到乡里的几所中学和小学安顿。 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舍不得房子和菜地,守在屋子里不愿意走。 狄思科为了劝说这些人,嘴皮子都要说干了。 “大爷,您家这房子连地震都经历过了,还能熬不过一个洪水吗,您就别担心房子了,赶紧跟我们走吧!” “我不担心房子,我担心房子里的东西。”大爷往电视机上一指,“那电视机是我儿子今年新买的。” “我们帮您把电视机带上总行了吧?”孟古洁头一次来农村工作就遇上了洪水考验,这两天心里一直紧绷着弦。 “那我的收音机和自行车也得带上,”大爷继续提条件,“还有我这两床棉被是前年新做的……” “还有什么要带的,您都找出来吧,我们都给您带上。”狄思科从屋子里找了一块塑料布将棉被蒙上,作势就要扛着东西出门。 大爷赶紧跳下地,布鞋直接踩进了水里,“这样出门可不成,外面还下着雨呢,别把我的电视机淋坏了。” “那您再给我找块塑料布吧,我帮您把电视机蒙上。” “没,没有塑料布了……” 狄思科在心里啧了一声,将身上的雨衣脱下来,蒙在电视机上,问:“这回能走了吧?” 大爷讪讪地点头,一言不发地跟着他们出门。 走到门口时还不忘把大门锁了。 切诺基就停在外面,狄思科拉开车门请大爷坐进去,又花了点时间将他的家什安顿好。 不多会儿就被淋成了落汤鸡。 “这个村里没有其他人了吧?”狄思科问。 周健将松了一口气似的说:“没了,我刚才挨家挨户找过了,李大爷就是最后一户。” 狄思科颔首,发动汽车前往区小学的安置点。 “小同志,我包里有汗衫,要不您换换衣裳吧?”大爷坐上车以后不自在地释放善意。 “不用了,咱赶紧去区里集合,我怕这水涨起来以后,咱们的车半路熄火。” 狄思科小心地驾驶着汽车,将一车人送进了安置点。 正想出去询问一下饮食情况呢,就听到身后有人喊了一声“二狗子”。 能喊他二狗子的,除了于童就没别人了。 他赶紧回身找人,发现他媳妇手里提着一箱矿泉水,正站在距离他两米远的地方。 他走过去将水接过来,惊讶地问:“媳妇,你怎么跑这来了?我们这里可不好找。” “我给受灾地区捐了五十万,有人带我来的。”于童说着就上前来扒他的衣服。 “……”狄思科连忙按住她的手,低声说,“这里人来人往的,咱可不带这么大胆的啊,等回家再说!” 于童在他湿透的后背上拍了一下,“想什么呢你!你这衬衫湿了,贴在身上不难受啊?湿得跟透明的似的,该露的不该露的全都露出来了。赶紧把衣裳换了,还有裤子!” “我一会儿还得出去呢,换了还得被弄湿!” “湿了再换,”于童态度强硬地将他拉进小学的男厕所,“我给你带了好几套换洗的衣服,足够你换的!” 狄思科索性当着她的面把自己扒得光溜溜,用毛巾将身体擦干,换上干净衣裳以后,果然舒服多了。 他忍不住扣住媳妇的后脑,狠狠亲了两口。 “还得是我亲媳妇啊!等我忙完了这里的工作,回家好好给你准备一顿答谢宴!” “那你可得当心点,别被洪水冲走了,”于童帮他抚了抚领口,眼尾上挑望向他,“我花了那么多钱,还等着你答谢呢!” “我们这边不算重灾区,哪有洪水啊,你别自己吓自己了。”狄思科揽着她的纤腰,又在她嘴唇上轻啄了两下说,“外面的雨暂时停了,你赶紧回家吧,你留在这里我无心工作,太影响工作效率了。” 于童将自己的移动电话交给他,“我先回去也行,你有空了就往家里打个电话吧,咱妈跟孩子都挺担心你的,电视新闻里的抗洪画面特别惊险,他们这两天都没睡好。” 狄思科顺从地将电话放进裤兜里,还想跟童童说点什么,却听厕所隔间里有个男人猛咳了两声。 “哈哈,大哥,我进来换个湿衣裳,这就带着媳妇走了,您出来吧。” 狄思科冲隔间里喊了声抱歉,就赶紧拉着媳妇走出了男厕所。 他在一线忙碌了四天,雨停以后区里并没有洪峰过境,大家只是虚惊一场。 乡亲们发现警报解除,都自发地回了家,狄思科完成收尾工作以后,也终于得以归家。 不过,他回家以后就高烧到39度,直接卧床了。 听到消息的家人、朋友和同事都纷纷赶来探望病号。 徐叔阳听说以后,也在下班时间来了一趟,并提议将他送到医院特护病房去。 狄思科脑门儿上放着冰毛巾,笑道:“我身体挺好的,好几年都不生病,这次是因为反复淋雨,才突然爆发的,用不了两天就好了。” 然而,他的病情来势汹汹,他在家里躺了将近一个礼拜才有所好转。 “哥,我已经好了,你别在这边守着啦,赶紧回家看看嫂子吧。” 狄思科靠坐在床上,手上拿的是二哥刚削好的苹果。 他在苹果上咬了一口,对于这次暴雨,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农贸公司的外埠菜货源充足,除了隔天送一趟的蔬菜,之前在冷库里也存下了不少。 在全市蔬菜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他们的蔬菜算是派上了大用场。 二哥又拿了一个苹果在手上,大有继续削下去的架势。 狄思科一边在心里感动他们之间的兄弟情,一边嫌弃二哥呆得时间太久。 他往卧室里一坐,于童就不好进来了。 狄思科现在想跟媳妇呆在一块儿。 嘟嘟正跟双胞胎一起逗小狗玩,闻言就跟五叔告状说:“我爸不敢回家!” 狄思科愣道:“为啥不敢回家?” “我妈妈把我俩撵出来了!” 狄思科:“……” 白感动了,还以为二哥是来守着他的呢! 二哥被他那个眼神看得不自在,摸摸鼻子说:“主要还是为了照顾你,要不然我早就回去了。” 狄思科戳穿道:“你在我这边待了一个礼拜了吧?过了这么长时间都不敢回去,是不是犯了什么原则性错误啊?你不会是出现作风问题吧?” “少胡扯,我怎么可能犯这种错误?”二哥坚决不能认。 他要是犯了这样的错误,就该变成媳妇带着孩子回娘家了。 “那你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二嫂脾气多好啊,不可能无缘无故把你赶出来。”狄思科往上挪了挪,准备听故事。 “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一百万的事。” “嚯,您这口气可真够大的,一百万还不算大事啊?” “花了我就能赚回来!”二哥小声说,“我有个朋友,想跟我合伙办个工厂生产光盘,我手头只有一百万活动资金,想再跟你二嫂拿一百万,总共投个两百万进去。” 狄思科啃着苹果问:“你代销录音带的生意不是做得挺好么,怎么突然就想办厂了?” “现在正版录音带的生意不好做,满大街都是卖盗版录音带的,愿意花钱买正版的人太少了,我现在开了三家店,规模也不算小了,但是赚得还没前几年多呢!而且现在买CD光盘的人也不算少,这算是个新鲜玩意,价格贵,看起来还挺时髦的,我觉得生产光盘是个不错的生意。” 狄思科问:“你们有几个合伙人啊?” “两个,我出两百万,另一个是东子他表哥,出一百万加技术。” 狄思科也认识东子,以前也是跟着他二哥混的,这几年他没怎么听说对方的名字,估计已经从良了。 “他表哥是干嘛的啊?还有这种技术呢?” “人家是大学生,以前专门搞技术的,在广东那边开过手电筒配件厂,后来想生产光盘就去厂里蹲了半年,弄清楚套路以后,要回来自己开个厂生产光盘。” “那他这行业跨度挺大的啊,搞手电筒的,跑去生产光盘了。可靠么?” “你二嫂也觉得他不可靠,不肯往里投钱。” 钟晓莎主要是看不上他那一群兄弟,总觉得东子的表哥跟东子一样,不像是有大出息的。 跟这种人一起合伙的风险太大了。 所以,只肯让他投一百万入股,多了就不肯投了。 两口子因为这一百万的事争论了好几次,最终以他被赶出家门告终。 “东子的表哥挺有本事的,当年辞了公职下海,跑去广东赤手空拳赚了上百万……” 狄思科听他介绍了合伙人的大致情况,问:“三百万就能开一个工厂生产光盘?光是厂房和流水线就不只三百万吧?” “三百万肯定不够,还得另外找合伙人,凑够六百万就差不多了。”二哥随口问,“你要不要跟我一起投点?” “我存折里只有五千块零花钱,剩下的都在我媳妇那呢。” 二哥:“……” 混得还不如他呢,好歹他还有一百万。 “我看你们还是有多大本事办多大的事吧,刚开始办厂就投六百万,有点太冒险了。” 关键是不知道那个合伙人的成色怎么样。 万一是个水货,岂不是几百万都打了水漂! “我都跟人家说好了投资建厂

相关推荐: [哪吒同人]m成为哪吒的白月光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高门美人   [综影视]寒江雪   作恶(1V2)   花花游龙+番外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一梦三四年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