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几口晚饭,还得帮两人断官司。 “妈,我俩最近确实挺忙的,我们公司要参加电视剧剧本的投标,他是我们的顾问。”于童对婆婆的脾性还是很了解的,“要是这个本子能被市里选中,我给您在电视剧里安排个角色。” 郭美凤顾不上纠结幼儿园的演出了,坐到她身边问:“真能让我拍电视剧呀?你们这次要拍什么内容的?” “国企改革。” 狄思科问:“不拍知青下乡回城了?” “不拍了,主题明确一点,就是聚焦国企改革。我刚找人帮忙查了一下,目前已经播出的电视剧中,没有这种题材的,正在拍摄和准备拍摄的也没有这个题材。” 所以,知青下乡和回城这部分内容被她摒弃了,故事的时间背景就是九十年代初,围绕国企改革展开。 “剧本大纲出来了吗?” 于童起身从背包里拿出一沓剧本递给他,“大概出来了吧,但市里要求电视剧不少于20集,每集的大纲不少于3000字,还有得磨呢,你先帮我看看,我总觉得还差点什么。” 狄思科接过剧本大致翻了翻,他们选择的背景是一家电器厂,而且是声名显赫的国家一级企业。故事中涉及到了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中层干部大幅精简,部分职工下岗、待岗。 那种群情鼎沸的场景,与时下很多工厂中的情况类似,应该能引起不少观众的共鸣。 “我觉得何立峰的成长有点太快了,既不学习新的管理办法,也没有深造机会,完全缺乏成长的契机。”狄思科合上剧本说,“何立峰已经在国营大厂工作了二十多年,早就习惯了计划经济体制,那种传统的思路和模式,不是短时间内能改变的。” “而且何立峰已经在厂长的位置上呆了五年,正常情况下,再有一年就该被调整了,未必会有心思在厂里搞改革。你们不如把他的年龄改小一点,让他当个副厂长,厂长被调整后,他接手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庞大工厂。” “厂里那点事未必能演20集,”狄思科天马行空地想,“可以给他引入一个竞争对手,比如来冲击北京电器市场的南方老板,搞点商战元素。家电行业的竞争,比我们日化行业的竞争还激烈呢,每年都有大量企业被并购和倒闭。” “南方老板经营的私营企业,船小好调头,观念更新快,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及时转换企业内部机制。双方的较量,实际上体现了两种观念和机制的冲撞。这个交锋过程,可以成为何立峰迅速成长的契机。” 狄思科巴拉巴拉讲了半个钟头,给于童的剧本挑了一大堆的毛病。 于童最终不得不承认:“编剧要是能搞好企业改革,人家就去当厂长了。他们写故事还行,但涉及到专业问题还是需要请教专业人士的,要不你帮我们推荐个电器行业的业内人士吧。” “电器行业嘛,有个现成的人选,就是以前日化厂的厂长老曾,但老曾在电视机厂当厂长的时候,正是家电行业的野蛮生长期。他还没能经历改革的阵痛就改行搞日化产品了。所以,我尽量帮你在区里找一家电器厂,实在没有选择的时候,再去找老曾。” * 狄思科当晚就收到了于总诚意十足的谢礼。 为了不失信于媳妇,次日一早,他刚到单位就把周健将喊了过来。 “区里报名参加名牌认证的企业有多少了?” “暂时有7个企业,10个品牌。” “这么少?”狄思科食指在桌面上扣了扣,“把名单拿给我看看。” 周健将早有准备,径直将手上的资料递了过去。 狄主任最近在市里工作,留他在经合办看家,这让他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秘书不在领导身边服务,说明领导身边有你没你一个样,那还有啥发展前途? 他这阵子异常焦虑,只能想尽办法把工作做到前头。 狄思科在名单上快速扫了一眼,七家企业里有三家是乡镇企业。 没什么名气,像是来碰运气捡漏的。 剩下的四家企业还算有点看头,包括日化厂,电器公司,药企和啤酒厂。 狄思科皱眉盯着名单,先联系了熊猫电器公司,把于童的电话号码报给了对方。 若是于童的剧本能被市里选中,那么作为以真名出镜的企业原型,熊猫电器将会收获巨大的广告效益。 是否要合作,就看企业领导的选择了。 安排完了媳妇交代的任务,狄思科继续琢磨名单上的几家企业。 市里是首次评选本地名牌,今年要评出88个名牌,每个区经过初选之后,可以推荐20个品牌。 也就是说,他们在初选阶段,至少要收到40-50个品牌的申请,才能让这个初选有意义。 经合办对外公布的报名时间是十五天,十五天后就要进行初选。 可是,三分之一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他们只收到了10个品牌的申请。 关键是,夏主任反复强调了,名牌认证要坚持企业自愿原则,坚持不增加企业负担原则。 经合办即使想劝人家来参加认证,也不能开这个口。 狄思科在心里寻思着对策,周末的时候,他把徐叔阳约出来钓鱼了。 “这渔场不错啊,你从哪找到的?”徐叔阳将鱼竿支好,眯着眼睛望向水面。 “水产研究所的副所长帮忙联系的,我们农贸公司跟这家渔场有合作,淡水鱼都是从这里进货的。” 相比于徐叔阳这样的钓鱼老手,狄思科就是个嫩瓜,学着他的样子将鱼钩甩出去,就算完成了任务。 “好不容易赶上了大礼拜,咱也出来休闲娱乐一下嘛。” 从今年三月起,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始实行“大小礼拜”制度。 休息两天那周是大礼拜。 休息一天那周是小礼拜。 大小礼拜循环休。 这周正好是大礼拜,他们迎来了周末的两天假期。 狄思科早早地跟徐叔阳约好了,周末来渔场钓鱼。 徐叔阳笑道:“你们农贸公司最近风头挺盛啊,周一不是才跟铁路签订了合作开发批发市场的合同嘛!” “那还多亏了区里的大力支持呢,要不是您眼光独到,当机立断,我们现在还跟没头苍蝇似的。” 徐叔阳刚用手捏过鱼饵,在水桶里随意洗了洗手,就坐回了小马扎。 “农贸公司步上正轨以后,你们应该尽快让农贸公司独立出去。最近市里开了两次纠风工作会,要求’三清‘、’一刹‘、’两脱钩‘,这两脱钩里就包括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你们虽然是事业单位,但该注意还是要注意的,财务税务问题要交割清楚。” 狄思科微微点头,“我已经在给农贸公司物色经理人选了,而且我们经合办的工作重心也在转移,最近接手了市经委派下来的项目,搞’工业名牌工程‘的申报和认证。” “咱们区里这些企业的情况怎么样?” “不太积极,”狄思科遗憾道,“我觉得咱们区算是浪费了一次机会。” “怎么说?” “大家对这次名牌评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以为是走过场,有的甚至连过场都不走。”狄思科透露道,“第一批88个名牌,都是各行业的佼佼者,市经委的相关资源都会向这些名牌倾斜。” 徐叔阳本人对这种名牌认证也不太感冒。 一个品牌是否是名牌,不是政府能够决定的,那得经过市场的考验。 而且现在五花八门的名牌太多了,存在很大的水分。 “你觉得这项认证的含金量怎么样?” “说不好,”狄思科摇摇头,“我只能保证区经合办的评选是完全公平公正没有水分的,其他区还有市里的工作,我保证不了,一旦有走后门的情况出现,这个名牌认证的权威性就会被质疑。” 阳光有些刺眼,徐叔阳带上墨镜“嗯”了一声。 “不过,它对咱们区来说,也不是全无优势。” “怎么说?” “这个认证的最大优势就是,不收费。” 徐叔阳:“……” 这算什么优势? 哪个企业还差那点认证费啊? “您别笑,不收费真的是这个项目的优势。参加这个名牌认证,企业只需要派人提交资料,等待专家上门审核即可,没有门槛和额外投入,大家都可以试试。” 狄思科盯着水面上的浮漂说:“您在几次大会上都着重强调,要大力扶持和发展行业龙头企业。那什么样的企业算是行业龙头呢?我觉得可以用名牌认证工程来考验一下。” 徐叔阳也望着水面,墨镜后的眼神没什么波动。 “名牌的标志是商标,但它的内涵却是很丰富的,这包括产品质量、知名度、市场覆盖率等等。您也是从企业出来的,咱们都知道创名牌难,但保名牌更难。很多名牌是被营销出来的,通过大量的广告投入,可以让一款产品在短期内的销量大爆发。但是,想要保住名牌,除了宣传,最终还是要着眼在质量上。” 这番话徐叔阳很认可,他默默点了点头。 “国际上一直实行的是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咱们国内前年推出了等同ISO9000的GB/T19000系列标准,但很多企业并没有引起重视,国内做这个认证的企业非常少。” 狄思科继续道,“我刚从经贸部那边得到消息,很多国际企业,比如西门子和松下,已经通过了认证,并且从今年开始,要求他们的分供方也要通过ISO9000认证。国际上已经开始推动质量认证的发展,咱们区里每年的出口额不是小数目,在这方面需要跟国际接轨了。” 徐叔阳慢悠悠地收着鱼线,赞同道:“咱们要优先发展行业龙头,区里已经督促那些有潜力的企业去进行质量认证了。” “但是现在效果不佳吧?” 徐叔阳叹气:“咱们有些企业领导目光短浅,只看得到脚下的一亩三分地,根本没有长远规划。” 他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有些部委的政府采购订单已经将ISO9000认证作为政府采购的条件之一了,这就说明国家是有意推动质量认证发展的。 区里这些企业如果能早早完成认证,就会快人一步,比那些没有认证的企业多得到一些机会。 “领导,咱们市里去年成立了一个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质量体系工作委员会,您还有印象吧?” “嗯,我记得好像是去年末成立的。” “对,成立好几个月了,质量认证工作进展不大。”狄思科帮他握住钓竿,笑道,“这个委员会是市经委和商检局联合成立的,经委的夏主任兼任这个委员会的副主任。” 徐叔阳将一尾大鲤鱼扔进水桶里,“所以呢?” “所以,我昨天从夏主任那里讨了一个好处,咱们区经合办是个试点,只要是通过’工业名牌工程‘初选的企业,认证材料可以直接送去他们那边做质量体系认证。” 徐叔阳直起身笑道:“不错啊,这不是一举两得么。” “对啊,所以还希望领导帮忙宣传宣传名牌工程的认证工作,您说一句话比我们说一百句都管用!” 徐叔阳疑惑道:“你们这条件不错啊,一举两得的工作,跟企业好好宣传一下,抢着去认证的品牌应该挺多的。哪还需要区里出面?” “经合办能宣传,但我们不能给企业资金和政策扶持呀!”狄思科呵呵笑道,“为了这个名牌工程,市里算是下了血本儿,咱区里也不能落后吧?您不是要发展行业龙头嘛,被选中的企业,能不能奖励个十万二十万?” “咱们区里有几个初选名额?” “二十个,所有区县加在一起,有将近三百个品牌。最终从全市范围内选出88个名牌。” 平均下来每个区县能分到五六个。 但是有些区里大厂扎堆,能分到十个以上也说不定。 徐叔阳沉吟不语,重新上饵以后,才终于开口:“经合办要是能让区里拿下10个名牌认证,区里可以给每个入围企业发二十万奖金。” “哇,您真是这个!”狄思科翘起一个大拇哥。 “你可别高兴得太早,要是没有十个名额,我是一分钱也不会批的!” 狄思科嘿嘿一笑,“好说好说!” 先借着奖金的由头把企业吸引过来再说,至于能否通过认证,能否得奖金,那就不是他能保证的了。 认证嘛,跟比赛一样,为了确保公平公正,谁能说得准结果呢! * 时间来到新的一周,徐叔阳果然在区工业会议上提到了“工业名牌工程”认证项目。 鼓励本区企业要积极参与名牌认证,这既是名牌认证,又是质量认证。 经合办也向各大企业宣传了被认证为名牌后,可以从市里和区里得到的现金奖励和政策扶持。 一时间,区里的企业都被动员了起来,经合办大院的空地上停着各种品牌的小轿车,都是各大企业老总的专属座驾。 狄思科没理会办公桌上响个不停的电话,也没去管纷至沓来的申报表。 那些都有专人处理。 他正在考虑的是,他的牛皮已经吹出去了,这次初审一定是公平公正权威的。 公平公正可以尽量通过努力实现,但这个权威要怎么保证? 除了区政研室和计委经委的同志,他觉得最好能从部委和各大高校邀请一些权威的经济学家,还得从财经类期刊邀请一两名评论员和资深记者。 如果评审的名单公布以后,能让大家“哇”出来。 那就说明,这个评审组够权威了。 狄思科心里琢磨着工作上的事,今天来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就有点晚了。 中班的大多数小朋友都被家长接走了,只零星还有四五个孩子坐在门口等爸爸妈妈。 狄思科刚在走廊拐角出现,狄嘀嘀和狄嘀嗒就从板凳上跳起来,乳燕投林似的飞扑向他。 “爸爸你怎么才来呀!舅奶奶每天都能第一个来接我们!”狄嘀嘀控诉。 “舅奶奶临时有事回了乡下,爸爸今天下班晚了,下次一定争取早点来!”狄思科拉着他俩走到班级门口,跟小白老师和另三个小男孩道别。 三个小男孩齐齐挥手:“白雪公主再见!” 狄嘀嘀用力挥手回应:“小矮人再见!哈哈哈哈~” 狄嘀嗒也入戏似的说:“兄弟们再见!” 狄思科:“……” 什么情况,过家家呢? 他跟老师招呼一声,就一左一右牵着两个孩子出门了,边走边听两个孩子叽叽喳喳地介绍。 “小白老师要让我们班表演《白雪公主》的故事,我姐姐长得最漂亮,头发卷卷的,最像白雪公主,而且我姐姐英文说的最好,所以就被小白老师挑中当白雪公主啦!” 狄思科被他俩前后甩着胳膊,抽空问:“这些理由是小白老师告诉你们的?” “不是啊,是我猜的,肯定是这样!”狄嘀嗒语气肯定,“城城和兵兵他们都想当王子,老师让他们练练英语再说。” 狄思科问:“那你演谁啊?” “我演小矮人啊!小矮人跟白雪公主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了。” “……”狄思科怂恿道,“儿子,你的英文也很好啊,长得跟爸爸一样精神,王子人选,舍你其谁呀!你怎么不争取当王子啊?” 最重要的是,白雪公主可是被王子亲醒的! 这幼儿园挑剧本的水平真不怎么样! 第159章 作为小演员的亲爹, 狄思科在行车路上,旁听了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对白。 并有幸客串了追杀白雪公主的猎人、诱惑白雪公主吃毒苹果的老太婆,以及邻国王子等重要角色。 “爸爸, 你要是能演王子就好了!”狄嘀嘀为亲爹吹彩虹屁, “你的台词比兵兵他们说得好。” “老师要是同意, 我就去!”狄思科被闺女捧得挺乐呵,还不忘继续怂恿儿子, “狄嘀嗒, 你跟姐姐配合得最好,台词也背得不错,为了呈现出最佳演出效果,你得挺身而出,担起王子的重担呀!” “我都跟小朋友说好了, 一起当小矮人。”狄嘀嗒不太乐意,“而且我刚背会小矮人的台词。” 他在幼儿园有两个玩得来的好朋友,都是小男生,三人相约当守护白雪公主的小矮人。 “台词没几句, 我陪你练几次就会了。” 狄嘀嗒这孩子主意挺正, 被亲爹劝了好几次,愣是没松口。 他望着车窗外后退的街景, “咦”了一声问:“爸爸,这不是回家的路!” “嗯,我晚上有点事,咱们在外边吃饭。”狄思科望向后视镜,征求意见, “要不我先把你们送回家看动画片?” 俩孩子齐齐摇头。 他俩向来是父母的跟屁虫,每次跟父母出门都有好吃的。 狄思科将车开去了经贸大学, 在校门口停好后,把两个孩子放了出来。 狄嘀嘀望着大门上的名字,八个字只认识一个,“爸爸,这是’大‘什么啊?” “大学。”狄思科牵着孩子进入校园。 “咱们来找四伯吗?” 狄嘀嗒好奇地观察校园里来来往往的学生,他知道四伯在大学上班。 “不是,找爸爸的老师。” 两个小朋友问题多多,狄思科耐着性子回答了几个。 带他们去学生食堂吃了红焖带鱼,又给每人买了一瓶酸奶,终于将嘴堵住了。 “狄主任,抱歉啊,来晚了!”牛萦刚走进食堂就看到了坐在门口位置的爷仨。 “叫什么狄主任啊,挖苦我是吧?”狄思科起身笑道,“那我是不是得叫你一声牛教授啊?” 他读本科的时候,牛萦师姐是甄主任的研究生。 按照她的外语水平,妥妥就是部委高翻的料子。不过,牛萦直言受不了翻译室里的高压工作环境,研究生毕业后,直接留校当老师了。 牛萦摆手说:“只是个副教授而已,别瞎喊!” 与师弟玩笑了两句,她就对上了两道好奇的视线。 牛萦背着手在两个小家伙的脸上打量,笑眯眯地问:“小姑娘是狄嘀嘀,小小子是狄嘀嗒,我说的没错吧?” 俩小孩点头。 “阿姨,你认识我们呀?”狄嘀嘀吐出酸奶的吸管,睁着大眼睛问。 “认识呀,你们刚出生没多久,我就去见过你们了。” 牛萦的女儿跟双胞胎同龄,应付小朋友很有办法。 她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了两枚校徽,夹在两个小朋友的外套上。 “有了这枚校徽,你们就是大学生了,以后可以自由出入我们学校!” “哇——”狄嘀嘀珍惜地摸着那块金属牌牌,向爸爸显摆,“我是大学生啦!跟你一样!” “嗯,”狄思科没搭理他俩,转而问牛萦,“甄教授这会儿有空吗?” “她晚上有一节翻译课,还有二十多分钟才能下课。”牛萦看了眼手表说,“要不我带你们去教室看看,好多年没进教室了吧?” “顶多半年,”狄思科笑着显摆,“我在人大读了在职研究生,去年刚毕业的。” 不过,他还是牵上两只跟屁虫,跟着牛萦去了阶梯教室。 甄教授这边刚下课,正在给几个学生答疑,余光里发现几人进来,就冲这边招招手。 狄思科笑着问:“甄教授,您都升副校长了,怎么还得亲自给学生上课啊?” “升了校长也是管教学任务的,每周要给本科的学生上三节课。”甄教授冲着学生们的方向扬扬下巴,“你也算他们的师兄了,难得回来一趟,要不要给师弟师妹们传授一下学习经验?” 狄思科可不想干那讨人嫌的事。 他上学那会儿,最讨厌老师拖堂。 于是,摆手说:“我早就转行了,哪好意思给高材生们传授经验!您快放学生们下课吧,肯定还有人饿着肚子呢,趁着这会儿食堂还有菜,赶紧让大家去吃晚饭。” 第一排有个男生正在收拾书包,闻言就说:“狄师兄,明天我就去买一张您的录音带支持您!” “那你可得去音像店好好找一找,我上次发歌的时候,你还没上大学呢!” 甄教授宣布下课后,走了一批学生,但还有更多学生没走,围上来跟狄思科攀谈。 狄思科当年在学校是风云人物,教过他的那些任课老师,偶尔也会跟之后的学生提起他。 他们学校培养出的成功人士不少,每年都有校友回来办讲座,但能当上歌星的,只有狄思科一个。 所以,即使毕业好几年了,他这张脸在学校里依然很有辨识度。 连他的附属衍生品狄嘀嘀和狄嘀嗒,都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被小姐姐们投喂了不少小零食。 狄思科站在讲台上简单回答了几个问题。 跟学业无关,基本都是跟就业相关的。 现在大部分毕业生都得自己找工作,大学生已经不像他当年那么轻松了。 他在教室里逗留了半个小时,好不容易从学生堆里挤出来,甄教授笑道:“风采不减当年啊,你在大学生之间还挺受欢迎的,我看得让学校安排一下,请你回来办个讲座。” “学校邀请的校友都是大佬,我这种级别的小虾米,哪好意思来办讲座!” 师生俩说笑了一阵,甄教授就转入正题说:“你在电话里提的那个评审组的问题,我帮你联系了国际贸易系的李主任,她是这方面的专家,经贸部那边的相关评审工作,也经常会邀请她。” “李主任怎么说?同意加入我们’工业名牌工程‘的评审组吗?” “她原则上同意,但还得看具体的时间安排,下个月一号她要去新加坡出差,如果你们的评审工作能在这个月完成,她就没问题。”甄教授将一个写有电话号码的字条交给他,“行了,你们自己电话沟通吧,我先下班回家了。” 狄思科赶忙将人拦住,“哎呀,您先留步,我还有正事没说呢!” 甄教授只好停下来等着他说所谓的正事。 “您也知道,我们要评选名牌,那是要涉及到各行各业的,食品、医药、电子、汽车,简直五花八门。按照我的设想,每个相关行业的评委,都要邀请两人。” “我帮你找个经济方面的专家还行,那食品医药什么的,我可不认识,”甄教授没好气道,“你们区里只是初审,复审需要市里决定,你在初审搞出这么大的阵仗,让市里的复审怎么办?” “市里要是认为我们区里搞得好,那就也按照区里的法子来呗,”狄思科嘿嘿笑,“您不认识搞食品医药的,但我师公肯定认识呀!” “谁?” “您家赵主任呗。” 甄教授的爱人在全国科协任职。 而全国科协主管着全国学会,比如中华医药学会,数学会,汽车工程学会,电机工程学会等几百家学会。 “我们区是’工业名牌工程‘的试点之一,如果区里的评审工作打出了名气,那市里也会参考我们的认证流程。我想请赵主任帮忙牵个线,让全国科协的专家,担任我们名牌认证的评审专家。” 狄思科仔细想过了,科协的专家多,简直就是现成的评审人才库。 要是能跟科协长期合作,每年认证名牌的时候,都邀请不同的专家前来。 既省了经合办每年都要找关系邀请专家的麻烦,又能降低评审被企业贿赂的风险。 与北京的名牌工程达成长期合作,对科协来说,也是扩大影响力的好机会。 甄教授点了点他说:“真是吃人的嘴短!只是吃了你的几条鱼而已,我跟我家老赵算是上了贼船了,都得帮你跑腿。” “哈哈,那些鱼不算什么,请赵主任给我们帮帮忙,回头我再给您送些新鲜蔬菜水果什么的,我们单位别的没有,蔬菜水果管够!” “这事我保证不了,我得回去问问老赵,你等我电话吧!” 像是怕他再提其他过分要求,甄教授在两个孩子的小脑袋上摸了摸,就跟父子三人挥挥手,脚下生风似的走了。 * 名牌认证是经合办最近的头等大事。 大半个单位的同志都为此忙碌了起来。 狄思科不敢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科委那边,又通过其他关系联系了几位专家。 “主任,”周健将敲门进来,小声说,“胡主任那边好像不太对劲。” “怎么回事?” “他今天早上去企管科那边查看了几份申报表,对张科长说,咱们区里的初审应该照顾本区的企业,给本区品牌更多机会,还特意提了酒厂和面包厂的产品。” 来经合办提交材料的企业有市属的,也有区属的,甚至还有几家央企。 区属企业的品牌在产品知名度方面,普遍比较低。 狄思科不动声色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胡主任想要鼓励本区企业的发展,也没什么。” 周健将挤眉弄眼地说:“胡主任最近的酒局不断,每天晚上都有节目。我怀疑他……” 他伸出三根手指搓了搓,做了一个数钱的动作。 “知道了,”狄思科点点头,“你再去各科室强调一遍纪律,名牌工程评审期间,任何人都不许私下跟企业代表接触。” 周健将急道:“只是强调纪律的话,力度是不是太轻了?” 口头强调的事情,没人会引起重视。 狄思科摆手:“你去忙吧。” 经合办是个清水衙门,能量和话语权有限,一般企业领导不会贿赂到他们头上。 即使是为了评名牌,也不会在一个副主任身上花费太多,请他吃吃喝喝,娱乐一下就差不多了。 周健将按照领导的要求,出去通知了,结果没过两分钟,他又进来通报说:“腾飞无线电厂的马厂长来了!” “是来送申报材料的?” “对,马厂长亲自来的,正在外面呢。” 狄思科赶紧起身,将门外的马厂长请了进来。 马厂长五十多岁,据说以前还当过兵,说起话来声如洪钟。 两人热情地握了手,狄思科笑着问:“您怎么还亲自来送申报材料呀?” 马援朝拍着他的手背说:“市里评名牌是大事,我们全厂上下都很重视,我当然得来一趟了。” 狄思科请对方坐上沙发,又亲手给二人倒了茶。 显得格外客气。 见状,周健将在心里直咋舌,还有些不解。 虽说马厂长的职级比狄主任高半格,是个副厅级厂长,但腾飞无线电厂早已今非昔比。 听说马上就要破产了。 要知道,自打市里开始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至今还没有国有企业破产的先例。 如果腾飞厂破产了,势必要载入史册,被人在方志上狠狠记上一笔。 所以,外人对马厂长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为腾飞厂的腾飞做出了贡献,也有人说他是腾飞厂的罪人,厂子就是毁在他手里的。 狄思科当然也知道腾飞厂的情况,可是,越是如此,他越要客气。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马援朝在腾飞厂干了一辈子,资历摆在那里,是他的老前辈。 尽管腾飞厂早已大不如前了,但在老一辈人心里,腾飞厂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大厂。 人家在五十年代建厂,早年间由机械工业部管理,代号为七二九厂。 工资高,福利待遇好,还有军工背景,绝对是大多数人的梦中情厂了。 改革开放以后,七二九厂被下放到北京市,由部市双重管理,对外的名称是腾飞无线电厂。 不过,跟很多国营大厂的命运相似,腾飞厂没能躲得过市场经济浪潮的洗礼。 没有了计划经济时的生产任务,他们也没有了军工订单。 当时还是副厂长的马援朝提出转产计划,军用转民用,生产腾飞牌收音机和录音机。 在十年前,这两样产品还是很有市场的,当时的转产很成功。 可是,随着电视机的普及,三转一响逐渐被市场淘汰,腾飞厂的产品几乎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狄思科已经好几年没听到七二九厂和腾飞牌产品的消息了,要不是来经合办当了主任,需要了解区里各企业的情况,他可能早就忘了这个牌子。 马援朝将申报资料放在茶几上,笑着说:“狄主任看看,我们的申报资料是否符合要求。” 接手申报材料的工作由企管科负责,不过狄思科没说什么,笑着拿起厚厚一沓申报材料翻阅起来。 腾飞厂这次要申报的品牌就是“腾飞牌”。 主要产品是收音机,录音机和传呼机。 看见“传呼机”这三个字时,狄思科眼里闪过一丝诧异。 “咱们厂现在还生产传呼机吗?” “对,”马援朝用蒲扇似的大手在脑门上摸了摸,“去年底刚上市的,已经生产几个月了。” 狄思科问:“销量怎么样?” “哈哈,还在起步阶段,不着急,不着急。” 他还指望着经合办给“腾飞牌”评一个名牌产品呢,当然不能跟这个年轻的狄主任说,他们的销量不怎么样。 申报材料上的内容都是花团锦簇,一片大好的,并没写这部分内容。 不过,狄思科猜也能猜个大概,销量应该好不到哪去。 市面上最贵最畅销的传呼机品牌,几乎都是洋品牌。 “咱们的传呼机,一台卖多少钱?” “两千来块吧。” 狄思科点点头。 这个价格比摩托罗拉和松下的机器便宜几百块。 不过,国人有个通病——爱面子。 既然已经花几千块买了传呼机,八成会选择买一台最好的。 毕竟很多人都要把它挂在裤腰带上充门面。 一台进口名牌和一台国产杂牌,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狄思科拿着那份申报材料,看得很认真。 腾飞厂所涉行业,属于高科技行业,其实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他忍不住提醒:“腾飞牌在寻呼行业还是新产品,厂里还是要尽快拓展销售渠道的,各省市的电信局,寻呼台,还有很多的私营通讯器材代理商,都是很好的合作对象。您得尽快加大宣传力度呀,新产品上市好几个月了,我都没听到动静。” 马援朝颔首道:“大家都说营销是关键,厂里也派了大量人手去开拓市场。嗐,通讯产品不好做呀!狄主任,早就听说你在搞经济这方面是行家里手,我今天亲自跑来经合办,也是想跟你这个专家当面聊聊的,你觉得我们厂接下来应该怎么走?” 狄思科对腾飞厂的情况了解得并不全面,当然不能胡乱放炮。 不过,在对方殷殷期盼的目光下,还是介绍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这些经验都是在轻工行业积累的,北方日化厂的规模也无法跟腾飞厂相比,放在腾飞厂未必适用。不过,腾飞厂的情况很典型,我们经合办会在之后的工作中特别关注的。” 马援朝今天主要是来拉关系,争取名牌称号的。 聊了将近一个钟头,他对狄思科提出了一起吃晚饭的邀约。 狄思科摊手说:“我刚让秘书去下面通知,名牌评审工作没有完成前,所有人都不许私下接触企业领导。您可不能让我犯错误呀!” “这么严格?”马援朝不太信。 “对啊,保证公平公正嘛,否则我们这个评审有什么权威性可言?” * 像马厂长这样上门请客吃饭的厂长经理不在少数,三个主任办公室门口就没清净过。 狄思科以需要以身作则为由,将邀约都推了。 潘芝花忙着新建批发市场,并未插手名牌认证的工作,自然也将约饭电话都推了。 唯有副主任胡青松,对任何邀约都来者不拒,每天下班后饭局不断。 不过半个月的工夫,就肉眼可见地圆润了起来。 他没跑到狄思科面前说什么,但是企管科那边却苦不堪言,隔三差五便要收到一次胡主任的指示。 周健将从他的指示中,就能推测出他最近去了谁的饭局。 坚持每天跟狄主任打小报告。 不过,狄思科听过也就算了,没给出任何反应。 在名牌申报期间,他还抽空去农展馆参加了全国菜篮子工程成果观摩及交易会。 在北京展馆主推位的大鱼缸前面,与数十条红鳟鱼和鲤鱼合了影。 也向其他城市的参观者介绍了星火农贸服务公司的副食品配送服务。 等他忙完这一切,名牌申报工作终于完成,即将进入初审环节。 大院里的所有人都将目光聚焦到了经合办,这段时间大院里车水马龙,全是来走关系要人情的。 税务局的杨局就私下嘀咕过,狄主任捧了一个烫手
相关推荐:
林峰林云瑶
毒瘤
在爱里的人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外婆的援交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迷踪(年下1v1)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壮汉夫郎太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