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确定无误后,他就带着表格驱车赶回单位盖章。 否则申请表修改几遍,他得来来回回跑上好几趟。 提交了申请以后,狄思科在距离不远的饭店,请吴孙二人吃了顿便饭。 经合办的工作涉及到很多内贸业务,借着这个机会跟部里的相关领导混个脸熟是很有必要的。 “孙处长,我今天回去就可以让人准备一下挂牌了吧?”狄思科笑着问。 “挂什么牌?” “我们当上了全国蔬菜信息系统的采集站点,不得挂个牌子嘛!”狄思科笑道,“我们办成了这么大的事,总得让大家伙都知道吧?也扩大一下咱这个信息系统的影响力嘛。” 孙处长还真没想过挂牌的问题,这个系统算是一个内部系统,暂时只有各省市的相关部门可以查阅。 主要是为了监控蔬菜供应和调运信息的。 但是,挂个牌子似乎也可以,毕竟是个全国性的项目。 于是他点点头说:“那就挂个牌子吧。” 狄思科这才把心放回了肚子里,准许挂牌就说明这个项目真的能落到经合办了。 项目的专项资金也能落到他们的口袋里了,像蔬菜公司那样的大单位未必瞧得上这点钱,却能解经合办的燃眉之急呀! * 商业部的这笔专项资金很快就带帽下到了市里,经合办的账户上一下子就多了八万块钱。 大家谁也没有声张,悄悄地挂了牌,悄悄地取钱,加上账户里原有的资金,他们可以去申请注册公司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们也该跟区里通个气了。 该争取的支援还是要争取的。 徐叔阳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听说经合办要开公司时,属实惊叹了一番。 “你们经合办怎么还开起农贸公司了?”他还真的从没往这方面想过。 狄思科当然不能说是他遛孩子遛狗的时候找到的灵感。 他一脸深沉地现编了一段心路历程。 “菜篮子工程是市长亲自挂帅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副食品供应问题。咱们区的农用土地面积广阔,种植蔬菜瓜果的农户数量又比较多,所以,经过细致的走访调研以后,我们经合办决定将近期的工作重点转移到菜篮子工程上来。” “市蔬菜公司掌握着全市七成的蔬菜市场,但剩下的三成市场也是有很大发挥空间的。我们经合办已经得到了国家商业部的一笔专项资金,专门建设全国蔬菜信息系统,不但要为本区的农户找到蔬菜销路,也要积极推动南菜北运,让外埠菜顺利进京。” 徐叔阳接过他提供的资料,仔细阅读起来。 说实话,经合办这个部门虽然已在本区存在多年,但是徐叔阳觉得有点像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他刚上任的时候,就想将这个部门与计委和经委合并。 不过,经合办人员冗杂,把这么多人合并去哪个单位都像是吃闲饭的,打破了人家单位的原有平衡。 所以,当狄思科表态愿意跟着他来区里工作后,徐叔阳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把他放到经合办主任的位置上。 经合办的老主任退休,两个副主任里,一个是老机关,让他守成或是搞搞办公室政治还可以,另一个刚从乡镇调上来半年,基本没做过对外的经济工作。 把狄思科放过去,就是让他发挥天马行空的思路,开疆拓土的。 徐叔阳以为他会需要一点适应时间,然后搞个大项目。 但是着实没想到,还不到一个月,他就盯上农业这一块儿了。 不是什么大项目,但切入点非常不错,算是很切合区里的实际情况。 徐叔阳放下那一沓资料,颔首说:“还可以,明天我拿到会上讨论一下,没什么问题你们就把这个农贸公司办起来吧。” 狄思科笑道:“既然您也认可,那我就放心了。农业工作我们之前没接触过,心里还有点打鼓呢。” “你们交易的虽是农产品,但说白了还是经济工作的范畴。”徐叔阳习惯性地问,“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需要区里支援什么吗?” 每当他这么问的时候,基本就是结束谈话的前奏。 坐在他对面的干部,通常只要拍着胸脯表一番决心,就可以告辞了。 不过,狄思科是个例外,不但没能表决心,还大倒了一番苦水。 “领导,您也知道,我们经合办的情况,唯一的优点就是人多。所以,我打算公司成立以后,暂时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也算省点人员开支。” 徐叔阳思考片刻说:“起步阶段可以暂时这样,但有了起色以后必须尽快让政企分开。” “那肯定的啊,等到农贸公司发展壮大以后,我们就要招兵买马了。”狄思科表情为难道,“人员开支可以节省,但其他方面就困难重重了。下乡收菜总是要用到卡车的,但我们那点资金还要用作货款付给农户,哪舍得买卡车呢?” 徐叔阳无语道:“你不会是想让区里给你们买卡车吧?” 做什么春秋大梦呢? “那不能,您也不容易,跟我一样,一分钱掰成八瓣花,我哪能让您掏这么多钱出来?”狄思科目光格外真诚,“咱们区政府后勤不是有好几辆大卡车嘛,我们不多借,借三辆卡车就行!” 徐叔阳对他这贼不走空的本领也是佩服的,每次都要从他这里讨点便宜。 “……”他不想跟对方废话了,“三辆车借你们一个月,一个月以后自己想办法。司机工资由经合办负责,还车时必须清理干净,原样奉还。” 狄思科见好就收,不敢再讨价还价,谢过领导支持经合办的工作,就揣着条子出门了。 他回了经合办,正想找个懂行的人去看看大卡车,办公桌上的电话却在这时响了。 电话是从东轻幼儿园打来的,打电话的是他二舅妈。 “老五,你现在有空吗?能不能来一趟幼儿园?” “舅妈,您接到孩子没?他俩没事吧?” “接到了,两个宝都没事,就是老师想让家长来一趟。” “有什么事,让老师先跟您说,回头您回家转述一下就好了。”狄思科瞄了眼挂钟,“我还上班呢,要不您让我妈去一趟。” 于童今天带于家老两口去体检了,不知结束没有,最好不要打扰她。 “老师要求父母出面,”二舅妈吐槽道,“再说,就算我打电话给大姐,她也不会来跟人家吵架的,她现在可是大明星了!” 狄思科:“……” 郭美凤前年拍的那部电视剧终于在地方台播出了。 为了看自己演的电视剧,她连《新白娘子传奇》都不追了。 而且她在电视剧里那个保姆的角色还挺出彩的,胡同里不少大爷大妈都看了她出演的这部作品。 郭美凤觉得这个角色能让她人气飙升,但是保姆的人物性格比较矛盾,为了不让观众们觉得她本人也是那样的事儿妈,她最近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 如果要去幼儿园吵架的话,郭美凤还真未必会去。 狄思科只好答应下来,跟办公室那边打声招呼就早退了。 他倒要看看,幼儿园能吵什么架。 要是他在幼儿园跟人吵架的事被人捅出去,兴许明天就能上个娱乐新闻了。 他赶到孩子班级时,里面已经聚集了好几位学生家长。 白老师正在跟家长们解释事件的前因后果。 狄思科进去旁听了一会儿,大致意思是,有三个男孩因为抢饼干打了起来。 听到这里,狄思科先放了一半的心,三个男孩打架,跟他家宝贝闺女没关系! 至于狄嘀嗒那臭小子,即使打架了也不算啥了不得的大事。 小子嘛,没有不打架的,他自己小时候也不是什么老实孩子。 白老师发现他进来了,就扔下另几位学生家长,叫上狄嘀嘀和狄嘀嗒一起出来,给狄家人单独开了一个小会。 狄思科虽然不觉得孩子打架是大事,但态度还是很端正的,刚一出门就跟老师道歉:“白老师,对不起啊,回家以后我一定好好教育狄谨行,坚决杜绝他小小年纪就跟小朋友打架的恶习。” 白老师:“狄谨行没打架。” “啊?” 那您急三火四地把我喊来干嘛啊? 白老师神色复杂地说:“他虽然没打架,但我觉得这件事比打架还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哦哦,那您详细说说是什么情况吧。” “时间有限,我先挑着主要的说吧。”白老师向教室里指了指,“里面有三个小朋友打了起来,而且还不只打了一架。我询问清楚后,发现事情的源头在狄谨言和狄谨行小朋友身上。” “啊……” “我们幼儿园每天下午要给小朋友们吃饼干,您是知道的吧?” 狄思科忙点头:“知道知道,咱们幼儿园的伙食好,给家长也省了不少麻烦,我都不用给他们准备零食了!” “按照班里的规定,每个小朋友每天吃两块饼干。班里有个叫城城的小朋友,胃口比较好,有时候两块饼干不够吃,就吃其他小朋友的。别的小朋友不给他,只有狄谨行和狄谨言给了。” “啊,小朋友间互帮互助,这不是很好嘛?” “他俩每人给城城半块饼干,让城城一天吃三块,但是第二天再吃饼干的时候,狄谨言和狄谨行也要每人吃三块。城城把自己的两块饼干给了他俩每人一块,没得吃的时候就去抢其他人的饼干吃。” 狄思科:“……” 嗯,每人吃三块,听起来似乎没什么毛病。 第148章 据白老师介绍, 狄嘀嘀和狄嘀嗒的“放贷”,已经进行好些日子了。 因着这一系列动作都是孩子们的私下行为,老师们并没能及时发现问题。 说到这里, 白老师语带歉意, “这也是我们工作的疏忽, 应该早点发现并制止的。” 狄思科还没从自家崽放高利贷的震惊中回过神来,下意识问:“那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啊?因为那三个孩子打架吗?” 白老师无奈地点点头。 被城城抢了饼干的两个男孩, 最初并没举手告老师。 白老师也因此没能及时发现。 但其中一个男孩的奶奶比较细心, 每天都会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伙食情况。 问了几天就发现不对劲了,下午配餐的饼干怎么总是少发给她家兵兵一块? 这些小零食的费用也是算在学费里的,她孙子不吃就等于吃了亏。 所以她就让儿子来幼儿园说说,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克扣孩子的吃食。 兵兵爸觉得老师不太可能克扣孩子的零食, 就拉过儿子询问详细情况。 这么一问,果然问出了问题,他儿子的饼干隔三差五就要被同班小朋友抢上一次。 那个孩子比他大半岁,欺负一个比他瘦小的兵兵轻而易举。 兵兵爸觉得, 是时候激发儿子的血性了, 男孩子可不能太软弱。 于是,就撺掇儿子说:“要是他下次还敢抢你的东西, 你就打回去!你变厉害一点,他就不敢再欺负你了!” 兵兵被亲爹洗脑,再次被城城抢饼干时,就学会了反抗,并且联合另一个经常被抢的倒霉蛋, 一起把城城揍了。 这个年纪的小男孩时不时就要滚到一起打一架,老师把他们三个分开, 确认三个孩子都没受伤后,就由着他们去了。 城城抢了两次饼干没得手,还挨了揍,回家就跟家长告了状。 小孩子也是懂趋利避害的,他不说自己抢别人饼干的前因,只说了被打的后果。 城城妈心疼孩子,第二天就带着孩子来幼儿园找老师要说法。 她儿子在幼儿园,怎么总被欺负呢! 既然有家长投诉,幼儿园这边肯定要将细节调查清楚。 然后,三问两问的,就找到了问题的源头——双胞胎和城城,每人要吃三块饼干。 狄思科想着,自家孩子多吃了人家好几块饼干,还惹得三个孩子打了架,应该先跟另几个孩子家长说声抱歉的。 他拉着两个孩子返回教室,城城妈正被自家傻儿子气得不轻,点着他的脑门教训。 “你傻呀!双胞胎是两个人,你是一个人!你借一块还一块,让双胞胎每人吃两块半就行了!” 然而,城城并不觉得自己吃亏了,嚷嚷道:“我们都说好了,每人吃三块的!” 相比于孩子打架,城城妈对自己傻儿子的算术能力更加担忧。 但是,当着这么多孩子和家长的面,她不想再暴露更多短板了。 只好扯着他的胳膊问,“我不是跟你说了嘛,你有虫牙,每天最多吃两块饼干,谁让你抢小朋友饼干吃的?再说,拿你饼干的是双胞胎,你要抢就抢双胞胎的,抢人家兵兵的干嘛?” 狄思科:“……” 这家长咋还鼓励孩子抢东西呢? 城城噘着嘴说:“狄嘀嘀是告状精,我要是抢她的饼干,她肯定举手告老师。” 而且狄嘀嘀长得好看,他不想抢狄嘀嘀的。 狄嘀嘀听他说自己是告状精,挣开爸爸的手就跑到城城跟前,气呼呼地说:“你才是告状精呢!你要是再敢说我,我就给你告老师!” 狄思科:“……” 艾玛,他家这告状精在外面还挺厉害的。 这哪是告状精啊,这是小辣椒成精了。 老父亲竟然莫名放下了一半的心,看来他闺女在幼儿园应该不会被欺负了。 两个小屁孩在旁边“你是告状精”,“你才是告状精”循环往复。 狄思科先跟另两位孩子的家长道了歉,自家孩子占便宜,反而连累别人遭了殃,这事说出去多少有点不占理。 两位家长表现得很无所谓,反正儿子已经打回去了,也不算太吃亏。 真正受伤害的只有城城,既丢了饼干又挨了打。 狄思科拽住跃跃欲试,想要加入战局的儿子,又把闺女拉了回来,制止了这场菜鸡互啄。 对城城的家长说:“几个孩子都有不对,要不咱们带着孩子回家各自教育吧。老师忙了一天也该下班休息了,明天让我家两个孩子带点饼干来学校,给城城小朋友赔个礼。” 城城妈面对二舅妈时,语气还挺冷的。 让二舅妈一度以为,双方家长要吵上一架才能解决。 不过,城城妈发现自家儿子被人骗了还帮人数钱后,只想赶紧回家拿几道算术题考考他。 确定孩子的智商没问题。 狄思科将孩子从幼儿园带回家后,就让两个崽站在客厅中间。 他故意板着脸问:“知道错哪儿了吗?” 狄嘀嘀和狄嘀嗒回得理直气壮:“不知道啊。” “你们借给城城一块饼干,应该收回几块?”狄思科问。 “一块。” “那你们为什么收人家两块饼干?” “可是,我们每人都要吃三块呀。”狄嘀嗒不理解爸爸生气的原因。 狄嘀嘀也点头附和:“嗯,每人吃三块呀!” 说完还疑惑地望向爸爸,好似爸爸是个无理取闹的大人。 狄思科:“……” 合着三个当事人都觉得自己挺对的…… 吃亏的那个不觉得自己吃亏了,占便宜的这俩也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如果没有城城抢其他小朋友的后续,双方的交易算得上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经济行为。 “你俩已经是会数数,会算加减法的大人了,你们再仔细想想,每人吃三块饼干的事,做得对吗?” “对呀!” 狄思科:“……” 爷仨正僵持间,于童夹着片子和化验单进门了。 狄思科暂时放过他俩,问:“爷爷奶奶的体检结果怎么样?” “奶奶的还不错,但爷爷的三高问题还挺严重的。这老爷子嫌保姆做的菜太素了,经常自己偷摸跑出去吃卤煮和羊肉汤,我也是今天追问了半天才问出来的。” 气得她在文化局家属楼那边,跟老爷子呛呛了好几个钟头。 狄思科同情地说:“要不让保姆隔三差五做顿肉吧,总吃素的,嘴里没滋没味!” “那我奶也得跟着他一起三高了!”于童已经在医院待了一天,不想再讨论这个话题,指了指在客厅中央罚站的两个崽问,“他俩闯什么祸了?” 狄思科言简意赅地介绍了在幼儿园的情况,最后说:“我说他俩,他俩还觉得自己挺无辜的,再说就要哭了,要不你试试吧。” 按照白老师的说法,那个城城也是有前科的,自己的饼干不够吃,就总是抢其他小朋友的。 在欺负人和被欺负之间,狄思科这个当爹的,没什么原则地选择了前者。 他从小就不是什么循规蹈矩的人,小时候比自家娃还散漫,直到上初中还经常被老师请家长呢。 小孩子之间为了一两块饼干打架的事,在他这里真不算啥大事。 想当年,过年的时候去姥姥家玩,他爬上房顶往烟囱里扔了一串鞭炮。 姥姥在厨房做饭,烟道里就噼里啪啦炸响。 即使他淘气成那样,姥姥也没揍他。如今他当了爹,总不能因为几块饼干打孩子吧? 于童不想打孩子,但也不想讲道理。 以往的斗争经验告诉她,跟这两个小崽硬讲道理是讲不通的。 而且,她跟城城妈生出了同样的担忧,觉得俩孩子的算术可能不太好。 于是,不讲道理的于总,拿出狄思科早就写好的加减法练习本,让他俩去旁边掰着手指头做算术题去了。 狄思科望着乖乖做题的两个崽,总觉得他媳妇这一招,与当年老狄罚他抄书练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了爹以后,他终于能体会老狄面对一长串淘气包时的心情了…… * 小饼干事件就算过去了,再去上学时,于童往他俩的小书包里放了几包饼干和巧克力。 让他们去幼儿园分享给小朋友。 九月中旬的时候,经合办大门的另一侧挂上了农贸公司的牌子。 狄思科为农贸公司联系的第一个业务,就是给大华超市供应净菜。 大华超市在全市有四个店面,每天的蔬菜需求量不容小觑。 但他们目前有一个固定的蔬菜供货商,除了总店的购销合同已经到期,另三个店都要等到十一月才能到期。 农贸公司还是新手,即使有狄思科的关系在,人家也不会突然更换供货商。 所以,双方已经商量好了,先试送两次货,看看净菜成色再说。 给超市送货不算什么大事,但经合办上上下下都很关注。 务必要把农贸公司的第一炮打响。 狄思科最先联系的农户是莲花乡的那位郑大爷,按照他们家菜地的规模,有几样大路菜只从他家采购即可。 郑大爷在电话里后悔道:“早知道你们能来收菜,我昨天就不把菜卖给那两个菜贩子了!压价压得我都不想卖了!” “没关系,您把现有的蔬菜清理好就行,供应净菜是个长期的买卖,务必要保证蔬菜的品质,那种烂根烂叶的菜坚决不能混进净菜中。只要客户对净菜品质满意,咱们可以签订长期的供货合同。您以后就安心种菜,不用担心销路问题了。” 郑大爷连声答应着,询问清楚他们的拉货时间,就放下电话,招呼几个儿子去地里挑菜了。 大爷家的菜数量不够,狄思科只能从其他农户手里进菜。 他叫上熟悉农村工作的潘芝花,两人往莲花乡政府跑了一趟。 要从农户手里收菜,还是得跟乡政府的领导打声招呼。 黄乡长握着狄思科的手说:“我前两天刚听说区里成立了一家农贸公司,还想着找机会跟农贸公司合作一下,没想到您二位今天就亲自上门了。” “农贸公司要发展,怎么绕得过’蔬果之乡‘呢。”狄思科笑说,“公司刚起步,还需要咱们乡里多多支持啊!” “哈哈,狄主任您放心,不是我吹嘘,我们莲花乡下辖25个村子,有22个是搞蔬果种植的,只要是市面上能见到的蔬菜,我们乡里基本都有种植。” 潘芝花玩笑道:“黄乡长,您别只吹牛啊,也切实地帮我们联系几个菜农。八九月份是北京蔬菜种植的淡季,我们联系了乡里的几个菜农,地里的菜要么全拔了,要么全烂了,总也找不到合适的。” 黄乡长拿着他们的清单瞅两眼,大包大揽道:“二位放心,这些菜乡里都有,回头我让办事员下去安排一下,到时候让农户把菜处理成净菜拉到乡里来。” 狄思科是第一次做蔬菜生意,也是第一次跟乡镇干部打交道。 他总觉得这黄乡长的态度有点太殷勤了。 他俩是同级别的干部,但黄乡长当着一地父母官,比没什么实权的经合办主任威风多了。 对方可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小干部,总不至于对一个刚成立的农贸公司青眼有加吧? 黄乡长的热情让狄思科有点犯嘀咕,但对方提出请他们去食堂吃晚饭时,狄思科并没推却。 人家如此殷勤地帮忙联系菜农,不可能别无所求吧? 果不其然,酒过三巡后,黄乡长就说起了乡里的困难。 “狄主任,潘主任,你们是不知道这蔬菜生意有多难做呀!市场变化快,蔬菜又不好存放,要是不能及时卖出去,那些菜就得直接烂在地里,农户们白白辛苦几个月。” 狄思科听他的话音,感觉对方是想让农贸公司跟农户签订供销合同。 可是,黄乡长灌了一口酒,又说:“为了让农民种的菜能适应市场需求,我们乡政府特意在几个农贸市场设置了常驻点,及时给菜农提供市场的行情信息,引导农民跟着市场种菜。” 狄思科点点头:“咱们乡政府的服务工作做得很到位呀!” “哈哈,还差得远呢。”黄乡长摆手,“乡里只能指导,不能强制规定农民种什么。就像去年有人种尖椒赚了钱,今年就有一帮人呼啦啦跟风种尖椒。乡里即使提醒过,作用也不大。我寻思种就种吧,大不了到时候乡里帮忙找找销路。” 狄思科耐心听着,一时还没能理解黄乡长的意图。 “前两个月农委通知,今年下半年的温度低,蔬菜会晚熟,让大家晚半个月左右采摘蔬果。”黄乡长叹气说,“人家农委通知得没错,蔬菜确实晚熟了。可是他们不懂市场呀,到了时间没有新鲜尖椒上市,菜贩子就去外地采购尖椒了。等到我们的尖椒可以采摘的时候,反而没人上门收购了。” 潘芝花惊讶地问:“咱们乡里的尖椒滞销了?” “可不嘛,除了已经跟人签好供销合同的几家,其他人的尖椒都还在地里挂着呢,没有菜贩子来收购。”黄乡长端起酒杯说,“也有菜农骑着三轮车去农贸批发市场卖货,但是这走货量毕竟太少了,不如专业农贸公司的走货量大。” 黄乡长的意思很明显了,想让经合办新开的这家农贸公司吃下这批尖椒。 帮农民们寻找销路。 狄思科之前调研的时候,也去过农贸批发市场,那边走货量极大,而且越是大批量的,越是走货快。 如果这批尖椒没问题,乡里完全可以组织人手集体收货,然后去农贸批发市场销掉。 何必让农贸公司从中间赚个差价? 他直接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黄乡长却苦笑道:“乡里哪有这么多人手呀!而且政府只能引导,帮农户联系企业,哪能亲自上阵呀!狄主任,潘主任,我也不瞒你们,地里的尖椒眼瞅着就红了,有些甚至已经红了,再不卖就得烂在地里。原本两毛一斤的尖椒,现在只能卖上一毛,我可真是急的头发都白了一层。” 农贸公司还得跟莲花乡长期合作,狄思科不能刚接触就不给人家面子。 何况,收购净菜的工作还需要乡里帮忙。 他想了想说:“黄乡长,要不这样吧,我们明天出三辆车过来,两辆是运输净菜的,另一辆就装一车尖椒吧。我们也是第一次卖尖椒,暂时弄一车试试。” 双方的合作就这样暂定了下来。 * 翌日是周末,狄思科凌晨三点就按掉闹钟起床了。 于童从他怀里滚出来,眯缝着眼睛问:“外面天还黑着呢,你干嘛去?” “收菜啊,我今天要当一天菜贩子。” 于童趴在床上,缓了半天才嘟哝道:“你没官没职的时候,整天西装革履地出入高档餐厅。现在当上主任了,居然还得下乡收菜?” “这不是第一单生意嘛,我总要亲自跟一趟,才知道蔬菜生意要怎么做,咱可不能纸上谈兵。” 于童围着被子坐起来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之前都跟孩子说好了,下午一起去公园的。” 狄思科捧着她的脸蛋吧唧一口说:“收菜最多三个小时,中午之前就能回来。” “那还行,你快去快回吧。”于童交代一句,又摔到枕头上瞬间秒睡了。 狄思科:“……” 他一路开车来到乡里时,已经快六点了。 农贸公司的三辆卡车都是载货五吨的东风145,其中两辆已经开去村子里收货了。 只有一辆空车停在距离乡政府不远的地方。 车附近除了经合办的几个年轻人,还有一个戴草帽的中年男人。 狄思科提着一兜子包子油条走过去,“吕老板,没吃早饭呢吧?先吃点!” 吕老板嚼着烟屁股,摆摆手说,“有个事我得跟你说说,昨天晚上我给大钟寺那边的老伙计打电话了,那边有九辆卖尖椒的卡车。你们要是也把货拉过去,未必能销的出去。” 吕老板是被狄思科请来帮忙掌眼的。 他常年在大钟寺批发市场那边做蔬菜批发生意。 俗称菜贩子。 走南闯北到处贩菜,在这一行的经验,不比蔬菜公司的供销科长差。 狄思科答应黄乡长收莲花乡的尖椒后,就给吕老板打电话请求帮忙了。 吕老板是做生意的,也想跟官方打好关系,这会儿就毫无保留地介绍道:“我们这行里有个’八辆不贩‘的底线,只要卖尖椒的车超过八辆,再’跟吃‘肯定会被套牢。昨天大钟寺那边就已经有九辆车了,今天肯定会更多。你弄一车尖椒过去,很可能卖不出去赔本。” “你们这辆车是一万斤载重的,但是车费也不便宜,要想不赔本儿,就得装一万三四斤的货,需要一千三四百的成本。万一这批货被砸在手里,加上车费的话,一下子就得赔将近两千块。” 狄思科没想到批发市场那边会有那么多卖尖椒的。 他叼着油条狠狠嚼了几口,才下定决心说:“没关系,大钟寺卖不掉,咱就往其他市场销。我们这辆车是新车还得磨合,所以不能超重太多,咱就收一万斤的货,正好一千块钱就行。” 两人说话间,陆续有人挑着扁担,骑着三轮车往乡政府门口送货了。 “同志,你们是农贸公司收尖椒的吗?” 周健将从地上跳起来说:“是,来我这边过磅!” 几个菜农把一筐筐尖椒搬到磅秤上,吕老板盯着第一筐尖椒说:“不行,这筐尖椒不能收!” 那菜农似是知道为何不能收,没怎么狡辩就将筐子搬了下去。 另一个菜农想把筐子抬上去,也被吕老板制止了,“您这个也不成。” “怎么不成呢?我这个多绿啊!” “但红的也不少,”吕老板坚决不肯收,“这种尖椒收回去,我们卖不出去,就要砸在手里了。” 那菜农有点急了,“你们要是这么挑拣,那什么货也别收了!” “不是我们挑得严,到了农贸市场,人家一样要挑我们,有半点红都得扔出来!” 吕老板回头跟狄思科解释说:“北京人吃尖椒要吃全绿的,挂一点红线的,在市场上都站不住脚。我之前从赤峰进了一批半红半绿的尖椒,一斤也没卖出去,最后全扔到路边了,加上车费赔了三千块钱!” 狄思科点点头说:“那就按照市场规则来,咱们是搞企业的,最开始就得把规矩定好。” 农民辛苦种出的尖椒销不出去确实令人痛心,但企业就是企业,不能明知赔本还做赔本生意。 他们可以在其他方面帮农民解决问题。 但收菜的时候就得按照规矩来。 来送货的菜农越来越多,不过真正能装车的尖椒只有一半,五千斤左右。 有个老太太瞧着他的车上还有一半位置,着急忙慌地说:“我家的尖椒还有很多绿的,你们能等等不?我现在就让老头子回去收尖椒!” 狄思科瞄一眼手表,快十一点了,但还是点头,“您尽快吧,我们等两个钟头,再晚就没法卖货了。” 老太太挑着扁担,风风火火地往家里赶。 吕老板一趟趟跑去打公用电话,再回来时,语气也有点急,“大钟寺那边有十一辆尖椒车了,这趟过去肯定得赔本!” 狄思科对于五百一千的尖椒并不十分担心,他想的是,蔬菜生意确实不好做。 蔬菜一旦过季就卖不上价了,风险太高。 要是能建个冷库之类的,每当蔬菜应季时,就赶紧采摘入库,如果保存得宜,兴许冬天还能吃到夏天的蔬果。 总好过,种地的时候看天吃饭,卖货的时候看市场吃饭。 收菜车一等就等到12点多,一群人为了老太太家的尖椒,等得饥肠辘辘。 狄思科正想着让大家伙先去吃午饭,就见不远处有辆小红车开过来了。 车子停稳,狄嘀嘀和狄嘀嗒从车上跑了下来。 狄思科赶紧迎上去问:“你们怎么来了?” “我给你打了好几个传呼都没接到你的回话,还以为你在乡下怎么了呢!”于童将几袋子吃的递过去,“给大家分一分,先吃午饭吧。” 狄思科将午饭递给周健将,恨不得捧着媳妇狠狠亲上两口。 “你们都在这儿蹲着干嘛呢?”于童瞅瞅二狗子头戴草帽,撸胳膊挽袖子的造型,“还没收完菜啊?” “还差两家,”狄思科笑眯眯道,“不着急,一会儿还得去卖菜呢,你先带着孩子回去吧。” 于童问:“你们这一车尖椒多少钱啊?” “成本不到一千,差不多能卖个三千块吧。” “那你别卖了,直接拉去我们俱乐部吧,咱家有三个店要买菜呢,回头我给管歧珍她大姑姐的川菜馆也分点,吃下这点尖椒轻轻松松。”于童在他有点发红的脸蛋上瞟一眼说,“你赶紧跟我回家吧,小心把脸晒黑了。” 第149章 初秋的正午, 太阳明晃晃高悬,狄思科被晒得跟那些打蔫儿的蔬菜似的。 他对媳妇的提议有点动心。 要是能早点收工,谁乐意在周末加班呀! “咱家那几家店都不是正经饭店, 餐饮只是附加服务, ”狄思科小声说, “你总不能让所有客人都吃尖椒炒肉吧?” 于童从挎包里拿出手绢给他擦汗,“具体怎么分配就不用你操心了, 你就说卖不卖吧!” 卖完了赶紧下班, 还得带孩子去公园呢! 狄思科瞟见手绢上的双C标志后,没舍得拿来擦汗,用手背在脸上抹两下就得了。 “于老板,那你能从我们这里长期采购蔬菜不?” “能啊,你们要是能天天送货, 后厨就不用去市场采购了,还给我省事了呢。” 狄思科完全把自己放在了自家生意的对立面,公事公办地想,这三家店与大华超市不顺路, 如果单独给他们送一趟货, 运输和人工成本太高了。 农贸公司再发展一些客户以后,倒是可以顺路送一趟。 他略带遗憾地说:“现在还不能给你供货, 过几个月看看情况再说吧。” 于童对买菜卖菜这点事并没什么所谓,给两个孩子扣上遮阳帽以后,问:“那一车尖椒你到底卖不卖呀?我姑娘的脸都快晒红了!” “有于总给我兜底就不担心了,先去批发市场试试,要是卖不出去, 再送去俱乐部。” 狄思科其实还挺想去批发市场卖货的。 今天有吕老板跟车,又是周末, 跟踪蔬菜批发整个流程的机会难得。 他觉得还是要抓住的。 不光是他,经合办里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也需要这个深入批发市场的机会。 远远瞧见了来送尖椒的几辆三轮车,狄思科提议:“你还是先带着孩子回去吧,我往批发市场跑一趟。” 于童没有强求,冲坐在卡车副驾驶上的双胞胎招招手:“爸爸还有工作,咱们先走吧,我带你们去公园转转。” 狄嘀嗒稀罕地坐在副驾上不肯挪动。 这是他第一次坐大卡车,视野比小汽车高多了。 “妈妈,我想坐大车兜风!” “大车还要工
相关推荐:
危险情人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删除她gl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莫求仙缘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哪吒同人]m成为哪吒的白月光
花花游龙+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