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表面姐妹[无限] > 第86章

第86章

了好几个演出机会,包括外省市电视台的,你没发现他最近在电视中很活跃么?” 狄思科回忆道:“嗯,我前两天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关于他的采访,主持人好像还问了他明星学校的事。” “对呀,他本身热度上来了,再有刚开班的明星学校的噱头在,这就有了扛起票房的基础。而且我们拍卖首映权之前,组织各大电影院的负责人试看了《可喜可贺》的样片。这些老江湖们只要看过了样片,基本就能对电影票房心中有数了。” 狄思科酸溜溜道:“拍电影可真赚钱啊!这赚钱速度可比我们搞实业,苦哈哈卖货快多了,我们新上市的洗发水销量不怎么样,厂领导都跟着犯愁呢。您这边只是拍卖个首映权而已,就能回本一半了!” “电影的制作成本是六十万,另外还有广告宣传费呢。这点钱哪够一半啊?而且这29万7要跟电影公司和文化局平分,每家到手还不到十万。” 狄思科琢磨道:“这只是北京一地的首映权而已,要是其他城市的电影院看到了首映的好处,也会争相竞拍的。” 于童搞的这个首映权拍卖,虽然只在边边角角的地方改变了一点点电影的发行规则,电影分成的根本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但是,这至少让投资方又多了一个回本的途径。 她要是能在五个城市卖出电影首映权,基本就能回本了。 之后的电影拷贝数分成,便全都是赚的。 可是,若想在其他城市复制北京的玩法,就必须让《可喜可贺》在北京的票房大卖。 于童心里当然是清楚这一点的。 所以,在电影正式首映的前几天,她联合首都电影院砸下血本,采用立体交叉式的宣传攻势,在报纸、广播、电视上无死角轰炸。 不到一个礼拜,光是广告费就花了二十多万。 他们早早就放出有多位明星会来参加《可喜可贺》首映式的消息。 不但有电影男主角陈庆山亲临现场,还有喜剧演员蔡敏,甜歌皇后金雪茜,当红歌星秦勉、黄炜、沈晶莹等人出席。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管他名气大小,于童打算把自己旗下的演员歌手都拉出来溜溜。 “吴经理,您还是再仔细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吧,”于童在首映前一天与电影院经理会面时,再一次提议,“电影上映前三天,至少第一天,不应该将所有放映厅都对外开放。” “哎呦,我的于大经理啊!我们电影院花了将近三十万才拿下电影首映权,就等着开映赚钱呢,这时候不赶紧卖票还等什么啊?” 上映前几天正是上座率最高的时段,要是错过了这几天,不知要损失多少票房呢。 加上广告宣传的费用,这部电影还没正式上映,他们已经投进去四十万了。 他花费这么大的代价,买下首映权,是顶着巨大压力的。 万一赔了,他也不好跟大家交代。 杜金金啧了一声说:“吴经理,我们提这个建议可不是为了害您!我们把首映权卖给您,就算完事了,您票房卖多卖少跟我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多卖也不会给我们分成。要不是为了给其他城市打个样儿,我们于总为啥要一直跟您浪费口舌呀!” 吴经理犟道:“隔行如隔山,于总把电影拍好就行了,电影卖票的事,您还得听我的!” “卖票方面,我们于总是这个,”杜金金竖起大拇哥,“当年方菲来北京开演唱会,我们于总把五万张门票卖出了一百五十万的价格。您要是想让电影票大卖,听于总的准没错。” 杜金金详细介绍了于总这些年在卖票方面的辉煌战绩,听得吴经理一愣一愣的。 搓搓脖子说:“那我只能在明天首映的时候试试,只开一个500人的小型放映厅。之后就要将所有放映厅都打开了。” 于童对此不置可否,只笑了笑说:“您还是看过之后的情况再说吧。” 第二天就是《可喜可贺》的北京首映式,经过之前轰炸式的宣传,当天所有场次的门票都在正式首映前售罄了。 之前宣传中报道的那些明星大腕也全都出席了首映式,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其中有个小插曲是,剧组主创入场时,热情的影迷们向前拥挤,有人趁乱抢走了陈庆山头顶的帽子。 小范围内引起一阵骚动。 而这件事很快就在当天的广播和电视中播出了。 第二日的报纸娱乐版上,也报道了陈庆山被影迷围堵,疯狂影迷趁乱摘帽留作纪念的新闻。 于此同时,好几家报纸上都出现了类似的新闻报道。 《陈庆山携喜剧片回归,首日门票半小时售罄》 《首都电影院门前大排长龙为哪般?》 《国产电影强势崛起,既叫好又叫座》 《出现黄牛票,观众因何购买八元的观影票?》 于童劝着吴经理将门票数量压了一天,因着首都电影院的放映具有唯一性,想看电影的观众只能来他家买票,所以第二天电影院门口的长龙排得更长。 被于童劝说着,又忍痛将门票压了一天。 等到第三天下午,吴经理说什么也不能等了,吃过午饭就要求工作人员将所有放映厅打开,正式放票。 于童这次没再劝他,两天半的时间已经差不多了。 持续的广告宣传和饥饿营销让观众对这部喜剧片充满好奇,此后接连十天,都是场场爆满。 于童觉得这个效果就可以了,去其他城市拍卖首映权的时候,算是有了一个样板。 电影票房大卖,郭美凤比于童这个投资人还开心。 她唱了一辈子戏,又在好几部电影电视剧中当了几年配角,这次终于折腾出一点水花啦! 她上个礼拜去菜场买菜的时候,还被眼尖的影迷认出来了呢! 这让郭美凤的美丽心情持续了好几天。 “这件衣裳怎么样?”郭美凤拿起一件大花的暗色旗袍在身前比量。 狄思慧摇头说:“电影院里多热呀,您别穿长袖了!” “哎,早知道要去天津出差,我就提前做几套漂亮衣裳了。” 郭美凤参加北京首映式的时候,还是个无名小卒,现场人气主要靠陈庆山和另外几位明星带动。 如今她终于借着这部电影有了点名气,再去参加天津的首映式时,她就想打扮得好看点,也给电影票房做点贡献。 狄思慧在另几套短袖旗袍上指了指说:“这几套都不错呀,穿上以后显得特别年轻,还有韵味,说您是狄嘀嘀和狄嘀嗒的阿姨都有人信呢!” 提起那两个崽,郭美凤突然反应过来,屋子里好像太安静了。 她连忙放下衣裳问:“他俩跑哪儿去了?” “估计在门口玩儿呢!他俩长大以后到处跑,哪能不错眼地看着!” 郭美凤不放心地说:“不行,现在胡同里乱得很,总有陌生人乱窜,别把咱家孩子弄丢了!” 她穿上鞋就往外跑。 然而,刚来到门口,便瞧见她家狄嘀嘀和狄嘀嗒一起跑进来了,手里还牵着一个穿格子西装的陌生小男孩。 郭美凤赶紧问:“这是谁家的孩子啊?之前没在胡同里见过。” 狄嘀嘀介绍:“这是杰克!” 杰克叽里咕噜说了一长串英语,除了一声哈喽,郭美凤一句也没听懂。 “他家住哪儿啊?你们从哪把人带回来的?” 狄嘀嘀对手指,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狄嘀嗒指了指胡同的方向,帮忙解释:“外面!” 更多的他也说不清楚了,反正就是在胡同里碰上的。 郭美凤:“……” 好家伙,你俩没被拐走,倒是把别人家的孩子拐回来了。 第130章 三岁的杰克小朋友被姐弟俩拐回家以后, 像是回到自己家一样,安心留了下来。 并且很快就跟双胞胎合力干掉了一盆新鲜草莓。 这玩意刚上市不久,价格贵到离谱, 狄思科买回来以后, 一颗也没舍得吃, 全留给媳妇和孩子了。 而杰克小朋友却敞开肚皮,将狄思科宝贝得不得了的草莓, 消灭了大半盆。 郭美凤望着家里多出来的小客人直犯愁, 她不心疼那点吃的东西,小孩子才能吃几口啊! 她家那几只宠物的食量就顶得上三四个孩子了。 但她得弄清楚这小杰克是谁家的呀! 狄思慧望向二舅妈问:“舅妈,你们在哪里遇上杰克的?当时没见到他的家长吗?” “胡同口来了一个吹糖人儿的,我追着他俩跑过去的时候,杰克就已经在那边看师傅吹糖人儿了。” 双胞胎会说会走以后基本没有消停的时候, 动不动就嚷着出去玩。 而且两双小短腿倒腾得特别快,二舅妈现在已经跑不过两个小朋友了,经常被他们甩在后面。 狄思慧张口结舌道:“只是看个吹糖人儿的工夫,他俩就把别家孩子拐回来啦?” “他们之前见过两次。”二舅妈介绍了三个小朋友在北京饭店认识的经过, “咱家宝宝吃了杰克的生日蛋糕, 后来又遇上一次,王先生回请他们祖孙吃了谭家菜。” 郭美凤说:“没听说咱们胡同里有新住户搬进来, 这孩子估摸是被家长带来串门的。小六,你出去打听一下,附近有谁家在找孩子没。杰克可能是自己跑出来看吹糖人儿,跟家长走散了。” 狄思慧应声出门打听了。 而刚吃完草莓的三个小朋友,又每人捧着一碗桑葚, 在沙发上排排坐看动画片。 双胞胎每周按时收看的动画片是《机器猫》和《花仙子》,由于播出时间和频道不同, 二舅妈特意做了一个课程表,以防孩子们错过动画片。 今天播的是《机器猫》,要不是惦记着看动画片,姐弟俩也不会着急忙慌地把杰克带回家来。 杰克盯着电视机,叽哩哇啦说了什么,双胞胎的心思却全在动画片上,没空搭理他。 没能得到回应的杰克不高兴了,国内播出的动画片都是中文的,他听不太懂,这会儿就想跟小朋友说说话。 “我有Doraemon!” 狄嘀嗒跟他挨着,闻言疑惑问:“什么是Doraemon?” 杰克指了指电视画面上的蓝胖子,咧开被桑葚汁染黑的嘴,昂着下巴说:“我爸爸给我买了很多!” 狄嘀嗒敷衍地哇了一声,勉强捧个场,立马又将脑袋扭回去看动画片了。 杰克:“……” 他捧着小碗,一边生闷气,一边将碗里的桑葚都吃了。 因此,当荣润良跟着狄思慧和居委会的同志,匆匆赶来狄家的时候,就看到了一个手指、嘴唇和牙齿都黢黑的小孙子。 小西装肚子前的纽扣也崩开了一颗。 荣润良只觉老脸火烧似的,这臭小子跑到陌生人家里来大吃大喝,竟然把扣子都撑开了! “杰克!”荣润良喊了一声将主意打到小朋友碗里的孙子,“你怎么又自己乱跑!” 杰克跳下沙发跑向爷爷,用那好似涂了紫药水的脏手抱住爷爷大腿,“我没乱跑,我的好朋友邀请我来做客的!” 荣润良黑着脸将他的小脏手从裤子上扯开,握进手里,而后一脸感激地对明显是女主人的郭美凤说:“多谢您收留了我家孩子,我在胡同里找了他快一个钟头,差点就报警了。” 他独自带着孙子回国,万一弄丢了孩子,就当真没脸见儿子和儿媳妇了。 郭美凤安慰道:“孩子没走丢就好,这么大的孩子最爱乱跑,一不留神就跑没影了,您可得当心着点。” 荣润良将自己的左手腕子抬起来,上面系了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有个小圆圈。 “我本来把他系在手上的,谁知这孩子趁我不注意,自己将绳子解开偷溜了。” 他年纪不小了,不可能长时间抱着孩子,一直弯腰牵着的话,老腰又受不了,就想出这个用延长绳牵着他的办法。 结果千防万防还是没防住这个小捣蛋。 居委会的温大妈笑着说:“孩子没丢就能放心了,小刘那边还等您呢,您快回去看看吧。” 荣润良颔首,让孙子与他的小伙伴道别,再次跟狄家人道了谢,便走出了院子。 将这对祖孙送出门,郭美凤跟温大妈打听:“那位同志是谁家亲戚啊?他家小孙子一句普通话也不会说,看样子像归国华侨。” “确实是华侨,不过不是探亲的,刚被房产经纪带来看房子的。” “啊!”郭美凤赶紧问,“他们要租房还是买房啊?” “华侨有钱,肯定要买呀!” 郭美凤面露不悦道:“我家老二一直想在附近买个院子,始终没着落,谁家要卖房呀?怎么一点风声也没有?” “听到风声也没用,咱买不起!”温大妈小声说,“人家那院子早就在房产经纪手里攥着了,就等着从国外回来的这些人呢!卖给您家这样懂行的老北京,顶多卖个四五十万,但是卖给那些从外面回来的就不一样了,人家能卖四五十万美元!” “这么多?” “对啊,就前边那个7号院子,空了好几年,里面拾掇得挺好的,上下水和采暖都重新装了,就等着款爷上门呢!” 郭美凤啧啧两声:“他这哪是等款爷,明明就是等冤大头呢!难怪好几年都卖不出去呢!” * 七号院的房主守株待兔,等待归国冤大头的事情,被郭美凤念叨了两天。 狄思科心知她还惦记着让二哥买房,便宽慰道:“我二哥那大别墅都快装修好了,您就甭操心了。院子都差不多,他手里有钱,在哪不能买呀!” 郭美凤也知道自己是瞎操心,她这不是想让孩子们住得近点嘛。 狄思科将电视机打开,调到中央台,转移话题说:“您之前帮我们厂推荐的那部电视剧,叫《小龙人》的那个,今天要正式播出了。我们厂还为小红帽儿童牙膏投钱打广告了呢,咱看看这电视剧拍得怎么样。” “小红帽的销量不错,这电视剧里的广告顶多算是锦上添花,你们厂领导还是操心一下那个梅兰牌洗发水吧。” 自打他当了副厂长,郭美凤对北方日化厂的产品就格外关注。 梅兰牌洗发水是新产品,刚上市的时候,在商场和大华超市都搞了促销活动,引起了些水花。不过,促销活动结束后,货架上的梅兰牌洗发水基本就没什么人问津了。 狄思科今年上半年的工作重心都放在出口创汇和人才招聘上。 因着日化厂去年进入了全国自营出口五百强,厂里也看到了产品出口的好处,所以,今年专门组建了一个进出口部,想要加大产品的出口份额。 狄思科主要就是分管进出口业务的。 因此,新洗发水上市的工作他并没怎么插手,投产以后,全程都是由曾厂长和庄有德主抓的。 可是,从目前的市场反响来看,这梅兰牌洗发水八成是坠机了。 曾厂长这段时间的眉头就没舒展过。 “童童最近一直在用这款洗发水,她说效果还不错呀!妈,您不是也用了么,觉得效果怎么样?” 狄思科跟大多数男同志差不多,一块肥皂洗全身,他当了明星以后,比兄弟们的待遇强一点,一块香皂洗全身。 厂里生产的洗发水和洗头膏他都没怎么用过。 郭美凤撇嘴说:“洗发水能把头发洗干净就行呗,又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哪能那么快见效!但你们那个梅兰牌洗头膏是蓝色的,洗发水也是蓝色的,味道也一模一样,感觉像是往洗头膏里兑水变稀了,洗发水250ml比洗头膏250g的还贵了将近四块钱。” 狄思科:“……” 果然啊,产品还是得亲身试用的。 “这也就是免费让我用,我才坚持用了,要是让我花钱买的话,我可不买,还不如买一罐子梅兰牌洗头膏实惠呢!” 狄思科点点头,用锤子砸了几颗核桃,剥好后往狄嘀嘀和狄嘀嗒的手心里各放两颗。 他俩嫌核桃外面那层皮太苦,每次都要像剥橘络似的,把核桃皮剥掉。 这是个细致活,能让两个小朋友安静几分钟。 狄嘀嘀窝在妈妈怀里剥核桃皮,好不容易剥好一颗,还没放进嘴里,就见身后伸过来一只手。 狄嘀嘀仰头瞅了妈妈一眼,认命地将剥好的核桃进贡给妈妈,又好脾气地去剥下一颗。 于童吃了闺女剥的核桃,感觉生孩子养孩子的那些辛苦总算见到了一点回报,心情很好地说:“你们厂新出的这个洗发水其实效果还行,就是包装设计不怎么样,看起来不太高档。” 她平时经常烫头发,偶尔也会染发,头发有点分叉毛躁的问题,用这款洗发水洗过以后头发摸起来会比之前柔顺一些。 但产品包装确实不怎么样,走的还是梅兰牌洗头膏的路线,透明罐子换成了透明瓶子。 比那些进入内地市场的国际品牌差了不知多少。 总体来说,就是一个字——土! 狄思科也觉得自家厂生产的这玩意儿有点土,而且他不只觉得包装土,连名字也有点土。 他曾建议厂里重新注册一个商标,给新上市的洗发水换个名字,也算是以全心的面貌重新出发了。 但是,曾厂长和另外几个副厂长都觉得,这个洗发水配方是根据梅兰牌洗头膏升级的,算是洗头膏的同一系列产品。 就像小红帽儿童牙膏和小红帽香皂一样,可以用同一个牌子。 曾厂长为了洗发水名字的事还非常民主地召开了一次职代会,当时参会的很多职工都对梅兰牌有很深的感情,便建议继续沿用这个老牌子。 少数服从多数,新产品就这样被冠上了梅兰牌。 一毛钱一袋的袋装洗发水出货量还不错,但瓶装版一直走货不佳,已经有积压的苗头了。 狄思科下班后不想去管厂里那些烦心事,看了一集《小龙人》,不知不觉就跟媳妇一起,把闺女儿子剥好的核桃全吃了。 狄嘀嘀剥核桃皮把小手都剥红了,结果她费了半天劲,一颗核桃也没吃到。 还是幼儿的狄嘀嘀小朋友越想越委屈,瘪着嘴就红了眼眶,先是默默掉了几颗金豆豆,而后声音越来越大,扑到奶奶怀里就呜呜哭了起来。 还在老实剥核桃皮的童工狄嘀嗒,懵懵地看着哭泣的姐姐,狄思科心里暗道不好,刚想将小童工抱离现场,就见弟弟也被姐姐传染,干打雷不下雨,嗓门洪亮地嚎了起来。 郭美凤心疼地将两个孩子都揽到怀里,听孙女抽噎着控诉了这对无良爹妈的所作所为后,生气地在狄思科背上锤了一拳。 想着不能锤儿媳妇,又在儿子身上补了两下。 狄思科:“……” 被亲妈痛批了一顿后,狄思科独自咽下苦果,给俩娃剥了一把纯白的核桃仁,才算是将功抵过,跟孩子们重归于好了。 * 因着剥了半袋子核桃,狄思科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感觉自己那指甲缝隐隐作痛。 正想着中午去医务室看看呢,钱运旺敲门进来说:“曾厂长想在下午开个碰头会,商量一下洗发水的问题。” 狄思科心说,这种会议已经开了四五次了,如果不换名字和包装,开再多的会也没用。 但下午还是准时去了会议室,他也想看看曾厂长这回打算拿出什么章程。 然而,曾厂长的提议,却让除了庄有德以外的所有人都懵了。 他想按照小红帽儿童牙膏刚上市时的办法,让几位副厂长认领责任田。 今年还剩半年时间,曾厂长认领一百万,副厂长每人认领八十万。 要是都能完成的话,到年底时也有四百二十万的销售额了。 狄思科问:“曾厂长,我们这八十万的责任田,是包括所有产品,还是只有梅兰牌洗发水啊?” “其他产品不用着急,先可着洗发水来吧。” 那就是他们平均每个月要卖出十三万的洗发水。 以洗发水目前的行情,这个任务不算轻松。 尹甘露和郭万全不约而同皱起了眉。 去年也有责任田,但去年小狄厂长当代厂长的时候,只给了他们三十万的责任田。 他们一个分管生产,一个分管技术,将销售任务压在他们身上本来就是不合理的,这次又要压这么多,两人心里能痛快就奇怪了。 尹甘露面无表情地说:“曾厂长,咱们几个分的这点责任田,对洗发水的整体销量来说杯水车薪。要想解决新品滞销的困境,首先还得在产品自身找原因。” “对啊,厂里把洗发水的价格定得太高了,已经跟那些进口品牌差不多了。除非降价,否则很难卖得出去。”郭万全耿直道,“如果是我的话,宁可多花上两块钱,买进口洗发水。” 曾浩田望向默不作声的狄思科,问:“狄厂长怎么看?” “我支持曾厂长认领责任田的决定,但是尹厂长和郭厂长说得也有道理,咱们的产品定价确实高了一些。” 众人:“……” 说了等于没说,和稀泥呢? 狄思科这会儿不得不和稀泥。 小红帽儿童牙膏的生产和销售是由他一手主导的,取得了还算不错的成绩。 曾厂长复工后主抓的第一个大项目就是梅兰牌洗发水,眼瞅着新品上市销售情况不佳,狄思科要是在这时候跳出来指指点点,很可能会打破与曾厂长之间还算和谐的关系。 而且,除了换名字换包装,他并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曾浩田一派大气地挥手说:“狄厂长,你有过小红帽新品上市的成功经验,要是有什么建议,你就直说,不要有顾虑。” 狄思科沉吟片刻,笑道:“小红帽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竞争对手比较少,如今市面上儿童牙膏的知名品牌还很少,进口产品也没有进入内地,所以,去年刚上市时,很轻易就一炮而红了。” “但今年梅兰牌洗发水要面对的局面就完全不同了,进口品牌大规模占领洗发水市场,我前些天去大华超市一看,最好的货架位置摆放的全是进口品牌。他们无论在产品质量,包装,还是广告宣传方面,都要比我们强上许多。” 曾浩田微微点头,心里焦灼的情绪有所缓解。 他也听说了有些人在私下里传的小话,说什么小狄厂长刚来厂里就用一个儿童牙膏把厂子搞活了,这回换了他老曾来负责新品洗发水的上市,牛魔王又被打回了原形。 说这种话的人,完全就是扯淡嘛,他怎么不去看看现在的洗发水市场竞争有多激烈? 国产洗发水想要找到一条生路太难了! 狄思科继续道:“梅兰牌这个牌子历史太悠久了,物美价廉的印象在消费者眼里基本已经定型。这种认知很难在短时间改变,所以新品上市以后,价格定得太贵,老顾客并不买账。而年轻人又大多喜欢包装设计更亮眼时髦的进口品牌。” “咱们的产品很好,但是在市场定位方面还需要更明确一些。要么降价,继续走梅兰牌的平价路线,要么换名字换包装,进军高端市场。” 如果一直这样不上不下找不准定位,仓库里的积压产品只会越来越多。 尹甘露接话说:“这款洗发水的成本比洗头膏高很多,降价不太切合实际。而且它针对的是烫染人群,能经常烫发的女同志不差几元的洗发水钱,我建议彻底改头换面,模仿进口品牌,换上洋气的名字和包装,进军高端市场。” 庄有德不太高兴道:“模仿老外的东西,那不是拾人牙慧么。” 当时厂里采用梅兰牌这个老牌子,也是存了些与外国品牌一较高下的心气的。 可惜结果不尽如人意。 “咱们不是单纯的模仿老外,而是贴合市场需求,”狄思科坦然道,“在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尽力贴合市场,不是每个企业的正常选择吗?” 消费者喜欢什么,就生产什么,你非得跟市场拧着来,那不是擎等着被教做人么。 “还有一点,我认为这个针对烫染发质的产品定位,需要解释得更清楚一些。售货员经常被顾客问到,没烫头发的人可不可以用这款洗发水,这个定位其实无形中为咱们筛掉了一部分消费者。” “咱们这款洗发水有一定的修护滋养功效,其实任何发质的人都可以使用。所以,我觉得宣传语需要再调整一下,比如适合任何发质,特别是烫染发质。” 狄思科说完以后,会议室里陷入一阵安静。 几位厂领导都在各自权衡着利弊。 曾浩田并不是没有纠正错误的勇气,既然如今已经走偏了路,那就趁早改回来。 这回他也不提开职代会群策群力了,直接让几位主要领导举手表决。 同意更换名字和包装,让产品重新上市的人举手。 包括曾浩田在内的所有人都举了手。 “那就改头换面吧,不过这第二次上市要更加谨慎,产品包装设计就别用咱们厂设计科的方案了。” 曾浩田心想,不只是技术科的技术人员需要充实人手,设计科也需要输入新鲜血液了。 * 狄思科有小红帽儿童牙膏的成功经验,这次就被分派了洗发水包装设计的工作。 除了为小红帽设计包装的设计公司,狄思科还联系了港岛和新加坡的设计团队,先尽快出几个大致方案让厂里筛选。 在洗发水包装这方面,人家的设计确实更大方时髦一些。 “爸爸,我们想坐车车!”狄嘀嘀跑过来,趴在他的写字台上提要求。 “让舅奶陪你们玩去。”狄思科还在写材料,头也不抬地打发小丫头。 郭美凤和于童去天津参加电影首映式了,家里只剩狄思科带孩子。 二舅妈进来解释,“那两辆遥控车没电了,他俩想坐自行车。” “不行。” 狄思科言辞拒绝,上次弟弟坐在后座的时候脚丫子乱蹬,被卷进了车轱辘里,险些把他吓出心脏病来,所以他之后就说什么也不带他俩骑二八大杠了。 狄嘀嗒也跑过来,记吃不记打,一起加入央求行列,“爸爸,坐车车吧!” “你那脚丫子差点被卷进去,还敢坐车车呢!” 爷仨正在拉扯间,小阿姨敲门进来说,前院儿来客人了,找狄嘀嘀和狄嘀嗒的。 狄思科嘿了一声,奇道:“你俩才多大呀,这就有客上门啦?” 他带着两个孩子去前院儿,发现来人是刚搬进七号院的荣家祖孙二人,郭美凤口中的归国冤大头。 “荣大爷,您那院子都拾掇好了?” “拎包入住,我们也没什么可收拾的东西,随便擦擦洗洗就差不多了。”荣润良今天没穿西装,入乡随俗地穿了一件老头衫,冷不丁一瞧,还真跟胡同里的土著大爷似的。 洋气的杰克也脱下了小西装,穿着跟他爷爷同一风格的服装,背心短裤皮凉鞋,看上去跟他家狄嘀嗒差不多了。 三个小朋友已经欢快地凑在了一起,杰克转过身,将他后背的机器猫小书包展示给双胞胎。 “这是我的Doraemon!” “哇!”双胞胎这回是真的羡慕了。 他们虽然上了幼儿园,但是每天都是空手去空手回,从没背过小书包,更何况是这种机器猫小书包呢。 杰克还想跟小伙伴显摆一下他的书包,另一边荣润良已经将两只一模一样的机器猫书包交到了他手里。 荣润良对狄思科解释:“上次多亏了您家孩子把我们杰克带回家,这是他送给两个小朋友的礼物。” 杰克昂着下巴点点头,然后很正式地将两个书包送给了双胞胎姐弟。 叽里咕噜说了一长串英文,大致意思是以后你们上学就可以背书包啦。 狄思科仔细听了这孩子的口音,问:“荣大爷,你们是从英国回来的吗?” “对,他父母工作忙,从小是跟着保姆长大的,一句中文也不会说。”荣润良叹气道,“我这次回来开医馆,正好把他一起带回来好好学一学中文。” 狄思科还想问问医馆的情况,狄嘀嘀却背着新书包跑过来显摆:“爸爸,我可以背着书包去上学啦!” 狄思科瞄一眼三个孩子背后硕大的书包:“……” 你们上学要带的东西,还没这个书包沉呢! 第131章 荣家祖孙乔迁新居, 在胡同里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归国华侨的身份本就引人侧目,荣润良正式入住后,又挨家挨户地拜访街坊们, 并告知大家, 他的中医馆即将正式开门营业, 欢迎大家来医馆就诊。 医馆地址就是他买下的那套两进四合院,前院充当诊室和药房, 后院是他们祖孙的住所。 整个医馆只有两个人, 医师是他本人,学徒是他那个一句中文也不会讲的小孙子杰克。 尽管他订做的药箱药柜已经陆续被送进医馆了,但他这一系列操作落在街坊们眼里,仍跟闹着玩似的。 医馆开业后,大家碍于情面, 在门前经过时会道一句恭喜,像老狄家这样收到过人家礼物的,还给荣大夫送了开业花篮。 但是真正上门求医的却一个也没有。 早年间破四旧的时候,中医受到了不小的波及, 好中医十分难寻, 再加上报纸上经常报道一些江湖郎中坑蒙拐骗的新闻,让很多老百姓对中医缺乏最基本的信任。 而且这位荣大夫在国外生活了大半辈子, 老外能懂什么中医呀! 所以,大家宁可绕路去医院挂号看西医,也不会去家门口这个荣氏医馆看病。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排斥中医,也有对荣润良的中医水平比较好奇的。 比如郭美凤。 她打小跟着老娘学唱戏, 整天舞枪弄棒难免有个磕碰擦伤,她小时候看的可都是中医, 心里对中医是比较认可的。 天津的电影首映式结束后,她紧接着又跟着剧组跑去上海宣传,舟车劳顿的郭老师感觉自己后颈和左腿有点酸痛,就打算去荣氏医馆看看,给荣大夫开个张。 她带着孙子孙女上门时,荣润良正领着杰克辨认药材。 杰克连中文都不会说,面对药材名更是两眼一抹黑,瞧见小伙伴进来了,他立马拉着双胞胎跑了。 “荣大夫,您这教育也太超前了,杰克才三岁就开始认药材啦?” 这不是揠苗助长么。 “三岁不算小了,我们荣家都是三岁开蒙的。” 荣润良也是三岁开始学医,小时候吃过学医的苦,所以到自己儿子三岁时,就没有强制给他开蒙。 结果荣家几百年基业在他这里断了传承,他已经年过花甲,培养的徒弟里无一人姓荣。 自己儿子对中医全无兴趣,就只能将眼光放在孙子身上了。 郭美凤听他介绍了原委,暗自感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荣大夫再有钱,也要面对后继无人的窘境。 她原本是来看大夫的,可是一聊起闲篇儿就刹不住车,忍不住打听:“荣大夫,您从小就在国外长大,还是后来出国的?” “我在北京长到十几岁,抗战胜利后,跟随家人去了英国生活,在国外开了几十年中医馆。不过,若想把中医手艺传承下去,还是要回国发展的,这不就带着孙子回来了嘛。” 荣家祖宅就在北海公园这一带,但他按照记忆找过去时,发现那里已经变成大杂院了。若想重新购回太过麻烦,索性就在距离不远的地方重新购置一个院子,够他们祖孙居住即可。 荣润良为郭老师把了脉,收回手说:“您身体不错,多注意休息,保养关节就好。晚上回去泡泡脚,如果还得不到缓解,可以贴一贴膏药。” 闻言,郭美凤笑逐颜开道:“不是我跟您吹,我可是天天锻炼身体的,这健康状况能打败99%的同龄人。” 荣润良唇角抽了抽,起身为她取了两贴膏药。 而后阻止了她欲掏钱包付账的动作,“我之前跟您先生碰过面,还一起吃过饭。两贴膏药而已,这次就不收诊金了。” 郭美凤傻眼了:“我家老头子已经去世十几年了,您不是刚回国嘛?什么时候跟他吃的饭啊?” 荣润良:“……” 双胞胎喊王先生爷爷,喊郭老师奶奶,这两人不是两口子么? 郭美凤很快想到三个小朋友的认识过程,嗐了一声说:“那老王算是我家孩子的姨爷爷,可不是亲爷爷。” 她拿着两片膏药颠了颠说:“我这颈椎和膝关节痛是职业病,老毛病了,要是您这膏药的疗效好,我帮您在胡同里好好宣传宣传。” 荣润良对冷清的生意不以为意,

相关推荐: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外婆的援交   林峰林云瑶   Black Hole   花花游龙+番外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   [哪吒同人]m成为哪吒的白月光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