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客流量有增不减,连工作日的白天都有不少顾客。不过,大华的人手明显不足,所有员工都忙得团团转。” 曾浩田将音量压得更低,“那大华超市至少要在市里开三家店。我问过了,进驻每家店都要交一笔进场费。咱们不可能每次都好运气地被减免进场费。所以,我想趁着他们需要人手的时候,来个雪中送炭,跟人家拉拉关系,以后也更好合作嘛。” 狄思科很佩服地说:“您这个想法不错啊,临上轿时才缠脚确实不行,平时就得把关系维护好。” 曾厂长对自己这个主意也有些自得,不过,“就怕职工不乐意去。” 好像在用职工做人情似的。 “咱们从仓库挑一些熟手借过去,大华那边应该会有所表示吧?”狄思科想了想说,“没关系,咱就派十个人,要是大华不发工资,咱厂里可以意思一下。” 曾厂长颔首说:“行,每天给大家多发七八块钱的工资。” 一天顶多八十块。 这可比请客户唱歌吃饭便宜多了。 然而,人家大华的领导还是很懂规矩的,厂里给对方打电话说,可以支援他们一些理货能手时,对方特别高兴。 当即就表示,十个人不够,借我们二十个吧! 每人每天给补贴十五块的交通食宿费。 这个日薪可够高的,听到消息的职工们报名相当踊跃,厂里当天就出了一趟车,将这二十人送去支援大华超市了。 * 临近下班时,狄思科接到了媳妇打来的电话,她今晚临时有饭局,晚上接孩子的任务仍是他的。 狄思科毫不犹豫地答应着,正好让他家那俩土包子,再感受一次坐车车的快乐。 “媳妇你晚上跟谁约的饭啊?用我去接你不?” “咱大哥和嫂子约的我,不用接,应该不会喝酒。” 狄思科皱眉,她口中的大哥和嫂子,显然就是他大哥和林桐了。 如果是她娘家大哥于晏的话,她会说“我大哥”。 “大哥找你啥事啊?还至于跑到外面请一桌?有什么事就来家里谈呗!” “好像还有其他客人,来咱家可能不方便吧。”于童隐约能猜出个大概,但她没跟二狗子说。 狄思科问清楚他们聚餐的地点,说了声晚上一起去蹭饭,就挂了电话。 他骑着豪华双人座椅二八大杠赶去了幼儿园,接上孩子后,又带着他们领略了北京晚高峰时段的自行车大潮。 吭哧吭哧骑到饭店时,整个后背都湿透了。 晚上这次轮到姐姐坐在后座里,狄嘀嘀嘟着嘴给爸爸吹吹,虽然一丝凉意也没能感受到,仍是把老父亲感动到了。 在闺女的小揪揪上使劲撸了一把。 “一会儿在饭局上,想吃啥就跟爸爸说啊,咱今天可劲儿造!” 狄嘀嘀很自然地说:“吃巧克力!” “嘿,都知道吃巧克力啦!幼儿园里教的东西挺杂呀。”狄思科将车子锁好,怀里抱着一个,肩上扛着一个,敲开了包厢的房门。 包厢里已经坐了五个人。 除了大哥两口子和于童,另两位也算是半生不熟的熟人。 其中一个是电影演员陈庆山,这两年内地比较火的青年演员,因拍摄喜剧电影而走红。 另一个狄思科也认识,电影厂的老牌导演孙奇保,早年间跟灯光师老狄合作过,现在又跟大哥这个小狄合作了。 狄思科将孩子们放到地上,热情地跟两人握手寒暄。 “孙导的电影我从小看到大,陈老师的作品也是一部都不落,每次上映都要第一时间去电影院抢先看。没想到今天能见到大明星真人呀!” 另两人也笑着说,狄老师的每张专辑都有买,好几首歌都非常喜欢。 双方商业互吹了一波。 狄思科知道这些人约饭肯定是有事要谈的,让两个孩子跟客人们问好后,就默默伺候这俩小祖宗吃饭了。 两个崽坐在椅子里,还没有桌面高。 抻着脖子往饭桌上的菜色瞄,看中了什么,就像万岁爷似的,伸手一指。 狄思科得了指示,便像侍膳那什么一样,给人家布菜。 父子三人对菜色都比较满意,而主张请于童吃饭的孙奇保,心里却有些焦急了。 “于总,这个本子是我打磨了三年的,之前想找美国或者日本的公司投资,不过,我寻思这到底是咱自己的电影,总不能一直靠着外国人的投资。” 于童只在孩子们刚进门的时候,抽空瞅了一眼,之后就没再管过其他人,静静坐在那里读剧本。 她觉得孙导这话说得不实诚。 外国公司投资内地电影,主要是投资第五代名导的片子,内容有一定厚度,反应历史或社会问题,在国外电影节上能够斩获奖项。 但孙导这个本子,明显是一部喜剧,虽然也有些黑色幽默,针砭时弊的内容在里面,但是想要用这种本子吸引境外投资,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她放下剧本,笑着说:“孙导,不瞒您说,我对投资影视行业还是很有兴趣的……” 闻言,孙奇保眼睛一亮,他觉得事情有戏。 “只不过,这两年国产电影明显在走下坡路,我那个影视公司是刚成立的,只敢在电视剧上试试水,对电影市场还是有点摸不准的。前段时间有朋友想让我接手一家电影院,我对电影市场也做了一些了解,叫座的电影基本都是从境外引进的……” 当下流行的是合拍片,以张导和陈导为代表的第五代名导,率先打破计划经济的桎梏,从境外电影商那里拉来投资,拍了好几部在国内曲高和寡,但是冲向国际却斩获数个奖项的合资电影。 而单纯的国产电影几乎是拍一部赔一部,连电影制片厂都不敢投资制片了,目前都是靠着出租电影设备器材和提供劳务,换取这类合拍片在国内的发行权。 制片厂都完不成振兴国产电影的任务,何况是她呢! 她还没自视甚高到,比专业制片厂还牛的地步。 孙奇保自信地笑道:“于总,你对电影行业的情况还是了解的太片面啦!有些电影拍出来,确实不太叫座。但是这里面可不包括喜剧电影啊!陈老师这两年拍的喜剧电影,哪一部赔本了?那都是既叫好又叫座的!” 林桐附和道:“陈老师的电影我也是每部都看的。” 她在桌子下踢了踢狄思国,让他也表个态。 今天这顿饭局就是为了跟老五媳妇拉投资的。 电影厂自己不投资拍电影,导演没有电影可拍,相应的这些工作人员也没有拍摄工作。 狄思国虽然还能按月领工资,但是照着这个势头走下去,保不齐哪天就要下岗了。 还不如紧跟一个有能力的导演,主动出来拉投资,自己拍电影呢! 要是能让于童为这部电影投资,狄思国肯定会进入剧组,说不定以后就是孙导的固定灯光师了。 狄思国端起酒杯,对于童说:“弟妹,这个剧本不错,孙导的执导能力也是没得说的,国产电影虽然在走下坡路,但也不是没有特例。只要本子好,演员阵容亮眼,未必不能受到市场肯定。你要是对投资影视感兴趣的话,可以考虑一下孙导的这个本子。” 而且孙奇保是电影厂的老牌导演,在厂里很有人脉,于童要是想投资影视的话,少不了要跟电影厂打交道。 在这时候给孙奇保雪中送炭投一点钱,肯定吃不了亏。 狄嘀嗒瞧见大伯把酒杯端起来了,他以为又到了全家举杯欢庆的时刻,连忙放下勺子,将自己面前的空杯也端了起来。 发现是空的,还让爸爸帮他满上。 狄思科心说,让他俩打个岔也好,于童那边明显还在摇摆不定,拿不定主意呢。 他往儿子的酒杯里倒了点水,也给闺女倒了一些,鼓励道:“儿子,今天有孙爷爷和伯伯们在,你得给大家唱一首《祝酒歌》吧?” 这《祝酒歌》是于宝塔教的,只要有饭局,那必然是场场不落的! 每次都要让他们带来一场精彩表演,调剂酒桌气氛。 林桐捧场鼓掌说:“狄嘀嘀和狄嘀嗒一起来一个!” 这俩孩子已经是酒桌常客了,闻言就爬上椅子,露出了半个身子出来。 当场就给大家表演了一个“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前奏的调子跑去南天门,又从南天门拐回来。 几位观众听他俩“来来”了老半天,才终于听到了接下来的歌词。 “十月里响春雷~亿万人民举金杯~舒心的酒啊浓又美~千杯万盏也不醉……” 尽管吐字不清,调子也跑得不成样子,但这俩孩子唱得十分自信。 一曲终了,狄嘀嗒还双手端起面前的玻璃杯,冲对面的客人举了举说:“爷爷,伯伯,切耳丝!” 客人们:“……” 第124章 于童的影视公司与演出文化公司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目前只投资过两部电视剧。 一部是郭美凤参演的那部室内剧, 正在进行后期制作,预计明年播出。 另一部还在选角阶段,她打算把旗下的金雪茜推荐给剧组。 相比于一派欣欣向荣的电视行业, 日渐萧条的内地电影, 投资风险是非常高的。 不过, 再次翻了翻手上的剧本,她又觉得错过这个本子有点可惜。 别管深度厚度什么的, 只要笑点够密集, 作为一部喜剧片就算合格了。 这个故事的男主角窦尔囤是一名灶上学徒,在为村长家准备升学流水席时,意外偷听到村长女儿的大学名额是冒名顶替的,而被顶替的人正是他那翘首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小表妹。 窦尔囤前脚拿了村长的三千块封口费,后脚就将升学宴闹得人仰马翻。 不等村长一家找他算账, 他便带着钱南下打工了。 此时的大城市里正流行出国热,窦尔囤被资本主义的纸醉金迷迷了眼,将全部家当交给劳务公司,想要争取一份去美国的劳务派遣工作。 然而, 劳务公司没能给他介绍工作, 却介绍了一位归国华侨给他。 该华侨是个年近七十的富婆,靠着在股市上的精准眼光, 攒下了千万身家,而且无儿无女无老伴,想找个会说她家乡话的年轻小伙一起安度晚年。 按照劳务公司经理的说法,窦尔囤不会外语,没有一技之长, 去了美国只能刷盘子,不如趁年轻, 陪老太太几年,届时将有千万美元遗产留给他。 窦尔囤被他说动,陪伴了老太太两年,可是继承遗产时,却被律师告知,老太太的千万美元遗产,将由他,以及老太太的九只猫狗共同继承。 扣完税以后,他只能得到不足百万美元的遗产。 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窦尔囤对着九只猫狗喝了一顿闷酒后,就离开生活了两年的房子,回到了老家的小乡村。 面对一众亲戚的询问,他将老太太的发家史安到自己头上,将自己塑造成股市奇才。 而此时的国内股市正值牛市,A股刚开市,指数就从96点涨到了上千点。 小学都没毕业的窦尔囤带着老家的乡亲们炒股,从无败绩。 仗着从老太太那里学来的皮毛,他到处给人演讲授课,大学教授、企业老总、明星大腕都是他的学员。 不出半年,他就被媒体宣传成了一代股神。 牛市终有不牛的时候,繁华过后,窦尔囤千金散尽,又被曾经追捧他的学员们围追堵截。 无家可归的窦尔囤回到与老太太一起生活的房子,重新应聘,成为了九只猫狗的饲养员…… 于童将剧本合起来,问:“孙导,我听说喜剧片的拍摄成本是比较低的,您这部《可喜可贺》怎么需要这么多钱?” 只看故事内容的话,这部片子不算什么大制作。 孙奇保苦笑道:“于总,我这六十万的预算里,有三十万是厂标费!” 国内只承认十六家电影制片厂有制片权,其他人若想投资拍电影,就必须花钱向这些制片厂购买一个拍摄指标。 如果没有拍摄指标,电影片头没有厂标,那就是黑片了,在内地没有上映资格。 这也是国产电影质量越来越差的原因之一。 电影厂宁肯白拿三十万的厂标费,也不愿意冒险投资拍电影。 厂里的导演们要想有电影可拍,就得到处化缘拉投资,做独立制片人。 可是,能拉来投资的人未必是好导演,近两年接连上映了好几部国产烂片,导演都是没什么经验的新手。 于童只听说投资电影,要向电影厂交点赎身费。没想到费用会这么高,一半的投资竟然都是用来赎身的! 如果真正的拍摄预算只有三十万的话,那孙奇保这个预算做得算是节省了。 “除了男主角定下了陈老师,其他角色有确定的人选吗?”于童又问。 孙奇保笑了笑说:“其他角色有人选,但还没确定下来。投资商可能会有人选推荐,我们现在都要等投资商的人选定下后,再挑选其他演员的。” 一些企业老板投资电影,愿意把自家亲戚朋友拉到电影来客串一把。 这部电影主要是围绕男主角窦尔囤展开的,从最初的淳朴善良意气用事,到后来的逐渐膨胀,迷失自我,只要把男主角塑造好了,片子就成功了一大半。 所以,他提前将最主要的男主人选定了下来,其他角色就可以留给投资商发挥了。 于童没说自己是否要推荐演员,只是望向陈庆山,笑着说:“那陈老师的票房压力很大啊!到时候的票房,最起码一大半都是由陈老师的影迷贡献的!” 陈庆山是来拉投资的,所以表现得非常自信,“于总,不瞒您说,我对这个剧本是非常有信心的。这个剧本不仅有笑点,还涉及到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贴近世态人情,跟港片那种单纯搞笑还是不一样的。” 于童已经将身份从观众转换成了投资人,她对喜剧片是否有深度并不怎么在乎。 港岛的喜剧电影确实没什么深度,但人家的票房也确实高。 一部《逃学威龙》,一部《赌圣》,从电影院下线后,还有录像厅继续播放,让大家赚得钵满盆满。 孙奇保和陈庆山要是能拍出这种效果,别说三十万了,三百万她也愿意投。 似是看出了她的不以为意,陈庆山继续说:“我对这个本子真的非常有信心,所以这次也打算投资一部分,太多的我拿不出来,投个一万块是没问题的。” 一万块在于童这里不算什么,但电影演员是按月拿工资的,尽管偶尔会有走穴机会,可是一万块也不是小数目了。 于童抬手擦了擦闺女嘴角的油渍,将她面前装着半碗碎鸡肉的小碗拿开了。 这孩子已经吃了一个鸡腿和好几只大虾,再吃下去非得撑着不可。 狄嘀嘀哼哼唧唧地想夺回自己的饭碗,每次跟弟弟一起唱完歌以后,他俩都可以大吃特吃一顿的。 今天怎么不让她吃啦? 狄思科怕她哭闹,及时往干净的饭碗里倒了小半碗鲜榨橙汁,然后递了一只特别小的勺子给她。 让她自己擓着喝。 按照他的想法,这点汤够她擓上一刻钟了。 然而,狄嘀嘀并不按照他的套路走,将勺子一扔就端起碗把橙汁干了。 而后用舌头舔舔嘴唇说:“还要一碗!” 狄思科:“……” 他跟服务员要了一个宽边深盘,往盘底浅浅倒了一点橙汁。 再次把勺子递过去说:“这回不许喝那么快啊,慢慢喝。” 于童瞧着闺女终于老实了,才重新将话题转回来说:“陈老师,您去年和今年拍的两部电影都是主旋律电影,而且还是关于改革的传统题材。距离您最近一次拍摄喜剧电影已经是两年前了。” “虽然您两年前的电影至今还会在很多电影院放映,但您怎么就能保证您的喜剧影迷在两年后,仍然会买账呢?两年时间,市场变化那么快,您的喜剧影迷可能已经流失一大波了。” 闻言,除了不懂事的双胞胎,桌上的几人都神色各异。 这话就让陈庆山有点难堪了。 他这两年想转型拍正剧,不过显然转型不太成功,接连两部电影都票房不佳。 说不清是因为他自身的原因,还是电影市场整体不景气的原因。 反正两部电影的口碑票房都不怎么样,有些影迷甚至都不知道他拍过这样两部片子。 于童像是没看到大家的脸色,继续笑着说:“陈老师,我们全家都是您的影迷,您的所有喜剧片,我跟我爱人都去看过。在我看来,您十分有喜剧天赋,这是您最大的优势。很多演员可以演正剧,但不是什么演员都能演喜剧的。同样一句台词,别人说出来的时候没什么笑点,可是从您口中说出来,就让人不自觉想笑。” 就像《可喜可贺》这个本子,她将陈庆山的语气神态带入进去,读起来会觉得好笑很多。 孙奇保怕男主角尴尬,出面解释说:“不拍正剧就没戏拍啦!电影厂每年拍的电影不多,但’政府奖‘之类的奖项评的基本都是主旋律电影,所以反映时代精神的任务片还是会拍几部的。” 于童理解地颔首,又遗憾地说:“以陈老师之前在喜剧片上积攒下的口碑,如果一直在喜剧领域深耕的话,您的票房号召力完全可以跟港岛笑星抗衡。” 陈庆山心里也不是不遗憾后悔的,可是事已至此,后悔也没用,一切还得向前看。 “陈老师应该还没有经纪人吧?”于童问。 陈庆山摇摇头。 内地电影演员都是从电影厂领工资的,很少会有经纪人。 “我觉得您需要一位经纪人,”于童笑着说,“您的事业缺少长远规划,如果您当时有一位专业经纪人的话,也许会少走两年弯路。您的定位是喜剧演员,应该在喜剧领域继续深耕,接触的工作也应该是能加深您在观众心中幽默滑稽印象的,而不是与其背道而驰的正剧。” 陈庆山拍喜剧片太成功了,所以他拍正剧的时候,很容易让观众出戏。 于童去年去看了他的主旋律电影,他演的明明是一个正面的副厂长角色,却总让她觉得这个副厂长会弄出点什么笑料来。 陈庆山被她弄得一懵,不知话题怎么突然就扯到经纪人身上了。 “我就在厂里拍戏,要经纪人有什么用啊?” “当然有用,有了经纪人,一方面可以帮您规划事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帮您寻找到更多演出资源。以您的名气,没拍过商业广告,也没有什么商业演出机会,只拿电影厂的那点固定工资,显然是不合理的。” 陈庆山连忙摆手说:“我是电影演员,不像歌星似的,出去走穴唱首歌就行。我唱歌跑调,有的老板请我去唱电影主题曲插曲,我全都推了。” 于童不以为然道:“谁说走穴就必须得唱歌了?我记得之前报纸上报道过,您参加商业演出时,跟朋友一起说过相声,效果还不错。” “嗐,我只有那么一个相声,好的本子可遇不可求,我不能每次演出都只讲这一段相声啊。” “歌星的歌都可以反复演唱,您的相声为什么不能反复讲?” 余光里瞟见儿子在打哈欠,于童不再兜圈子,直接道:“孙导,陈老师,我对《可喜可贺》这个本子有点兴趣,但是陈老师最近两年的曝光度不够。除了前年的喜剧片,几乎再没其他作品面向观众,我对陈老师目前的票房号召力存疑。” “如果陈老师愿意将经纪约签到我的公司,配合我们的宣传计划,增加曝光度和话题度的话,我很高兴能跟二位合作一次,否则就只能跟二位说一声抱歉了。喜剧票房一半靠剧本,一半靠演员,如果陈老师的票房号召力不够,那投资风险就太高了。” 陈庆山:“……” 不是来拉投资的吗?怎么要把他自己卖啦? “陈老师可能还不了解我们公司的情况,我们举办过港台明星在内地的第一场演唱会,自87年成立以来,已经承办过8场明星演唱会,7场大型文艺晚会。秦勉、金雪茜、黄炜、沈晶莹都是我们公司的签约歌手。港岛好几位当红歌星的内地经纪约,也在我们公司。因为有举办演出的主场优势,我们公司演员歌手的曝光度是非常高的。” 陈庆山暗自点点头,这几个歌手是最近两年红起来的。 虽还不是红遍大江南北的大歌星,但他偶尔会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这几个人的名字,几乎每人都有代表作,歌曲传唱度很高。 “影视行业我刚涉足一年,公司目前只有一位女演员,没有与您撞型的其他演员,所有影视方面的资源都可以优先倾斜给您。而且除了我爱人,我手头没有其他人的经济事务,如果您把经纪约交给我们公司的话,我可以亲自给您当经纪人。” 众人:“……” 是来谈电影的吧? 于总怎么开始划拉演员了呢? 狄思科笑着举手说:“陈老师,我们于总很厉害的。我其实只出过五张录音带,除了第一年参加过商业演出,后来就再没有过专门的宣传。但是我现在走出去,还有不少歌迷找我签名呐!像我这样不配合宣传的人都能被于总捧红,更何况是您这样的大明星呢!那不得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呀!说不定就是咱们国内的第一个喜剧巨星呢!” 要是真的能把陈庆山签下来,对于童的公司来说,就是如虎添翼! 与老黄和秦勉之流相比,陈庆山就是大腕儿! 人家是真正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 虽然这两年没什么曝光,于童把他形容得好像过了气似的,但是过没过气只有他们最清楚了。 要是真的过气了,于童还费劲争取个屁啊! 哪怕这部喜剧电影最终让于童赔本了,能把陈庆山弄来公司坐镇,当个活招牌,也是很划算的! * 陈庆山在事业上是有野心的,想出名,也想赚钱。 尽管于童接触影视行业的时间比较短,但国内这方面的经济公司非常少,别家还不如于童呢。 于童有一句话很打动他。 他现在的收入,与他的名气不匹配! 所以,认真思考了一周后,陈庆山与于童签订了一份长达三年的经纪约。 只要双方合作愉快,没有分歧,合约到期后就会自动每年续约一次,五年后根据具体情况,重新签订新的合约。 签下陈庆山以后,于童给《可喜可贺》剧组的六十万投资也很快到账了。 孙导那边的拍摄团队都是现成的,第二天就将剧组组织起来,开始了拍摄。 喜剧片的制作周期短,他想尽快拍完,最好在明年春节时上映。 而于童却劝他以质量为重,不要赶进度,尽量将上映时间安排在春节以后。 因为她想为陈庆山准备一个小品,争取能登上猴年春晚的舞台。 春晚的收视率是毋庸置疑的,既能增加陈庆山的曝光度,又能加深他在观众心中的喜剧人印象。 现在差的就是一个好本子。 于童将主意打到了贾康导演头上,郭美凤拍的那部室内剧,每集剧本都是贾康自己操刀的。 她觉得室内剧跟小品差不多,可以让贾康试试帮忙写个本子。 于童这边跟贾康导演联系,另一边的孙奇保导演又跑来找她了。 “于总,对于演员的安排,您这边有没有什么建议啊?” 他得趁着现在天气还没彻底凉下来,先去农村将那场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的流水席大戏拍了。 所以,要安排什么演员必须尽快提,否则之后就改不了了。 于童其实没想安排演员,不过既然导演主动递了机会,她不要白不要,“您给我留两个女演员的位置就行。” 她将郭美凤和歌手沈晶莹都塞了过去。 郭美凤饰演女主角——那位年近七十的华裔富婆。 沈晶莹饰演一个戏份不算多的女配角——被股神忽悠的明星大腕。 于童打算给旗下歌手接触影视作品的机会,万一哪个有这方面的潜力,以后也可以像港台明星似的多栖发展。 “真,真让我当女主角啊?”郭美凤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大馅饼砸晕了! “对啊,就是那角色跟您的年纪不太相符,您可能得画画老妆。” “哎呦,化妆有什么啊?我登台唱戏的时候还得往脸上画油彩呢!” 于童提前跟她打预防针,“妈,这个角色跟您以前的角色都不一样,虽然快七十岁了,但是有点感情戏,要跟陈庆山饰演的小青年结婚。而且这个角色的结局不太好。” 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是比较忌讳这种事的。 郭美凤向来迷信,于童不太确定她能否接受这种会在电影中死亡的角色。 “那有什么呀!我在港岛当武行的时候,有三次都被人刺死了!”郭美凤高兴地抱过狄嘀嘀颠了颠说,“跟小年轻结婚就更没关系啦,那还是我占便宜呢!哈哈哈哈~” 于童:“……” 属实是她多虑了。 于是,郭美凤担纲女主角的第一部戏就这样定了下来。 她很快就拿到了剧本。 发现自己要演的角色是一个优雅又有钱的老富婆以后,郭美凤每天下班都把自己打扮得像个真正的富婆一样,往市里的各大五星级酒店跑。 酒店里的富人多,富婆也是比较聚集的。 她就想看看人家真正的富婆是什么样的。 郭美凤为了新角色频频出入高档酒店,真把自己武装得像个富婆似的,台词也提前背得滚瓜烂熟。 就等着导演一声令下,召唤她进组呢。 然而,她这一等就是两个多月。 等到日化厂开始做年终总结,狄思科被厂里推荐去参加全市劳动模范和经贸部优秀企业干部的评选,郭美凤这位女主角才终于接到导演让她元旦之后进组的电话。 “还好还好,给咱狄嘀嘀和狄嘀嗒过完两岁生日再进组!”郭美凤人逢喜事精神爽,打算给孙子孙女操办一下。 “妈,他俩那么小,不用过生日了吧?”狄思科不太想折腾。 “怎么能不办呢?从31号到1号,正好跨年,咱们全家一起庆祝庆祝!” 狄思科心说,小屁孩懂什么过生日啊,还不如以过新年的名义聚一聚算了。 郭美凤自有她的打算,“我问过孙导演了,过元旦的时候,剧组放假一天,我想把孙导和小陈都请到家里来聚聚,提前熟悉熟悉嘛!” “人家不回家跟家人团聚啊?” “孙导要回家过节,来不了。小陈的爱人在上海拍戏呢,他倒是可以来咱家坐坐。” 陈庆山已经跟于童合作了,双方多交流,加深了解,只有好处没坏处。 于童也赞成婆婆的想法,她正好可以趁机问问春晚小品的准备情况。 狄思科这个亲爹反对无效,只好听家中领导的安排,给两个小屁孩操办起来。 这俩孩子的生日比较好记,即使没特意声张,也有不少人主动来狄家送贺礼。 比如于家老两口,还有姥爷于宝塔,都是提前好几天就把礼物送来的。 其他比较亲近的人家,比如卢大爷和他的女儿,则亲自登门来给双胞胎贺喜了。 卢大爷向来只带着大闺女卢婉淇一起行动,不过他这次把老三卢婉溪也带上了。 他家老三在狄厂长手下工作,平时只知道闷头在技术科和实验室做实验,半点不知道跟领导拉拉关系。 卢大爷对这个书呆子闺女没办法,趁着来狄家做客的机会,正好把她也带上,算是在领导跟前露露脸。 卢大爷带着两个闺女,提着大包小裹进门,得到了老狄家的热烈欢迎。 郭美凤热情地招呼两个闺女和老卢头,“老卢,婉淇,婉溪,快进来坐!给你们介绍一位大明星!” 卢大爷连忙跟对方握手说:“这哪还用您介绍呢!陈庆山大明星谁能不认识呀!” 卢婉淇和卢婉溪还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电影明星,这跟见到狄思科时的感觉还不一样,都有些拘谨地跟对方握了手。 陈庆山看出她们的不自在,想着一会儿还要一起吃饭,便笑着调侃说:“我跟郭姨可是自己人,元旦之后就要进组领证结婚了。大家可别见外啊!” 卢家父女:“……” 啥意思? 第125章 郭美凤这人有点爱显摆的小毛病, 但她显摆也是有条件的。 就像这次与喜剧明星陈庆山合作拍电影的机会。 在没接到导演的进组通知前,即使已经拿到剧本好几个月,她也没敢对外声张。 万一中途出了纰漏, 人家剧组不用她了, 那她多丢人呐! 所以, 除了狄家人和剧组同事,其他人并未得知郭美凤要正式进军内地电影圈的消息。 望着表情或呆滞, 或惊讶, 或迷惑的卢家三人,郭美凤爽朗地大笑三声:“哈哈哈,你们还不知道吧?我马上要跟陈老师一起拍喜剧片了,当女主角!在电影里还要跟陈老师领证结婚呢!” “啊?” 卢家三人愈加目瞪口呆。 尤其是卢大爷,他发出惊讶的音量最高。 陈庆山与郭老师领证结婚这事, 只让他恍惚了一秒,就很快镇定了下来。 他隐约记得报纸上说过陈庆山早已结婚生子,而且夫妻恩爱,不可能与年龄差距很大的郭老师结婚。 但是, 郭老师能与陈庆山这样的大明星一起拍电影, 就着实让他震惊了! 郭美凤之前拍过一部电视剧,卢大爷并未把那部剧放在心上。 那贾康导演是他们车友俱乐部的, 以前没什么作品,拍出来的东西能否在电视上播出都是个问题。 可是陈庆山不一样啊,这可是真正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郭美凤能与对方合作,就是要出名的节奏啊。 卢大爷心情复杂地说:“郭老师, 您这眼瞅着就要火啦?” “哈哈哈,借您吉言啦!” 郭美凤心情大好, 她要是能火,说明电影火了,电影火了,童童投的一大笔钱就亏不了。 所以,她还挺希望自己能火起来的。 “爸,您要是再不主动表白,等人家郭老师成名以后,您就更没有机会啦!”趁着郭美凤去照顾孩子的间隙,卢婉淇撺掇,“您看郭老师都能跟陈庆山一起拍电影了,等到电影上映以后,肯定有更多大爷相中她,那您就彻底没戏了!” 几年时间过去,她们姐妹对老爸感情问题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从最初的顺其自然,到后来的隔岸观火看好戏,再到现在的恨铁不成钢。 郭老师这人还不错,虽然有胡同大妈的通病,偶尔会咋咋呼呼的,但人家不是那种挑事儿的人。 有自己的事业,儿女也出息孝顺,即使当了她们后妈,对彼此的生活也没什么影响。 找个这样有实力又明事理的后妈,总比弄回个妖妖娆娆的年轻后妈省心吧? 卢大爷板着脸,用那欧式大双眼皮狠狠夹她一眼:“表白什么表白!在人家里做客,说话注意点!” “您不是早就相中郭老师了么,我看今天日子挺好,一会儿您抽空跟郭老师聊聊,要是能赶在她进组前将事情定下来,那就最好不过了!” 卢大爷像赶苍蝇似的,挥挥手说:“等你找到对象,再来管老子的事吧!” 他又不是十几二十的愣头青,如果时机成熟,能不表白吗? 关键是现在时机不成熟啊! 郭老师性格爽利,相貌气质也合他的眼缘,事业和子女都没什么可挑拣的,他要是再婚,郭老师就是不二人选。 但是,只他单相思没用啊! 感情这种事当事人是最清楚的,他能感觉得出,郭老师对他没这方面的意思。 当然,对其他老头似乎也没有。 现在两家相处得挺愉快,不只他跟郭老师相处得好,他家女儿和姑爷,也与狄家儿女走动得挺勤。 当初郭美凤跟老徐分手的时候,也说分手后仍然是朋友,可是现在那老徐和他的子女在狄家已经查无此人了。 所以,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卢大爷是不会听人撺掇冒然表白的。 他自己心中有数,十分稳得住,瞧见抱着女儿进来的狄思科,就冲他招招手。 狄思科教闺女给爷爷和姨姨们问了好,便笑着问:“卢大爷,您最近生意怎么样啊?什么时候再多开两家度假村?” “现在的工作就够我忙了,再扩大规模我可忙不过来。” “您多开几家店嘛,”狄思科怂恿,“到时候您就是我们
相关推荐:
迷踪(年下1v1)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综影视]寒江雪
作恶(1V2)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摄春封艳
林峰林云瑶
成人爱情故事集|魁首风月谭
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