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 她最近当编外销售员赚了钱,要是罐头的价格便宜的话,倒是可以给孩子多买点。 反正保质期长,放不坏。 中午吃过午饭后,崔红英便夹着饭盒,与大家一起去自选超市一探究竟了。 然而,刚走到厂门口,女工们就被排起的几队长龙吓了一跳。 “老葛,你们怎么在这儿排着啊?”崔红英站在超市门前向内眺望,好像没什么人买东西,戴着统一蓝色套袖的收银员比顾客还多。 “等我们班长呢!”葛三顺高声回复,顺便提醒其他人,“厂里要求以科室和班组为单位,进去选购商品,科长或班长必须在场!” 有工人抱怨:“怎么这么麻烦啊?班长请假的怎么办?” “那就由更大的领导出面,找车间主任,你要是有本事把厂长弄来也可以!” “买东西而已,咋还需要领导在场?” 葛三顺热心解释:“咱们厂有将近两千人呢,人家财务科的同志总不能从两千人的名单里挨个找名字记账吧?不但效率低,还容易出错!狄厂长要求以科室和班组为单位进去选购,结账时有领导见证签字,方便了财务人员记账,也免得有人冒名顶替,或者结算工资的时候扯皮!” “老葛,那超市里都有什么啊?价钱怎么样?” 又是排队,又是找领导的,要是价格不划算,岂不是白折腾? 葛三顺已经被问得有经验了,简短答道:“铁皮暖瓶六块四一个。” “啊!” 在商店买个暖瓶,少说得十块钱了。 而且这玩意的内胆是玻璃的,一不留神就会打碎,所以算得上是消耗品。 崔红英连忙催促身边的同伴:“大辫儿,你跑得快,赶紧去车间找咱杨班长去,班长不在就找主任!” 大辫儿是个瘦高个的小姑娘,因辫子又粗又长而得名。 闻言便拿出在运动会上百米冲刺的速度,夹着自己的空饭盒,叮呤咣啷地往厂里跑。 过了没两分钟,又带着班长叮呤咣啷地跑了回来。 班长是被她在半路上拉来的,喘匀了气就急忙问:“咱们班的同志都到齐没有?” “齐了齐了。” 杨班长一挥手,带着大家冲进了超市。 他们班一共十个工人,进门以后,每人被发了一个手提筐选购商品。 不过,刚来到第一个货架,大家就被镇住了。 “咱这超市还卖电视机啊?” 后勤科的同志负责维持秩序,听到了询问便答道:“牡丹牌14寸彩色电视机,只有四台,先到先得。” “才14寸啊?”杨班长不太满意,“现在都看21寸的,谁还买14寸的!” 后勤的同志心说,所以才会堆在仓库里滞销嘛。 但他们是被狄厂长紧急培训过的,当然不能信口胡说。 “14寸确实小了点,但价格便宜呀,咱们跟电视机厂拿货给的是残次品出厂价,每台才四百出头。当年这款电视机放在商场里要卖998呢。你去买21寸的彩电,至少一千五,咱们这台彩电的价格还不到21寸的零头。” “四百多块啊,那我们一个月的工资也不够付呀!” “狄厂长说,先按当月的工资抵扣,为了不影响大家的日常生活,只抵扣当月工资的一半。这一半抵扣完的,就向前追溯,从去年拖欠的工资里抵扣。” 女工们惊讶地问:“狄厂长真这么说?以前的工资也能抵扣吗?” 财务科的同志答道:“对啊,狄厂长说咱们是国营单位,厂里有困难的时候,不得已才拖欠大家的工资,但是只要厂里有了钱,一定会想办法将拖欠的工资给大家补齐。” 听说可以抵扣拖欠的工资,崔红英当即就要了一台。 “小崔,你家里不是有电视机吗?” “我帮娘家买一台。”崔红英笑着解释,“我爸妈早就想买一台电视机,不过上千块的电视他们在农村不舍得买,这台四百多块的正合适。” 她们在门口研究电视,其他人已经去其他货架上选购商品了。 大辫儿的手提筐不一会儿就被塞满了,又跑到门口来借第二支手提筐。 崔红英往她的筐子里瞄了一眼,产品五花八门,除了汽水、罐头、袋装酱油醋,竟然还有五双军绿色劳保胶鞋。 “大辫儿,你买这么多胶鞋做什么?” 这种胶鞋已经很少有人穿了,在市场上三块八一双,根本无人问津。 大辫儿双眼亮晶晶地说:“崔姐,这鞋实在太便宜了,一块九毛八一双,拿回家当拖鞋穿也划算呀!” “……”崔红英原本还坚定的心立马就动摇了,“那我也买几双,给我爸和大伯他们下地干活穿!” * 超市第一天开业,狄思科提前给家里打了电话,今晚恐怕不能回家了,他得在厂里盯着。 工人们对便宜货的热情相当高,超市一直开到晚上九点多才勉强关了门。 狄思科过去的时候,超市里仍在忙碌。 财务科和人事科要当天对账,后勤科也得将货架补满,还有不少停产车间的工人,一趟趟地从仓库里往超市运货。 后勤科长向他提议:“厂长,来超市买东西的职工太多了,中午和晚上的队伍一直能排到汽车站那边。要不咱们弄一张产品清单吧,把项目和价格都写清楚,送到各个车间去,以车间为单位,统一送货上门。” 狄思科笑着说:“还得是你这样的老后勤有办法。” “嗐,咱就是干这个的嘛。” 后勤科长正得意,却听狄厂长又说:“你这个办法挺好,不过,这个月还是让大家来店里选购吧。咱们厂里沉寂太久了,需要热闹热闹。” 部分车间已经停产了,要是不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很容易影响工人的精气神,也容易无事生非。 而且有时候买东西就凭一股子激情,激情过去,理智恢复以后,职工们未必会选购那些产品。 产品再便宜也是滞销货,平时在市场和商店里见到,许多人的眼神都是直接飘走的。 今天大家之所以会选购这些滞销品,一是因为价格便宜,二是因为不用当场掏钱,大家来不及心疼,三就是跟风了。 有些东西明明不需要也不想买,可是身边同伴们都抢着买,她也就跟风买了。 “今天的销售情况怎么样?”狄思科走到财务科长身边问。 “挺好的,有的人把一个月的工资都花干净了。” “一定要提醒大家理性消费,除了产品质量问题,咱们是不退货的。”狄思科鼓励道,“咱们这几个科室的同事都比较辛苦,尤其是财务科,工作量增加不少。这个月大家都有奖金,另外超市营业的这段时间里,每人每天再发两瓶汽水和两个果子面包。” 李科长笑道:“有了果子面包,大家肯定更有干劲儿了。” 果子面包是食品公司的畅销货,狄思科跟管歧珍软磨硬泡才换来了这批货。 所以,放到超市以后,每人只能限购两个。 几乎每个进入超市的职工,都会买两个离开。 人事科长将今天的账目汇总好以后,跟狄思科汇报道:“今天来买东西的职工里,七成都是女同志,男同志那边没什么动静。一方面是因为厂里有不少夫妻档,另一方面嘛,有些人比较大男子主义,觉得跟女同志一起挤超市买东西没面子。” 狄思科无语:“买东西有什么没面子的?” “这个……”人事科长也说不好,含混道,“听说今天牙膏车间的高大力跟着同班组的女同事来超市买东西,回去以后就被男工人们挤兑了。” 妨碍厂里卖货的风气必须打压! 狄思科在办公室里凑合了一宿,第二天就给媳妇打了电话,邀请她和郭美凤一起来参观厂里的自选超市。 对于狄厂长的邀约,于童和郭美凤都很给面子,临近下班时,带上二舅妈和两个孩子,一起来了日化厂。 甫一见面,于童就将到处乱看的儿子塞进他怀里,“狄厂长,您火急火燎地把我们喊来,是不是有什么好事呀?” “真是好事!”狄思科将闺女也接过来,一手一个带他们去自选超市,“请你们来消费的,花我的工资!” 郭美凤嘿了一声,“还有这种好事呢?万一花超了算谁的啊?” “也算我的!” “那还犹豫什么呀!”于童挎上婆婆的手臂说,“走,咱今天把他的工资都花光!” 其实于童对那些滞销品没什么热情,她不喜欢的东西,再便宜也不会买。 但郭美凤进来以后就走不动路了。 看什么都便宜,什么都想买。 狄思科抱着双胞胎跟在她身后,转悠了半个钟头,总算把东西都买齐了。 “一会儿去食堂吃饭,你们跟我配合一下啊!” “配合什么?” 狄思科就将一部分男职工不愿意去自选超市的情况说了。 郭美凤不屑道:“你们这些大男人就是不会过日子!一会儿你看我的!” 一家人浩浩荡荡的进了食堂,自然要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狄思科长得年轻,很多不熟悉的人还以为他是未婚领导。 没想到人家不但娶了一个漂亮媳妇,连孩子都这么大了! “狄厂长,头一次看您带家属来厂里呀,咱工会汪主席还想给您介绍对象呢!” 狄思科每天跟大家一起吃饭聊天,工人们跟他混熟以后,也敢开玩笑了。 “少造谣啊,人家汪主席知道我结婚了。” 狄思科将自家双胞胎放进了婴儿车里。 狄嘀嘀和狄嘀嗒第一次面对这么多陌生人,早没了在家里追猫逗狗的嚣张气焰。 一边睁着大眼睛四处看热闹,一边手拉手躺在婴儿车里安静如鸡。 有叔叔阿姨来逗弄的时候,他俩挤出一个持续不到一秒的假笑,就继续瞪着眼睛观察人家。 狄思科对自家崽不哭不闹的表现很满意,但还是在心里给他们贴上了窝里横的标签。 “狄厂长,你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呀?”工人们瞧见了他们特意放在餐桌上的网兜和四个暖瓶。 “哈哈,这都是我家老太太和我爱人买的,”狄思科提高声音说,“我本来不想跟大家一起抢购的,不过这次的东西太便宜了,我要是不跟家里说一声,八成得落埋怨。要是自作主张买错了,也得落埋怨,所以我就把能在家做主的领导请来了。” 郭美凤接话说:“幸亏你打电话通知了我,你们这些大男人不会过日子,不知道这超市里的东西有多便宜。不买就是吃亏呀!” 有男工人赶紧问:“大娘,听说超市里都是滞销货,真的值得买呀?” “值呀!滞销货有什么打紧,过日子嘛,便宜合适才最重要!”郭美凤指指自己挑的暖瓶,“您看这质量和花色多好呀!你们要是不会挑,就把家里的老太太或者媳妇喊来,这机会多难得呀!” 尽管这种印着红双喜和花开富贵图案的暖瓶已经过时了,但是完全不影响使用嘛。 她买回去以后,可以在每人的屋里摆一个,省得冬天想喝热水的时候还得出门接水。 狄思科附和道:“咱们的自选超市只开这一阵子,这批货卖完以后就关门了。机会难得,你们要是不会挑选,就像我这样,把家属请来帮忙!” * 有了厂长带头,男工人们果然也坐不住了。 纷纷将自己的媳妇、妹妹、老妈带来超市挑选商品,有那机灵的小伙子还把正在追求的对象请来了。 自选超市的销量再创新高,有些产品,比如暖瓶和罐头,已经供不应求。 狄思科只好又给暖瓶厂和食品公司打电话,跟人家进行第二次以物易物交易。 自选超市的红火,很快就引起了两拨人的注意。 一拨是退休老职工,另一拨是附近居民。 大家都想进自选超市买东西。 尤其是退休老职工,在年轻人看来已经过时的产品,放在他们那个时代就是畅销货。 花开富贵和喜鹊登梅的图案,他们喜欢得很。 狄思科允许退休职工们进超市选购商品,待遇与在职职工一样,只抵扣工资,不收现金。 但是,非本厂职工的附近居民,是不被允许进入超市选购产品的。 这是日化厂职工的专属福利,不与外人共享! 狄思科还让人在超市门口立了牌子,“本店不收现金,非日化厂职工请勿购买”。 这一规定让大多数日化厂职工都生出了一种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 有些老职工还感慨说,感觉以前那个红火的日化厂又回来了!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让狄思科哭笑不得的是,当月工资刚发放没两天,他就收到了一封匿名举报信。 上面有名有姓地列举了十多个人。 写信人举报这些人利用自己的职工身份,帮助外厂人士在自选超市购买产品,严重侵害了本厂职工的利益。 应该取消这些人在自选超市购买商品的资格,还其他人一个公道。 狄思科不知自己能还谁公道。 他只能默默感叹,有人先富有人后富,不是没有道理的。 超市里的产品全是出厂价,比商场和市场里的价格更有优势,他早就盼着有机灵的职工能将超市里的产品拿出去转卖。 哪怕是抵扣自己的工资,帮亲戚朋友原价代购也好。 少补发一份工资,就能多给厂里减轻一份负担,这对厂子和职工是双赢的买卖。 出于种种原因,狄思科不能出面鼓励大家将购得的产品转卖出去,只能靠有心人自己琢磨。 发完了这个月的工资以后,他仍允许超市继续营业,也是顾及这一点。 谁承想,发现商机的人没几个,反而还冒出来一封举报信! 钱运旺敲门进来,语气有些激动地说:“厂长,有报社的记者同志想要采访您!” “采访我做什么?” “就是咱们十几个工厂以物易物的事,被宣扬出去了,记者同志听说这次的大宗交易是由您牵头的,就想来采访您一下。” 狄思科放下钢笔,沉吟片刻道:“就说我不在吧。” “那记者要是要求见其他几位副厂长呢?” 有上报纸的机会,不说别人,庄副厂长肯定会答应接受采访。 狄思科想了一会儿说:“那你就跟记者同志直说吧,咱们厂目前在大搞生产,不接受采访。请他去采访其他几个工厂的厂长也是一样的,具体情况大家都了解。” 他只想闷声发财,不想惹麻烦,也不想被采访。 而且他觉得这次以物易物的初衷也不怎么值得报道,十几家快要倒闭的工厂要靠以物易物的方式才能给职工发工资,这是什么光彩的事吗? 他刚把这个月的工资问题解决,只想大干快上搞生产。 特别是技改的事情不能拖,以日化厂的情况,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冒出一笔欠债来。 他得趁着账面还有点余钱,尽快将钱拨给技术科,研发新产品。 技术科长穆英杰对于这笔资金注入特别激动。 厂里连工资都发不出,就更没钱进行技改投入了,目前生产的还是十年前研发的老产品。 他对这笔资金十分珍惜,谨慎地说:“狄厂长,之前市场反馈说指甲油比较畅销,想让我们研究指甲油。不过,技术科里已经很久没分配大学生了。前几年分来的大学生,看明白厂里的情况以后,即使被扣档案扣户口也要走人。所以现在技术科里能顶用的人没几个,像我和老钱都是研究洗头膏的。” 当年他还因为研制了梅花牌洗头膏得到了部里的技术金奖。 狄思科对此早有心理准备,颔首说:“咱们厂梅花牌洗头膏的品质没得挑,洗后不涩,香味持久,许多老顾客都在坚持用咱们的产品。” “但是,如今市场更接受的是洗发水,销售员也反馈了咱们洗头膏的问题,膏霜质地被装进小包装袋以后,经常挤不干净,没有洗发水方便节约。您看咱们能不能保留洗头膏的特点,研发一款洗发水?或是给现在的洗头膏增加几款其他香型?” 穆英杰振奋道:“没问题!我们一定尽快拿出技改方案来!” 将资金批给技术科以后,狄思科这心里就放松了一半。 哪怕又被报销医药费的职工堵上了门,他仍能耐心将人劝回去,心情愉悦地下班回家。 然而,不等他走出办公室,就接到了来自王副市长秘书的电话。 对方让他立即去市政府一趟。 狄思科以为之前提交的那份加入退休金统筹的申请被通过了,一边感叹领导真辛苦,一边乐颠颠地去了市政府大楼。 可是,等他到了王副市长的办公室门口,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除了他,还有十几个厂长经理等在这里。 而且全是老熟人,就是之前一起以物易物的老伙计们。 走廊里鸦雀无声,但是十几个人的沉默却震耳欲聋。 大家用眼神相互交流着,什么也没说,却什么都说了。 十几个厂长一起被喊来,肯定跟以物易物有关呗。 狄思科回忆了一下整件事情的始末,除了那位记者的采访是个意外,其他都很完美。 不过,那份采访被刊登出来以后,他已经看过了。 总体来说,对他们的做法持肯定态度。 记者将出厂价自选超市的购买情况形容为爆火,并夸奖他们这个方法可以拉动内需,毕竟职工也是消费者嘛。 “北方日化厂的狄思科厂长来了吗?”秘书走出来问。 狄思科连忙举手,跟着秘书进了王副市长的办公室。 他还没来得及打量市长办公室的陈设,就先留意到了管歧珍和搪瓷厂的徐厂长。 与另两人隔空交换了眼神,礼貌地喊了一声市长,便走到管歧珍身边坐下了。 “下班时间还把你们喊来办公室,知道是什么原因吧?” 狄思科老实地答:“不知道。” “……”王副市长将那篇报道扔在桌面上,“这篇报道的影响很大,不少人都去看过你们三个单位开办的自选超市,你们为企业寻找出路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作为企业的一二把手,你们想没想过,企业间以物易物的行为,存在巨大的偷税漏税风险?” “领导,我们都是按照出厂价买入卖出的,”狄思科解释说,“出厂价里,包括成本,利润和税收。从其他厂拉回的商品,我们日化厂也是按照产品项接收的,不存在偷税风险。” 王副市长追问:“那自选超市呢?只要你们经营了,卖货了,那就是有营业税的!” 十几个工厂同时拉货送货,声势闹得很大,早就被有心人盯上了。 再加上这篇让他们大出风头的报道,很快就有人将小状告到了他这里。 这种交易方式存在很大的税收风险。 徐厂长经常跟市领导打交道,知道这时候不能顶嘴,给狄思科使个眼色,示意他乖乖认错认罚就得了。 然后,他很诚恳地低头道歉:“市长,这是我们的疏忽,我们只顾着帮职工改善生活了,确实忘了还有营业税的问题!” 狄思科觉得这种错不能随便认,他不顾对方的眼色,自顾自辩白道:“领导,我们厂的自选超市只对本厂职工开放,外人没有资格购买超市里的商品。而且全程不存在现金交易,都是直接抵扣职工工资的。说来惭愧,我们厂效益不佳,欠了职工不少工资,只能用这些产品当工资抵给工人们。” 徐厂长立马惊讶地望向狄思科。 避税这么大的事,你怎么能不跟大家打声招呼呢? 狄思科读懂了他的意思,摸摸鼻子道:“我刚上任没多久,还是个新手,对税收什么的还不太懂。这是我向厂里的总会计师咨询以后才弄明白的,顺便还请了区税务局的同志上门指导了工作。” 第114章 王副市长将厂长们喊来办公室, 并不是无的放矢。 这几年国企转型艰难,狄思科他们不是第一个想到以物易物的企业领导。 最近隔壁市的税务部门发现,今年第一季度的产值、利润和税收指标都比计划下降了20%, 但市里骨干企业的生产却普遍增长了。 调查组一查才发现, 由于资金周转困难, 企业间频频以物易物。 大部分产品的售价都低于正常售价,造成了税款流失。 北京这边听到消息后, 也开始排查类似问题。 而就在这时, 报纸上出现了一篇关于十几家国有企业以物易物的新闻。 这不就是活靶子嘛。 立马就有人将事情捅了上来。 王副市长严肃地说:“市里正在严查税收问题,最近会有调查组去你们几个厂调查情况。有没有偷税漏税,还得看调查结果。” 狄思科三人:“……”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日化厂和食品公司还好,虽然开办了超市, 却都只对职工开放,该交什么税还算有据可查。 搪瓷厂的徐厂长就惨了点。 这年头对税收管得其实不太严,他们要是默默地短暂经营几天超市,没什么人会特意来查。 没想到一篇新闻报道会给他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按照王副市长的本意, 如今国有企业都挺艰难, 这些厂长能想办法把日子过下去总比那些不作为的企业领导强。 可是,税收是大问题, 既然被人捅了上来,他自然要趁机让厂长们引起重视。 “市里马上要为厂长经理们开办一期税务培训班,防微杜渐,你们这十多个企业的厂长经理都去培训班学习一下吧。” 狄思科:“……” 这咋还带连坐呢! 他们三个工厂是换货换得最多的,所以在厂里开起了小超市, 但是对外营业的只有搪瓷厂。 也就是说,十多家企业的领导, 都要陪着搪瓷厂的徐厂长上培训班了。 从办公室出来时,门口那些厂长还不知道市长要让他们上培训班的决定。 三人不敢在门口多呆,跟众人挥挥手就先离开了政府大楼。 “看来这次要拖累大家跟我一起上培训班啦!”徐厂长尴尬地哈哈了两声。 狄思科笑道:“我刚到厂里不久,对税务问题本来就是一知半解,有机会学习学习也是好事。” 徐厂长心知人家说的是客气话,长期搞外贸的人,对财税多少是有些了解的。 他拍拍对方的肩膀说:“下周开始上课,到时候我请客给大家陪个不是!” 管歧珍嫌弃道:“行了你,每次请客都吃卤煮,我可不想吃了。税务培训班的通知上礼拜就下发了,自愿报名的时候没人去,趁着这次被人举报的机会,正好强制咱们去学习。” * 狄思科每个礼拜要去研究生班上两天半的课,这回又加上一个税务培训班。 他忍不住跟于童嘀咕:“我上班以后上的课,比上学的时候还多。” “这么快就厌学了?” “暂时还没有,最近上的课比较实用,理论课可以跟单位里的实际结合一下。” 于童忍不住提要求:“学习的同时也得兼顾锻炼身体啊!” “我到厂里工作以后,基本没有运动的时间,”狄思科撩开上衣下摆给她看,“能保持成这样,全靠我每周两天的骑车上下班。” 日化厂比宝莱公司还远,单程骑车需要两个钟头。 因为于童对腹肌的执着,他每周要抽出两三天,骑山地车上班。 早上不到六点就从家里出发,晚上八九点钟才能到家。 他对日化厂的工作部署,大部分是在骑车过程中完善的。 他拉着于童的手在自己身上摸摸,“于总,我这周运动了三天,要不您检阅一下成果?” “光天化日不许耍流氓啊!”于童往窗外瞄了一眼,“孩子还在院子里玩儿呢!” “有二舅妈看着呢,让他们自己玩儿去吧。” 狄思科说干就干,抱起媳妇进了浴室。 “你别把我的头发弄湿了!我这头发是刚烫的,还不能洗呢!”于童怕他直接开花洒,急慌慌护住自己的头发。 狄思科一边解皮带,一边嘟哝:“我就说嘛,狄嘀嘀咋跟个娇气包似的,小小年纪就开始在意发型了,原来根子在你这儿呢!” 提起这事于童就来气,裙子被他卷出褶子都顾不上了,“狄嘀嘀的头发挺好看的,你非要给她剃成儿子那样的杨梅头,人家能乐意吗?” 她家狄嘀嘀的头发有点黄,还带自来卷,配上那对欧式双眼皮,可洋气了。 二狗子这个当爹的可倒好,非要给孩子把头发剃了! 别看她家姑娘才一岁多,人家已经开始爱美了,让她剃个假小子头,怎么可能高兴! 狄思科生怕在关键时刻把媳妇惹毛了,赶紧承认错误,“对对对,都是我的错,以后我再也不祸害咱闺女的头发了,您审美眼光好,全凭您做主。” 他主要是觉得闺女的头发没有狄嘀嗒浓密。 听说孩子小的时候把头发剃了,能让她多长点头发。 狄思科想给闺女试试,却遭到了全家人的阻挠。 “咱俩难得能过个二人世界,快别提那俩小屁孩了,”狄思科从身后将人搂住,低头在她颈侧亲了亲,模仿大一路公交车上售票员的腔调说,“这位乘客,您站稳扶好注意安全啊!” “……”于童轻嗔道,“今天要是敢让我笑场,你就带着闺女儿子自己过吧!” “于总,我向来菲言厚行,埋头苦干,什么时候让领导失望过?” …… 狄思科自认工作做得不错,可是当天晚上还是被于童通知,周末让他带着闺女儿子自己过。 “媳妇,哪里不满意可以提,”狄思科愣了愣说,“不带离家出走的啊!” “想什么呢!我要跟金金去天津出差一趟,你在家看孩子吧。” 狄思科将爬进行李袋里的狄嘀嘀抓出来,笑眯眯地问:“闺女,要跟爸爸单独过日子了,你高兴不?” 狄嘀嘀还在记他要给自己剃头的仇,捂着脑袋不搭理他。 被狄思科对着脚丫子亲了好几口,才咯咯笑着扑进她爹怀里。 于童怕他趁着自己不在家偷偷把孩子的头发剃了,有些不放心地问:“你自己带孩子能行么?要不送到我爸那里去吧?” 狄思科嘴硬道:“你放心吧,我一个人就能搞定他俩!” “你除了会啃孩子脚丫子,还会什么啊?”于童对他那点小伎俩心知肚明。 “嘿,擎好吧您!” 狄思科对于自己带娃还是很有信心的。 早上将媳妇送去火车站,他就琢磨怎么跟孩子过周末了。 他打算先给俩孩子听英语录音带,听着听着就能听困了,趁着他们睡觉的时候,他可以抽空去人大上个课,下午回来以后,再带他们出去溜溜。 然而,狄嘀嘀和狄嘀嗒今天也不知怎么,突然就好学了起来。 听了三盘录音带,竟然还精神得很,而且一直嚷嚷着出去玩。 狄思科瞧一眼手表说:“我上学和工作的时候那么忙都没逃过课,今天倒是要因为你俩逃课了。你们要去哪玩啊?” 俩孩子说不出个所以然,反正就是要出门。 一人抱着一只熊猫,站在大门口,还打算把两只小狗崽带上。 狄思科跟他们商量:“小狗还太小了只能在院子里玩,要是想跟我一起去看奶奶的话,就不能带小狗。” 两人手拉手交头接耳,不知是怎么商量的,又跟爸爸提条件:“带猫猫去。” 意思是,二选一,留一只在家里。 “不行,出门不能带小动物。” 在无情老父亲的催促下,两人最终只抱着熊猫,噘着嘴上了车。 二舅妈从小带他俩,不舍得看孩子委屈,帮着商量说:“要不把小狗带上吧?我帮忙看着。” “哎呦舅妈,您可别被他们骗了,一会儿到了片场,看到了新鲜事他俩就把小狗忘了!”狄思科操纵着方向盘说,“那两只狗那么能跑,万一跑丢了又是麻烦事!” 郭美凤已经进组两个月了,不过这部电视剧也算是命途多舛。 因为资金短缺停机过两次,为此主演走了三个,只有郭美凤为了上电视,依然无怨无悔地坚守着。 于童瞧着婆婆对这个荧屏处女作实在太执着了,于是又给剧组投了一笔钱,让剧组继续拍摄,顺便要来了音像制品发行权。 几人抵达摄影棚时,有一场吃饭的戏正要开拍。 狄嘀嗒看到了戴着花套袖的郭美凤,大喊了一声“奶奶”。 被爸爸“嘘”了一声,就转而跟奶奶挥手拜拜。 得到郭美凤的回应后,才算是消停下来。 郭美凤饰演的是女主角的远房姑妈,因为做事勤快,被主角一家请到家里来当了保姆。 所以,她在这个家里的身份是很特殊的,既是保姆,又是主家的长辈。 狄思科没看过剧本,原以为她这个角色与二舅妈类似,应该是那种默默做事的长辈。 可他只看了两场戏的拍摄,就觉得郭美凤的角色性格与二舅妈完全不同。 这就是一事儿妈啊! 又菜又爱管闲事。 主角一家每天遇到的麻烦,有一大半都是这个保姆带来的。 就比如他们正在拍的这场戏,女主角下岗后自己开了一家婚姻介绍所。 市容办的同志要求整条街的商户,都要响应政府整顿市容市貌的号召。 在每个商户门口摆放统一鲜花——串儿红。 每户十盆,去市容办领取。 当然,这种鲜花不是免费的,每户需要交十块钱。 郭美凤饰演的远房姑妈听说以后,不但将女主给她买花的钱密了下来,还去市政府把市容办给举报了。 举报他们巧立名目乱收费。 之后的两集内容就会围绕举报带来的后续影响拍摄。 “妈,您演的是个反派啊?”两场戏结束后,狄思科问。 “我可不是反派,我是正面角色!”郭美凤坚决不承认自己是反派,“我这个人物的性格比较复杂,导演说了,我的存在为推动剧情起到了巨大作用。” 狄思科心说,作用确实挺大的,没有这个事儿妈,这部电视剧可能就拍不下去了。 而且这个角色还挺矛盾的,只通过今天这两场戏就看得出来,爱占小便宜又爱管闲事,胆子大,有点侠义心肠,又看不惯社会不良风气。 毕竟不是哪个老太太都敢跑去市政府实名举报的。 如果郭美凤能把这个充满矛盾的角色演出彩,没准儿还真能让她火一把。 “妈,您还不如演街道办主任呢,保姆这个角色有点像反派角色,万一以后火了,您不怕在街上挨揍啊!” “……”郭美凤抱着孙女说,“我可是刀马旦出身,谁揍谁还不一定呢!” 狄思科:“……” 看来您也知道自己这个角色不讨喜了。 他带着两个孩子在摄影棚里泡了一天。 除了渴了饿了尿了,这俩崽会哼哼唧唧,其余时间都一眨不眨地盯着他们奶奶在前面拍戏。 他俩还跟工作人员们学会了鼓掌,每拍完一场戏,就随着大家一起啪啪鼓掌。 郭美凤下工回家时,他俩已经累得电量耗尽,上了车就呼呼睡了起来。 狄思科觉得,在做事专注这一点上,他闺女儿子是青出于蓝的。 他小时候上课经常溜号,从没有他家狄嘀嘀和狄嘀嗒这股认真劲儿。 * 两个娃被累得一觉睡到第二天,狄思科去上班的时候,感觉这次带娃任务完成得非常圆满。 上个月的工资已经开了,下次再开工资还有大半个月,这两天也没什么人来要账。 狄思科忙里偷闲,一上午的心情都很不错。 直到午饭前,钱运旺递了几份医疗报销单给他签字。 自他上任以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往他这边递的医疗报销单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 但他至今一份也没签字,全都暂时压在了抽屉里。 这些都属于大额报销单,超出了一般领导的审批金额,才会送到他这个第一副厂长手里。 大额报销单就有这么多,小额单子更是数不清。 他查过去年的医疗报销账目,只去年一年,日化厂就产生了两百多万的医疗费用。 整个厂的在职和退休职工加起来,总共2700多人,平均每人每年要产生将近750块的医疗费用。 要知道,治疗一个伤风感冒,每次只需要一两块钱就差不多了。 退一万步讲,即使最近两年药费变得越来越贵,十块钱以内也能治好最常见的感冒。 日化厂的在职职工一半以上都是青壮年,有些人一年都去不了一次医院。 日化行业可能会出现
相关推荐: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深陷
外婆的援交
作恶(1V2)
[哪吒同人]m成为哪吒的白月光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切切(百合)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花花游龙+番外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