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小的结婚大的还没结,人家就会觉得这老大指定是有点毛病,要不然怎么会叫弟弟越过他去先结婚。 栾秋霞也知道,自家老二老四想结婚都容易,老二人讲义气吃得开,走到哪儿都一群朋友,跟谁都能说上话,现在又有了工作,虽然只是临时工,那也是有工资有粮食补助的工作,要找对象真是不难。 老四在供销社工作,那更是香饽饽,再说老四也谈的有对象,也正等着老大结婚,他那边随时都能结婚。 只有老大,人太老实,也有些呆,一把子的力气,就会下地干活,别的什么都不会。 按理说这样的说亲其实也不难,谈家条件摆在那儿呢,可谈家胜实在是呆,教他跟人家姑娘相处他都不会,整天嘴里不是他妈就是他奶,这种的,人家哪个姑娘愿意嫁给他? 更别说还有他的弟弟们作对比了。 因此栾秋霞最担心的就是大儿子的婚事,只要把大儿子的婚事给解决了,其他什么都好办。 也正是因此,说上方庄那姑娘时,为了叫大儿子顺利结婚,栾秋霞对那方雪梅几乎是有求必应。 结果对方也是一次比一次过分,后来还说“长孙不离宅”,想要在老宅结婚,就因为这件事,气得栾秋霞脑出血去住院了么,婚事就搁置了。 如今栾秋霞都出院快俩月了,去退婚,方家又不愿意,说十里八乡都知道眼看就要结婚了,又来退亲,她家闺女的名声还要不要! 退亲可以,彩礼不退! 那可是100块的彩礼,还有已经送到女方家里的置办给小两口新婚用的东西,三十六条腿,床单被子,甚至是脸盆暖水瓶等等。 不退咋行呢? 总之这婚事最终也没退,但也始终没把结婚时间给定下来,可把栾秋霞整得特别上火。 栾秋霞是真不想要那方家姑娘,尤其是回来后,又听说在她住院的时候,那方家姑娘带着她妈和她姨妈婶子一起过来,径直跑到老宅那边,口口声声地跟老太太说什么长孙不守着老宅就妨后之类的话,把老太太给气得不行。 栾秋霞就更是恼火,非要媒人过去说退亲,把彩礼给要回来,如果对方不给彩礼的话,那就告到公社里去。 可媒人过来,却支支吾吾的。 最终,媒人把栾秋霞给拉到一边上,说方家姑娘说了,真要退亲,那就去告谈家胜那啥她了。 栾秋霞快要被气死,就自家大儿子那榆木疙瘩的样,能不结婚就那啥那姑娘? 可能吗? 可是当问过自家大儿子后,栾秋霞更是气得心口疼。 谈家胜说,人家姑娘身子给他看了。 具体的,栾秋霞也没再多问,她怕自己被气死。 但这件事就这么不上不下的,搁置了。 她还在想着到底要怎么解决,还没想出个办法呢,现在,老二又给她直接带了个媳妇回来,栾秋霞的血压蹭蹭往上涨。 一个两个的,都不能好好正常相亲结婚吗,这么着下去,谈家的名声还要不要! 谈老太就说:“你也别急,问问那姑娘家是哪里的,找人去打听打听。明子不是那乱来的人,他把人带回家,只怕那姑娘是遇到什么难处了。” 栾秋霞就叹气:“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也问了,可那姑娘啥也不说,就说是自愿嫁给明子的。可……可是娘啊,我真不想再弄个糊涂麻缠的亲家。” 再? 沈南星还没啥反应呢,谈老太眉头就皱起来了。 “老大和那方家姑娘的事,定了?”谈老太道。 栾秋霞一脸的尴尬。 别看她刚才把那方家骂了半天,言辞中都在说她有多不想叫儿子娶方家那姑娘,还说去了好几次退亲。但重点在后头。 搁在沈南星这种不太爱在家长里短的事上动心思的,就只会觉得,栾秋霞是真不喜欢那方家姑娘,只是种种原因,现在退不了亲,她也可着急。 可搁在谈老太这儿,栾秋霞那点儿小心思就不够看了。 谈老太面色淡淡的:“已经决定了?大胜是啥想法?” 沈南星还在疑惑呢,栾秋霞就一脸尴尬地说:“大胜他,说他条件也就这样,不好挑拣人家姑娘。” 这话其实是对的。 谈家胜自己条件不怎么样,那对人家姑娘的条件,就也得放宽,不能挑挑拣拣。 但不挑拣,不代表随便一个都行。 在谈老太看来,姑娘的其他条件都是其次,最主要一点儿,得心眼儿正。 而那方家姑娘,就不是个心眼儿正的。 再不挑拣,也不能找这样的姑娘啊。大胜平日里是木讷,也不至于糊涂成这样。除非是真被人家拿捏住了把柄,又或者是他真喜欢这姑娘。 不管是哪种,都是糊涂,糊涂蛋一个! 可栾秋霞才是谈家胜的妈,是她找儿媳妇,那方家姑娘啥样子,栾秋霞已经清清楚楚了,她还是决定要结亲,那别人还能说什么? 谈老太是后婆婆,再把谈大伯当亲儿子,也终究不是亲的,人家又结婚那么多年,儿子都要娶媳妇了,她再管得太宽,会叫人厌恶的。 今儿栾秋霞来,看似是在说谈家明带回来那姑娘,实际上真正要说的,还是老大谈家胜和方庄那姑娘的婚事。 因为先前方家姑娘来老宅说的那难听话,栾秋霞必须要表态。 还是要跟方家结亲的话,就得给谈老太一个交代。至于老二谈家明和带回来那姑娘的事儿,栾秋霞还真不操心。 老二可不是老大,心里有成算着呢,就算是碰上个糊涂岳家,老二也能担得住。 被谈老太挑破,栾秋霞也有些尴尬:“娘,那方家轴的很,我真怕他们不管不顾啥都往外说,最后害了大胜一辈子。” 这是在说怕方家姑娘对外说谈家胜那啥她了,如今这流氓罪,女的豁出去不要脸面去告男的,很少说有告不赢的。 谈老太就说:“那你看着办吧。对了也跟你说一声,这距离高考没剩几天了,小南得去城里上学,认真复习复习。三礼这情况,他黏小南的很,我想来想去,只能带着三礼,跟小南一起去城里住。” 栾秋霞唬了一跳:“娘,去城里住哪儿啊?” “我托人找的房子,租上几个月就成了。” “那,那……” “去城里又不是不回来的。”谈老太说,“至少每个星期,还是要回来一趟的。过不了几天就该收麦了,到时候我也回来帮着给你们做饭。” 栾秋霞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那城里的房子收拾了吗,叫悦悦和明子去帮着收拾收拾。” 谈老太也没拒绝,说道:“也喊上明子带回来那姑娘,大家一起见见。” 东西也收拾得差不多了。 现在天儿已经热了,被褥不用带厚的,只要带席子,带薄一点的铺盖就成,另外就是要带锅碗瓢盆,和几个人的换洗衣服这些。 这年头,家家户户的锅碗瓢盆也都不富余,好些人家一口铁锅破了补,补了破,那就再补,谁有钱有票去买一口新的铁锅呢。 那碗筷,也都是有数的,人口多的家庭,吃饭的碗都得轮着用。 如今五月底交着六月,正是到了农忙的时候,这边的麦子已经逐渐成熟,大太阳晒着,麦子一天一个样。 收割麦子不能太生,但也不能太熟,不然麦穗晒焦了一碰就断地里,浪费得多,这个度,做了多年农活的老农民都掌握得住。 正常来说,这边都是农历端午节前后,阳历大概就是6月上旬,开始割麦子。 如今这时候,最怕的就是下雨。 现在可没有几十年后能够精确到小时甚至是分钟的天气预报,现在连气象卫星都没有,观察云层什么的都是借用人家国外的云图。 几十年后的天气预报,也总有人吐槽说预报不准,但实际上预报是针对一个地区,而降雨可能并不会完全覆盖整个地区,觉得不准的,一般都是因为没有处在降雨的那个局部地区。 现在的话,那就是完全没有准确的天气预报,气象上的预测往往会落后三四天甚至更久。 如果是在其他时候都无所谓,可在麦收时节,一旦麦子还没颗粒归仓,就开始下雨,那就麻烦大了。 淋了雨的麦子即便再晾晒,也都会发霉,会出芽,会减产。 所以现在大队都紧张着呢,既要在合适的时候收割麦子,又要防着天气有变,暴雨奇袭。 有老话说,五黄六月天,小娃的脸,说变就变。前一刻还是大太阳,后一刻就暴雨倾盆的也不在少数。 全大队的人都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抢收麦子。这个时候谈老太沈南星要搬家去城里住,着实不好叫人来帮忙。 甚至就连公社饲养场、养鱼场、供销社、榨油坊等等,所有的社办场子,也全都给工人放假回家,叫帮着大队收麦。 学校也会放至少7-10天的麦假,让学生们都回家去帮着收麦子。 在这个时候,任何事情,都要为麦收让路。 只不过现在,队里的老庄稼把式判断说,再有四五天开始全面收割麦子。 这就空出来几天时间,谈老太就决定这个时候去城里,主要是先把屋子给收拾一下,住两天看看谈礼能不能适应。 要是适应不了的话,她就带谈礼还回来住。能适应就好办了,过几天正式开始麦收,她也得回来帮忙。 现在这种时候,队上的拖拉机是不敢随便动用的,必须得停在队里,时刻准备战斗。 谈老太也就没开口去队里借拖拉机。 谈老太他们的东西说多不算太多,说少却也不少。 栾秋霞带着谈家胜谈家明谈家悦,还有谈家明带回来那姑娘韩秋梨,都过来帮着收拾东西往手推车上放。要去公社搭拖拉机,也得把这些东西给推过去。 谈老太和沈南星也算是正式见过韩秋梨了,这姑娘皮肤雪白,身段也好,笑起来一双大眼睛,可漂亮了。 只是身上那衣服,不大合身,脚上的鞋子更是旧到没眼看。 姑娘笑起来倒是落落大方的,只是在沈南星的目光落到她身上时,她不自觉地缩了一下,腰也直不起来的感觉。 沈南星的目光一触即分,立刻笑着说麻烦她也跟过来帮忙了。 韩秋梨赶紧说没事,然后二话不说就开始干活。 这一干活就看到她的手,跟她的脸可真不匹配,那是一双甚至比这个时代大多数种地劳作的妇女都更粗糙的手,像那干裂的老榆树皮,又干又硬。 光看这双手,就知道这姑娘干活是啥样的。 果然,这姑娘干起活来,比栾秋霞这个几十岁的农村妇女,以及比谈家胜谈家明他们这些男人,都更利索。 三个人都要去县城里住,收拾出来的东西可真不少,手推车上就堆了个满满当当的,还有不少东西没放下。 栾秋霞就说:“这去搭拖拉机,太多东西了,人家给不给搭啊。” 这也确实是个问题。 谈家明说实在不行,就推到县里,无非就是走一夜路,之前挖堤坝的时候,集中力量一段一段挖,把他们这边的人全都调动,派到城西里去挖堤坝,那还不是一走一夜的路。 韩秋梨也点头说道:“推车走也不累,明子白天还要上班,我来推就成,要不了一夜就到了。” 这姑娘可真是,把自己当男人使呢。 不过谁都不用推车走路,队上直接叫宋民富把拖拉机给开过来,听说谈家要去城里住,陪着沈南星读书,那街坊四邻的,都跑过来要帮忙搬东西。 哪儿那么多东西要搬呢! 谈老太也推辞,说队上拖拉机随时都可能急用,她知道大家的心意,但也不能因私废公。 村里的劳力们就说,不用队上拖拉机,那就多弄几个推车,随便挑出来几个壮劳力,拉着手推车去城里也不费事。 正商量着呢,在公社饲养场工作的小王兽医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了,沈南星要搬家去城里,他给调了一辆饲养场的拖拉机。 知道谈家明会开,就叫谈家明去开,送他们去城里。 这是饲养场的拖拉机,跟大队没关系,小王兽医也不管谈老太怎么拒绝,反正就这么定了,招呼大家帮着装车。 谈家人几乎都没动上手,村里人就帮着把东西都给搬到拖拉机上了。 干活最起劲的就是生子一家了。 生子他妈舌头上那个瘤子,用头发拴了这么多天已经掉了,创口几乎没有流血,现在已经长住了。 舌头也没有再肿,活动起来也不像先前那么僵硬,吃饭喝汤只要注意别太硬太烫的就没事。 沈南星却说叫她继续吃着药,吃上几个月,再去医院检查。 生子他妈可不敢再犟嘴了,一点质疑都没有,沈南星开啥药就老老实实去抓来吃。 有事没事就老来谈家转悠,帮着谈老太干点这干点那的,实在是没活干了,就帮着给谈老太糊糨子,纳鞋底。 谈家要搬去城里的事,生子娘早就知道,所以今儿也是早早带着自家劳力儿子过来帮忙。 今儿来帮忙的人着实多,本来看着挺多的东西,三两下就给搬拖拉机上去了。 不仅如此,村里人还要跟着去城里,说帮着搬东西,也帮着收拾家里。 谈老太连连感谢,但还是严词拒绝,除了自家人,其他谁都别跟去,就这么点活,别耽误队上的事儿才是真的,何况她这也就是搬上去,过两天正式麦收,就又回来了呢。 大家不能去帮忙,也都挺遗憾的。 谈老太也是感慨至极,这可都是小南的面子啊。 正要走呢,表哥石大勇和表姐石小榕也都来了,要跟着一起去帮忙。 石大勇本来说是请假一天,会计陈大姐却说清啥假呢,给他调休。 请假要扣钱的,调休就不用了。 至于石小榕,出摊的面和好,馅儿也都给调好,今儿她就不去了,让另外那俩小姐妹去卖,就一天时间,不耽误啥。 沈南星说应该没多少活,这俩人也不肯,非要跟着去,那就一起坐上拖拉机去吧。 还有心情格外兴奋的谈小礼,把轮椅抬上去,也得把他给弄上车。他胳膊有劲儿能攀着,下头再有人给往上送送,也就上去了。 于是,这拖拉机上拉了一车的东西,还有一车的人,就这么浩浩荡荡去县城了。 从村子里过,有那不知道的人瞧见了也都问呢,得知是沈南星要去上学,就把谈老太和谈三礼也给带上了。 人们竟然是不知道要说啥才好。 春花娘忍不住说:“谈家婶子对三礼家的,可真是比对亲孙子亲孙女都还要疼。” 秀英婶儿就怼回去:“换我有小南这样的孙媳妇,那我也疼!小南一嫁过去三礼就醒了不说,这眼见着是恢复得越来越好,我看要不了几个月,就能完全恢复了。小南去城里上学,应该也是放心不下三礼,才叫给三礼也带上,要不然她自己一个人去上学多松快!三礼和谈家婶子才是真的有福气!” 生子娘也瞥一眼春花娘:“你当都跟你一样,嘴上说着疼闺女,恨不得把闺女称斤卖了。” 春花娘气得上来就要撕生子娘的头发,生子娘直接闹到往春花娘怀里钻,顶着春花娘:“来来,你给我动手一下试试,我这每月抓药都得几十块,正好你给我抓。来呀,来呀,咋不能耐了?” 春花娘被顶得连连后退,一张脸涨红,却愣是没敢下手,生怕真被讹上。 …… 沈南星再好,也不可能叫所有人都满意,有那感恩的,自然也有眼红的,反正就是说什么的都有。 当然也有人说到韩金花的跟前。 韩金花只是笑笑:“这孩子跟孩子不一样,有些孩子你就是打都打不走,有些孩子你哪怕有一丁点儿做的不对,她就能记你一辈子。” 那人就道:“金花婶儿你有的是指望,她再有本事,你也不指望她。女生外向,要不人家说养闺女都是给人家养的。” 韩金花道:“这也分人,我们家她小姑,那可孝顺的很。前些时候我在卫生院,她在外头出差呢,赶紧把工作交代完赶回来,硬是要把我接到城里去住,还说几个哥哥嫂子们不孝顺,那就叫我跟她住,她给我养老。你说说,这孩子,多有心啊。老二家的去接我回来,她还不叫接,把她二嫂给说了一顿。我这不是想着,住闺女家的话,儿子媳妇们脸上都不光彩,这才回来了。” “是是,咱桂英也有本事的很,听说显宗就是叫他小姑给安排到医院的?” “嗯,已经去上班了,虽说也是临时工,那也要分是啥单位的。” “哎呦显宗这可是出息了,金花婶儿你可太有福气了,老大在省城机械厂当领导,这老三一家和小闺女一家都是干公的,咱们这十里八乡看看,谁家有您家体面。婶儿,我这也是逼到不行了,才跟你张这个口,我家那小子岁数也大了,这婚要是还结不成,以后就只能打光棍了……” 韩金花停下手里正在纳的鞋底:“差多少?” “这彩礼加上前前后后全部花销下来,起码得百十块,家里这么些年也没攒下来几块钱。婶儿,咱还是照旧,借八还十。您看成吗?” 这是现在农村私下里借钱借粮的说法,有借八还十的,着急用钱的话还有借八还十二的。 这样计算,比说一分利两分利之类的,更容易算。 钱的话就是借八块,一年到期还十块,或者是十二块。粮食的话就是借八斤还十斤或者十二斤,再高的还有十四斤的。 算下来绝对是高利。 韩金花手里的钱攥了这些年,早就不知道生了多少钱…… * 城里谈老太给找的房子,就在高中学校附近,是谈老太一位老姐妹的房子。 这位老姐妹解放前是省城资本家的小老婆,解放后她也属于被压迫阶级,政府帮助她恢复人身自由,她自愿嫁给个死了老婆的连长开始新生活。 连长男人前头老婆死了,留下两儿一女,这老姐妹早年在地主家坏了身子,也生不了,正好,给人家当后妈,抚养几个孩子。 刚结婚也没几年,就五几年的时候,男人在北边战争中牺牲,这老姐妹自己把孩子们养大,到18岁就把兄弟俩都送去部队了。 有他们父亲战友照顾,那兄弟俩也争气,在部队里也很快就升上去。 剩下那个闺女,也叫给安排到部队里去当文艺兵了。三个孩子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仨孩子如今都在部队结婚成家,要接这老姐妹过去,她死活不去,说不习惯,说自己待在家里舒坦。孩子们就也没勉强。 今年,那小闺女说是怀上了,反应厉害,拣饭,想吃口家乡饭。 小老太这才没有办法,去了小闺女家,房子就空下来了。 她那男人这边的家族里人口也多,男人原先也有本事,留下这一个大院子。 因着男人是英雄是烈士,儿子女儿们又都在部队,还都有职务,她小老太就算一个人住这么大院子,也没人敢来打主意。 年初那小老太接到小闺女的信儿,非叫她去,她临走的时候还跟谈老太打了声招呼,俩老姐妹抱头哭了一场,这一去天南地北的,不知道啥时候还能再见了。 临走的时候,那小老太就把钥匙留给了谈老太。 所以当沈南星要去学校上学,说学校宿舍那么挤的时候,谈老太就想到了她小姐妹这房子,钥匙都在她手里呢。 直接去住,也没事。 但谈老太的处事原则不允许她在没告知主家的情况下,就去住人家房子。 谈老太就去给这小姐妹拍了电报,说起租住她房子的事。 等了几天收到这小姐妹给她回电报,叫她只管住,别说什么租不租的。但这时三礼已经醒了,把沈南星给绊住了,暂时没去成学校。 后来谈礼明显好转,她又跟沈南星提叫她自己来城里上学,住这院子里,沈南星说不急,怕耽误谈礼的恢复,这一拖,就到了现在。 老姐妹这院子是真的够大,一排三间正屋,还有两间偏房,一间灶房,还有一个牲口棚。 院子里还有一棵歪脖子的大枣树,院子后面不远就是水井,吃水用水都方便的很。 院子门口这条路,往前走不到大概三百米,就是县高中了。 自从老姐妹离开,这差不多得有
相关推荐:
迷踪(年下1v1)
危险情人
林峰林云瑶
壮汉夫郎太宠我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深陷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Black Hole
一梦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