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觉得口干舌燥起来。 握着她腰的手就不觉收紧了。 顾锦朝只觉得他的身体有些僵硬,以为是自己太重了,小心地挪动了一下,跟他说:“您在家中礼佛,算是修士吗?是不是该有什么戒律。”好像一般的修士该有戒律,例如不杀生不妄语一类的。 陈彦允低低的应了一声,轻轻地咬在她颈侧,声音模糊不清:“是该有戒律的,不过我也不算修士……”他的戒律遵守得有些不严格了。 顾锦朝不知该如何是好,手揪紧了衣袖避到一边,只觉得脖颈痒酥酥的。他复又追上来,翻身把她压在身下,继续说:“应该有五大戒律……杀生戒、偷盗戒、妄语戒、邪yin戒、饮酒戒。我平日都是尽量遵守的,所以通房姨娘之类的你也不用提了……” 那她现在呢,两人还如此亲密呢……顾锦朝手肘抵在胸前,只觉得脸热。 陈彦允不容拒绝地把她的手压到身侧,沿着下巴往上吻去。 顾锦朝竟然觉得自己也浑身酥麻,连忙道:“三爷,不行……” 衣带已经解开了,一双热得烫人的大手摸进去。陈彦允低声问她:“怎么不行了?”手却没有停。 她不是有意拒绝,她的小日子还没过去呢…… 看着锦朝欲言又止的样子,他的理智也渐渐回来了。不由得苦笑:“明知道……你还躺到我身上来。”却终于放开了她,又替她系好衣带,有些无奈,“你还是睡到旁边去吧。” 顾锦朝忙钻了回去,闭上眼好久,听到他没有动静了才睡着。 第二天辰时起身的时候,陈彦允还躺在她身边。 既然不是初一、十五,他就该去内阁才是。顾锦朝连忙起身,以为是外面的丫头失职了,小声叫他起来,陈三爷却把她抱到怀里,声音还透着浓浓的睡意:“今日不用去内阁,你别急……” 抱着她觉得很舒服,又继续睡过去了。 昨晚他应该没有睡好。顾锦朝靠着他的胸膛暗想着,就乖乖不动了。 三爷的自律性很强,纵使休息得不好,他也不会荒唐到日上三竿才起来。过了一刻钟陈三爷就起身了,换了件灰蓝色的直裾,丫头端上了白粥和酥饼做早膳。吃完饭后两人一同去给陈老夫人请安,陈四爷过来找了陈三爷去,说是有些生意上的事要他定夺。 锦朝和陈老夫人说起王妈妈的事:“……媳妇觉得孙妈妈可用,想留她在房里用。王妈妈就去管了灶上的事,原来管灶的是万石媳妇,如今就两个人一起看着,也免得出岔子。”她让王妈妈去管灶,还是要和陈老夫人说一声。那万石媳妇是陈家万管事的儿媳,新拨到她这儿来使唤,人很老实。 陈老夫人点头:“你房里的事,自然是你决定。人好就用,不好就罢了,都看各自的。”她把王妈妈拨给锦朝,本来是想替她省事的,现在凭添麻烦自然不好了。 顾锦朝了解陈老夫人的个性,事情但凡和她说清楚了,有理有据的,她就不会多想。 一会儿秦氏过来请安了,陈老夫人就问起陈玄越的事:“……大夫可来看过了?” 顾锦朝不由得抬起头,知道这个人以后的命运,她实在很难不关注他。 秦氏微笑着屈身:“已经看过了,说是不严重,几帖药就能好的。” 第二百二十三章:四爷 陈老夫人叹了口气:“我看伺候他的人也太不走心了,毕竟也是陈家的少爷。” 秦氏脸上的笑容收了些,继续道:“原来伺候他的乳娘两年前病逝了,才换了这个郑氏。郑氏原来是管库房的婆子,可能不太周到。我回头就再拨个婆子去玄越那里伺候。” 陈老夫人嗯了声:“他父亲不想管他,你做母亲的也要操持好。给他多做几身新衣裳吧,我看他穿的衣服袖子都短了。” 秦氏道:“四季的衣裳都是按时间做了的,刚入夏的时候就送过去了。玄越不喜欢穿新衣裳……” 陈老夫人听后想了许久,才说:“那算了,不用管他。” 一会儿王氏带着陈容过来,陈容是庶出,规规矩矩地跟着王氏身后,面容白净,一对菱形的眼眸格外柔媚。陈容恭敬地给大家行了礼,陈老夫人找她过去说话。 秦氏则递了一碟切好的梨子到锦朝面前,微笑着说:“……是今年刚出的鸭梨,我本家刚遣人送过来,三弟妹也尝个鲜。回头我让人给你送一筐过去,还有些熏肉,不知道弟妹喜不喜欢?” 锦朝叉了一块吃,笑着说:“人家都说真定的梨大如拳,甘如蜜,脆如菱,果然如此。我也是喜欢吃肉的,二嫂送的就更喜欢了。” “那我也给弟妹送一些熏肉过去。”秦氏把小碟放在锦朝身边,凤眸一抬轻声道:“今儿是七月初四,每房的月例银子就要拨下来了,是我顺便给你送过去,还是弟妹遣人去取?” 锦朝又道:“我让孙妈妈去取就是,还是不劳烦嫂嫂了。” 秦氏又笑笑:“咱们妯娌间没什么麻烦的。不过原先都是王妈妈来取,怎么如今换了孙妈妈了……我可得给下面的管事说一声,免得交错了人。” “正想和嫂嫂说一声的,孙妈妈是娘才拨到我那儿,就想让她先练练手。日后管着我房中的事,嫂嫂有什么事交代,告诉她就是。” 这就是弃王妈妈不用了?秦氏看了陈老夫人一眼。陈老夫人正和陈容说话,似乎也没听到她们说话。或者是听到了,只是不想管而已。 等到了晌午,陈三爷和陈四爷就过来了。 陈老夫人特地找了陈四爷去说陈容的亲事,“……葫芦巷子的赵大小姐说媒,说的是良乡薛家的小公子,前几年考了秀才的功名,家里很富庶。你要是也同意,就把这门亲事定下来。” 陈四爷陈彦文长得阴柔,不说话的样子脸更是冷。闻言皱了皱眉,“只是秀才的功名……” 娶陈容肯定是高攀了。 王氏正坐在旁边,忙笑了笑:“赵大小姐是妾身识得,我看薛家小公子很是上进。” 陈四爷却理也没有理王氏,而是问陈老夫人:“母亲觉得如何?” 王氏就笑得有些尴尬,拿了梨子吃。 陈老夫人就笑了笑:“容姐儿毕竟只是姨娘养大的孩子,不比正经嫡女身份高。何况那孩子人确实不错,薛家富庶,她嫁过去又是给小公子做妻,只有享福的。” 陈四爷就点头:“那就凭母亲说的吧。” 这样的事锦朝和陈彦允都不好说什么,陈彦允坐在她身边把她那碟梨子吃了,锦朝递了汗巾给他。 他还给她的时候说:“都是茶花的味道。” 锦朝小声问:“您说什么茶花的味道?” 陈彦允含笑指了指她:“你身上……但你给我做的斗篷,怎么熏的是松木香。” 他就猜到那是做给他的?顾锦朝心想,又抬起袖子闻了闻。她怎么闻不出什么味道……反倒是觉得和他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身上有了他那种淡淡的檀木香。温和又宁静。 郑嬷嬷进来问午膳摆在哪里,陈老夫人说在花厅进膳。锦朝跨出房门,就看到陈容正和陈昭说话,半弯着腰看陈昭摆弄一把琉璃珠,语气小心翼翼的。看到陈四爷和王氏出来,忙上前来问安,样子很紧张。 陈四爷还不到三十,长得虽然阴柔,但是十分俊美。王氏站在他身边,好像姐弟一样。 他点了点头,随口嘱咐了陈容几句,又问她的姨娘怎么样了。 王氏脸色苍白,什么都不敢说。 陈三爷随后走出来,握了握她的肩问道:“看什么呢?” 锦朝笑着摇摇头,随着他去了花厅。 王氏一路回到住处都小心看陈四爷的脸色,等回到住处,他一言不发地坐在罗汉床上。王氏亲自沏了茶过来,“四爷,您别生气了……妾身是想着这事还没定下来,所以才……” 陈四爷冷冷地道:“你打算定下来再告诉我了?家里是你当家还是我当家的。今天还当着三哥和三嫂,你这样让我难堪,你究竟打的什么主意?” 王氏勉强笑笑:“妾身也没有让您难堪,妾身只是提了赵大小姐一句,是母亲上心了去问的。” 还不够难堪的?陈容的亲事本该是父亲一起商量的,王氏却说都没跟他说。人家听了会怎么想…… 王氏见陈四爷不说话,就柔声道:“是妾身的错,妾身一定注意。”又转移话题说,“您和三爷说去浙江温州府的事可定下来了?妾身已经写了信给兄长,让他到时候去接您。” 陈彦文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我去温州府的事……你和你兄长说了?” 王氏见他脸色不好看,心里一跳,更不知道哪里触了他的逆鳞,只能低声解释:“您在温州府行事,有兄长帮助也方便些。” 陈彦文站起身,清瘦高挑的身形映衬着烛光,影子落在王氏身前的地板上。 他淡淡地说:“你先睡吧。”拿过旁边的斗篷就朝外走。 王氏忙拉住他的袖子,“四爷,您今夜该留在妾身房里的……您要去哪里?” 他嘴角露出一丝讥笑:“还真是你当家了?” 王氏一怔,陈彦文已经走出了次间。一会儿她的贴身丫头石榴过来跟她说:“……四老爷去了尤姨娘那里。那边又要了一桌菜。” 尤姨娘是陈容的生母。 王氏有些无力地坐在罗汉床上。 石榴小声道:“夫人,本来该是您的日子。老爷去了尤姨娘那里,白白让尤姨娘得意了……要不,明儿还是把尤姨娘找过来,您给她立规矩,免得恃宠而骄了。” 王氏笑着摇头:“算了,平白让人看笑话。她再得意也不敢造次,由她去吧。”始终是没生下儿子,成不了气候。等她把陈容嫁出去了,尤氏就更没有依仗了。 石榴服侍她梳头,叹了口气:“您对四老爷万分小心,四老爷也总是不满意……” 王氏苦笑:“他不过是看我出生商贾之家,嫌弃我铜臭而已。人就是这样的……看谁不喜欢,她做什么你都觉得厌恶。”陈四爷和陈三爷同为陈家嫡子,差别却是天大的。何况陈四爷早年考中进士,本来是有机会做官的,结果因为陈三爷……陈四爷就只在国子监挂了个闲差,从此后他就越发的脾性不好了。 王氏手紧紧握着妆台上一只金累丝簪子,用力得指甲都白了。 等过了两天孙妈妈去领了月例过来,锦朝才知道自己每月有七十两银子,而三房姨娘每月是二十两。大丫鬟四两,二等丫头三两……依次这样算下去,掌事婆子和大丫鬟一样。 锦朝捡了四两银子给孙妈妈,又另拿了红布包的银裸子给她:“听说你儿子娶媳妇,我随个份子钱” 那分量足有十多两……孙妈妈觉得太多了,忙推拒道:“夫人,您手头也要用银子,不必随份子……乡下人娶媳妇也没这么多讲究!” 要想别人忠心,还不是要对别人好。锦朝笑着把银子放到她手上:“一会儿我让青蒲挑两匹绸缎,置办响糖和糕点送过去。这样的喜事,你多回去住几天吧……可不要推辞了,以后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孙妈妈有个失明的二儿子,就靠她的月例和大儿子在陈家的田庄做事养着,家里一直不富裕。 孙妈妈不好再推辞,接了银子福身谢她。 很快就到了中元节的时候。七月十五,祭祖、放水灯,宝相寺又办了盂兰盆法会。陈老夫人带陈家众女眷去参加。盂兰盆法会办得很是盛大,宝相寺又是临近最大得寺庙,仅次于大相国寺。香客游人如织,陈家女眷就由知客师父引着从侧门进去。 等在大雄宝殿拜过了佛,陈三爷身边的陈义过来传话,说陈三爷在后山等她。 陈家女眷去了禅房歇息,顾锦朝和陈老夫人说了一声后,就跟着陈义往后山去。她上次来宝相寺的时候,还是冬天。陈三爷在接引殿里和高僧说话,她那时候遇到了风雪,他还请自己去避雪…… 陈彦允却正站在接引殿外等她。正是艳阳高照的时候,她脸颊微红。 陈三爷笑着道:“先进来喝杯茶吧。”领她进了接引殿,还是那个厢房,很快书砚就捧了茶上来。 锦朝喝了口茶,略解了口渴才问:“您让我来这里做什么?” 第二百三十四章:来信 锦朝供奉了一盏白莲座长明灯。 灯楼里放着很多灯,无数的火光跳动着,她提着自己的灯站在灯楼中间。一道石砌栏杆的楼梯可以通往灯塔之上,还有几个僧人在给灯座添油。 锦朝回头看着陈三爷,也不知道她这盏灯放在哪里是好。 陈三爷向她走过来,说:“跟我来。”带着她沿着楼梯往灯楼上走去,墙壁上有一个个佛龛,涂了松油的墙面烘烤得十分光洁,陈三爷转过一个狭口,带她来到一处露台。这里供奉着一座文殊菩萨像,菩萨像前只摆了一盏灯。是一盏大理寺雕刻的佛莲纹长明灯,看样子应该已经有些年头了。 顾锦朝看了看陈彦允,却见他低头看着这盏灯,嘴角露出一丝淡笑:“还是师父打点得好。你把灯放在这里吧,有菩萨保佑着,就福泽深厚了。” ……那这盏长明灯是谁的?还独辟了个地方来放着。 顾锦朝放好了灯,跟着他下了楼梯,低声问他:“三爷,那盏灯是谁的?”灯楼里显得无比静寂,那些灯火就像活的一样跳动,她的声音也压得很低。 陈彦允走在前面,回答她说:“是我十岁那年,娘带我来点的……那时候的住持师父还是我父亲的好友,辟了这个位置出来。他几年前圆寂了。” 两人已经出了灯楼。 锦朝回头看了一眼,突然想起那日陈三爷领她看灯楼,大雪纷飞的场景。 陈彦允让陈义送她回禅房去,他则要去看看在宝相寺清修的陈六爷。 等看完了盂兰节法会回到陈家,大家都很累了,各自回房歇息。陈老夫人找陈彦允说话。问陈六爷在宝相寺过得如何。锦朝就先回了木樨堂沐浴。走了一天出了一身的汗,热水沐浴之后才觉得十分清爽。 青蒲捧了件水青色素缎的褙子给她,锦朝想了想。让她去换那件淡粉色莲花纹的绢丝褙子来。 大热的天,罗汉床上铺的就是嵌白玉的竹席。锦朝在罗汉床上坐着看账本。绣渠端了盘切好的西瓜上来,又特意用冰镇的蔗汁浇过,凉快又香甜。 账本是曹子衡昨天让人送过来的,锦朝看到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就让采芙一一眷
相关推荐:
魔界受欢之叔诱(H)
大唐绿帽王
虫族之先婚后爱
宣言(肉)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老师,喘给我听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赘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