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玉奴 > 第377章

第377章

意想不到的际遇,让他变得谨言慎行。 什么是“该说的”?什么是“不该说的”?刘延庆十分明白一个道理,福能从口入,祸亦能从口出。 他宁可自己来观察――援军还给了田宗铠三十名护卫,这应该是一个好迹象。他认得这些护卫是环州义勇,他早就听说过这些家伙中不少人喜欢在额头上刺青,通行的图案是一面青铜面具。这三十人中,差不多有一半人的额头上,便绣了个那玩意。从这个细节,他能得到好几条信息:其一,西军来了;其二,形势有利于宋军――否则,没有人会愿意到一座必然被攻克的城中来。在刘延庆看来,环州义勇虽然威名素着,但毕竟是乌合之众。他从未想过,他们也会遵守、畏惧军法,何况是让人去送死……这让刘延庆安心不少。 送田宗铠回到帅府后,姚兕便摒开众人,单独听田宗铠密报。刘延庆则给这些环州义勇张罗住处,他严厉的喝斥部下不得向环州义勇问东问西,自己也是绝口不多说半句。直到天色微明,帅府开始点卯,一宿未眠的刘延庆,又匆匆忙忙赶到姚兕的帅府。 姚兕的帅府,此时已经换到了深州城中的一座小土地庙内,原来的拱圣军军部所在地、以及深州州衙,在此前辽军猛烈的攻击中,皆被辽军的抛石机、震天雷击毁。在持续的攻城作战中,原本不擅攻城的辽军也积累起了不少经验,每次以云梯蚁附攻城之前,他们会对主攻的城墙,集中抛石机、火炮、弓弩进行猛烈的打击,这段时间对于守城的拱圣军来说,总是最难熬的,密如飞蝗的矢石从头上呼啸而过,城墙上的拱圣军,都只能把身子埋在女墙后面,稍不小心抬头,便是非死即伤。辽人甚至还学会了用抛石机发射震天雷――这些火器一旦碰巧落在城墙上,带来的便是巨大的伤亡。不过,在火炮的使用上,辽宋两国其实都面临着一个类似的问题,他们缺少大量具备几何学等相关知识的炮手,双方的精英都清楚的知道火炮的角度与射击距离的关系,但要培训一批懂得利用简易工具进行计算的炮手,在当时的条件下,却并非易事。炮手们主要是依靠经验,有时则干脆采用平射的方式,比如在城外垒一座与深州城墙同高的炮台――这是花了一段时间,辽军才想到的办法――虽然这有点费时费力,但毕竟能大幅度的提高射击的精确度。而此前,因为操作抛石机与火炮的工匠大多经验不足,时常测不准距离,辽军经常将炮石打进城中,深州城内的许多房屋,都遭损坏。姚兕此前的帅府,便是毁于这种“流炮”。 但在此时,一座小小的土地庙,对于拱圣军军部每日的点卯来说,也显得过于宽敞了。 无论是出击、守城,姚兕都以严酷的军法要求他的校尉们身先士卒,这的确是维持着拱圣军士气在重大伤亡之下亦不至于溃散的重要原因,但它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拱圣军的将校伤亡比也远高于普通的士兵,当六月二十七日的卯时,刘延庆来到拱圣军军部之时,他已经是拱圣军屈指可数的几个阶级较高的将领之一了。 军副都指挥使重伤;护军虞候战死;战前的五个营都指挥使,如今只有姚古还活着,此时各营的主将,大多资历也不比刘延庆高多少,要么是战前各营的副将,要么是军行军参军。而他们统率的兵马,其实也不过区区数百人――几天前,姚兕便重新调整了各营的编制兵马,每营多不过九百人,少则只有五六百人。 如今深州城内兵力最多的,反倒是宣节校尉李浑的“深州兵”。他奉姚兕之命,以拱圣军“军行军参军”的名义,与深州知州一道,在城中募集勇壮,训练乡兵。因姚兕不断放出风声,声称城破之后,契丹必定屠城,故此城中百姓大多自认必无生理,只能拼死守城,因此李浑手下反倒有数千之众,虽然绝无野战之能,但协助拱圣军守城,倒也是一只重要的力量。 五个营的主将,加上田宗铠、李浑,区区七人,便是如今拱圣军军部每日要点卯的全部将领了。 姚兕听过田宗铠的报告后,他并不相信唐康的那一个空口诺言,骁胜军既已被击退,而他仔细询问,又确定再无其他援军抵达冀州,因此他心里面,短期内对援军的再次到来,已经不抱希望。然而事到如今,即便想要突围也更加困难,辽人本就在深州三面扎寨,防范严密,如今因骁胜军的到来,又经此大战,必然也会加强南面的戒备,倘若从深州南面突围至冀州,有苦河需要渡过,而空间逼仄,在辽人有备的情况下,他根本无法在这段距离内甩开辽人,一旦辽军尾随而来,拱圣军便有全军覆没于苦河之边的危险。 姚兕是十分刚决之人,他判断了自己所处的局势之后,便已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艰难,亦只能坚守深州。况且他心中也很清楚,他在深州坚守如此之久,辽军攻城损失惨重,一旦他弃城而去,辽军轻取深州之后,必然屠城报复。那样一来,他之前的擅自行动,一定会两府追究,台谏也必定将深州的被屠算到他的账上,虽以大宋之传统,他多半不会被处死,但是结局也好不到哪去。 然而,他也无法判断他们还需要坚守多久,才能等来援军。又或者,在深州城破之前,援军根本不会到来?因此,他也不能对他的几名大将隐瞒此事――他们很快就会发现骁胜军退回了衡水。在点卯会议之时,他故意轻描淡写的介绍了他们的境况,然后径直宣布他们将继续坚守深州,等待援军的再次到来。 但众人仍然立即明白了自己真正的处境。 原本充满期盼的气氛,顷刻间,便降到了冰点。压抑、绝望的情绪,在众人的脸上显现出来。 他看见姚古嘴动了动,“除了坚守待援,咱们亦已经别无选择!”姚兕抢在前面,没有让姚古把话说出来。“事到如今,突围只会全军覆没!” 他一时之间却没注意到,自主帅口中说出“全军覆没”这样的字眼来,在这种情况下,却更加让人感觉到不吉利。 在清晨的会议上,姚兕又重新安排了各城的防务。刘延庆的第一营因为先日经过激战,被调到了南城,权当休整。他此时心情复杂,一时忧心忡忡,又无计可施;一时又顾念自己的锦绣前程、身份地位,生怕露出半点怯意来,落人话柄……在患得患失之中,他心不在焉的交接了南城的防务,然后站在城头,远眺南方。 一大早起来,发现骁胜军已经退回苦河南岸的辽军,此时正收拾了营寨,骑着战马,拉着马车,返回深州。看着一队队的契丹骑兵,口含树叶,吹着小曲,从深州的南面招摇而过,刘延庆这时才无比真实的感觉到他们正身处一座孤城之中。援军已被击退,而突围也不可能――他又看到数以千计的宋朝百姓、辽军家丁,正在千余骑辽军的监视下,在城外挖掘濠沟。 这显然是防止宋军里应外合,或者半夜突围的策略。 “开饭喽!开饭喽!”几声呦喝将刘延庆从神游中拉了回来,他回过头去,看见李浑领着几十名深州兵,挑着饭菜,正从上城的阶梯处冒出个头来,他的部下发出一声欢呼,丢掉手中的兵器,小跑着围了上去。 李浑笑容满面的让人分发着饭菜,一面高声喊道:“大伙慢着点,太尉有令:援军不日大集,将辽狗赶回老家指日可待。这回是石相公亲自领兵,昨日来的,便是石相公的先锋……故此这深州的存粮,咱们也不必精打细算啦,大饼管饱,有肉有菜,还有好酒!” 他这个“酒”字一出口,城墙上立时欢声雷动,连刘延庆也忍不住凑上前去,骂了一句粗话,“娘的,多少年没闻过酒味了!” 李浑见他过来,忙亲自递了一大碗酒递过来,笑道:“刘将军,这是城内富户李三眼家酿的酒露,听说李家好大家业,都道河朔衣被天下,李家的绫绢,本州人都道,也就比相州、定州的那几家大户差点了。(注:其时河北产业,虽铁、铅、锡、银等矿产,主要分布于大名府防线一带及以南地区,但纺织业则是遍布整个河北路,素以精美着称,而其中犹以定州刻丝、相州染色工艺最为着名。按,历史上河北精绢产量之大,即令人咋舌,据学者推算,仅每年为内库收藏之河北精绢,即不下一百万匹。而以工艺精美来说,南方如两浙之纺织业,此时尚不能与河北路相提并论。)连这酒露制法也是从东京巴巴学回来的,李三眼和我夸口,说他家的酒,和烈武王府是一个味道,刘将军给他尝尝!” 刘延庆端过酒来,一口饮尽,咂舌赞道:“好烈酒!好烈酒!”一时心中的乌云,暂时抛到了九霄云外。 李浑见他喜欢,笑着叫人捧了一小坛酒过来,送给刘延庆,一面轻轻踢开一个又来讨酒的节级,高声道:“太尉有令,这酒便是给大伙解解馋,待到打败辽狗之后,再与大伙痛饮,不醉不休。今天每人限量一碗,以免误事。要是有人喝了酒,待会辽狗攻城,直娘贼的连弓都张不开,那以后可没命喝酒了。” “没事,俺量大!”那节级早和李浑相处惯了,也不太惧他,臊着脸,又凑上前来。 “量大也不成,太尉的将令,谁敢犯?”

相关推荐: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恶蛟的新娘(1v2)   白日烟波   乡村透视仙医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神秘复苏:鬼戏   淫魔神(陨落神)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顾氏女前传   女奴的等价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