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玉奴 > 第279章

第279章

后又说道:“此非急务,待改日内东门小殿再议不迟……” “那……”清河正待询问是否要将石越的奏折留中,高太后却已又吩咐道:“你且先念那些和封建有关的札子罢。”这是她眼前最关心的事。 “是。”清河一面答应,从书案上翻出一堆奏折来――这早都是分门别类了的。她拿起最上的一本,方要念,又听高太后说道:“亦不必念得那么详细,不论赞成也好,反对也罢,理由总是那几个,你只管告诉我谁是支持,谁是反对就成。” “是。”清河答应了,拿起第一本,看了一眼引黄,一面禀道:“这一封是签枢章??的奏章。” “那不必说了。”高太后虽然双目微阖,但心里却明镜似的,“章??前几次面对时,除了北事,便全是在力陈封建之利。” “太皇太后圣明。”清河笑道,将章??的奏状放到一边,又拿起一封来,但只看得一眼,立时便惊住了。 “曹王……”她方说了两个字,那边厢高太后已霍地睁开了双眼,“曹王?!” “是。”清河不敢去看高太后的眼睛,低着头,但语气却很肯定,“这封是曹王的奏状……” “快呈上来!” 第七十九节 “仲恪。”高大后唤着赵?f的旧名。隔得远了,她甚至有点看不清赵?f的相貌,她这个儿子今年应当正好三十岁了,三十而立,但与赵颢不同,高太后对这个最小的儿子,从来都没有如对赵颢的喜爱。她一共生了四个儿子,第三子早夭,活下来的这三个儿子,大哥赵顼聪明英武敢作敢为,有英主之气概;二哥赵颢善解人意,孝顺聪颖,打小就格外的乖巧懂事;只有四哥赵?f,一生行事,都温厚得近乎懦弱,实非高太后所喜欢的性格――若仅仅如此,倒也罢了,偏偏这个四哥,还很喜欢医药之术,不但自己学医药,在王府里,还常常存着各种各样的药材,常常用来周济急病的百姓――若是他平时很有野心倒也罢了,偏偏他每每又胆小如鼠,有时更谨小慎微到近乎杯弓蛇影,因此,赵?f的这种举动,既犯忌讳,又让高太后觉得可笑。 这个儿子若说还有点可取之处,那便是他的确很孝顺,对兄弟姐妹亦极友爱,不比一般的皇家骨肉那么凉薄。但后一点究竟不是优点,对于生在帝王的儿子来说,亦很难说。 因此,高太后做梦也想不到,居然是赵?f,在宗室中,第一个站出来说赞成封建! 她看着赵?f有点模糊的面孔,很想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想的,高太后无法理解,即使赵?f果真支持封建,他也应当设法当面对她说明,而不是采用上奏章的方式――但话说回来,她从来就不能理解她这个最小的儿子,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尽管他依然是她的儿子。 依然是她竭尽全力想要保护的儿子。 “为什么?”高太后尽可能温和的问道,她还怕吓着这个儿子了。 但她等了一阵,赵?f却没有回答。 “为什么?!”这次她把声音提高了些。 “太、太母是说……” “难不成还能有什么事?!”高太后突然间无名火气,将手里的奏状狠狠地朝赵?f丢了过去。 奏状啪的一声落地,高太后看见赵?f也慌忙跟着跪了下来,“母后息怒,母后息怒!” “为什么?!我只想知道理由。你想去南海那种瘴疠之地么?还是有什么人在背后撺掇你?” “没……没有!”赵?f慌忙应道,稍稍顿了下,似乎是下定了什么决心,高太后见他突然抬起头,望着自己,说道:“奏状所言,全是儿臣自己的想法。” 高太后只是远远地望着赵?f,沉默不语。 保慈宫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压迫起来。 赵?f不安的微微扭动着身子。等了一阵,终于,高太后听他开口嚅嚅道:“儿臣……儿臣……” “我只想听实话。”高太后淡淡地说了一句。 “是。”赵?f连忙应道,他微微低下头,不敢去看高太后――在这一刹那,他几乎想把心里的一切,向高太后和盘托出――但他终于还是忍住了。殿中坐着的,即是他的母亲,但更是他的君主。有些话,无论如何,他都不敢对高太后说出来。 他心里很想对高太后说,他来做这个出头鸟,做一个公开支持封建的宗室,全是为了他的母亲、他的二哥、他的皇嫂、还有那个贵为天子的侄子……他不想看到骨肉之间互相猜忌、防范到这种地步,更不想看到有朝一日,要弄到骨肉相残的境界……但这些话,即使涌到了嘴边,他也不敢说出来。就算是死,他也没有胆量说出来。 况且,扪心自问,他也并非全是这么无私的,他亦是为了自己打算。他王府的翊善便很委婉的提醒过他,倘若有朝一日雍王有事,他曹王亦未必能独善其身。天子的心思,是最捉摸不透的。为了他的切身利益考虑,封建南海,为一国之主,才是真正的“长策”。 这是于公于私皆有利的事。 然而即便如此,若非朝野舆论忽然纷纷支持封建,若非两府宰执纷纷支持封建,若非那道省试策论公然的暗示……若非如此,赵?f依然是不敢出头的。 他辗转听到一些宫里的流言,说如今万事俱备,只欠宗室中有人出来公开支持封建,他这才鼓起勇气,上了这一封奏状――他这封奏状,同时亦是向向太后与皇帝表明态度,他也知道向太后与小皇帝身边的人,都是希望封建的。 尽管赵?f早有心理准备,预备着高太后可能会生气――宫里也有相熟的内侍暗中告诉过他,太皇太后舍不得儿子远离膝下。但当这一切真的面临时,赵?f依旧无法逃避那种畏惧感与压迫感。 那是生在帝王家,贵为亲王的他,打自懂事起,就几乎形影不离的一种压迫与恐惧。那是一根无形的绳索,时时刻刻勒着他的脖子,告诫他这件事不能做,那件事不能去想……对于自觉精擅医术的赵?f来说,传说中的瘴疠,其实没那么可怕。在他心里的深处,其实亦隐隐盼望着一种自由。他心里,也并非没有幻想过,成为一国之开国国王,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诸如此类的情景。 但是,此刻,无论是他心里的哪一个理由,他都不敢对高太后说出来。 因为,他还在汴京。 “儿臣……儿臣以为……”赵?f使劲咽了一口口水,用他最后一丝勇气说道:“儿臣以为尧舜之后,最善者为周,封建之制,于赵氏……” “是么?”高太后冷冷地打断了他。这就是她想要保护的儿子!这就是帝王之家的骨肉亲情!高太后不再去看赵?f,只是冷淡的说道:“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赵?f望着高太后,嘴唇微动,欲言又止,终还是垂下头去,应道:“是。儿臣告退。” 高太后耳听着赵?f出殿时腰间玉佩碰撞的声音,望着她最小的儿子在她的视线越来越远去,越来越模糊,忽然间感到一阵心灰意冷。自己这又是何苦? 你们都想封建?你们所有的人都想要封建是吧? 既然如此,那我就如你们所愿! 第十八章 封疆尽是春秋国 第八十节 绍圣元年春,正月。 自从石越通海以来,大宋朝的海上贸易日渐繁荣。位于钱塘江边的杭州港凭此天时、地利、人和,十几年来经营下来,规模与气象都远非昔日可比,已然成为国内最为繁忙拥挤的港口。 尤其今年,虽然元宵节才刚过,春色与绿意都还未及展露,但已经渐渐转暖的天气,却在向人明白无误的显示着这一年的与众不同。蛰伏的万物也应时而动,因此杭州港也比往年提前进入了繁忙的季节,泊于港内的大小帆船往往来来,不舍昼夜。 不少初到此地的蕃商常常会惊骇于这样的场面。对于他们来说,在一生的航海经历里,都不曾见过这样的港口,单是那些挥舞着小旗引导进出港口的小船,它们的数量之多、效率之高,往往来来的迅捷灵巧便已叫人惊叹;更不消说那些刚刚祭祀完海神风神预备扬帆出海的船队,是何等的壮观与气派;数不清究竟有多少短装打扮的汉子正卖力的干着装卸的勾当,数不清究竟有多少琳琅满目的货物,不知从何而来,亦不知向何而去。急步来去的商人们装扮各异,操着各种各样的语言大声的喧嚷,几乎无论来自何处的商人,都不难从这些嘈杂的声音里寻到自己所熟悉的乡音。在那些衣着华贵的船主身后,簇拥着侍候他们的仆厮,还有许多预备背井离乡谋取富贵的海客们,这些人中的许多都家境贫寒,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那些流传甚广的海外致富传奇上,他们大多无力支付出海的费用,只好通过跟船主讨价还价以求充当水手权抵路费,但在他们的脸上,你也寻不到即将远离亲人故土的痛苦,只有无尽激情、期待以及义无反顾的决心。 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身着青绿二色官服的市舶务官员格外引人注目,无数双眼睛紧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的决定往往意义重大,或许正因如此,他们的检查过程看起来更显得严厉与挑剔,叹息、哀求、讨好,各种声音萦绕在他们耳边,他们都像是全都听不见,脸上只有那种超然物外的冷漠表情。时不时的,他们的目光会自得的望向不远处的杭州市舶务和虎翼军第一军都指挥使衙门,当他们从那两座巍峨壮丽的建筑上收回目光的时候,脸上的神情就越发凛然不可侵犯了。 这样一副异常忙碌与热闹的场景,往往是让人惊叹之下又暗自嘀咕的,许多新来的人不免惊奇的抬起头看看天色,“嗯,并没有错,才刚刚现出曙光呢!”他们正在心里跟自己说,但再一看,那比邻建在港口附近的蕃坊与仓库,又让他们迷惑起来,那些建筑的顶部还笼罩在清晨迷蒙的薄雾之中,显得漫漶不清,但下面却早已经门户

相关推荐: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红豆   山有木兮【NP】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过激行为(H)   交流_御书屋   神秘复苏:鬼戏   桃源俏美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