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候大概半尺一颗种子,换算过了,那就是一亩地的杜仲需要五厘的苗床。需要注意的是,小苗最好明年春天才移栽到林地里。”李小寒解释道,“不过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大家山地里面还种着各种果树,还有那松树桉树的,每个人都算一算自己能种多少棵,那就按这个需要育种。” 此话落下,众人纷纷开始大声讨论,“哎呀,我家山地种多了果树,虽则有三亩多的山地,但我估摸着最多能种五十棵,这样算来,我腾两厘地育种就行了。” “你们家是勤快人,都种满了。我家以前种的松树多,我琢磨着砍掉一下,种它一百棵。不管怎么样,松树能熏腊肉杜仲也可以熏啊,松树能做家具这树也可以做呀,这杜仲还可以卖钱,即使降价了,再怎么的都比松树划算。” 杜仲降价的问题,村人早讨论过了,这玩意多了肯定得降价,就看降多少而已。 “哎呀,你家这算盘打得精,是这个道理啊!”人群中有人附和道,“我还正愁着呢,我家也是松树樟树多,我也腾出来,不过我家地没有你家多,我也种五十棵就行了。” “哎呀,我这果树多的,我实在舍不得。” “是这个理,果子能吃呢。” 众人议论纷纷,这个说自己准备种多少棵,那个说准备种多少棵,不过多在几十到一百之间。 那个说自己种一百棵的,还是少数,毕竟村人现在对杜仲的认识就是做药材,而且还要长十年呢,十年之后都不知道啥情况,如果降价得极便宜,那就只能当木材来用了。 不过木材也能给子孙用,怎么算都不亏就是了。 待众人差不多説定下来,李小寒方道,“那接着我们就去播种吧,爹,我们家的苗地准备好了吧?” 李贤东刚刚没跟李小寒一起,就是提前和王氏去准备苗床了,听到李小寒问他,忙说,“都准备好了。” 众人便一起移步到苗地,看见李贤东准备的苗地,众人都惊呆了,“贤东啊,小寒呀,你们准备种多少啊,这得有五分的苗地了吧。那得五十亩的山地啊!你们家哪有这么多的山地。” 李贤东一家,按人口,族里只分得那一亩山地呢。 李小寒解释道,“上次贵人来我家,看中了我家那羊奶浆饮的秘方,给了一笔银子,我们便全都用来置办山地了。” “怎的全买山地了,水田旱田才能种正经粮食啊。”人群中有人痛心疾首。 “这不是旱田水田难买啊,也只能买到这山地了。”李小寒也不恼,时人的认知便都是这样的,做什么都没有喂饱肚子重要,“再说我家人少,这山地好伺候,倒时候把这杜仲苗往山地一种,十年后等着收成就行了。” 不,三年的杜仲幼树,已经可以摘枝采叶做杜仲胶了,根本不用等十年。 不过这个杜仲胶,在自己没有能力将它护住之前,不能将它暴露出来,因此李小寒也不能多劝村人种杜仲树。 “理是这个理。”不过可惜了,村人还是叹息。这人少,还是难啊,连种个地也难。 也有人心想,人不够,可以雇人嘛,不过李小寒,好像真的大手笔,现在番椒酒卖得多贵啊,连青帮也搭上线了。这又准备种十亩的番椒,五十亩的杜仲林。 能花也能赚,能赚也能花! 李小寒见众人不再说话,便开始播种这杜仲种子,半尺一个坑,埋种、覆土、浇水,一气呵成。众人看李小寒种了几棵,就明白了该怎么种了。 要说免费教学还是有好处的,那就是有免费的劳动力。就这每家每户来学杜仲的代表,几十个人,分散到这苗地里,约莫一个时辰的功夫,便帮着把李小寒家的杜仲种全播下去了。 种完这个种子,众人多少心里都带着兴奋。不管怎么说,这又学多了一门手艺了。以后说出去,他们平山村李氏族人,连杜仲都会种了。 “嘿嘿,感觉咱怎么这么能呢?”有人嘚瑟道。 “能屁啊你,那都是跟着小寒一步一步学的。”旁边的人拆台。 “那咱也是学到了。”嘚瑟的人依然不改。 李小寒听着好笑,不过众人还是帮了忙的,忙大声喊道,“这杜仲种子就这样种下去,大家都到我家吃饭吧,谢谢大家今天帮忙。” “小寒啊,怎么能是我们到你家吃饭,怎么的也得是你到我们家吃饭才行。”人群中便有那稳重的说道,“等咱忙完春耕,到时候来咱们家吃饭啊。走了。” “可以先在我们家吃嘛,以后再到各位叔叔伯伯家吃。” “没这个教人手艺还包饭的,咱们没这个脸。小寒啊,咱们走了,记得到时候来咱们家吃饭。”说完,真就拍拍屁股走了。 “走了,走了。”其余人纷纷响应,生怕李小寒再请吃饭,走得飞快。 片刻后,只剩下李小寒和李贤东二人,“爹,咱们也回家吧。” “嗯。”李贤东收拾完东西,站起来。 “爹,我这边的事情算忙完了,你那边怎么样?”李小寒边走边问道。 “水田都打好了,今晚就水稻浸种,后天一早咱们就育苗。”李家的水田,就是当初分家那2亩4分水田。 李贤东和王氏这段时间算泡在地里了,不停的翻地、平地、准备苗床,王氏给他打下手,李小寒则忙着杜仲、番椒种的事情,只能偶尔出去帮个忙。 “幸亏有大眼睛啊,不然咱们三个人,真忙不过来。”李小寒感叹道,有了大眼睛,他们整日忙忙碌碌的,才算勉强撑住。如果没有大眼睛,可真不敢想象。 “回去得给大眼睛吃点好的,可累坏了。”李贤东心痛道。 是得好好补一补,人和牛都得补一补,不然撑不住。 因着杜仲育种的时间比预料的要短,今天下午的时间便算空出来了,李小寒拐到村口集市,买了两只猪脚,一块冻豆腐,再抱回来一坛子醋,大半包红糖,外加一篮子鸡蛋。 春耕忙,肯定是没有时间像往日那样精心做菜的了,但是又不能吃得差了,因此最好做一些能久放的东西。卤味王氏不能吃,那就做个猪脚姜吧,虽则吃了一个冬天了,但是李贤东和王氏也舍不得放开了吃,到现在还没吃腻。 再说,这春日里,水还是冷的,时常下水,吃点姜驱寒也好。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怎么的又买猪脚回来了,想吃了?”王氏问道。 “想着春耕忙,得吃点好吃的,但是又没有时间,那就做个猪脚姜吧,今日做好,什么时候想吃,加热捞一碗就成,有肉有蛋呢。”李小寒解释道。 “是这个理。”王氏点头应是,两母女便料理起猪脚来。 待到午时,李家又飘起了浓浓的猪脚姜香气,又甜又辣,格外诱人。 “爹,吃饭了。”李小寒朝后院喊,李贤东正在后院给大眼睛加料呢。 不一会儿,李贤东从后院回来,一家人难得没有赶着吃一顿午饭,不过吃完午饭之后,又得去平地了。那十亩的番椒地,还没有整完呢,春耕没有闲的时候。 *** 三月十五,清明,宜祭祖。 这个时候,水稻育种已经完成了,打田平地也在有序进行,是播种前难得可以稍稍抽出空了,拜祭祖先的时候。 一大早,王氏便买好猪肉、蒸上大米饭、杀了一只鸡,准备去拜祭李小寒的亲祖母罗氏。分家之后,日子越过越好,可不就是靠当初亲祖母坟前点化李小寒。 辰时未过,王氏一家正准备出发,忽地,“锵、锵、锵”三声锣声响起来,李家三口人一下子都停了下来。 “刚刚,是不是响锣了?”李小寒问道。 话音刚落,又是“锵、锵、锵”三声。 “没错了。上次我去给族长报信买牛,就是这样的声音。”王氏说道。 “咱们得到祠堂里去。快。”李贤东说道。族长响锣,必有大事。 这个时候,竟然又响起了锣声,显然族长十分急了。 李贤东一家匆匆忙忙的往祠堂里赶,路上遇到了其他族人,大家都是急慌慌的赶路,有那不明就里的问,“怎么又响锣了,什么事?贤东,是不是又有牛买了?” “没听说啊。我也不知道。”李贤东一边闷头往前赶,一边解释道。 “那是什么事?” “甭管什么事,到祠堂就知道了。族长催得急。” 待李贤东三人到了祠堂,已经乌泱泱的站满了人,毕竟李贤东家离得远呢。 半盏茶功夫后,有那慢性子最后赶到了,被族长狠瞪了一眼。 “人齐了没有?” 大家左看看,又看看,“齐了。” 族长听到回答,从怀里掏出一张红纸,双手微微颤抖,然后大声宣读:“泰和二十四年春,县试通过名单,李德有,李带水,李天财,李家林,李才顺,着令四月参加府试。” 满祠堂只飘荡着族长颤抖的声
相关推荐:
红豆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镇妖博物馆
顾氏女前传
开局成了二姐夫
我的傻白甜老婆
婚里婚外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秘密关系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