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模样:“陛下在说些甚话?儒墨道任何一家,臣尚且无胜算,臣也不懂医道,如何胜之?毫无半点胜算可言!” 赵凌就笑吟吟地望着陈平。 陈平双眼微眯,平日波澜不惊的脸上终于出现一丝窘态:“陛下难道不是故意恫吓他二人?” 赵凌微微摇头。 陈平又问:“若冯老真答应让臣对战诸子百家,陛下是想让诸位大家故意输给臣下?” 赵凌依旧摇头:“那些老学究,学问大于千秋,朕一言岂能让他等佯败,有辱师门?” 第245章:蛇鼠两端的小人 陈平在三川郡时,的确也是涉猎百家学说,可时间有限,年龄也摆在那里,那比得过赵凌这后世多了两千年见识的穿越者。 儒家鸿儒一般都精通一经,专研一生,让陈平与淳于越、伏生辩论《尚书》的话,那不是将脸伸过去让人打? 真当诸子百家的人无真才实学? 赵凌要让伏生故意认输,既显得下作,又不现实,他若真这么做了,伏生那种把名声和学说看得比命还重的人,为了清白,自尽都有可能,输是输不了一点的。 “朕不过是认定冯去疾不敢再逼了!”赵凌笑道,“朕可令陆贾任科农令,哪怕你输了,自也有其他人任尚学宫主事,他再逼下去,又会多一个人站出来,他们根本得不到任何的好处,反而与朕再生嫌隙,得不偿失。” “这些老臣,权衡利弊,心思极重,你二人好好学吧。” 赵凌说着望向陆贾:“陆贾,你师承荀子一系,修儒道两家,朕令你掌科农令,除管理科农令事务,维系儒道两家关系之事,也交于你了。” 陆贾著《新语》融合儒家“仁义”与黄老“无为”,且侧重治国理论,使儒、道不再成为空谈的学说,乃大才也。 赵凌罢免陈平科农院院长一职,实际早有打算,既管理尚学宫,还要管科农院,他哪里忙得过来? 科农院目前已经步上正轨,让陆贾接手正是合适呢。 陈平被贬,次日早朝便未上早朝,赵凌也在朝会之上宣布了此事。 皇帝赏罚分明,朝中大臣纷纷高呼圣明。 陆贾接任科农令,这让淳于越、伏生等人大喜过望。 秦始皇在位之时,利用博士装点门面,但实际重用法家官僚,哪怕赵凌登基之后,这一点依旧没有得到改善,儒家大都在常奉府编书,不然他们也不会总去尚学宫授课。 无实权! 算不得重用! 陆贾严格来说,师承荀子一脉,乃正儿八经的儒生。 科农院可是皇帝新立的重要官署,让儒生成为科农院院长,对儒家来说,意义非凡。 陆贾年龄不过三十三岁,比起淳于越、伏生等人年幼许多。 他任科农令时,赵凌便在咸阳赐了一处宅院与他,可淳于越等人早听闻陆贾儒、道双修,又拜天子为师,故认为其乃蛇鼠两端之人,嗤之以鼻,不屑与其往来。 陆贾也曾到淳于越和伏生府上下了名谒,可这两位鸿儒纷纷推脱,避而不见。 孔鲋到咸阳的时候,陆贾也同样以荀子门生的身份下了名谒,孔鲋对其评价便是:“杂而不精,数典忘祖之辈,安敢以荀子门生自称?” 儒家不待见陆贾,陆贾倒是与道家的盖邱一见如故,两人相谈甚欢。 这事传到孔鲋耳中,更是冷笑:“蛇鼠两端,小人耳!” 自此儒家博士们更是不待见陆贾,如果不是知道他是天子门生,恐怕早就撕破脸皮了。 散朝之后,陆贾回了府邸静坐了片刻,便对下人吩咐道:“请盖邱先生过府一叙。” 有些事,不需要皇帝特意安排,陆贾当上科农院院长之后,便知接下来他会面临什么,又该做些什么。 下人刚出宅院,立刻又有一个仆从进来禀道:“老爷,仆射淳于越、博士伏生、博士叔孙通递上名谒,请与老爷谈论儒经。” 来得如此之快? 科农院院长一职,权利有多大,淳于越他们想象不到,但能被任院长,那便证明,陆贾深得皇帝宠信。 从实际一点的角度来讲,如今儒家门生遍布郡县乡里教孩童习字,得一个先生之名,食朝廷俸禄,却只能算做小吏,并不算正式的官员。 陆贾成为科农院院长,那之前他也说自己师承荀子一脉,那他可就是儒家的人,儒家门生,自然要为儒家门生行方便。 再一个便是,淳于越他们也终于意识到之前对陆贾的态度是有问题,怕陆贾心生怨恨。 儒家的崛起可不仅仅是学术的传扬,朝堂之上需要话语权。 陆贾成为皇帝身前“新贵”,若今后有门生需要他举荐,是否能方便得多? 淳于越他们三人下了马车,在府前等候,却见一个小厮跑了出去,也不好问他们做了什么。 伏生低声道:“陆贾若对之前之事心生芥蒂,不愿见我等,又当如何?” 淳于越摇头道:“陛下任陆贾为科农院院长,何尝不是向我等儒生示好?陆贾哪怕看在陛下脸面上,断不可能将我等拒之门外。” 叔孙通点头道:“尚学宫取名岂不是依照《尚书》,陛下重用儒家之事已经越发明显,恐为了安抚法家,故而才循序渐进。” “此陆贾成为科农院院长,岂不是暗示我等与陆贾修好,儒生将来可入科农院?” 淳于越闻言也是暗暗点头:“叔孙兄所言甚是!” 今日晴朗,暖阳化雪。 他们三人站在陆贾的府门前,齐齐访友,倒也给足了陆贾面子。 只是前去送名谒的下人迟迟未归,一辆马车至门口。 不是道家盖邱,而是法家的吴公。 吴公撩开车帘,见儒家三位鸿儒皆站在陆府前,不禁笑出声来。 “三位齐至街头,不去尚学宫授课,倒是罕见至极。”吴公下了马车,打量着儒家三位大儒,又回头看了一眼略显窄小的陆府,哈哈笑道,“在下曾听闻,之前陆院长到三位府上递名谒,三位俱避而不见。” “孔鲋先生更是说什么来着?”吴公摸了摸胡须,作回忆状,半天才高声指天道,“啊?想起来了!杂而不精,数典忘祖之辈,安敢以荀子门生自称?” “还有一句……嗯?蛇鼠两端,小人耳!” 吴公满脸的笑容,说着孔鲋之前说的话,看着儒家三位大儒,笑意更浓,问道:“三位今日前来,可是为了拜访孔老先生口中蛇鼠两端的小人?” 淳于越和伏生他们已经被说得哑口无言,憋红了脸,一时间竟然找不到言语应对,可此时若是就此离开,整个儒家都会成为咸阳城的笑话。 第246章:儒家善辩 吴公身为李斯的亲传弟子,任廷尉监,他这个职位类似副职和监察官,协助廷尉处理重大案件,或代表廷尉巡查地方司法,在朝堂之中也颇有实权,如今也是蒙毅的下属。 曾经儒家门生蒙毅,成了廷尉,这对淳于越等人而言,并不是什么喜事,正如李斯当年师从荀子,后成为法家代表人,这不是为儒家争光,倒成了更换了学派。 淳于越等人站在陆贾的府邸前,府邸尚是小门小户,但若陆贾还承认自己是儒家门生,不兴道家法家,那他成为科农院院长,便是儒家大兴的预兆。 吴公出言嘲讽淳于越等人,说的本也是事实,淳于越等人做不到厚颜无耻地矢口否认,只是前倨后恭,属实像极了跳梁小丑。 只是此时该如何反驳? 任他们满腹经纶,也做不到众目睽睽之下颠倒黑白。 吴公见三位大儒皆被他说得哑口无言,进退两难,言辞更是犀利如刀剑:“看三位的样子,站在陆府门口怕也有段时间了,是下了名谒,陆院长不见三位吧?” “呵呵!也对!之前陆院长不过是小小科农令时,亲自上门,被三位拒之门外,如今得吾皇宠信,升任院长,三位这才想到登门拜访。” “依在下看来,晚矣!” 淳于越直接被硬控在了陆府门口,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伏生满脸怒气,挥袖道:“竖子安敢辱吾?当年你师见到吾等亦要称一声师兄,岂容你在此处狺狺狂吠?陆贾学问不精,吾等身为师长,登门相教,他不尊礼仪,闭门不见,有何可说?” 伏生直接从身份的尊卑上想要压吴公一头,毕竟当年李斯师从荀子,见了最开始见了伏生和淳于越他们也曾礼貌性地称一声师兄,说起来,吴公还是他们的晚辈。 如今大街之上,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再不反驳,儒家怕是再也挺不直腰杆了。 至于陆贾,骤等高位,但论及师从,陆贾也矮了淳于越他们一辈。 正所谓长者为尊,他们三人递上名谒,陆贾迟迟没有出门迎接,便是陆贾失了礼数。 淳于越和叔孙通也是做学问的人,儒家门中,也经常以逻辑和义理展开辩说,当他们找到漏洞之后,便也不再一味沉默。 只要他们不承认自己是来攀附陆贾的,不在乎陆贾是否是儒家的人,那就无所顾忌了。 “李斯在时,尚尊荀子为师,你一黄口小儿,见吾等不知行礼,倒是讲起师者不是?” 叔孙通更是直言:“孔师言,陆贾杂而不精,数典忘祖之辈,安敢以荀子门生自称?又有何错?” 孔鲋如今虽已回鲁地,但在儒家辈分最高,他点评一个后生,哪怕陆贾位居丞相,也是挑不出任何的理的。 吴公神情倒是淡然,轻笑道:“在下方才也不过是就事论事,三位何必如此激动,可三位大儒言之凿凿,论陆院长杂而不精,不配称是荀子一脉师承,是否家师也是如此?” “家师尊荀子为师,是礼也!三位却以此辱没家师,当真有大儒之风!” 李斯跟陆贾很像,李斯先学儒学,在学法学,陆贾先儒后道,什么杂而不精,淳于越他们是连同李斯一起骂了。 淳于越
相关推荐:
宣言(肉)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小公子(H)
狂野总统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缠绵星洲(1v1虐爱)
将军宠夫
赘婿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腹黑哥哥。霸道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