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高声道:“臣冯劫谢陛下体恤。” 冯劫从今之后便是赵凌手中的剑,剑锋所指,令人恐惧,也会有人想要折了这把剑。 冯家根深叶茂,明面上没人敢动冯劫,可暗地里不知多少人会下黑手,东方易虽然狂妄,但实力是摆在那里的,赵凌让东方易护冯劫周全,是再合适不过的。 为什么不派阿青? 赵凌今日在朝堂上说出这种话,接下来恐怕各种行刺不断,阿青走了,他怎么办? 皇帝可是高危职业! 第234章:官员选拔制度该改了 “蒙爱卿,将十五名科农院官员之验公诸天下,朕识人不明,亦是有错,下罪己诏,向天下黎民谢罪!” 赵凌并没有打算推卸责任,相反,这对赵凌而言是个机会!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更是一片哗然。 淳于越直接站出来,高声道:“陛下!万不可下罪己诏!” “天下官吏如此之多,陛下不过是以其才能任职,人心难测,陛下如何能看穿小人之心?” “陛下大公无私,并未因其是陛下门生而偏袒,何错之有?” 淳于越以及儒家门生此时是完全站在赵凌这一方的! 自从《三字经》和《弟子规》在民间流传教授,儒家典籍已经真正得到了传承。 儒家在民间的影响力空前变大,在朝堂之上的地位也变得不一样了。 想想始皇帝在位的时候,儒家被打压成什么样? 儒家不同大秦的权贵,他们根基不深,之前在大秦的影响力亦远不如法家。 秦武帝要打压权贵,关他们儒家什么事? 打压得好! 这不就正是以儒家的仁政治国吗? 分封制不实行就不实行了。 时代变了!天下一统才是主流! 儒家众博士现在可是秦武帝最忠实的拥护者! 淳于越跳出来之后,伏生等儒家博士纷纷跪倒在地,劝谏皇帝不可下罪己诏。 科农院除了陈平,科农令们也纷纷跪倒在地。 一些科农令更是情绪激昂,痛哭流涕。 “陛下!你待吾等如师长,他等有负皇恩,有辱陛下圣名,陛下无罪!何故下罪己诏?” “身为科农令,负师恩,负皇恩,不为人子!陛下万不可降罪于己身!” “陛下,我等定不负皇恩,求陛下莫要下罪己诏,这般教我等如何自处?” …… 朝堂之上跪倒一片。 科农院的人或有虚情假意即兴表演,也有真心实意为他们的老师感到不值。 陈平站在一片跪倒的科农令前面,犹如鹤立鸡群,他一言不发,继续盯着脚边,刚才那只蚂蚁呢? 对了!刚才打架打得那么厉害,莫要被人踩死了,真是可惜。 没蚂蚁看了。 赵凌盯着陈平,语气平淡,问道:“陈院长!你以为呢?” 陈平身为科农院院长,他还没说话呢。 身后那些科农令都跪成一片了,他却仿佛在看戏。 赵凌发话了,众人这才消停下来。 陈平如梦初醒,抬头先是一愣,双手揣在前方,望着赵凌,好似因为没有找到刚才那一只蚂蚁而遗憾:“臣以为,陛下错了便错了,罪己诏便没必要了,只是又该如何弥补呢?” 看看! 这才是赵凌要的聪明人! 罪己诏重要吗? 不重要! 一群人在那里哭兮兮的,不知道的还以为皇帝要殡天了! 重点是解决办法!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没有陈平接话茬,一群人就在那里陛下无罪,那有什么好谈的? “陈院长可有弥补之法?”赵凌说这话的时候,目光还扫过了尉缭和张良。 接待匈奴使者的事情定下之后,这两位丞相由始至终都稳如泰山,不表态,不说话。 张良的眉头微皱不语,不知在想些什么。 尉缭更过分,他一个宗师高手,朝堂上都打得头破血流了,他烤着火呢,还搓手,好似一个身体薄弱的普通老头。 陈平依旧没有跪,与赵凌对视,气宇轩昂:“大秦所有官员一直由皇帝直接任免,这对陛下而言,本就是很难的一件事,陛下方才也说了,官员提拔的制度也该改改了,臣斗胆问一句,陛下可想好如何改?” 陈平看着蚂蚁,还是抓住了赵凌言语之中的重点! 刚才争得那么厉害,打得那么厉害,许多人根本就没留意赵凌说的这么一句话。 提拔官员的制度! 始皇帝为了达到中-央集权,所有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地方无自治权。 这也导致一个问题,皇帝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些人。 皇帝的面前有些什么人? 权贵子弟!氏族子弟! 赵凌初登大位,他眼前的便是他的门生弟子。 皇帝旧居深宫,能听到的,看到的人才,无非就是那些近臣举荐。 选拔官员的制度不变,可能爷爷是丞相,父亲也是丞相,只要皇帝不变,说不定他还是丞相。 氏族门阀联姻,你举荐我的子孙后代,我举荐你的子孙后代。 朝堂之上,永远都是被豪门把持着。 始皇帝之前便是如此,哪怕是他,也改变不了这个现状。 哪怕是他,也不好轻易动某位权贵,他可以打压,但不可以把事情做绝。 如果不是赵凌突然插这么一脚,先将三大氏族拿捏,让他们开仓放粮,再将咸阳权贵的钱粮“坑骗”进国库,这官员选拔的制度是不能改,也改不了的。 如果没有之前的铺垫,陈平都认为,赵凌今日说出这些话,那就是将皇位拱手相让。 权贵们会反他!! 因为皇帝已经摆明了要站在贱民那头,权贵们不需要这样的皇帝! 更不要说更改什么官员的选拔制度! 现在可好? 曾经的三大氏族手上已经没了存粮,西文彦为了承担孩童们的伙食,这段时间一直都买的地方权贵的存粮。 没粮食,他们怎么造/反? 天下百姓,那些饥民灾民在这个寒冬受秦武帝恩惠,活下来之后,谁敢反秦武帝? 开垦一年,所有土地归农民,那些得到自己土地的农民会支持权贵们反秦武帝? 那些将家中钱财都投进国企的大贵族们,他们的家族兴衰于大秦命运捆绑了,他们敢反秦武帝? 反了之后,新皇若是不认了,那他们的钱财又找谁要? 齐御说秦武帝改变不了这个天下,陈平是不认可的! 秦武帝难道不知这朝堂之上的蝇营狗苟? 他敢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公然站在底下那些贱民那方,他是确定了,大秦真正的那些权贵们不敢反。 就算反了! 秦武帝根本不惧! 天才民心已尽入囊中,这天下的确是天下人的天下,更是他秦武帝的天才! 今日秦武帝借题发挥,什么罪己诏,他要提的是,官员选拔制度。 陈平已经意识到了,秦武帝是想给那些寒门子弟入主朝堂的机会! 第235章:她这么会撩吗 赵凌问陈平可有弥补之法,陈平并没有回答,反问赵凌,是否想好怎么改官员的选拔制度。 这中间弯弯绕绕的可就有点多了。 赵凌与陈平在三川郡的时候,赵凌就曾经与陈平说起过,皇帝直接任免官员的方法虽然可以最大程度地集权,并防止地方官员造/反,但弊端也很明显,腐败严重,容易被世家大族垄断。 甚至跟他讨论过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将人才分为九等,评级标准便是家世与品德才能,如此的确能招纳更多的人才,可依旧免不了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士族门阀依旧会垄断政治,寒门难以上升。 之前讨论的时候,很显然,赵凌是偏向科举制度的。 赵凌问陈平可有弥补之法,就是在说,来,你提!科举制! 陈平反问,仿佛就是在说,我不提,还是陛下你来吧! 赵凌暗骂,陈平这家伙也学会明哲保身了? 在大秦朝堂之上提出科举制,属于极其离谱的事情。 百姓尚且吃不饱饭呢,他们拿什么精力去读书? 还科举? 谁提出来,那就是士族门阀的敌人。 时机对不对? 还有陈平太年轻,他在朝堂上的根基不够深厚,资历不够老,…… 赵凌迅速冷静下来,对陈平说道:“朕一人选拔官员属实易看走眼,如今尚学宫才子云集,陈院长与两位丞相不妨多去尚学宫看看,替朕选一选人才!” “尚学宫正好缺一位领袖,不知陈院长可愿代劳?” 寒门如今还很难出贵子,赵凌方才情绪过于激动了些,陈平反问之后,他迅速冷静了下来,立刻意识到,此时还不是提科举制的时候。 因为提了也是无用。 现在沿用科举制,那么选拔上来的官员依旧会是各地豪强、士族的子弟。 因为普通百姓连字都认不全,你让他们拿什么跟那些权贵的子弟争? 步子迈太大,那可是会出事的! 赵凌想要选拔官员,目前依旧只能从尚学宫中选,这至少可以避免垄断,多一些选择。 让陈平掌管尚学宫,那就是给他人脉,甚至说是给他选拔官员的权利。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 陈平的反问有如晨钟暮鼓让赵凌冷静了下来。 他并不是单纯地明哲保身,不愿得罪权贵。 陈平这一次没有推脱,拱手道:“臣愿为陛下效劳!” 尉缭和张良也纷纷拱手应喏。 皇帝此言,是让他三人行举荐官员一事。 官员的任免依旧还是皇帝专权。 赵凌终究也不得不暂时做出一些妥协。 公平? 如何公平? 大时代下,坐在这帝位之上,赵凌才深刻地体会到他父皇的不易。 莫说用科举制了,就算用九品中正制,那也是大事,推行起来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士族门阀盘踞在华夏土地上千年,他们垄断了知识,垄断了财富,除非赵凌下狠心,先来个个人崇拜,再来一波斗地主,直接让农民打/倒这些权贵,重新洗牌…… 但后世已有鉴,冤案错案,当今这天
相关推荐:
宣言(肉)
下弦美人(H)
生存文男配[快穿]
缠绵星洲(1v1虐爱)
御用兵王
将军宠夫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心情小雨(1v1强制)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