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 冯去疾被问急了,只能回道:“半月!夏太医也说了,需得修养半月!” 赵凌没跟他商量,生硬地说道:“五日!” 寒冬腊月,冯去疾额间已经汗滴滚落,赵凌给他的压迫感实在恐怖,他竟慌了神,咬牙道:“五日……恐……” 冯去疾想要再延长一点时间,但和赵凌对视的那一刻,他接下来的话被硬生生咽了回去:“冯劫五日后便上朝!” 赵凌继续逼问:“蛇毒可有碍?” 冯去疾说道:“为陛下效力,为大秦尽忠,区区蛇毒有何碍?” 冯去疾审时度势,已经看出来了,如今的赵凌就是想要利用他们冯家。 中毒无用! 只要他敢有任何不遵从,赵凌真的会灭了冯家。 始皇帝不会动冯家,但是赵凌真的会! 以前冯家是有依仗的,咸阳半数权贵以冯家马首是瞻,否则当年李斯得始皇重用,冯去疾又怎能压李斯一头? 有识之士基本都是权贵,朝堂之上需要官员,那便需要冯去疾和王绾这样的老贵族举荐。 他们在大秦德高望重,如果始皇帝还活着,必然不会动他们,只要他们不犯谋逆大罪,必定能落个善终。 可赵凌开办尚学宫,让平民识字,将来朝堂之上的官员不需要他们这些老贵族举荐,包括各郡县乡里的官吏,也不一定要出自世家门阀。 赵凌已经动手了,以冯去疾的眼界,几乎能预见未来的朝堂局势。 他拿赵凌没有办法,如果冯家不绝对的忠诚,那迎接他们的便是覆灭,如白家一般。 “善!冯家满门忠良,朕心甚慰。”赵凌收敛了身上的杀意,目光落在王绾身上,幽幽问道,“王部长有何事要禀?” 冯去疾本来还有话想说,可赵凌问到王绾,他也很识趣地选择了闭嘴! 第242章:权贵世家的诉求 赵凌询问王绾时,语气显得比方才温和不少。 可这样的温和更像随时都会爆发的火山,只会令人感到更加的恐惧。 王绾方才站在一旁听着赵凌的“小故事”,心头已经开始打鼓。 当赵凌问起他的时候,所有的压力都落到了他一个人身上。 他与冯去疾都是大秦的老臣,之前始皇帝之龙威何其之盛?他们面对始皇帝的时候虽也又惧意,可他们大可畅所欲言,哪怕说错话,至少无性命之忧,也不用担心直接被抄家。 那时大秦朝堂之上的势力盘亘错杂,治理起来极其麻烦,像冯去疾和王绾这样的老贵族在朝中势力极大,始皇帝只能用他们,而不敢轻易降罪。 “王部长有何事要禀?” 赵凌的神态慵懒,嘴角一抹似有似无的笑容,就这么望着王绾。 王绾后背一阵发凉,躬身道:“陛下,臣任商务部部长以来,尽心尽职,陛下旨意下达之后,商人不再是末行,咸阳城中,一些权贵加入市籍,咸阳城中商业繁荣,各类厂房开办,之前修建阿房宫的刑徒皆被派去修建厂房,庶民得到工作,天下一片繁荣……” 商鞅变法,提出“事末利者,举以为收孥”(打压商业),农民登记在普通户籍中,需缴纳田租、赋税、服徭役,但社会地位高于市籍商人。 商人一旦入籍,可能世代难以脱籍。 入市籍的商人被视同“贱民”,与罪犯、赘婿等同列,社会地位低于普通农民。 市籍者及其后代也常被强制征发戍边。 始皇帝就曾派商人、赘婿远征岭南。 赵凌登基之后,宣布商人不再是贱籍,提高商人的地位,西文彦和孟巍然这两位大秦的权贵甚至成为商人的代表,立像于咸阳城中。 王绾今日和冯去疾一同来章台宫,可不是为了向皇帝报喜,他实则是想告诉皇帝,不可如此! 重用商人违背大秦治国之根本不说,半年时间,太多的平民加入市籍,除此之外,商人崛起,是对他们这些世家权贵的一种挑战。 世家权贵地位不稳,皇帝的地位又怎么会稳? 王绾是想说这个的,可刚才就被赵凌轻飘飘地扫了一眼后,他怂了,谏言的话说不出口,被迫尽捡好的说。 赵凌听到王绾这老头为他歌功颂德,也知道他是说了违心话,但他也就这么听着,等他说完之后,这才手指轻扣条案,道:“市籍不再是贱籍,甚至可以入朝为官,权贵亲自下场入市籍,这也不全是好事!” “嗯?”王绾怀疑自己是不是老了,耳朵出现问题了。 皇帝刚才说什么? 他认为自己之前下达的政令是错误的? 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 但他不敢再说,只是疑惑不解地望着赵凌。 有坑!避之! 万不能跟着他的话说。 王绾已经不想当直臣了。 当直臣也是要看君主是谁,当直臣也要看值不值当。 当始皇帝的直臣,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哪怕把始皇帝气得冒烟都可以,眼前这个位,却还是算了吧。 冯去疾和王绾都默契地选择不接赵凌这个话茬。 之前被坑的次数太多,实在不敢乱搭话,容易把自己埋进去。 赵凌见两个老狐狸都不吱声,不由轻笑了一声:“两位爱卿莫要怕,朕知重商之弊端,两位今日前来,皆是有事,只要不是辞官,其他皆可畅所欲言。” 冯去疾和王绾偷偷交换了一下眼神。 他说他知道重商之弊端? 赵凌又说:“朕与两位之间,莫要生出嫌隙才对,朕若是何处做得不对,两位大可指出,朕又不是听不进谏言的昏君。” 两人还是不说话。 主要是赵凌刚才那个“小故事”实在太过吓人。 大臣称病已与谋逆挂钩,权贵世家的誓言成了狗屁之言。 也就是说,他们在赵凌面前,辞官、称病、发誓都不好使了。 不不不! 这些事情是都不能做了才对! 皇帝不是说了吗? 他只看行动! 赵凌说着说着,语气有些不耐烦了:“两位前来章台宫,不会就为了这两件事吧?真当朕是昏君不成?” 冯去疾方才欲言又止,如今也顾不得那么多,直言道:“臣下前来,还有事要禀。” 赵凌点头:“言!” 问题必须摆在明面上才能解决,赵凌可不想他们在暗中使绊子。 冯去疾这才说道:“陛下令陈平在尚学宫招募科农令,此事万请慎重!” “任免官员想来只得皇帝之权,陛下难不成要与那陈平共享皇帝之权?”冯去疾将事情说的更加严重一些,或许有些大不敬,“若是始皇帝在位,断不可能将任免官员的权利交给一个臣子!” “长此以往,陈平必定权倾朝野,脱离掌控!陈氏一族会成为堪比皇族的权贵!” 赵凌点了点头:“爱卿所言甚是!” 冯去疾并不是胡搅蛮缠,说话也是有理有据,这本就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当然,有些话他没有说。 陈平,曾一介平民,如今入主朝堂,直接晋升为大秦新贵,长期以往,必将压过他们这些老贵族。 他们冯家、王家可都是几百年的家族沉淀,大秦能统一,他们功不可没,始皇帝能治理好大秦,他们功不可没。 陈平他何德何能?黄口小儿罢了,直接就与他等平起平坐,甚至有压过他们的趋势? 他们不答应,咸阳的权贵们也是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见赵凌亦认可他所说,冯去疾连忙一鼓作气说道:“臣请陛下免去陈平科农院院长一职,尚学宫若无管事,臣愿意效劳,冯氏一族对大秦忠心耿耿,日月可鉴,历代秦君亦可做见证。” “陈平不过一竖子,难当大任!” 冯去疾已经豁出去了,世家权贵们都是站在他这边的,只要皇帝松口,明日上百份文书,便会送到章台宫。 罢免陈平,这是世家权贵们的集体诉求! 如果皇帝不答应,那么他们会有后招! 第243章:朕让他一人挑诸子百家 冯去疾认为,他与皇帝之前的矛盾已经缓和了不少。 反正他与王绾都愿意效忠赵凌了,两大世家的底蕴就摆在那里,他与王绾的能力也摆在那里。 他们身后的势力也摆在那里。 一个陈平,无足轻重之人。 以皇帝的谋算,自是懂得如何取舍。 他与王绾两大世家再加上咸阳权贵们,难道还比不上一个陈平? 冯去疾相信,皇帝是懂得权衡利弊的。 科农院谁不能管? 那尚学府换作谁管不是管? 朝堂如今已经稳定,皇帝之前既然都选择打压三大氏族和他们这些老臣,那势必也不能容忍另一个权臣的崛起。 只要皇帝不傻,那这一场,陈平必然被免职。 王绾见状,也连忙躬身道:“臣请陛下任免陈平科农院院长一职,尚学宫另寻德高望重之辈管之。” 王绾现在与冯去疾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这是在维护他们世家权贵的地位。 世家地位,那是需要数代人积累才能站在的阶级地位,他们是排外的,也不允许有人轻易就跟他们平起平坐。 上升通道不一定要断掉,但谁能上来,得由他们说了算。 赵凌却摇头道:“陈平乃不可多得的经国之才,至于爱卿担心他权倾朝野,成为不可控的因素,这一点完全不必担心,朕自有打算。” 赵凌此番并没有以皇帝的身份去压冯去疾,而是心平气和,以事论事。 冯去疾皱眉:“陛下从何处看出此子有经国之才?臣观其平平无奇,咸阳才子何其多,陈平又算得了什么?” 王绾也跟上输出:“科农令出现贪污枉法,朝堂之上,陛下并未降罪与他,可他身为科农院院长,管理属下不严,也是失职!” 赵凌双眼微微眯起,陈平识人之术,审时度势,他已经见识过了。 无论是大局观,还是为人处事,皆是上乘,只是他的确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建树。 北伐匈奴,陈平虽然是被调去镀了金
相关推荐: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人妻卖春物语
姑母撩人
偏执狂
我以力服仙
缠绵星洲(1v1虐爱)
媚姑
沦陷的蓝调[SP 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