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平行礼之后,看了一眼赵凌手中的考勤簿,笑着问道,“陛下可是来翻阅太尉的考勤的?” 赵凌没有否认,而是说道:“还有王离。”说完将韩信和王离的考勤递给了陈平。 陈平也只是扫了一遍,之后便说道:“陛下定然是疑惑,王离为何只听墨家课吧?” 赵凌摇头道:“尚学宫中,除儒家之外,墨家课便是受众最多的,墨家如今所授,都是一些猎奇的东西,年轻人自然追捧。” 墨家除兼爱非攻的核心思想,还反对世袭贵族政治,主张“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按才能选拔官员。 尚同的思想便是,社会应建立统一的是非标准,下级服从上级,最终统一于天的意志。 墨家更是认为天是有意志的,赏善罚恶,并相信鬼神存在,认为鬼神能赏贤而罚暴,从而用以约束人的行为。 这些思想与儒家其实也有矛盾。 抛开墨家的核心思想,他们还教授光学、力学、几何学以及机械制造。 经过赵凌在三川郡和墨知白探讨,将后世之学几乎尽数告诉了墨知白,墨家学说在当今世上更显得与众不同。 一番演变下来,墨家所授的课,俨然成了后世的物理学、化学的结合。 各种神奇的实验,叫这些年轻人欲罢不能,如果不是赵凌强制要求学子必须背诵《三字经》、《弟子规》以及《万民典》,在尚学宫中,墨家肯定是要压儒家一头的。 陈平笑道:“墨家不藏私,儒家想要传扬学说,故而学子众多,但兵家、纵横家、道家、医家却是讲传承的,如果不是特别看重的弟子,是不可能将核心的东西教给弟子。” “学宫之中,门户之见也颇重,学子若是先去墨家听了课,那定然是不可能成为医家、纵横家的真传弟子。” “王离只听墨家课,便是最好的选择,他若再去儒家和医家,便难以学精墨家学说,并会遭到嫌隙。” 赵凌没有说话,他建立尚学宫的想法便是让学子融合百家学说,只不过他过于理想化了,陈平说的才是现实。 医家、纵横家、道家十分执着于传承,并不会像儒家、墨家那般将所有的一切都传授出来,而且他们有着强烈的门户之见,若没有看重的弟子,是不会真正将学说传承给他们的。 对于这一点,赵凌也是无可奈何的。 “朕去看看王离。” 赵凌也很好奇,墨家将后世那些物理、化学讲出来,当世之人会是怎样的反应? 三人齐齐来到墨家的学室外。 墨家的老师相里玥一席白衣,花容月貌,站在学室之中,她声音清脆响亮,道:“给我一根支点,我可以撬动一个青铜鼎。” “杠杆原理其实很简单,学好了杠杆原理,在攻城以及搬运上,都会省力不少……” 相里玥是墨知白的亲传弟子,年芳二十三,尚未婚配,她也是整个学宫唯一一位女老师。 “他们该不会是冲着相里玥来的吧?”赵凌跟相里玥倒也相熟,这女子有些才华,武功也不差,按照这个年代对女子的要求,她都算老姑娘了。 可她似乎并无意婚嫁。 相里玥站在那里,便如月中仙子一般,再观台下那些学生,听得如此如醉,只不过有些学子也是看得如此如醉。 这么多人听墨家的课,恐怕不仅仅因为墨家的学说新奇吧。 赵凌站在外面看向王离,王离的眼神清澈,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很显然并没有因为相里玥的美色而乱了心智。 一堂课下来,相里玥离开学室,便看到了赵凌,连忙行礼道:“参见陛下!” 赵凌微微点头:“免礼。” 学室中的学子们闻声朝学室外看来,纷纷行礼。 “王离!”赵凌喊了一声,“出来!” 王离连忙大步走出学室,赵凌也转身离开,并没有与相里玥多说什么。 美貌的女老师授课,这也无甚,哪些学子沉迷于相里玥的美色没学到东西,自然也不配让赵凌重用他们。 王离跟在赵凌身后,走了一段路,来到辨天台附近,周围已经没有学子,赵凌这才问道:“你想入墨家?” 王离点头:“墨家学说千变万化,内藏寰宇,王离想学。” “你父亲可知晓?”赵凌也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但从他个人而言,他是支持王离的。 墨家学说并不差,再加上赵凌跟墨知白探讨了许多后世之学后,墨家学说更是丰满了许多,已经形成一个更加系统的学派。 王离回道:“父亲已知晓,并同意了。” 赵凌再问:“你想不想出咸阳看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朕让你去三川郡,找墨家巨子,你拜他为师吧!”赵凌笑道,“有朕举荐,他会收你!” “武成候已去三川郡,他老人家年事已高,你过去也得好生照料,你意下如何?” 赵凌是真的打算培养王离,而且王翦在三川郡,有王翦和墨知白亲自教导,王离肯定会很优秀。 将来也堪担大任。 王离眼前一亮,激动地说道:“臣愿前往!” 墨家的守城术在春秋时期便已大名鼎鼎,跟着墨知白学,王离不仅仅能学会后世的物理化学,还能学会守城术。 正如陈平所说,诸子百家看重门户之见,如果仅仅是在尚学宫学习,可以涉猎百家,学一些皮毛,但想要学精,那最好是成为其门派亲传。 “收拾收拾,近期便出发吧。”赵凌拍了拍王离的肩膀,笑道,“朕很看好你!待你学成归来,朕必重用你!” 王家传承不能断,王离对赵凌而言很重要,也是值得信任的人才。 王贲在咸阳城中事务繁忙,教孩子是教不好的,赵凌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管王离,将他放到三川郡,那是再好不过的。 第238章:天之道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盖邱在道家学室与学生讲着《道德经》,韩信就坐在学室之内,认真聆听着。 韩信听盖邱说完,拱手道:“盖师,学生有一事不明。” 盖邱双手负于身后,望着韩信,道:“太尉请言!” 非战时期,太尉一职基本算是个虚职,毕竟调动兵马是需要兵符的,但太尉位列三公,地位尊崇,韩信称盖邱一声盖师,盖邱也不敢托大不尊。 韩信起身道:“若侯王无为,庶民愚昧,如何自化?吾皇登基之后,政令频繁,百姓安居乐业,在盖师眼中,善否?” 盖邱脸上笑容温和,点头道:“善!” “吾皇乃圣明之君,无为,乃无妄为,吾皇并无妄为,此间百姓尚且不能自足,陛下减免杂税,令百姓自给自足,岂非无为?” “吾皇所行之政令皆乃仁政,教化黎民,而非过份干预,解除强制兵役,修建长城也非强制,岂非无为而治?” “君王之妄为,在重赋税,重徭役,重刑法!吾皇登基之后,改之,此为大善!” “无为而无不为。”盖邱说着说着,脸上的笑更是灿烂了几分,“吾皇智慧过人,集百家所学,若百姓已能自足,吾相信陛下会无为而治,创天下盛世。” 盖邱如此说,似乎赵凌便是用道家思想在治理天下。 但他这么说,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盖邱情不自禁地说道,“吾皇之政令,令在下看到了天道,帝王行天之道,大秦焉有不盛之理?” 盖邱对赵凌的评价可谓是相当的高了,他认为赵凌便是以道家思想在治国,且已经做到了天之道的圣人行为。 韩信眉头微皱,反问:“盖师方才也说,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陛下行天道,可算违背人之道,善否?” 盖邱沉默了片刻,道:“帝王行天道,违背人之道,凡人必定加以阻碍,可吾皇乃圣君,凡人之阻碍岂能挡住天道?” 他其实也是想说,赵凌实施的仁政,动了权贵们的利益,于人之道而言,赵凌是违背了人的天性的,但他已经将赵凌摆在了天道的位置上了。 在他看来,那些阻碍赵凌的权贵,若成为天道实施的阻碍,必定被碾为齑粉。 韩信依旧疑惑:“此岂非违背无为之道?违背人之道?” 盖邱答道:“太尉乃吾皇之左膀右臂,当替吾皇施天之道披荆斩棘,天之道施于天下,岂是人力可阻之?” “善!学生受教了!”韩信也是听懂了,皇帝行的便是天道,而他应该做的便是为皇帝披荆斩棘,除掉那些阻碍。 学室之中,只得寥寥数人,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春秋时期便一直得不到君主的认可,而且君主权贵操控平民,奴役平民,施加重赋税,重徭役,重刑法,以维护自身的阶级统治,躺在万千黎民的头上吸血,本就与道家的思想背道而驰。 其实就连赵凌征战匈奴,嬴政兼并六国这些行为,也是不符合道家思想的,但盖邱也不是迂腐之人,在赵凌身上,他仿佛看到未来会有一个无为而治的天下,哪怕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万千阻碍,他依旧相信“天道”无所不能! 赵凌、陈平和阿青就站在道家学室之外,一些学子听得一头雾水,什么天之道,人之道,盖邱在说些什么? 韩信除了军事上的才能,对于其他思想的领悟明显也远超他人,盖邱对韩信也是颇为欣赏的样子。 赵凌没想到盖邱对他的评价如此之高,对韩信的表现也是相当满意。 这个历史上一个人身上出现三十四个成语的男人,他虽然在政治上的天赋并不高,但如今他足够谦逊。 赵凌并没有奢求韩信学通百家,让他到尚学宫,主要是叫他沉淀沉淀,收一收傲气。 很显然,韩信这个人他强得可怕。 位列三公,依旧不耻下问,盖邱虽然在尚学宫传授道家学说
相关推荐:
阴影帝国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修仙有劫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祸国妖姬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腹黑哥哥。霸道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