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切肤之爱 > 第108章

第108章

,始皇陛下都未曾降罪于他们呢!你们说这样的人是暴君?” “周朝好?要真是周朝,始皇驾崩之后,还不知多少要人被抓去活祭呢!” “什么分封制!那就是霍乱的根源!” “当年打的战,死的人还不够多吗?始皇陛下好不容易统一了天下,终于不用自己人再打自己人了。” 百姓之前是不允许讨论这些事情,但如今一但开放,百姓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自然有些人云亦云。 或许有的人大字都不识得一个,但吹捧始皇帝似乎也成了一种时尚。 一时间天下冒出不知多少的秦吹。 本来也没人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皇帝的不是,这么一闹,天下只能听到人们在讨论始皇帝有多么多么的伟大。 只谈功,不谈过。 有些六国遗民在赵凌的救济之下活了下来,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旁边人大肆吹鼓之下,也不禁怀疑,之前的仇恨究竟算什么? 天下该统一,分封制才是战乱的根源。 这逐渐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毕竟秦武帝登基之后,他们明显过得更好了。 水军、洗地、造神! 赵凌都觉得自己有些不当人,但面对这些愚昧的百姓,与其让他们被别人吹鼓着造/反,还不如自己先给他们洗脑。 至少他是真心的想要对百姓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封建王朝,就算坚持郡县制,哪怕换上任何一个皇帝,他们大概率是不把百姓当人看的。 百姓,性命如同草芥,他们活着的意义便是不断的繁衍,不断的劳动,为上层的贵族们提供更多的物质和财富。 赵凌这个皇帝相当于贵族中的间谍,他悄然无息地收刮贵族们的财富,然后想着用之于民,他就是贵族之中的叛徒。 严格来说,从贵族阶级的层面来说,他这个皇帝当得并不合格,他并没有维护好贵族们的利益,反而把他们当猴耍。 第168章:仅此而已 骊山的秦始皇陵还在修建,阿房宫却直接停了工。 皇陵至今已经修建三十五年,本就没道理停的。 按照君主的礼制,赵凌登基之后,就该开始修建自己的皇陵了。 赵凌却直接拒绝了为自己修建皇陵,他直接立下规矩,大秦以后的皇帝全部葬在始皇帝的皇陵当中,只不过分不同的墓穴罢了。 一座皇陵的内城加外城的占地都近三百公顷了,就算秦朝真的千秋万古,将赢氏一族全葬进去也填不满啊。 赵凌虽然为嬴政修庙塑像,进行神话,但他个人却是不信神明,人死如灯灭。 哪怕穿越了,依旧不信神! 原来的阿房宫本来就是嬴政三十五年才开始修建的,如今不过刚打好地基,许多宫殿都还没有还是修建起来。 嬴政是规划将阿房宫作为朝宫核心建筑群,以此象征帝国权力中心。 如今朝堂上全是赵凌的人,行政区域已经够了,那么大一片地基,赵凌直接进行重新规划,东边划为厂区,砖厂、水泥厂,煤厂拔地而起。 西边则是修建学宫,用以招揽有识之士和教出更多的人才。 大秦原来是以吏为师,再加上禁止私学,确保法家思想垄断地位,战国时期有名的齐国稷下学宫、楚国兰台、魏国西河学派等都因六国灭亡而消散。 若是在两个月之前,赵凌刚刚登基,他提出将阿房宫改为学宫,势必会遭到老臣们的反对。 如今朝堂上下全都是赵凌的人,什么礼法制度,谁人会与赵凌提? 朝堂上下已经几乎成了赵凌的一言堂。 “陛下当真要让百家齐放,恢复到春秋时期的模样吗?” 尉缭如今身为右丞相,除了外交事务,还直接对接治粟内史,负责的财政大权。 他是盖聂的师兄,盖聂是尉缭引荐给赵凌的,也是第一个跟在赵凌身边的老臣。 朝堂之上的官员基本都是赵凌的门生,他们奉赵凌为神明,绝对地遵从他的旨意。 西文彦辞官之后,原御史张苍被封为常奉。 张苍本来就是反对暴政的,赵凌建立大秦的学宫,还给百姓发工钱,他又有什么好反对的? 赵凌与尉缭相处得极好,尉缭虽然也认定赵凌乃是治国之明君,但有些话,别人不敢提,他若是也不提,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君主专制,整个朝堂无人刚谏言,这样真的好吗? 赵凌问道:“尉丞相觉得此事不妥?” 尉缭点头道:“之前始皇帝重用法家,意在统一思想,不让庶民知得太多,如此才便于统治。” “陛下令儒家教庶民识字,教化天下倒无问题,但若百家齐放,人心紊乱,庶民知得太多,实不易统治,陛下当慎而重之。” 他并没有完全否定赵凌的做法,只是提出自己的意见。 此言与之前的西文彦等人说的如出一辙。 到了他们这个地位,考虑的便是如何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且不说什么愚民/政策。 知识壁垒,便是统治阶级,贵族阶级对底层百姓的限制。 他们不能知得太多! 赵凌也不禁沉默了,这些日子他也在想,他是否过于理想化了? 封建王朝,让天下的百姓都能识字、明理,懂生产,懂一些简单的知识…… 尉缭继续说道:“若学识能提高地位,入主朝堂,陛下又让天下百姓都开始学诗书,谁人还会安心种地,安心从军?” 饶是大秦有强制规定种地和服役,但如果百家齐鸣,各种学说流传于天下,而且学会这些学说都有可能入主朝堂,提升地位,这会成为普通人逆天改命的机会,他们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学那些学说。 赵凌和尉缭四目相对,如今章台宫仅他二人,赵凌脸上露出一抹笑容:“尉丞相,凭什么有些人生下来就只能种地?有些人生下来就该当皇帝?” “……”尉缭张了张嘴,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你是皇帝啊! 你说出这样的话,真的合适吗? 如果换一个人说这样的话,尉缭上去直接将其处死。 可说这话的人就是当今的秦武帝。 你把我整不会了! 赵凌却继续说道:“尉丞相当年为何又不种地?为何拜师鬼谷,又入兵家,学得满腹经纶和一身武艺?” 尉缭可不仅仅是鬼谷传人,他还是兵家传人,他的权谋之术和军事上面的才干让赵凌都无比的佩服,他所著《尉缭子》与《孙子兵法》齐名,被列入《武经七书》。 韩信如今在尉缭面前都得自称一声学生。 尉缭不明白赵凌的意思。 赵凌很清楚,无论是尉缭还是西文彦,他们的阶级意识都很清晰。 庶民在他们眼中从来都只是工具。 他们都乐意看到百姓富庶,百姓爱戴他们。 他们也爱民,只不过他们的爱就像看待自己家的猫猫狗狗,看待为自己捕猎的猎犬。 “朕开设学宫,让诸子百家传扬学说,是为了大秦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普通百姓学的东西,等《万民典》编撰完成,让他们学会相同的文字,让他们对大秦有归宿感。” “学宫教的东西,更多的是培养如何种植,制造更便捷的工具,还有医术,这些人学会了,再让他们传扬天下,这又有什么问题呢?” “只有这样,只要百姓过得更好,寒冬来临之际,他们能有一处庇护之所,春收秋收后,他们能吃上自己种的粮食。” “他们也不需要每日耕种,闲暇之余也能走出去看看这大好山河。” “朕相信,百年之后,他们就不会认为自己是什么六国遗民,天下都是大秦人。” 任何时代,任何的社会模式,阶级之间的差距是消除不了的,更何况是当今这天下第一个封建王朝? 赵凌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就强行打破这种上层人对下层人的知识壁垒。 天下还有多少人在为了一日两餐而拼尽全力,他们哪来的精力去学什么诗书兵法? 哪怕是后世那些大学生,他们也算是学了不少知识,各种各样的学习渠道。 可又能如何? 他们绝大多数人真的能凭借那些知识就跨越阶级? 有机会!很渺茫罢了。 正如西家、冯家,亦或是赢氏一族。 人家家族数代人的努力和沉淀,读读书就想跨越阶级了? 天下太大,赵凌消除不了阶级的存在,他只是想要尽可能地提高普通人的工作效率,解决他们的住房衣食,让他们过得更好,让他们至少活得像个人罢了。 仅此而已。 第169章:掏尉缭的老底 “尉丞相可愿闲暇之余去学宫育人?” 尉缭都自己闯上来了,赵凌赵凌自然是要拉他一起的。 这位可是大才,他已年迈,门下弟子不过三人,完全不够啊! 他们这些高人收徒都是有各种要求的。 春秋时教育被贵族垄断,孔子大规模招收平民,开创私学。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不教而杀谓之虐。” 字面意思差不多就是拜师礼十条干肉,如果家境贫寒,也可以以他的方式表达敬意。 孔子也拒绝收心术不正者。 “陛下如何对学宫之人进行筛选?”尉缭面对赵凌的问题,不答反问,换个角度问赵凌,“若人人皆可进学宫,那何人务农?” 赵凌眯眼道:“咸阳尚学宫,可自费报名入学,十两金半年,三年为一期,若学有所成,得名师所认可,展示其学术造诣,再由朕亲自考验,通过考验,便可入朝为官,朕必委以重任。” “嘶——” 尉缭倒吸了一口凉气,打量着赵凌,问道:“陛下是欲敛财还是造才?” 十两金半年,为三年一期,那边是六十两金,非贵族和富商,谁人能入学宫? 六十两黄金,已经足以隔绝普通庶民了。 在尉缭看来,皇帝这是早就想好了。 尉缭不等赵凌回答,咂嘴笑道:“陛下此举,可隔绝庶民,是为大善。” “谁说朕要隔

相关推荐: 修仙有劫   下弦美人(H)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军师威武   姑母撩人   左拥右抱_御书屋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角色扮演家(高H)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魔界受欢之叔诱(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