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切肤之爱 > 第47章

第47章

让大秦的经济活跃起来。 西文彦只要站出来,那么他的纸卖得再贵,那些权贵也会去买。 就算不用,道德层面上来说,他们算是间接性救济了那些孩童,在西文彦以及赵凌这里刷了存在感。 大秦的财富掌控在上层阶级手上。 只要纸高价卖出,钱通过他们的手落在西文彦手中,赵凌这边还要抽税流入国库,西文彦赚了钱就去买粮食,促进粮食买卖,他买了粮食又去救济百姓,也不存在屯粮。 别的贵族囤了粮,以西文彦今时今日的地位声望,找他们买粮也容易。 多么完美的一个循环啊。 赵凌仅仅是为西文彦雕像刻碑,西文彦名利双收。 想要宣纸的贵族找到了供货商,西文彦赚到了钱。 大家都觉得自己赚了,国库也充盈了,孩童也能吃上饭,可以安心习字。 西文彦一时间竟没注意,赵凌说的独家售卖权是五年。 五年之后,局势可就又不一样了。 第72章:长安候扶苏 扶苏剑眉微挑,心中不断琢磨赵凌所说的每一句话。 如果真的如此做了,西文彦虽然得到空前的名望,但西家的财富会不断消耗。 要为习字的孩童提供餐食,却不是简单的财富就能解决的。 西家需要大量收购粮食。 如今粮食都被大族囤积,这种情况之下,西文彦去买粮食反而比谁都好使。 钱币流通,百姓为了识字而更加辛勤地耕作,因为识字便可得到粮食,除了六至十岁的孩童,其他年龄的人想要习字是需要条件的。 自然也就不存在百姓好逸恶劳,钱币变得不值钱。 儒家对赵凌感恩戴德,造/反的概率并不大,哪怕教百姓识字,恐怕还会时不时对赵凌歌功颂德,以表忠心。 三年后,百姓都已识得一些字了,再由赵凌选拔的人去教化百姓,自然也就不存在诸子百家争功霍乱…… 赵凌竟然还趁着这个机会再次提高了商人的地位。 扶苏再细想,瞥了一眼旁边的冯瑜,冯瑜朝扶苏微微点头, 扶苏的心里咯噔一跳。 赵凌明明早就知道他的政令是有问题,当着他的面提出来,是在考验他的能力。 他故意让自己在朝堂之上提出来,又问自己解决之法。 扶苏只不过起了个头,赵凌竟然轻轻松松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还达成了其他的目的。 赵凌的心思为免太多了一点。 “扶苏谏言有功,又为朕之兄长,朕欲封其为长安候,诸位可有异议?” 大秦本就实行郡县制,在这之前,除了吕不韦封文信候,李斯封通候,王翦封武成候,再无封侯。 赵凌竟然在继位之后,封扶苏为长安候。 此时天下并无长安,长安字义,长治久安。 赵凌并未对扶苏举起屠刀,还对其封侯,这是许多大臣并未想到的。 扶苏心中一阵感叹,谁言帝王家中无亲情? 什么谏言有功? 赵凌这是给他递上来的功劳。 西文彦第一个说道:“扶苏德才兼备,理当封侯。” 儒家虽然跟扶苏闹了一番,但目的似乎已经达成,至少比起嬴政在的时候,他们的日子实在好过太多。 赵凌封扶苏为长安候,是否意味着要推行分封制? 这不就是他们一直希望的吗? 孔鲋也称道:“陛下圣明!” 王绾等人也已被赵凌折服,蒙武见赵凌如此对待扶苏,也为始皇帝感到欣慰,自然也不会有任何的意义。 扶苏却拱手道:“陛下,先帝推行郡县制,不可封侯,臣扶苏请陛下收回隆恩。” 要是换做之前,扶苏甚至觉得分封制并无什么问题,短短不到一月时间,他却经历了太多,如今他是不赞成分封制的。 为了大秦长治久安,他竟拒绝封侯。 赵凌笑道:“长安候不必推辞,朕不赐你封地,但你身为皇家血脉,身份自当尊崇,朕赐你纸墨笔砚,见君不拜,入宫不报。朕请长安候与科农院冯瑜收录诸子百家典籍,共修《万民典》,三年后,以《万民典》教化百姓,长安候可愿意?” 封侯不封地,见君不拜,入宫不报,这的确只是地位尊崇,并无实权。 百官亦能看出,赵凌对扶苏这位兄长充满了亲情,以后谁人还敢对扶苏不敬? 冯瑜站出来,被赵凌喝止,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赵凌实则早有应对之策,扶苏的谏言之功就是赵凌硬塞上去了。 扶苏听闻赵凌让他修《万民典》,封侯不封地,这才拱手道:“臣扶苏,愿意为陛下效劳。” 孔鲋等儒家门生听到封侯不封地,心中也不免失落,但也不敢再提出异议。 赵凌把整个朝堂有权势的大臣都挨个收拾了一遍,他在朝堂上的威望竟隐隐堪比之前的始皇帝。 “朕以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墨家设计出一些可以节省力气,提高效率的农具,朕欲推广,由科农院召集各郡县乡里的匠人,当地制作,匠人年俸一百五十石,制作出来的农具,以科农院定价出售。” 赵凌将科农院的官员每五人一组派遣至除三川郡的三十五个郡县,公输班与赵凌在三川郡的时候已经制作出曲辕犁、耧车、铁齿耙之类提高生产率的农具。 如今便打算全国推广。 西文彦刚得到至高的荣耀,试探地问道:“陛下,匠人年俸是否过高了些?” 秦朝亭长的俸禄也才百石,匠人一百五十石,感觉是太高了。 西文彦也不由怀疑,国库能否支撑得住。 赵凌继承皇位之后,各种大动作,又是给修建阿房宫的匠人发放工钱,又是送粮食。 大军开拔,救济灾民,这些都是将粮食和钱财疯狂撒出去。 各郡县的财政基本入不敷出,赵凌竟然给工匠这么高的俸禄,国库真有这么富裕吗? “不高。”赵凌笑着说道,“诸位,常奉西文彦出售宣纸,典客白祁出售细盐,廷尉孟巍然出售棉花,此三物,平民不可购,诸位若是需要,自行找他三人。” 赵凌缺钱吗? 说实话,是有些缺的。 但只要解决掉胡人,又可以先狠狠收割一波胡人的牛羊。 胡人那边也该统一一下了。 粮食可以是地里长出来的,也可以是从草原上赶过来的。 蒙家两位将军打上草原,要杀还是要俘,都随他们。 赵凌与他们想的不同的是,什么胡人?以后都是朕的臣民。 先打服了,该杀的杀了。 草原沃土,皆是大秦的国土。 工匠的待遇必须提高,将来还需要造大船在周围各岛上收刮资源。 孟巍然和白祁听赵凌这么说,也知道赵凌的意思了。 此时,他们不再觉得商人的身份怎么卑贱了。 西文彦都在咸阳雕像立碑了,今后谁还敢看不起商人? 他们赚得越多,国库就越充盈。 对于西文彦,两人是羡慕不已的,他们之前收到赵凌的锦囊,还觉得西文彦只是出售纸张,得到的好处没他们多呢,没想到竟是这天大的好处。 他们卖盐,卖棉花的还没有开始呢。 两人对赵凌的期待更高了,跟着赵凌,似乎真有名垂千古的机会。 今后族谱从他们这儿单开一页的机会都是有可能的。 第73章:近乎丧心病狂地收割 细盐、棉花? 朝堂上的官员大都没听说过这两样东西,纷纷露出疑惑的神情,彼此低声议论。 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在众人脸上,显得气氛有些凝重。 正如赵凌并没有第一时间将纸张用于民,这两样东西刚开始也必须以珍稀之物的姿态出现。 他站在龙椅前,目光如炬,扫视着殿内的群臣,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信。 大秦的盐的质量并不高,常常掺杂沙砾和石子,价格也较高,普通百姓难以负担。 赵凌心中清楚,盐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但如今大秦的盐却成了奢侈品。 他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普通百姓获取食盐困难,除了三川郡的小部分人,哪怕是咸阳的勋贵,也没尝过什么叫细盐。 赵凌心中暗叹,随即抬起头,目光坚定。 他打算先用细盐和棉花将大族的财富狠狠吸一波用于民用,随后再投之于民。 百姓无盐可食,这个问题,他也能解决。 “这便是细盐和棉花。”赵凌挥了挥手,声音洪亮而沉稳。侍卫们立刻上前,手中捧着两个精致的木盒,缓缓打开,露出里面的细盐和棉花。 细盐如白雪般细腻,毫无杂质,在烛光下闪烁着微光;棉花则柔软如云,轻轻一捏便能感受到它的温暖。 群臣见状,纷纷瞪大了眼睛,露出惊讶之色。 “此细盐细腻如白雪,无任何杂质,一两细盐一两金。”赵凌的声音在殿内回荡,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棉花轻柔保暖,乃世间珍品,一斤棉花八两金。”他说完,目光扫过群臣,见他们脸上露出震惊之色,心中暗自满意。 赵凌定下这个价格的时候,都觉得自己丧心病狂。 他微微低头,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笑意,但很快又恢复了严肃的神情。 他现在就像是骗老头老太养老金的保健品推销员。明明多得要死的东西,被他炒到了天价。 但他就是要这样。 一般的百姓或者家中并不富裕的勋贵哪里会花这种冤枉钱? 那些真正家中有钱的大族,他们就是要贵的珍稀之物。想要收割他们的财富,价格定低了,人家还不要呢。 皇帝亲自代言,世间珍品,这个价格贵吗?真不算贵! 孟巍然和白祁之前只知道赵凌给他们的价格,细盐一两一铢金,棉花一两半铢金。他们站在殿内,听到赵凌的定价,心中暗自盘算,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 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二十四铢。 一两黄金能够换取20石粮食,相当于普通人三年的口粮。赵凌定下这种价格,如果能够卖

相关推荐: 将军夫夫闹离婚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阴影帝国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老师,喘给我听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