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切肤之爱 > 第45章

第45章

相较于在常奉府所说的内容,此次在朝堂上,赵凌特意增加了一点:任何学术典籍,而非局限于儒家典籍。 这看似只是简短的一段话,却让整件事的意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意味着,并非只有儒家门生才有机会参与此事,诸子百家、士族勋贵等各方势力,都能投身其中。 孔鲋和淳于越等儒家众人,自然也听出了其中的深意,但他们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进行反驳。 毕竟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众多勋贵皆在,若是只允许儒家做这件事,儒家恐怕瞬间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孔鲋和淳于越暗自揣测,觉得赵凌也是无奈之举。他们认为赵凌原本是想独尊儒家的,只是扶苏提出了不同意见,当着勋贵世家的面,赵凌不得不做出这样的调整。 甚至他们觉得,赵凌这样做还是在为儒家考虑。 如此“圣明”且照顾儒家的君主,他们实在没有理由不忠心效命。 一旁的扶苏静静听着,心中微微一怔,看向赵凌的眼神也不禁发生了变化。 在扶苏看来,若是任由儒家一家独大,假以时日,百姓受了儒家的恩惠,乡里郡里的功德碑上都刻着儒家门生的名字,那么儒家的影响力将会急剧膨胀。 届时,朝堂上儒家提出的建议和做出的决定,赵凌必然需要慎重考量。 儒家虽不掌握兵权,可一旦其计划实施,便会掌控底层的舆论导向,甚至控制百姓。如此一来,郡县乡里的官员又该如何应对呢? 正如淳于越等人突然觉得扶苏不似之前那般亲近,扶苏此刻也对儒家有了新的看法。 尤其是在被贬到上郡冷静了一段时间后,又经历了嬴政驾崩,以及近两日儒家门生对他的态度转变,这让扶苏开始对儒家的理念产生了质疑,进而认真思考一个问题:为何父皇生前要大力打压儒家呢? 以扶苏的聪慧,只要不再对儒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站在皇帝的角度去思索,其中的缘由便不难理解。 嬴政一心想要以法治国,削弱儒家的影响力,从而实现思想上的统一。 而赵凌之前在常奉府宣称要以儒学为尊,还打算让儒家门生在乡里郡里建立功德碑以名留青史,这显然与嬴政之前推行的政令背道而驰。 真要是按照赵凌所说的去做,不出十年,儒家在大秦的影响力恐怕将足以动摇大秦的根基。 “诸位爱卿对此可有异议?”赵凌面色沉着,可内心却暗自欣喜,他其实就盼着有人站出来反对。 一旦有人提出反对,他就正好顺势允许不止儒家一家去做这件事。 大秦的勋贵众多,有钱又有学识的世家大族更是不少,他们怎会眼睁睁看着儒家一家独大呢? 大家相互竞争,形成“内卷”之势,这才是赵凌真正期望看到的局面。 正所谓求上得中,如今在扶苏提出异议之后,这样的局面儒家依旧能够接受,说不定在他们心中还对赵凌感恩戴德呢。 儒家的孔鲋和淳于越等博士率先表态:“臣等并无异议。” 在他们看来,赵凌既然已经表明要使儒家为尊,如今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肯定是迫不得已。这个时候他们若是反对,那这个难得的机会可就彻底没了。 与嬴政在位时以法家为尊,推行焚书坑儒的政策相比,如今的局面对于儒家来说,已然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了。 张良和尉缭身为赵凌的心腹,此时却并未立刻表态。他们二人紧皱眉头,似乎在权衡着其中的利弊。 西文彦等人此前已得到赵凌的恩宠,深知未来将有无数财富等待着他们。 而且,他们手下的门客若能借此机会被推举进入朝堂,也是一大幸事。 他们看重的是,一旦完成赵凌所提出的要求,便可以将相关人员的生平与功绩上报给赵凌。 以三大氏族的雄厚财富,立碑之事自然不在话下。 更重要的是,朝堂上那些有实权的官职,正是他们安插自己人的好机会,此刻也是他们向赵凌表忠心的绝佳时机。 于是,西文彦带头说道:“臣无异议。” 孟巍然和白祁也纷纷回应:“臣无异议。” 蒙武则紧皱眉头,沉默不语。 他心中清楚,赵凌此举是在一步步改变之前《商君书》所推行的一些政令。 大秦一直以来以军功作为官员晋升的主要条件,诸子百家的诸多学说大多被禁止传播,其目的就是不想让百姓分心,避免他们浪费时间在无关之事上,而是希望百姓专注于开荒垦地,发展国家实力。 赵凌如今颁布的这条政令一旦实施,诸子百家和世家豪族们必然会为了在赵凌面前争宠露脸,而疯狂地投入到救济灾民的行动中。 赵凌没有过多关注蒙武的反应,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扶苏。他心中十分好奇,扶苏是否真如史书中所记载的那般德才兼备。 即便他对政令内容做了一些调整,避免了儒家一家独大的局面,但这条政令一旦真正推行起来,依旧存在诸多潜在的重大弊端。 稍有不慎,大秦恐怕真的会陷入混乱。 如果扶苏仅仅因为他做的这一点小改变就毫无异议,那扶苏的才学恐怕也就不过如此,不值得他予以重用。 扶苏感受到赵凌的目光,坦然地与他对视一眼后,从容地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此策存在一些不妥之处。” 赵凌双眼微微眯起,语气中带着一丝阴沉,质问道:“扶苏,你可要想清楚自己在说什么?” 孔鲋见此情形,误以为赵凌要对扶苏动手,忍不住冷哼一声,大声质问:“扶苏,此策明显利国利民,能有何不妥?你切莫在此信口胡言!” 面对孔鲋的咄咄逼人,扶苏神色温和,丝毫不见慌乱,微笑着回应道:“孔老先生,扶苏尚未阐述其中的不妥之处,您又怎能断言我是在胡言乱语呢?” 孔鲋不依不饶:“那便请扶苏公子详细说说,到底有何不妥?” 扶苏转过身,面朝赵凌,有条不紊地说道:“陛下,其一,您希望百姓能够识字,这自然是极好的。然而,若任由诸子百家各自教导,百姓所学内容必然各不相同。有些任教之人或许会急功近利,只教授百姓一本典籍。如此一来,百姓虽能识字,却未必能真正理解其中深意。他们很可能会对任教之人感恩戴德,从而忘却陛下的皇恩,忽视国家的法制,甚至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附庸,被其驱使。” “其二,长此以往,各乡各县的教书人威望极有可能过高,这将给朝廷的管理带来极大困难。并且,诸子百家与士族门阀之间为了争夺利益,必然会产生激烈争斗,这极有可能成为祸乱的根源。一旦有人趁机培养死士发动叛乱,朝廷将防不胜防。” 赵凌还未等扶苏把话说完,眼中便闪烁出兴奋的光彩,忍不住大声喝彩:“彩!” 听到这声喝彩,蒙武、张良、尉缭之前紧皱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 扶苏不愧是始皇帝的长公子,一番话切中要害,精准地指出了政令潜在的问题。 而赵凌竟然公然喝彩,难道他早就料到了扶苏能说出这番话? 众人心中不禁思索,大秦有赵凌为皇帝,若扶苏愿意尽心辅佐,大秦又怎能不走向昌盛繁荣呢? 孔鲋和淳于越等儒家门生听到赵凌的喝彩声,皆呆呆地望着扶苏,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特别是那一声“彩”,仿佛一把重锤,狠狠地击碎了他们心中的美梦。 第70章:这兄弟俩怕不是串谋好了 “继续说!” 赵凌本意就是先特许儒家之人前往郡县乡里传扬学说,救济百姓。 等着其他大臣来劝诫,如果没有,就让张良或者尉缭在朝堂之上提出来。 先起个头,后面慢慢完善。 赵凌之前是没想过扶苏会反对的,但扶苏提出异议,并且将重点都一一当着群臣的面说出,那当即解决更是再好不过。 孔鲋与淳于越等儒家门生已经被赵凌画下的大饼给冲昏了头脑,取上得中,若中也得不到,得下也是不错,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好。 赵凌料定最后扶苏说完,他再提出诸多限制和条件,儒家也一定会同意。 其他势力见儒家同意,只要在郡县乡里立功德碑和将生平功绩上承皇帝这两件事不变,他们也一定会插上一脚。 目前一切都朝赵凌预计的方向在发展。 只是赵凌不知扶苏是否还能看得更加深远一点的问题。 扶苏要是说不出来,他就只能再把希望寄托在张良和尉缭身上,再不行,便只有等回去跟张良他们私下说好,让他们下次朝会提出来。 孔鲋已经彻底按捺不住了,连忙出言道:“陛下,儒家对大秦忠心耿耿,教化百姓,必告知其,此乃陛下之仁政,对陛下歌功颂德,万不可能造/反。” 西文彦也站了出来:“陛下欲为往圣继绝学,臣等身为大秦臣子,受陛下恩惠,定不敢忘,救济百姓只为天下百姓不再过饥寒交迫的日子,百姓亦当对陛下感恩戴德,岂有造/反之理?” 孔鲋是不想让扶苏继续再说下去了。 仅仅两条,分明已经动摇了赵凌的决心,若是让他继续说下去,那这条政令恐怕就要废掉了。 西文彦则是在揣摩赵凌的心思,他认为赵凌是下定决心要实施这条政令的,扶苏反对,那他必须及时站队,让赵凌的这条政令能够实施下去。 白祈和孟巍然也跟着站了出来:“西文彦常奉言之有理,陛下实施的是仁政,不可因扶苏一己之见而动摇。” 儒家和三大氏族难得站在了统一战线。 赵凌却是笑了笑,沉声道:“扶苏言之有理,诸位不妨让他说完。” 此言一出,孔鲋和西文彦等人也不敢再多说。 扶苏也是疑惑地看着赵凌,赵凌难道不是要对付他吗? 怎

相关推荐: 阴影帝国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修仙有劫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祸国妖姬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腹黑哥哥。霸道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