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回过头,发现身后空荡荡的,长长的巷子里,没了她跟着他的身影。 他往回走,走到外院里,看见她睡在青藤架下,像久不浇水的花,蔫头耷脑。 谢无镜在她对面坐下,“你怎么了?” 她睁圆了眼睛,惊讶他竟会主动和她搭话,而后笑道:“没什么。就是在想,太子到底什么时候回去。” 谢无镜默然,起身离开。 走到院门处,他听见她小声嘀咕:“就知道和他说什么都没用。” 他没有像从前一样告诉她,他听得见。 他信步离开,却也没像从前那样,按时去内院经堂。 他转过身,走向了与经堂相反的方向,走出了归一观。 他下了山,穿过人来人往的街市,入了李府。 太子还在李府,见到他,问了他许多有关织愉的事,还和他说了与她一同在京中长大的情意,请他务必治好织愉。 谢无镜应道:“尽力而为。” 他带上李家夫人为织愉准备的东西,回了归一观。 暮时饭点,他将太子未回京,多半要待到九月,待皇帝召回才会回去的消息,告诉织愉。 织愉没有难过,只是惊喜地抱着包裹:“你下山了?你去找我爹娘了?” 她打开包裹查看其中东西。大大的包裹里,她常用的东西一应俱全。还有蜜饯和话本。 她抱着包裹,眼泪汪汪的,又开始碎碎念了。 一会儿啃着杏脯道:“我爹娘真好。” 一会儿又泪眼濛濛地望着他道:“小道长,你真好。” 翌日,走在去经堂的路上,他的耳边又有了她念叨的声音。 他回过头,她也跟在他身后。 只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入了经堂后,她不会再在他读经书时,时不时喊他一声。 她捧着她的书,在他身后看得十分沉迷。 谢无镜每天都会回眸瞧一眼。 第一天她看的是《霸道王爷俏丫头》。 第四天换成了《薄情公子追妻记》。 第八天是《太子宠妃》…… 他突然想起,那日太子同他说,她与他在京城青梅竹马、春游踏青的情意。 他说不出心中突然生起的是何感觉,只觉烦闷且陌生。 他随心而道:“换一本看吧。” 织愉不解:“为什么?” 谢无镜不再多言,不勉强她,垂眸继续看他的经书。 看了一会儿,他从经龛里换了一本静心经。 但这一天,中午与晚上的膳食,他都没有准备织愉的。 织愉问他,他只道忘了。 无妨,她还有糕点可以吃。 但晚上沐浴,他连热水都没给她准备,这就让她难以忍受了。 她已经忘记自己初来归一观时,忍受着用冷水,不敢叫他烧水给她用的模样。 她在他准备沐浴前喊他,“小道长等一下,我有话同你说。” 他停步。 她立刻抱着自己的寝衣冲进浴房,把门猛地关上,丢给他一句:“你自己再烧水洗吧!” 谢无镜默然,重新劈柴烧水。等水开时,便坐在院中望月。 待她沐浴出来,他一声不吭地入浴房。 浴房里热气氤氲,残留着她身上的香。 他脱了衣袍入浴桶,片刻后起身穿衣,才清醒地意识到这是她用过的水。 究竟是他有意忘记,还是无意,只有他自己清楚。 谢无镜望着浴桶里朦胧的水面,良久,将用过的水倒掉。倒入刚刚烧好的水,重新沐浴了一遍。 起身穿衣,他披散着湿发,难得在夜里去了经堂。 他将经龛里那本《与道眠》抽出来,从头再读。 巍然道祖像在黑暗中俯视着他。 就像书中经堂里的道祖像,俯视着那陷入凡尘、因而迷茫的小道士。 这一次,谢无镜记住了书中内容。 黎明时分,他将书放回经龛中,离开。 他终究不是书里那个多情善感的小道士。 日子还是一天天过。 织愉也渐渐适应了道观里的生活。 自谢无镜下山去为她取过一次东西,她爹娘便很懂得寸进尺地时不时主动给她送东西过来。 她在道观中不愁吃穿,日常起居全靠谢无镜。 她总体还是那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李二小姐。 只是自他开始忘记给她做饭后,他时不时都会忘一下,烧热水亦然。 织愉不懂他为何这样,待学会和他抢饭、抢热水的新鲜劲过去后。她终于意识到,他变得比从前冷淡许多。 虽然还是那样话少,虽然还是那样她说很多句,他才会搭理她一句。 但他走在去经堂的路上时,已不再会回头看她。也不会再看她看的话本叫什么名字,更不会和她进行偶尔的闲聊。 织愉不是个耐得住的人,发现了异常就去问他怎么了,“我又哪里得罪你了吗?” 她并不想与谢无镜关系冷淡。 谢无镜除了性情淡漠话又少,其他的都很好。起码她跟他抢东西时,他从不会和她较劲。 如若不然,她根本抢不过他。 她见过他劈柴,一斧头下去,一根木头裂八瓣。 她问他是不是习过武,他说略通一二。 但她问他道行如何,他也说略通一二。 他的略通一二,绝不是别人的略通一二。 更何况她从仲夏六月来到归一观,如今八月底,天气也已立秋转凉。 她想,她与他相伴过了一个季节,好歹也能当个朋友吧。 谢无镜不语,只是看经书。 有时他不
相关推荐:
炼爱(np 骨科)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长夜(H)
可以钓我吗
爸爸,我要嫁给你
抽到万人迷但绑定四个大佬
妙拐圣僧
蛇行天下(H)
先婚后爱
掌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