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侯爷的掌心娇是朵黑心莲 > 第244章

第244章

着地图,说道:“可以拿下高昌旧地,对晋王来说毫无难度,五年内完全可以做到。” “此地远离大明腹心,先将封国放在这里,群臣不会有意见。” 朱棡目光紧紧盯着地图,说道: “控制此地的是东察合台汗国,去年为帖木儿所败实力大损。” “这也是年初我军攻打哈密王,他们坐视不理的原因。” “给我两三年时间治理河西积蓄力量,高昌旧地一战可下。” 朱标微微颔首,说道:“三弟有把握就好,朝廷会全力助你夺取此地。” 陈景恪自然也不怀疑这一点,如果是完整的察合台汗国,确实挺棘手的。 可现在只是分裂后的东察合台汗国,还刚刚被帖木儿打败,连可汗都被杀了。 大明想打败他们拿下高昌旧地,可以说轻而易举。 “打下这里容易,治理很难。” “自唐以后,汉人就失去了对高昌的统治,这里已经见不到汉人踪迹。” “当地的生产也遭到全面的破坏。” “我们要重新移民,开垦农田,兴建水利设施……” “就算顺利,十年能有所成就算不错了。” “不过一旦将此地经营好,就有了一处攻打帖木儿汗国的桥头堡。” “等将来拿下碎叶川,朝廷正好可以派遣流官接管此地。” 有些事情必须提前说清楚,高昌只是暂时借给你的,将来是要还回来的。 这些话朱标不方便说,只能陈景恪来当这个坏人。 其他人自然也明白这个意思,并不会因此就生气。 朱棡嘴角浮起一丝笑容,说道:“十年又算的了什么,我还有半生时间可用。” “就算我完不成,还有济熺接班。”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碎叶川终将是我晋国之地。” “到时晋国势力会全面撤出西域,将那里的土地移交给朝廷。” 首次参与内部会议的朱济熺,激动的说道: “我一定会帮助父亲,早日完成立国大业。” 老朱咧开嘴,高兴的说道:“好好好,不愧是咱的好儿子好孙子,有你们在,咱就放心了。” 原本的朱济熺也是往文臣武将方向培养的,后来确立分封制度,就逐渐增加了君王教育。 实际能力暂时还看不出来,但学业方面确实非常优秀。 且因为从小就和朱雄英、朱高炽等人一起读书生活,兄弟感情甚笃。 他和朱雄英的关系,类似于朱棡和朱标。 包括朱元璋的几个年龄较小的儿子,蜀王朱椿、湘王朱柏、刚刚被封为宁王的朱权等等。 都是朱雄英小团队成员,关系莫逆。 所以,只要皇位顺利交替,就不怕晋国占着西域不肯归还。 至少三代人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如果三代人还不能帮晋国立国,那大明干脆自我毁灭算了,也别想着什么帝国时代了。 话题说到这里,陈景恪就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 “鲁王、蜀王、湘王皆已学有所成,依照以前的规矩已经可以就藩。” “然分封制之后,一直未能为他们寻找到合适的封地,至今滞留凤阳练兵。” “接下来几年朝廷不会大行扩张,他们的封国可能要多年以后才能建立。” “总不能让几位亲王一直困在凤阳,这不合礼法,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所以,我以为可以让他们去边疆之地担任总督。” “既可以帮助朝廷快速稳定边疆,又可以锻炼能力,两全其美。” 老朱眉开眼笑,这个提议好啊。 他下意识的就想开口答应下来,话到嘴边才反应过来,现在是朱标当皇帝。 连忙闭上了嘴巴,将决策权交给儿子。 朱标也同样很赞同这个提议,说道:“景恪这个提议好,只是就怕苦了几位弟弟。” 老朱终于忍不住了,说道:“怕苦就别当藩王,你直接安排就是,他们谁有意见就来找咱。” 闻言,朱标立即说道:“好,辽东和交趾虽已经收复多年,然人心不稳动乱不断,正好派三王前去治理。” 之后,朱标任命鲁王朱檀为辽西总督,蜀王朱椿为辽东总督,湘王朱柏为交趾总督。 对于这个认命,群臣倒是没有反对。 辽东地区和交趾地区,都是新收复的,治理的一直都不太理想。 让三位亲王过去坐镇,是符合规则的。 只要不让他们开府建牙就可以。 对于鲁王他们三人来说,这也是一件大喜事。 在凤阳练兵两年,始终不提封国的事情,他们也不敢多问,心里别提多忐忑了。 蜀王和湘王还好,他们是朱雄英的铁杆,知道很多东西。 鲁王不同,他文质彬彬谦逊有礼,对谁都很客气。 但也意味着对谁都比较疏远。 朱雄英尝试过接触,没有得到回应,也就没在刻意拉拢。 所以,他并未加入小圈子,也就无从得知很多信息。 到了现在这种敏感时刻,也就更加的慌张,生怕自己的封国莫名其妙就没了。 现在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有了下文。 虽然只是担任总督,并不是真正的分封,可权力也是非常大的。 提拔几个自己的亲信,还可以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 而且朝廷不可能让他们空手去,提前把亲王卫队给配齐了。 每人五千八百人,正好是一个卫的兵力。 此去正好把亲王卫队好好训练一下。 现在每多积累一份实力,将来建立封国就能减少一分困难。 当然了,他们心情好转还有个原因。 晋王和燕王的封国一样推后了,这就说明朝廷不是针对他们,而是大政策暂时不准备扩张。 再联想到五年后让两位塞王的势力撤出大明,也就是说差不多三五年左右大明就会再度扩张。 楚王、朝鲜王他们已经分封。 按照排序来说,晋王燕王周王之后,就轮到他们了。 总之,三位亲王高高兴兴就接受了这个认命。 区别是,蜀王和湘王特意去拜访了陈景恪,询问可有良法。 陈景恪就告诉他们:“没什么特殊技巧可言,不外乎是分化拉拢。” “对反抗者要给予雷霆猛击,对臣服者要给予好处。” “教化工作也同等重要,这才是长久之道。” “具体如何施行教化,朝廷已经有成熟的章程,你们依照章程去做就可以了。”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特别注意的地方,那就是要将部落的首领和百姓区别看待。” 蜀王朱椿不解的道:“哦,为何?” 陈景恪解释道:“在大明没有对百姓展开教化之前,我汉人百姓对自己的身份尚且缺乏认同感,更何况是蛮夷百姓?” “他们并没有身份认同,只是跟随酋长讨生活罢了。” “酋长叛乱,他们分不清对错,只能被裹挟着一起叛乱。” “如果你们不加以分辨,全部予以打击,就是逼着蛮夷百姓一起造反。” “当然,如果对方已经觉醒群体意识,那就不要犹豫,尽快彻底摧毁对方。” 外力会让对方觉醒群体意识,这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道理。 想要治理地方,必须要想办法分化蛮夷首领和百姓的关系。 “你们可以尝试引诱政策,以利益诱使蛮夷首领离开深山老林,去大城市享受舒服的日子。” “如此,他们和部民的关系会日渐疏远。” “我们再趁此机会,宣扬那些酋长在城市里如何花天酒地,那些部民心中就会生出怨愤。” “……” “还有,不要强调身份差别,你强调身份的同时,就是在帮对方建立身份概念。” “一视同仁,大家都是华夏子民。” 两位亲王听的咋舌不已,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花招。 这陈伴读真是阴险啊。 不过……我们喜欢。 陈景恪自然不会只动嘴皮子,去找了张宇初和佛教的代表,让他们派遣僧道跟随两位亲王去做教化。 “有两位亲王帮助,你们在那里的行动会更加顺利。” “尤其是交趾,自古就有信佛的传统,佛教在此地行动大为便利。” “道教也不要羡慕,这是佛教先贤留下的遗泽。” “你们现在开始行动,将来你们的后辈,也能享受你们的遗泽。” 佛道两家已经被拿捏的死死的,自然不会拒绝。 各家都派遣了五十名成员,前往两地传教。 不是他们不想出动更多的人,而是时间太短,还没有培养出足够的符合传教标准的人才。 他们又不敢用一般的人才糊弄陈景恪。 更何况这次是佛道两教第一次大规模行动,也必须要做出成绩。 否则朝廷会怎么想? 所以,两教才临时突击培训了这五十个人。 三位亲王并没有直接出发,毕竟马上就要过年了,怎么也要留他们过完新年再去赴任。 而且亲王卫队之类的,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配齐的,一切都需要时间。 解决了三位亲王的事情,陈景恪总算是松了口气。 但他却并没有迎来清闲,朱标召集了自己的团队,将之前制定好的五年发展计划给拿了出来。 “明年将会正式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现在需要对这个计划做最后的调整。” 陈景恪作为计划的总设计师,自然要参与进来。 第322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 计划是计划,执行是执行。 所以既要有计划,还要有实施方案,现在陈景恪他们制定的就是实施方案。 说白了,就是将大计划进行分拆,然后将不同的任务交给不同的部门去做。 这个过程有多繁琐,只是想想就知道。 陈景恪和众人一起忙碌了五六天,整个人都麻了。 在一次休息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 然后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娘的,这些日子的罪完全是自找的啊。 他马上起身找到朱标,说道:“陛下,咱们似乎把事情的顺序弄错了啊。” 朱标一头雾水的道:“什么弄错了?” 陈景恪说道:“您看啊,我们是陛下的幕僚,负责把您的想法变成计划。” “论证和执行权,是内阁的事情,对吧?” 朱标点点头:“是如此没错。” 陈景恪郁闷的道:“那现在制定实施方案,应该是内阁的工作,我们在这忙活啥呢?” 朱标恍然大悟,笑道:“这不是内阁现在还不完善吗,就只能麻烦你们了。” 陈景恪连忙摇头道:“不不不,陛下您想啊,我们把实施方案做好了,到最后还是要一点一点的给内阁做解释。” 这是自然的,内阁不了解实施方案,就没有办法执行五年计划。 “如果内阁不同意这个方案,他们就会自己去做……” “而且我敢保证,内阁肯定不喜欢我们替他们做实施方案。” 这是权力界限问题,实施方案应该内阁做,现在幕僚群体帮忙做了。 那属于越权,侵犯内阁的权力,这事儿是很严重的。 很多时候就是如此,我做不做,会不会做,那是我自己的事情。 我可以邀请你来帮忙,但你绝对不能随便伸手。 反过来说,如果内阁无视幕僚的越权行为,那朱标会不会经常找幕僚干内阁的活儿? 时间长了,内阁就被架空了。 “所以,您现在应该做的,是把内阁制度完善起来。” “然后我们把五年计划的内容告诉他们,再帮助他们制定实施方案。” “这才是符合官场规矩的做法。” “而且这么做我们也轻松,内阁能学到新东西,两全其美啊。” 朱标想了想,好像确实如此。 国家发展计划,是前所未有的东西。除了他的幕僚团队,就基本没啥人知道。 内阁也同样不知道,他们如何来执行? 这就需要幕僚团队手把手去教。 既然如此,何不先完善内阁,然后双方一起干活呢? 干活的过程,也是学习了解的过程。 等方案制定好,内阁也能了解国家计划的内容了。 到时候直接就可以执行。 省去了很多麻烦,还避免了越权的问题。 想到这里,朱标终于点头道:“是我疏忽了,这就将内阁进一步完善。” 之前已经制定好的政策,给予内阁票拟和驳斥权。 只是为了防止儒家掌控内阁,需要对内阁成员的成份进行限制。 就是从不同的群体,挑选成员进入内阁。 这就触犯了儒家的利益,必然会遭到激烈反对。 换成朱元璋,肯定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就硬做,谁不服就杀谁。 朱标不一样,他更希望用政治手段,解决政治问题。 于是,他并未直接扩大内阁的权力,而是先对其成员的选拔做出了限制。 并且对内阁的权力,做出了限制。 比如不准兼职之类的。 没有票拟和驳斥权,内阁只是幕僚机构,儒家并不重视,对这种改革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现在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大家已经接受了新内阁的选人制度。 再加上朱标新皇继位,也是时候进行下一步了。 陈景恪说道:“陛下,我建议先给内阁票拟权,驳斥权等五年计划实施之后再给。” “给了内阁票拟权之后,按照选人标准,对内阁成员进行一次替换。” 先给票拟权,不给驳斥权,朱标能理解。 所谓内阁权力,其实就是借用的皇权。 皇帝一次性借出去太多权力,必然会引起朝局动荡。 分批次一点点给,能更加平稳的度过。 况且,五年计划是前所未有之事,给了内阁票拟权,他们要是反对可就尴尬了。 朱标不能理解的是,为何要替换内阁成员: “现在的内阁学士久经锻炼,已经熟悉了工作,且我用着也较为顺手……” 陈景恪解释说道:“首先就是通过此举告诉天下人,虽然内阁的权限扩大了,但之前的选人标准继续执行。” “甚至陛下可以再次强调,内阁选人标准永为定例。” “若谁想改变这个标准,那么皇帝就可以收回票拟和驳斥权。” “如此一来,为了不给君主收回权力的借口,百官将会拼死拥护这个规定。” 朱标不禁颔首,这个办法确实不错。 内阁限制了皇权,而皇权保留了掀桌子的能力。 谁想搞一家独大,皇帝直接废了内阁,实现大权独揽。 为了不给皇帝掀桌子的借口,百官肯定会严格遵守选人标准的。 内阁各派系相互制衡,而皇权又和内阁相互制衡。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权力失控。 朱标并不介意皇权受到制约,他很清楚,指望后世子孙都是明君是不现实的。 有一个机构,可以稍微限制一下皇帝胡作非为,大明的国祚就能多坚持几年。 只不过这个想法他没有告诉别人,也不方便告诉别人。 陈景恪不知道朱标内心所想,自顾自的说着自己的想法: “现在的内阁学士做的虽然不错,但他们的起点太低了。” “即便有朝廷的任命,部堂高官又岂会听他们的?” 还是那句话,部堂高官都是二品大员。 人家奋斗了大半辈子才爬到这个位置,会听你们五品官的? “所以以后的内阁学士,尽量从部堂高官和封疆大吏里面选拔。” “如此,他们就拥有足够的威信和执政经验,可以更好的处理国家大事。” 朱标再次颔首,内阁成员的选拔标准,既要在基层工作过,还要在边疆省份执政过。 从基层一直干到部堂级高官,执政经验自然是非常丰富。 足以胜任内阁工作。 “且为了防止有人贪恋权势,最好对内阁学士的任期做出规定。” “大明的国家计划,以五年为一期,所以内阁学士的任期最好以五年为一届。” “最多连任一届,也就是十年。” “期满,即便他做的再好,都要退位给新人。” 朱标再次点头,一个人当二三十年的内阁学士,他不是丞相也是丞相了。 对任期做出硬性规定,确实可以有效杜绝权臣的出现,是对皇权的一种保护。 朱标和陈景恪谈了许久,最后一次对内阁制度进行了全面完善。 次日早朝,朱标宣布给予内阁票拟之权。 朝堂之上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所有人都不敢置信的看向御座上的朱标。 扩大内阁的权力?我们没听错吧? 下一刻…… “嗡……”朝堂和炸开了锅一般,变得嘈杂起来。 朱雄英双手揣在袖子里,低声对陈景恪说: “啧,群臣的反应不出我的所料,真热闹啊。” 陈景恪翻了个白眼,幸灾乐祸的道:“你高兴什么,陛下说了,让你领内阁事。” 朱雄英表情一僵,我的自由,么得了。 然后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珠子一转笑道: “嘿嘿……你是太子伴读,懂吧……” 这下轮到陈景恪表情僵住了,娘的,你们一家子没一个好东西。 群臣可没功夫理会太子和太子伴读说悄悄话,此时他们依然处在震惊之中。 爹废除丞相,实现大权独揽。 儿子才刚继位就迫不及待的分权,这父子俩的执政风格差别也太大了吧? 关键是,太上皇可还活着呢。 你新皇继位才不到俩月,就迫不及待的干这事儿,太着急了点吧? 以至于徐达都破例站出来说道:“陛下,此事……太上皇是何意见?” 朝堂再次安静下来,众人都将目光看向朱标,等着他的回答。 这要是太上皇不知道,乐子就大了啊。 朱标自然明白群臣的顾虑,说道:“此事朕已请示过太上皇。” 意思就是太上皇已经同

相关推荐: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云翻雨覆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致重峦(高干)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