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外,大家感触最大的还是皇帝惩奸除恶的决心。 连凤阳老家都要大动干戈,其它地方手段只会更加激烈。 也有部分人收到消息后脸色大变,立即派人去凤阳通风报信。 只是很显然,他们的速度是赶不上桑敬的。 这还不算完,为了表示惩奸除恶的决心,朱雄英宣布今年元日大典停办。 这个命令一出,朝堂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知道,事情大发了。 事实上,不少人都抱着侥幸心理,认为皇帝正在气头上。 等气消了,锦衣卫那边再抓一些典型,事情就过去了。 而且国朝事务繁忙,皇帝哪有那么多精力操心这件事情。 等皇帝被别的事情牵绊住精力,就没空关注此事了。 总之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命令是命令,执行是执行,大家有的是办法大事化小。 但皇帝先是命桑敬为钦差大臣前往凤阳巡查,现在又把元日大典给停掉。 这代表的东西就不一样了。 说明皇帝明显没有息事宁人的打算,而是要当成眼下的首要任务来做。 这就让他们失去了斡旋的余地。 而且不得不说的是,虽然底层有不少百姓作恶。 可干坏事最多的还是官宦家属,或者是和官吏有所勾结的人。 单纯的老百姓想作恶,顶多也就是在村里横行霸道。 敢出村秒秒钟就会被当典型给抓起来,然后成为官吏们的政绩。 皇帝下如此大的决心来办理此事,绝不是官吏们想要看到的。 他们开始拼命劝阻。 什么元日大典乃国之庆典,天下人都看着呢。 元日大典辞旧迎新,也有向上天祈福之意,不能随便取消。 自大明立国以来,元日大典就从未停办过,陛下不可开此先例啊。 莫说是大明,纵观历朝历代也未听说过这种事情。 面对众人的劝谏,朱雄英的态度非常坚决: “每每想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朕就寝食难安……” “天下混乱若此,朕有何颜面向苍天祈祷福泽?” “诸卿无需再劝,朕意已决……退朝。” 说完不顾群臣挽留,甩袖离去。 老臣们看着那离去的背影,恍惚间以为是年轻时的朱元璋。 接下来大臣们开始找老朱、马娘娘、朱标,试图让他们出面劝说皇帝。 也有很多人找到了徐妙锦,想让她吹吹枕头风。 然而得到的结果都是一句话:天子一言九鼎,岂能朝令夕改。 自此他们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结果。 心中无愧的,开始着手做准备,为这次行动善后。 心中有愧的,则急的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派出一批批手下去通知下面的人,想办法补救。 殊不知,他的一举一动早就被贾思义看在眼里。 没多久就变成了情报,出现在朱雄英和陈景恪面前。 ----------------- 且说桑敬一路毫不停歇,在大年初二赶到了凤阳府。 在入城前,他先派人去锦衣卫衙门,与杜同礼取得联系。 然后双方同时出发,前往凤阳留守赵鼎的府邸。 赵鼎正在宴请宾客,得知钦差和锦衣卫指挥使杜同礼联合登门,他脸上无法控制的露出惊讶之色。 其余宾客也都露出震惊之色。 钦差和锦衣卫指挥使联合登门,显然不是来拜年的。 再想想大半个月前发生的事情,就什么都懂了。 赵鼎很快稳住心神,缓缓起身说道: “大年初二钦差到来,这应该是大明第一遭吧。” 这话可没人敢接,大家都忐忑的看着他。 赵鼎已然恢复正常,说道:“诸位随我迎接钦差去吧。” 众人都默默的跟在他身后,向大门口走去。 路上有不少人想上前搭话,让他拿个主意。 然而大庭广众之下,他们可不敢这么干,也只能干着急。 赵鼎走在前方,看似面容平静,实则内心里波涛汹涌。 坐到他这个位置上,自然不会那么容易束手待毙。 从大半个月前那事儿发生后,他就做了两件事情。 一件是派人前往京城打探情况,游说京中的大佬出面保自己。 另一件,在凤阳销毁罪证,同时派人治理地方,抓了不少典型。 他知道,杜同礼的奏疏送到洛阳,上面肯定会派人过来。 到时候自己已经将首尾收拾干净,再把抓的典型往上一报。 同时给皇帝上一份请罪奏疏,再给圣皇写一封忏悔信,就说自己没治理好凤阳辜负圣恩云云。 再有京中的大佬帮忙说话,平稳落地是没问题的。 而且杜同礼这十来天毫无动作,也给了他一种错觉。 凤阳很特殊,上面不会在这里搞大动作。 否则手持尚方宝剑的杜同礼,完全不用这么谨小慎微。 但钦差大臣的突然到来,打破了他所有的幻想。 他在洛阳有眼线,还有很多收过他钱的人,也会给他传消息。 正常来说,情报会比钦差先一步送到。 然而现在钦差到了,自己却没有收到情报。 只有一种可能,皇帝前脚下达命令,后脚钦差就出发了。 等自己的眼线听到消息,再想传递信息,就已经晚了。 皇帝采用这么极端的手法任命钦差,很显然没有息事宁人的打算。 再加上钦差来宣布旨意的时候,还把杜同礼给叫上,就更是来者不善了。 但他依然没有放弃。 不到最后关头,还不能轻言输赢。 钦差又能如何?这里是凤阳,谁敢放肆? 自己当了这么多年凤阳留守,还斗不过一个外来的钦差? 他心中已经开始谋划,该如何与钦差交涉。 当然,他也没有把钦差弄倒的想法,这是不现实的。 他的想法是,凤阳很特殊,杜同礼来了都得老老实实的,钦差肯定也不敢大动干戈。 自己送一份政绩给他,好让他能去朝廷复命。 到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多么的完美。 只是等他来到门口,看到钦差是谁的时候,脸上露出无法掩饰的错愕。 永义侯桑敬? 怎么会是他? 他不是进入分封名单了吗?怎么会任命他为钦差? 这一刻,赵鼎彻底慌了,再也没有了之前的自信。 还不等他想出个所以然,桑敬依然上前两步,说道: “凤阳留守赵鼎接旨。” 赵鼎噗通跪下:“臣赵鼎接旨。” 后面一大群人哗啦也跟着跪下。 事实上,现在大明臣子接旨是不用下跪的。 只有大朝会、祭天、册封太子、登基等重大场合,才需要下跪。 但赵鼎已经六神无主,听到旨意腿一软就跪下了。 其他人见他跪下,也只能跟着跪下。 看到这一幕,桑敬眼神里闪过一丝冷意。 本来他还在想,赵鼎到底参与了多少,现在已经不用考虑了,盯着他察就行了。 心中这么想着,面上却不动声色,说道: “圣上有旨,命凤阳留守赵鼎进京述职,即刻启程不得延误。” 说到‘即刻’二字的时候,他还特意加重了语气。 听到旨意,周围人一片哗然,只要不傻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赵鼎脸上一片灰黯,好半晌才回道:“臣……领旨谢恩。” 然后起身露出一个牵强的笑容,说道: “永义侯,我去家中收拾一下行礼,顺便与家人告别,明日就动身前往京师。” 桑敬淡淡的道:“不用了,皇上特意吩咐过,让你‘即刻’入京。” 赵鼎挤出一丝笑容,说道:“永义侯,通融一下可好,这大过年的……” “圣命难为。”桑敬也懒得与他啰嗦,说完就后退两步,回到原来的位置。 杜同礼则上前两步,下令道:“金小川,护送赵留守进京,一定要确保他的安全。” 一名锦衣卫小旗上前道:“遵命。” 然后一挥手,十名手下从人群里走出,将赵鼎与其他人隔开。 这时,杜同礼和善的道: “赵留守,请吧。” 赵鼎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府邸,忽然长叹一声道: “陛下终究是圣皇的种啊。” 然后踉踉跄跄的向城门外走出。 那一群宾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不敢有丝毫妄动。 大家都知道,凤阳真的要变天了。 这会儿谁敢冒头,接下来就是调查的重点对象。 至于站出来和赵鼎一起反抗钦差? 别闹了,桑敬是军功贵族,即便退役了也有配套的亲卫依仗。 此次他过来,可是带着五十名亲卫的。 旁边的杜同礼身后更是站着五百锦衣卫。 除此之外,凤阳作为中都,驻扎的军队也属于禁军序列。 直属于大都督府管辖,和他们地方官几乎没打过什么交到。 敢联合起来违抗圣命,那连审查都不用了,就地灭族。 他们之所以敢那么嚣张,就是仗着这里是凤阳,赌皇帝顾忌名声不愿意大动干戈。 一旦朝廷较真,他们也不比别的地方的官吏强多少。 等赵鼎被‘护送’走,桑敬才转头对其余官吏说道: “诸位该吃吃该喝喝,莫要因为我影响了心情。” 众人连忙道:“不敢不敢……” 之后桑敬也没有再搭理他们,直接带人去凤阳府衙,来了一手鸠占鹊巢。 杜同礼则返回锦衣卫衙门,开始收拾行李。 他特意去病房见了刘隆,让他好生在这里歇息: “你的事情我已经告诉侯爷,待身体恢复可直接去京城寻他。” 说着还给了他一张拜帖。 刘隆珍之又珍的接过,道:“谢杜指挥使,此恩隆必不敢忘。” 杜同礼笑道:“将来你能当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 刘隆郑重的道:“隆记下了,指挥使且看着吧。” 杜同礼又叮嘱了几句,才起身离开。 他对刘隆是真的很欣赏,尤其是最近几天交流下来,发现这个年轻人才华横溢。 尤其是对律法和新政,都有着极深的了解。 再加上性情刚毅,将来若出仕必有一番作为。 所以在接连给陈景恪的两封信里,都着重提了刘隆。 事实上,杜同礼不知道的是,即便是在前世刘隆也是大明有数的直臣清官。 永乐年间,有太监不顾民情强行催收赋税,逼的百姓卖儿卖女。 百姓忍无可忍,就聚众把那太监打死了。 此举形同谋反,朱棣大怒要派兵清剿。 刘隆犯颜直谏,将太监的恶行告诉朱棣,让朱棣改变的主意,保住了一县百姓。 后来他更是官至大理寺卿,成为大明律法界的一把手。 上一世他没有后台,尚且能做出如此壮举。 这一世有了杜同礼保举,想来会有一番更大的作为。 等桑敬安顿好,杜同礼登门拜访,将这些天收集的情报全部移交给了他。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他又怎会真的毫无作为。 所有锦衣卫衙门下面,都有一条通往外面的密道,他一直在通过密道与外界联系。 激活了很多潜藏的暗子,拿到了很多证据。 看到这些证据,桑敬大喜道:“杜指挥使,你可真是帮了我大忙啊。” 杜同礼笑道:“永义侯客气了,咱们都是替皇上办事,理应通力合作。” “而且说起来,我之所以能收集到这么多证据,还多亏了赵鼎……” 于是他就将这些天的情况说了一下。 不外乎就是,赵鼎着急毁灭证据,反而将自己暴露在锦衣卫的眼皮子底下。 顺藤摸瓜找到了好些罪证,锁定了好几个重要人物。 桑敬冷笑道:“狗急跳墙,亏他还是圣皇心腹,竟做下如此恶行。” “等将他的罪证查明,九族难逃。” 杜同礼也不禁点头,得罪了皇帝和侯爷,最多死上几个,家人大概率能活命。 得罪了圣皇,那真的是九族难逃。 两人又叙了一会儿旧,杜同礼起身告辞: “永义侯,我在这里逗留许久,已经耽误了许多事情。” “现在你来了,我也是时候南下了。” “锦衣卫那里我已经安排好了,他们会全力配合你的工作。” 桑敬也知道他皇命在身,所以并未挽留,起身道: “那我就不留都指挥使了,咱们洛阳再见。” 杜同礼笑道:“好,洛阳再见。” 第556章 凤阳的官难做 送走杜同礼后,桑敬花了两天时间,将所有证据详细的翻阅了一遍。 对凤阳的情况也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心中也有了盘算。 他并没有按照杜同礼给的名单为突破口,而是派人将宿州知州庞修德叫了过来。 得知钦差大臣第一个就点名见自己,庞修德紧张的心跳都快停了。 这两天整个凤阳的官场可谓是人心惶惶,年也没心思过了。 私底下拼命串联,试图统一口供。 不过庞修德也有自己的底牌,虽然紧张却并不慌乱,叫过家人一番叮嘱就来到留守衙门。 桑敬并没有直接见他,而是让他在冷风里站了足足一个时辰。 庞修德知道这是下马威,并没有放在心上。 当官的什么场面没见过,区区吹冷风而已,太小儿科了。 然而等见面后,桑敬只用了一句话就攻破了他的心理防线: “庞知州,身为密奏使,你可有话要对本侯说?” 听到‘密奏使’三个字,庞修德瞳孔剧烈收缩。 所谓密奏使,就是能够秘密给皇帝上奏书的官吏。 他们的奏疏无需经过内阁,可直接送到皇帝面前。 其实就是陈景恪搞出来的秘密政治。 这事儿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群人在。 并给这群人取了个名字,密奏使。 只是密奏使的身份是保密的,大家不知道具体都有谁。 庞修德是建章五年被还是太子的朱雄英选中,赐予了密奏特权。 这也是他的底牌。 关键时刻亮出密奏使的身份,桑敬必然要给他几分薄面。 然而现在桑敬一口就叫破他的身份,那就只有一个可能,皇帝将自己的身份告诉了桑敬。 这也意味着自己依为凭仗的大旗失效了。 庞修德失去了从容,强笑道:“永义侯在说什么,下官怎么听不懂?” 桑敬早就预料到他会这么说,笑着道: “昭明五年七月,你家乡一座寺庙重修,令尊捐了三千贯给佛祖塑金身。” “昭明五年端午节,很多富商往你府上送粽子……” 庞修德冷汗直流,结结巴巴的道: “礼尚往来,送几盒粽子,总不违规吧。” 桑敬说道:“普通的粽子确实不违规,但以黄金、珍珠为米做成的粽子恐怕不太行。” 庞修德的侥幸心理彻底破碎,整个瘫坐在椅子上。 桑敬冷笑道:“庞知州,还需要我继续往下说吗?” 庞修德从椅子上滑下来,顺势跪在地上: “侯爷……侯爷饶命,我错了,我真的知错了。” 桑敬强忍恶心,惋惜的道:“晚了,这些情报都是锦衣卫杜指挥使交给我的。” “他已经另外抄送了一份去京师。” 庞修德顿时面如死灰。 哪知,桑敬话锋一转道:“你是活不了了,但未必不能为家人做点什么。” 庞修德沉默了半晌,总算是接受了这个现实,抬起头说道: “你要我怎么做?又如何保护我的家人?” 桑敬心下一喜,面上温和的说道:“协助我解决凤阳的问题,算是戴罪立功。” “陛下仁慈,到时定然会放过你的家人。” 庞修德说道:“可是那些人的报复,我家人一样会死的不明不白。” 桑敬说道:“将你的家人迁徙到我的永义国,没人能伤害的了他们。” “而且我保证会给他们一个体面的生活。” 庞修德脸色变幻不停,许久才苦笑道: “我似乎没有选择了,希望永义侯能遵守约定。” 桑敬露出轻松的笑容,说道:“本侯还不至于拿自己的声誉开玩笑。” “更何况,我会将此事告知陛下,有他监督你还怕什么。” 庞修德点点头,从地上站起来,拍掉身上的灰尘,忽然说道: “去军营暂住吧,或者去锦衣卫衙门也可以。” 桑敬不屑的道:“怎么,他们还敢袭击留守衙门不成?” 庞修德严肃的道:“挑拨百姓冲击衙门,趁乱放把火,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桑敬倒吸一口凉气,道:“他们竟如此无法无天?” 庞修德说道:“凤阳官坏民恶,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桑敬问道:“为何会如此?” 桑敬叹道:“圣皇同乡,惯的。” “大明数次调整人口布局,全国各地的人口都做了调动,唯有凤阳保持了原样。” “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政策,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特殊的,这更是让他们无所顾忌。” “这里早就形成了自己的规矩,吏才是掌事之人,百姓也只认吏而不认官。” “外来的流官若与他们同流合污,还能落个体面。” “若和他们唱反调,就会被联合起来作弄。” “最后丢面子事小,罢官丢命事大。” 桑敬皱眉道:“怎会有这样的事情?就没人能治的了他们?” 庞修德发出嘲弄的笑声:“谁能治?谁敢治?” “你还没动手呢,他们就先联合起来了。你若想用强,他们就要集体进京告御状。” “我初来凤阳为官,也想有一番作为,然而很快就碰的满头是包。” 桑敬说道:“你身为密奏使,就没有将此事告诉陛下?” 庞修德憋屈的道:“怎么没说,可陛下说百姓懵懂无知,当施以教化,等其明白事理之后自会服从衙门管理。” “你说,我一个七品下的知州
相关推荐:
[快穿]那些女配们
醉情计(第二、三卷)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大胆色小子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天下男修皆炉鼎
取向狙击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痞子修仙传